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是指研究生或科研工作者在撰写正式的科研论文之前,提交给相关单位或导师的一份报告,用于说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计划等内容。在软件工程领域,开题报告通常用于描述软件项目的整体规划,包括项目目标、技术选型、开发计划、风险评估等内容。通过开题报告,可以确保项目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标准进行,并有助于提高项目成功率。以下是有关于软件工程开题报告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软件工程开题报告 软件工程开题报告模板范文大全 (3篇)](http://wimg.puchedu.cn/uploads/2024/03/20240312055636223.jpg)
软件工程开题报告1
题目: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方法探讨及初步应用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目前,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叶钰,)仍然是软件行业进行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理论支撑和核心思维模式,人们在从实际需求中进行软件开发时,总是先将其中的业务模式抽离出来,再对某个业务的完成流程进行梳理,从而指导项目的具体开发,这就是SOA所涉及到的软件工程方法。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基础设施增强,信息量庞大的前提条件下,人们的实际需求变化越来越快,使得软件的业务需求也不断地变化,甚至可能导致整个业务流程的改变,所以在软件行业存在的需求分析过程复杂、软件开发周期长、软件生命周期短、运行维护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再者,随着数据思维的蔓延,人们的数据所有权意识越来越强烈,导致信息安全成为了国家战略。
由此,诞生了面向数据的体系结构(data-orientedarchitecture,DOA)(苗放,),DOA的核心是数据,它强调数据作为软件的生长土壤,在云环境下提供数据的管理和应用的管理,很好地解决了异构系统间数据共享和系统功能扩展等问题。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当下,DOA为国家战略层面的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安全工作的展开提供了理论支持。
所以,研究DOA下的软件工程方法并将其成熟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1990年开始,在面向对象技术的基础上,为了提高软件的复用,逐渐发展起了组件技术,随着对组件技术研究的深入,形成了基于组件的软件工程。在COM/DCOM(楼伟进,)、JavaBeans/EJB(EmmerichW,)等组件标准出现后,基于组件的软件工程趋于成熟,其实现的粗粒度的软件复用极大的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软件的质量,降低了软件开发成本,是软件工程方法的进步(冯健文,)。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最早是由Gartner公司提出的,但一开始因为软硬件技术水平的限制,SOA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随着WebService(DebettencourtJ,2001)的出现,SOA迎来了发展的真正开端,随着一系列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形成了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时至今日,面向服务的软件开发仍然主导着软件行业的发展(蔡维德,)。
随着大数据概念(AndrewMA,2012)的提出,大数据的思维逐渐在学术界和行业中蔓延开来,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些关于大数据软件工程(周明辉,)的思考,清华大学何克清教授在《大数据时代的软件工程关键技术》一文中根据大数据的特点,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下软件工程的发展趋势,及其关键技术的应用,其中大数据驱动架构研究的思想,体现了数据在软件工程中的核心作用(何克清,2014)。清华大学张桂刚等在《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软件设计模型》一文中,根据已有的软件工程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软件开发过程和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编程语言,进而提出一种软件设计模型(张桂刚,2014)。这些都是数据在软件开发中的核心地位日渐凸显的情况下,对软件工程方法和软件工程技术的探讨。
苗放教授提出面向数据的体系结构(DOA)以来,面向数据理论体系不断发展,逐渐丰富,也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DOA在实践中得到了证明,在此基础上,苗放教授提出了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data-orientedsoftwareengineering,DOSE),在软件工程方法上做了新的论述,基于以数据为核心的思想展开了对面向数据软件工程方法的研究。
三、论文研究内容
首先是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方法研究,此研究的目标是确立软件工程的新方法,以数据为核心,以数据逻辑体现传统软件工程方法中的业务逻辑。本文研究从软件工程方法学的角度出发,旨在构建一种完整的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方法,进一步壮大软件工程方法体系,拟解决现价段信息系统构建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通过与已有软件工程方法的比较,说明了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其次是面向数据软件工程方法应用实践,将研究确立的DOSE方法应用在具体的软件工程项目开发中,从需求调研、开发成本、开发周期、系统扩展、信息共享等几个方面与传统的SOA方法进行比较,一方面是检验DOSE方法的确实可行性;另一方面是检验并证明DOSE方法相对于传统软件工程方法的优越性。
