篇优秀的演讲稿应该是一个经过精心构思和准备的文本,它能够准确地传达演讲者的意图和信息,引起听众的共鸣,并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合理的结构、感人的语言和自信的表达,演讲稿能够帮助演讲者实现其演讲目标并与观众建立真实而深入的沟通。以下是有关于2024大学开学典礼发言稿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2024大学开学典礼发言稿范文 大学开学典礼学生致辞简短精选8篇](http://wimg.puchedu.cn/uploads/2024/01/20240109032742411.jpg)
2024大学开学典礼发言稿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晚上好,在经历了短暂的休整后,我们即将上路迎来大一下学期的学习生活。在大家拿到新书,带着新的完美心愿待步走在大学生活的第一个转折之时,我想耽误大家五分钟宝贵的时间,做一个开学动员的工作。
如果我们大一上学期学习生活的两个关键词是探索与实践的话,那么大一下学期我们就应将关键词锁定在坚持与努力上。假期里,我观看了一些同学向我极力推荐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感触良多,而带给我最深感触的就是这样两个词——坚持与努力。其实追求事业就像我们追求自己的幸福一样,是需要我们掌握完备的潜力,不懈的付出,适宜的机遇才得以到达目标的一个艰难的过程。
我身边的同龄人在评论一段大学期间所经历的感情时,总是会说“过程很完美,现实很骨感。”其实,有的时候,过程的完美是我们不断坚持的结果,但是我们是否互相间都在努力提升自我,维系和经营情感甚至让我们的情感能够最终开花结果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提升自己的生存技能、拓宽知识层面和扩展交际范围的自我学习,自我认知、自我反思与自我实践的过程。
我们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其实也是这样,例如药营班的同学们,在大一的上学期有很多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去卖场里做兼职,提升自己的销售口才和交际潜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在大一的下学期到大二的上学期这段时间,我推荐这些同学脱离卖场兼职的工作,将你们的经历带上,去找一些附近的药店做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事情。有很多同学提出过这样的疑惑,表示不清楚我们所学习的专业究竟就应学会什么,能学习到什么其实无论是什么专业,在你毕业之时,最终要学会的就是两个字——生存。而我们学会生存的最好方式就是努力的去认识,实践,积累与不断再学习与反思的过程。拿上面的例子来讲,如果药营班的部分同学,去药店成功的应聘上了某个职位的兼职工作,那么他在工作中就会发现自己欠缺的是哪方面的问题,到底是专业知识、技能匮乏,社会阅历太浅还是销售经验不足我想他回到学校后,如何正确的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
同学们都是怀揣梦想,带着满腔热情,来到大学,参加学习的;那么我期望大家无论处于什么阶段,都能够将这梦想和满腔之热情坚持下去。因为坚持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务必克服的一个魔咒,它与懒惰和满足是相对立而存在的。比如咱们学理科的同学,就应坚持提升自己的知识层面和专业技能,力争将来在专业研究的领域上取得一席之地。那么学文科的药营专业的同学呢,就就应在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开拓自己的组织管理潜力和活动策划潜力,力求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在医药领域,优秀的管理者。
“时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我殷切的期望大家在若干年后,在大家咀嚼回味自己大学生活的酸、甜、苦、辣之时,能很欣慰的告知自己,我的大学没有荒废,我的生活值得回味。同学们,为了自己的目标,让我们共同坚持与努力的走下去,让我们的大学生活能溶于人生中,让他回味无穷吧!
