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观后感300字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300字 (11篇)

“观后感”是指在观看电影、戏剧、展览、演出或阅读书籍、文章等之后,个人对其产生的个人体验和感受的总结和表达。它是观众或读者在接触作品后所形成的思考和评价的一种呈现方式。以下是有关于博物馆观后感300字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博物馆观后感300字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300字 (11篇)

博物馆观后感300字1

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出发了,一路上有说有笑,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了目的地。

进入中国电影博物馆,只是轻轻地靠近它,就被它的外表所深深吸引。从博物馆建筑正面看,上部是有数种几何形图案的随机结合,远观如繁星满天,近看则各具形态。它的寓意也与电影有关,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不仅在建筑外部,在建筑的内部也有很多星状的设计,它象征着我们的电影百年历史中群星璀璨。”博物馆外观主体色调是墨绿色,并配以黑白两色,使得中国电影博物馆整体看起来犹如一只暗盒,我想它是象征着电影制作和放映过程都是在黑色世界里完成。这真像是一座神奇的宫殿,让人情不自禁地想推开宫门进入它的世界去了解它。?的心情,踏过红地毯,轻轻地走进电影博物馆,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不断变幻着的灯光,听着讲解员地细细诉说,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美妙。我们的眼睛目不暇接,急于要把博物馆里的每一幅画,每一件展品都能深深地刻在脑海中,让它在记忆中成为永恒。在巨幕影厅我们观看了电影《长江》,超大的银幕充分的展现出了长江的博大、雄伟、美丽和壮观。走进数字电影厅,我又过了一把瘾,坐在一块漂亮的毛毯上,透过屏幕看到毛毯载着自己在蓝天中飞翔,心里说不出的激动,原来这就是通过数字电影技术来完成的电影中的某些特殊镜头,让人不得不佩服数字电影的神奇魔力。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细细感受,时间就匆匆地过去了。?电影博物馆,心潮澎湃。折服的不仅是它宏伟的建筑规模,更惊愕于它的生动内容。它凝聚着所有电影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中国电影从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无数电影工作者呕心沥血,开创了中国电影的新纪元;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电影人,凭借着卓越的才干和不屈不挠的奉献精神,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推动着中国电影不断繁荣、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不仅使中国人民为之自豪,更是创造了中国电影饮誉四海、走向国际的兴旺景象。一百年的中国电影,硕果累累,树立了一座辉煌的历史丰碑!

博物馆观后感300字2

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游苏杭”,苏州到处有花草树木,到处都有好玩的公园,到处都有学知识的课堂……今年暑假我和妈妈游览了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里陈列着不计其数的珍贵文物。有书画、瓷器、清工艺品以及青铜礼器等。这些人类活动的历史见证,体现了苏州的风貌与个性,反映了苏州的品位与风格,也是文明记忆的汇聚和传承。

最吸引我的’是“五代秘色瓷莲花碗”了。它是在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第三层的天宫中发现的。这只莲花碗构思巧妙,端庄有资,好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它的碗胎呈灰白色,细腻致密,上面的颗粒均匀纯净,十分美丽淡雅!许多参观者驻足欣赏,不愿离去。接着,我们来到了吴塔国宝系列文物区,又看到了一件馆藏珍贵文物——真珠舍利宝幢。它造型优美,选材名贵,工艺精巧,举世罕见。制作者选取了世间“七宝”,运用了玉石雕刻、金银丝编制、水晶雕、描金等十种特种工艺技法精心制作,真是巧夺天工,精美绝伦。

一件件历史文物看得我目瞪口呆,对古代劳动人民佩服得五体投地。苏州博物馆不仅仅珍藏着价值连城的文物,也珍藏着劳动人民的勤劳的智慧。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次游览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还增长了知识。

博物馆观后感300字3

我和爷爷去参观苏州博物馆。

走下公交车,我们就看见了博物馆的外墙。博物馆外边是一条并不宽阔的“小马路”,路上铺着方形的小石块,两边的树全用齐腰高的石头围了起来,远看像一只只盆景,路灯全是宫灯,整条马路显得干净整洁。

走进博物馆大门,看到博物馆的建筑和我们的住房不一样,粉墙黛瓦,屋面和墙体用深灰色石材做成,与白墙相配,漂亮极了!

