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虽然作为副科课程,作为一个教育者也是要保证一堂课的质量就要提前做完这节课的所有准备,准备好的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旗颂教案的内容,希望有帮助!
![红旗颂教案 音乐红旗颂教学设计](https://wimg.puchedu.cn/uploads/2023/03/2023032209460052.png)
红旗颂教案1
要求:
本单元从《国歌》的学唱,引入“红旗”主题,通过欣赏歌曲和乐曲,体会他们的不同的表现意义,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准确地背唱《国歌》,掌握弱起节奏。
2、欣赏歌曲《秀红旗》,在理解歌曲意境和人物内心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歌表演。
3、结合历史知识,描述开国大典时的盛况,体会管线乐曲《红旗颂》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4、欣赏《红旗颂》、《国旗颂》,回顾、描述或模仿《国歌》奏响时的不同场景。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
3、音乐欣赏:《绣红旗》。
教学目标:
1、通过标准而有感情的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2、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准备而有表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难点:(1)听好前奏,唱好起句、弱起和三连音。。(2)理解和体验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及其表现意义。
教学准备:
1、录音机或CD、教学录音带或CD、钢琴(电子琴)。
2、《国歌》诞生和“开国大典”的相关历史资料、聂耳生平、江姐的古事、各种《国歌》奏响时的场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有小号演奏的曲调。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
3、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导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3)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引导学生随琴声和录音视唱乐谱(包括前奏)。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唱准节奏。
(5)反馈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二)欣赏
1、观看歌剧《江姐》的录像片段,聆听女声齐唱《绣红旗》。
2、学生探讨《绣红旗》的演唱形式、表现的情节、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基本情绪等。
3、创编歌表演动作。设计符合故事情节、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表演形式,以表达江姐和狱中战友绣红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坚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实践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伴奏作简单的评价,并在群体中参与相互交流二度创造的感受,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红旗颂教案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吕其明及其作品;初步了解管弦乐的构成;初步了解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2 、能力目标;能视唱《红旗颂》的“歌唱性主题”;能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跟随作品展开想象和联想,并应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3 、情感目标:通过演唱和欣赏,在音乐实践中感受、体会、表达爱国之情,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听赏《红旗颂》;能唱一唱“歌唱性红旗主题”;能分辨“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的异同点。
难点:引导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区别相同主题不同体裁的表演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堂礼仪,检查出勤,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五星红旗》(刘媛媛演唱),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三、讲授新课:
1 、赏画:油画《开国大典》
2 、讨论:
★ 从画面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 身临其境假象,我们置身在那样一个场景中,感觉如何。
3 、播放开国大典视频,感受氛围。
4 、听赏吕其明《红旗颂》(管弦乐曲):
①、简介吕其明及其代表作品。(师生共同交流)
②、简介管弦乐队构成。(弦乐组、铜管组、木管组、打击乐器组)
③、聆听引子主题片段。
思考:你听了《红旗颂》号角主题后有什么感受?它的旋律来源于哪一首歌曲?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感受:激动、振奋、具有强烈的号召力
来源: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国歌)
④、聆听红旗主题。
