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定军山京剧后,作者深受其表演艺术之美的感染,不禁感叹京剧这一国粹的独特魅力。在舞台上,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音符都传递着深刻的内涵,让人沉浸在戏剧的故事情节中,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定军山京剧观后感的相关内容,感兴趣的朋友们到下文来看看吧。
![定军山京剧观后感 关于电影定军山观后感](https://wimg.puchedu.cn/uploads/2023/07/image-204.png)
定军山京剧观后感1
不知道最初的先辈们在拍摄这部中国第一部影片时是怎样的心情,或激动,亦或是胆战心惊。但唯一明白的,是他们用那仅有的一架手摇摄影机,就这样,如此简陋的,完成了这第一次的无声摄影。
于是,1905年,中国人第一次有了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电影。
恍然间,时光已飞逝百年。出于纪念,2006年,京剧《定军山》搬上荧幕。中国电影已诞生百年。
由谭派的继承人谭元寿和杨立新主演的《定军山》于此际与观众见面。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同时纪念的也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重述历史,阐释现实,这是安战军导演最执着的坚持。
《定军山》作为一部京剧电影,巧妙地记述了国粹与影戏的融合过程。自从中国开始引入西洋影戏,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就对此十分钟爱。他热爱,他出奇的热爱,热爱到可以为此放弃一切。可是,尽管如此,融合的过程还是坎坷不断。从最初的谭老板的不同意,到给老佛爷演戏失误,又因此被捕入狱,到影戏匣子被撞毁,再到火烧戏园子,再到最后播放影戏的时声音过小。一切的一切,都给任景丰的坚持带来了极大的阻力。他也曾想过放弃,也曾似冷水泼头怀里抱冰般痛苦而又万般无奈,但最后的他依然坚持着。最终把西洋影戏和本国的精华成功结合,也应此促进了时代进步与发展。
的确,最为一部本该把重点放在阐述历史上的电影,该部影片对于爱情的穿插似乎有点生疏别扭,对比例的把握也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但是,无论怎样,《定军山》的拍摄还是促进了人们对历史的了解,也使人们认识到了西洋影戏与我们国粹结合的不易。也正是任老板的坚持,才最终获得了大家的支持。
不管怎样,长路漫漫,一路走来已不甚艰辛。勿沮丧,勿批判,有的应该是以汲取的心态,取其精华,使己灼灼其华。
定军山京剧观后感2
《定军山》表现的是电影史上的一个集体性记忆:实业家任景泰(杨立新饰)痴迷西洋影戏,多次游说著名京剧大师谭鑫培拍摄影戏,遭拒。但他非常执著,终于感动后者,如愿拍成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影片作为元电影的实验性表现,以电影活动为题材,展现了有趣的、充满虚构想象的电影故事。一方面,影片人物、主要情节都有真实历史事件作依据,如慈禧太后观影及一次电影放映的意外爆炸、谭鑫培六十生日祝寿、大观楼失火,等等。