2024大学开学典礼发言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级民族法学博士生侯波,今天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代表老生发言!踏着九月的金色阳光,你们迈入了民大校门,进入法学院研究生阶段学习。在这里,我谨代表法学院的全体研究生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加入到法学院的大家庭里来。
转眼间我已被称作老生。从台下坐着到台上站着,在诸位同学人生如此重要之时刻谈感受,着实令我有些忐忑。经过一番思索,在此我用六个字“欣赏、规划、激情”与你们分享我的一些感受和表达一名老生对你们的祝愿。
首先两个字是“欣赏”。在民大生活、学习期间,我建议你们要学会欣赏,正如我们的校训“美美与共、知行合一”。著名学者,我校已故名誉校长费孝通教授在关于文化自觉的著名论述中指出“美美与共”是指不同民族间要相互尊重、欣赏和赞美对方文化。民大了良好的感受民族文化的氛围,因此,你要学会欣赏,但是欣赏什么,怎么欣赏,取决于每个同学的价值判断和追求,当你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之余,你可以尽情欣赏各民族的文化历史与人文艺术,当你在优美校园里谈恋爱之余,你可以尽情欣赏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当你晚上学习疲惫之余,你可以在体育场与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共跳民族舞蹈,同享民族音乐。总之,只有在民大的.文化中,你才能更真切地欣赏体会到多元文化交融和民族和谐繁荣的实质内涵。
其次两个字是“规划”。我的建议是学会规划自己,国家有中长期规划和五年规划,做一个研究生,也要进行适当的学习规划、人生规划。
研究生生活,不是挤过独木桥后的休憩,不是灯红酒绿的喧嚣,更不是花前月下的港湾。它是一个需要各位策马扬鞭继续前行的新起点,我们应当在加强专业性学习的基础上,经营好自己的人生,筹划好自己的未来;我们应当肩负起承接法学学术传统、传递法学学术的重任;我们应当以“崇德尚法”来完善人格,以“明理笃行”作为行为指针。为此,我谨向大家提出两个建议,第一点就是确定研究生阶段正确的目标,积极上进,升华,不虚度青春。第二点是当目标设定后,要胸中有韬略,脚下是实路。特别是作为一名硕士或博士生,要重视研究问题的导向,将所有的精力、所有修课以及读书都应该要有一个关注的焦点,因为研究生阶段有一个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论文,那论文是你个人所有武功的总集合,所以这时候必须要有个问题取向的学习。此外,你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教育资源,经常与不同学科的教授、老师交流观点、启迪智慧、开拓思路。总之,只要有一个好的目标和时间规划,在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中,你必将有所收获;反之,你可能会为“翻强看新闻”而经常熬夜,会被微博里的不理性声音而时时挂念,甚至会为人肉搜索“微笑局长”的多少手表而耗费大量宝贵时间。
最后两个字是:激情。首先,因为你的课题需要激情,那是实践创新的动力所在。一旦我们确定一个研究方向以后,尤其是对于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而言,研究过程是一件非常艰难和困苦的事情,这个过程有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这期间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激情,具有这个心态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其次,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需要一些激情,要经常与自己的导师以及领域内的教授进行讨论交流,他们的一句话往往会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的关键,这个过程往往是判断你的观点正确与否的一个途径,另外对于一流的大师我们也不要惧怕,要敢于表达自己点观点,有时候哪怕即使是错误的。最后,你的生活需要激情,因为那是幸福的源泉,无论是出于某项爱好,或者是为了一个团队,一个人……正如白岩松说过的,当你发现,一辈子没那么几年为国家、为民族热泪盈眶过,你会对不起你这辈子。正是这种激情,化成一种责任与使命,会让我们成为推动不断前行的重要力量。
也许在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中,会有荆棘,也会有坎坷,但是你将不会无助,因为学院的老师,师兄师姐们会给你们帮助,替你们加油,为你们祝福。
最后,祝愿各位师弟师妹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中秋节快乐!
谢谢大家!
2024大学开学典礼发言稿3
亲爱的全体新同学:
大家晚上好!
在这美好的金秋九月,在这开阔的运动场上,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大学级新生开学典礼。在这个喜庆而又值得纪念的时刻,我谨代表学校,向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来自世界35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所有级的13630名本科生、4247名硕士研究生、224名博士研究生和420名留学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向辛勤培育同学们的家长和老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高考前的5月20号,我以校长的身份通过大河报向同学们发出召唤:“扎实迎考,从容面对,努力收获每一个成功!大学欢迎你”!你们每人的录取通知书上,第一次通过校长签章的方式对每位同学表达了欢迎!从研究生同学在家里通过网上选宿舍,到火车站的迎接,以及迎新点从学院楼搬到了宿舍楼;还有第一次为每个新生班配备班主任,为72名家庭困难学生提前设助学岗;学校彻底整修了11万平方米的公共教学区,为老校区的学生宿舍恢复或新装暖气,主校区还竣工了两栋新宿舍楼,新建了宽敞明亮的太阳能浴室……学校的老师们像迎接自己的孩子一样迎接所有18521位新同学!今天,所有在家的校领导,学院与部门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校部分老师、高中老师与家长代表,在这里举行可能是全国高校最大规模的新生开学典礼!