教师播放“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
思考:这两个主题有何异同点?能激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异同点:乐曲的节奏、旋律没有变,节拍、速度、力度、音乐情绪变了。
结论:节拍、速度、力度的变化会产生旋律的风格特点的变化。
歌唱性主题的感受:红旗迎着朝阳,烈烈招展;深情、眷恋、真挚赞颂的情绪。
进行性主题的感受:在红旗的指引下,无数的革命先辈们英勇战斗,奋勇前进的步伐;坚定有力、斗志昂扬的情绪。
⑤、分别用不同的节拍 4/4 和 2/4 ,唱一唱两个主题,加强对作品的感受和体会。
⑥、听赏再现部。
思考:你能感觉到音乐情绪发生变化了吗?请用手势示意。
请学生听辨出东方红主题,并在聆听过程中用手势示意,强化学习的目标,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⑦、完整听赏《红旗颂》。
四、课堂小结:
比较相同主题(红旗)不同体裁(歌曲、乐曲)的表演风格特点。
相同点:都能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的心灵,引发内心的共鸣。
不同点:
歌曲 —— 动听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动情的演唱,使得歌曲在表达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上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感受。
乐曲 —— 丰富的和声,多层次的配器,大型的管弦乐队,使得乐曲在表达上更到位,更有层次,更感人肺腑,得到的感受更深刻难忘。
五、布置作业:
课后唱背红旗主题,尝试为红旗主题填上合适的歌词并演唱出来,下节课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创作更精彩。
红旗颂
一面用鲜血和精神凝结的旗帜在飘扬
飘扬在一个用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地方
就是这面旗帜摧毁了旧时代的腐朽
就是这面旗帜迎来了新中国的朝阳
就是这面旗帜埋葬了屈辱
就是这面旗帜揭开了中国崭新的篇章
从此
一个民族告别了被压迫奴役的历史
昂首阔步走向了新时代的万里康庄
课后反思:课堂教学的互动往往就是源于问题,为了解决问题而开展的活动。没有问题的互动就像不能工作的发动机,最多只是形式上的互动,而并不是实质互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以“问题”带动学生思维,开展互动。在简单介绍管弦乐曲《红旗颂》作者及创作背
景后请同学们先聆听乐曲的引子部分,通过问题的思考与回答进行谈话时的互动,请同学们来说说引子旋律塑造的音乐形象,以及音乐中融入了哪首歌曲的音乐元素。同学们在这里畅所欲言,并且回答问题的表述非常准确,通过思考与对话式的互动,初次有效地感受了《红旗颂》所展示的庞恢气势。
红旗颂教案3
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法目标:通过感受、欣赏,提升学⽣的听辨能⼒,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可以掌握不同节奏的变化对乐曲的影响,了解作者的创作初衷,了解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场景。
重点:欣赏乐曲的不同段落,进⾏对比式聆听。
难点:聆听不同乐器音乐和拍⼦强弱变化对乐曲的影响。教学过程:
⼀、导⼊: 历史导⼊
国旗的产⽣引导到《国旗颂》
⼆、感受乐曲:
1、聆听乐曲(引⼦)
教师提问乐曲的情感与速度变化是什么样⼦?学⽣抢答
总结:乐曲(慢-快-慢),情绪(抒情、宏伟-跳跃、欢快-抒情、宏伟)
2、总结乐曲的情绪、段落;
乐曲为 4/4 拍,强调拍⼦强弱特点。乐曲分为:(材料)
(1) 引⼦(引用国歌),象征着中国⼈民共和国成立。
(2) 主题⼀,用颂歌的⽅式描绘第⼀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景象。乐曲重复两次,既感受到对⾰命胜利的欣慰,又有对⾰命先烈的追忆。(音乐间,有礼炮的声音)
(3) 主题⼆,音乐用双簧管开始,接上⼤提琴,小提琴⼀共三遍。让⼈追忆⾰命开始的艰难,⼈民⽣活的艰辛。
(4) 低音响起,弦乐铺底,长笛偶尔引领旋律,象征着白⾊恐怖,但小号声音响起,催促着⾰命者奏响反抗的号角吹响,对比性的进⾏曲用长号演奏,国歌中不愿做努⼒的⼈民响起,连续的小提琴级进上⾏,进⼊反抗最⾼潮。
(5) 主题⼀的变奏,进⾏曲的风格再现,描写军民⼀⼼,前赴后继,把红旗插上
⼭顶的场面。
(6) 主题⼀再现
(7) 东⽅红旋律响起,进⼊乐曲⾼潮,新中国成立,⼈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8) 尾声:引⼦再现,使用《国际歌》旋律,表明⼈类的伟⼤理想⼀定会实现。
3、讲述作曲家与乐曲创作的背景.
吕其明(1930.5_)中国最杰出的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以其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等⼀批⼤⽓磅礴的交响乐杰作,开⼀代先河,奠定了他在中国音乐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弹起我⼼爱的⼟琵琶》,《建国⼤业》背景音乐。
4、总结、提升情感。
红旗颂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乐曲《红旗颂》,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聆听、模仿、合作的过程中,能够体会作品背后隐含的人文情感。3.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比较出哪段适合行进哪段适合演唱。
二、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体会作品背后隐含的人文情感。
三、教学难点
能够分辨乐曲两个乐段在旋律、节奏、力度和演奏乐器上的不同。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演唱《歌唱祖国》,设问:歌曲你熟悉吗?它想表达什么主题?(爱国主题,歌曲给人带来了激动、自豪的感觉,而小小的一面五星红旗,蕴含着怎样磅礴的含义呢?)
