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其占地面积达5200亩,与颐和园、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皇家园林。每个人对于圆明园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对此以下内容是关于圆明园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关于圆明园作文素材(通用14篇)](https://wimg.puchedu.cn/uploads/2024/11/20241115040133185.png)
关于圆明园作文1
1860年以前,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奇迹;1860年以后,它却沦为一座废墟,成为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伤痛。
据史料记载,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凝聚了清代历代皇帝150余年的心血。 历代帝王倾尽国力,汇聚无数能工巧匠,填湖堆山,广植奇花异木,集天下名胜之大成,最终建成了这座举世无双的“万园之园”,为中华文化史增添了无比辉煌的一页。
然而,这颗璀璨的明珠仅仅绽放百年,便惨遭劫难。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对圆明园进行疯狂的烧杀抢掠,人尽皆贪。 为掩盖罪行,他们最终放火焚烧了这座辉煌的园林。 他们烧毁的不只是建筑,更是历代帝王的心血、中华民族的记忆,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熊熊烈火吞噬了这座价值连城的园林,化为一片废墟。
如今,圆明园依然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但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残垣断壁诉说着当年的辉煌与悲剧。 你能否听到它低低的哭泣?你能否看到它愤怒的神情?你能否闻到它残留的焦土气息?
关于是否重建圆明园的讨论持续至今,但我认为,无论最终选择重建与否,圆明园的耻辱都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记忆中。
侵略者们毁掉了这鬼斧神工的建筑杰作,将深深的耻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古训警示着我们。圆明园的毁灭,正是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恶果。 在21世纪的今天,新一代的青少年肩负着“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重任,实现中国梦是我们的共同愿望。让我们牢记历史,砥砺前行,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关于圆明园作文2
1860年以前,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奇迹;1860年以后,它却沦为一座废墟,成为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伤痛。
据史料记载,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凝聚了清代历代皇帝150余年的心血。 历代帝王倾尽国力,汇聚无数能工巧匠,填湖堆山,广植奇花异木,集天下名胜之大成,最终建成了这座举世无双的“万园之园”,为中华文化史增添了无比辉煌的一页。
然而,这颗璀璨的明珠仅仅绽放百年,便惨遭劫难。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对圆明园进行疯狂的烧杀抢掠,人尽皆贪。 为掩盖罪行,他们最终放火焚烧了这座辉煌的园林。 他们烧毁的不只是建筑,更是历代帝王的心血、中华民族的记忆,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熊熊烈火吞噬了这座价值连城的园林,化为一片废墟。
如今,圆明园依然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但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残垣断壁诉说着当年的辉煌与悲剧。 你能否听到它低低的哭泣?你能否看到它愤怒的神情?你能否闻到它残留的焦土气息?
关于是否重建圆明园的讨论持续至今,但我认为,无论最终选择重建与否,圆明园的耻辱都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记忆中。
侵略者们毁掉了这鬼斧神工的建筑杰作,将深深的耻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古训警示着我们。圆明园的毁灭,正是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恶果。 在21世纪的今天,新一代的青少年肩负着“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重任,实现中国梦是我们的共同愿望。让我们牢记历史,砥砺前行,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关于圆明园作文3
1860年前,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奇迹;1860年后,它却成为一座令人扼腕叹息的废墟。
据史料记载,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凝聚了清代历代皇帝150余年的心血。历代帝王倾尽国力,汇聚无数能工巧匠,填湖堆山,广植奇花异木,集天下名胜之大成,最终建成这座前所未有的“万园之园”,为中国文化史增添了无比璀璨的一页。
然而,这颗璀璨的明珠仅仅绽放百年,便惨遭劫难。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洗劫圆明园,烧杀抢掠,人尽皆贪。为毁灭罪证,他们最终放火焚烧了这座辉煌的园林。他们烧毁的不只是建筑,更是历代帝王的心血、百姓的记忆,更是皇家的荣光……熊熊烈火吞噬了这座价值连城的园林,化为一片焦土。
如今,圆明园依然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但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仅剩残垣断壁诉说着当年的辉煌与悲剧。 你能否听到它低低的哭泣?你能否看到它愤怒的神情?你能否嗅到它残留的焦土余烬?