参观博物馆要安检,我带了一个易拉罐饮料,谁知是不能带进去的,所以我一下子把它喝完了,差点撑破了肚子。

进去以后,我们先去参观杨明义的“百桥图”。他画的桥全是水墨画。我们看到了苏州的许许多多的桥梁,有大桥、小桥,平桥、拱桥,木桥、石桥。我还看到了我们甪直老家旁边的东美桥和太平桥,画得像极了。苏州是水之乡、桥之都。“小桥流水,人家枕河”是人们印象苏州时用得最多的词,杨明义无论走到世界哪个地方,始终都在家乡的桥头上进行创作,所以才有“百桥图”。

我们还参观了明清文人书斋雅物展、古代瓷器馆、古代服饰馆等,最后又参观了“忠王府”。

转眼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虽然有一点累,但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博物馆观后感300字4

国庆节,我去了苏州博物馆参观,它是由世界级的建筑大师贝律铭设计的。博物馆外观是由灰白两色组成的,从远处看,就像一幅水墨画。

博物馆内收藏了3万多件文物,有史前陶器、玉器;春秋青铜器、玉器;六朝青瓷,五代秘色瓷,还有竹木牙角器,文具,赏玩杂件,民俗小摆设,织绣服饰等。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五代秘色瓷—-莲花碗,是由一个碗和下面的托盘组成的。为什么说它是“秘色”?我看了介绍,原来是吴越国钱氏控制了窑厂,命令这些瓷窑专烧供奉用的瓷器,老板姓不能用,所以叫秘色。它装饰的像一朵荷花,大大小小的花瓣连成一片。上的釉很精致,黄中带白,白中带青,处理的非常精精细,很光滑。

我又到了下一个馆,最引人注目的是“真珠舍利宝幢”,这是国宝级文物,也是苏州博物馆珍藏文物之一,是北宋遗物,距今已经有1千多年了。它是用楠木做成的,高122.6厘米,每一个地方都做得很精美。制作者用了很多珍贵材料,还用了10多种特种工艺技法精心制作,巧夺天工,精美绝世,光装饰的珍珠就有3万多颗,体现了苏州工艺美术的繁荣和精美,同时也可见北宋时期吴人高度的审美水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文物是体现了古城苏州的品味与风格,是文明记忆的汇聚凝结和传承。

博物馆观后感300字5

“哇塞!”

“居然捐了那么多!”

从南通慈善博物馆里传来阵阵感叹声。咦,这是谁呀?哦,原来是我和爸爸妈妈正在参观呐!我带你去看看吧。

我们刚走进大门,就立刻瞧见了石块上那八个醒目的铁制大字—“祈通古今,以宏慈善”。刚经过旋转门,就望见地上满是“善”字的各种写法,再向前走几步就来到“仿古街”。

“仿古街”中全是惟妙惟肖的真人蜡像。我好奇地向其中一间屋子里张望,脑袋刚伸进去一半就被吓得要死,差点儿没摔倒。也难怪,里面的蜡像栩栩如生,连手背上的青筋都看得出来。这是一位年迈的老医生在给年轻的小伙子看病,老者捋着胡子神态安详,而一旁的小伙子却跟他有强烈的反差,看上去心急火燎的,好像有啥急事。

慈善博物馆里不仅有许多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许多老百姓感人的事迹。这些把一生赚的钱都捐给慈善事业的老百姓们不计其数,而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三轮车老人白方礼爷爷,一蹬就是18年,他不吃肉、不吃鱼、不吃虾,都是为了孩子们能吃好穿暖。看到这儿,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往外流,而我并不想克制它们,哪怕别人向我投来异样的目光。

九十分钟的参观流程很快就过去了,我坐在车上,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让我们从自己做起,节省一口饭,日积月累,就能节省一袋大米,让贫困地区的人们吃得饱一些吧!

