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煤矿先进集体的推荐材料 (5篇)

煤矿先进集体事迹材料是指对一个煤矿先进集体的事迹进行描述、总结和记录的材料。这个材料通常包括该集体在安全生产、技术创新、管理优化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和成果,以及他们在工作中所展现出的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特点。通过这个材料,可以向其他煤矿单位或组织展示该集体的优秀事迹,并激励他们向先进学习,提高煤矿生产安全和效率。以下是有关于煤矿先进集体事迹材料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煤矿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煤矿先进集体的推荐材料 (5篇)

煤矿先进集体事迹材料1

张智达,43岁,1969年出生,xx年参加工作,xx年6月调入到同地北杏庄煤业有限公司通风区工作,现为通风区副区长。

人人都说煤矿苦,但他却以苦为荣;人人都说煤矿险,但他参加工作就一直奋战在井下第一线。黑黑的脸膛映衬出他憨厚朴实的性格,满是老茧的双手诉说着他矿山的传奇。寒来暑往,冬去春回,青春岁月换得两鬓斑白;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xx年,20岁的他带着对矿山的.好奇与憧憬,由机电的一名工人,曾多次荣获矿生产先进者的老师傅带到井下场子面,成为一名煤矿工人。当时,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和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方式基本上是半机械半人力,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在这样的条件下,他感受到了工作条件的艰苦。一个班下来,身子骨累得像散了架一样,回到家里,他闷闷不乐,对父亲说不想干了,这个工作太累了。父亲对他说:孩子,一定要坚持住,可不能怕吃苦。我当年工作的时候,哪有什么机械化啊,全凭的是手啊。再说你看你的师傅,他们不也是和你一样干活吗。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理解父亲话语里的含义。凭着他不服输的性格,从此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来。他以师傅为榜样,用他们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精神默默地激励、鞭策着自己。工作中冲在最前头,脏活累活抢着干,从不计报酬,更没有一句怨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终于成为机电队精英。

23年来,他凭着对矿山的无比热爱,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心和毅力,在煤矿上一干就是23年。他,就是煤矿通风区副区长,干一行爱一行扎根矿山无怨无悔。

xx年是马口矿举步维艰的一年,受各种条件的影响,总量规模不足,经营形势严峻,简单再生产难以维系,工人原本不高的工资还常期拖欠,一年中仅能开几个月的工资,职工情绪都很低落,很多人都离开了企业,到地方小井上班去了,可却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的一个朋友劝他说:现在矿上都开不出工资了,你的技术这么好,何必窝在矿上呢。到哪个小井不比矿上开的多啊。别在矿上干了,赶紧走吧。他虽然知道朋友是出于好心,可是却不领情,对朋友说:两师傅培养了我这么多年,现在工作刚干出了点样子,我不能辜负师傅们对我的教育;矿上的困难肯定是暂时的,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渡过难关好起来的,再说,你只想着挣钱多,小井的安全有保障吗。万一出了什么事情,老婆、孩子怎么办。朋友认为他不知好歹,被他的一席话气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劝过他说下小井的事。

煤矿先进集体事迹材料2

xx年调入通风区做一名瓦检员,自xx年集团公司董事长提出了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安全新理念,并提出了井下员工人人都是通风员的标准,要求井下员工人人都是通风员,人人都负通风责。这一理念的提出他深刻的认识到煤矿一通三防工作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对一通三防工作不仅细致用心,而且对自己发现的通风设施、通风设备的损坏或破坏都及时上报后并处理。在调入同地北杏庄煤业有限公司后,对一同三防工作更加提高了警惕性。本着集团公司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安全理念,认真踏实,勤勤恳恳,经常深入一线,抓违章、查隐患、堵漏洞,没有节假日,更无休息日。他充分利用任何闲暇时间,大量翻阅矿井文献资料,积极认真领悟煤矿三大规程操作释义,手抄矿井各专业知识笔记本达3本有余,同时也影响了其他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由于部分员工对通风知识的缺乏,盲目工作,对通风设施的管理不重视,对风筒的吊挂不规范,对监控的不到位,经常受到他严厉的批评与耐心的教导,因而逐步加深了员工对一通三防的认识和安全意识。经过多年对监控、防尘、瓦斯管理等的细心揣摩,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最终成为了通风区的骨干,在xx年6月成为北杏庄煤业有限公司通风区的一名副区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二十几年来,他在矿井中留下勤劳的足迹,奉献了火热的青春,

