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方案是指为达到一定的检测目的,根据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对检测步骤、内容、要求等所制定的书面文件或计划。它是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和处理的指导性文件。以下是有关于检测方案策划书汇总和检测方案通用模板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检测方案策划书汇总 检测方案通用模板](http://wimg.puchedu.cn/uploads/2023/11/20231101030441819.jpg)
检测方案1
一.8.5组织学习《关于印发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百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方案的通知》。
二.8.7–8.8办一期有关检测中心隐患排查的板报。
三.第一次隐患大排查:
1.8.16日检测中心领导及技术员联合各班群监员组织一次突击隐患大排查。检查项目:检测中心各个分析室的仪器运行是否正常、有哪些安全隐患;仓库仪器、药品的摆放是否合理、有无安全隐患;药品柜的管理是否是两人一锁,有毒药品是否上锁,摆放是否安全;钢瓶间钢瓶摆放是否安全、堆积的杂物是否已清理。抽查当班员工,检查其操作是否符合规程,有哪些习惯性不安全因素。
2.8.17日–8.31日将排查出的隐患进行整改。
3.9月1日–9月2日进行再次复检,看查出的隐患是否已整改到位。
四.第二次隐患大排查:
1.9.15日进行第二次突击隐患大排查;检查项目同上。
2.9.16日–9.25日将排查出的.隐患进行整改。
3.9月27日–9月30日进行再次复检,看查出的隐患是否已整改到位。
五.第三次隐患大排查:
1.10月5日进行第三次突击隐患大排查;检查项目同上。
2.10月6日–10月8日将排查出的隐患进行整改。
3.10月9日–10月10日进行再次复检,看查出的隐患是否已整改到位。
六.10月10日–11月10日除了每天继续做好隐患排查工作外,对前三次大检查做出总结。
检测方案2
为进一步加强农业安全生产工作,防止重特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省农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按照县农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会议部署,结合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围绕全县农业安全生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着眼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检查长效机制的建立,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通过大检查,全面摸清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落实责任、认真整改、健全制度,彻底排除重大安全隐患,全面提高农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二、检查范围
检查涵盖农产品生产领域和农业企事业单位。重点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中农药及农药使用、“瘦肉精”、兽用抗菌药、农资打假、茶叶农残超标和病死猪违法销售等专项整治情况。
三、检查内容
1、农药及农药使用专项整治:重点检查农药的日常监管、执法查处、培训宣传等方面内容。
2、“瘦肉精”专项整治:重点检查“瘦肉精”的饲料环节、养殖环节、收购贩运环节、屠宰环节等方面内容。
3、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重点检查兽用抗菌药中的经营环节、使用环节等方面内容。
4、农资打假专项整治:重点检查农资产品的市场监管、分类管理、案件处理等方面内容。
5、茶叶农残超标专项整治:重点检查茶叶的农资经营、安全生产、产品检测、质量管理等方面内容。
6、病死猪违法销售专项整治:重点检查病死猪的产地检疫、无害化处理、违法查处等方面内容。
具体评价细则详见附件。
四、检查方式
1、组织机构
县农业局成立农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督查组,下设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大检查督查小组,挂靠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组织指导和监督该领域大检查工作。
2、检查办法
检查评分包括各职能单位的自查得分和督查小组对各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评分,最终得分由督查小组根据自查得分(占总分40%)和检查评分(占总分60%)相结合计算,实行100分制,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合计总分90分以上为优秀,70分-90分为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所辖地域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件的直接定为不合格(详见附件)。
五、检查时间
20xx年8月1日至9月25日。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7月31日前)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8月1日至9月20日)
各职能单位要组织人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内的归属职责进行全面大自查,并做好自查评分,形成自查报告于9月1日前上报到督查小组。督查小组将于9月5日至9月15日组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督查检查。
(三)总结上报阶段(20xx年9月20日至9月25日)
督查小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大检查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汇总后上报县农业局农业安全生产督查组,并建立长效机制。