关于是否重建圆明园的讨论持续至今,但我认为,无论最终选择重建与否,圆明园的耻辱都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记忆中。
侵略者们毁掉了这鬼斧神工的建筑杰作,将深深的耻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古训警示着我们。圆明园的毁灭,正是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恶果。 进入21世纪,新一代的青少年肩负着“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重任,实现中国梦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让我们牢记历史,砥砺前行,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关于圆明园作文4
在遥远的东方,曾经存在着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世界奇迹——圆明园。 人们常说,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则拥有圆明园。 然而,如今,这个奇迹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令人心痛的遗址。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前往北京,参观了圆明园遗址。 进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海晏堂遗址。 这座曾经气势恢宏的欧式建筑,西侧原本矗立着十二生肖铜像,它们象征着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隔两小时轮流喷水,午时(12点)则会同时喷水,景象壮观。 然而,如今这些珍贵的铜像大部分已流落海外,只剩下残垣断壁和被焚烧的痕迹。 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仿佛看到英法联军掠夺圆明园珍宝,然后放火焚烧,最终扬长而去的情景。 他们的贪婪和暴行令我愤怒不已。 他们自诩文明,却对中国文明犯下滔天罪行,这所谓的“文明”,究竟是什么? 或许是出于愧疚,来圆明园参观的外国游客,与其他景区相比确实少得多。
圆明园之行,让我深刻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现实。 我们必须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关于圆明园作文5
北京之行,经历了两天阴雨,虽然行程略受耽误,却也带来了凉爽宜人的天气,让我对接下来的旅程充满期待。
去年参观北京动物园的经历,让我认识了许多珍稀动物,也学习了不少自然知识。 这次,在妈妈和小姨讨论旅行目的地时,小姨推荐了许多有意义的地方。 妈妈征求我的意见,是否想去参观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景点。 我考虑到自己已长大,应该更多地了解祖国历史,便欣然同意。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圆明园遗址。 沿途风景秀丽,人工湖和盛开的荷花美不胜收,让我一度误以为是重建后的圆明园。 直到看到残垣断壁,才感受到历史的沧桑。
据介绍,圆明园由明清两代建造,又称“万园之园”,包括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等,是清代皇帝的办公和居住场所。 1860年,八国联军入侵,将其付之一炬,如今这里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看到这曾经美丽的园林被毁坏成这样,我感到无比心痛。妈妈告诉我,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贫弱,才遭受了侵略者的欺凌和破坏。 我知道,大家和我一样,都为这段历史感到悲愤。 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让祖国强大起来,再也不会受人欺辱!
那天晚上,我依然沉浸在圆明园被毁的悲痛之中,难以平静。 小姨安慰我说,如今的中国已经强大了,类似的悲剧不会再重演。 第二天,她带我和妹妹参观了鸟巢和水立方——这两座世界级的建筑,也是祖国强大的象征。
奥林匹克公园的规模宏大,鸟巢和水立方更是气势磅礴,远超电视画面上的感受。 这些现代化建筑让我切实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发展,不禁感叹“厉害了,我的国!”
