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团结事迹材料指的是描述邻里之间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事迹的材料。这些事迹可能包括邻里之间共同解决社区问题、互相帮助、关心彼此等行为,旨在展示邻里之间的团结和友谊。这些事迹材料可以用于宣传邻里团结的重要性,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以下是有关于邻里团结事迹材料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邻里团结事迹材料范文 好邻里简要事迹材料范文 (3篇)](http://wimg.puchedu.cn/uploads/2024/01/20240117084605270.jpg)
邻里团结事迹材料1
小春,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现已退休。妻子王洁,现已退休儿子刘国利,肢体残疾,自己创业。在这个小家庭中,家庭和睦,孝敬老人,爱岗敬业,关爱子女,团结邻里,热心公益,暖意融融。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庭为爱的港湾的真谛,赢得了周围人的赞誉。
一、夫妻敬业爱岗,相互支持,一直奋战在教学的第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为了备好一节课,常常是工作至深夜。成绩和荣誉背后,离不开妻子默默帮助。在如此大的工作强度中,夫妻相互勉励、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从不埋怨,彼此一方成为对方成功的盾牌。
二、正确引导、鼓励成才。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明珠,家长对其寄予着无限希望。对孩子的教育,避免陷入溺爱和过严的盲区,而是适时地给予正确引导和鼓励。由于孩子肢体残疾,教育孩子从小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具有辩明是非的能力,提高免疫能力,能抵御社会各种诱惑,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过硬的学习品质和上课专注听讲能力,不在乎学习成绩取得时的高低和名次的先后,在孩子成绩如意时,提防其滋生骄傲自满情绪,尤其在孩子学习遇到挫折时,耐心帮助其失利的原因。
三、尊重老人,孝敬父母献爱心。
生活日常开支,合理安排,克勤克俭,该花的一定花,不该花的,从不浪费。在双方父母遇到困难的时候,尽心尽力给予帮助。上有体弱多病的老人,在他们健在的时候,能经常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回去看望他们,或带上一些水果、营养品之类的东西孝敬父母;老人头痛脑热时,带他们去医院看病、拿药。在家庭经济关系中双方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处理得非常好。
四、邻里相帮,发扬风尚。
与邻居相处十分融洽,从没有与任何一家邻居吵过架,其家人待人真诚。常说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共同经营。这种经营不仅是指物质上的,更多的还是强调精神上的: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等。家可以不是奢华的,但一定是温馨的。还有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老爱幼、坦诚相待等等。“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相识是一种缘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则是上辈子修来的缘份。奉献的人生是充实的,夫妇在事业上相互支持理解,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生活得十分愉快和充实。
邻里团结事迹材料2
冯建设,南郭村一组村民,在南郭村的人气指数很高,深受广大村民的尊敬和爱戴。他尊老爱幼,和睦乡邻,无私奉献,有魄力、有创业精神。
日常生活中,邻居有事,只要他能做到他一定尽力去办,从来不推诿。2015年上半年,邻居张明建老人走失,老人患有老年痴呆,不认得回家的路。他知道后,一边组织一组的村民分批寻找,另一方面和村委联系,在广播里广播,发动全村人找。经过全村人的努力,老人找到了,安全送回家。
邻居程齐正的儿子在外地工作,不幸的是,因工作劳累突发心脏病,医治无效,离开了这个世界。这对于老人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他知道后,第一时间到老人家里和老人谈心,安慰老人。还让同组的村民及老人经常来往的人,轮流探望老人,让老人感觉到,大家都是关心他的,他不是孤单的。他隔三差五的就去看望老人,和老人聊天,对老人说有困难就找他,无论多难的事,都要想办法。他不是老人的亲人,却胜似亲人。
他是出了名的孝子,照顾双亲、陪伴左右,其母患脑血管病多年,半身不遂,他夫妻俩耐心细致的照顾老人吃喝拉撒、洗漱收拾,老人虽然不能行动,但总是干干净净。尤其是在岳母得病几年后,也得了老年痴呆,更是身边不能离人,稍有不慎就走丢了,所以只能时刻注意,不能松懈。可想而知他们要付出多大的辛劳,老人们最后安祥辞世。他们的行为为后辈做了好榜样,将来他们的孩子一定懂孝顺老人。
他有爱心,在一次聊天中,听村里人说七组侯展奎得了大病,花了不少钱,女儿考上了大学,家里经济拮据,他托人先捎去500元钱,并让那人告诉侯展奎有困难就找他,他帮忙解决。侯展奎很感动,专门给他送了一面锦旗。他心中有大爱,心里老装着别人,为需要帮助的人排忧解难。
