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观看和感受”。它通常用来指对一件艺术品、媒体或事件的书面或口头反思。那么,湖南警示片不可逾越的红线观后感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湖南警示片不可逾越的红线观后感,湖南警示片不可逾越的红线的心得体会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湖南警示片不可逾越的红线观后感篇1
报道称,简明凤曾一度被组织寄予厚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女强人”心态逐渐发生变化:公私不分,用公款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私人费用,利用职权为胞弟谋取利益;心存侥幸,省委巡视组巡视期间,四处活动,欺骗组织;“三观”扭曲,自认为“女人为官比男人辛苦得多,付出得多,自然也应该得到更多”……
近年来,随着中央反腐的持续高温,越来越多的腐败分子相继落马,但仍有一些官员试图践踏纪律红线,更有甚者抱着“退休之前多捞一些,退休之后不会出事”的心理贪污受贿,殊不知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退休从来都不是腐败的“避风港”“保险箱”“隐身衣”,反腐败既没有例外,也没有禁区,退休根本不可能让腐败“洗白”,党纪国法也不可能纵容腐败官员借助退休“软着陆”。到头来只是“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终究会事情败露、身败名裂。
细细琢磨起来,“退休前多捞一些”的歪念头不过是某些人被利益熏心,企图钻法律的空子罢了。主观上,一是某些领导干部长期的长官意志,形成了专横跋扈、目无党纪的一贯作风,即使即将退休了也要耍官脾气,摆官架子;二是某些领导干部以为退休了就不再受到党纪的监督制约,故而有如脱缰野马,为所欲为。客观上,一是长期的主政一方,社会关系盘根错节,虽然公权力没有了,但影响力还很强,办起事来神通广大,所谓“老领导出马,一个顶俩”;二是对退休后的领导干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三是惩处上存在“重在任,轻离任”的现象。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在反腐浪潮如火如荼的今天,一切违法违纪行为终究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加大教育警示工作,让反腐工作有力地进行到底。
反腐之剑也并不会因退休而退却,反腐之心并不因离职而终止。常言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即将退居二线的老同志理应做好表率,树好旗帜,当好“黄牛”,切忌不要让“歪念”断了自己的“首”、伤了自己的“身”。
湖南警示片不可逾越的红线观后感篇2
近日,我矿组织全体员工观看了安全警示教育片《不可逾越的红线》,该片深刻剖析了四起煤矿事故:莒山煤矿“1.27”透水事故、海天煤矿“3.16”顶板事故、白沟煤矿“8.7”运输事故、以及皇联煤业“8.17”溃煤事故。这些血淋淋的案例让我深感震撼,每一幕都令人痛心疾首。
影片中呈现的事故现场画面令人触目惊心,那些因事故而失去亲人的家庭,其悲痛欲绝的场景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深感遗憾与同情,也更加明白了安全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深刻反思,如何才能有效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生命至上,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任何一起事故都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对家庭和个人更是造成无法弥补的伤痛。因此,安全意识必须深深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让每个人都认识到安全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我们必须共同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良好氛围。
作为煤矿的一员,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保障安全的重任。我将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安全教育、培训和演练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我也会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坚决杜绝违章行为。在工作中,我会勤于检查、巡检,及时发现并消除风险和隐患。
此外,我认为我们还应该加强团队协作,互相监督、互相检查、互相提醒。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缺陷等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筑起安全大堤,为企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安全是企业永恒的话题。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将安全工作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只有不断加强安全管理、消除隐患、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才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为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湖南警示片不可逾越的红线观后感篇3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对于一个党员,纪律是高压线;对于一个政党,纪律是生命线。
提出了纪律建设的明确要求,指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着力方向。各级党组织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十分明确地强调、十分坚定地执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更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个松松垮垮、稀稀拉拉的组织,是不能干事,也干不成事的。但在现实中,仍有少数党员、干部不守纪律、不讲规矩,或是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或是口无遮拦、乱评妄议,或是自由散漫、目无组织,或是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或是说情拉票、跑风漏气。凡此种种,在党内和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害。这些问题如果不下大力气整治,就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开来,最终严重危害党的肌体。
