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其安全与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然而,近期手术室自查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手术室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分享有关手术室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的内容,以确保手术室的工作安全、有效。
手术室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1
接送病人的安全管理:
接病人工作人员每日检查手术推车性能,发现问题及时向护士长提出以便维修。
到病房后,与病房护士点清术中所带药品、物品,并按手术通知单、病历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及手术时间等,核对无误后在手术通知单上签字。
所有病人(不合作的小孩儿除外)必须有手术推车接送,禁止不行。推车过程中要保护好病人,工人站在病人的头部,面对行驶的方向,将床挡扶起,嘱病人把手放在身体的两侧,不要握床挡。
手术室自查问题:
防护措施不足,手术室是一个对外环境隔离非常严格的空间,但有些地方仍存在不足。
物品管理不精,手术室内涉及到的设备较多,而不同的手术需要用到的设备有区别,因此需要有专人进行物品分类摆放。
设备维护不足,手术室内的各类设备使用频率较高,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或失效,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造成极大影响。
整改措施:
加强手术室护士的自身素质,使其更好地胜任手术室这种特殊环境的特殊工作。
加强业务学习,各层手术室护士均需按专科护士的要求落实护理理论和技术操作。
严格执行手术清点制度,手术前、后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必须认真仔细清点器械、敷料、缝针等。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术中需要输血时,必须经两人认真核对无误方可给患者输入。
手术室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2
20xx年5月29日我院感染控制科对我科进行了首次空气、物表、消毒液、洗手液、医生护士刷手细菌培养,结果示部分手术间空气、物表超标。针对此次培养结果,我们进行了原因分析讨论,并作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原因分析:
1、整个净化系统的温度大于29摄氏度,严重超过了手术室空气培养要求的.24摄氏度环境。
2、麻醉恢复室、中控走廊送风口五过滤网,导致尘埃不能按标准滤过。
3、手术间远程系统漏口,与外界直接相通。
4、手术间清洁:手术室没有卫生员,没有每日清洁,护理人员清洁过程,清洁用具没有做到一用一浸泡消毒。
二、整改措施
1、30日已打电话到净化系统负责工程师金师傅,要求尽快安装过滤网,并进行净化系统温度调节。
2、暂用胶带纸封闭
1、3手术间远程漏口,防止与外界相通影响培养结果。
3、组织护理人员再次清洁手术间,清洁用具用前浸泡消毒,争取做到手术间一用一消毒。提高消毒液浓度,由原来的500mg/l含氯消毒剂改为1000mg/L含氯消毒剂湿式擦拭术间物表,擦拭地面。
4、请领紫外线消毒车,对各手术间进行1小时/每次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2次。
5、准备培养前,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需培养区域,减少由于人员走动引起的细菌超标。
手术室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3
一、院感问题汇总
1、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手表面、消毒液院感监测报告无不合格项目。
2、部分医务人员未执行划分的工作人员、患者和污物3条通道。
3、手术衣、治疗巾有破损现象。
二、原因分析:
1、护士长监督不力,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工作不严谨。
2、部分医务人员无菌观念薄弱,不重视手术室的隔离制度。
三、改进措施:
1、合理布局:手术室应按标准设置,即工作人员、患者和污物3条通道。严格划分出污染、清洁、洁净3区,按不同要求采取不同隔离措施。备用感染手术间应设在半限制区内。
2、护士长应加强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针对、分层次、多形式地对外科医生、麻醉师、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及时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或不断强化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使所有医务人员意识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真履行自己的相关职责。
