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年会致辞稿是指在同学聚会或公司年会等场合,由某位同学发表的演讲稿,用于表达对所有同学或同事的祝福和感谢,以及对过去一年的回顾和展望。撰写同学年会致辞稿需要注重情感表达、措辞得体和主题明确。通过认真准备和思考,可以让你的演讲成为年会上的亮点之一。以下是有关于同学的年会致辞稿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同学的年会致辞稿1
母校的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各位尊敬的客人,各位校友和同学们:
在一所大学的校庆典礼上,约请校友代表致词当然是一项惯例。不过,当这项荣誉降临到我的头上的时候,自己还是感到不小的意外。我猜想这多多少少跟我是本校78级的学生有关。大家都知道,78级的学生是我校文革结束复办之后招收的第一届学生,不仅如此,在庆祝建校50周年的时候,我们更可以发现一个巧合——我们入学那年,正好是迄今为止我校50年历史的中间点,是一个分水岭式的年份。此前的25年历尽磨难,凄风苦雨;此后的25年劫后重生,柳暗花明。
这真正是风雨苍黄的50年啊!我们的母校可以说是生于忧患。通常人们愿意把一个大学的建立视为一桩教育事业发展的起点,但是,作为1950年代初期高等教育界大规模院系调整的一部分,1953年我校的创办实际上是对法律教育实施压缩政策所导致的一个结果。根据《中国教育年鉴》的记载,1947年政法系科的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4.37%,而到了1957年,这个比例居然下降到了1.87%。此后更是一路下滑,直到XX期间的全面停办。更重要的是,若干所综合大学的法律、政治学系被强制合并为一所政法学院,这本身就是对法律教育多样化的一种压制。同时,单科型政法学院设置的背后隐含着某种特定的教育理念:在一个已经不需要思想家的时代,综合性大学所更易于培养出来的那种批判精神就完全是多余和有害的。
在那样一个不讲法治的时代,我们该庆幸母校有如此杰出的教师群体和一代又一代自强不息的莘莘学子。直到我们这一届学生入学之后,仍然听到不少老师跟我们谈起那个对于法律人而言真正是充满压抑和屈辱的年代里所发生的种种悲剧。我们甚至在东山大楼的外墙上看到枪炮射击留下的累累弹痕,望之令人不胜唏嘘。除了培养了学生之外,在前25年那艰苦岁月里,母校的老师和领导给这所大学作出的最大贡献便是人未散掉,校园保存下来了——尽管半壁江山失手,但是比起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被”五马分尸”来说,毕竟还是不幸中的大幸,况且复办后老师们还曾经试图发动学生想方设法收复失地呢。人马未散,家园尚在,这种更好些的条件使得文革结束后我校能够捷足先登,率先复办,并成为全国重点院校。这是对于后来的发展至关重大的一个基础条件。在这里,我们应当向那些此付出艰巨努力的老师和领导们表达崇高的敬意!
在后来的25年里,我们的学校跟这个国家一样赶上了一个空前的发展机遇,已经多年不上讲台的老师们焕发出巨大的教学和研究热情。林向荣老师从辅导,到讲课,让我们感受外国法制史的魅力;廖俊常老师铁嘴钢牙,雄辩滔滔,在法庭上尽情地展现着法律知识的力量,也展现着重庆方言的幽默风趣;高绍先老师文采华茂,在课堂上引用某学生的打油诗”来到歌乐山,大作壁上观”,不过,至今我仍然怀疑,那诗是否就是高老师自己编的;张警老先生一派隐士风范,治学严谨,只是那浙江方言常令学生如坠五里雾中;杨杜芳老师为矫正年龄已近三十才开始学ABC的同学的英语发音费尽移山心力,一位同学总是把London读成langdang;上逻辑学的邢同洲老师上课时常举些我们习焉不察的表述里的文字错误,仿佛他的提包里仿佛装的不是讲义和书,而是满满的各种错误;图书馆出纳部的肖廷秀老师总不忘托人给同学们捎口信,告诉他们要借阅的某本书已经还回来了……我有限的视野和今天的时间限制都不允许我在这里将母校各具特色的老师们的风采一一称颂,我只能说,他们有着最明显的共同点是对知识的一往情深和对学生的一片炽热心肠!