另一方面,对电影的艺术处理显得过于随意,一些历史细节和情节被用一种平庸的想象和古怪的表现方式来描绘。最后的在露天放映《定军山》的段落,观影者人山人海,场面浩大,京剧大师的演唱高亢嘹亮,是编导在电影结构与形式及场面掌控的被动、脆弱中呈现的夸张特征,而众人面对银幕,面部光源来自侧面,明显出现偏差,也是众多错误之一。
《冷枪1941》在这方面也是一个例子。在特定时期,人的思想,或者人性,明显是由情感、政治、种族、性别和阶级问题决定的。影片将具有类型色彩的复杂故事放在战争时期叙写,在一定的层面与意义上说明了这一核心命题。这部影片我在影院团购观看过,确实不错。
1941年,日本特务潜伏到重庆的电影厂伺机破坏国共联合抗日统一战线,计划于8月制造暗杀事件。国民党人高泽林受指派来摄制组饰演片中男主角沈连长,同时担负清查日本间谍制止暗杀事件发生的任务。日本特务化名姚福根在摄制组作道具师,他胁迫祝英英利用电台与信号枪和日军联系,导引日军空袭目标。
英英丈夫即为1937年淞沪抗战时被俘的沈连长,姚福根称英英与其合作沈即可免予一死,以此要挟她听命于他。影片最后高泽林查出真相,击毙姚福根,英英也死于枪弹之中。影片不仅表现了人物自己的选择及其主动性(选择和背叛),而且为创造人物或根据与生�来的感情或依凭被灌输的思想推动行为的.神话设置了舞台。
但影片拍得并不成功。由于影片采取套层结构,表现电影经典场景与段落的再现,电影内外、银幕内外尚未构成对话性,电影存在的理由,便也被突破到了理论和艺术的围墙之外。
定军山京剧观后感3
看完了《定军山》大怒,简直是一部无可救药的烂片,根本就是浪费观者的时间,建议此片更名为《逆反格格和落魄摄影师之恋》,这样想看的人可以看,不想看得人也不会被它的片名误导,可以绕道而行。可笑的是,这部片子居然还有脸在片头打出“纪念中国电影诞辰一百周年”的字样,谭鑫培要是知道有人打着纪念自己的幌子骗自己德高望重、年逾古稀的重孙来参演了这样一部影片一定会在坟墓里气的打滚。
看到片中那个女扮男装的女子,我就猜到她定是一个贵族小姐,且必然叛逆无比,还会跟片中的摄像师们纠缠不清,果然,她是个已经被指婚的格格,下一步地球人都能猜到:她逃婚了,而且“碰巧”弄坏了任景泰的摄影机,并把他的傻徒弟刘某撞到了河里。刘某正为师傅的机器被毁而烦恼,格格又跑到他的住处,蛮横地要求避难。换了我,早就把她扔出去了,实在不行,还可以交回王府领赏,但是我们的男主人公(不错,这位表情呆滞、容貌平平、身形佝偻的男子就是本片的男一号,尽管片子开头打出来的主演是扮演任景泰的杨立新和扮演谭鑫培的谭元寿,但是事实证明,这两位名角都跑了龙套)是不会这样干的,要不,后面的爱情戏还怎么演呢?这个男主角就是任景泰的灾星,在他们为慈禧放映电影时,他觉得格格长得眼熟,竟看得入神,对放映机操作不当,造成机器爆炸,师徒二人以“反贼”论处,下狱严惩,眼看就要掉脑袋,多亏谭鑫培为他们说情,他们才得脱罪。正因如此变故,任景泰培养太后爱好电影的计划落了空,和谭鑫培合作拍片的愿望也变得难以实现。后来,任景泰想拍摄一段自己演出京剧的影片说服谭鑫培时,如前所述,机器又和刘某一起掉进河里,坏了。再后来,刘某为了修复相机、研究相机的结构偷入租相机的洋人家,被当成小偷捉住,于是任景泰卖掉店铺准备重新购置摄像机的钱又被用于把他赎出来;最后,任景泰一切就绪,正要拍摄《定军山》时,乱性的刘某和格格一时不慎将任景泰的拍摄场地——任经营的一座大戏台烧毁,使得任景泰的拍摄计划险些再次搁浅。
按照这部片子的逻辑,多灾多难、为了拍摄《定军山》而心忧成病的任景泰的悲剧既不是时代造成的,也不是个人的性格造成的,而是他的倒霉徒弟造成的。这样充满偶然性的剧情能有说服力么?!难道这部影片讲述的就是《定军山》的拍摄如何因为一对狗男女而变成了一场灾难?!