作为大学的第一课,我想讲两个故事,与同学们分享。
第一个故事是毛竹成长的启示。在我国东北生长着一种毛竹,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仅仅长了3公分,而从第五年开始,便会以每天30公分的速度疯长,短短的五六周时间可以长到十几米。而实际上,在前面的四年,这种毛竹表面上看长得非常的慢,但它的根在土壤里却延伸了数百平米,前面的付出就是为了扎根,是为以后的快速成长做积累。我们的校园有竹子,也有大片的竹园,我们看到茂盛的竹子,更要想到竹子的习性与毛竹成长的故事。大学阶段45年的时间,研究生阶段34年的时间,你们要牢牢扎根,厚积才能薄发!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第二个故事是我十几年前的一个经历。当时,我以一个学院院长的身份接待一个地方企业的董事长,他的文雅举止、他的精辟见解、他的精明干练给我和我的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们问起他的求学经历时,他笑称他是社会大学毕业的。他讲了他错过上大学机会后如何开始自己的创业,如何刻苦学习知识、如何经历磨难与成长、又如何学会驾驭自己事业发展的故事。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说,他一生的遗憾是没有进过大学,没有接受过大学系统知识的学习,但幸运的是,他在社会大学里学会了成长与成才!
两个故事的启示是:在大学,要扎实的学习与生活,更要成长与成才!所以,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人生的大学”。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是人生的大学,二是希望每位同学在上好人生的大学。通过每位同学的成长与成才,来建构这所人生的大学。
首先,我从几个角度来介绍大学,概括为“大”、“全”、“厚”三个字。
“大”,就是规模大,贡献大。学校面积大,4个校区占地6540亩;校本部有普通本科生5.2万人,研究生1.5万余人,留学生1400余人,在校生规模近7万人,列全国高校之首;有6000多名教职工,3400余名专任教师,教师规模位居全国高校前列。第一附属医院被称为亚洲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九家附属医院年门诊量达到1000余万人次。我们的大,还表现在我们的校友规模大,近50万毕业生为国家和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就是学科全,专业全。学校有124个博士点,数量居全国高校第25位;有237个硕士点,数量居全国高校第12位;有图书馆藏书800万册,分布于4个校区。学校有107个本科专业,较之全国高校的校均专业平均数多出一倍。学校学科专业涵盖了理学、工学、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大学”。
特别介绍一下这个“厚”,就是办学和文化底蕴深厚。我校的医学起步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德国医学体系,开创了中原医学发展的先河;我们的文理学科成就于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原大学;老工大是河南少有的部属高校,为我国化工产业发展与河南的工业化做出了特别的贡献。三校合并的大学被誉为融合与发展最好的学校之一。的文化有四个方面的基因融合与博大精深。一是植根中原,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稳厚重;二是大学的开放,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的同学们多元文化交融;三是文、理、工、医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大学的文化,知识的交汇与碰撞所带给每个人的是不同的感受与收获;四是三校长期形成与积淀的校园特色文化。我很难用一句话把的文化内涵说清楚,但我清楚这种文化在全国其他地方很难找到,在全世界其他地方也很难找到。我经常在主校区散步,沉浸于它的幽静,我一踏入老校区,就会产生一种敬畏。我能感受文化的存在,但又无法捕捉到它的所在。我们可以有同样的教科书、我们可以有同样的教学计划,但我们大学不可能有相同的文化。这就是的唯一性,也就是你们成长与成才的环境。我们说,要成为人,不仅要在这里上过课,更是要在这里经受到它的文化熏陶!