勤勤恳恳,经常深入一线,抓违章、查隐患、堵漏洞,没有节假日,更无休息日。他充分利用任何闲暇时间,大量翻阅矿井文献资料,积极认真领悟煤矿三大规程操作释义,手抄矿井各专业知识笔记本达3本有余,同时也影响了其他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由于部分员工对通风知识的缺乏,盲目工作,对通风设施的管理不重视,对风筒的.吊挂不规范,对监控的不到位,经常受到他严厉的批评与耐心的教导,因而逐步加深了员工对一通三防的认识和安全意识。经过多年对监控、防尘、瓦斯管理等的细心揣摩,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最终成为了通风区的骨干,在xx年6月成为北杏庄煤业有限公司通风区的一名副区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二十几年来,他在矿井中留下勤劳的足迹,奉献了火热的青春,在这片土地上谱写了灿烂的人生篇章。

煤矿先进集体事迹材料3

在何岗煤矿掘二工区有个团结、务实、精干的班组,无论抓掘进搞巷修,样样都行,他们创造了何岗煤矿一个班组连续获得三无班组最长的记录,他们也是保持工程质量最好的班组。这个班组就是韩洪华班,虽然韩班长一直默默无闻,但他真有自己的说法。

一、他说要想抓好班组管理,班组长首先得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不断强化知识的储备和经验积累。

韩班长从事煤矿工作已有12年了,先后在采煤面上攉过煤,在掘进后路把过钩、开过绞车,在迎头装过车、打过眼。所以他知道每一个岗位的操作程序、操作要领都不相同,要想干好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丰富的岗位知识。刚走上班组长岗位的时候,他不仅感觉肩上的担子重了,肩负的责任大了,接触的面也广了,同时也明显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管理经验匮乏。“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班组长,他经过自己的努力,对班组的方方面面工作都做到了如指掌、烂熟于心。从后路到迎头,每一个岗位,每一道工序,他边学边改,不懂就肯书本,就请教老职工、请教领导,只要是与工作有关的他都愿意去学,而且主动去学。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良好的知识储备足以让他预先发现隐患,丰富的工作经验更能帮助他快速的处理隐患,担任班组长多年来,他时刻保持着高昂的学习动力,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素质的提升,也坚定的实现了安全生产无事故。

二、他说要想抓好班组管理,班组长必须注重掌握班组职工各类信息,带动职工共同进步。

相信大家对自己亲人都关注有加,谁生病了、谁的手机换号了等等,大家都会不自觉的`加以留心,这都是人之常情。其实,班组也是一个大家庭。多年来,他把班里职工分为新工人、老工人,粗心人、懒惰人,大能人、忧愁人等等。他说只有认真了解和掌握每一个职工的信息,预想出可能出现在班里职工身上的各类问题,才能及时想办法加强新工人岗前培训、师徒帮带,强化粗心人、大能人

安全知识学习,引导青年人技术进步,盯防懒惰人工作,安抚气愤人,开导忧愁人,才能把所能预想到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这是他与班组职工共同进步的工作方法,也是确保每班实现安全生产他所必须做的事情。

三、他说要想抓好班组管理,班组长必须注重现场管理,突出安全质量管理重点。

何岗煤矿有“天天迎检、班班备查、日日验收”的安全质量管理理念,有“争三放、创三无”的安全行为理念,有“六个雷打不动”工作制度,更有健全完善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作为现场的第一责任人,他说在班组管理过程中坚持做三项重点工作:一是时刻要求自己严格遵守矿井各项规章制度,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他说只有这样他才有底气去管理人,去处罚人,才敢于同一切不良行为做斗争。二是认真做好每个岗点的提醒工作,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岗位操作要领和施工标准,认真把自己能预想的岗位隐患向职工交待清楚,在工作过程中加以注意。三是必须做好班中巡查,对安全设施、设备,劳动纪律、操作规范,对精细化要求和各种信息搜集,认真做好记录,好在现场交接班的时候向下一个班组长交待清楚。

四、他说要想抓好班组管理,班组长必须抓好班组团结,强化班组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一个人强不代表整个班组强,人人都强也不能说明这个班组强。如果说一个班组像一台机器的话,那么各个零件不能达到协调一致的话,也不能高速运转起来。所以,韩班长说他不但要当好班组这台机器的大脑,还要当好这台机器的润滑剂,在科学合理组织本班生产,明确分工,落实岗位责任的同时,还要抓好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保证本班安全生产顺利进行。掘进工作也是一环扣一环,一环制约一环,任何生产工序都不能颠倒,只有团结协助,班组职工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五、他说要想抓好班组管理,班组长必须注重依靠典型力量,坚定树立班组发展目标。