顺便说说这对男女是如何“乱性”的:他们在任的戏楼里参拜祖师爷,格格穿上戏服乱舞水袖,我猜这个女演员可能有点舞蹈功底,但是京剧中水袖没有舞成她那种疯狂的样子的,而且这段狂舞的背景音乐用的是《牡丹亭·游园》——极静极雅的音乐配上庸俗的、疯魔式的男女主角,我算服了这片子的主创了。总之,她一阵乱舞之后,刘某的眼睛就直了,上去就是一阵狂吻——片中此前对他们的关系根本还没做过爱情方面的暗示,但是他及时克制了自己,最后什么也没发生……前面已经介绍了男演员的尊容,下面可以讲讲他的演技:每当他要表现内心痛苦时,他就缩起头颈,摇摇晃晃地走路,以步履的踉跄表达内心的彷徨,所以在这部片中,他一遇到灾难,走起路来就像螃蟹一样,从路的右边走到左边,再晃回右边,走个“之”字形路线。这样的表演恐怕只能称为“浅薄”。有了这样的男一号,女一号的水平也可以猜出个大概。其实她的戏不多,就是纯粹的“戏不够,美女凑”,但是她恰恰当不得“美女”二字,因为她眉眼之间毫无灵气,木讷可跟男主角一拼。
这部影片本可以讲讲中国早期电影人是如何接触、喜爱并传播这门艺术的,讲讲他们开始时的工作多么艰难,比如可以讲讲当时的设备如何落后,他们在这样的条件下怎样尽量解决问题。也可以讲讲任景泰拍摄这部影片的是不是仅仅出于他对电影的喜爱,还是也是了能把他痴迷的京剧艺术永久地保留呢?至少片中的任景泰是很喜爱京剧的,自己还录了京剧唱片。(说到这里,我觉得片子开始时,任景泰为了博取谭鑫培的注意而故意叫倒好也很牵强,就算这是任景泰搭识谭鑫培的手段,他们见面之后,任景泰也没必要对京剧的程式故作不知,在我看来,他还不如把自己的来意和盘托出。当然我承认谭鑫培对京剧程式所下的四字定义“情通理顺”非常好,但是这段的逻辑性实在不行。难道编导这样写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谭鑫培是一个胸襟开阔、愿意和任何不满自己艺术的人诚心交流的人?谭老先生也没德艺双馨到这一步吧……)也可以讲讲作为老派中国人代表的谭鑫培是如何看待和接受电影这门西方艺术的。这部片子本应是描绘电影艺术的一段历史和一群热爱电影艺术和京剧艺术的人的,但是本片的导演和编剧宁愿编出拙劣不堪的爱情戏,也不肯在“艺术”二字上动一点点脑筋。
其实这部片子的结尾的构思还是不错的,任景泰的电影《定军山》在露天公映时,因为留声机的声音太小,观众根本听不见谭鑫培的演唱,现场顿时乱作一团,这时焦急的任景泰急中生智自己为谭鑫培的形象配唱,众人合着他唱起来,赶来观看的谭鑫培也很感动。假如片子到此结束倒是还好。但是导演怎么会忘记格格和刘某的罗曼史呢,于是一组蒙太奇:格格远嫁蒙古,坐在轿中很伤心。这也就算了。但是导演还不忘进一步煽情:任景泰唱着唱着就体力不支口吐鲜血,正欲再唱,徒弟们纷纷劝阻,这时过门结束,任景泰又要唱时,谭鑫培本人突然开唱,于是全场合着谭老板大合唱。假如片子在这里结束,仍是见好就收,但是导演还不罢手。镜头从大合唱的群众头上扫过,再次对准了任景泰师徒,于是,任的徒弟扶起病弱的师傅,同唱“定军山”,同时作出一付烈士在英勇就义前特有的表情,而且三人的姿态特意摆成了徒弟在两边烘托中间的任景泰的造型。三人目光炯炯,表情严肃,身后的群众也是神情凝重肃穆,不知道的人怎么会以为他们在唱京剧?还以为是共产党员合唱“英特纳雄耐尔”呢!那么领唱的谭鑫培岂不成了“革命导师”……我无语,建议编导看看票友们在生活中唱戏时是什么样子的。
最后说一句,在场的大合唱群众似乎不太懂京剧,《定军山》中的上口字没个唱对的。但是这也不能怪他们,导演连主演都能选得那么糟(我是说男女主角,不是说杨立新和谭元寿老先生,杨的戏演得很好,谭老先生本身就没什么戏),还指望他们好好指导群众演员吗?
对了,为此片片头题字的是欧阳中石老先生,真是糟蹋了他的一番美意、一笔好字!