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同学。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传承与创新,乃至创业。我们有几十年如一日深入食管癌高发区,研究发明了著名的“沈氏拉网法”已故的老一代科学家沈琼教授;我们有行医70年、98岁高龄仍在社区坐诊,感动中国的五附院已故的“医生奶奶”胡佩兰;年轻的有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提名奖、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从事科研、被称为河南的“居里夫人”的许群教授,一大批的大家和学者。学生当中,有数学与统计学院级学生王硕等创立的苗木经济创业团队,成立一年半来,便创下500万元的营业额;水利与环境学院级本科生闫鹏飞同学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自该奖项评选九年来,我校先后有7名同学获此殊荣,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二位;我们有物理工程学院的科研创新团队被授予全国首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这两个奖项是国家授予的全国青少年最高科技奖……我在这里想说的是,这里有浓郁的创新文化,这里有肥沃的创新土壤。为每一位同学学习、生活、成长、发展提供了平台。传承知识、创新创业、获得能力、提升素质。这,就是人生的大学。
如何上好人生的大学?这里借用梁启超先生当年在清华大学演讲的三问三答与同学们来探讨。一问“你为什么进学校”?回答是“为的是求学问”。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回答是:“为的是学做人”。三问:“要做什么样的人”?回答是: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个回答出自《论语》。意思是有智慧的人不会被外界事物所困惑,有仁德的人不会为成败得失而忧虑,勇敢的人不会被困难挫折所吓倒。“知者、仁者、勇者”,它不仅给出了成长与成才的标准,更明确了人生大学的目标。
希望你们做一个“知者”。知者,顾名思义,就是有知识的人。怎么叫有知识,首先是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要有专业知识。现代社会的分工很细,专业知识对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请记住,不管你目前对专业了解如何,但一定要学好基础课,打好专业基础十分重要。它的重要在于,这种学习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我当大学校长,人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哪个专业好,实事求是讲,我一直都没有给出一个让家长和问询者满意的答案。因为我的答案是,从成才的角度讲,“行行出状元”。爱自己的专业有个过程,但一定要爱自己的专业,这是学好专业的前提。其次是要知识面宽。高考改革将不再分文理,我特别赞同。理工科生不会表达,也同样会影响到你的发展;学医的光懂生理不懂心理,也难成为好医生;文科生不懂一些自然的规律法则,也难勾勒现实的社会。第三是避免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看到别人做,自己总是不屑一顾,但自己动起手来总是哆哆嗦嗦、无从下手。常言道,实践出真知,真正的知识要去悟,不要轻言“知道”。知者的最高境界是学会如何获得知识,如何形成自己的逻辑与思维,以及更加的理性。说到方法论,我想请同学想一想,你们刚刚高考的胜利,除了知识优势外,可否还有方法论上的成功。我经常听家长讲,孩子上大学一学期回来,就有明显的变化,这种明显变化是什么?是你们的思想与思维,是你的理性与成熟。我期待着你们第一学期的变化,更期待你们不断的变化。
希望你们做一个“仁者”。仁者,就是仁德之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人有两种力量最有魅力,一种是品德的力量,一种是思想的力量;品德彰显着一个人的涵养,思想决定着一个人的高度。除了前面这些大的道理,我想讲一件今年毕业典礼授学位的细节,作为对每位同学的尊重,老师们都穿上长袖衬衣,打上领带,尽管有厚厚的学位服加身,甚至还要站上一两个小时,但仍然满怀喜悦。但看到个别同学穿着拖鞋,学位服内套着太随意的服装走上来时,心里涌现出的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甚至有一种作为师长的失败感!生活中有许多细节需要我们注意,生活的细节也会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行与修养!今年学校给每个新生班配备班主任,有人问为什么配班主任,我们给班主任的定位是:专业的导师、人生的导师、永远的朋友。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连基本的礼数都不会,连基本的尊重都不知道,这无疑是一种失败!我去课堂听了几次课,发现一开始上课学生连起立问好都没有,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是不应该的。我今天在这里讲这些事,就是希望所有的同学,特别是级的同学们注意这些细节。不知大家能不能做到?学会自理、尊重同学、诚信考试、多给父母打电话,等等等等。希望大家注意去做,养成习惯,形成习性。今天的提醒就是相信大家能够做好!这也是人生大学要培养与学习的。说到立德,还要说说价值观的问题。在今年五四青年节考察北京大学时强调,抓好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比喻非常深刻,希望大家能够受用一生。
希望你们做一个“勇者”。勇者首先是一个坚强的人。毋庸置疑,过去的你们都是成功者,学习的优势明显、优越感强。但今天,你们在这里,也会面对学业的压力、失恋的痛苦、考试挂科的煎熬等等。大学是一个人生的舞台,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舞台,希望你们做勇者,不断锤炼坚强!在这里,我把送给毕业生的四个字,提前送给你们。我送给届毕业生的赠言是自信,自信面向未来。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对自我能力、自我价值和事业追求持有的坚定不移的信心。我送给届毕业生的赠言是开放,开阔胸怀,放眼世界,就是要有开放的心胸和宽阔的眼界;就是要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就是要做事大气、做人大度。自信与开放是的文化,更是人的特质!