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班组发展也是如此,在全国煤矿行业掀起学习“白国周班组管理法”热潮的时候,他就坚定的把白国周作为自己的榜样,把白国周班组作为我们班组学习的目标。从“六个三”管理法,到“五个精神”特点,他都带领班组职工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思考,转化吸收,他说在今后工作中一定以白国周为榜样,严格认真地对待自已的工作,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班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班组的安全生产才有保障。

煤矿先进集体事迹材料4

***同志,现年55岁,汉族,1987年12月份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已离退,在职期间曾担任***副矿长,分管后勤。

煤矿的效益靠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生产工作是煤矿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对煤矿来说同样不可或缺。***同志自从分管***后勤工作以来,就把全身心投入到了煤矿后勤管理工作中去,在工作中,他处处以身作则、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严谨负责,为保证后勤工作正常、高效运转,为生产单位服好务,他多次放弃休息日、节假日,整天以矿为家,忙碌在矿内每个后勤工作的现场。为解决工作之中出现的难题,他多次深入到现场进行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发生的各种问题。

为了培养自己的业务能力,他自学了经营管理、国家的法律法规等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为更好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煤矿的领导班子成员之一,在实际的工作中,他积极配合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坚持民主

决策制度,务实求严,坚持原则,齐心协力为***的发展献计献策,勤奋工作。

***同志理论基础扎实,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问题。在日常工作中,他多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即解决了工作中的各种难题,有为企业节约了开支。同志来自生产一线,他不仅善于管理,而且对生产工作也非常熟悉,他深深知道做好后勤工作是对生产工作的有力保障,因此,他多次带领各后勤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到其他兄弟单位调研、考察‘学习兄弟煤矿在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把后勤工作做到最好。

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在工作中解决问题。他常说“自己之事勿侯他人,今日之事勿候明天”。“工作要有责任心,要有创造性”。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给职工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他深入到群众之中,了解职工的想法,并在会上提出了建议,对职工澡堂、餐厅和宿舍进行了全新的改造,确保全矿职工能有一个良好的休息和就餐场所,同时大面积对矿区和生活区进行了绿化,营造出花园式的工作、生活环境,给矿区增添了美丽的风景。

在与矿所在地地企之间的问题上,由于地企关系比较复杂,几年来,包括道路运输、农用地塌陷等问题,就给矿上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为此,他提出了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地企双赢的思路,并为此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矿方的正常生产、运营,同时也维护了周边农村村民的利益。

工作中的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一丝不苟,而生活中的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为企业做贡献,最大限度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充分体现了***同志作为一个中共党员、一个煤矿管理者的人生价值观。

煤矿先进集体事迹材料5

——同地北杏庄煤业有限公司张智达

张智达,43岁,1969年出生,1989年参加工作,2010年6月调入到同地北杏庄煤业有限公司通风区工作,现为通风区副区长。

人人都说煤矿苦,但他却以苦为荣;人人都说煤矿险,但他参加工作就一直奋战在井下第一线。黑黑的脸膛映衬出他憨厚朴实的性格,满是老茧的双手诉说着他矿山的传奇。寒来暑往,冬去春回,青春岁月换得两鬓斑白;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1989年,20岁的他带着对矿山的好奇与憧憬,由机电的一名工人,曾多次荣获矿“生产先进者”的老师傅带到井下场子面,成为一名煤矿工人。当时,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和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方式基本上是半机械半人力,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在这样的条件下,他感受到了工作条件的艰苦。一个班下来,身子骨累得像散了架一样,回到家里,他闷闷不乐,对父亲说不想干了,这个工作太累了。父亲对他说:“孩子,一定要坚持住,可不能怕吃苦。我当年工作的时候,哪有什么机械化啊,全凭的是手啊!再说你看你的师傅,他

们不也是和你一样干活吗!”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理解父亲话语里的含义。凭着他不服输的性格,从此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来。他以师傅为榜样,用他们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精神默默地激励、鞭策着自己。工作中冲在最前头,脏活累活抢着干,从不计报酬,更没有一句怨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终于成为机电队精英。

23年来,他凭着对矿山的无比热爱,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心和毅力,在煤矿上一干就是23年。他,就是煤矿通风区副区长,干一行爱一行扎根矿山无怨无悔。