定军山京剧观后感4
最近这段期间,我观看了一部祖国变化的电影叫《定军山》。
中午利用了一点时间看的,虽然这部电影是为了今年中国电影百年而拍摄的,内容说的也是关于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史,但是好像说这部电影在播放的时候票房差的要死,几乎就几百个人去电影院看了。本来以为这部电影应该不怎么样呢,所以抱着拖一下初初看看就可以了,但是真的慢慢看了还是感觉这个电影不错,从中体味了中国电影诞生的不易,以及在其中那段非常凄美的爱情故事。其实今天我们的电影界应该感谢那些古人,他们放弃了很多就为了摆脱洋人对我国自己电影的封闭,从而第一次有了真正我们自己的电影,属于中国人的电影。
不过看后也觉得我们应该思考一下我们今天的国产电影,我们喜欢国产电影吗??当我们为《哈里波特》和《金刚》而欢呼雀跃,为奥斯卡多个最佳而十分关心的时候,我们还有多少是在关心国产电影。虽然国产电影也有火的时候,比如《无极》,但是当《无极》的推出只是让人对国产电影更加的失望。可以说最近国内的电影几乎没什么亮点,讲的故事要么是老的掉牙的东西,要么就是完全追求画面的完美不注重内容的实质,脱离实际社会的东西。就拿这次奥斯卡最佳影片《撞车》来说吧,我们国产电影有几部能够像它这样说明目前的社会问题。
唉,真为现在的中国电影而担忧!当硬盘内的电影都是国外电影的时候,当再没国人关心国产电影的时候,那个时候就要为中国电影而悲哀了!
定军山位于勉县汉江河畔南侧,是省内外观光旅游的胜地。
一个星期天,我和爷爷去了定军山,果然名不虚传、风景优美。座座青山层层绿,朵朵白云绕山间,山鹰展翅穿云飞,股股泉水紧相连。远看山势,好似二龙同食一珠,珠峁上有座寺庙叫白云寺,像悬挂在半空中的天堂,是天宫神仙出入的圣地。
去定军山的小道盘山而上。两旁有红色的桃花、黄色的杏花和白色的李子花。山间林木参天,松柏成遍,怪石嶙峋,流水潺潺。
东来西进的.朝山人群络绎不绝。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烧香敬神的、游山玩水的、还有卖货求财的;有开小车的,骑摩托车的……我和爷爷一人骑了一辆脚踏车。爷爷和我汗流满面,衣服都湿透了。我看见坐小车的,春风满面悠闲的样子,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滋味。有位拄着拐杖的老太太,与同路人边走边谈: “我已经80多岁了,不知还有几次爬山求神保佑的机会。”虽闲言碎语,却使我心里得到了平衡。
经过一段艰辛的跋涉,我和爷爷终于爬上了山顶。登高望远,群山皆低,游客笑声此起彼伏,阵阵凉风扑面而过,使人心旷神怡,一种欢欣舒适的快感油然而生。
寺庙西面有一天然水池,叫 “饮马池”。池边雕塑着六七匹骏马,有饮水的、观望的、食草的、蹬地踢脚的,个个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发人省思的是:“骏马深知仙境美,不需催促自奋蹄。”爷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我要向骏马学习,勤学苦练求知识,学好本事长大用。”
定军山京剧观后感5
除了再现众人齐唱定军山那一段再无亮点。一把好牌能打成这个揍性也是服气,这么个好故事非要拿一段狗血爱情来串联,偏偏男女主毫无人物魅力,人物情绪线索也乱七八糟,还把拍影戏的主线搅和得乱七八糟。
第一代摄影师刘仲伦被演成了废物,任景泰也非常单薄,还用上了操劳过度吐血的老梗。很多地方甚至可以说是急功近利甚至粗糙的,众人齐唱那一段,切入配乐无比生硬,生生打断了观众感受,赶后期也不能这么粗吧!起了音乐之后,更是直接出了字幕,wtf,你们叙事不好是事实,最后这是直接不要叙事了?景泰吐了血这种梗也不要下文了?
不禁令人疑惑,哪怕是出品方只要东西不要质量,导演安战军作为电影人,对于这段历史真的一点情结都没有?一点缅怀前辈的使命感都没有?