作为勇者,还要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勇于担当的人。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大是人类进步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是对人类发展的最大贡献!同学们基本上是九零后,还有一位零零后,天降大任于你们也。梁启超先生三问里,上大学是为了增加知识与才干,是为了做人。生活在这个伟大时代,就是要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文明做贡献,并且能够做出贡献!希望同学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能够进行一些创新甚至创业活动,提升能力,全面发展。这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担当!
同学们,你们选择了,开始了我们一生的缘分。因为这种选择与缘分,老师们将不遗余力,为同学们学习与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希望同学们要珍惜美好时光,努力成为知者、仁者、勇者,以更加自信的心态与更加开放的胸襟,在人生的大学里,演绎你们每个人的绚丽人生!
让我们人都为此做出无悔的努力!
谢谢大家!
2024大学开学典礼发言稿4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志钦很荣幸能够作为学生代表站在这里共同欢迎致远学院xx级的新生。
xx年5月,我第一次走进交大。在提前入学的两个月里,我们上了四门课,其中有一门是语文。这堂课我学到了清华终身校长梅贻琦先生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所以在过去的三年多的学习里,我非常珍惜我们交大的大师资源。在最初的联读班里有,对我们的编程要求既严格又会带我们出去春游谈天说地的程国英老师,有风趣幽默而又学识渊博的周钢老师,有能叫出每个学生名字如奶奶般的章仰文老师等等,进入致远学院以后,和大师接触的机会更多了,这是致远学院给我一生最大的影响。鄂维南老师,庞学诚老师,王亚光老师,王立河老师,章璞老师,蔡申鸥老师和周栋焯老师,胡丹老师,张何鹏老师,陶乐天老师等等,很多,尽管只有两年时间,但我已无法在此会部列举。致远是一个平台,让我有如此多的机会去认识这些老师,并与他们交流。在大三的一年里,我和几位同学共同在蔡老师和周老师指导下做神经科学方面的课题。这是我三年大学里受益最多的地方。两位老师给我们包括课题内外,学术工作的很多指导,教会我们学会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我们经常四五个小时的讨论,直到深夜一点,肚子已经饿得不行,蔡老师再带我们去买东西吃。在蔡老师的帮助下,我们也和耶鲁大学的汪小京教授比较深入探讨了相关的课题研究进展。我们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尽管成绩总在中上左右,但勤奋并且认真研究的那份热情因为致远一直在燃烧!
致远学院在学术上给我一份人生大礼包,在思想精神上,也给了我很多。我后来用二十个字总结,“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扎实之基础,卓越之创新”。这里很多是在这些老师的课程中所获得的,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和蔡老师探讨课题中闲聊得到的,还有一部分就是来自于致远学院学生这样一个团体中。致远的舞台很自由,作为第一届,我们共同建立学生会,我们共同为我们这个团体服务,我们一起春游,一起在晚会中登台,第一次开中秋晚会等等。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去实践。为了表达杜婧老师对我们的关怀照顾,我们学生会自己给杜老师颁了“感动致远学子”奖。在我回乡创办三期的“致远班”的路上,学院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支持,汪院长亲自挂帅替我争取了“校长奖”,张校长为致远班亲笔题词,这些很感动,有木有,有木有!所以在第三期的致远班,它有了七个分店,这让我们都很开心。我们期待每一个致远的学子也都能自由地把自己的想法发挥出来!用行动去追求梦想!
我只是很平凡的致远学子中的一员,你们会做得比我好,但作为学长,我仍然有两个字需要和大家分享。“真诚”。我在和老师同学的交流过程中,有时表现的口才很好,但也经常不懂得说话,特别是与大教授聊天的过程。在做一些学生工作,有时也会经常犯错误。但这一切都不要紧,我自信我很真诚,所以我知道大家能理解我,允许我犯错,允许我成长。谢谢很多老师对我的指导,谢谢我的同学对我的帮助。在我的同学中,特别要提的是马璟琛,他总是把我拉进宿舍,关起门来对我大批特批。批得虽然不一定总对,但他在我的成长路上给了我很多帮助,今年他还回我老家帮我一起办第三期致远班。这一切归结到两个字,还是“真诚”。
最后,我希望我们每一位致远学子都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扎实之基础,卓越之创新”,思源致远的精神!