检测方案3
一、组织管理
核酸检测分2组同时进行,县妇保院医生2人,维持秩序人员2人,扫码工作人员2人,服从安排。
二、检测场所:
按上学期原检测场地进行。
三、时间安排:
xx月xx日下午2:30-5:30
全体教职工(14:30—17:30)
14:30—14:50学前班的学生。
14:50—15:20新生101班、102班的学生,一年级新生在会议室等候。
15:20——15:50原101—103班的学生,上学期一年级各班教室等候。
15:50——16:10原201、202班的学生,上学期二年级各班教室等候。
16:10——16:30原301班、302班的学生,上学期三年级各班教室等候。
16:30—16:50原401班的学生,上学期四年级班教室等候。
16:50—17:10原501班的’学生,上学期五年级教室等候。
17:10—17:30原601班的学生,上学期六年级教室等候。
学生只需提前5分钟到教室等候,家长不可进入校园。
四、注意事项
1、各班核酸检测按班级顺序,会有专人通知。
2、请参加核酸检测的师生员工,根据学校组织安排,一年级、学前班的新生由家长自行打印粤核酸码,其他原本校学生由班主任提供粤核酸码。分时有序前往核酸检测采样点采样。
3、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戴口罩、1米距。学生采样后马上回家。
检测方案4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监测点位:2个,分别为1#安居工程和2#教师公寓,具体位置见图1。
(2)监测项目:CO
(3)监测频率:连续监测7天,CO监测小时浓度与日平均浓度,小时浓度获取02、08、14、20时4个小时浓度值,日平均浓度连续采样不小于18小时。
其它大气现状指标利用已有历史资料进行补充评价分析。
2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现有道路交通噪声监测:从道路起点开始每隔300米处(共设3个点:1S——3S)在距道路边缘距离1m处进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2次(昼间和夜间各监测一次)。同时记录车流量。
(2)选择距道路起点300米处进行交通噪声距离衰减监测,监测二天,监测距离现有道路边缘10、20、40、60、80m处的交通噪声,同时记录车流量。
(3)24h连续噪声监测:在安居工程(最靠近该道路第1排)处进行24h连续噪声监测。
(4)选择安居工程进行不同高度的噪声监测,监测二天,分别监测最临路第一排建筑物一层楼前、楼后处的噪声,二层、三层、五层处的噪声。
(5)声环境敏感点声环境现状监测:沿线主要声环境敏感点(安居工程),每个点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2次(昼间和夜间各监测一次)。同时记录车流量,具体位置见图1。
(6)监测项目:Leq、L90、L50、L103、水环境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据现场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水体有大港河和西港河。拟在大港河的上游及下游约3公里范围内布设2个断面进行现状监测,西港河现状利用已有资料进行评价。具体监测断面见表2。
表2水环境现状调查断面布设说明(见附表1)
监测项目:温度、pH、DO、SS、CODcr、BOD5、氨氮、总磷、石油类、LAS等
监测时间和频率:3月进行1期监测,连续采样2天,每个断面每天采1个混合样。
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监测点
周边居民水井:在评价区域内采集3个居民点的水井。具体监测断面见表1和图1。
表1居民水井监测布点(见附表2)
(2)监测周期和频率
水质监测:pH、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大肠菌群数共9项。
采样点深度:取样点深度应在井水位以下1.0m之内。
水位监测:同步监测地下水水位。
监测频率:一期一天,一天一次。
检测方案5
为准确掌握本学期教育教学情况,评价教学效果,有效推进教学管理精细化,根据县教育局《关于20xx年寒假放假的通知》文件精神,就做好我校期末质量检测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检测形式及科目命题要求
(一)检测形式
本次期末质量检测为线上测试。
(二)科目范围及命题要求
1.检测范围:高一、高二为各学科本学期所学内容,前半学期占30%,后半学期占70%。高三年级为各学科高考所有内容。
2.命题要求:语文、数学、英语时长90分钟,分值150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时长60分钟,分值100分。语文写作为小作文,英语不考听力。
二、各年级期末检测科目时间具体安排
(一)高一年级期末检测科目及时间安排:
略
(二)高二、高三年级期末检测科目及时间安排:
略
三、考务工作组织安排
(一)组织机构
主考:
副主考:
考务组长:
副组长:
考务:
巡查领导:
(二)考务安排
1、教导处组织,学部具体落实。学部教学干事具体负责试卷发放;各科任教师负责线上监考及试卷收集、阅卷工作。
2、以班为单位设置线上考场,每考场安排1名科任教师在线监考,家长线下监考。
3、试卷发放:各学部教学干事在每科开考前5分钟在班级钉钉群推送试题。
4、学生严格按照学科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进行作答,每科考试结束后10分钟内在班级钉钉群提交答卷。
5、各学科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阅卷,统一时间、统一标准,高二、高三年级元月17日阅卷,18日上午10点前将检测成绩以电子版形式交学部教学干事。高一年级元月18日阅卷,19日上午10点前将检测成绩以电子版形式交学部教学干事。
四、工作要求
(一)思想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期末质量检测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教育评价的.核心和基础,对诊断学情教情、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各领导各教师要高度重视,按照《通知》要求,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实际情况,教导处组织,学部配合,各学部干事、班主任、科任教师具体落实,明确工作目标,强化落实措施,细化人员分工,夯实工作责任,确保期末线上质量检测工作组织有序、顺利实施。
