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发展调查报告范文 中国青年发展状况调查集锦

中国青年发展调查是指对中国青年群体的发展状况、需求和问题进行的大规模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育、就业、创业、婚恋、健康等方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青年发展调查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青年发展调查报告范文1

关键词:青年员工;思想状况;调查

一、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部分青年员工价值观存在偏差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样本中45.6%的青年员工认为工作就是为了赚钱,工作的动力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有23.4%的青年员工追求舒适的工作环境,认为钱可以少赚一点,但是工作任务要少一点,环境要好一点,缺乏吃苦精神;仅有31%的青年员工把工作岗位当作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

主要原因分析:

1、30岁左右的青年员工正面临着结婚、购房、养子等问题,工作时间不长,没有太多的积蓄,他们多数又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一般,无法提供经济上的支持,所以济问题成为了困扰他们的最现实问题。

2、部分青年员工家庭条件优越,特别是集团公司子弟,父母多年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除支援子女购房、购车、结婚外,甚至还有一定积蓄,可以说,这些员工衣食无忧,压力相对较小,对于他们而言,工作仅仅是一种生活选择,有的甚至把工作当做消磨时间、结交朋友的工具,只是被动地参与工作,没有工作的目标和动力。

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观普遍出现多元化、功利化趋势。对于个人的评价很多时候是以金钱为标准,无论什么职业,衡量成功与否的因素首先是“能赚多少钱”,传统的价值观受到了很大冲击。

(二)部分青年员工不能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

本次调查发现,34.63%的被调查者对单位的管理模式不满意。50%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单位内部管理,远远高于购房、婚恋、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压力。

主要原因分析:

1、现在的90后员工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娇生惯养的环境中长大,吃不了苦、受不了气,不愿受人管教,逆反心理严重。

2、我矿员工的籍贯比较多样化,除晋城当地人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外地人,就晋城当地人而言,不同县区的方言也不同。在日常工作中,很多员工习惯用方言交流,尤其是基层区队的部分干部,在班前会、安全会上传达上级精神、安排布置工作也讲方言,导致部分外地员工听不明白,出现沟通不畅、安排布置工作产生误会的问题。

3、煤炭行业的特性注定是一个艰苦的行业,对于很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员工来讲,家庭、校园的舒适环境与煤矿特殊的工作环境形成强烈反差,造成部分青年员工对环境不适应,内心感到压抑。

4、我矿统一的分配政策会导致专业岗位不一致的现象,很多大学生工作多年都无法评职称,由于岗位要求,还必须考取相应的学历和技能等级证,让部分人产生挫败感。

5、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基层区队、班组的管理相对还比较粗放,一些管理人员在安排工作上态度比较生硬,让一些青年员工感觉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感觉不到温暖,造成逆反心理。

6、276天工作日生产组织,打破了原来的工作、休息模式,给部分员工回家休息、办事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利,一时还难以适应,有抱怨情绪。

(三)部分青年员工对企业发展信心不足

调查发现,只有57%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企业面临的困难是暂时的,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而去年这一数据为70.2%,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30.3%的被调查者表示“压力很大,走一步看一步”;12.7%的被调查者对企业的发展持悲观态度。

主要原因分析:

1、受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整体呈现低迷状态,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尽管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煤炭市场就呈现出下行趋势,但是这几年我矿的各项任务指标完成的都较好,收入有下滑,但是影响不大,今年以来,工资收入大幅减少,大家明显感觉到经济压力,尤其是机关、地面、后勤人员。

3、部分员工对政策的了解不够透彻,仅仅知道国家去产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具体了解不够清楚,对于利好政策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对发展前景比较悲观。同时,企业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在普通员工层面感觉不明显,由于信息的不对等性,容易出现以讹传讹的现象,加剧了悲观情绪。

(四)停薪留职意愿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20.28%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收入进一步下滑,满足不了房贷、车贷、日常开支的话,会选择停薪留职。

主要原因分析:

1、部分员工有一技之长,在企业感觉得不到认可,认为离开企业,能够找到更满意的工作。

2、有些员工认为企业当前实行的部门合编、精简干部等改革措施,对自己的发展前景不太看好,认为提升的空间不大,想另谋职业。尤其是配偶不在矿上的员工,聚少离多,家庭关系维系比较紧张,在看不到发展前景的情况下,会首先选择维系好家庭关系。

3、有的青年员工受周围朋友、同事停薪留职的影响,从众心理作祟,不能踏实工作,有停薪留职的冲动。

4、部分员工亲属、同学、朋友都是集团公司的员工,对集团外其他企业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存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现象,觉得其他单位待遇要好。