在小姨家休息了一天后,我们的北京之旅就要结束了。 妈妈收拾行李,妹妹在一旁“帮忙”,而我的思绪却久久不能平静。 我回想着八国联军入侵、鸦片战争、日本侵略等历史事件,心中充满了敬畏和感慨。 虽然如今的中国已经强大,但为了避免再次遭受欺凌,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为建设伟大的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圆明园作文6
中秋佳节,我和爸爸妈妈、姥姥一起到圆明园游玩。
秋高气爽,凉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圆明园内湖泊众多,盛开的荷花,红白相间,美不胜收。 荷叶上滚动着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如同颗颗珍珠,在荷叶上嬉戏玩耍。
爸爸带着高倍数码相机,为我们拍摄了许多美丽的照片,桥上、湖边都留下了我们快乐的身影。
爸爸耐心地教我使用相机,我学会了调整焦距和清晰度,并尝试为爸爸妈妈和姥姥拍照。 第一张照片很清晰,第二张却意外地拍到了一只蚊子停在爸爸脸上,清晰可见,我们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我调皮地想:这蚊子也来抢镜头啦!
关于圆明园作文7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的诗句,此刻在我心中回响。
圆明园的入口处,新修的石基和石门像几块补丁,与周围残破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令人唏嘘不已。步入园内,残垣断壁,满目疮痍,杂草丛生,更添几分凄凉。 高大的树木上,杜鹃悲鸣,乌鸦嘶叫,更显荒凉。 我禁不住感叹:“片片荒凉凝血泪,不见旧宫桃李,花似当年否?”
眼前的一切,让我思绪万千。 我仿佛回到了百年前:这座曾经位于紫禁城外的皇家园林,汇聚了中国园林文化的精髓,以其雍容华贵享誉世界,被誉为“万园之园”。 然而,“八国联军”的入侵,烧杀抢掠,让这座辉煌的园林化为一片废墟,无数珍宝化为灰烬。 这场浩劫,令我怒火中烧。
突然,狂风暴雨倾盆而至,仿佛要冲刷掉这刻骨铭心的耻辱。雨水拍打着残垣断壁,发出阵阵低沉的声响,我的心也随之沉重起来。 我冒雨向前奔走。
转过几处残景,眼前豁然开朗——一抹新绿闯入我的视线! 顽强的生命力在石缝、沙土中倔强生长,深绿、浅绿、鹅黄交织,野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雨过天晴,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花草上,晶莹的水珠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几个孩子在积水中嬉戏玩耍,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充满了生机。 这片不起眼的小草地,仿佛焕发出圆明园新的希望,“狂风暴雨虽辛苦,一身傲骨仍犹存”。
我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 远眺而去,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现代化的北京城欣欣向荣。 而圆明园,也在努力修复,展现新的面貌。
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新的机遇摆在我们面前。 正如诗中所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应该放下悲痛,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于圆明园作文8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康熙四十八年,清圣祖皇帝将畅春园北侧的一座园林赐予四子胤禛,并题名“圆明园”。 自此,圆明园开启了近一百五十年跌宕起伏的历史。
这是一座奢华的皇家园林,也是一座神秘的帝王离宫。它见证了清朝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也见证了这个帝国的盛衰兴亡。
踏入圆明园,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的痛楚,更是对历史的深层思考。
康熙帝喜爱牡丹。 一次,他应邀前往园中赏花,并见到了自己的孙子。 这位聪慧的孙子深得康熙喜爱,也为清朝盛世的延续奠定了基础。 这或许是雍正帝精心安排的结果,因为康熙帝的孙子众多,许多甚至从未谋面。 关于雍正帝继位的传闻众多,但多数人认为,康熙帝对孙子的喜爱起到了关键作用。 传教士郎世宁在日记中写道:“人老了自然喜爱小孩子,皇帝也是如此。” 雍正帝继位后,下令扩建圆明园,或许是为了纪念那次在园中与祖孙三代相聚的美好时光。雍正时期的建筑风格含蓄朴素,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圆明园仿效全国各地名胜,但紫禁城的居住环境并不适合皇帝,他们更倾向于在圆明园居住。 乾隆时期,建筑风格转变为富丽堂皇,与周围山水略显不协调,这反映了这位盛世皇帝自负的性格。
“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同有无。” 这句话,看似盛世之言,却也预示着大清王朝不可逆转的衰败结局。 当大清军队仍在使用落后的武器时,衰亡的种子早已埋下。
漫步在圆明园遗址,我仿佛感受到百年前的风,但早已闻不到战火的硝烟。 容妃的宫殿如今只剩断壁残垣。 大水法是圆明园保存最完整的建筑,郎世宁在设计西洋楼时,是否预料到这会成为这片近600个足球场大小园林中唯一幸免于难的部分?