(二)教授新课
1.初听体验
(1)多媒体完整播放歌曲,设问:“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歌曲速度的变化:慢—快—慢。强烈的自豪感。)
(2)简介作者及作品创作背景。(吕其明,1930年出身于安徽,11岁参加新四军文工团,曾得到老一辈音乐家的精心指点。《红旗颂》是吕其明在心中孕育了十多年的作品,作于1965年春,描写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雄伟庄严的情景。)
2.深入探究
(1)聆听A乐段,引导感受音乐的气势,演奏乐器、旋律、节奏、力度的特点。并指导学生用“la”哼唱A乐段主题。(节奏规整,力度较强,气势宏伟、壮观、激昂,演奏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2)聆听B乐段,引导学生听辨音乐在演奏乐器、旋律、节奏、情绪方面有什么变化?并指导学生用“lu”哼唱B乐段主题。(节奏自由,力度稍弱,旋律优美,体现赞美之情,演奏乐器:双簧管)
(3)对比A乐段、B乐段,哪段更有行进感,哪段更适合演唱。(A乐段有行进感、B乐段适合演唱。)
3.完整聆听乐曲,总结全曲结构。(旋律出现的顺序依次:A-B-A'。总结乐曲采用了带再现的三部结构,有引子、第一部分(A主题)、连接段落、第二部分(B主题)、第三部分(A'主题再现部分)和尾声组成。)
(三)音乐活动
引导学生随旋律表现乐曲。(旋律进行到A乐段时,用笔随着音乐行进特点轻敲桌面,B乐段时随乐曲轻轻晃动身体哼唱旋律。)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收获,教师情感升华。
红旗颂教案5
教学内容:
欣赏《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绪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体验调性转换和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中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2、感受管弦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
3、通过欣赏《红旗颂》,让学生了解“红旗”象征着革命,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听辨出主题音调的不同速度和调性转换。
教学难点:
使学生联想不同速度的主题音调的情景。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1、上课,带领学生听音乐《红旗颂》(进行曲音乐风格片段)踏步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a)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一首歌曲,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播放音响,老师范唱《五星红旗》。)
学生:“这首歌曲歌颂了五星红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b)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200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晚会。晚会的标题是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的‘红旗颂’。红旗象征着革命,是我们的信仰。它火热炽热,燃烧着无数先烈血染的风采。红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管弦乐曲《红旗颂》”。
三、欣赏《红旗颂》第一部分
1、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红旗”主题旋律的片段,提问:乐曲情绪怎样,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情景?谈谈初步听后的心理感受。
出示主题曲调的歌谱,教师在钢琴上弹奏,要求学生看着谱跟唱曲调。
再次欣赏第一部分,设问:
乐曲第一开始的音调你熟悉吗?是取材于哪一首歌曲的音调?(出示引子歌谱:国歌)
第一部分音乐主题出现了几次?再次出现时在音调上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音乐情绪上起到什么作用?(音调升高,情绪更加热烈,明亮辉煌)分组讨论以上两个问题。学生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四、欣赏《红旗颂》第二部分
1、初听音乐,出示主题音乐片段,并唱一唱,说说乐曲中的情绪变化,表现了怎样的内心情感?(激情澎湃、峥嵘岁月)
2、仔细倾听第二部分音乐片段,这里的音乐在节奏和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跟哪里的旋律相似,请用简单的动作配上音乐的节奏和速度动一动,想象这里的音乐片断描写什么场景。(速度加快、力度加强、进行曲风格、坚定有力;表现英勇的战士建设新中国的信心)
3、欣赏乐曲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是乐曲哪一部分的再现?在乐曲的速度、力度的变化下,以及在管弦乐器的演奏下乐曲情绪有什么变化?
