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管理制度是指医院或输血机构为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标准,制定的输血工作流程、规范、标准和要求。最新输血管理制度通常是指最新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的输血管理制度,旨在规范输血管理行为,保障患者输血安全和医疗质量。以下是有关于最新输血管理制度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最新输血管理制度1
为进一步规范、指导医院科学合理用血,指导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合理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特制定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1、医院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监督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制定年度输血工作计划,具体执行工作由血库负责。
2、临床输血工作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3、血库的设置执行卫生局颁布实施的《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试行)》,从人员配置、布局和设施、设备上加以完善。
4、血库应制定血库负责人岗位职责、各级别技术人员岗位职责、相关人员岗位职责以明确职能范围,作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5、血库应制定技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程序,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输血专业技术操作规程,现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切实建立起室内质控标准。
6、血库应在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协助下建立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制度、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防火安全制度、血液报废登记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报批医务科审批后严格实施,并在医务科协助下对相关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
7、医务科负责建立《临床用血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考核的范围和办法加以规定。
最新输血管理制度2
1、采血、输血均执行两人床边核对制度。
2、接到输血医嘱后,打印输血医嘱和条形码,粘贴试管,两名医护人员持贴好标签的试管,前往病员床边采血,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血型。(严禁同时为两个患者采血、输血。)
3、采集的血标本由专人送至血库。
4、接到取血通知时,由护士携带医嘱去血库取血,取回病房的血液要在30分钟内输注到患者体内。
5、输血前由两人核对无误签名后方可执行。
核对内容为:(即输血查对制度)
(1)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集或溶血,查血袋有无漏气;
(2)查输血报告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码、血液成分、血量、血型、RH血型是否相符,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有无凝集;
(3)查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
(4)输血前交叉配血报告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签名后方可执行。
6、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至床边再次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查输血报告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码、血液成分、血量、血型、RH血型是否相符,并询问核对病人血型与配血报告血型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并双签名于巡视卡上。
7、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尤其是输血开始15分钟内,输血速度要减慢,护士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皮肤变化,如有严重反应,应立即停输血、保留余血,以备检验分析原因。
8、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含钙剂、酸性或碱性药品、高渗或低渗液,以防凝集或溶解;不得自行储血。
9、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输入两袋以上血液时,两袋血液之间须输入少量等渗盐水冲管。
10、连续输血时,输血器12小时更换一次。
11、输血完毕后,认真书写护理记录,将输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上写明床号、姓名、输注日期与时间,放在指定位置保存24小时。
最新输血管理制度3
一、输血治疗,经管医生必须与患者或家属谈话,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二、护士接到输血医嘱后,从电脑上打印标本采集条形码,正确准备试管。
三、护士根据医嘱,完善输血全套、血型、交叉配血等各项化验检查。
四、凡申请输注红细胞、全血者,护士必须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条码的试管床边核对患者腕带,信息核对无误后才能采血。
五、凡申请输注血小板、冰冻血浆或冷沉淀凝血因子者,一般情况下无需交叉配血。
六、同时有二名以上患者需进行血型检查或交叉配血时,必须一人一次分别采集血标本,严禁一次采集两名或以上患者的血标本。
七、护士采集标本并核对后,进行规范正确确认;将血标本与《临床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
八、输血科备好血液后,到输血科领取血液。
九、领血时,认真做好“三查十对”,核对相关信息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运送。
十、输血前、输血时、输血后,均应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
十一、输血时应挂上具有醒目的血型标识牌,并告知患者血型。
十二、输血时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血速度,注意听取患者主诉,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十三、若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执行输血反应紧急预案与流程,并按照输血反应报告制度报输血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
