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调查报告 长城调查报告范文 (3篇)

“长城的调查报告”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一份报告,该报告是对长城进行调查后的结果总结,通常会描述长城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下是有关于长城的调查报告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长城的调查报告 长城调查报告范文 (3篇)

长城的调查报告1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次来北京旅行的第二站就是八达岭长城。

来到长城脚下,遥望远方,长城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顺着山脊一直延身到天边。长城两侧一片翠绿,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庄重美丽。长城上,中外游客形成一股人流,不断掀起层层“人浪”,涌进天边……长城显得那样沉静,那样庄严。她就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卧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上。

随着“人浪”我登上了长城。看着那饱经风霜的条石、城砖,布满了或深或浅的痕迹,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长城辉煌的历史。

我抚摸着大块的青砖,不禁想:这样又长又崎岖的路,人们登上它都很难,当时也没有汽车机械设备,古代的劳动人民是怎样把一块块青砖运上来的?可见他们的聪明才智,也可想他们付出了多少血汗啊!

长城上的烽火台高高地耸立着,我仔细地观察它的结构,虽然经历了无数年代,然而整个外形依然可见。刹那间,我仿佛看到了烽火熊熊燃起,侵略军铺天盖地而来,无数人们奋起抵抗!

今天,我顶着太阳的暴晒,“奋勇”登上了好汉坡,做了一回英雄好汉!站在这里,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受:望不到尽头的长城风光,走不完的万里路程。

长城的调查报告2

板厂峪大遗址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 距北京280公里, 距承德200公里, 距秦皇岛市区35公里。面积35平方公里, 区内基本由低山、丘陵和溪流谷地三个地貌单元组成, 是柳江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柳江国家地质公园的缩影。大遗址区域内有明代长城, 大多在明万历、嘉靖年间兴建或复修, 是明代石门路辖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底长城普查过程中, 在板厂峪长城脚下发现了全国罕见的长城砖烧制窑, 截止到目前共发现各类窑址200余座, 其中有砖窑、灰窑、瓦窑、制石厂窑及炼铁炉, 同时发现石炮库、硝石库、火药库坑、陷马陶筒坑、铁蒺藜阵地等文物遗址, 还发现大量明代兵器、筑城工具、石雕刻等文物遗存。周边还发现了天然寺、马神庙、明代城堡、明代墓葬、明代民居等大量的遗址遗迹。1982年, 板厂峪长城、板厂峪塔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 板厂峪长城窑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板厂峪长城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情况

(一) 板厂峪长城

据史料记载, 长城为公元1568年 (隆庆二年) 戚继光上书修蓟镇长城, 1571年 (隆庆五年) 初成, 万历年间续修。板厂峪出土的长城界碑证实东线、北线、西线石筑砖包长城竣工于万历十八年 (1590年) 。板厂峪长城长约18千米, 共有长城敌楼61座, 是秦皇岛境内最为雄伟壮观的一段长城。敌楼建在山地长城之上, 平均每200米一座敌楼, 其分布密度之高, 为长城沿线之少见。敌楼形制多样, 如244号敌楼, 即六眼楼, 北侧有6个箭窗, 亦为少见。这里的每一座敌楼都有自己的名字, 如陈家楼、许家楼、媳妇楼、穿心楼、大尖楼、小尖楼等等, 蕴含了许多历史事件、故事传说等内涵。

(二) 板厂峪长城窑址群

板厂峪明长城窑址群距长城仅500米, 长城砖窑群为主要部分, 是在2002年秋长城文物调查中发现的。通过初步勘探, 砖窑群分布为面积达2200多亩, 窑形分为龙窑、马蹄窑和牛角尖窑等。板厂峪砖窑群中有80%的窑有砖, 其中每座窑存砖5000余块。这些砖根据功能分为砌墙砖、地墁砖、滚水砖及各类异型砖等等。2003年7月, 河北省与秦皇岛市组成联合发掘队, 正式对秦皇岛市抚宁县板厂峪明代长城砖窑群进行发掘。截止到目前为止, 共发现存有各类窑址分布四处:高家坟一处约有50余座砖窑, 后堂大地有110余座砖窑遗址, 白幕炕现发现12座砖窑, 东沟大地现发现龙窑8座, 瓦窑遗址在蚕务处发现3座, 灰窑遗址在郑孟洞发现4座。同时发现石炮库、硝石库、火药库坑、陷马陶筒坑、铁蒺藜阵地等文物遗址, 还发现大量明代兵器和筑城工具。根据现有文物遗址、遗存、遗迹的种类和数量的分布情况, 据此推测, 明长城窑址群所在的板厂峪一带是明代重要的兵器制造、建筑材料、建筑工具和后勤保障的重地, 堪称一个天然的长城博物馆。是目前我国所发现的长城砖窑遗址数量最多、保存现状最为完整、文物遗存的种类最为丰富、文物遗迹分布范围最为广泛的明代长城大遗址保护区。

