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叶的知识大全 茶叶知识普及资料

茶,是一种源自中国的饮品,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被誉为“国之瑰宝”,也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涵盖茶叶多方位内容,带您领略关于茶叶的知识大全。

关于茶叶的知识大全 茶叶知识普及资料

关于茶叶的知识大全1

六大茶类及其特性

绿茶:未发酵茶,工艺步骤主要为杀青、揉捻、干燥。具有绿茶绿汤,香气高,味道略苦涩的品质特点。绿茶的知名品种有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西湖龙井、峨眉雪芽、洞庭碧螺春等。

白茶:微发酵茶,工艺步骤主要为采摘、凋萎、烘干、保存。具有茶叶牙毫完整,银白相间,茶汤为杏色或浅黄,味道香甜爽口的品质特点。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黄茶:微发酵茶,工艺步骤与绿茶相似,但多了“闷黄”一步,这使得黄茶具有黄茶黄汤,香气清且高,味道甘甜醇厚的品质特点。霍山黄芽、君山银针、蒙顶黄芽、远安黄茶、温州黄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都是黄茶类。

青茶:俗称乌龙茶,半发酵茶,工艺步骤主要为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品质特点有青茶条索粗壮,黄绿相交,茶汤呈黄色,味道醇香。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等都属于青茶。

红茶:全发酵茶,工艺步骤主要为凋萎、揉捻、发酵、干燥,典型特征为茶红、汤红、叶红,味道飘香醇厚。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功夫红茶、红碎茶、祁门红茶、滇红等品种。

黑茶:后发酵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个步骤制作而成。其品质特性为黑而又光泽,茶汤浓黄透明,茶叶可有香气,陈茶具陈香,味道醇美浓厚。主要品种有云南黑茶(普洱茶)、湖南黑茶包括茯茶、千两茶、黑砖茶、三尖等。

关于茶叶的知识大全2

【茶叶的起源与历史】

文字记载表明,中国人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茶树最早的原产地

是云南的西双版纳。

【中国的四大茶区】

我国茶区分布辽阔,东起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5度的西藏自治

区易贡,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榆林,北到北纬37度的山东荣城,东西跨经度27度,南

北跨纬度19度。共有21个省(市、区)、967个县、市生产茶叶。

全国可分四大茶区:即江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北茶区。

【江南茶区】

名茶最多的茶区,绿茶的主产区,部分红茶和乌龙茶。

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

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生产的茶类主要有绿茶、红

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诸如西湖龙井、天目青顶、黄山毛峰、洞庭碧

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

【华南茶区】

中国最南部的茶区,主产乌龙茶、红茶、绿茶等。

华南茶区位于我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为中国最

适宜茶树生长的地方。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生

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

【西南茶区】

茶树的原产地,主要产黑茶(普洱茶)、绿茶、红茶等。

西南茶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以及西藏东南部,是

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

【江北茶区】

四大茶区中最北的一个茶区,主要产绿茶。

江北茶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

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区主要盛产绿茶。

关于茶叶的知识大全3

茶叶基本成分

茶碱:茶叶中的碱类物质,一般专指茶叶碱,广义的茶碱则是指咖啡碱、可可碱和茶叶碱的统称,具有舒缓镇痛等功效。

茶多酚:茶叶中多酚类物质,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其主要功效多达几十种。

茶氨酸:茶氨酸是茶叶中特有的游离氨基酸,是茶叶中生津润甜的主要成份。有舒缓神经、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茶多糖:茶多糖是一类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复合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降血糖,降血脂,调节免疫,抗凝血,抗血栓,抗氧化等。

茶皂素:又名茶皂甙,是可以让茶起泡沫的物质。具有许多生理活性,如解酒护肝,抗病毒,抗过敏,减肥等。

关于茶叶的知识大全4

【茶树与茶叶的分类】

(1)茶树的分类

按树的大小分三种:有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

按叶型大小分三类: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

按进化程度分三种:原始型、半原始型和进化型。

【乔木型茶树】树形高大,主干明显,分枝部位高。

【半乔木型茶树】又称小乔木型茶树,树形没乔木型高大,但有明显的主干,分

枝较低。

【灌木型茶树】树形矮小,没明显主干,分枝较低也较多,发芽密,乃采摘。

(2)茶叶的分类

【基本茶类】

绿茶(不发酵)、

白茶、黄茶(轻微发酵)、

乌龙茶(青茶,轻中度发酵)、

红茶(完全发酵)、

黑茶(完全发酵,后发酵);

【加工茶类】

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茶饮料。

关于茶叶的知识大全5

茶叶术语

茶性:指口腔的刺激感。包括香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茶质:指口感上的丰富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表达。

