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心得是对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后的感受和思考。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可以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通过观看展览、听取讲解、体验模拟战斗等方式,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渡江战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也可以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渡江战役的精神,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心得感悟,欢迎大家阅读!
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心得感悟1
五一期间,爸爸妈妈带我去渡江战役纪念馆新馆参观。
走进馆内,我们首先看到了一幅大型浮雕,雕刻着各种神态的解放军叔叔在渡江。浮雕上方一行“天翻地覆慨而慷”七个大字映入我们的眼帘。顺着长廊走,就看到了一张有关三大战役的简介表。从这张表的介绍让我了解了三大战役的名称、时间以及重要意义。讲解员告诉我:这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直接威胁了长江以南蒋介石的部队。这时,蒋介石抛出了求和声明,也就是“北平和谈”。谈判到4月20日,国民党政府代表拒绝签字后,20日晚8点毛主席下达了打响渡江战役的命令。此次战役从4月20日开始到6月2日胜利结束。为解放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力条件。馆内还有许多图片介绍了中共地下党的工作以及解放军叔叔当年打仗时用的枪、子弹、刺刀等;以及穿的衣服、背包、毛毯等等,还看到了两幅写有“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旗帜。
走出展馆来到广场,看到了“京电”号轮船,它可是渡江战役的一大功臣,输送了解放南京渡江战斗的第一批战士在下关码头登陆。
顺着楼梯拾级而上,看到了“千帆竞渡”的大型群雕。它是由49根高度不同的红色金属柱体组成的,它的截面是五角星形状,最高的柱体高为49.423米,象征着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共分为6组,象征着渡江战役胜利60周年,看上去非常壮观。
想想我们现在安定和平的年代,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点评:⽂章内容新颖,结构合理,流畅连贯,⾃然通达。全⽂清新秀逸,亲切委婉,朴素⽽不落俗淘,值得借见。
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心得感悟2
7月24日,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披星戴梦2021——星火烛远童心、北斗引明梦想”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安徽支队实践团成员来到了渡江战役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此次活动旨在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大力弘扬革命传统教育。
参观前,我了解到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之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拍摄于渡江战役纪念馆
渡江战役纪念馆共有六个展厅,分别为“战前形势”、“战役准备”、“突破江防”、“战役胜利”、“人民支前”和“英烈业绩”,以实物、图片、文字和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生动地给我们再现了百万雄狮过大江的壮阔画面。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看着眼前的实物与图片,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辈们用烈火和鲜血铸就的渡江战役精神带给我极大的震撼,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息。
短暂而又深刻的参观实践活动让我受益匪浅,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与抱负,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永远激励着我们中华儿女砥砺前行!
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心得感悟3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初一初二一起去参观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没多久,我们就远远望到高高耸立的红色雕塑。
在大门口,我首先看到了“京电号”。可别小看这艘船,它在渡江战役中可立下了赫赫战功。它是工人师傅冒着生命危险,在国民党的眼皮底下保护才得以保留下来。在渡江战役中它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运送了6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渡过长江,包括邓小平、陈毅等将领,被誉为解放南京“渡江第一船”。
进入纪念馆后,我们看到了许多当时的文件、图片及影像资料,使我了解了渡江战役的基本情况。我们还看到了老百姓用来支援解放军的独轮车、帆船,解放军的一些武器与装备;还有老百姓欢迎解放军的横幅,上面写着“天亮了!”,可以想象人们当时的喜悦之情。
出了纪念馆来到广场,我们看到了雄伟的“千帆竞渡”雕塑。这组雕塑由49根高度不一的“风帆”组成,据介绍中间的一组“风帆”高达49。423米,以此纪念“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日。回首望去,纪念馆很壮观,像一艘驶向胜利的船。
站在滚滚流水的长江边,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了英勇的解放军冒着枪林弹雨渡江的一幕幕……。为什么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面对敌人精良的装备与坚固的工事,解放军能渡过这一“长江天堑”?我今天找到答案了,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的解放军是正义之师,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与大力支持。望着美丽的新南京,我想起了为解放南京而牺牲的英烈们,我们的今天是他们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啊!我想: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是对他们的一种缅怀,但对于我们来说,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感谢与安慰!