123下一页四、论文提纲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绪论
1.1引言
1.2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3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1软件工程发展与研究现状
1.3.2存在问题
1.4论文研究内容
1.5论文主要创新点及成果
1.5.1论文创新点
1.5.2论文主要成果
1.6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相关概念与技术路线
2.1面向数据的体系结构
2.1.1总体架构
2.1.2核心组成
2.1.3数据注册中心
2.2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
2.2.1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基本原理
2.2.2数据逻辑与业务逻辑
2.3数据资源池技术
2.4数据生态系统
2.5本章小结
第3章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
3.1面向数据的体系结构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3.2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与传统软件工程
3.3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与大数据软件工程
3.4面向数据的软件开发范型
3.4.1DOSE方法原则
3.4.2DOSE方法描述
3.4.3DOSE软件过程
3.5DOSE方法的优越性
3.6本章小结
第4章基于DOSE方法的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4.1系统的总体架构
4.2系统设计与实现
4.2.1数据库设计
4.2.2DOA平台模块设计
4.2.3系统模块设计
4.3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五、论文创新点
(1)提出了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DOSE)方法原则。根据面向数据所具有的特点,初步规定了面向数据体系结构下软件开发应该遵循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三条原则:统一数据注册标准原则、数据定义服务,数据驱动应用原则、数据-应用生态系统原则。
(2)提出了一种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DOSE)方法,并给出了方法内容的具体描述。在面向数据的体系结构理论多次项目实践的基础上,对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进行研究,经过对工程方法的探讨提出了一种DOSE方法,并进行了该方法的项目实践。
(3)提出了一种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DOSE)的软件过程。在DOSE方法经过实践的情况下,根据DOSE方法的实际研发周期,总结出应用DOSE方法进行软件开发的软件过程,该过程以适应需求变更为迭代的主线,以DOA架构的数据生态系统为基础。
上一页123下一页六、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23日–12月8日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XX年1月9日–2月15日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XX年3月4日–4月28日调查问卷设计及调查
20XX年5月1日–5月15日数据输入、汇总和处理,形成写作提纲
20XX年5月15日–5月30日论文写作及修改
20XX年6月论文答辩定稿
七、参考文献
[1]蔡维德,白晓颖,陈以农。2008.浅谈深析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
[2]程付超。2014.面向海量遥感数据的分布式混合计算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3]陈杰。2012.虚拟化资源池的设计与实现[J].电信技术,(5):53-55.
[4]陈利国,王艳萍。.面向服务体系架构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5(3):549-551.
[5]曹哲。2004.软件工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杜明晶。2014.DOA下分布式数据注册中心构建与检索功能的初步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
[6]冯登国。2001.国内外信息安全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1):8-13.
[7]冯健文,林璇。2004.基于组件的软件工程(CBSE)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1):32-35.
[8]冯济舟。2014.软件瀑布模型的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J].船舶标准化与质量,(2)。
[9]樊莉丽。2014.面向对象设计的软件工程开发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15)。
[10]樊莉丽。2014.软件工程体系结构的研究与发展[J].电子制作,(8)。
[11]郭江,廖越虹。1995.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的系统开发方法比较(下)[J].计算机系统应用,(4):59-62.
[12]郭立峰,郭耀,常继传。.NATO软件复用标准导论[J].计算机科学,(5):5-16.
[13]郭曦榕,苗放,王华军,等。2009.空间信息G/S网络访问模式体系架构初探[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6(10):72-74.
[14]高禹,毕振波。2008.软件开发过程模型的发展[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18(7):83-86.
[15](意)盖伊,(意)查耶,(意)曼德若利。.软件工程基础[M].中国电力出版社。
[16]何克清,李兵,马于涛,黄贻望等。2014.大数据时代的软件工程关键技术。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3.(10)8-9
[17]姜国华,李晓林,季英珍。.基于SOA的框架模型研究[J].电脑与信息技术,15(6):37-39.