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消失过程中产生的甜。

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唾液不断的涌出。

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层次感:指口感表现出的先后顺序,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锁喉。

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水味:冲泡或储存不当所产生的茶水分离现象。

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

茶气: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为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陈韵:经岁月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旧茶中易感到。

茶水分离:茶汤入喉,嘴里留的不是茶味,而是水气。

入口即化:茶汤入口,不用有意识的吞咽,自然入喉。

爽朗:经岁月的陈化仓储优良的茶汤入喉后,口腔爽朗,牙齿有清晰感。

舌底鸣泉:生津的最高境界,重点在“鸣”字,接连不断之意。

关于茶叶的知识大全6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1、茶文化的概念

广义——是指人类在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茶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是专指“精神财富”部分,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

社会现象。

2、茶文化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茶的产品、茶的功能

社会属性——人对茶的利用、对茶的寄托。

(注:茶及利用它的人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习俗的、心理的、行为

的现象。)

【茶叶中内含物成分】

茶叶中的内含物成分种类含量,随不同茶类、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生产地域、不

同生产季节、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不同栽培管理方法、不同加工工艺技术、不同

原料级别而有差异。

据现代科学检测,茶叶中含有600余种物质,其中有机物质有500余种,约占

总量的93.0%~96.5%;无机化合物有100余种,约占总量的3.5%~7.0%。

茶叶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与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糖类、脂肪等,保

健物质主要有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茶皂素、生物碱、芳香类物质等。

【茶多酚类】

(包括儿茶类、黄酮类、黄酮醇类、酚酸类、花色甙类、羟基—基烷醇类等40

余物质组成的化合物),其含量约占干物质总量的15%以上,高的可超过40%,

大叶种高于中小叶种。

【茶色素类】

(包括叶绿素、茶黄素、茶红素、β一胡萝卜素等),约占干物质总量的15.36%~

33.42%。

【茶多糖】

是一类组成复杂且变化较大的混合物,是一种酸性蛋白,并结合有大量矿质元素,

其含量约占干物质的2.34%~5.13%。

【茶皂素】

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衍生物,其含量只占干物质总量的0.07%左右。

【蛋白质与氨基酸】

蛋白质为一类高分子量的含氮有机物,约占干物质总量的20%~30%,但是只

有10%左右可溶于热水。在茶叶中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氨基酸,共有30余种,

大多数为人体所必需,其中有8种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

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约为干物质总量的2%~5%,其中茶氨酸约占氨基酸总量

的50%,精氨酸约占13%,天门冬氨酸约占9%,谷氨酸约占8.7%,其余约

占13%。

【生物碱】

为一种嘌呤类化合物,包括咖啡碱、可可碱、茶碱,约占干物质总量的3%~5%,

其中咖啡碱占有2%~4%,可可碱与茶碱占1%。

【矿物元素】

茶叶中的矿质元素相当丰富,磷、钾含量最高,钙、镁、铁、锰、铝次之,铜、

锌、钠、硫、硒、氟为微量元素,人体必需的24种矿质元素。

【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饮用的茶】

人的体质有寒热虚实之别,茶性有寒凉温热之异。

一、绿茶茶性寒凉

只适宜阳盛体热和阴虚火旺之人饮用,脾胃虚寒之人不宜饮用。

二、红茶茶性温和

适宜所有人饮用,特别是老人、少儿、孕妇、胃寒病人饮用。如果在饮用红茶前,

在冲泡好的红茶汤中加入牛奶、方糖,不但风味独特,而且养生保健功效更佳。

如果喜欢饮用特殊风味的红茶,可加入柠檬、草莓、桂皮、姜汁、荔枝汁等配料

饮用,更有一番风味。也可以制成泡沫红茶、珍珠奶红茶等调饮式红茶,其品饮

情趣与文化价值更高。

三、青茶茶性不寒不热

是一种中性茶,大多数人可选择饮用。但是,近几年采用轻发酵工艺加工而成的

清香型铁观音和广东生产的单丛乌龙茶,其茶性寒凉,脾胃虚寒之人不宜选择此

茶饮用。

四、黑茶茶性温和

在六大基本茶类中茶性最平和的茶类,适宜所有人饮用。同时,黑茶的渥堆是一

种湿热发酵过程,大量菌类微生物参予了发酵,至渥堆、干燥、贮放后大量益菌

微生物仍存留在茶体中,饮用黑茶既可养生保健、强身健体,又可生津止渴,利

尿通便。

选择黑茶时适宜选择熟茶,不要选择未达到品质标准的生茶,以免损伤身体。

五、黄茶茶性接近绿茶,不宜饮用绿茶之人不宜饮用黄茶。

六、白茶茶性近似青茶,适宜饮用青茶之人亦适宜饮用白茶。

七、代用茶大多具有保健与药用功效,故民间用其代替茶饮。代用茶性较为复杂,

应以茶性和民间实践经验为依据,科学选择代用茶。

关于茶叶的知识大全7

茶叶等级划分标准

特级:紧细、匀整、显毫、匀净、陈香浓郁、浓醇、红浓明亮、褐红细嫩;