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心得感悟4
上午9点,我们中队的24名队员到达来到渡江胜利纪念馆,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毛主席的手书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以及巨大的汉白玉浮雕 “胜利渡长江”。浮雕栩栩如生地刻画了解放军战士们奋勇渡江的情景,他们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战胜了敌人,先烈们的英勇事迹让我们肃然起敬。
此次寻访活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现在和平而幸福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无私无畏的付出换来的。怀着敬仰的心情,我们立志要学习解放军不畏艰难险阻、奋力拼搏的渡江精神,做新时代好少年,爱党爱国、刻苦学习、强健体魄、磨炼意志,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场红色之旅,今天划上圆满句号。
一次心灵升华,奏响明日奋进华章。
看今朝,牢记历史,
坚定信仰,喜迎二十大!
向未来,努力学习,
强国有我,志当好少年!
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心得感悟5
台儿庄吧,这是他抗战最得意的地方。
今天,我们去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纪念馆的的构造是一个船的模式。一进去,远端就像一个甲板一样,很宏伟。
我们立刻迫不及待地进去,一进去就有前言:1949年4月20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从20日子夜起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的领导下,历史43天的渡江战役,解放的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上海和武汉等城市。
崔玲玲问了一位爷爷、奶奶,虽然他们不知道些什么,但他们对渡江战役深感痛惜。嘴里还默念着:“罪过,罪过,旭日东升,中国解放了。”杨慧雯也问了一位奶奶,这位奶奶显然知道的更多了些。她说:“蒋介石那时实在是拗不过去了,便只好投降,南京才就此解放。”
我们还看见了渡江烈士的名录:有王成侄,毛文相等。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短片,是1999年采访的,一个船工说:“他生长在长江边靠打渔为生,对长江周边地形很熟悉,于是他就主动要求参加为渡江的解放军驾船。”
馆内还有许多正在播放的纪录片、照片、文字,内容很精彩丰富。还有许多老人前来参观,都是来回忆这段历史的,让人感动。
出来时,还看见49颗柱子,49颗星星,象征着1949年。
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心得感悟6
渡江战役纪念馆坐落在巢湖之滨。 曾有幸与该纪念馆有过“两面之缘” , 就是这两次对历史的探究, 让我更加深化理解了 渡江战役的精神内涵。 在那个“历史现场” , 陈列着一千余件 文物,置身其中, 仿佛穿越时空回到过去, 开启蓄“爱” 的“红色之旅”。
重回“历史现场” , 回忆历史, 感受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挚爱。“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 在纪念馆中, “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群雕、 收录着 8000 多位烈士姓名的烈士名录厅、 真实体验渡江惊险的 4D 影院, 无一不在向我们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在这场战役中, 英勇渡江的解放军战士、 “我送亲人过大江” 的人民群众,顶着风浪、 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前行, 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打过长江去, 解放全中国” 。 这种信念自对国家深沉的挚爱。 从清末外敌入侵, 到国内解放战争爆发, 国人意识觉悟, “没有国就没有家” 的教训痛彻心扉, “国是千万家” 的忠诚共识越发深化人心。 此时, 国民党“假和平” 的虚伪面目 被揭穿, 中国 和人民群众唯一的选择就是“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展到底” , 实现中国 的彻底成功。 爱国情怀鼓励着中华儿女们前仆后继、 一往无前, 站在“成功之师” 的浮雕前, 感受着历史传递的激昂, 更坚决了 “此生无悔入华夏, 来生愿在种花家” 的情怀。
重回“历史现场” , 缅怀先烈, 表达对英雄的亲爱。 缅怀英烈祭忠魂, 抚今追昔思奋进。 曾强调: “我们一定要牢记 先辈为中国 事业付出的鲜血和生命, 牢记 来之不易。” 纪念馆中一幅幅图片、 一件件陈列品, 把参观者带回到艰辛卓绝年代, 战士们在装备缺乏的状况下浴血奋战, 人民群众不顾生命危险, 英勇支援前线。 他们是为 书写历史的英雄, 用一身英雄胆, 铸就民族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 英雄事迹和精神是鼓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驶入不平凡的 2023 年, 突如其来的疫情、 多年不遇的汛情, 唤醒了 无数凡人英雄。 “哪有什么岁月 静好, 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 在“历史现场” , 致敬民族脊梁, 表达对英雄崇高的亲爱。
