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在初一历史中,主要指的是初一历史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1]^。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为人教版,是大多数学校所使用的一线教材。人教版初一历史重点是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历史文化素养,激发学习兴趣。以下是有关于初一历史重点知识归纳人教版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初一历史重点知识归纳人教版范文 初一历史重点知识归纳人教版汇总 (7篇)](http://wimg.puchedu.cn/uploads/2024/05/20240531011741339.jpg)
初一历史重点知识归纳人教版1
1、隋唐时期的建筑特点有: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2、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700多年以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3、唐朝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4、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药王”是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6、①李白(盛唐)——“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②杜甫(盛-衰)——“诗圣”“诗史”(“三吏”“三别”)
③白居易(中唐)——《秦中吟》、《新乐府》,诗歌反映现实生活。
7、隋唐最著名的书法名家有颜真卿和柳公权,后人把颜书和柳书并称为“颜筋柳骨”。颜真卿:创立雄浑敦厚的新书体,称“颜体”;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成“柳体”,其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
8、(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代表作为《历代帝王图》、《步辇图》。(唐朝)吴道子:“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9、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10、隋唐时期的乐舞,吸收了西域各族的传统乐舞,著名的有歌颂唐太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参与编纂的《霓裳羽衣舞》,舞蹈家有公孙大娘。
初一历史重点知识归纳人教版2
一、科学技术
1、建筑:
①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②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
2、印刷术:
①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②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
③唐朝《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二、文学:诗歌
1、李白(盛唐)——“诗仙”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2、杜甫(盛-衰)——“诗圣”“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3、白居易(中唐)——《秦中吟》、《新乐府》。他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三、书法:“颜筋柳骨”
1、颜真卿:创立雄浑敦厚的新书体,称“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代表作为《颜氏家庙碑》。
2、柳公权:自成“柳体”。代表作为《玄秘塔碑》。
四、艺术宝库:甘肃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初一历史重点知识归纳人教版3
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北京人还保持人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4、北京人往往几十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6、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7、山顶洞人能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和别的原始人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他们死后还要埋葬。
8、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一个氏族有几十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9、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10、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11、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等打猎捕鱼。
12、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们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就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13、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原始居民,陶器有了黑陶,白陶。
14、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成为日后的华夏族。
15、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16、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17、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18、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9、约公元前1600前,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20、公元前1046年,周商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倒戈,周军攻入商都,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21、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七上P·24)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主要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有向天子纳贡,随从作战,定期朝见的义务。
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2、公元771年,西周灭亡。
23、在原始社会未期,我国已经出现青铜器,到了夏朝,青铜器的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24、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2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6、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相当发达,后代称为”五谷”(稻、黍、粟、麦、豆)的农作物,商周时已经齐备。
27、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们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8、春秋五霸的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其中最早的是齐桓公。
成语典故”不计前嫌”有关的是齐桓公,”退避三舍”有关的是晋文公,””一鸣惊人”有关的是楚庄王,”卧薪尝胆”有关的是越王勾践。
2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时期。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争战而得名。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30、春秋是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3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2、晋文公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城濮大战中,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33、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公晋国,稍后齐国大夫四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并建立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后中间)七雄并立的局面。
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基础的是长平之战
34、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牛耕开始开始使用。
35、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初一历史重点知识归纳人教版4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
历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初一历史重点知识归纳人教版5
1、农业的进步
(1)水利
汉武帝治理黄河
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2)农业耕犁:安装了犁壁。
耧车:播种工具。
(3)耕作技术,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4)农作物,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桑麻广泛种植。
2、手工业进步
(1)丝织: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2)冶铁: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3、商业繁荣,长安,洛阳出现专业商业区——市
4、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和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政治人物,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公元前247年,嬴政即王位。公元前238年,在故都雍城举行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快速阅读法
初中生要想学好历史一定要学会快速阅读法,要学会快速阅读教材,这样才能学得轻松自如,并逐渐掌握阅读技巧。上课的时候,老师会为大家讲解历史知识,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课会有层次性,针对性的来启发同学们。所以同学们要在上课时做好养成标记,做笔记的好习惯。
错误排除法
所谓的’错误排除法即按照题目要求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而言的错误。这类选择题的设问往往是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要求选出关于这一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选项,只要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剩下的也就是正确答案。
初一历史重点知识归纳人教版6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bc2070年)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一带
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
约7000年前,河姆渡(浙江余姚)原始居民出现
约五六千年前,半坡原始(陕西西安)居民出现
约四五千年前,山东大汶口(山东泰安)原始居民出现
约四五千年前,炎帝与黄帝联合打败蚩尤(涿鹿之战)
二、奴隶社会(约bc2070-bc476年)
bc2070年,禹建立夏朝,都城阳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bc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都城亳。
bc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bc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bc841年国人暴动(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bc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bc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东周(春秋:bc770年—bc476年;战国:bc475年—bc221年)
bc651年,葵丘之会
bc633年,城濮之战
三、封建社会(bc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bc386年,田氏代齐
bc377年,三家灭晋
bc354年,桂陵之战
bc341年,马陵之战
bc260年,长平之战
bc356年,商鞅变法
bc230-bc221年,秦国陆续灭掉六国
bc221年,秦朝建立
bc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在陈建立了张楚政权
bc207年,巨鹿之战
bc207年,刘邦灭秦朝
bc206年,楚汉之争开始
bc202年,楚汉之争结束,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都城长安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都城洛阳。
bc127年,河南、漠南之战
bc121年,河西之战
bc119年,漠北大决战
bc138-bc126,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c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66年,大秦使者到达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东汉)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都城洛阳。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定都成都。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229年,孙权称帝。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都城洛阳。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中国。
316年,匈奴一支灭亡了西晋。
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城建康。
376年,前秦统一北方。
383年,淝水之战。
420年,东晋灭亡,刘裕建宋,都城建康,南朝开始。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494年,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589年,隋朝统一中国。
初一历史重点知识归纳人教版7
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传话”游戏。让五位同学到黑板前面向左排成一行,老师用小黑板写上一句话,给第一位同学,第一位同学将这句话的意思表达给第二位同学,第二位同学又传给第三位同学,依次类推,最后一位同学向大家说出他所理解的意思。再请学生谈谈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区别,然后教师强调:古史传说并非纯粹神话故事,而是具有一定的具体史实成分。这些传说中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古代先民征服自然的内容,在人类的历史中,“文明曙光”已从传说中产生。至于这些发明,并不一定就是炎帝黄帝创造的,而是先民成年累月,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并非一人短时之功,而是后人在追述他们历史的时候,将一些发明创造集中附会在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炎帝和黄帝身上。(从而突破难点)
结合课文“神农教嫁图”、“贝壳堆塑的龙虎图”,由学生讨论并回答。之后教师: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通过长期的战争而最终走向联合的。其中有两次大战,一次是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蚩尤,另一次是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炎帝战败臣服,炎黄走向联合,并称中华人文始祖。
大家知道,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是通过长期的战争来获得的,但从尧开始,取得首领位置的方式却很温和,是通过部落民主推举产生的。这一制度即历史上的“禅让”。
在学生自习后,让学生想像当时禅让的情景,挑选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尧”和“舜”,进行对话表演,体验什么是禅让。
让一位学生说出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开展“大禹治水的启示”讨论竞赛活动,分四组进行,共同制定简易平分标准,每组选一名评委,美组推选出两名代表以抽签为序登台比赛。可以启发学生在环保意识、奉献精神、坚持不懈的品质、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去谈。
本内容由xiaomao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53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