一级:紧结肥嫩、匀整、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明亮、褐红肥嫩;

二级:紧结较肥嫩、匀整、条匀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褐红柔嫩;

三级:条索紧结、匀整、尚显毫、匀净、浓纯、醇厚、红浓褐红尚亮;

四级:肥壮紧结、匀整、尚显毫、有嫩梗、浓纯、醇厚、红浓、褐红欠匀;

五级:条索紧实匀整、略显锋利、匀净、纯正、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六级:壮实、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七级:肥壮紧实、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八级:粗壮、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九级粗大尚紧实、尚匀整、褐红、有梗、纯和、平和、深红、褐红欠匀;

九级:粗大稍松、欠匀整、褐红稍花、有梗。

关于茶叶的知识大全8

怎么辨别茶叶等级高低

开汤前

1.看干茶:整体–条索整齐,色泽匀整,无过多碎末杂质地为上;粗细不一,色差明显的微小,并且有拼配之嫌。

2.看干茶:个体–条索紧结,油润光泽,色泽自然地为上;条索粗散,暗哑无光,色泽过于鲜艳,或者特别干枯没有活力的为下。

色泽是个难点,很多以次充好的茶看上去比真正的好茶要光鲜,以西湖龙井为例,冒牌茶都是碧绿生青,弹眼落睛的,倒是正品黄绿相间,不甚起眼。不过仔细分辨,正品的色泽自然悦目,冒牌茶过于鲜艳,感觉不自然。

3.闻干茶:香气纯正,穿透力强的为上;有异杂味儿,香气飘忽地为下。但是,并不是好茶都会很香,尤其是陈年老茶,干茶也许闻不到香气。这里就要区分香气淡和香气飘忽否定的区别了。简单说,它可以不香,但不可以香得乱。

开汤了

1.看杯盖:如果是用盖碗泡,洗茶的时候注意看浮沫,浮沫少,很快散去,杯盖上基本没有杂质的为上;浮沫多而不散,杯盖上残留较多杂质的为下。好茶在整个制作和仓储过程中都被认真对待,这个道理很通吧。

2.闻杯盖:首先要热嗅时没有令人不悦的气味,外加香气浓郁纯正,冷却后挂壁持久为上;热嗅有酸、涩、焦等异味,香气芜杂,不持久者为下。

品饮中

1.沏茶入口:茶汤的滋味丰富多彩,难以一一描述清楚,但有一点共通的是:茶与水的融合度越高越好。借用茶友的口头禅“这茶让水变得好喝了”,这是最简单却也是最难达到的要求。这口茶汤如果真正愉悦了你,它必然不差!

2.回味:茶汤下喉,对茶的真正考验才开始。入喉顺畅,香韵在口腔与鼻腔中停留时间长,舌面或口腔生津回甘强烈地为上;入喉有毛刺感,香气不如茶汤在口中 时强烈,舌面发涩,嘴里好像有一层塑料薄膜的粘腻感,这种茶汤必然有诸多问题,比如原料等级粗老,或者制作工艺不到位,或者仓储湿热等等。

3.看汤色:澄净透明的为上;混浊不清的为下。

4.看汤色变化:如果冲泡手法正常,那么整个品饮过程中汤色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茶叶的品级了。全程汤色稳定,渐渐变淡地为上;几道之后滑坡厉害,非常不耐泡地为下。对于茶汤品质有急速改变的,要小心“靠工艺拉升原料品级”的可能性。

品饮后 看叶底:叶底如女人的皮肤,藏不住秘密。这是一门非常深的学问,今天只讲几点最简单的。

1.柔韧性:好的叶底要舒张自然,柔软而有弹性(是不是和皮肤很像呢?)过于僵硬或者过于娇嫩都不算上品。用手轻轻揉捻,不容易揉烂的比一捏就碎得好。

2.颜色均匀:一眼望去叶底呈统一的颜色,没有明显的深浅的为上;斑驳相间,或深或浅,就要小心了。叶张中如果有灼伤红斑的,制作工艺不够好。乌龙茶的“绿叶红镶边”也必须是匀整自然的,叶张之间不会有太大差异。

