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小知识”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一些与地理环境、特征、分布、名称等相关的简单知识,通常是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小片段或小信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理环境,增进对地球的认识。这些知识可能来源于各种书籍、网站、电视节目、广播等媒体渠道,也可能来源于个人的观察和体验。以下是有关于地理小知识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地理小知识 地理小知识的简短有趣(9篇)](http://wimg.puchedu.cn/uploads/2024/06/7430651719561011.jpg)
地理小知识1
一、东亚:
1、朝鲜境内有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
2、日本国内森林资源、水利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二、东南亚:
1、矿产以锡、石油为主;
2、种植业发达:(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
(3)菲律宾:椰子,蕉麻;
(4)泰国:水稻;
三、南亚:
1、印度矿产主要以煤、铁、锰矿为主高中化学,分布在德干高原北部;另外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茶叶、小麦等出口;
四、中亚:
1、小麦,棉花,畜产品;
2、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分布在里海沿岸);
五、西亚和北非:
1、石油资源丰富: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以及伊拉克境内,储量占世界的一半,开采量为1/4,出口量第一:
2、特产:土耳其安卡拉羊毛、摩洛哥橄榄油、阿富汗紫盖皮羊毛、伊拉克椰枣;
3、北非的铁矿分布在利比亚、埃及与苏丹境内,磷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地理小知识2
1、欧洲西部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本区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盟,目前有27个成员国,统一货币叫欧元。欧盟加强了欧洲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并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活动题p58,读欧盟成员国之间密切联系图8.14,读欧盟国家分布图8.15)
2、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目前也是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欧洲西部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工业分布密集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到意大利,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区。
3、发达的畜牧业:本区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大西洋东岸,北冰洋南岸,地中海北岸),常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多汁牧草,草场广布,本区的人们把牧草称为“绿色金子”。荷兰、丹麦是著名的乳畜大国。
4、读图8.23p64,找出主要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多瑙河下游平原)、河流(莱茵河、多瑙河)、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亚平宁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岛屿(大不列颠岛)、半岛(南部自西向东依次为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海及海峡(黑海、土耳其海峡、爱琴海、亚得里亚海、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比斯开湾、英吉利海峡、北海、波罗的海)。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
5、本区绝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内陆及伊比利亚半岛内部为温带大陆气候,阿尔卑斯山脉为高原山地气候。(图8.22p63)
6、欧洲西部的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夏季阳光明媚,海滨沙滩风景优美;北部有曲折、幽深的峡湾;中部阿尔卑斯山脉是登山和滑雪的好地方。读图8.24p65,知道本区有哪些旅游资源。
地理小知识3
在赤潮发生时可以调剂用水,与此同时,改进养殖饵料种类,用半生态系养殖方法逐步替代投饵喂养方式,以期自然增殖有益藻类和浮游生物,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1.控制海域的富营养化
①应重视对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理,提高污水净化率。
②合理开发海水养殖业
为了减缓由海水养殖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要采取以下措施:
a、根据水域的环境条件选择一些对水质有净化作用的’养殖品种,并合理确定养殖密度,控制养殖面积。
b、进行多品种混养、轮养、立体养殖,尤其是鱼、虾、贝、藻混养,建立生态养殖系统。
c、提高养殖技术,改进饵料成分及投饵技术,使其有利于养殖生物的摄食,减少残饵,减轻水质和底质的污染。
d、不能将池塘养殖的污水和废物直接排入海水,应采取逐步过滤等办法加以处理。
2.人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境
如在水体富营养化的内海或浅海,有选择地养殖海带、裙带菜、羊栖菜、红毛菜、紫菜、江篱等大型经济海藻,既可净化水体,又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利用自然潮汐的能量提高水体交换能力;可利用挖泥船、吸泥船清除受污染底泥,或翻耕海底,或以粘土矿物、石灰匀浆及沙等覆盖受污染底泥,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境。
3.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来种类的引入
总结:要制定完善的法规和措施,防止有毒赤潮生物经船只和养殖品种的移植带入养殖区。
地理小知识4
地形:
一、东亚:
1、总括:(1)东部沿海: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2)西部内陆:高原山地为主;
2、著名山脉:阿尔泰山(蒙古),昆仑山(中国),喜马拉雅山(中国);
3、著名高原: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中国);
二、东南亚:
1、总括:(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
(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三、南亚:
1、总括:(1)北:喜马拉雅山南部;
(2)中:两大冲积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德干高原(亚洲最大的高原);
2、著名山脉:西高止山(印度西部),东高止山(印度东部)
四、中亚:
1、总括:以丘陵平原为主;
2、著名平原:里海沿岸平原(俄罗斯),图兰平原(乌兹别克斯坦);
3、著名丘陵:哈萨克丘陵(哈萨克斯坦);
五、西亚和北非:
1、总括:以高原为主,平原狭小
2、著名山脉: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尔及利亚),大高加索山脉(西亚,为亚洲和欧洲分界线),格罗斯山(西亚,伊朗);
3、著名高原:伊朗高原(伊朗),美索不达米亚高原,
4、著名平原:尼罗河盆地和三角洲;
地理小知识5
一、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二、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四、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五、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①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②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地理小知识6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20xx-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