十四、输血完毕,将血型及交叉配血报告单存入病历,血袋立即送入输血科保存。
十五、做好输血相关的护理记录,包括输血时间、种类、量、血型以及有无输血反应等。
十六、病房定期进行输血安全的培训、学习、考核并记录。
最新输血管理制度4
一、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二、临床医师严格掌握《衡山县中医医院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成分输血相关规定,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针进行综合评估,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订输血治疗方案,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三、患者病情需输血治疗时,需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要求申请单填写规范,字迹清晰,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检验科备血。禁止电话和口头备血。
四、上级医生对下级医生申请用血必须严格审核,严格控制临床用血,如果由于上级医生审核不严格导致的临床不规范用血,将由上级医生负主要责任。
五、检验科对临床科室输血申请应执行登记制度,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申请医师、申请用血量、申请时间及输血成分等。
六、若发现不依照输血适应证或填写不规范的输血申请单,检验科须拒绝备血,并向主管医师提出指导性意见,指导临床用血规范。
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用血者身体健康,科学、规范、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一、科室应根据患者治疗需要,按规定时限和要求将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开具,按用血审批权限审签,申请单书写规范、信息记录完整,对不符合规定的`,血库拒收输血申请单及标本,并记录,电话通知临床科室重新填写完整,正确无误后方可接收。
二、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规定:
(1)输血申请单审核率为100%;
(2)大量用血报批审核率为100%。
三、临床用血申请超过三天,仍需继续输血时,须重新抽取血标本;
四、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
(1)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800ml(或红细胞4u)以下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800ml~1600ml(或红细胞4u~8u)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ml的(或单例患者用红细胞超过8u),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方可备血。
五、常规治疗用血、择期手术备血,申请单及配血标本应至少于用血前一天完成各级审批后送血库,以便血库及时预约血液成分、完成输血相容性检测。
六、紧急用血者可优先发血,事后补办报批手续。
七、值班人员接到用血申请单和标本以后,要认真检查申请单内容是否完整、准确,审批、签字是否符合要求、标本是否达到相关要求,值班人员应拒收不合格申请单或标本,并记录,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不及时改正的,记录在《不合格输血申请单登记本》上,定期汇总分析后上报医务科。
2017年4月30日
最新输血管理制度5
输血科科研管理制度为提高输血科科研水平,促进输血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1.中级职称以上或硕士毕业技术人员每年最少发表一篇与输血学科相关的论文。
2.鼓励科室及个人积极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对开展了新技术并通过医院验收的个人,科室给予每项奖励500元。
3.已有课题的人员必须按进度开展工作,每年年终作课题进展汇报。
4.鼓励科技术人员积极组稿参加正规的输血与检验相关的学术会议(全国性输血学术会议、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华东地区检验学术会议、省检验学术会议、国际性的检验学术会议、每年的全国室间质评
总结
会议等)。所投稿件如是大会发言,一定参加会议,全国性大会发言科室年终给予个人奖励200元/次。
5.在国家正规杂志上发表论文的同志要登记,年终发鼓励奖金500元/每篇/sci,300元/每篇/核心,200元/每篇/省级。
6.鼓励科技术人员申报各级科研课题,申报成功者:校(院)级课题奖100元/项,卫生厅课题奖200元/项,科技厅(或教育厅)课题奖300元/项,省自然基金课题400元/项,国家级课题500元/项。
7.课题结题奖300元/项、新技术验收奖400元/项。
最新输血管理制度6
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①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血型验单,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号、住院号。
②抽血时要有2名护士(只有一名护士值班时,应由值班医师协助),一人抽血,一人核对,核对无误后执行。
③抽血(交叉)后须在试管上贴条形码,并写上病区(号)、床号、患者的姓名,字迹必须清晰无误,便于进行核对工作。
④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
⑤抽血时对验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当值高年资护士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验单和错误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化验单及标签。
2)取血查对制度
到血库取血时,应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血数量、血液有效期,以及保存血的外观,必须准确无误;血袋须放入铺上无菌巾的治疗盘或清洁容器内取回。
3)输血查对制度
①输血前患者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与患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相符的进行下一步检查。
②输血前用物查对:检查袋血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人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③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询问患者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④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外血袋。输血期间,密切巡视患者有无输血反应。