2024大学开学典礼发言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设计学院的
首先,能来到钟灵毓秀的无锡,开始在向往已久的学习,我感到很幸运。素有“小清华”之称的设计学院,是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发源地之一。“江大十三载,设院十一年。”,设计也是我们学校的王牌专业之一。我为能成为设院的一员而感到庆幸。
同时,能作为20xx级研究生新生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在座的同学众多,优秀且向上。我们选择了江大,选择了读研深造——是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真理的追逐。所谓研究生,“研者,磨也;究者,穷尽也”,需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聚在这里。在新的起点,开始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
开场颇为冗长,但都是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心里话。四年前,我带着设计梦在华中科技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四年后,我选择从九省通衢的武汉到风景如画的无锡,在蠡湖之畔续写我的设计梦。我和你一样,经历过好奇、兴奋、迷惘、顿悟……同时思考着,也成长着。
我热爱设计,设计为人,为社会,为了生活本身。设计是美的,同时也相信设计是一股强大的推动社会的力量。
但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给我带来深思的两段“设计”之外的经历。
大一暑期的时候,我和同伴一起奔赴海拔上千米的云南和四川交界处的彝族自治州送物资,在带去力所能及的温暖同时,也感受到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这次实践,让我开始思考能为那里的孩子们做些什么,也更加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因为“唯有让自己强大起来,才可能帮助更多的人。”
大学毕业之后,我又回到了当地,用半个月的时间支教。我教授的科目是自己擅长的画画。相比较那些长期支教,付出很多的人来说,我这短短半个月不算什么。但陪伴孩子们的时间里,我感受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也深入了解了当地教育资源的匮乏。相比之下,我和在座大多数人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是多么幸福。我们更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珍惜眼前的生活,珍惜所有。
通过这次实践,我也更加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名和利,更是为了未来。我们学习,让自己羽翼丰满——然后去付出,让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美好一点点。为什么我相信呢,因为我切实感受到了。半个月的课程结束后,很多孩子给我写信。其中有一个孩子只写了几句话:
“陶老师,谢谢你。因为你,我喜欢上了画画。也坚定了未来当一名画家的想法。老师,明年再见。”
所有支教时点滴回忆涌上心头,我当时就哭了。我也衷心地祝福她可以当上画家。
善的行动会埋下善的种子,点滴星火,可以燎原。
另外,
有一个打算跨考工业设计的学弟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怎么设计给快递员的交通工具呢?”。我想了一会,回答说,你去体验一下就知道了。因为只有了解真实使用场景,才能知道快递员在交通中会遇到什么问题。才能明确相应的有哪些需求。而不论是设计,还是生活中的问题,从来都是被有心人发现的。专注设计,用心生活。当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生活也会反馈给我们最美的彩虹。
生而为人,学习是终生的事情。
学问,学问,既为学,也为人。
设计有很多需要尝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时候,或许在本科,我们更多的是学习如何设计,但研究生阶段,我们不仅要实现自我,更是开始践行对社会的责任。设计的过程和未来研究生学习之路是如此相似——从初心出发、践行,永葆动力。
“笃学尚行,止于至善。”
校训,既是学校对我们的期许,也会是我们一生的座右铭。
过去,每个努力的日子都不被辜负;未来,每条筑梦的路途都不会轻松。我们可以抓住的`只有今天——同学们,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谢谢大家。
2024大学开学典礼发言稿6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是xx级建筑设计技术的。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代表xx级的全体学生,在开学典礼上发言。(鞠躬)
很荣幸能有机会代表新同学发言。三天前我们带着父母的叮咛,师长的关切,满怀好奇和憧憬,伴着依然稚嫩的笑脸走进了银川大学。作为xx级新生,我们在感受着新鲜的同时,也更快的融入了这个温暖而富有亲和力的大家庭中。从踏进大学的那一刻起,一路的疲倦和迷茫,都被抛之脑后,所有离家的顾虑全部一扫而光。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如此美丽的校园,她用她那全新的生命给我们以拥抱,崭新的科技大楼、现代化的配套教学设施似乎都在向我们挥舞着热情之手。领导老师们的亲切关怀,学长们的.热情帮助,都暖暖地包容着我们。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向银川大学的院领导、老师及学长们表示我们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谢!建筑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踏踏实实地从“第一步”做起:首先要做好自我设计,确定新时代的目标,尽快调整心态,为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出完美的蓝图,瞄准目标锲而不舍地追求。其次是针对所学专业,选定好自己努力的方向。再次是从第一件小事做起。勿以事小而不为,小事决定成败。要听好第一堂课,做好第一次作业,学好第一门课程。在小事中积累成长,从而在大学度过无悔的青春岁月。为了早日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决心从以下方面要求自己:
一、养成良好的习惯,从现在起步。我们从小要有一定的规则意识,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二、掌握方法,为终生学习做准备。我们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学活书本知识,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把学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习,为更好地生活而学习。
三、培养能力,为终身理想积蓄力量!学习,归根结底还是培养多种能力。如:阅读能力、思考能力、交际能力、运动能力等。只要我们敢于尝试,善于实践,我们就能在无限广阔的空间,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让我们为自己的终生理想积蓄力量,努力奋斗吧!