重回“历史现场” , 启发如今, 深植对人民的热爱。 “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 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 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 讲解员望着支前群众雕塑, 动情地介绍, 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为了 支援渡江战役, 解放区群众倾力奉献, 给渡江大军筹粮草、 送船只、 献牛马、 出民工、 疏航道、上战场, 总计筹粮 30 多万斤, 筹草 50 多万担, 组织船只 8000多只, 奉献木料、 毛竹、 门板各 5000 多条块, 还有棉絮 4000 多斤,根本上做到了 应征即征, 应有尽有。 这些得意的乡 亲不仅参与了 战前准备, 更在渡江战斗中驾船扬帆, 不顾生命危险护送 过江。在解放区群众的大力支援下, 成千上万只木船以排山倒海之势,浩浩荡荡横渡长江。 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时强调,渡江战役的成功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在“历史现场”, 感受人民的伟大力量, 不忘为民初心, 牢记使命担当, 做忠诚的人民效劳员, 永远在路上。
初见渡江战役纪念馆, 还是一名大二的学生, 埋下了 一颗小小的种子, 再次会面, 我已是一名在基层摸爬滚打的选调生。 种子发芽,茁壮成长。 神奇的“两面之缘” , 让我仿佛穿越光阴, 置身那个风雨如晦的“历史现场” , 更加明晰体悟到什么是家国情怀, 默默坚决了方向, 也将不断为我蓄满“爱” 的力量。
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心得感悟7
1949年3月28日,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渡江战役总前委进驻合肥瑶岗村,麾师百万,在瑶岗村运筹帷幄,推翻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解放全中国的进程,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第二、第三野战军,在渡江战役总前委的领导下,发起伟大的渡江战役。战役自1949年4月21日开始,至同年6月2日结束。
为了纪念这段光辉的历史, 合肥市决定在瑶岗村的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上建设渡江战役纪念馆。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最终将纪念馆选址定于当年渡江战役前的训练地——巢湖之滨。4月20日,这一天也正是渡江战役打响的日子,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选择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试开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论体系概论》实践课,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前往参观。纪念馆占地22万平方米,成半岛状。纪念馆主体犹如两艘乘风破浪的巨型战舰,屹立在巢湖之滨。整个纪念馆就建筑结构来说,犹如一首叙事诗。春风吹拂,湖水波光粼粼,仿佛在向观众讲述着渡江战役的故事。 馆外是从领导人——五前委群雕为起点,胜利之师雕塑、解放广场、铁石铺成的金沙滩、胜利广场、90米高的五角星胜利塔依次展开。五位总指挥塑像用硅胶制成,逼真地展示五前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概,人物栩栩如生、英姿飒爽;胜利塔巍峨高耸,与开阔的巢湖水景交相辉映,气势恢宏。更好地体现纪念馆的主题,增强感染力。 纪念馆前,是两个巨大的水池,让这“两艘战舰”,完全置入水中。
进入纪念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渡江战役纪念馆的镇馆之宝——《胜利之师》浮雕。该浮雕整体高8米、局部高12米、宽45米,是目前国内最大浮雕。浮雕的内容有占领总统府、渡江战役、毛主席诗词等,大气磅礴,蔚为壮观。给人以极大的视觉震撼 。
纪念馆内收藏着有上千件征集来的与渡江战役相关的文物。 其中不仅包括史料图片,还包括大量的战时物件,如像陈毅用过的办公桌椅、开国少将用过的两支手枪、有关渡江战役战略决策、作战准备、战役过程、战役胜利等各方面的文电、图片、武器装备等,如电报、信函、领导人手稿、照片、勋章、旗帜、战斗歌曲、作战地图、枪弹、望远镜、船只、电话机、发报机等等;还有一些与战役有关的物品,如小车、船只、担架、奖状、证书、公文包、小木箱、渡江证、船工证、扁担、皮带等等,大量展品翔实地重现渡江战役的史实。让每一位观众亲身感受渡江战役的全过程、领略英雄们的赫赫功勋。
纪念馆充分利用了声、光、电等现代科技,让展示更加生动。如长近50米的半景画,声光电效果展现横渡长江惊心动魄的场面;设立在渡江战役馆西北角位置的4D体验厅带给观众一道别样的观光风观—— 利用声、光、电以及投影技术,营造出了战时气氛,一次可让100多位观众同时站在木船上,在4D效果下,仿佛漂行于江中,四周枪林弹雨……身临其境,切身体验到渡江时的艰难险阻。