博物馆观后感300字6

4月14日星期六晴

今天,我和妈妈怀着兴奋的心情去参观珠海市博物馆。

在博物馆里,首先,我欣赏到了平时没有看见的奇珍异宝。有各个朝代遗留下来的遗物,有民国的“踏雪寻梅图花瓶”、“山水画粉彩描金八角盘”,花纹特别精致,非常漂亮!有清朝的“铜炉”,有战国的“铜斧”,还有唐绍仪“军政府南北议和全权总代表”大印,这枚印章比我的手掌还大,是正方形的,和我平时看到妈妈用的印章是不一样的,样子非常特别。

其次,我还观看了眼睛与视觉的奥秘。不但了解了一些有关人类的眼睛知识,还了解了许多有关动物的眼睛知识。如:大象是个巨无霸,但是没有彩色视觉,它看到的东西只有黑色和白色,几乎是全色盲。牧羊犬和松鼠是红、绿色盲,它们只能感受到蓝、黄、灰的景色。猫头鹰的眼睛能轮流休息,真是名副其实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昆虫类的,如:蜜蜂有五只眼睛,三只单眼长在头甲上,是用来感受光照的强弱。两只复眼长在头两侧。蜜蜂是红色盲,但是它能看见人所看不见的紫外线,并能区分深浅不同的白色、灰色。蜻蜓的视觉几乎可以达到360度,包括背后,这使它们能够在飞行中,快速捕捉猎物等等。

通过这次参观博物馆,我收获了不少知识,心里真高兴!

博物馆观后感300字7

今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妈妈们带着我们几个到了普陀博物馆去参观。那是一个十分偏僻有窄小的地方,而且外面的造型非常老式,让人感觉有点茫然。可是当你跨进大门就会让你大吃一惊,好像来到了渔民的皇宫一样。这是一幢二层中国古式的仿造建筑,栏杆上精雕细刻,房子前的空旷地都是用石板铺成。在里面让我们回味了前的沈家门渔村风貌,渔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里面收藏了渔民老前辈们用过的最古老的各种船,有大捕船,双拖船等……好像只要我们一眨眼,就能回到过去,看到渔民们使用各种各样的捕鱼工具,如箩筐,鱼叉等…在透明的玻璃柜中,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做成的人物、景色。在一旁的墙壁,还有一首有意义的打鱼词:“吃吃雨淘饭,困困湿舱板,裤脚缚草绳,风沙当背心。冬打天暴夏张网,秋柯大捕无没空,柯得鱼虾满舱板,剩下只有一竹篮。篙子一甩,上岸讨饭”。把过去的人捕鱼的辛苦和沈家门渔港做得有声有色。

来到第二层,走进了大厅就是四德堂,迎面的八仙桌上放着猪头和鸡鸭鱼肉等供品,妈妈告诉这是我们舟山人的习俗,每逢过年时都要祭祀菩萨。在旁边还有龙椅,龙櫈,和古老的电话机,真是庄严气派。往里走去,里面还有古代人用的煤油灯,古代人穿的衣服、生活用品、取暖的暖炉等。在墙壁上还有清代名人留下名句。

参观完了这些珍贵的物品,我的脑海里印出古时候的老百姓怎样生活,渔民们怎样捕生。虽然历史在前进,但我们一定要永远记住古人的辛勤付出

博物馆观后感300字8

导语:首都博物馆简称首博,是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属中国省市级综合性博物馆。以下为大学网小编准备的参观首都博物馆观后感,欢迎阅读参观首都博物馆观后感在一个春光明媚的艳阳天,我来到首都博物馆参观。站在大门前,我兴奋不已。高大的玻璃建筑物,矗立在那儿,让人觉得雄伟壮观。进了门,只见一个足有几十米高的…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导语:大自然是神奇的,有着很多珍奇的动植物,而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认识了解大自然非常有必要。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大学网(www.unjs.com)。篇一:自然博物馆观后感今天上午,我和妈妈参观完老舍纪念馆。吃完午饭后,就又去了另一个景点——北京自然博物馆。我们按照纸上写的路线,费劲了周折,终于找到…

电影博物馆观后感

电影博物馆观后感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出发了,一路上有说有笑,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了目的地。进入中国电影博物馆,只是轻轻地靠近它,就被它的外表所深深吸引。从博物馆建筑正面看,上部是有数种几何形图案的随机结合,远观如繁星满天,近看则各具形态。它的寓意也与电影有关,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不仅在建筑外…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一)博物馆的陈列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观众的需求为第一的思想。陈列展览要有一个准确“定位”。观众同藏品、陈列一样,是构成博物馆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很难想象没有观众博物馆是个什么样子。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为观众服务的。这是博物馆的社会价值的一个主要方面。博物馆要适应变化的现代社…