3、加强业务学习,熟悉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职业素质,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手术室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4
一、规范无菌物品的消毒
1.按照器械的清洗流程清洗手术器械,并注重清洗质量;
2.规范打包,包的大小、重量、形状、及外包装符合规定要求;
3.取消浸泡器械,如必须采用浸泡灭菌(器械少且不耐高温的)要求用2个泡盘,一个装已达到灭菌的,一个装灭菌过程中的。
二、规范消毒液的使用和配制
各类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更换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三、严格掌握空气及物品的消毒灭菌时间
1.2%碱性戊二醛灭菌物品时,浸泡时间为10小时。
2.一次性无菌用物开包必须注明时间、日期、开包人,24小时内使用,否则重新灭菌。
3.各类灭菌容器及瓶每周更换2次。
4.1:200氯消净及75%酒精浸泡液物品时,浸泡时间为30分钟。
5.高压灭菌严格掌握排气、压力(121-126℃)、指示卡监测,记录符合标准、规范。
6.治疗区、检查室、抢救室、手术室每日紫外线消毒,时间为30-60分钟,每2月监测一次,均有记录。
7.每月对各个科室医务人员的手、浸泡液、相应区域空气培养一次,有记录。
四、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
1.规范重点部门的流程,督导相关制度落实到位;
2.注重病区的终末消毒;
3.注重环节管理,针对可能引起院内感染的诸多因素进行摸排;
4.进一步加强耐药菌的监测,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蔓延。
五、加强职业防护
1.重点部门备齐防护用品,如:防渗透的’围裙、衣、裤、鞋,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2.进一步强调医务人员上班期间必须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六、加强职业暴露的管理
1.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2.如发生职业暴露后按流程进行处理和上报,并根据暴露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七、加强环境卫生及污水污物的管理
1.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及登记,医疗废物暂存加上“五防”标识(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渗漏,防雨水冲刷);
2.防止医疗废物外泄;
3.加强污水余氯的监测。
手术室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5
一.标准无菌物品的消毒
1.依照器械的清洗流程清洗手术器械,注重清洗质量.
2.标准打包,包的大小、重量、形状以及外包装合适规则要求.
3.按标准定时改换多酶浸泡液.
4.特殊传染病人(如炭疽)使用后的器械需先经处理后再进入正常清洗包装消毒流程.
5.腹腔镜器械须在2%的戊二醛液中浸泡10小时以上,浸泡箱配置浸泡液前须进行灭菌处理,浸泡液配制好后须在浸泡箱上注明配制时间、配制浓度、有效期、浸泡液名称及配制人,每次使用前须测试其浓度,并做好登记.
二.标准消毒液的配制和使用
1.多酶浸泡液及戊二醛浸泡液的配制须按标准进行,做到定时改换.
2.安尔碘、酒精、碘伏等一次性使用消毒剂开启后须注明开启时间及有效期.
三.严格掌握空气及物品的消毒灭菌时间
1.做好无菌包储物室的空气监测,每天查抄并做好登记.
2.高压灭菌严格掌握排气、温度、压力、指示卡监测(每包监测)、生物监测(每周良多于一次)、3D试纸监测(每锅监测),并按标准进行登记.
3.各手术间及无菌物品库房每天进行空气消毒,手术室物表及台面每天用配制84液进行擦拭,做好登记任务,定期进行空气采样监测.
四.增强职业防护
1.供给室器械清洗间备齐防渗漏的围裙、衣、裤、鞋、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穿刺手套等.
2.对任务人员进一步强调上班期间必须采纳尺度预防措施.
五.增强职业流露的办理
1.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2.如产生职业流露后按流程进行处理和上报,并按照流露情况采纳相应处理措施.
手术室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6
一、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帽、衣服及口罩,离开手术室时,应更换外出衣及鞋子。参加手术者应认真洗手,严格按照洗手的消毒方法与步骤进行。
二、院外来参观、学习、实习者,须经科主任及手术室护士长同意。见习和参观者,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或鞋套)帽、衣服(或参观衣)及口罩,并应接受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指导,不得任意游动及出入。