4、介绍管弦乐器在乐曲演奏中的作用:管弦乐队根据乐器的材质和演奏方式分为四个乐器组:1)弦乐器组(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等乐器组成)、2)铜管乐器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组成)3)木管乐器(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组成),4)打击乐器组。
5、师:“听完这首《红旗颂》,一起来了解作曲家‘吕其明’爷爷,并了解当时是怎样的创作《红旗颂》的: 《红旗颂》的作者吕其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1930出生。19曾为《铁道游击队》、《白求恩大夫》、《南昌起义》等近四十部故事片,十余部纪录片作曲,吕爷爷回忆说:1965年2月,上海音乐家协会的一批老专家领导着‘上海之春’,指挥家黄贻钧点名叫我创作《红旗颂》。当时不敢相信自己能够驾驭这么大的题材,只能背水一战,毫无退路。我考虑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为背景,表现从黑暗之中走过来的人们对红旗那种无比自豪的感情,把这样一种感情融入到我的音乐中。我的音乐仓库给我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我绝对不能写陕北的,或者是江南的,要听起来是民族的,我还从国歌里面派生了一个主导动机,这个动机从引子中间一直到尾声,全部贯穿在红旗飘飘的形象中。这些都确定以后,我只用了一个星期就完成了总稿。”(媒体展示)
五、完整欣赏《红旗颂》
欣赏全曲,用电教媒体展示画面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具体内涵。曲式结构;引子+A+B+A+尾声(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师:“同学们,人们赞红旗,颂红旗,用最美的旋律对红旗的颂扬,你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想?想用什么方
式来表现对红旗的赞扬呢? 学生:“„„”。
3、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努力学习长大能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是对我们红旗最好的赞扬,老师准备了一首赞颂红旗的诗歌,让我们一起在庄严的音乐声中用最激动的心情来朗诵这首诗歌。”
红旗颂
一面用鲜血和精神凝结的旗帜在飘扬 飘扬在一个用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地方 就是这面旗帜摧毁了旧时代的腐朽 就是这面旗帜迎来了新中国的朝阳
就是这面旗帜埋葬了屈辱 就是这面旗帜揭开了中国崭新的篇章
从此
一个民族告别了被压迫奴役的历史 昂首阔步走向了新时代的万里康庄 红红的旗帜上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青春芬芳 艰难困苦的岁月已写进了历史的教科书 忠魂烈骨的身影却印在了古老的土地上 大写的中国养育了千千万万的热血儿女 沸腾的中国驶向了浪花翻卷的茫茫海洋
红旗阿我深情凝望的红旗
从东海的一丝炊烟到血域的灿烂晚霞
到处都有你鲜艳的色彩在流淌
从南海的金色沙滩到北国的皑皑峰峦
到处都有你火红的颜色在芳香 东流的大江水诉说着厚重的历史 西行的马达声吟诵着未来的豪壮 很远的地方还有同样的声音为你而歌 很近的地方还有同样的血液为你激荡 无论是跋涉的昨天还是开拓的今天 你都在华夏的大地上放射着万丈光芒
五、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很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红旗颂》,希望这首音乐能长久的流在大家心目中,时刻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用我们的行动热爱我们的祖国,为我们的祖国建设出一份力量,最后让我们一起在嘹亮的《歌唱祖国》歌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用媒体播放“歌唱祖国”指挥学生边演唱边走出教室)
红旗颂教案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红旗颂》,感受音乐的庄严深情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品的相关音乐知识,了解管弦乐曲。乐曲中不同的音乐情绪所表达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音乐资料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作品的相关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欣赏《红旗颂》,抒发学生们对祖国以及“国旗”、“ 国歌”的热爱之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2、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体会音乐作品蕴涵的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红旗颂》,先让学生们伴随着上课铃声和《红旗颂》一起进入课堂。
一、导入:介绍各国的国旗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红旗颂》。
二、新课教授:让学生完整听一遍红旗颂,听完之后回答问题,说出感想。1创作背景:红旗颂是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交响诗,该作品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2介绍作品曲作者:
吕其明(1930.5—),中国最杰出的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以其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等一批大气磅礴的交响乐杰作,开一代先河,奠定了他在中国音乐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3作品体裁: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交响诗只有一个乐章,一个主题贯穿始终。
4了解作品的相关音乐知识:管弦乐队。弦乐乐器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木管乐器组:单簧管、双簧管、大管、长笛; 铜管乐器组:小号、圆号、长号; 打击乐器组:定音鼓、军鼓。