新的学期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在这里,有一句话与大家共勉:知识改变命运,态度决定未来。
同学们,让我们牢记师友的热切期盼,扬起理想之帆,趁着美好时光,播种新希望,放飞新梦想,踏上新征程,创造新成绩,在银川大学的这片热土上,同心,同德,同行,共同铸造新的辉煌!
最后,祝校领导、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各位同学学业有成。
谢谢大家!
2024大学开学典礼发言稿7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xx大学的,此刻我很荣幸代表全院20xx级新生在这儿发言。
再回首,一个叫做大学的地方是我们拼搏奋斗的源泉,一个有大师的校园是我们无限的向往。x日下午,当我疲惫的望向车站的出口时,粉色的xx大学四个字瞬间给了我无限的力量,迎新学长学姐身上的浓浓的气质深深的吸引了我,乘坐上校车,竟给我要到家了的错觉。走进x大,早已耳闻这里曲水流觞,生态校园,但百闻不如一见,青柳傍石桥,绿水映美人,x大美的让我叹为观止,驻足神游。
再回首,在我拖着笨重的皮箱,斜跨着母亲为我一遍又一遍检查准备的挎包,走过机场的安检时,在我身后我感受到的是父母希望又担忧的泪光,那一刻,我不敢回头。在我下了飞机,打开手机,躺在信箱里的是父母一条又一条的叮咛和嘱咐,那一刻,我不敢仔细阅读。我想说,同学们,在我们奔赴自己的方向时候,同时也承担了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啊,来自于父母的一份深深的期待和不舍。大学,才是青春的伊始,而青春一旦被赋予责任,就会庄严起来,就会伟大。
同学们,为了这份伟大而庄严的青春,为了x大xx学院这块我们期待已久的沃土,让我们发扬x大“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一如既往的勤学善问,持之以恒,天道酬勤,深刻领会老师的教诲,积极上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做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同时让我们诚实守信,尊敬老师,礼貌待人,遵规守纪,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道德无小事,学做品德高尚的人,共同营造文明优雅的家园。
新篇章,新起点,xx大学xx学院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正勃发青春生机,作为全国第x个xx学院立足优势承担重任,面向未来。在学院悉心培养下,我们定会知识面广、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我们无悔我们的选择,我们将捍卫x大的尊严,我们要为xx学院的腾飞贡献微薄的力量。
谢谢大家!
2024大学开学典礼发言稿8
诸位同学,
大家好!几天前,咱们学院书记给我打电话,请我作为教师代表,在20xx级新生入学仪式上讲话。既然是代表,我想我得讲点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共通的期望。书记反复交代,期望同学们坚持梦想,希望大家能够在大学校园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因此,我在这里也谈一点自己对于“理想”的理解。关于这个话题,或许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比如,我有音乐梦想、喜欢唱歌,那么我去参加选秀,站在镁光灯下,大家都为我喝彩,这就实现梦想?或者,我有文学梦想、喜欢写作,那么我去“起点”、去“晋江”发表“玛丽苏、霸道总裁文”,猛赚点击率,登上排行榜,这是实现梦想?我看到有人笑,为什么呢?这是不是意味着在大家心目中,关于“梦想”的表述不应该如此,而是应该有别的内涵?