三、室内必须保持严肃、安静、禁止喧哗,不遵守手术室工作制度者,手术室负责人有权拒绝其进入手术室。
四、手术通知单必须手术前一天送交手术室,以便准备。急诊手术通知单须经主治医师或值班医师签字。
五、手术室按时接手术病人,并带好病历,核对病人姓名、年龄、床位、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标记,防止差错。病人要穿医院衣服进入手术室。
六、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严格执行手术室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无菌操作、消毒常规、急救抢救制度、查对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处理原则、特种感染处理原则、防止差错事故制度、安全制度、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值班制度、保持室内整洁。
七、手术室的药品、器材、敷料,应有专人负责保管放在固定位置。各项急症手术的`全套器材、电气等设备应经常检查,以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手术室常规准备急症专用器械、敷料等。如用完时,可动用其他择期手术器械、敷料等。如无特殊情况,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急诊手术。手术室器械一般不得外借,如外借,须经手术室护士长同意并经科室及医院相关人员批准方可办理暂借手续。
八、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避免交叉感染。手术前后手术室护士或助手应详细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等数目,并及时处理干净被血污染的器械和敷料,一切物品用后必须进行清洁和检查工作并归还原处。如无条件时,应先做无菌手术,夜间及节假日应有专人值班及备班,以便随时进行各种紧急手术。
九、手术室应对手术病人做详细登记,按时统计上报。
十、手术室应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洗过的手、消毒后的物品等)。如有感染,应协同有关科室研究感染的原因,及时纠正。
十一、手术室除特殊紧急情况外,一律不传私人电话。手术室工作人员暂离手术室外出时须先向科主任或护士长请假,征得同意并安排好工作后方可离开。
十二、手术室内严禁吸烟。疖肿或急性呼吸道感染人员原则上不准进入手术室,特殊情况可戴双层口罩方可进入。
十三、爱护一切器械仪器,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避免损坏。一旦损坏,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酌情处理。精密仪器要设专人保管,1月以上不用者,要定期保养。
十四、建立常用手术器械卡,准备器械时按卡片进行查对,同时检查器械性能。手术包必须标明消毒日期或有效日期。
十五、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除值班人员外,一律不得在手术室留宿。
手术室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7
一、接送病人的安全管理措施
1、接病人工作人员每日检查手术推车性能,发现问题及时向护士长提出以便维修。
2、接病人前将手术通知单按所在科室楼层进行分类,有顺序接送,先接清醒配合的病人,后接有特殊情况的病人,如老人、小儿、精神异常者及脑科手术病人等。
3、到病房后,与病房护士点清术中所带药品、物品,并按手术通知单、病历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及手术时间等,核对无误后在手术通知单上签字,并认真检查术前准备情况,如术前用药、试敏,检查假牙、首饰是否取下,嘱病人大小便。
4、协助将病人平移到手术推车上平躺,注意病人移动时要将手术推车一侧紧靠在床边,工人靠在手术推车另一侧将推车固定,防止病人移动时推车移位,摔伤病人。
5、所有病人(不合作的小孩儿除外)必须有手术推车接送,禁止不行。推车过程中要保护好病人,工人站在病人的头部,面对行驶的方向,将床挡扶起,嘱病人把手放在身体的两侧,不要握床挡。病人躺在担架车的正中,不要将病人的头或教露出车端,被子要将脚盖住,推车速度适中,动作轻、稳。尤其对老病人要注意询问病人的感受,以免晕车。
6、将病人接至换车室后,手术室接病人护士要再次认真查对病人的姓名、年龄、手术间等项目,给病人戴好一次性帽子,进行内外车交换,交换车子是特别注意:两推车对接,握住衔接的锁把并卡紧,将两推车的轮子均固定好。交换车时动作要轻、稳,车两边要有人保护。
7、接病人护士与工人一起将病人安全送到每个手术间,注意要将推车紧手术床并固定好,再嘱病人慢慢移至手术床,上好约束带,盖好被子,并做好心理护理与解释工作,减少其恐惧感。若病人解小便,护士协助病人并在外走廊便入污桶内,严谨不行去厕所解大小便,以免发生意外。
8、晨会期间接病人护士要将各手术间的门打开,经常迅速各手术间病人情况,小儿、老人、神志不清或病情严重的病人,应及时与护士长联系安排巡回护士到手术间守护病人,必要时及时与麻醉师、术者联系,以防止意外发生。