乐队的编排形式:乐队编排是多种多样的。按惯例,交响乐团根据不同种类乐器的声音微妙程度和演奏的难度来排列乐器组。弦乐器身居高位,木管乐器随后,铜管乐器其次,打击乐器则排在最后。5作品曲式: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单三部曲式有两种结构类型: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A”)和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C”)
6作品层次:共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描写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万众欢呼的场面; 第二部分:描写时代步伐奋勇前进; 第三部分:描写歌颂党、歌颂祖国。7歌曲赏析:
播放音乐,随着音乐播放的进度讲解音乐。第一部分,引子、主题 第二部分,发展
第三部分,主题再现、结尾。
8拓展内容:歌曲赏析完,播放一段其他额交响乐曲欣赏。
红旗颂教案7
教学目标:
1.欣赏交响诗《红旗颂》的宏伟气势,畅谈自己的感受与联想。2.在欣赏过程中,了解作曲家吕其明。
3.熟悉作品的音乐主题,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情绪,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交响诗《红旗颂》中节奏,速度,情绪的变化。2.使学生听辨出主题的不同速度,体会不同的音乐感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一起欣赏一段无声舞蹈视频(播放视频)谈一谈你从这段视频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红旗
师:老师播放三个音乐片段(《卡门序曲》片段,《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红旗颂》片段)。同学们认真聆听,给这段无声视频选择一段最合适的音乐。生:(《红旗颂》)
师:同学回答的非常好。这首乐曲,气势辉煌,高亢嘹亮。表达了对红旗的赞美和热爱,是一首气壮山河的不朽之作。它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交响诗《红旗颂》(出示图片)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翻开课本28页。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 生:吕其明
师:嗯。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者吕其明
师:(出示课件)吕其明,1930年出生于安徽,中国杰出的交响乐作曲家,代表作管弦乐《红旗颂》,交响诗《白求恩》,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师:出示整首乐谱(播放音乐)听音乐思考。。。
师:吕其明老师为什么要创作这首曲子呢?(创作背景是什么呢?)创作背景:作曲家吕其明从小浴血战火,父亲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吕其明被第一面国旗升起的情景所感动,夜不成寐地作出这首红旗颂歌。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旋律,表现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奋战,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歌颂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师:从标题来看我们怎么理解《红旗颂》? 生:歌颂红旗
师:歌颂红旗,以红旗为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听听音乐家吕其明是如何通过音乐的手段来歌颂红旗的?
1.(播放课件)引子(聆听号角性主题音乐)2.小组讨论:
师:(播放音频)欣赏完这段音乐后,讨论一下这一段情绪是怎样的?
生: 激动 振奋 具有强烈的号召力
情绪变得高涨,高亢嘹亮,号角声声,红旗招展
师总结:说得很好,(音乐气势恢宏,让人欣赏完后不禁的激动澎湃,为伟大祖国感到自豪)
师:(播放音频)你可以联想到怎样一幅场景呢?
生:使我们仿佛看到**广场五星红旗升起,万众沸腾的热烈场景。师:(播放音频)引子部分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学生选择乐器卡片)出自哪个乐器组?
生: 小号
铜管乐器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棒。(出示开国大典图片)师:在这段旋律中,哪一种节奏型让你印象深刻? 生:三连音。三连音的连续急速进行。
师:为什么要出现三连音的连续急速进行呢?(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速度急速进行,铿锵有力,富于动感的节奏巧妙地模仿了在五星红旗指引下,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前进的步伐坚定豪迈。这进行曲的节奏也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师:同学们,我们用拍手的方式模仿一下三连音的连续急速进行好不好?
(老师示范,学生模仿),进一步体验音乐情绪。
师:在铜管乐器走出的引子尾部(主题I 进入之前),低音乐器走出了一句庄严的曲调,你听出这是那首曲子的音调了吗? 学生:《国歌》 师:同学们回答问题都非常踊跃,非常好。
师:(总结)引子部分以小号演奏《国歌》音调为素材,主要表现了新中国即将成立,全国各族人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接开国大典。
5.(出示课件)接下来我们用心体会音乐主题部分。小组讨论:
师:与引子旋律的对比,乐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调式?音乐?情绪?(让学生展开讨论)(讨论完之后,学生举手踊跃回答)
师总结:(由降B大调转到C大调; 转调后主题音乐更进一步深化发展,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情绪变得更加深情,优美,富有歌唱性,仿佛是亿万人民欢腾热烈的情景。)。
师:现在老师用钢琴演奏一遍主题,同学们感受一下主题音乐。师:老师再次演奏,同学们一起用“啦”跟唱。(激发学生情绪,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主题)
(老师带领学生跟唱,学生随音乐哼唱)师:同学们唱的特别好。
师:(播放完整音乐音频)我们完整聆听一下这两个片段。同学们再次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师总结:这两个片段我们已经欣赏完了,颂歌主题变成了豪迈的进行曲,表现了中国人民永远高举红旗,奔向共产主义的英雄气概。师:今天我们欣赏是交响诗《红旗颂》 什么是交响诗呢?
