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管家志愿服务心得体会 开展小巷管家工作的意义

得体会不仅限于个人经验,也可以是对他人经验的理解和总结。通过表达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思维能力,并与他人分享有价值的观点和经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巷管家志愿服务心得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小巷管家志愿服务心得体会 开展小巷管家工作的意义

小巷管家志愿服务心得体会1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名为”小巷管家”的活动。该活动旨在让我们深入社区,了解社区的问题,并尝试找出解决方案。活动组织得有条不紊,每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和启示。

参加活动的第一天,我被分配到了一条复杂的小巷。那里的环境复杂,问题多样,从乱丢垃圾到占用公共空间,种种问题都让人头疼。但是,我深知这正是我此次活动的目的——解决这些问题。

我开始了与社区居民的交流。我尝试理解他们的需求,听取他们的建议。我了解到,大部分的问题都源于对公共空间的缺乏认识和对社区规范的忽视。于是,我开始制定一份计划,一份如何提高社区规范,合理利用公共空间的计划。

活动期间,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从一开始的无所适从,到后来的游刃有余,我感到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性。只有当我们真正关心社区,对社区有责任心,才能真正解决社区的问题。

“小巷管家”活动让我深刻理解了社区工作的艰难和挑战。但同时,我也看到了希望和可能。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管,用爱去理,我们的社区一定能变得更好。

回顾这次活动,我深感其意义重大。它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社区的问题,也让我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次活动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服务于社区,让我们的社区变得更加美好。

这就是我在”小巷管家”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深入社区,了解社区,服务社区。因为,我深知,每一个小巷,都有可能是社区变革的起点。

小巷管家志愿服务心得体会2

为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完善社区治理格局。今年以来,中街街道万安门社区积极探索“小巷管家”治理模式,进一步延伸网格治理触角,实行“我的街巷我来管”,以点带面,有效改善了基层治理微循环,推动矛盾纠纷在小巷中化解、治安防控在小巷中加强、平安幸福感在小巷中提升,形成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党建引领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小巷管家”是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凝聚了退休党员、热心居民、物业公司、社区民警、综合执法人员、商户、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对缓和社区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坚持每天巡查走访,清理环境卫生、安全巡逻、调解纠纷、入户宣传,是社区街巷治理的“千里眼”“顺风耳”“好帮手”,是一支“叫得应、跑得快、肯向前”的志愿服务队伍,为社区共治开辟了一条专属途径,不断推动着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向精细化发展。

充电赋能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为尽快提升“小巷管家”工作能力,掌握与居民沟通调解的工作技巧,社区多次组织开展了“小巷管家”专题培训,让“小巷管家”对志愿服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有效推动志愿服务在辖区生根发芽、落地开花。第一批通过培训上岗的“小巷管家”,充分发挥自身熟悉邻里、贴近居民、沟通顺畅的优势,大到环境治理、违规建设,小到义务巡逻、卫生监督以及关爱孤寡老人、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履行“每日巡、经常访、随手做、实时报、及时记”的工作职责,“巡”中有“做”、“访”中有“记”,主动上报,形成“发现问题、记录台账、上报社区、解决处置、反馈情况”的工作流程,积极带动周边居民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基层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成为了社区志愿服务一道亮丽风景。

穿针引线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请不要在这里堆砌杂物,存在安全隐患哦。”“请不要自行拉线为电动车充电,很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的。”“请把电动车放在停靠区域内,谢谢您的配合。”……这些是社区“小巷管家”们与居民们每天打招呼的规定动作。作为社区基层治理的“好帮手”,社区“小巷管家”穿着红马甲,穿梭于背街小巷、直面群众“穿针引线”,随时访、经常巡、实时报,及时向社区反馈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献计献策,他们是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桥梁纽带”,对缓解社区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目前,社区“小巷管家”累计开展巡访超 50小时,劝阻违停车辆 210次,整理电动车 30辆,与商户沟通和处理“门前三包”问题 20次,清理小广告 36处。

“小巷管家”架起了社区与居民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让辖区群众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之中,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实实在在解决好事关群众利益的大小难题,切实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绘就了基层治理新画卷。

小巷管家志愿服务心得体会3

在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街道很多社区,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小巷管家”。他们身穿蓝马甲,每天穿梭于小区楼院和大街小巷,他们心里装着街坊四邻家门口的事:邻里纠纷、乱停乱放、垃圾清运、私拉电线等。他们是收集社情民意的“信息员”、邻里守望的“巡防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平安法治的“宣传员”。

“小巷管家”的出现,打通了社区治理“最后一百米”,对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决群众身边难痛点

华山街道处在老城区,面临“四个多”的治理压力,即居民小区(楼院)类型多、无人管理小区(楼院)多、人户分离比例多、流动人口多。其中,半物业管理和无人管理小区占比达75.28%。

为确保群众安居乐业,华山街道探索出“小巷管家”志愿者群防群治模式,建立起由党支部书记、红色物业负责人、四级网格中心工作人员,能力突出的楼栋长、保安负责人、群防群治积极参与者组成的143名“小巷管家”队伍,他们每天佩戴“红袖标”巡逻在282个小区楼院和大街小巷,实现了街区、小区(小巷)“小巷管家”全覆盖。