9、术毕有术者、麻醉师、巡回护士、工人一起将病人抬至手术推车上,搬动齐纳检查各种管路并固定好,以防搬动引起引流管滑脱。搬动病人过程中一定要将推车紧靠手术床并固定化,车、床两边均有人保护。
10、局麻病人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应与工人一同至换车室,以保证病人安全,然后由工人将病人送回病房。如有特殊情况,巡回护士应与工人一同将患者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交接用物及病人。
11、硬模外麻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病人手术结束后,带好呼吸气囊,氧气袋,由术者、麻醉师、巡回护士共同送病人回病房,途中医护人员应守护在病人头侧,注意观察病情,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
二、手术体位的安全管理措施
1、手术前巡回护士应仔细检查病人皮肤,检查受压部位及手术区皮肤是否完整,对昏迷、消瘦、小儿(身体有无抓伤)、长期卧床及外伤病人尤其应该注意,如有异常及时与病房护士、手术医生沟通,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
2、手术床单应平铺无折皱,病人的皮肤不能与托手板、尺布等橡胶物品直接接触,勿与金属床、头架、器械托盘等金属物接触,应用敷料阻隔以防使用电刀时导电灼伤。
3、摆放手术体位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暴露病人,并注意保暖。
4、给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病人眼睛涂眼药膏,防止角膜干燥划伤。头面部手术病人眼睛用保护膜保护,防止消毒液溅入眼内灼伤角膜。耳部手术病人用棉球堵塞耳道,防止消毒液流入耳内,灼伤鼓膜。
5、摆放体位时病人的骨隆突处应用软垫衬托,防止受压、破损。手术时间较长,如:心脏手术、断指再植等手术病人躯干及枕部应垫凝胶垫(圈)。
6、平卧位时颈下垫软垫保护颈椎,上肢外展不得超过900以免损伤臂丛神经。膝关节下垫软垫,避免膝关节过伸,造成术后疼痛或神经损伤。踝关节下垫软垫,防止足跟受压。
7、俯卧位时注意避免呼吸运动受限。在胸腹下垫俯卧位垫时注意腹部的位置置于垫子中空处,避免受压。小腿要垫高,使脚尖自然下垂,保持功能位。硬模外麻醉或清醒病人,巡回护士术中注意帮助病人变换面部受压位置,防止面颊部长时间受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颈椎手术病人,面颊受压处垫马蹄形凝胶圈,并确保眼球不受压。术中严密观察病人防止插管脱落。
8、侧卧位胸部垫软枕,在垫高手术部位的同时,注意舒展健侧肢体,避免大血管、腋神经受压,保证输血输液通畅。肾脏手术时腰桥要对准手术部位摇起10~15cm,不要过高,防止腰椎滑脱,手术结束将腰桥及时放平。
9、截石位时髋关节外展应小于900 在不影响暴露手术野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腿部支架对肢体的牵拉,固定肢体时要衬垫,松紧适度,观察双下肢末端皮温,保持静脉回流良好,术后轻轻拍打下肢,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0、婴幼儿皮肤娇嫩,进行各种操作应轻柔,尽量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固定体位及束缚压脉带应用棉垫衬托,防止损伤皮肤。四肢不过分牵引,以防关节脱位。
11、体位固定好后,检查并妥善固定命脉通路,确保术中输血输液的通畅及静脉给药的方便。
12、手术结束应将病人手术区域皮肤的血迹拭净擦干,包裹敷料。
三、
(一)确保清点物品数目的准确
1、清点物品时,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必须看清实物仔细清点,巡回护士复述一遍,确保首次清点准确无误,并规范、准确记录。
2、清点纱布时,应松开纱布外包裹,将纱布都开,分块仔细清点,防止纱布粘在一起影响清点的准确性。
3、清点纱布垫时,将垫子充分展开,分块仔细清点,防止两块纱布垫粘在一起。
4、清点器械时,需重复清点两遍,对点和单点各一遍。缝针清点两遍,第一遍从针尖清点,第二遍从针尾处清点,一确保清点数目的准确性。
5、清点时,注意检查器械的螺丝是否松动脱落,电刀头是否完整、缝针是否弯曲,仔细检查器械功能,保证器械的完整性。
6、棉球、头皮夹、脑棉清点:棉球一个个仔细检查后清点,防止两个粘在一起。 头皮夹数量较多,易滑动,应五个一组,分组清点。脑棉应检查棉絮的质量、脑棉的缝线是否牢固,是否两块粘在一起。
(二)防止器械纱布等遗留体腔
1、手术开始前,按物品清点要求仔细清点器械、敷料、缝针等,准确记录。
2、随病人带入手术间的敷料、绷带以及消毒区所用的纱布、纱布球等与手术台上能够混淆的物品,应在手术开始前,全部送出手术间。手术过程中任何人不得将纱布、缝针等物带入或带出手术间。
3、手术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手术创口周围整洁,暂不用的物品应及时交还洗手护士,不得随意放置或堆积在手术创口周围。
4、手术过程中,手术台上增加或去取下的敷料及器械等,应由巡回护士及时、准确记录。