白瞎了谭元寿老爷子这一番辛苦,白瞎了中国电影百年的好背景,大概再也难有这么集中的资源和阵容来再现那段感人的故事。这么好的时代,这么好的阵容,心疼。
一星给谭老爷子和杨立新,一星给复刻了众人齐唱定军山的情怀,即使后面这场戏,只有半段好看。
定军山京剧观后感6
“古来征战几人回,为有定军山前立”,这句诗讲的是三国时蜀汉老将黄忠定军山退张颌斩夏侯渊的故事。
一开始,军师诸葛亮想让三将军张飞去退张郃,可老将黄忠不服,与颜严一起去守定军山,退张颌。张郃副将夏侯渊,年轻气盛,要应战黄忠,结果被黄忠斩了,曹军士气大挫。黄忠又率领蜀军,一举打退张郃。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定军山》中,黄忠背后插了四面蓝边黄旗,每面黄旗上绣着一条龙。《定军山》的主要唱腔是“西皮”,唱地很快,仔细听才能听得出来唱的内容。大部分内容我还是能听出来的。《定军山》中,多个细节都体现出老将黄忠的勇武。
虽然我不生在三国时期,但看了《定军山》,我就仿佛到了那时的定军山上,似乎耳边仍传来两军相杀、庄严肃杀的声音。
定军山京剧观后感7
这部电影是为了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拍的,讲述了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定军山》在丰台照相馆老板任景泰手里诞生的过程。
作为一部电影,它当然不可能原原本本把这事儿拍出来这么简单,因为它没什么可拍的,也没什么可看的。要拍,就一定要往里填充戏剧性情节。于是就出了这么一个励志的故事——任景泰倾家荡产地执著,只为拍中国人自己的影戏。
首先,得给他安排个动机:1.影戏传入中国,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可惜“命门把在外国人手里”;2.谭鑫培的京剧表演在当时堪称一绝,所有人都为他着迷。这就使任景泰产生了拍摄谭鑫培表演,制作中国人自己的影戏的想法。
有了动机,接下来就是实施了。没想到这个过程是一波三折,艰辛无数啊。先是谭鑫培不看好影戏,不同意,于是任景泰想借老佛爷的夸奖说服他,可是在老佛爷面前机器意外爆炸,任景泰和徒弟直接被当成刺客抓了起来。好不容易救出来了吧,徒弟又把摄像机摔坏了,好嘛,这下可拍不成了。而且谭鑫培说绝不拍哑巴戏,要拍就拍有声的,唱念做打一个都不能少。这下摆在任景泰面前的就是两大难题:没机器,没声音。最后,在朋友的帮助和徒弟的努力下,两大难题都解决了,机器买来了,默片用留声机配音。任景泰的理想终于是历经千辛万苦达成了,观众也跟着舒了口气。最后的最后,影片放映时,由于现场观众太多太嘈杂,留声机声音根本听不见,任景泰灵机一动,张口大声唱了起来,引得全场千名观众大合唱,达到了情感的高潮。这时候影片戛然而止,漂亮的收尾。
如何把一个简单的事件扩充成一个具有戏剧性和可看性的故事,这部电影简直就是个完美的范本。除此之外,它还有三个特点:1.直入主题。影片上来就是任景泰看人放影戏,然后产生了自己制作的想法,没有多余的情节,直奔主题,一气呵成,漂亮! 2.留白。就像中国传统的书画一样,刚劲有力,但又时常留白,很多情节点到即止。比如,格格准备走,刘仲伦跌跌撞撞地回来了,一个不小心摔下了楼梯。之后就是刘仲伦醒来,格格在一旁。省略了几天内格格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两人的感情确实是突飞猛进了。 3.双线叙事。任景泰拍电影的线,和刘仲伦与格格的恋爱线,双线齐头并进,相互缠绕相互影响,既增加了可看性,又是一种对照。师徒两个性格十分相似,都是正直善良踏实执著,一个是对理想的执著,一个是对爱情的执著,最后却是不同的结局。理想冲破重重阻碍实现了,爱情却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破碎了。既表达了对理想的歌颂,也表达了对封建礼教扼杀人幸福的批判。
不管是听京剧还是看影戏,任景泰脸上都只写着一个字,痴。杨立新老师真是把一个痴迷于京剧和拍影戏的中国男人演活了。
定军山京剧观后感8
“天津行”压轴大戏《定军山》落下帷幕。下一个该是哪个剧团出马呢?