音乐知识:
交响诗:是以诗歌、戏剧、绘画及历史事迹为题材的、有目标的单乐章管弦乐曲,常表现一定的情节内容。由19世纪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首创。一些称为“音诗”“交响音诗”“交响音画”的管弦乐作品,性质和交响诗相似,而更长于风俗情景的描绘。
学唱《红旗颂》
(出示歌曲《红旗颂》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聆听一遍音乐。找出主旋律部分。生:(第一小节到第八小节)师:很好。
师:这样的深情,我们怎样才能表达出来? 生:歌唱
师:在老师指挥下,同学们有表情地演唱以《红旗颂》音乐主题填词的歌曲。
师:老师弹奏,我们加入歌词,将自己内心对音乐的理解抒发出来,好不好?(钢琴弹奏,老师领唱,学生跟唱)
总结:从讨论音乐标题切入,展开自己对每段主题音乐的聆听与联想,熟唱为主题旋律填词而成的歌曲《红旗颂》,记住乐曲主题,体验乐曲庄严而宏伟的旋律。作业:
红旗颂教案8
红旗颂
——评电影《辛亥革命》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岁月更迭,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正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历史认为这场革命说它既成功又失败了。我不否认它最终的胜利果实被卖国贼所窃取的失败,但我觉得它的成功经验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铭刻在历史的车轮上。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给水深火热的中国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力量的进步,为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论之后何人再复辟帝制,人们都会拿起武器去战斗,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捍卫自己的尊严。一大批知识分子喝有识之士满怀着一腔热血,用生命谱写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那一腔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热忱,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畏。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历史不容假设,所以我很难想像,如果100年前,没有这样一部分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希望,那么如今的中国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不过,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没有留给我们戎马疆场的机会,那么我们就应该以新的方式开拓进取,去寻找利国利民的新道路。
它带领我们走进那段历史,用心去温润那片土地,用热血去温暖那片土地,用智慧去拯救那片土地,用所有的一切去捍卫我们这片土地,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们决不能让历史重演,也不要寄希望于别人发慈悲不来侵犯我们,而关键是要扎好自家的篱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们也绝不会任由人欺凌,过去如此,现在仍应如此。因为我们的伟大祖国早已经今非昔比,国家正在强盛,民族正在复兴,我们的日子正在蒸蒸日上。
伟大的党啊!九十年啦!您带领我们已经走了整整九十年征程,一路上风吹雨打,披荆斩棘,终于要踏尽泥泞步坦途了。您很老,已经九十岁了;您很年轻,处处焕发着青春的活力。
红旗颂教案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红旗颂》,感受音乐的庄严深情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品的相关音乐知识,了解管弦乐曲。乐曲中不同的音乐情绪所表达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音乐资料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作品的相关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欣赏《红旗颂》,抒发学生们对祖国以及“国旗”、“ 国歌”的热爱之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2、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体会音乐作品蕴涵的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红旗颂》,先让学生们伴随着上课铃声和《红旗颂》一起进入课堂。
一、导入:介绍各国的国旗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红旗颂》。
二、新课教授:让学生完整听一遍红旗颂,听完之后回答问题,说出感想。1创作背景:红旗颂是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交响诗,该作品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2介绍作品曲作者:
吕其明(1930.5—),中国最杰出的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以其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等一批大气磅礴的交响乐杰作,开一代先河,奠定了他在中国音乐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3作品体裁: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交响诗只有一个乐章,一个主题贯穿始终。
4了解作品的相关音乐知识:管弦乐队。弦乐乐器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木管乐器组:单簧管、双簧管、大管、长笛; 铜管乐器组:小号、圆号、长号; 打击乐器组:定音鼓、军鼓。
乐队的编排形式:乐队编排是多种多样的。按惯例,交响乐团根据不同种类乐器的声音微妙程度和演奏的难度来排列乐器组。弦乐器身居高位,木管乐器随后,铜管乐器其次,打击乐器则排在最后。5作品曲式: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单三部曲式有两种结构类型: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A”)和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C”)