5、体腔和深部手术创口内填入纱布垫或留置器械时术者要及时通知助手和洗手、巡回护士,体腔内的纱布垫必须有长带或用巾钳夹住,留于创口外。体内留置的物品需要带回病房时,巡回护士应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手术医师签字,并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
6、从手术台取下或落在地上的纱布(垫)、器械、缝针等巡回护士要及时收回,放在固定的地点保养,便于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清点,术后交洗手护士刷洗或做好交接班。
7、缝合体腔和深部创口前,洗手护士要与巡回护士清点所有的器械、敷料,数量无误后方可关闭体腔。
8、缝合体腔和深部创口后,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要再次清点所有的物品。在护理记录单上双签字。
四、电刀使用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病人的保护
1、使用绝缘、清洁和干燥的手术床布。
2、避免病人皮肤接触金属物品(皮肤暴露处用布巾包裹)及自身皮肤之间接触。
3、术中使用易燃性的麻醉剂、酒精类皮肤消毒剂或病人胃肠道在内存在生气体如沼气时使用电刀要慎重。
4、手术结束后将负极板整片水平自病人身体上揭除,揭除时一手固定皮肤、另一手慢慢揭除极片,负极片揭除后观察粘贴处皮肤情况。
5、避免在带电解质的液体内,如血液或生理盐水中使用高频电刀,因密集的电子束可传导其他处造成机体损伤。
(二)正确使用负极板
1、使用高质量的负极板:一次性使用,边缘完整,具有柔软度和较强的粘附力。
2、选择肌肉血管丰富的部位粘贴负极板,避免在骨隆突、瘢痕、皮肤缺损或受伤、脂肪较多的位置粘贴,并保证粘贴部位皮肤清洁、干燥、局部无毛发。
3、粘贴负极板时,其长轴应与身体的纵轴垂直,确保与粘贴部位皮肤完整而紧密接触。
4、负极板应尽量靠近手术区,避免越过身体的交叉线路,以便使电流通过的路径最短。
5、婴幼儿皮肤面积较小,注意负极板粘贴的位置,确保粘贴的效果。术中冲洗体腔时避免液体溢出浸湿极板处皮肤。
6、心电图电极片避免在电刀电流同路中,应远离活动电流至少15cm,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病人,禁用高频电刀,以防心率失常的发生。
(三)正确使用电刀手柄
1、重复使用的电刀手柄开包前仔细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有效期、灭菌效果。
2、术前仔细检查电刀头、手柄及线的完整性,确保刀头无缺痕、弯曲,避免刀头段落体内。检查刀头、电线的橡胶外鞘是否缺损,以免漏电伤人。
3、使用过程中及时清除电刀头上的焦痂,以防止焦痂包裹电刀头,使绝缘性能增加,切割效果差,因此加大电流而造成切割部位组织烫伤。
4、停止使用电刀时,手柄放在安全的地方,不得将器械或其他物品压在手柄上,造成放电击伤病人。
5、电刀头未与组织完全接触前不要通电。
6、不可直接用水冲刷电刀线,可用湿纱布擦洗电刀头及导线,擦洗过程中不得用力拽拉导线。
(四)设备的使用及保养
1、正确连接相关组件并插牢,先连接好负极板线、电源线后,再开电源开关。
2、手术结束后控制面板上电切、电凝的功率应复零,先关电源开关,再撤电源线,整理好各组件后,电刀归位,注意保持设备的整洁、干净。
3、仪器应定期检测及保养,以免漏电伤及病人及医护人员。
(五)腔镜手术使用电刀注意事项
1、应定期检查电极有无绝缘不良,如有漏电禁止使用。使用前仔细检查腔镜器械与电极绝缘情况。
2、防止电传导引起热损伤:通电时间不可过长;电凝时电刀头不可接触金属器械及夹闭血管和管状组织上的钛夹;主要组织附近如大血管、胆管、神经等慎用或禁用电刀。
3、电凝损伤可波及5mm范围,在电凝时,注意保持与空腔脏器的间距应大于5mm,电凝离断时应尽量靠近需要切除的病变组织,如电凝胆囊动脉时应防止损伤胆管,电凝分离粘连的组织时防止损伤肠管、输尿管等。
4、使用脚踏开关时通电时间尽量短,不需要通电时应移开脚踏开关,以免烫伤患者。
手术室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8
一、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与参观人员,均需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口罩、帽子、衣裤、鞋。
二、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如无条件,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
三、建立常用手术器械卡,准备器械时按卡片进行查对,同时检查器械性能,保证适用。如系特殊重大手术,术者应亲自检查,手术包必须标明消毒日期。
四、污染的敷料、器械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特异性感染手术需进行特殊处理。
五、认真做好手术室的.清洁卫生和空气消毒,定期做好空气培养。
六、备有各类急症手术包和急症器械,每周由专人清点,消毒更换。
七、手术采取的标本,应与病理科严格交接手续。
八、各类药品、器械应放在固定位置,用后归原。手术器械应有专人保管,定期清点、擦拭和维修。毒、麻、剧限药品应有明显标志和专人保管。
九、对施行手术病人应作详细的登记,按月统计向医务科汇报。
十、注意安全,严禁室内吸烟。
十一、保持室内安静,切勿高声大叫。
手术室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9