女士们,先生们,在今天这个庆典的时刻,大家都在企盼和祝福着这所我国法律教育重镇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都看得出来,西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未来的发展也要面临着不少挑战,要克服某些特殊的困难。作为校友,我个人很高兴在过去的几年里有不少有机会向校领导建言献策。走向真正的综合性大学无疑是正确的目标,尽管法律之外科系的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学的层次其实完全依赖于校园中学者的层次,正如教育家弗莱克斯纳告诫我们的:”……必须记住,大学靠的是思想,靠的是伟人。一个微耳和、巴斯德或吉布斯就可以改变其研究领域的整个知识秩序。”一个优秀学者的个性必须得到尊重,他需要不必依靠加官进爵便可以得到的尊荣。从本科生直到博士生之间各种层次学生们的互动是学生成长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校园生活对人生最具影响力的内容之一,而相隔较远的两处校园无疑给这种互动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如何对于我们的每一位学生进行细致的培育,让他们能够经常接触老师并能够充分利用图书、网络等设施,都是需要审慎地考虑和以有效的制度加以保障的。
最后,我要说,构成一个伟大大学的最重要的精神内涵永远是求新和创造。在过去的50年间,母校的教师和她的毕业生已经显示了这样的精神。今天,中国的法治正在走向攻坚时期,虽然社会已经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但是我们法律人还是承担着在一个尚未实现法治的国度里建设法治社会的使命,这使命神圣而艰巨,关山阻隔,困难重重,但是知识、智慧和锲而不舍的毅力永远是我们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对于探索者而言,面对着的前方也许仍然是漆黑一团,但是,他们能够得到的最好奖赏是,当回首背后,他们看到的已经是灯火灿烂的世界!
谢谢大家!
同学的年会致辞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我们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汇集在政法大学校园,共同庆祝我,这是一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
30年前的19xx年7月,我们怀揣理想,踌躇满志地跨出校门,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30个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我们经历过成功的喜悦,经受过艰难的洗礼,昔日青春勃发的样子还在脑际萦回,面前的你,脸上刻着艰辛,眼中饱含沧桑,鬓边二毛侵染。没有失去的是我们豪迈的热情,和铭刻于心底的信念。
30年来,个人的际遇不同,我们在事业上功成名就的同时,也都建立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儿女大部分都走上工作岗位,一如我们30年前那样英姿飒爽。很多同学都成了自己单位的顶梁柱、行业的领军人物。
30年来,大部分同学都保持着密切地联系和交流,事业上相互激励,困难中共同携手,不至于今日“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也有个别同学,自从走出校门那天起,一直到现在,就从来没见过,我们没有他们的任何信息,我们想念着这些“失联”的同学们。
比起走出校门的同学,我们班几个留校的同学相对比较幸运,我们依傍在尊敬的老师周围,有了问题,随时可以请教,有了不愉快,随时可以找老师倾诉。老师看着我们一天天成长,我们见证着老师们一天天增多的白发。
当年我们的老师,除了成为政法首位“资深教授”,仍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辛勤耕耘,播撒知识外,其他老师都已退休多年,赋闲在家。幸运的是老师们都身体康健,生活愉快,儿孙有成,家庭幸福。
在此难得的机会,我代表我们x级哲学班全体同学,向培育我们成长,给我们无私地传输了知识和文化的所有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祝各位老师健康长寿!
祝所有同学,包括今天没有到场的全体82哲学班同学,子女孝顺,儿孙满堂,身体健康,力争下一个30年,我们一个不掉队,一个都不缺席。那时候我们在一块议论的,就是孙子们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
另外,特别要感谢为了这次聚会付出辛勤劳动的、x同学,以及不辞辛劳,从赶来的、从赶过来的x同学;从、赶过来的其他同学,谢谢你们!
最后,预祝全体与会的老师和同学心情愉快,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同学的年会致辞稿3
尊敬的各位,各位教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班长,,首先,我代表三班的全体同学,向七三届第一次同学会筹备组和此活动做出努力的同学表示感激,感激他们我们供给了一个“时光隧道”和交流平台。让我们大家能够从中回顾完美的中学时光和延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未了的情缘。
三十七年前的分别,或许我们走得太急,或许我们情窦未开,没能道一声“教师好”,没能说一次“我爱你”。如今的你我,总有说不完的经历,道不完的情缘。
是呀,三十七年来,你们都到哪去了?都干了些什么?近来好吗?是否还想着我人生最大的欢乐莫过于故人相见,世间最大的真诚莫过于师生真情。今日我们以届的形式走到了一齐,这是我们三十七年来的那一份坚持和坚信所修成的正果。了这一天,我们已经等了太久太久。有同学说:我等到花儿也谢了。然而,不是还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吗!把握今日,把握此刻,把握这一刻就好。
相聚这一刻,我们仿佛又回到了中学时代,我们无不圣洁的师生情谊而感动,无不纯真的同学情谊而满怀深情。相聚是幸福的,相聚是因我们有太多的相同。我们有相同的话语,我们有相同的经历。
想当年,我们同学习,同劳动,同喝一井水,同吃一锅饭,相同的作息时间,给了我们相同的生物钟。所以,我们便有了今日的约定。
在那里,我要不辞辛劳,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归程的你们,向久别的教师、同学们,致一声问候、道一声祝福、话一声珍重。
本内容由xiaoxiao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134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