合肥的渡江纪念馆开馆不到一个月,参观者络绎不绝。这里已经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学习了解我党我军光荣历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成为广大青少年继承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
参观回来的路上,不禁想起住在我们小区里的一位名人—— 马毛姐。她系安徽省无为县马家坝村人。1949年4月,年仅14岁的她参加了著名的渡江战役。她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运送解放大军渡江。渡江战役胜利后,华东野战军授予马毛姐“渡江特等英雄”称号,记一等功,她划的那条船还被誉为“渡江第一船”。曾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接见和表扬。她当时也就是十四、五岁,没有文化,所以主席勉励她要学习文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题词就是毛泽东主席为她写的。现在她头上光环不少,但是她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很知足了!”到底是老革命啊!
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心得感悟8
为缅怀革命先烈,感受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6月28日上午,安徽省检察院检务保障部党支部赴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开展“迎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中,全体党员干警首先参观了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通过看文物、听讲解,全体人员缅怀革命先烈,追忆峥嵘岁月,重温渡江战役革命历史,领悟伟大渡江战役精神,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洗礼。
在总前委旧址纪念馆放映厅,全体党员干警观看了渡江战役专题宣传教育片,回顾渡江战役的历史进程,深入了解总前委在瑶岗运筹帷幄的恢宏历程,深刻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先烈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必胜决心和顽强意志。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在肃穆庄严的革命圣地,全体党员干警举起右手,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以及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党员干警们还参观了总前委参谋处旧址等革命遗址。面对一张张记录伟大时刻的照片、一幅幅慷慨激昂的题词、一件件浸透着先辈们血汗的历史文物,全体党员干警肃然起敬,深刻感知革命先烈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以及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奉献精神。
通过本次“迎七一”主题党日活动,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检察干警,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加倍珍惜先辈们英勇奋斗换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传承并发扬老一辈革命家“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立足本职工作,为推进检务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心得感悟9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我们去了家附近的渡江战役纪念馆。
渡江战役纪念馆,由北向南为纪念馆主馆、总前委群像和五角星胜利塔。
纪念馆主馆造型犹如两只乘风破浪的巨型战舰,向前倾斜49度,象征着1949年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
高大的渡江战役总前委群像为全铜铸造,表现出了五位领导人指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宏伟气势。
走进胜利广场,我们看到胜利塔高达99米,九九八一,代表着八一军队的胜利。
馆内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文物,每天都在像人民诉说着当年的英勇传奇,让我们时刻缅怀这长眠于江水的先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还可以让观众更加珍惜和平年代的生活和发展机遇。
本内容由zhenzhe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111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