党的规矩总的包括哪些?党章、党纪、国法,还有党的优良传统,都是全党必须遵守的规矩。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国家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全党必须模范执行。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是自我约束的不成文的纪律,同样需要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懂得并自觉遵守这些规矩,个人才能不触雷、不踩线,党才更有凝聚力、战斗力。
规矩不能立起来、严起来,很多问题就会慢慢产生出来。一些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往往是从不守规矩开始的。在讲话中,提出了五个必须,这正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规矩。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这些都是不可逾越的底线、不能触碰的红线。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对党是不是忠诚,这五个必须是重要的考验、根本的检验。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对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尤须严明纪律、严守规矩。只有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浓厚氛围,保证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步调、令行禁止,才能将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湖南警示片不可逾越的红线观后感篇4
这些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深刻变化,党员干部不断面对很多诱惑,从而出现了很多腐败事件,以来,党中央既打老虎又打苍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引起了党心民心得强烈共鸣。中央政治局同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建立了让党员干部们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描绘出了党员干部思想政治高线和党规法纪底线。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是广大党员干部们需要坚守的高线,这个高线可以说是每位党员干部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党员领导干部一旦丧失了理想信念,就容易导致自律能力下降、禁不住利益和私欲的诱惑,最终导致严重违纪乃至违法。有的领导干部纪律意识淡薄,认为违反纪律是小事,认为只要不贪污受贿,犯严重的政治错误就行了,他们出入私人会所、和企业家们玩牌吃饭、隐瞒不报个人有关事项等。殊不知很多贪官的堕落就是从一包烟、一瓶酒、一包土特产开始的,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成为人民的罪人,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小节失守就是日后成为贪官亘古不变的前奏,这和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所讲述的道理是一样的。党员干部只有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筑严思想政治防线,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广大党员干部们不能触碰的底线,它把党员行为整合成6种纪律并且开列了负面清单,明确标明党和人民不能容忍的底线,它和前段时间三严三实中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三严要求是相契合的。减少了党员干部不知法而犯法事件的发生,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清白做人、干净做事。既然是负面清单,那么清单上未禁止的事情就是可以做的,有人说:巨匠是在严格的规矩中施展他的创造才能的。领导干部要勇做政治上的巨匠,坚持用法管人、管事、律己。坚持依法依规办事,把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置身于规矩之下,严格按党性原则、政策法规、制度程序办事,以制度管人管事,决不能逾越章法,蔑视制度,久而久之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党员干部只要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条高线,又能守住党的纪律这条底线。那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湖南警示片不可逾越的红线观后感篇5
安全红线”就是“生命线”,只有真正把安全作为发展的前提、基础和保障,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牢固树立红线意识
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就是要把安全生产与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安全红线”是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安全生产的根本目标。企业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强化红线意识的重要性,要把强化“红线意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生命高于一切,为每位员工撑起一把安全伞”,坚守这条红线,“从零起步”对现场管理“零容忍”,对隐患“三违”零情面,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全员参与远离红线
安全生产需要每个人的参与,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来完成,在学习宣传上狠下功夫。把深入学习贯彻省市公司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公司领导层要作出表率,率先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率先用于指导工作实践,率先抓好落实,以“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为主题安全宣传日活动为契机,将安全生产、强化红线意识向纵深推进。