(三) 板厂峪塔

板厂峪塔为六角七级密檐式实心砖塔, 下有石砌六面塔基, 塔身有佛龛, 上有砖雕斗拱, 佛龛上有飞天砖雕残迹。檐部有砖雕檐飞, 丛二层到七层均为叠涩檐, 塔刹部分为铁刹宝珠, 瓦当为具明代显著特点的虎头纹瓦当, 天然洞口为砖拱, 砖长38厘米, 宽19厘米, 厚9厘米, 基本和明代长城砖规格相同。古塔布局合理, 造型优美, 朴实庄重, 对研究明代文化和建筑风格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四) 板厂峪堡古城

板厂峪堡古城现为驻操营镇板厂峪村, 古城坐落在板厂峪东沟村南500米处西山脚下, 北距长城老边1.6公里, 西距长城1.25公里, 经勘察, 板厂峪堡古城现有三处明代古城遗址。分别是明代城堡东城遗址、明代城堡西城遗址、明代城里堡遗址。三座城堡遗址犹存, 东沟堡部分墙体和城门仍在。城堡具有一定规模。据史料记载, 板厂峪堡古城建于明万历年间, 城高1丈5尺, 周长92丈4尺, 设南门一座, 门上建楼, 明代时居住32家。至清光绪年间, 原城已废弃不用。现古城南北中轴线长120米, 东西轴长100米, 周长440米, 四周墙体尚留部分残迹, 东墙残宽4.4米, 高1米到4米不等, 东侧发现一门址, 残宽2.2米。在明代城堡古遗址内外, 发现3处完好明代民居, 以及16处寺庙古遗址, 出土完整碾子42个, 石磨18盘, 小磨53个。

(五) 长城陷马坑遗址

长城陷马坑群, 分布在板厂峪西峪南线早期长城北侧, 一条山间沟谷西侧的一片开阔地中。距城墙有城壕相隔, 约40米。陷马坑群依“品”字形或网络状密集相连分布有300多个陷马坑。每个陷马坑长约3米, 宽约2—2.5米, 呈矩形, 由石块垒砌而成, 深约70公分, 陷马坑之间石墙宽约0.9—1米。陷马坑绝大多数保存完好, 未受人为破坏。坑内曾多次出土保存完好的铁蒺藜和陷马陶筒。陷马坑, 是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规模如此宏大、保存如此完好, 为国内罕见。

(六) 其他遗存

板厂峪还保存着石雷、石炮库遗址, 明炼铁矿遗址5处, 打造兵器铁炉遗址8处。吊桥一座, 为修长城时运砖、条石、石雷、石炮等运输的主要通道。此外, 近年板厂峪长城周边发现了大量的长城兵器、生产生活用具, 目前已形成长城文物展览馆。

二、打造板厂峪长城历史文化体验基地的设想

板厂峪蕴含着大量的长城历史文化资源, 如何进行保护与展示利用, 目前, 板厂峪长城一期、二期维修工程已经实施, 以长城、窑址群为核心, 打造长城历史文化体验基地已具备基础。长城历史文化体验基地, 主要依托原有的“一轴、两日、三区、四防、五点、六绝”进行设计。一是以“一轴”为中心在道路两侧增设文化指示牌, 打造长城保护及长城四季风光宣传画为主题的“长城文化长廊”。二是以“五点”为主体的长城景点, 根据明代长城砖窑遗址、陷马坑遗址及长城沿线抗战事迹、遗存, 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古长城烧砖技术学习区”“军事文化主题广场”“三县遗址情景再现”等板块。三是以“六绝”为主体打造“露天长城博览园”, 在相应的位置配备石刻解说牌。长城遗址诉说历史沧桑, 长城碑文展示每一座城、每一块砖石的内涵。

长城的调查报告3

秦王睿智,挥袖东指,宁静了一片大好山河;蒙将军的铁骑踩痛了北方草原的硝烟。万马齐暗,昭显的是大秦王朝不可一世的雄姿;高堂阴暗,谁也读不懂帝王内心深处的担忧,也许北筑长城是所有浮华最唯美的抉择。

孟姜女的眼泪阻挡不了一支支令箭向北,民夫百万,牵动了一个帝国最鲜活的记忆,青砖堆砌了王者的自信,夯实的却是呜咽的尸骨,牵挂如晚风吹动,触目惊心。

月光之下,有梦游的蝶;荒草深处,森森白骨无语注视着浮云掠过的山头。历经沧桑,边关的将士枕戈待旦,王朝的更替像一首没有尾韵的绝句,却总能在荒芜背后窥见昔日的繁华。硝烟四起,兵锋交加,似一场闹剧悄然隐去。

拾不起的往事如风,望穿一个季节的荒凉,没有腥风血雨。一卷泛黄的历史,承载不了金戈铁马的回忆。仰首,我不能以高度来丈量你的伟岸,月光爬上女墙,一粒露珠是秦朝女子不愿坠下的仇恨。触摸你,我需要背上千年的食粮和阳光,逆流而上。岩化的.城墙,有谁破敝的陶碗像一个张开的口,诉说着无语的凝噎。古长城,在边远的西北深处,风雨浸不透你倔强的性格,朝北而立,身前身后都是你桀骜的手民。

古长城,西北不老的脊梁!

本内容由xiaoyi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16455.html

(0)
xiaoyixiaoyi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