⑤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进行核对医嘱,患者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血编号、献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将输血安全护理单(交叉配血报告单)附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最新输血管理制度7
1、科室布局合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标识明显。血液储存室、发放处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办公室设在半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
2、清洁区必须每天三氧或紫外线密闭消毒30~60min,专人负责,有消毒记录。
3、接受医院“院感”委员会的监督指导,积极配合定期抽样检查。清洁区达到Ⅱ类环境标准,空气细菌菌落数<200cfu/m3,物表菌落数<5cfu/m2,医务人员手指菌落数<5cfu/m2。随时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用高效消毒剂及时处理。
4、各个岗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5、禁止自采自用血液,必须按规定从合法血站取血,确保用血安全。
6、科学合理使用成分血,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7、做好输血前检查工作。
8、使用的医疗器械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达到有关标准。
9、工作人员上岗时,应随时警惕血源性的传染病的传播,作好自身防护,防止职业暴露。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按规定处理。
10、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用消毒液清洁一次,每月对冰箱内空气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随时保持冰箱清洁卫生。
11、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等生物垃圾,必须分类收集,贴生物危害标记,进行无害化处理。一次性空针每天消毒清洗后如数交回供应室并签字,盛血试管每天送医院焚化炉毁型焚烧处理,血液洗涤水消毒后倒入下水道,进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放。
12、各种消毒处理资料档案保存至少3年。
最新输血管理制度8
1、输血治疗前,经管医生必须与病人或家属谈话并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
2、采集血交叉标本时必须仔细查对医嘱、输血申请单、标本标签。
3、领血时,认真做好三查十对(查血袋标签是否完整、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凝块等异常;核对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血量和有效期)。
4、血液取回后在室温下放置20—30分钟,不宜放置过久。
5、对于第一次输血的患者,应告知其血型。
6、输注前,必须仔细再次查对输血医嘱,严格经过2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并核对血液后,用一次性输血器进行输血。
7、输血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有无输血反应。如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及时配合处理,并做好抢救准备,同时查明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将原血袋余血妥善保管24h一边备查。
8、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一袋血需要在4h内输完,放置时间过长而发生血液变质。
9、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出现象并做相应的处理。输血有关的化验单应当存入病历,尤其是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输血同意书放入病历中做永久保存。同时详细记录输血的时间、种类、量、血型、血袋号以及有无输血反应等。
10、血袋保留24小时,以备必要时核查送检。
备注:并发症的处理流程:停止输血(血制品)→无菌封存血液制品→更换输液管→立即报告医生→根据医嘱用药、处理→按要求填写不良反应报告单→通知输血科及其他相关科室。
最新输血管理制度9
一、确认输血医嘱后,名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严格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血型和诊断,实施标本采集,并再次核对试管标签,采集血样,由病人或家属或另一名护士确认签名。
二、将患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并签收。
三、输血科提取的血液送至病房后,两名护理人员再次进行正确核对:
(一)持输血记录单与病历或诊断牌核对患者姓名、病案号、病区床号,确认输血患者。
(二)输血记录单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包括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病区床号、血型(包括Rh血型)、血液成份、血量,产品号、献血者编码、血液有效期,确认输血记录单和血袋标签上的血型(包括Rh血型)、产品号一致;并检查输血检验单结果是否有凝集溶血反应、不完全抗体检测是否阴性。
(三)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四)检查、核对无误后,双方在输血记录单上签字。
四、输血前核对。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持患者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等共同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病区床号、血型(包括Rh血型)、血液成份、有无凝集溶血反应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储血号及血液有效期。让患者自述姓名及血型(包括Rh血型),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六、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份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七、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前15分钟输注速度一般为1~3ml/min,并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记录开始输注、输注15分钟及输血完毕护理记录。
八、连续输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之间需用0.9%无菌生理盐水将输血管路冲洗干净并按开始输血进行观察记录。
九、血液输完后,空血袋在常温下保留24小时。交叉配血报告单粘贴在病历中。