二、建议意见

(一)企业要加强舆情监控,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

企业要加强舆情信息监测,畅通情绪交流渠道,及时发现员工思想出现的问题。针对共性问题,通过邀请心理咨询师解答、召开座谈会等方法进行心理疏导,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同时,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因地制宜采取行动,将价值观教育与舆论引导相结合,通过报纸、广播、网站、微信等多种渠道提供全天候、多维度、宽领域、开放性的舆论工作,让青年员工接受到主流文化的熏陶、浸润和感染。

(二)支部要转变管理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认知调整

支部要改变简单生硬的管理方式,以人为本,尊重青年员工的差异,在管理上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建立起青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信任。青年员工的思想状况要及时分析、动态掌握,将每天的班前会开成“座谈会”、“团队学习会”,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达到交流经验和体会、相互支持和启发、共同完善和提高的目的,进而引导青年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

(三)团委要发挥积极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引导

针对当前形势对员工思想的影响,通过座谈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引导大家正确看待当前危机形势,排除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积极投身于安全生产之中。开展“假如我是一名管理者”主题活动,让青年员工换位思考,认可企业的管理模式,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继续选树青年典型,将不同工作岗位的青年代表在度危求进、增收节支等方面的先进事迹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用身边的榜样感染人、激励人,促进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将青年普遍关注的事项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发送,扩大影响力和受众面。

中国青年发展调查报告范文2

“国际青年发展指数”旨在客观、公正地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估,综合呈现各国青年发展现状、特点、趋势及存在问题,促进各国青年发展交流互鉴,推动各国青年实现共同的、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在“国际青年发展指数”评估结果中,中国位列第23名。本文采取相同的指标和方法回顾各个国家2010-20xx年的指数及排名,并以发展的视角观察分析中国的各项指标的发展变化情况。

一、总体排名变化

从总体排名看,中国从2010年的第36位上升至20xx年的第23位,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反映了中国党和政府始终关心青年成长、重视青年发展的成效。从周边国家看,新加坡一直排名第一,日本和韩国在2015年之后排名有所下降;从金砖国家看,南非和印度稳中有升,俄罗斯呈先降后升趋势,巴西呈震荡下降趋势;从部分发达国家看,美国和英国排名变化较小,法国下降较明显,德国呈先降后升趋势。

二、分项指标排名变化

1.健康与生活

在“健康与生活”一级指标中,中国排名总体保持稳定。从二级指标看,“预期寿命”排名显著升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保护包括青年在内的全体人民生命健康。值得注意的是,“正常体重率”排名小幅下降,反映出青年过度肥胖问题需要引起社会更多关注。

2.教育与文化

在“教育与文化”一级指标中,中国排名呈稳步上升趋势。从二级指标看,“预期受教育年限”排名比较稳定,且绝对值逐年增长,从2010年的12.9年增长到20xx年的1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排名稳中有升;“互联网使用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从绝对值看,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历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从2010年的34.3%上升至20xx年的61.2%。

3.就业与创业

在“就业与创业”一级指标中,中国排名有所波动但总体稳定。从二级指标看,“劳动参与率”排名稳定且一直较高,“失业率”(逆向指标)排名稳中有升,体现了中国在促进青年就业和减少青年失业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取得的明显成效。

4.家庭与社会

在“家庭与社会”一级指标中,中国排名有所波动。从二级指标看,“生育率”排名稳中有升,虽然2016年以来我国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生育率排名持续上升,但总体排名仍不高,凸显出青年生育问题的现实紧迫性;“总抚养比”排名有所降低,反映出中国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青年抚养压力不断增加。

5.公共参与

在“公共参与”一级指标中,中国排名总体保持稳定。从二级指标看,“组织参与活跃度”排名一直较高,体现了中国以《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实施为统揽,大力推动青年更好地实现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

三、与“人均GDP”“人类发展指数(HDI)”对比变化

“人均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人类发展指数(HDI)”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创立并定期发布、主要用于衡量各个国家和地区人类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总体上看,中国的“人均GDP”在85个国家中的相对排名上升幅度较大,从2010年的64位上升至20xx年的38位;“人类发展指数(HDI)”的相对排名呈小幅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62位上升至20xx年的58位。与之相比,中国青年发展的相对排名一直大幅优先于“人均GDP”和“人类发展指数(HDI)”,20xx年分别高出15位和35位,体现了中国党和政府站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推动青年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综上所述,“国际青年发展指数”不仅能客观、公正地展现各国青年发展成果、促进各国交流互鉴,也能通过纵向对比,反映出一个国家青年发展状况的变化特点。联合课题组将进一步深入挖掘数据、完善研究方法,加强分析比较,努力推动各国青年实现共同的、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青年发展调查报告范文3