(二)精心安排,细化考务组织。各备课组提前命制试题,各学部组织召开期末考试线上动员会,要求学生及家长参会,将检测时间、科目、形式、答卷提交办法和注意事项等提前告知学生及家长,动员学生及家长做好充分准备,教育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诚信参考,引导家长做好学生考试过程督导,保障学生按照考试要求按时参考、按时提交答卷,保证考试结果真实有效。
(三)加强管理,强化考试纪律。各年级要严格按照学校考试安排,规范组织考试,各年级考试时间、考试科目不得调整。监考教师要尽职尽责,巡查领导做好巡查督查,确保线上考试有序高效进行。
(四)认真分析,做好教学总结。各学部结合本次期末线上质量检测反馈结果,扎实做好教学质量的评估工作,精准分析各学科在线上教学期间的得失,针对问题,找出原因,各备课组根据考生成绩做好学科教学工作总结,并于元月21日前将个人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上交学部。
检测方案6
一、检测目的:
通过考查学生的歌曲演唱能力,考查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简单认识的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歌曲演唱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了能更好地发挥期末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认真贯彻落实课标要求,规范音乐教学行为。
二、指导思想:
为了搞好学校音乐教学管理工作,提高音乐教育教学水平,以教育部制定的《小学音乐课程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根据《小学音乐知识要点》开展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规范小学音乐课,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考查内容:
根据以上课程任务以及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本学期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考核,本次考察主要以歌曲演唱能力检测为主。
四、考核标准:
1、平时成绩(占60分):以学生带书情况,上课的积极性,纪律约束,每节课的完成情况为主,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2、期末检测(占40分):采用独唱的方式。
(1)、能够用自然地声音,按节奏曲调有表情的演唱。
(2)、准确的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3)、背唱歌曲的歌词准确,节奏,音准正确。
3、分数等级:
优秀:88分—100分
良好:78分—88分
合格:60分—78分
检测方案7
1.项目背景:
2.水质监测方案的目标:
检测点:选取江西景德镇乐平市乐安河作为水质监测设计点,
监测类型:属于污染源下游的环境水体地表水监测,主要考虑污染源对下游水体环境状况的影响。
检测目的:通过设计监测行动科学掌握江西戴村上游乐安河环境水体水质状况及为未来水质发展趋势提供可靠依据。
重点:河流监测断面的设置和确定。
3.监测断面布置原则
4.监测断面布置考虑因素:
乐安河主要污染源为上游德兴铜矿采矿活动,下游断面测量表明铜、锰、镉等均超过国家地面水二级标准,铜、锌元素含量还超过渔业水标准,铜作为乐安江水质的主要污染元素,在沽口至中洲河段,大部分超过地面水标准,高达1.9mg/L,渔业水质标准为0.01mg/L,铜对水生物来说是毒性很高的元素。对于锌、铅而言,在枯水期的监测数据表明,大部分断面超过渔业水质标准锌和铅的浓度0.1mg/L。河中鱼虾基本绝迹,重金属污染严重。
乐安江还受上游造纸厂、硫化铜矿、铅锌矿以及铅冶炼厂等的生产活动,江水中的水生生物和沿岸的农作物产量下降,一部分河段已鱼虾绝迹。
5.监测断面的设置
1.水质监测方案符合对该河段的监测需求。
通过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的水质数据比较:
1.1可以得知德兴铜矿排污以及各条支流对乐安河的哪些水质指标有影响
1.2可以知道河流主要污染物是源自铜矿还是上游其他工业。
根据各断面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对比,
1.3可以了解铜、铅、锌、以及COD的迁移、消解、与沉积情况;
1.4有助于了解水体的自净和容纳能力。
2.2.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设监测断面。
2.1戴村是人口聚居处,应进一步调查了解村庄的生活用水取水口和排水口,在取水口前和排水口后适当距离增设控制断面,以监控用水安全和生活用水排污对乐安河的影响。
2.2在凤凰岭水库的上下游可分别增设控制断面。
2.3另需调查了解河段的详细水文资料(河宽、水深等),以确定在每个监测断面上取样点的数量和位置。
3.3.得出水质监测数据后下一步工作
3.1控制断面监测所得的水质数据,与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标准)对比首先可以了解该河段的污染物是否超标,是否适合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
3.2按照历史监测结果,应对超的水质指标进行分析后确定污染物的来源,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实行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生态修复制度。
4.4.科学合理地设置监测断面和监测点,为明确污染责任和控制污染物排放都有帮助。
总结:
民间环保机构参与水质监测工作可以保障地区性水质数据的真实准确性,能帮助发现一些污染问题。
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觉得检测方案策划书汇总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我们非常希望您能够将其分享给更多的人。最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
本内容由qingf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84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