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是中国政府发布的关于中国家庭发展状况的年度报告。该报告旨在全面分析中国家庭发展面临的形势,研究提出促进家庭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推动形成和谐、健康、稳定的家庭环境,促进家庭幸福、民族复兴。报告重点关注中国家庭的结构、规模、分布、婚姻状况、生育意愿、家庭教育、养老、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并分析家庭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促进家庭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下是有关于中国家庭发展报告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例文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实用](http://wimg.puchedu.cn/uploads/2024/02/20240204114526267.jpg)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1
XX年5月13日上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家庭规模小型化,两三口之家成为主要家庭类型。同时,家庭类型多样化,核心家庭占60%以上,单身家庭和空巢家庭不断涌现。父亲在育儿和教育方面的作用不足。在养老方面,老年人的护理主要依靠自己和家人,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很大。
据了解,本次调查涉及31个省(市、区)32494户,321个县(市、区)1624个村(居),人口184439人。
家庭人口
以2、3人为主
调查界定了家庭、住户和住户的概念。家庭成员包括共同生活的父母、子女和其他亲属;家庭户主要包括靠亲属关系共同生活的人,成员关系密切。家庭人口包括调查时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平均规模为3.35,其中农村家庭平均规模为3.56,城市家庭平均规模为3.07。家庭平均规模为3.02,其中农村家庭平均规模为3.14,城市家庭平均规模为2.84。家庭平均规模仅为2.72,其中农村家庭平均规模为2.79,城市家庭平均规模为2.63。
户数和户数主要是2和3。在家庭规模上,二人家庭和三人家庭分别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21.9%和31.7%。四五户排在后面,分别占21.0%和11.5%;一人家庭排第五,占6.4%,六人家庭排第六,占5.3%,七人以上家庭占2.2%。调查结果显示,2至3人的小家庭已经成为家庭的主流,4至6人的家庭比例低于小家庭,独居的情况也占一定比例。
流动家庭
成为一种重要的形式
家庭类型以核心家庭为主,占64.3%,直系家庭占26.2%,单亲家庭占6.5%,联合家庭占1.4%,其他家庭占1.6%。
流动家庭已经成为中国家庭模式的一种重要形式,17.2%的流动家庭与户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在流动家庭中,81.7%的二人家庭和84.7%的三人家庭共同抚养子女。流动家庭的平均规模为2.59。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所有儿童的35.1%,留守妇女占农村已婚妇女的6.1%,留守老人占农村老年人的23.3%。
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所有儿童的35.1%,留守妇女占农村已婚妇女的6.1%,留守老人占农村老年人的23.3%。其中,40.3%的50岁以上有子女的受访者是子女或配偶不住在自己家里的空巢家庭。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空巢率呈下降趋势。
失业妇女的比例为15.9%
本次调查16-59岁的家庭中,81.3%就业,3.6%退休,4.6%学者,10.5%失业。中国非农就业比例为53.0%,农业就业比例为28.3%。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城市还是农村,非农业就业的比例都高于农业。女性失业比例为15.9%,高于男性失业比例(4.8%)。城镇失业人口比例为13.2%,高于农村失业人口比例(8.8%)。
在接受调查的16至59岁的成年人中,失业率为4.8%,没有找到工作的人除外。女性失业率为5.5%,高于男性(4.3%)。农村失业率为5.4%,高于城市失业率(4.2%)。数据显示,XX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本次调查结果接近。
在已婚家庭中,77.6%有工作(或退休),3.9%没有工作,18.5%有工作(或退休)。
XX年有收入工作的老年人占31.9%,男性老年人比例为40.5%,女性为23.8%。农村老年人的比例比城市老年人(12.8%)高42.2%。
照顾孩子
爸爸在哪里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0-5岁儿童的主要照顾者是母亲,其次是祖父母;农村爷爷奶奶照顾比例高于城市。城市地区的祖父母和父母的照顾比例高于农村地区。然而,只有7.5%的人受到父母双方的照顾。在日常生活照顾过程中,父亲的作用不足。
这半年来,家里0-5岁儿童日常教育的承担者基本上和日常生活的照顾者是一样的,又主要是母亲、爷爷奶奶、父母。城市家庭母亲承担日常教育的比例高于农村家庭,农村家庭祖父母承担教育的比例高于城市家庭,父母承担教育的比例仅为11.7%,城市家庭高于农村家庭。