强化管理杜绝违章
安全管理松懈,制度执行不严的时候各种规章制度在执行、考核、监督上不够认真严肃,造成职工安全思想放松,工作随意性大,极易发生违章而导致事故,习惯性违章是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顽固性违章作业行为,克服它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决不可急于求成,一味追求表面效果,而要有足够的耐心,深入开展反违章工作,用“三铁”反“三违”,即:用“铁的制度、铁的面孔、铁的处理”反“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树立起不彻底铲除违章誓不罢休的必胜信念,
“安全红线”是为员工生命、企业财产划定的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为了每个人的家庭幸福、为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请“远离红线珍爱生命”。
湖南警示片不可逾越的红线观后感篇6
翻看违纪党员干部案例剖析时,发现这样一类现象:一些人平日无视纪律和规矩恣意妄为,在面对组织审查时,还一度感到惊诧:“怎么可能最终查到我身上?”他们忘记了纪律面前无例外,言语中显露的是一种把自己凌驾于党纪之上、拒绝接受监督的想当然。
现实中,存有这一思想的党员干部不在少数。有的因为管了钱,就觉得可以多拿多占、随意挥霍;有的因为管了人,就认为可以任人唯亲、买官卖官;有的因为管了审批,就有选择地优亲厚友、权钱交易;有的因为管了执纪,便搞区别对待,把自己置于纪律要求之外。
这些人身上的一个共同点都是:忘记了“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把人民赋予的公权力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和谋私工具。说到底,就是特权思想作祟。
因手握关键权力,享受着公权私用带来的丰厚回报,沉浸在求己办事之人的吹捧逢迎里,陶醉在身边人编织的光环之下,久而久之,他们开始飘飘然,把很多违规之事当做理所当然,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无人能管……他们头脑中特权思想的演变轨迹,正是逐步对私欲丧失戒惧,对纪律失去敬畏的过程。因为缺乏敬畏,他们视自己为纪法的局外人,不仅将自我监督抛之脑后,更拒绝外部监督,最终一步步跌入腐化堕落的深渊。
有所惧才能有所止。纪律的严肃性就在于执行纪律的平等性,在于违纪时被惩处的不可避免性。在纪律和规矩面前,若心中无畏,就会使自己陷入随时可能触碰纪律红线的危险,唯有始终怀着敬畏之心,方能确保自己始终在安全区域谨慎前行。
《左传》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这句话说的就是对权力的敬畏。不惟在位谋政,更当恪尽职守,才是用权的真谛;不惟奋发有为,更当洁身自好,才是为政的逻辑。始终以一颗敬畏之心对待权力,才能最终求得无惧之境。
党员干部当牢记,纪律面前没有特殊,党的性质宗旨更不允许有任何特权存在。权力与责任从来都是对等的,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越需要有一颗敬畏之心,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唯如此,才能始终以审慎的态度行使手中权力,以严格的标准坚守党纪原则,真正无愧组织的重托、无愧人民的信任。
湖南警示片不可逾越的红线观后感篇7
“八项规定”已经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张“金色名片”,决不允许任何人给这张名片抹黑。7月13日,谯城区市场监管局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了警示教育片《不可逾越的红线》。
该片中的主人公都是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淡薄,把党的纪律抛到了脑后,在上级党组织三令五申保持高压态势的情况下依然不知敬畏、不知止、不收敛、不收手,严重损害的党的形象。
观看结束后,该局负责人提醒大家一定要以案为戒,心存敬畏,做到自警、自醒、自重,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吃饭的坚决不吃、不该收的东西坚决不收,把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置身于规矩之下,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同时,表示对顶风违纪行为和“四风”隐形变异问题也会“严”字当头、“实”字着力,决不姑息手软,让从严治党见底见效,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湖南警示片不可逾越的红线观后感篇8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近期市行组织集中观看不可逾越的底线警示教育片,该片通过8名原建行员工案例释纪说法,提醒和警示全行员工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理想信念、党性立场和原则,党纪国法不容挑战,政治底线不能触碰。
一是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该片多名人员系我行原高、中层管理人员,按理说应该是明是非,知警畏的典范,但最终因为不讲规矩,不守底线而成为阶下囚。作为建行员工,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政治敏锐性,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行动上的执行人,遵章守纪的表率者;
二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自身觉悟。浙江省分行陈慧君就是没有信仰,失去是非辨别能力而沦落成甘为他人谋利的典型。金融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养的提升,要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及信仰,经得起诱惑所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提升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是要严守道德底线,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十九条禁令等相关要求。作为支行管理者,要不断加强责任监督,狠抓作风建设。通过强化全员责任意识,全面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引领全员争做党风廉政建设上的“规矩人”。以身作则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相关要求,坚决不能触碰188条、19条禁令等红线。通过加强日常监督,从严执纪问责,强化党规行纪的学习和警示教育,使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真正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全行员工“不想为、不敢为、不能为”的合规意识。