十、血液送达病房后应在半小时内开始输注,四小时之内输毕,不得自行贮血。
十一、如发生输血反应,应按照“输血反应应急处理流程”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输血管理制度10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在30分钟之内开始输注,决不允许长时间置于室温下或无温度监控的冰箱中。除手术室、急诊室、监护室外原则上逐袋领取,现输现拿。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液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输血器应至少每12小时更换一次(室内温度过高,适当增加更换频率)。
5、有多种成分血需要输注时,应优先输注血小板。输注血小板最后采用双头输血器,当血小板快要输完时,以使粘附在血袋内壁上的血小板也输注给患者。
6、如果有可能,儿科患者应使用特制的输血器,使全血、成分血先流入与输血器相连的一个有刻度的容器中,对输入容量和输入速度准确控制。
7、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尤其是开始输血的前15分钟内要慢,不超过20滴/min,然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8、输血的时间限制: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贮存条件就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
(1)全血或红细胞:要求在离开2~6℃的贮存温度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一袋血2小时内输注完毕(如室温温度过高,则应适当缩短时间)。最长时间不超过4小时,一袋血4小时内未输注完毕应废弃。
(2)浓缩血小板、机采血小板:尽快输注,以患者可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每袋应在20分钟内输注完毕。
(3)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尽快输注,以患者可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
9、血液加温问题:
(1)一般输血不需加温。如输血量较大,可加温输血的肢体以消除静脉痉挛。
(2)若有特殊的情况,如:成人输血速度大于50ml/kg、h,新生儿溶血病需要换血,患者
体内有强冷凝集素,则可遵医嘱给血液加温。
(3)应在专用血液加温器中进行,有专人负责操作并严密观察。不得在装有热水的容器对
血液进行加温。
(4)加温的血液未用应报废。
10、加压输血问题:
加快输血的方法是加压输血,应采用专门设计的加压输血器或血泵。
若无加压输血设备:①将血压计袖带围绕血袋,然后打气使袖套充气胀起来,便可起到加压作用;②把血袋卷起来用手挤压,但血袋内的空气必须很少。
11、输血患者的监测:
(1)应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时,输血开始后15分钟,输血过程中每小时,输血结束后4
小时对患者进行监测。
(2)监测指标:患者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速率、血压、体液平衡。
12.输血完毕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持一天。
13、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告知经治医师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返回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
最新输血管理制度11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五条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七条及附件二“自身输血指南”,对平诊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经治医师应当动员患者自身贮血、自身输血。
1、施行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简述讲明白自身输血的目的及优点,并征得患者签名同意。
2、严格掌握适应证:
(1)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或血细胞比容>0、33,行择期手术,都适合贮存式自身输血;
(2)准备剖腹产的孕妇,避免分娩时输异体血;
(3)稀有血型或曾经配血困难的患者。
(4)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病史者。
3、严格掌握禁忌证:
(1)血红蛋白<100g/l;
(2)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
(3)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症、新近的心肌梗死症、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的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4)有献血不良反应史并在献血后发生过迟发性昏厥者;
(5)有活动性癫痫病史者;
(6)有遗传缺陷造成红细胞膜异常、血红蛋白异常或红细胞酶缺乏使自身血液在贮存期间易发生溶血的患者;
(7)贫血、出血或血压偏低者;
(8)肝肾功能不良者。
4、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身血容量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5、在采血前后壳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铁剂从第一次采血前一周开始,有条件的还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6、自身贮血、自身输血有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二“自身输血指南”、《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及《消毒技术规范》进行采集,采血环境及所使用的器具应执行《感染管理制度》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手术前3天完成血液采集。
7、采集血液时,必须在血袋上注明患者姓名、采血日期、血型,并注明“仅供自身输血用”字样。
8、血液的贮存按照《血液入库、贮存、发放管理制度》中规定的条件贮存。如果需要贮存血浆中不稳定的凝血因子,则应在采血6小时内分离出红细胞和血浆,二者分开保存。血浆贮存在—20℃冰箱内,红细胞可以采取高浓度甘油慢速冷冻法或者低浓度甘油快速冷冻贮存在—80℃低温冰箱或—196℃液氮内。对于择期手术时间超过血液保存期的,必须分离红细胞和血浆,二者分开保存。
9、回输时,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双方仔细认真核对患者与血袋上的信息,两者必须完全一致并签名确认。
10、输血时由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本内容由xiaozhe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05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