[18]江贺,任志磊,聂黎明等。2014.面向移动应用大数据的软件工程研究。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3.(10)24-25.上一页123
软件工程开题报告2
软件工程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开题报告的综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以下是一篇关于软件工程论文开题报告的模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选题背景
当今的互联网服务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挑战和千变万化的需求,其中就包括需要管理海量的数据,并且能为高速增长的用户群提供持续可依赖的服务。这里所说的互联网服务包括了诸如在线邮箱、搜索引擎、在线游戏、在线金融系统、内容分发网络、文件共享网络等等。因此,能提供这些互联网服务的系统往往很庞大:由成百上千台机器组成,并且这些机器可能在同一个数据中心里,也可能分散在不同的数据中心,之间通过不可依赖的网络进行通信。在具有如此巨大的扩展性的集群中,错误的发生变的很常见:一部分机器可能随时会遇到硬件或者软件故障;网络延迟和网络故障随时可能发生,导致丢包、网络分区等情况;偶发的恶意攻击或是操作错误,也有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灾难性错误发生。所以,构建这种系统的软件往往很复杂,同时,每隔一段时间,系统都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改(升级)以提升性能、修改错误或增加新的功能。本文工作所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设计一种工程上可行的升级方案,使得这种规模的分布式系统能在升级期间能持续地提供服务。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时下云计算十分火爆,各种互联网公司、银行、政府都经常提及云计算,各种各样的分布式系统也层出不穷,不论是著名的大型分布式产品的开源项目诸如Hadoop、OpenStack、MongoDB等等,又或者是国内外的著名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AmazonAWS、MicrosoftAzure、阿里云们,云计算早已从纸面或者是宣传标语中,走向了实实在在的落地阶段。但是,针对云计算抑或是分布式系统中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的相关研究,尤其对于国内的相关领域而言,却是比较缺少的,国内工业界的著名厂商们似乎都在闷头造车,分享出来的解决云计算工程中实际具体问题的论文和研究成果依然较少。本人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仅得益于研究生期间的一些实习经历,结合工程实际,尝试对分布式系统的升级和数据迁移问题做一些总结和提炼的工作,并且有一定的创新。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分布式系统是其组件分布在联网的计算机上,组件之间通过传递消息进行通信和动作协调的软件系统。分布式系统是一个统称,常见的有分布式操作系统、分布式程序设计语言及其编译(解释)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存储)系统等等。本文所面临的升级和数据迁移的问题涉及到更多的是分布式存储系统,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定义如下:分布式存储系统是大量的普通的PC服务器通过互联网互联,对外作为一个整体提供存储服务。
也可以说,那些以数据存储和访问为目的而设计的分布式系统称之为分布式存储系统。与普通的软件系统不同,分布式存储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性,理解这些特性对解决本文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基础性的意义。扩展性:分布式存储系统的扩展性是最重要的优势,往往可以扩展成百上千台的规模。同时随着集群规模的增长,其系统整体性能表现为线性增长。
并且,可以根据一定的策略将数据和请求分配到不同的物理节点,物理节点的’数目和集群处理能力成正比,集群是线性可扩展的。同时,集群能否扩展,可否线性扩展是衡量分布式存储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低成本和高性能:分布式存储系统具有的自动容错、自动负载均衡机制使其可以构建在普通的PC机之上。另外,线性扩展能力也使得增加、减少机器非常方便,可以实现自动运维。因此,对整个集群而言,分布式存储系统具备高性能。
数据分布:分布式存储系统区别于单机存储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它可以按照一定方法进行数据切片,不同的物理节点分布不同的数据分片,从而将系统的存储容量压力和访问请求压力分散到系统集群的各个物理节点上,使系统整体能够存储超大规模的数据量,同时能够接受更多的并发请求。
那么如何将数据分布到多台服务器才能够保证数据分布均匀?数据分布到多台服务器后如何实现跨服务器读写操作?常用的数据分片和分布方法有两种:a.哈希分区方法,即根据数据的Key进行哈希取模,离散的分配到集群的物理节点上,Amazon的Dynamo采用了一致性哈希算法进行分区;b.连续分区方法,即将整个数据集合按照key来排序,根据key的范围进行分片。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论文共分为六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所述:
第一章为引言。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简述了云计算和分布式系统目前的现状,系统升级的必要性,以及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介绍了分布式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一些典型的Nosql系统,综述了在单机软件成熟的升级方案以及在分布式系统升级问题上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
第三章为难点分析及总体设计。本章系统地分析了分布式系统升级问题的难点,并且提出了高可用的分布式系统升级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问题的总体设计方案。
第四章为详细设计和实现。本章在前一章的基础上,依次详细地设计了在单数据中心和跨数据中心的分布式环境下的系统升级方案,为本论文的最为重点的章节。