现代社会,生活与工作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压力加大。面对挑战与压力,人们通常会积极应对,迎难而上,但也会有人选择消极逃避,退缩放弃。特别是在青年人中,“躺平、“内卷”、 “摆烂” 、“丧”、“佛系”、“降级”成为了流行词,有人仿照“垮掉的一代”的说法,提出现在是“躺平的一代”。当代中国青年人真的有很多人想躺平吗?到底什么是躺平?是什么人想要躺平?……带着这些问题,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NSRC)发起主持的《中国青年发展调查》,通过新浪微博平台成功地对近6万名18-35岁的青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用调查数据全方位透视青年人“躺平”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青年人中躺平或想躺平的只占12.8%,28.5%的青年过着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的45度人生,58.7%的青年则是站得直直的,正面对挑战不懈奋斗中。 所以,躺平只是广大青年用来体现情绪的口头表达,真正躺平或想要躺平的只是少数。

但是,到底什么是“躺平”呢?对于青年人来说,躺平是一种选择不积极参与社会竞争、追求简单生活的心态。躺平作为面对现代社会环境的一种应对策略,一方面固然是某种程度的消极逃避,但同时也是对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思。青年人不再盲目追求物质的、单一维度的成功,选择追求简单、低压力的生活方式。所以, 对于青年人所谓的“躺平”,不要一味地批评,重要的是理解“躺平”的原因。

调查数据显示,男青年中躺平或想躺平的占14.7%,女青年中只有10.7%。从学历上看,初中及以下青年中躺平或想躺平的占16.2%,而随着学历的提高躺平比例一路下降,高中学历的青年中有12.6%,大专学历的有11.6%,本科学历的占7.9%,硕士及以上学历青年中躺平或想躺平的只有5.5%。从婚姻状态来看,未婚的青年人中躺平或想躺平的占13.9%;已婚青年人则只有9.1%,想要躺平而不得。最有意思的是年龄,18-22岁大多还在求学阶段的青年人中躺平或想躺平的占13.2%;随着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加大,23-27岁青年人躺平的比例增加到了14.6%;而步入社会几年之后,青年人对工作生活压力逐渐适应,加上要准备或已经步入婚姻,想躺而不能躺,所以28-35岁的青年中躺平或想躺平的下降到了11.8%。

中国青年发展调查报告范文4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和青年员工队伍的现状

1、我行员工队伍年轻化,团组织队伍机构健全、优势明显

调查中显示我行员工队伍年轻化,xxx岁以下青年占我行员工总人数的xx%多,是xxx市分行所属的支行中员工队伍最为年轻化的一个支行。而且xx 岁以下的青年员工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显示了员工队伍的年轻化。

我部团总支机构健全、组织机构明显。我部团总支成员由三名成员组成,其中x名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x名具有全日制大专学历,文化素质较高,而且有丰富的学校团工作的经验,在所属部门都是业务骨干,有一定组织协调性。

2、青年员工整体素质较高并且思想进步、积极进取

我部xxx名xx岁以下青年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比为xx%,具有大专学历的占比为xx%,中专学历的占比为xx%,这显示了我行青年人才队伍的高素质优势。调查结果还显示大部分人对自己现在的学历不是很满意,想要进一步接受培训和进修高一级学历,喜欢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些都显示了我行青年员工的积极进取、思想上要求进步。

二、青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整体的思想取向不够积极,价值观念出现偏移。

2、团青工作的条件不利,尤其基层团组织工作具有一定障碍。

团青工作的.条件不利主要表现在经费方面、思想认识态度上和团干部的任用机制等方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团干部认为团青工作的开展具有相当大的难度。首先,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没有对团青工作足够地重视,特别是一些基层行的领导认识不够,没有把团的工作摆在一个应有的地位,领导的忽视带来员工的冷漠。其次,经费问题一直是一个阻挠团青工作开展的不利因素。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大,费用的缩减,团青工作经费紧 来越成为困绕团青工作者的突出问题。经费的紧张带来团青工作开展的艰难,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团青工作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再次,团干部的任用制度上的缺陷和人员素质的高低也制约了团员工作的开展。大多数的团干部都是身兼数职,分身无术。团干部一般都是本部门的骨干力量和中坚力量,他们从事着本部门重要的业务岗位,工作强度大,任务重,从事团工作的精力变得微乎其微。另外,团干部大多数没有很高的行政级别,加上青年的认知感不强,这就使得工作的开展没有说服力,难度加大。