冷锋暖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反气旋
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上升下沉
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l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l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l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大大7月1月
海洋性小小8月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l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l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l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l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l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6.7.8三个月气温最高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5℃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温带气候
最热月<>5℃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年雨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20xxmm
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热带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xxmm)
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极地气候
六;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地理小知识7
南亚问题
1、印度半岛的地形特征
半岛地形以高原为主;(2分)高原面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或起伏和缓);(2分)半岛东西两侧有山地,沿海有狭窄(狭长)平原。(2分)
2、南亚热带沙漠的成因:
(1)冬季受副高热带高压的控制,降水少。
(2)夏季西南风无法到达。
(3)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3、印度河径流12~2月流量最低,3~6月水位上升快,7~9月流量最大,此后水位急剧下降,10月初水位开始平缓减退,分析印度河径流量呈上述变化的原因。
冬季(12~2月)盛行东北季风,温度低,降水少,上游山区封冻,流量最低;(春季和初夏(3~6月)气温升高,上游地区的高山冰雪融化补给河流,流量增大,形成春汛;雨季(7~9月)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形成夏汛。(6分)
4、印度河(恒河及雅鲁藏布江)每年有两个汛期,其河流水的来源各为:3-5月为积雪融水补给,6-9月为西南季风带来的雨水补给。
5、德干高原为热带季风气候,但其中部的天然植被为草原(其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原因为:
①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②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
③为古老的侵蚀高原,地形平坦,水汽抬升少,降水量少。
6、孟加拉国多风暴潮的原因:
位于板块交界处,多海底地震;西南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口大内小的喇叭状港湾;
7、孟加拉国洪涝灾害的原因:
①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飓风,降水集中②地势北高南低,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③南部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④干支流同时进入汛期,相汇于孟加拉国
④地处孟加拉湾顶端,受海潮影响不利于洪水入海。
8、南亚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原因?因北面有喜马拉雅山高山屏障,阻挡冬季风,受东北风影响小。(同四川盆地)
9、斯里兰卡南部人口稠密的原因
位于北印度洋,南部由西南季风带来丰沛降水,(2分)淡水资源丰富;南部地势较高地区,气候凉爽,(2分)适宜人居;沿海平原,地形平坦,(2分)利于农业发展。
10、中巴经济走廊交通建设(中巴两国计划建一条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到中国新疆喀什的中巴铁路),指出中巴铁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加强与巴基斯坦的经济联系,便于扩大贸易往来;大大缩短石油等能源运输时间和距
离,提高的效率。丰富能源来源渠道,减轻我国能源压力;扩大我国西部地区开放程度,促进经济发展。(6分)
11、印度为世界第一养牛大国,鲜奶及奶制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印度乳牛业发达的原因为:
①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②国家政策支持;
③热带草原面积广大,饲料丰富;④加大了科技投入,培育了良种牛,重视了疫病防治工作。
12、加尔各答与孟买的区位条件:接近原料产地,海上交通便利。
亚洲硅谷-班加罗尔(软件)-高新技术产业区位条件:
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政府鼓励政策;技术力量雄厚;社会治安和劳资关系好;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因素: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宗教关系复杂,自然灾害频繁,与周边邻国不和。
地理小知识8
东南亚问题
1、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中南半岛地形特点:
地势北高南低,
地形北部山地,南部冲积平原。
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地形: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中高周低。
2、中南半岛(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地表崎岖的地形特征成因是什么?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强烈的挤压作用形成褟皱山系,地壳不断隆起抬升,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切割作用强烈,形成中南半岛和横断山脉地区山河相间,地表崎岖的地貌形态。
3、、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马亚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为对流雨、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分旱、雨两季
4、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北部冬暖夏凉、南部终年高温,沿线地区降水丰沛,气候垂直变化大;河流纵列分布(或山河相间),流向自北向南,水能资源丰富;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广布,生物具多样性。
5、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6分)
地处热带;周围水域广阔;地形复杂;空气对流强烈。
6、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6分)
岛屿多,海域广阔;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入海河流多,饵料丰富。
7、简述爪哇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8分)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生态模式,优化种植结构;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与推广;提升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每点2分,满分8分)
8、简析洞里萨湖成为湄公河蓄水池的主要原因
地区地势低平,湖泊与河流相连;河水的水位季节变化大,丰水期水位高,可倒流入湖泊;
9、简析洞里萨湖湖面季节变化对种植业和渔业的影响。