第五章为方案测试与实施。本章在详细设计与实现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测试和实施方案,通过测试分析和实验分析验证了升级方案的有效性。
第六章为总结和展望。总结了全文所做的工作,指出了论文的创新点,并且对论文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后续研究做出了展望。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4-5
ABSTRACT5-6
第一章引言9-11
1.1研究背景9
1.3本文组织结构10-11
2.1分布式相关理论11-14
2.1.1基本概念和特性11-12
2.2典型Nosql系统分析14-19
2.2.1Bigtable15-16
2.2.2Dynamo16-18
2.2.3Cassandra与Bigtable,Dynamo的对比18-19
2.5本章小结22-23
第三章难点分析与总体设计23-32
3.2高可用的分布式系统升级设计25-27
3.2.2升级设计的基本原则26-27
3.3总体设计方案27-31
3.3.2方案步骤28-30
3.3.3重点说明30-31
3.4本章小结31-32
第四章详细设计与实现32-51
4.2单数据中心分布式系统升级33-38
4.2.1设计意义33-34
4.2.2详细设计34-38
4.3跨数据中心分布式系统升级38-42
4.3.1区别分析38
4.3.2总体说明38-39
4.3.3读写请求处理39-40
4.3.4详细步骤40-42
4.4主要模块的实现42-49
4.4.2升级主要模块实现44-46
4.4.3数据迁移模块实现46-48
4.4.4回调函数的实现48-49
4.5本章小结49-51
第五章方案实施与测试51-70
5.1方案实施51-57
5.1.1系统部署51
5.2方案测试57-66
5.2.1单元测试57-61
5.2.2集成测试61-63
5.2.3系统测试63-66
5.3实际生产环境测试结果66-69
5.4本章小结69-70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70-72
6.1回顾和总结70-71
6.2前景展望71-72
参考文献72-74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软件工程开题报告3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主要是结合java和数据库理论,设计一套符合对网管中心所负责的大量网络设备和计算机相关配件、耗材进行动态管理的软件系统,以提高管理水平,减少因管理不及时带来的失误和隐患。
主要完成的任务有:
1)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设计基于C/S架构的系统;
2)运用瀑布模式开发编写相关文档;
3)完成本系统基本功能:入账登记管理,定期维修检查管理,查询、统计管理,
设备报废管理,设备采购管理,后台提醒管理;
4)设计底层数据结构,构建数据库;
5)Java和数据库技术综合应用、连接池或者其代替方法的运用。
主要体现在JDBC的javabean包装类上。
连接池或者其替代方法是为了防止过多客户端发来申请或者其他相关请求时发生拥堵。
6)编程算法运用-时间换算,jdk中封装的DES加密解密算法类的运用。
本系统将要达到以下目标:
1)对用户输入错误的数据都有提示,具有较好的容错性能;
2)对于系统的重要数据都有密码保护,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3)用户的封闭性较好,用户能够根据提示完成信息的输入,并且需要提供详细
的设计文档。
二、调研资料情况
应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网络中心需求,设计此系统。
该网络中心管理整个学院的网络设备、配件及耗材。所以日常采购量大,出库率
高,种类繁多导致设备等的动态管理带来不便,而且对设备的维修管理也有一定困难,需要在设备维修方面规范化。
该中心设备管理员操作环境:
Windowsxp操作系统,CMDx24200+CPU,2G内存,显卡256M,匹配打印机。该系统的管理的数据量为十万左右。
由于此系统涉及到众多的网络设备、配件及耗材,对这方面的系统管理较少,而随着网络设备、配件及耗材的日益融入生活,要求系统的管理网络设备、配件及耗材就提上日程。
三、初步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开发环境:windowsXp操作系统。
开发工具:myeclipse,mysql,以及相关程序导出软件例如exe4j或者install4j。开发语言:java,sql语言。
按照软件工程学的方法对本课题进行指导,运用瀑布模式开发,逐步进行现状分析,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然后是分模块开发,单元测试,模块整合、整体功能测试和其他各种测试。
四、预期结果
本系统要完成的功能如下:
入账登记管理,定期维修检查管理,查询、统计管理,设备报废管理,设备采购管理等。具体如下:
1)账户管理。设计两种登陆端,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服务器端账户只能唯一设定,服务端中能设置客户端的号码和初始密码,服务端和客户端都能修改自己的密码,并实现密码数据加密。
2)入账登记管理。用户将设备信息按提示输入,内容包括设备的品牌型号、编号、设备类型(网络设备、配件及耗材)、存放位置、购买时期、供货商、保修期、信息输入员、上线时间等,最后确认输入数据库。在客户端输入相关的设备上线信息,当确认完输入库后只能在服务端更改。
3)定期维修检查管理。客户端若发现故障则提交维修申请;服务器端审批该申请。审批通过后,输入维修信息。
4)查询和统计管理。两种端口都可以进行的查询和统计项:设备信息查询,设
备维修查询,设备总费用统计,维修总费用统计,申请表查询等。服务端还可以查询报废设备申请表,以及新设备采购申请。设备查询方式根据设备地点、设备名称、设备类型、巡检周期等不同需求方式进行查询。服务器端能统计每个用户的设备申请成功的量,每个用户能统计自己的使用量。
5)设备管理
a报废管理。客户端输入报废材料详细情况申请,确认后保存。服务端可以
选择阅读申请,并在原稿上增加审批意见,并设置相关设备信息为报废。
b采购管理。客户端输入新设备采购详细情况申请,确认后入库保存。服务端可以选择阅读申请,并在原稿上增加审批意见。
6)提醒功能。
设备维修次数多会提醒报废;
根据管理员输入的维修周期提醒用户维修,主要体现在时间的换算上;有新申请或者新审批出提示;相关设备到位给出相应的提醒。
7)服务器端实现导出数据到Excel中,实现Excel表的导入相关信息。
本内容由xiaoxiao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199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