湖南警示片不可逾越的红线观后感篇9
党员领导干部是多年培养起来的宝贵财富。曾感叹,培养一个领导干部比培养一个飞行员的花费要多得多。这也提醒我们,即便从成本的角度看,党风廉政建设也需要加大“防患于未然”的力度。否则,不仅是人力资源上的巨大浪费,甚至可能陷入“割韭菜”的困局。肌体健康,不仅要剜除毒瘤还要对症施治;既治已病又治未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之义。
正如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这篇文章中所用的比喻,抓案子、抓线索,是“树木”;强纪律、严规矩,才是“森林”。中央纪委把案件室改称纪检监察室,把案件线索规范称为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并非简单的名称改变,而是职能定位的深化。腐败滋生蔓延,根本原因在于一些领导干部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一些地方出现的系统性腐败、家族性腐败和塌方式腐败,莫不证明这一点。反腐败不仅仅是守住法律的底线,更要维护党纪的严肃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员干部敬畏纪律、遵守纪律。
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是党的重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严明纪律,各级党委、纪委不能当甩手掌柜。年初,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划定的20xx年重点工作,第一条就是“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湖南衡阳发生破坏选举案,原市委书记虽然自己没有收受贿赂,但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没有担责、玩忽职守就是违纪。对违纪行为要抓早抓小,对不讲规矩、不听招呼的党员干部,要敢于拉下脸来批评、亮出剑来肃纪、点起名来曝光,放任自流只会养痈遗患。
纪律退一分,腐败进一尺。看看苏共亡党的沉痛教训,不正是党员丧失组织纪律的苦果吗?听听蒋介石败逃中国台湾后总结失败时说“共产党有纪律,国民党没纪律”,不正说明党不以规矩则乱吗?今天重温历史教训,重提政治纪律,重讲政治规矩,党员干部更需要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政治的生命线,真正做到执行纪律无条件,遵守规矩不含糊,守住底线不逾越,遇到红线不触碰。
相对于查处大案要案产生的“震撼力”“震慑力”,严明纪律释放出一种“沉潜的力量”。不敢腐、不能腐,需要的是纪律竖起一堵防火墙,直至纪律倡导的价值内化于心,才能真正达到不想腐的境界,让党风廉政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湖南警示片不可逾越的红线观后感篇10
公是公,私是私,公私要分明。但杨文春在公务活动中公私不分,公务活动中借支公款,不及时核销账务,处理暂借款;失职,对单位财务疏于监管,造成单位大量借支款长期不及时核销,违反规定。
1月至12月,杨文春同志担任宁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期间,违反财经纪律,在开展公务活动中,先后10次向单位借支公款147500元,不及时按规定核销所产生的公务费,处理暂借款,直到20xx年8月4日才按规定正常核销76450元,20xx年9月2日以现金方式归还单位财务75000(其中含毛伟借支款3950元);1月至12月,杨文春同志担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期间,财经纪律意识淡薄,履职不到位,对单位财务疏于监管,财务管理不规范,单位职工在公务活动中借支公款达40笔334984元不及时核销,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直到20xx年9月才按规定核销所产生的公务费,处理暂借款,正常核销179500元,现金归还155484元。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经县纪委会研究决定,并报县委会20xx年12月15日批准,给予杨文春同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同时经县委会研究对其进行组织处理。
杨文春是一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通过多岗锻炼,成长为县人社局局长,理应兢兢业业,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慎权、慎钱,公私分明,心存敬畏,但因公私不分,触碰纪律“红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要求不严,纪律意识淡薄,心无敬畏,随心所欲。职务升迁了,没有意识到这是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在工作中,不认真思考如何履好职,如何报答组织的信任,而是认为自己终于扶正了,现在再没有人管我了,我想怎么办就怎么办,莫视财经纪律,公务活动中公私不分,公款借支了不及时核销账务。
放松监督和管理导致覆水难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树欲静,而风不止。杨文春涉案违纪并不是偶然,而是堆积效应。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势,工作不扎实,监督管理滞后。作为“一把手”本应带头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却在公务活动中带头违反财经纪律,借支公款后不及时核销账务,处理暂借款,致使局职工人人都效仿、复制,公务活动中借支公款,却从来不核销账务,造成单位出现大量借支款长期不核销,单位财务就象断线的风筝无人问、无人管。
权力掣肘,机制发挥不了监督、钳制作用。把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用制度管人管事,确保权力的阳光运行。宁蒗县人社局在实际工作中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形同虚设,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大家都充当好人,发生在身边的事不管不问,随大流,工作职责履行不到位。
本内容由jiewei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57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