6作品层次:共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描写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万众欢呼的场面; 第二部分:描写时代步伐奋勇前进; 第三部分:描写歌颂党、歌颂祖国。7歌曲赏析:
播放音乐,随着音乐播放的进度讲解音乐。第一部分,引子、主题 第二部分,发展
第三部分,主题再现、结尾。
8拓展内容:歌曲赏析完,播放一段其他额交响乐曲欣赏。
红旗颂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乐曲《红旗颂》,感受祖国日益的强大,树立强烈的热爱祖国、赞美祖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探究等方法,能够体会作品背后隐含的人文情感。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拍打出4/4拍的强弱规律,运用指挥手势指挥乐曲第一部分,并能有感情的演唱出乐曲的第一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演唱乐曲的第一主题,并能说出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
能拍打出4/4拍的强弱规律,能够运用指挥手势指挥乐曲第一部分。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天安门升国旗的视频,教师提出问题:播放的是什么场景?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是天安门升国旗的场景,给人一种激动、自豪的感觉。小小的一面红旗,蕴含着怎样磅礴、令人感动的故事呢?由此顺势引入《红旗颂》的学习。
(二)新课教授
(1)整体聆听全曲,教师提出问题:歌曲的情感与速度的变化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为:歌曲速度的变化(慢—快—慢)和情感(宏伟—欢快—赞颂)的变化。
(2)观察歌曲的拍号(4/4),试着说出强弱特点(强—弱—次强—弱),学习四拍子指挥手势。
(3)分段赏析:教师分别提问:每一段都运用了什么乐器、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小组讨论
回答出:引子——引用了什么元素(国歌)乐器——小号
第一部分(宏伟、壮观)主题A 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第二部分(赞美、优美)主题B 乐器——双簧管
连接部(紧张、急切)齐奏
第三部分(歌颂、赞扬)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尾声——引用了什么元素(东方红)——齐奏
(4)再次完整的听一遍乐曲,再次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三)巩固提高
播放指挥视频,根据之前所学习的四拍子的指挥动作模仿视频中的动作指挥乐曲,分小组练习,每组推荐一名进行展示。
(四)小结作业
总结本堂课学习的内容(4/4拍的强弱特点、指挥手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课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找一篇赞美祖国的诗歌或者散文,下节课进行配乐诗朗诵小组比赛。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乐曲《红旗颂》,感受祖国日益的强大,树立强烈的热爱祖国、赞美祖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探究等方法,能够体会作品背后隐含的人文情感。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拍打出4/4拍的强弱规律,运用指挥手势指挥乐曲第一部分,并能有感情的演唱出乐曲的第一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演唱乐曲的第一主题,并能说出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
能拍打出4/4拍的强弱规律,能够运用指挥手势指挥乐曲第一部分。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天安门升国旗的视频,教师提出问题:播放的是什么场景?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是天安门升国旗的场景,给人一种激动、自豪的感觉。小小的一面红旗,蕴含着怎样磅礴、令人感动的故事呢?由此顺势引入《红旗颂》的学习。
(二)新课教授
(1)整体聆听全曲,教师提出问题:歌曲的情感与速度的变化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为:歌曲速度的变化(慢—快—慢)和情感(宏伟—欢快—赞颂)的变化。
(2)观察歌曲的拍号(4/4),试着说出强弱特点(强—弱—次强—弱),学习四拍子指挥手势。
(3)分段赏析:教师分别提问:每一段都运用了什么乐器、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小组讨论
回答出:引子——引用了什么元素(国歌)乐器——小号
第一部分(宏伟、壮观)主题A 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第二部分(赞美、优美)主题B 乐器——双簧管
连接部(紧张、急切)齐奏
第三部分(歌颂、赞扬)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尾声——引用了什么元素(东方红)——齐奏
(4)再次完整的听一遍乐曲,再次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三)巩固提高
播放指挥视频,根据之前所学习的四拍子的指挥动作模仿视频中的动作指挥乐曲,分小组练习,每组推荐一名进行展示。
(四)小结作业
总结本堂课学习的内容(4/4拍的强弱特点、指挥手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课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找一篇赞美祖国的诗歌或者散文,下节课进行配乐诗朗诵小组比赛。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旗颂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但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切勿原样照搬,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修改!
本内容由xinping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16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