参观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首都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以文物为本,为社会服务”,强调“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代、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下是PINCAI小编为各位收集整理提供的首都博物馆观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2017年参观首都博物馆观后感星期五那天阳光明媚,我们四年级全体同学怀着激动的…

博物馆观后感300字9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与我的好朋友赵嘉伟和他妈妈一起来到位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天气虽然有点阴沉,但是游玩的心情却是无比激动。

我们俩按照妈妈事先准备的问卷,仔细的听讲解叔叔讲,我们了解到碑林博物馆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现代的碑石。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碑林博物馆共分为四个展厅:

第一陈列室前是专为陈列修盖的碑亭;第二室陈列着许多具有历史资料价值的石碑;在第一展室与第二展室之间陈列着康熙皇帝的亲笔石刻一百多块。这时我们发现有一块石碑的底座小乌龟的头没有了,我们赶紧去问叔叔,叔叔说这是在古代的一次地震中损坏的,这是可惜。第三展室是我们最为重视的石碑,它荟萃了历代著名书法家的手迹。我看到了东晋王羲之的《三藏圣教序》讲解员叔叔说这块碑文是从他的遗墨中拼集而成,人称“千金碑”。更让我吃惊的是碑上有唐三藏的签名,叔叔告诉我们《西游记》就是根据此碑记载改编而来。第四展室里陈列的是苏轼、祝允明等宋、明时期的名家诗文书籍等石刻。

看了好多的石碑,听讲解员叔叔讲着每块石碑记载着的故事觉得自己懂了好多真开心。

博物馆观后感300字10

我一向都向往去湖北省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雄伟。壮观,展品博大精深是值得我们去看一看的。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走进大门,楼梯阶上摆出了一盆盆花,我左看右看,总是不知道是摆着什么形状。后来,我才看出来,原来是一个大大的笑脸,正在喜迎游客呢!

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综合楼的曾侯乙墓。曾侯乙是战国的侯王,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器竹器以及竹简文物多达一万五仟多件,有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是前所未闻的珍品,其中大约有8件定为国家级文物。

这些文物中最著名的就是曾侯乙编钟,种架约有750厘米,高约有270厘米,重大约45吨,每件钟都可以敲出不同的音调,真神奇!站在它的面前,我仿佛听到了乐官们在敲打着美妙的乐曲。

最后,我们又来到楚文化馆,这里最有名的是越王勾践剑是60年代在湖北江陵望山1号楚墓出土的,剑长有50多米,宽约5厘米。该剑出土时仍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反映了高超的铸剑技术,为古代兵器中的奇宝。走近它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越王驰骋沙场的雄姿。

这次博物馆之行,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还增长了我的知识,我们的祖先是多么有智慧呀!我很佩服他们!

博物馆观后感300字11

博物馆离我家很近,徒步也只有十几分钟就到了。

今天天气尚好,感觉身体比前几天也舒服了许多。上午去海边溜溜,回来顺便进博物馆看看。

博物馆创建于1965年,位于崂山区的新馆是2000年全面开放的,占地105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地上3层,地下一层。

我到的时候大约10点左右,展厅里只有稀稀可数的几位参观者。今天是休息日,平常肯定会更少。

一层的大厅稀稀疏疏的陈列着几块石头,恕我不才,没看出价值何在。纪念品工艺店一个顾客也没有,艺术沙龙里有三两人围着一副字在看,倒是观众休息区的沙发上,坐着不少的老人和小孩。二层的几个展厅里陈列着一些出土的钱币和兵器,三层是瓷器的展厅。地下一层没去,不知干什么的。

我几乎是每个展厅都看了一遍,看看表用了不足半个小时。

博物馆我参观的不多,上海博物馆我去过几次。就建筑面积而言,比青岛的大不了多少,也是分四层,但藏品之多,之丰富、之精致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在里面逛一天都不会觉着无聊。

盼望着我们的博物馆也能快快发展起来。让市民们在周末有一个增长知识和陶冶情操的好去处。

本内容由xiaoxiao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176567.html

(0)
xiaoxiaoxiaoxiao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