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是指医院或医疗机构针对输血护理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范和措施。该制度旨在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输血风险,保障患者安全。具体内容包括:输血前对供血者的审核与确认、输血过程中的安全监控、输血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输血后的跟踪与反馈等。实施该制度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输血安全的认识,加强输血管理,从而有效降低输血并发症的风险。以下是有关于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1
第一条确认备血医嘱后,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紫色采血管,双人双向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血型与实际患者一致后抽取血标本。血标本量按每400ml抽2ml原则抽取。
第二条将血标本与填写完整的《输血申请单》、《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一并送交输血科,并与输血科人员进行逐项核对。
第三条确认输血医嘱后,持《取血单》取血,与发血人员共同查对取血单、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内容是否一致,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血液外观及血袋等有无异常,准确无误后方可签字领取。血液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能领取:
(一)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二)血袋有破损、漏血;
(三)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四)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五)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六)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七)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八)过期或其它须查证的`情况。
第四条护士取血后勿震荡,以免红细胞破坏。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最好在领取后30分钟内进行,并要求200ml血在4小时内输完。不得自行贮血。血小板随取随用。
第五条建立单独的静脉输血通道。静脉穿刺困难者,待静脉穿刺成功后再到血库取血。
第六条输血前输入适量生理盐水,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第七条输血前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核对后在《输血记录单》上执行双人签名,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第八条输血时,由2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和《输血记录单》共同到患者床旁
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等,让患者自述姓名、血型,无误后进行输血。执行单上双签字。
第九条同时为多名患者输血时,应分别逐人逐次进行操作,避免差错发生。
第十条输血操作时将血液以手腕旋转动作轻轻转动数次,使血液均匀后输入;血液内不得加入任何其他药物。
第十一条严格掌握输血速度,输血速度应先慢后快,开始每分钟2毫升,15分钟后如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需要和年龄调整输血速度。需加速、加压输血时,要求护士在输血过程中不离开患者。年老、体弱、婴幼儿、肺功能障碍的患者速度为1-2ml/分。
第十二条严密观察受血者输血过程中有无各种输血反应,做到早发现、及时处理,若发生异常情况,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一)减慢或停止输血(怀疑溶血反应时,必须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二)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处理。
(三)重新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及患者身份,必要时留取有关输血标本连同输血器一同送输血科。
(四)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交输血科。
第十三条输血时随时备好抢救药品、设备。
第十四条输血后使用适量生理盐水冲净输血管道。输入两份或两份以上血液时,两袋血液之间输入适量生理盐水,以免发生反应。
第十五条拔针后,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并做相应处理。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输血迟发反应。
第十六条输血后血袋需保留24小时。
第十七条做好输血护理记录。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2
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1.1根据医嘱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血型检验单、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1.2抽血时2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应有值班医师协助),一人抽血,一人核对,与患者核实无误后方可抽血配型。
1.3抽血后须在采血管上写上病区(号)、床号、病人的姓名,字迹必须清晰无误,同时将采血管号码条贴在化验单上,便于进行核对工作。
2.取血查对制度
2.1取血时,取血者应与发血者一起进行查对,要求做到血袋无破损,袋口包封严密,血型无误,血液无溶血,凝块和污染情况;
2.2应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血数量、血液有效期、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准确无误后将血袋放入清洁容器内送至病区。
2.3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入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3.输血查对制度
3.1输血前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严格执行输血“三查、十一对”制度;
三查:查血液有效期;输血装置是否完整;血液质量(有无凝血块、溶血,血袋包装有无裂痕)。
十一对:受血者姓名、性别、腕带、床号、住院号、血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剂量、采血日期、有效期。
3.2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到床旁共同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3.3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血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外血袋。输血期间,密切巡视病人有无输血反应。
3.4输血开始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年龄调整滴速,应观察3-5分钟再离开。输血过程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装置,用生理盐水维持通道,按照“输血反应应急预案”进行治疗抢救。
3.5输血完毕,再次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名。如实填写输血安全记录单,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输血安全护理记录单夹在病历中。
3.6血袋封口,同时填写输血反应回馈卡立即送血库。
4.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流程
流程:采血前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及检验项目等,准备好相应的`试管→特殊检查确认病人是否空腹→采血部位通常选前臂肘窝的正中静脉,不宜在手术、输液同侧手臂采血→采血时应动作迅速,尽可能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使用普通注射器采血,采血后应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实验室分析,运送过程中避免剧烈震荡→要视所有标本为传染品,对“高危”标本,如乙肝病人标本、艾滋病病人标本等要注明标识,急症或危重病人标本要特别注明。
5.抽血交叉配血查对流程
流程:根据医嘱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血型检验单、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核对无误后抽血→抽血后在试管上注明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将采血管号码条贴于化验单,便于核对。
6.取血查对流程
流程:取血者与发血者共同查对→查看血袋无破损,袋口包封严密,血型无误,标签卡无破损不清,血液无溶血、无凝块和污染情况→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血量、血液有效期、交叉配血报告→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入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7.输血查对流程
流程:输血前由2名医护人员严格执行输血“三查、八对”制度→输血时由2名医护人员到床旁再次共同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头卡、血型,以确认受血者→输血前后,连续输入不同供血者血液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输血开始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年龄调整滴速,观察3-5分钟再离开→密切巡视,观察病人有无输血反应→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装置,用生理盐水维持通道,按照“输血反应应急预案”进行救治→输血完毕,再次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名→填写输血安全护理记录单→血袋封口,同时填写输血反应回馈卡→立即送血库。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3
(1)在分管院长及护理部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制定护理管理的有关制度、计划、操作规程等,对全院各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进行全面监控。
(2)每月对全院各护理单元进行护理工作质量(安全)检查,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护理质量专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对问题与缺陷的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
(3)督促各级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常规,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落实专科及常见疾病护理质量标准。每季度进行考评,有记录、有反馈。
(4)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有成因分析和讨论,查找事发原因和教训,针对需要控制的环节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措施。定期对护士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加强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减少和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5)负责全院护士三基考核及业务技能的培训,定期举办业务讲座,定期检查护理人员掌握常见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以保证对危重患者实施安全的护理操作。
(6)组织开展疑难病例、高难度护理技术等的护理查房、护理会诊和病例讨论。
(7)加强护理安全,严把重点护理环节(围手术期护理、危重患者护理、输血及药物不良反应、特殊检查前后等)的管理,定期检查各护理单元分级护理执行情况、危重病人登记上报、质量检查、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护理并发症控制情况、抢救药品、物品是否齐全完好、各科室对意外事件处置情况以及护理人员自我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8)定期检查“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落实情况以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
(9)定期检查手术室护士对大手术病人的手术前后访视、术后病人规范交接以及正确书写手术护理记录单等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10)定期检查供应室下收下送、灭菌物品环节质量要求、操作流程、各岗位职责落实情况以及消毒灭菌合格率。
(11)定期检查其它特殊科室相关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工作。
(12)定期召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会议,就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意见。
本内容由xiaozhe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07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