3.有光泽:将叶底控去水分后自然晾放几分钟,迅速失水表面干燥的一定不如始终保持油润的叶底。这和皮肤的锁水能力异曲同工。

关于茶叶的知识大全9

泡茶的流程八步

1、白鹤沐浴

人们在泡茶时,先要把所需要的茶具全部准备好,之后把紫砂壶放入茶洗中,揭开壶盖,注入刚烧开的沸水,再盖上壶盖,用沸水浇淋紫砂壶。再用茶夹依次夹取茶杯,把茶杯停放在茶洗上方,提起紫砂壶,倒出沸水浇淋茶杯。

2、观音入宫

把所要冲泡的茶叶倒入茶荷中,让客人品鉴,确认无误后将茶叶用茶则投入紫砂壶中,茶叶的量需占紫砂壶容量的1/3,当然茶叶的量可以根据自身的口味习惯适量加减。

3、悬壶高冲

把山泉水或矿泉水倒入煮水壶中烧开,之后提起煮水壶,将烧得滚烫的沸水冲入紫砂壶中,让茶叶在沸水中充分得舞动起来,同时让茶叶中的内质充分释放出来。

4、春风拂面

把沸水注入紫砂壶中之后,用紫砂壶的壶盖轻轻刮去漂浮在茶汤表面的白泡沫,让茶汤保持清新洁净。也有的人在泡第1道茶汤后,会把茶汤倒掉,清理茶叶中的杂质,之后再次冲泡。

5、关公巡城

所谓关公巡城,就是把泡了1~2分钟的茶汤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中,有些茶艺高超的人为了体现茶道的艺术性,会将茶杯摆出特定的形状,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

6、韩信点兵

把紫砂壶中的茶汤倒到最后只剩下少许时,需将剩下的茶汤一点一点均匀的滴到各个茶杯中,以避免茶汤浪费,同时也是为了让茶汤泛起涟漪,增加艺术感。

7、鉴尝汤色

把茶汤依次倒入茶杯里之后,将茶汤用双手依次用双手进奉给宾客,宾客在接过茶汤后会观赏茶汤的色泽,以及茶叶在茶汤中飘逸的优美姿态,让人得以放松心情。

8、品啜甘霖

把茶汤进奉给宾客之后,主宾就可以趁热品味茶汤了,茶汤在品味时要先闻茶汤的香气,再品饮茶汤的滋味,茶汤在品饮时切忌饮用过多,小口品饮即可,让人品味茶汤的甘甜滋味。

关于茶叶的知识大全10

茶树常见分类

1.分类性状为树型,主要以自然生长情况下植株的高度和分枝习性而定。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

乔木型茶树——有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高,通常树高3-5m以上。叶片大,叶片长度的变异范围为10-26cm,多数品种叶长在14厘米以上。

灌木型茶树——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较密,多近地面处,树冠短小,树高1.5-3m。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在10-14cm之间。

小乔木型茶树——在树高和分枝上都介于灌木型茶树与乔木型茶树之间。叶片较小,叶片长度变异范围大。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在10cm以下。

2.分类性状为叶片大小,主要以成熟叶片长度,并兼顾其宽度而定。分为特大大叶类、大叶类、中叶类和小叶类。

特大大叶类——叶长14cm以上,叶宽5cm以上。

大叶——叶长10-14cm以上,叶宽4-5cm以上。

中叶——叶长7-10cm以上,叶宽3-4cm以上。

小叶——叶长7cm以下,叶宽3cm以下。

3.分类性状为发芽时期,主要以头轮营养芽,即越冬营养芽开采期(即一芽三叶开展盛期)所需的活动积温而定。分为早芽种、中芽种和迟芽种。

早芽种——发芽期早,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在400℃以下。

中芽种——发芽期中等,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400-500℃之间。

迟芽种——发芽期迟,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在500℃以上。

知识记忆点:

1. 同一颗茶树上的鲜叶可以做各类茶,并不是一种茶树的鲜叶只能做一类茶。只是有的品种适合做绿茶、有的适合做红茶而已。

2. 注意区分古树茶和乔木类茶树的区别,古树茶讲的是时间的概念,例如100年,但乔木形茶树讲的是树型,灌木型茶树也有古树茶。

3.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茶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在茶叶的世界里,有无尽的品种和风味,以及丰富的历史和传统。以上就是小编整理关于茶叶的知识大全的内容,在未来,茶叶文化将继续演变和发展,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和美好,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

本内容由chensh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0379.html

(0)
chenshanchenshan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