(一)建立并落实手术室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正确的手术病人,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
1、建立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三部曲”程序,并有记录。 一步:包括手术病人标识、手术部位的标识、运送工具标识。(1)查对手术部位的标记(术前由医生做好标记),特别注意成对器官的单侧手术;有左右之分的手术;有两个以上部位的手术。
(2)手术病人标识,手腕或脚腕佩戴标识带,用不褪色的笔写明病人的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室。
(3)接手术病人的平车上悬挂提示牌,提示牌写明手术间和台次,避免接错病人和接错手术间。
二步:病区与手术室交接核查病人、资料及物品,有记录。
查对时让清醒患者自己说出姓名。对神志不清的患者或年幼的患儿,其身份的确认必须由其合法家属或外科医师共同完成。三步:执行术前“暂停”、再次核对的制度。
2、建立三方核查制度
手术前三方核查涉及到手术患者、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参与人员多,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1)核对责任人及职责
(2)核对时间点
第一次为实施麻醉前:病人的主管医生必须在麻醉前到达手术间,三方须暂时放下各自工作,共同核对病人身份,手术方式,知情同意等,无误后方可实施麻醉。病人有回答能力的,则病人姓名,年龄,手术部位,知情同意书,过敏史等内容均由病人自己叙述:第二次为手术开始前;第三次为手术结束病人离开手术间前,核对方法与第一次相同。三方确认无误后,分别在核对表相应位置上签字。(3)手术病人查对流程:
持手术通知单、病人接送登记本、物品交接卡到病房接病人,同病房护士查对→ 病人被送入手术室等候区,由值班护士查对 → 病人被送入手术间由巡回护士查对 → 麻醉前由麻醉师查对 → 手术开始前暂停一分钟由手术者、麻醉师、巡回护士共同完成并填写手术病人核查表
(二)加强手术接送环节的管理,防坠床、跌倒
1、正确使用平车、轮椅,定期检修手术推车和手术床,保证其安全性。
2、移动患者到手术床或推车时,必须固定手术推车和使用安全带,防止坠床。
3、在使用推车运送患者时上护栏及安全带,患者的头部应在运送者一侧,转弯时,应减慢车速,防止摔伤。
4、对小儿、老人、躁动和苏醒期间的患者,除使用约束带外,应有人看护,确保患者安全。
(三)加强手术患者体位的安全管理,防压疮、防神经、肢体的损伤
1、术前访视时对病人年龄、体态、病情、皮肤情况进行评估,做到心中有数。
2、保持床单平整,无皱褶,无碎屑。
3、安置手术体位时,避免拖、拉、推,动作要轻柔。
4、术中巡回护士应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皮肤颜色、弹性、张力,发现体位倾斜及时纠正;若手术时间长,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对肢体受压部位进行按摩等被动活动。
5、摆置手术体位时,在病人受压关节、骨突部位、肌肉组织薄弱的地方垫软垫保护,重点受压部位使用褥疮贴。
6、保持受压部位干燥,避免潮湿。
7、护理人员掌握摆手术体位的要点:选择合适的体位垫,手术部位暴露充分,手术体位固定牢固,避免压迫神经血管,避免影响呼吸循环。
8、体位垫材质要求透气吸汗、表面光滑、无棱角。
9、手术结束后仔细检查病人皮肤完整性,如有受损及时处理、记录。
10、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四)建立和实施术中的输液,输血,用药的安全制度
1、安全用药措施
(1)药品分类保管,标识清楚,严禁混装,剧毒麻药品专柜上锁保管。(2)严格查对制度,及时、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
(3)医嘱不清晰、不明确时,应待医生确认后方可执行,不可凭经验使用。(4)执行口头遗嘱时,必须当场复诵药名、剂量、用药途径、用药时间。(5)提醒医生及时补齐医嘱。
(6)手术台上所需药物必须由巡回和洗手护士共同核对以后用注射器抽吸,并严格掌握剂量,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7)药物标签脱落、字迹不清,一律不用;用过的空药瓶或药品原包装应保留,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再次核对。
(8)护士交接班时,要交代清药品名、剂量、浓度。
2、安全输血措施
(1)严格执行输血三查八对制度,即: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
(2)一次只能领取一个患者的血袋,避免混淆而出错。(3)输血前需两人共同查对,并签名。
(五)强化手术室物品清点制度的安全管理
1、严格执行清点核对制度:
切皮前、关闭体腔前后、手术结束后四次清点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缝针等,巡回护士及时、正确记录。
2、清点物品时要求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点唱,并完成反馈读/反馈听过程。
3、使用带钡线的纱布敷料,术中增加、减少用物必须由洗手和巡回护士两人共同清点确认,并立即记录。