他在村里办了一个小型家具厂,做竹板订,不仅解决了一些村民就业问题,还对困难户侯录录特别照顾。侯录录自己有脑血管病,不能做重活,更不幸的是他的儿子得了癌症,每年都要化疗几次,把家里以前的存款都花完了,生活陷入困境。他雇侯录录在厂里工作,给他做轻松的活儿,按月发工资给他。既顾及了侯录录的面子,又能解决他的经济困难。他处处都考虑的如此周全,让别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那种最真实的温暖。
村里一、二组村民两组合用一口井,多年田地浇灌全靠它。但由于没有安装防漏管道,村民浇地又很费水又费工,20多年一直如此。他以前在外面做生意,回村后,把这件大事放在心上。组织村民实地考察地形,规划管道铺改方案,向上级水管部门提交申请,最终决定动工,动员全组村民挖管道,全组村民在冯建设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挖好全长2500米的管道。上级把防渗管道送来,大家动手铺设、埋好,首试便成功,解决了浇地的大难题。这项工程投入全组劳力,共花费7万多,其中自筹3万多,上级拨4万。有这样的带头人,困难再大都能克服,众志城诚,其利断金。
他对村里的公益事业也十分关心,出钱出力,无私奉献,他出钱买了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画像的大照片,装订好,全村每户各送一幅,让村民们时刻想起伟大的人物,是他们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时刻不忘党的恩情。
在修建村文化舞台时,他经常关注,抽空总是去瞧瞧,看需要帮忙,就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舞台建成了,他提议在南边修建一公厕,这样村民在看戏或参与文化活动时,方便有地方。可当时资金困难,他就让工匠预算花多少钱,最后算下需要3000元,他说这3000元钱他出,厕所顶上的材料他也给准备。在场的人无不动容,为他这种精神而感染,一些村民当场义务帮忙,就这样,一个干净崭新的公厕建成了,一份正能量会产生连锁反映,感染更多的人做好事。
文化广场要硬化,舞台要修缮,他又捐钱,而且让两个儿子也捐,带动一部分村民也参加捐款。他说,这是咱们村的事,每个村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何愁解决不了的难题,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他不是一名党员,却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却做着不平凡的事情。他不张扬,不骄傲,总是那么平易近人,与这样的人做邻而居,是何等幸福快乐!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又如此的优秀,何尝不是一种福气。
泱泱中国大地,养育着中华儿女,我们需要像冯建设这样的中华好男儿。千千万万个家庭,彼此为邻而居,都希望自己的邻居像亲人一样,他就是邻居们的亲人,大家和睦相片,团结和谐。有千千万万的好邻居就有千千万万个和谐家园,就会造就中华民族和谐的大家庭。
我们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礼让谦恭,从自己做起,成为别人的好邻居。一变二、二变三,一直循环,让爱传递在每个人之间,我们要相信正能量,相信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必能早日建成小康社会。
邻里团结事迹材料3
说起XX的家庭,东关街社区许多居民的评价就是一大家子人特别热心肠。2015年9月XX被老干局聘为传播正能量、义务宣传员。2016年3月和2017年3月他的家庭先后被东关街社区评选为“热心公益家庭”。
XX是一名老党员,多年来充分发挥党员的本色,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住在同一楼院里的老人郭维元已经八十多岁,子女常年在外打工,XX夫妻俩多次上门问寒问暖,时常送些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特别是郭维元老伴慢性病住院期间,XX每天按时接送郭维元往返医院,直至老人康复。
东关街社区居民郭维元说:“在我老婆子住院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家里边,我想去看老婆子,他用他的车把我拉到医院里边去,把我老婆子针看着掉完再把我拉上回来,对我们很关心,刘老师也很关心老年人的疾苦,对我们这些邻居,方圆的这些老年人都很关心,邻里关系都处理的非常好。”
2015年,东关街社区老年活动室开放后,XX主动承担起活动室的管理工作,在活动期间,他积极倡导文明娱乐活动,协助社区制定适合老年朋友们喜欢参加的有趣活动,并成立自娱自乐班子,丰富了老年人们的退休生活。
东关街社区居民顾翠花:“我们的刘老师,认真的很平时,走到那些,我们不会的词了,他给我们教教,再一个他勤快的很,对我们也太好。”
XX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经常教育儿子、儿媳和孙子互助互爱、助人为乐,邻里之间要平等尊重,儿女们与邻居相处得也非常融洽,在XX的影响下,形成了邻里互助良好风气。
东关街社区居民XX表示:“主要就是通过本人的一言一行,带动本小区的住户和老年人能够在为建设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做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
本内容由xiaoxiao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147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