《定军山》闻名已久。京剧荧幕第一场电影。舞台上并不多见,本人也是第一次看到全本演出。
《定军山》老将黄忠七十高龄赴疆场,宝刀不老。本场三位主演王平邓沐玮张幼麟,均是六十开外的年龄,真是相得益彰。
这出戏难度很大,唱做念武,很吃功夫。三位演员,倾力演绎,颇得好评。黄忠虽然暮年,报国情切,多次请缨,不负众望,战张郃,斩夏侯渊,定计天荡山。。。
英雄豪迈;四弟赵子龙,英雄不减当年,所向披靡;曹操老谋深算,令出如山。
这出戏是老戏,都是老套演法,比如“定场诗”啦,“起霸”啦。看惯了几出精炼的几出戏,深感不习惯,感到太繁琐。本人看的过程,多次出戏。
总的感觉这出武戏远不如前面演出的《狮子楼》《钟馗嫁妹》《铁公鸡》。。。火爆。好像都是“慢动作”
比如黄忠的试力铁胎弓,严颜试力金枪,都是虚晃一刀的样子。没有真实感,战场上,赫赫战将没怎么交手,就倒地下啦,简直像闹着玩儿。
黄忠年老,老年是个尴尬年龄,雄心依然,可是年龄不饶人,力不从心是肯定的。黄忠好胜心切,结果兵败被困,倘若没有赵云解困,一世英名付于流水!
曾记否:“廉颇老矣,一饭三遗矢”的故事吗?
定军山京剧观后感9
不了解电影或者不熟悉中国电影史的人看了《定军山》,肯定会觉得没什么意思,没有因为所以,爱情也没什么新鲜吸引力,这是编剧的问题,很明显的把故事建立在人所共知的基础上还原那段历史,但真的忽视了更广范围更深意义上的接受了.所以故事本身最多只能给七十分.
然而因为有了几个好演员,人物立码鲜活起来,至少我能感觉到导演和演员的感情释放,甚至是一种真诚的低语和诉说,我是被感染了的.杨立新作为一个话剧演员的功力真的不同一般啊,作为商人的精明算计,作为平民的卑微谨慎,作为一个拥有自己梦想但却步步为艰的困窘和辛酸.没有太多的言语甚至也没有复杂的表情变化,但他的眼神却是传神精准,而最多的就是一个痴字,对影戏梦的苦苦追求,不舍不弃.怎么想好好做点事情就是这么难呢?看的人都一肚子委屈难受,真的开始心酸了.
影片没有什么曲折,老老实实的说故事,只是人为事而奔的劲一点一点的还让人不忍视而不见,典型的中国味,憋着的不爽快的但又决不轻言放弃的,沉重的.可是不管怎样又是有希望可期待的,所以任景泰最后直至累到吐血,可是”谭叫天儿”有接着唱,全场的人一起唱.不管什么时候多数人的自觉总会充满力量,让人为之感动为之震撼,血液沸腾(而讽刺的是这个多数里的多数却是一种盲目,不自觉的跟随而已,从心理学上讲).所以因为演员,整部影片增色很多,可以给出八十分.
中国电影百年,百年的纪念给出了<定军山>理所当然,情理之中.然而对于只有这样水准的影片,真的让人没有报以希望,给出憧憬的勇气,有的只是失望,置疑,或者是无关痒痛的让人爽口的叫骂,这就是中国电影百年的积累?这就是百年中国电影的水平,是没有人努力吗?还是努力的不够?问题在哪?让人关注却得不到一点温暖的回音.
定军山京剧观后感10
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京剧一直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而《定军山》这一经典剧目更是备受推崇,被誉为“京剧之王”。
观看《定军山》的演出,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京剧的独特魅力。演员们的精湛表演技艺,让观众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的残酷与悲壮。特别是那些高难度的动作和唱腔,更是让人目不转睛,心旷神怡。
除了演员的表演,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方面也十分精致。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制作人员的心血和智慧,让整个演出更加生动、真实。
总之,在观看《定军山》这样的京剧经典剧目时,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精湛的表演技艺,更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让我们一起保护和传承这样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其中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这篇定军山京剧观后感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读者们对京剧这一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它的魅力和内涵。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文化传承,让我们不忘历史,传承文化,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本内容由学无止ji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35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