在0-5岁的儿童中,22.4%的儿童每周平均与父亲见面0次。14.4%的孩子平均每周与母亲见面0次,农村高于城市。相互相处1小时以内的母亲比例仅为父亲的1/2,相互相处4小时以上的母亲比例是父亲的2倍。一般来说,母亲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父亲多。
此外,调查显示,0-3岁儿童早期教育活动的参与率为46.7%,与儿童玩游戏是最受欢迎的早期教育形式。
独居的老年人
占老年人总数的10%
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仅与配偶同住的老人占41.9%。农村老年人比城市老年人面临更多的困难。28.9%的城市老年人认为目前养老没有困难,而农村老年人比城市老年人低13个百分点。47%的农村老年人认为钱不够花,42.3%认为自己患病较多,比城镇高10个百分点以上。
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主要靠自己和家人。养老服务需求以医疗为主,社会化服务需求大。老年人接受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比例很低,城乡差别不大。老年人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主要包括体检和咨询,约有27%的老年人接受过这种服务,其次是拜访医生、帮助做农活和陪护医生。然而,很少老年人得到这些服务,分别只有7.5%、6.8%和4.4%。
老年人的外部经济支持主要来自子女,农村老年人在经济上比城市老年人更依赖子女。在住房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倾向于与子女同住。随着年龄的增长,名下有房产的老年人比例下降。60-64岁的老年人(或配偶)中有82.4%拥有房产,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已降至43.9%,这种现象在农村家庭中更为明显。原因可能是农村老人更倾向于把房子给孩子,以换取老年。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
前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在北京金融街正式发布全国首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该报告是西南财大与中国人民银行联手基于全国25个省、80个县、320个社区共8438个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汇总分析形成,涉及家庭资产、负债、收入、消费、保险、保障等各个方面的数据,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家庭金融的基本状况。
此次《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的问世,共历时三年,其权威性和详实的内容填补了行业空白。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张健华局长表示:“此次《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调研数据的出炉,不仅为目前对家庭消费金融行为的了解提供有价值的补充,还将为政府和监管层制定重要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城市家庭平均资产247.60万元
高收入家庭储蓄占总额74.9%77%的炒股家庭没从股市赚钱
80后大学毕业比例19%硕士最赚钱
投资兴业家庭比例是美国1倍
城市家庭年进账70876元
人情支出远大于人情收入
报告显示,中国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均值是51569元,城市70876元,农村22278元。从数据中发现有0.5%的中国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超过100万元,有150万中国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超过100万元,10%的收入最高的家庭收入占整个社会总收入的57%,说明中国家庭收入不均等的现象已经较为严重。
报告还显示了中国家庭人情往来的收支情况。数据显示,中国家庭人情支出方面,全国平均水平为6051元,占总收入比的22.1%。城市平均为7837元,占总收入比的25.5%。中国家庭人情收入方面,全国平均水平为1944元,占总收入比的7.1%。城市平均为2305元,占总收入比的7.5%。城市家庭资产远高于农村10%家庭储蓄占总额74.9%
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8月,中国家庭资产平均为121.69万元,城市家庭平均为247.60万元,农村家庭平均为37.70万元。城市家庭中,金融资产11.2万元、其他非金融资产145.7万元、住房资产93万元,负债10.1万元、净资产237.5万元。相应的农村家庭数据为3.1万元、12.3万元、22.3万元、3.7万元、34万元。
报告显示,中国家庭负债平均为6.26万元,总体资产负债率为4.76%。其中,城市家庭平均负债100815元,农村家庭平均负债36504元。
从全国平均水平看,在家庭资产中,金融资产为6.37万元,仅仅只占总资产8.76%,而非金融资产为66.40万元,占91.24%。
报告数据还显示,家庭金融资产中,银行存款比例最高,为57.75%;现金其次,占17.93%;股票第三,占15.45%;基金为4.09%;银行理财产品占2.43%。银行存款和现金等无风险资产占比高。