3、青年工作机制和方法有待提高。

我行青年工作的机制和方法整体比较落后,基本上还采取老的思想和老的套路,往往不能充分调动团员和青年的积极性。这些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观念的陈旧,态度上的不重视和团干部自身素质不高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金融企业改革和金融制度的更新,团青工作的观念应该与时具进,革新老观念,转化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以适应新形式下团青工作发展的要求,同时团干部应该积极的提高个人素质,多听、多学、多借鉴,充分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把团青工作推向一个高的发展方向。

三、对于团青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思想工作建设,彻底改变观念束缚。

团员青年是我行的生力军和未来,他们的好与坏,关系着xxx行未来命运的兴衰,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反应机敏。所以加强团青队伍建设,首要就是要从思想建设入手,构筑青年员工健康的精神支柱,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坚定他们的信念。包括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国情和行情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2、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各种类型人才。

新时期青年队伍建设赋予给我们的要求是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新形式下金融业发展的需要。打造复合型人才,创建学习性银行成了我行在竞争中取胜的有利必要武器。在过去我们成功地开展了新世纪青年读书计划、青年论坛等活动,都收效很大,从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员工学习的兴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探索更有利的方法和方式,譬如组织大型学习、开展竞技比赛、鼓励青年员工参加社会认证的考试取得高学历等等;认真做好双推工作,推优荐才,推优入党;加强全日制本科生的重点培养和选拔,为青年工作创造好的学习氛围,为xxx行的人才队伍建设贡献团组织应尽的力量。

3、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

4、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开展团青工作。

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团员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在我行的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以更好的推动xxx行的经营和发展。

中国青年发展调查报告范文5

东北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在人们的印象中,东北汉子、东北妹子总是“豪爽”、“热情”、“敢爱敢恨”的代名词,随着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这些标签印象是否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伴随时代的更迭,当70后、80后开始自称“老去”,90后、95后渐渐走到台前,爱情、婚姻,这 些经典流传的话题正在东北地区年轻人身上显现出一个时代特有的颜色。3月3日,有调查机构发布《东北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据了解,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联合百合网婚恋研究院展开了大范围的调查。其中,获取东北地区有效样本近2000份,并最终形成《2015东北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全国数据中离异人群占被调查总人数(73949人)的3.3%,而在东北地区, 离异人群占东北被调查总人数(1938人)的7.17%。这组数据也得到了国家民政部的统计结果的佐证:黑龙江和吉林的`离婚率排名全国第二、第 三,辽宁离婚率排在前十。此外,辽宁未婚的单身人数占44.63%,也高于全国单身人数占比(41.57%)。所以,东北地区是未婚率高、离婚率高、单身 率高。

二孩全面放开,东北爷们高兴了:“我还要生一个!”东北媳妇郁闷了:“一个还不 知怎么整呢,还要再整一个!”东北媳妇带孩子的比率占比高达32.68%,多于全国平均数值29.04%;长辈带孩子的比率(37.4%)则低于全国平均 (41.52%);而男方带孩子只占2.1%!东北媳妇不容易,东北奶爸是传说!

第一次恋爱:被调查对象初恋年龄集中在15岁至25岁之间,东北地区年轻人的初恋年龄最高 峰为18岁(12.5%)和20岁(11.88%),20岁以后的人群数量占比呈递减趋势。调研数据还显示,第一次恋爱的持续时间全国平均水平是 17.29个月,而东北地区是16.59个月,略少于全国平均水平。

解读:被调查对象中,父母分居家庭的子女恋爱最早,平均在12.88岁,其次是离异未再婚 家庭,平均在14.68岁恋爱,其次是离异双方再婚和一方再婚家庭,分别在16.44岁和16.99岁恋爱。而婚姻感情良好家庭子女恋爱最晚,平均在 17.97岁,其他类型家庭均在17岁左右恋爱,差异较小。

第一次结婚:被调查对象中,第一次结婚主要集中在20岁-33岁,其中选择在27岁结婚的人数比例最高,达到15.36%,其次是28岁,达到12.99%。

解读:被调查对象中,不同父母婚姻状态家庭的孩子第一次结婚年龄部分差异较大,分居和离异 未再婚家庭结婚年龄相对较早,分别平均在25.5岁和25.84岁,丧偶已再婚家庭结婚最晚,平均在28.8岁。其次是离异且一方再婚家庭,结婚年龄平均 在27.2岁,其他类型家庭集中在26岁,差异较小。

被调查对象中,不同学历人群的第一次结婚年龄分布在24岁到27岁之间,第一次结婚年龄与 学历高低大致呈正相关关系。初中及以下学历、高中、中专、技校学历较早,平均分别在24.9岁和26.57岁,而大学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平均结婚 年龄较晚,分别为27.33岁和27.44岁。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和分析中国青年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青年发展政策和提供相关服务提供依据和参考。

本内容由zhenzhe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129198.html

(0)
zhenzhenzhenzhen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