①使农事和渔事活动具有季节性;(2分)②丰水期淹没的农田沉积了大量的泥沙和有机质,提高了土壤肥力;(3分)③丰水期河流带来的泥沙和有机质,以及淹没的土地上的动植物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来源。(3分)10、简析洞里萨湖鱼种繁多的原因。①洞里萨湖水域广阔,常年水温适宜,饵料来源丰富,适合多种鱼类的生长;(2分)②湄公河南北流程长,水域环境复杂,鱼种多,有湄公河鱼类进入;(2分)③有海洋洄游鱼类进入。(2分)
11、苏门答腊岛种植油棕的有利自然条件。
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光照充足;冲积平原面积大,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形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水;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任答三点)
12、中南半岛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
①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适合水稻的种植和生长;②处河流中下游平原,土壤深厚肥沃;③悠久的种植历史,丰富的传统经验;④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⑤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产高,能满足人多对粮食的需求⑥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食
13、新加坡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1)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良港口,发展转口贸易、对外贸易和航运业。(2)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进口原料,并发挥本国的技术力量,迅速发展了炼油、造船、海上钻井平台制造、电子电器等加工工业。(3)发挥本国风光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等长处,迅速发展旅游业。
14、克拉地峡开凿的影响
对中国:开凿后可以改变欧亚贸易路线,使我国对欧洲、非洲贸易航程缩短,安全性提高。拓宽我国能源进口渠道,减少对海运及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对泰国:克拉地峡位于泰国南部,开凿后,不仅可以为泰国的石油贸易提供快捷,安全的路线,还可以带动泰国的经济发展。
15、马六甲海峡的作用:
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是东亚、东南亚各国与西亚、南亚、北非及西欧各国物资往来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日本从中东运入石油的必经之地。
15、泛亚铁路的区位条件?
①地势平坦,施工难度小,投资少;②可利用原有铁路;③沿线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
16、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新加坡扼守在马六甲海峡东口,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是东亚、东南亚各国与西亚、南亚、北非、西欧各国物资往来的必经之路(最近通道),新加坡一向是东南亚各国物资集散中心和转运中心。
17、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关于澜沧江系列开发的项目有:澜沧江水能资源开发、水运开发、旅游开发及沿边贸易。
地理小知识9
中亚问题
1、中亚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特点: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且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变率大成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3)内陆湖泊问题:
咸海面积不断萎缩的原因
自然原因:(1)气候变暖,降水量少,蒸发旺盛,咸海水量减少,面积缩小;(2)注入咸海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河水下渗、蒸发,导致注入咸海的水量减少,咸海的面积缩小;人为原因:(1)人口增多,为了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大量引河水灌溉,导致注入咸海的水量减少,咸海的面积缩小;(2)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河流水量减少,导致注入咸海的水量减少,咸海的面积缩小。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咸海面积萎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咸海的面积缩小,使周围气候更加干旱、沙尘增加,土壤退化、土地沙化,湖泊调节气候能力下降,湖泊及周围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渔业生产环境恶化。
4、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的种植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光热充足;降水少,利于收摘;灌溉便利;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不利条件:灌溉水源不足,距市场较远。
5、、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说明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种植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是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棉花种植区,大量引河水灌溉,地下水位上升,蒸发旺盛,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由于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造成下游河流水量减少或干涸,生态用水缺乏,土地沙化、荒漠化加剧;入湖水量减少,湖泊萎缩,生态环境恶化。生物栖息地破碎、消失;
6、从地理角度分析甲国(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8分)
从地理位置分析,甲国是我国陆上邻国,距离近,且边境漫长,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从资源分析,甲国矿产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对资源的消费量和开采量少,资源优势难以转变成经济优势,而我国拥有资金、技术等优势,对资源的需求量大,所以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从交通条件分析,欧亚大陆桥连接两国,交通便捷,便于交往;从能源分析,甲国油气资源丰富,我国能源需求缺口大,合作前景广阔。
7、修建中哈输油管道的重要意义有
我国从哈萨克斯坦运入石油,对我国的好处是:
①缓解了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有利于我国能源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中国能减轻对时局动荡的中东的石油依赖,有助于我国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③石油源地距我国近,运费低安全性好。
④将为中国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陆地能源供应源
我国从哈萨克斯坦运入石油,对哈萨克斯坦的好处是:
①有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③有利于哈萨克斯坦石油出口渠道多元化;④出口源地距中国近运费低,有利于降低石油运输成本。
8、亚欧大陆桥的意义
缩短了亚欧大陆东西岸的运输距离;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维护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等。
9、巴尔喀什湖:东部为咸水湖,西部为淡水湖
①东部: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西部:有源自天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伊犁河淡水河流汇入(伊犁河),而东侧没有
本内容由xiaojie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6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