在华山东路126号院,50多户居民居住的小区里,既有民宿,也有居民。过去,由于没人管理,小区楼道又脏又乱,快递随处乱放,电动车没地方充电。小区居民把问题反馈给“小巷管家”后,“小巷管家”将问题及时反馈给五华山社区。五华山社区党委书记王永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尽快改善社区面貌,她利用党员“双报到”契机,联系昆明市审计局,随后昆明市审计局认领了该项目,出资对楼道进行粉刷。与此同时,她积极与快递公司联系安装了快递存放箱,在小区安装了充电桩,切切实实解决了群众的“痛点”问题。

如今,华山东路126号院环境整洁,小区的花台里种满鲜花,花香四溢。

王永梅说,在五华山社区的各个小区,几乎每栋楼都有两三个“小巷管家”,他们收集民情民意,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小问题当天解决,对于难解决的大问题,社区会协调职能部门共同解决

居民幸福感增强了

去年4月,华山街道143名“小巷管家”正式上岗,从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开始,每一名“小巷管家”都积极做到当场沟通、当下解决。

走进华山南路74号院,道路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正在当值的“小巷管家”王鑫强一边巡查,一边将发现的问题拍照发送至社区群。垃圾桶满了,赶紧联系环卫来拉走;大门口有人停放电动车,赶紧劝阻一下;楼道里的灭火器过期了,及时联系物业更换……

每天天不亮,王鑫强就开始在小区转悠,查看小区的环境卫生,他会将每天做的事情记录在“小巷管家”记录本里。从今年1月开始,他已经记录了19页,包含38项发现的问题。

“我是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当‘小巷管家’既是在做公益,也是在传播正能量。”王鑫强乐呵呵地说道。

同是“小巷管家”的黄丽芳,讲述了自己的深切感受。黄丽芳所在的小区,老人居多,看到一些年纪大的老人,她会主动搀扶,还会主动帮老人拎菜;一些居民家里的下水道堵塞了,她会和物业联系及时帮他们处理。一次,在小区巡逻时,她发现一住户家里冒出浓烟,她一边拨打119火警电话,一边和物管人员拿着灭火器冲进屋里灭火,事后才知道,浓烟是住户一边炼油一边打电话忘记关火造成的。幸亏“小巷管家”发现及时,避免了火灾发生。

五华山社区居民刘奶奶是这里的老住户了,她说,这几年小区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小区有人管了,楼道变干净了,墙面也粉刷了,绿化带不再是“灰头土脸”。自从有了“小巷管家”,小区管理更加精细,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住在这样的小区很安心。

“小巷管家”上岗至今,累计提供了1500余条涉及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疫情防控等方面的有效信息,为街道、社区和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处置问题隐患争取了时间,贡献了积极力量,赢得了居民广泛认可

奖励激发服务热情

如何壮大“小巷管家”队伍、激发“小巷管家”积极性?经过摸索,今年4月,华山街道探索出“小巷管家”积分模式,联合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人社厅等29家共建单位和吉庆祥食品有限公司、螺峰农贸水果、金洲百货等10家联盟商户,共同开展平安志愿服务积分建设。

明确10余类任务积分奖励条款和1积分价值10元的标准,“小巷管家”可在完成积分任务并经所属社区居委会审核后获得积分奖励,直接到积分联盟商户兑换商品,之后由街道定期向商户审核兑付现金。

华山街道党工委委员、宣传委员黄丽告诉记者,自积分制启动以来,已经发放积分券并兑换400余分,“小巷管家”参与巡逻防控、线索举报的热情高涨,为办事处及派出所提供安全隐患、邻里纠纷、出租房信息变更、疫情防控等问题线索20余起,街道运用线索有效前置干预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4起,基本形成“资金有来源、管理有系统、联系有专人、考核有机制、激励有措施”和“动员社会化、责任具体化、运行规范化、监督日常化、效能最大化”的“五有五化”平安志愿者服务持续运转模式。

小巷管家志愿服务心得体会4

小巷管家志愿服务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它不仅帮助了社区居民,也让我个人成长很多。在这篇心得体会中,我将分享我的经历和感受。

首先,小巷管家志愿服务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作为管家,你需要管理各种事务,包括协调志愿者、联系社区组织、策划活动等等。这些工作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看到我们的工作成果,我感到非常满足和自豪。

其次,小巷管家志愿服务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通过这项工作,我与许多志愿者、社区居民建立了联系,并成为了好朋友。这些人不仅是我的同事和合作伙伴,更是我的良师益友。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解决问题等等。

最后,小巷管家志愿服务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工作。在这个工作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管理事务,还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解决问题。这些技能不仅在我的工作中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有用。

总的来说,小巷管家志愿服务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虽然这项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看到我们的工作成果,我感到非常满足和自豪。我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机会参加这样的志愿服务,继续为社区做出贡献。

以上是小巷管家志愿服务心得体会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本内容由xiaoy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52436.html

(0)
xiaoyanxiaoyan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