差不多一周前,我与学院的几位老师参加了20xx级研究生的入学见面会,各位老师分别就专业精神、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给你们的研究生同级生许多建议。我们的老院长张保宁老师,则特别强调和补充了一点,那就是“修身养性”,希望大家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严于律己,保持自身的道德纯洁性,拥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我对此深以为意。
中文系一直就有“直面人生”以及“以梦为马”的传统,正因此,我们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除了给大家的大学生涯提供非常好的专业平台之外,还从各个方面给大家的“理想”提供栖息之所。我们有《文苑》与大家共筑文学梦,有“诗文化论坛”从广义的“诗”来启迪大家的“诗心”,还有著名诗人伊沙(吴文建)老师开设的写作课,有倾注青春梦想的原创话剧展演活动,也有立志“读好书、做实事”、强调“读诗、读史、读时”通识阅读的“秦北书社”……这一切共同指向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健全的人才。
我们有那么多关于何谓“人才”的古训、名言以及著作,今天,与其我来发表个人感言,不如引用经典,来给在座的各位新的人生阶段一份寄语。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晚清思想家龚自珍的《乙丙之际箸议第九》,我想说的话,尽在其中。篇目大家可能陌生,但龚自珍这个名字大家一定知道,他的《已亥杂诗》大家都能背出一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还有《病梅馆记》,不知道大家的中学课本里是否还收录吗?龚自珍,生于18世纪末期,1792年到1841年,活了不到五十岁,即便如此,他还是留下了八百多首诗作、三百多篇文章。龚自珍所处的时代正是后来主导洋务运动的李鸿章所谓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前夕。“乙丙之际”是指清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和二十一年丙子两年间,“箸议”就是论述的意思。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思想深度,文辞也很美,理解起来也不会有太大困难,我就不逐句跟大家解释了,相信以你们的中学语文积累都读得懂。当然,我们学院未来也会有资深老教授与校级教学名师给大家教授“古代汉语”这门课,大家敬请期待。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龚自珍的文章:
吾闻深于《春秋》者,其论史也,曰:书契以降,世有三等;三等之世,皆观其才。才之差,治世为一等,乱世为一等,衰世别为一等。
衰世者,文类治世,名类治世,声音笑貌类治世。黑白杂而五色可废也,似治世之太素;宫羽淆而五声可铄也,似治世之希声;道路荒而畔岸隳也,似治世之荡荡便便;人心混混而无口过也,似治世之不议。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抑巷无才偷,市无才驵,薮泽无才盗;则非但鲜君子也,抑小人甚鲜。
当彼其世也,而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之非刀、非锯、非水火,文亦戮之,名亦戮之,声音笑貌亦戮之。戮之权不告于君,不告于大夫,不宣于司市,君大夫亦不任受。其法亦不及于要领,徒戮其心,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又非一日而戮之,乃以渐,或三岁而戮之,十年而戮之,百年而戮之。才者自度将见戮,则蚤夜号以求治;求治而不得,悖悍者则蚤夜号以求乱。夫悖且悍,且睊然眮然以思世之一便己,才不可问矣。向之伦,聒有辞矣。然而起视其世,乱亦竟不远矣。
(是故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忧不才而庸,如其忧才而悖;忧不才而众怜,如其忧才而众畏。履霜之屩,寒于坚冰;未雨之鸟,戚于飘摇;痹痨之疾,殆于痈疽;将萎之华,惨于槁木。三代神圣,不忍薄谲士勇夫,而厚豢驽羸,探世变也,圣之至也。)
原文有四段,这里只给大家朗诵其中三段。定庵先生在乙丙之际对于“衰世”的担忧,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没有“才”,或者“才”被“不才”所戮。那么,什么是才?龚自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那就是要有“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只有这样,我们的个人奋斗和我们的时代,才能够共同走向更好的未来。
最后,我想以大家在文学理论当中即将学习到的一位理论家艾布拉姆斯的著作为题,将我们在大学中所要获取的能力或者素养比喻为“镜与灯”,理论家的原意是文学要再现客观现实、或表现主观的内心世界。这里我做一个引申,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直面现实,认识我们的时代,并且心中常怀一盏明灯,照亮未来的旅途。希望在一个消费至上、娱乐至死的“小时代”里,重铸我们的时代精神,“直面人生”、“以梦为马”。
谢谢大家!
本内容由xiaoxiao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137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