1996年是马口矿举步维艰的一年,受各种条件的影响,总量规模不足,经营形势严峻,简单再生产难以维系,工人原本不高的工资还常期拖欠,一年中仅能开几个月的工资,职工情绪都很低落,很多人都离开了企业,到地方小井上班去了,可却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的一个朋友劝他说:“现在矿上都开不出工资了,你的技术这么好,何必窝在矿上呢?到哪个小井不比矿上开的多啊!别在矿上干了,赶紧走吧!”他虽然知道朋友是出于好心,可是却不领情,对朋友说:“两师傅培养了我这么多年,现在工作刚干出了点样子,我不能辜负师傅们对我的教育;矿上的困难肯定是暂时的,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渡过难关好起来的,再说,你只想着挣钱多,小井的安全有保障吗?万一出了什么事情,老婆、

孩子怎么办?”朋友认为他不知好歹,被他的一席话气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劝过他说下小井的事。

2010年调入通风区做一名瓦检员,自2006年集团公司董事长吴永平提出了“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安全新理念,并提出了井下员工“人人都是通风员”的标准,要求井下员工“人人都是通风员,人人都负通风责”。这一理念的提出他深刻的认识到煤矿“一通三防”工作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对“一通三防”工作不仅细致用心,而且对自己发现的通风设施、通风设备的损坏或破坏都及时上报后并处理。在调入同地北杏庄煤业有限公司后,对“一同三防”工作更加提高了警惕性。本着集团公司“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安全理念,认真踏实,勤勤恳恳,经常深入一线,抓违章、查隐患、堵漏洞,没有节假日,更无休息日。他充分利用任何闲暇时间,大量翻阅矿井文献资料,积极认真领悟煤矿三大规程操作释义,手抄矿井各专业知识笔记本达3本有余,同时也影响了其他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由于部分员工对通风知识的缺乏,盲目工作,对通风设施的管理不重视,对风筒的吊挂不规范,对监控的不到位,经常受到他严厉的批评与耐心的教导,因而逐步加深了员工对“一通三防”的认识和安全意识。经过多年对监控、防尘、瓦斯管理等的细心揣摩,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最终成为了通风区的骨干,在2010年6月成为北杏庄煤业有限公司通风区的一名副区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二十几年来,他在矿井中留下勤劳的足迹,奉献了火热的青春,在这片土地上谱写了灿烂的人生篇章。

搏击煤海彰显本色

“做好基层队组工作就要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安全不会从天而降,基础夯实也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坚持不懈付出

,实实在在的行动”综采一队队长安振胜如是说也是如是做。

安振胜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煤矿工人,大家别看他个不高,可从他身上迸发出的力量却是惊人的,从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就在矿井一线摸爬滚打,20年来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把自己牢牢拧在在采煤工作岗位上,把激情和青春献给了他挚爱的采煤事业。从刚开始一名普通的采矿工做起,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先后被提升为班组长、副队长,2011年,他挑起了城峰公司90万吨矿井技改建设中采煤“龙头”队——综采一队队长的重任,对于新整合矿井,综采设备的安装和操作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更是巨大挑战。面对员工技术环节薄弱,操作技能不强,再加上工作面地质结构复杂,煤层赋存不高,顶板破碎等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安队长没有退缩和丝毫怨言,全身心投入到安装一线,仔细研究,反复试验,设计安装方案,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队员工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废寝忘食,忘我工作,舍小家,顾大家,有时连续三天两夜奋战在现场安装一线。功到自然成,最后在他带领下,成百上千吨重的采煤机和采煤支架硬是在时间短,战线长的条件下实现了安全按时按质

完成并顺利完成调试。多年从事煤矿井下工作,安队长对做好安全工作对煤矿生产的重要性深有体会,他常说“做好煤矿安全是首当其冲,我们每个人都应是安全员,都应为安全使力。”在工作中,他时刻把安全挂记在心头,牢记“安全第

一、生命至上”的工作理念,每个月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深入到井下一线,随时掌握一线安全工作动态和及时调整员工的工作状态,把“三违”行为和事故隐患消灭在源头,做到了隐患排查先行,安全生产跟进。90万吨新型矿井,先进的采煤设备,需要高素质的熟练操作队伍,安队长毫不保留的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员工,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化要求落实各项工作,实施标准化作业,精细化管理,人性化带队,多年来,他以精湛的技艺,过硬的本领,顽强的作风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综采队伍,自他担任队长以来,综采一队实现了零伤亡,为公司的安全技改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辛勤的耕耘,执着的追求,换来累累的硕果。2010年,他荣获凯嘉集团“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荣获倡源煤业公司矿井验收“先进个人”称号,先后多次被城峰公司评为劳动模范,安全标兵等。

本内容由xiaoyi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43176.html

(0)
xiaoyixiaoyi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