4、执行手术护士1人1台制,一般情况下不中途交接班,特殊情况执行交接班清点核实制度,交接人员必须共同清点,并签名确认。
5、属于清点范围的物品,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拿出或拿进手术间。
6、连台手术要清理手术间,更换垃圾袋。
(六)加强手术室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有效预防患者手术过程中灼伤
1、使用粘贴式电极片,放置于肌肉丰富的部位,离手术区越近越好,与皮肤接触要紧密。
2、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在粘贴电极板时避免植入物处于电流回路之内,患者不可与手术床的金属直接接触,以防灼伤。
3、按操作规程安全使用电外科、激光等设备,使用前认真检查设备的完好性。
4、头面部手术时禁止开放性给氧,或使用电刀时暂停给氧。
5、皮肤消毒时,用酒精脱碘应彻底,待酒精完全干燥、挥发后才使用电刀。
6、力争做到布局合理、仪器设施必须处于完好状态,仪器做到定时保养,及时维修。
(七)建立手术过程中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1、医院应建立健全手术“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2、加强手术室护士交流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的培训,做到及时、准确、全面、简练、清晰的陈述。
3、接受信息流程:
(1)护士或其他接听口头及电话医嘱、检查报告的人首先要把对方告知的信息记录下来(一定要有书面记录)
(2)然后要大声复述一遍口头及电话医嘱、检查报告内容。(3)对方确认复述的内容无误方可采取行动。
(八)狠抓术中抢救配合工作,提高抢救成功率
1、立即调配护理人员,分工合理。
2、及时听清和复述医嘱,注意力集中。
3、加强培养手术人员、护理人员抢救配合时的协调性。
4、加强培养护理人员应急能力、掌握应急预案。
5、熟悉掌握抢救器材的使用及故障排除。
6、抢救器材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及时维修。
7、急救药品准备齐全,时刻处于备用状态。
8、手术室应双路供电。
(九)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降低切口感染率
1、加强手术人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以提高业务素质。
2、加强对手术人员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知识方面培训。
3、手术室护士长要做好监督保障工作,要监督手术人员,管理好人流、物流秩序。
4、提高手术室洁净度,控制进入手术室的人员。
5、提高手术室被服和布类的清洁度。
6、维持手术间的正压状态。
7、加强净化手术室工勤人员培训与管理。
8、合理使用抗生素。
(十)建立手术标本交接登记制度,包括常规标本送检登记本、快速冰冻标本送检登记本
1、标本处理程序:
(1)器械护士根据切取标本的大小、部位、用纱布或弯盘接取标本。
(2)使用透明的可封口的标本袋,由巡回护士根据切取的标本组织,填写标本袋上的标签,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床号、标本组织名称。(3)器械护士将标本交给巡回护士,巡回护士必须及时将标本装入标本袋,如果是多个标本应分别装袋并放入专用的容器内。
(4)术毕巡回护士督促医生填写病检单,与医生及洗手护士再次共同逐一核对,由巡回护士送往手术标本存放间。
2、标本送检程序:
(1)标本间内张贴手术标本送检制度、手术标本送检程序、注意事项等。(2)标本间内备有以下物品:
①病理标本登记本:内容有日期、患者姓名、科室、住院号、床号、标本名称、标本袋数,以及送检护士签名、当日送病理科的标本总袋数、病理科接收人员签名
②病理送检单 ③标本固定液(3)操作流程:
①将固定液装入标本袋,要求不少于标本体积的5-10倍并密封。
②送检护士依据病例申请单、标本袋上的标签,填写病理标本登记本并签全名。③专人核对,专人送检。由专职运送标本的护工核对标本数量、病例申请单、标本袋标签、病理标本登记本等,无误后在病理标本登记本上注明送检标本总数并签名。每日定时用标本箱或运送车由护工运至病理科。
④病理科接受人员逐一仔细核对后,在病理标本登记本上签名。⑤送检标本出问题必须及时解决,以免错失补救的时机。
3、冰冻标本管理程序
(1)医生填写冰冻标本送检单,核对无误后,巡回护士将盛放标本的容器及病检单一起交由专人送往冰冻标本送检口。(2)填写冰冻标本登记本并签名。
(3)送检人员将标本袋立即送往病理科,病理科接收人员签名。
(十一)加强手术室护理记录填写的准确性
1、护理文件的书写必须遵循及时性、真实性、科学性、完整性及可追溯性的原则,为日后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提供举证的直接证据。
2、手术室护理文件记录要求字迹清晰、及时、准确。做好器械及各类物品清点记录、标本留取记录、手术过程中输血输液用药记录、医嘱执行记录及生命体征的观察记录等。
3、加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法律法规文件的学习,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十二)鼓励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