报告数据还显示,资产最多的10%家庭占全部家庭总资产的比例高达84.6%,其金融资产占家庭金融资产总额的比例也有61.01%,非金融资产占家庭非金融资产总额的比例更高达88.7%。还有,中国收入最高10%的家庭,其储蓄率为60.6%,其储蓄占当年总储蓄的74.9%。大量低收入家庭在调查年份的支出大于或等于收入,没有或几乎没有储蓄。而中国较高储蓄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广大民众没有足够的消费动机,而在于没有足够的收入。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3
报告的发现包括,中国家庭储蓄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储蓄率为60.6%。中国较高储蓄的根本原因是储蓄分布的差异,广大民众并不缺少消费动机,而是没有足够的收入。
在住房资产方面,中国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9.68%,远高于市场想象和世界平均水平。城市家庭第一套住房市价与成本之比为4.4,城市住房收益可观。
该报告历时三年,对全国25个省份、80个县(市)、320个社区(村)进行了入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8438份,调查成果将建成中国家庭金融微观领域的基础性数据库,与社会共享。
家庭金融的相关数据直接反映了家庭在经济金融活动中的行为决策,对于央行进行宏观调控,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美国,消费者金融调查(SCF)是美联储投入巨资与芝加哥大学合作完成的一项长期性调查。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为直观了解美国家庭财务受金融危机影响状况,甚至将本因2019年进行的调查提前到了2019年。而我国,之前在此领域仍是空白。
收入前10%家庭储蓄占比74.9%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在全国范围收集并统计家庭金融行为的微观信息,主要包括:住房资产和家庭金融财富、家庭负债和信贷约束、家庭保险与社会保障、家庭支出与收入等方面内容。
报告显示,中国的高储蓄的根本原因不是没有足够的消费动机,而是没有足够的收入。目前,中国家庭的高储蓄率日益成为世界的焦点。政府一直在采取措施刺激国内居民消费需求,但效果甚微。
截至2019年8月,中国家庭总储蓄占总收入的19.25%,处于较高水平。然而从储蓄的分布来看,家庭储蓄分布极为不均。一方面,有55%的家庭在调查年份的支出大于或等于收入,没有或几乎没有储蓄。另一方面,收入最高的前10%的家庭储蓄率达60.6%,储蓄金额占当年总储蓄的74.9%。可支配收入占所有家庭可支配收入的56.96%,收入不均现象非常严重。也就是说,中国家庭储蓄都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
“增加消费、减少储蓄最有效的政策是减少收入不均。高储蓄的根本原因不是广大民众没有足够的消费动机,而是广大民众没有足够的收入去消费。”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西南财大经管学院院长甘犁教授认为,可以通过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来改变收入不均的现象,从而实现中国政府《发展规划纲要》中
提出的“工资增长和GDP增长速度要求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认为,增加消费可以通过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升级完成。
事实上,中国经济的结构正在改变,市场力量正在推动着消费力的提高。“消费力从20xx年开始,每年提高0.7%。原因就是劳动力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廉价劳动力供给开始小于需求,可支配收入在提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微博)补充道。
自有住房拥有率近90%
报告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9.68%,高于世界平均住房拥有率为63%的水平。2019年,中国城市户均拥有住房已经超过1套,平均为1.22套,农村为1.15套。我国的自有住房拥有率,农村高于城市,中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但这并不与市场上旺盛的刚性需求存在矛盾。
“一方面,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群离开已有房产的家乡,到外地或大城市生活,这是房产刚性需求的一种表现。”李稻葵解释。
另一方面,房产已成为中国家庭资产增值最快的财产。“拥有房产的家庭这几年都有很高的收益率,有房子的家庭还想买两三套。”甘犁补充。城市中第一套住房的总收益率均值为340.31%,第二套为143.25%,第三套为96.70%。
甘犁教授认为,此份报告提供了详尽的基础数据,人口结构、家庭信息、教育需求、储蓄状况等。希望社会各界能充分利用这些数据资源,从不同角度和视野来分析包括房地产在内的中国经济问题。
本内容由xiaozhe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171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