1、积极支持倡导医护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有鼓励主动报告的制度与机制,建立自愿、非处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3、让所有医务人员知道不良事件报告程序。
4、手术室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
5、质控组每月对各种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
总结
手术部位的错误
据非盈利机构“寿命”透露,第一起事故发生在1月,一名年轻医师在做手术时犯了“位置错误”;今年7月,一名有20多年经验的医生在给86岁患者开刀取出脑部血栓时,坚称自己记得是哪一边,结果在错误一侧做了标记并开颅;而11月一名老妇人动手术时,医生和护士虽然事先讨论了手术位置,但最后手术中竟然弄错了,而护士也没加以阻止。
在这三次手术中,幸好错误都及时发现,医生立即缝合开错的伤口,改在正确位置继续手术,而手术也未造成严重后果。
罗德岛医院的错误说明,人为因素如医生的自负或过于自信、以及护士胆怯、发现错误也不敢说出来等,都能使得严密的预防措施形同虚设。
明尼苏达州卫生部门负责人表示:“大多数手术室存在严重等级观念,外科医生说一不二,而其他人怕申斥,往往有了错误也不敢说什么,形成这样的文化就有问题了。”
手术室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10
1、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拖布及一切卫生用品要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2、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传染病患者及感染性患者的’手术应当在隔离手术间进行。
4、进入手术室人员须换手术室专用鞋、帽、口罩、工作服,要求自己的衣服、头发与口鼻不能外露,手术人员工作鞋一人一用一消毒、清洗。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脱下手术衣、手套等物品放入手术间指定位置,洗手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5、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手术室所用物品、器械、敷料在开包前应再次检查有效期,符合无菌要求方能使用,术中均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各种无菌溶液,应注明开启日期、时间,棉花、棉签、纱布、酒精、络合碘尽可能使用小包装。
6、手术用器具、物品的清洁和消毒灭菌由消毒供应室集中消毒供应。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7、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8、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9、无菌手术和有菌手术分别安排,以免交叉感染。若条件不具备时,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一类手术不得接在二类手术后进行。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10、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时门窗关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和在室内走动。
11、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12、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13、手术废弃物品应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于不同包装袋(盒)内,有专人收集并运送到指定地点,并做好交接登记手续。
14、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并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通过手术室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的内容,手术室将能够更好地履行其职责,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我们也希望其他部门能够引以为戒,加强自查和整改工作,共同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内容由学无止ji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165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