闭关锁国,骄傲自满,个人的缺陷决定了国家的命运;腐败,落后,皇族的缺点则决定了帝国的衰亡。 慈禧垂帘听政,光绪帝被囚禁乃至被害。即使光绪帝的变法成功,也无力回天。 满目疮痍的中国,成为了侵略者垂涎的肥肉。 他们烧杀抢掠,洗劫了圆明园的奇珍异宝,得不到就毁掉。
这场惨痛的失败,唤醒了一部分人的民族意识。 清朝的悲剧已成过去,中国近代史的苦难与奋斗仍在继续。
历史不会改变。
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公园,游客们络绎不绝,拍照留念。 而沉睡于地下的清王朝,或许也未曾料到,圆明园将以这种方式延续它的旅程。
关于圆明园作文9
儿时的我,对冬日雪景有着一份特殊的敬畏,不愿踏足,唯恐破坏了它的纯洁与宁静。 如今,我站在圆明园的废墟前,同样的感受油然而生,只是这废墟带给我的,是无尽的悲凉与愤慨。
圆明园建团大会结束后,我开始了自由活动。 回首望去,残破的西洋楼“大水法”映入眼帘。虽然只是一片废墟,但精美的纹饰依然可见,从中西合璧的设计中,依稀可见当年的辉煌。我闭上眼睛,试图想象它昔日的盛景,睁开眼时,却涌起一阵强烈的失落。无论它现在多么美丽,都无法与它未被毁坏时的荣光相比。
这凄凉的景象令人心碎。带着沉重的心情,我离开了西洋楼遗址,走向了美丽的福海。
站在会心桥上,远眺福海,一叶扁舟缓缓飘过,我心中的烦闷逐渐消散,被这静谧的美景所安抚。然而,时光飞逝,我不得不继续前行。 我来到了一处不知名的地点,一座九曲桥蜿蜒其间。穿过九曲桥,来到一片空地,我拾起石子玩起了打水漂。 不远处,我发现了一座小岛,走近一看,才发现道路在此中断,桥也消失了,水流也断了。秋叶飘落,如同利剑般刺痛我的心。
圆明园的毁灭是英法联军犯下的滔天罪行。如果说他们是恶魔,那么是谁纵容了这场灾难?是腐朽的清政府?还是慈禧太后? 更令人痛心的是,圆明园如今的残败,也与国人的历史责任脱不了干系!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低下了头,擦去脸上的泪水。
我必须自强,国家也必须自强!我们这一代人绝不能再承受这样的屈辱!
我们要发愤图强,让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强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关于圆明园作文10
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外公一起游览圆明园。 一进园门,就看到一个巨大的池塘,碧绿的荷叶铺满水面,宛如一个个大圆盘,其间点缀着红、黄、白、粉的荷花,色彩艳丽,美不胜收。
水面未被荷叶覆盖的部分,露出许多莲蓬,像一个个磨盘,成了青蛙们尽情嬉戏的舞台。 这些莲蓬挨挨挤挤,如同天然的小桥。
池塘里,小鱼们穿梭游动,像潜艇一样自由自在地探索着这片水域,时不时跃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为这美丽的景色增添了灵动的活力。
继续前行,我们看到一座残破的石桥,这是英法联军炸毁的遗迹。 据介绍,圆明园中原本有184座这样的桥,如今却只剩下这寥寥几座,令人扼腕叹息。
最后,我们来到西洋楼遗址。 昔日辉煌的建筑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石块,诉说着历史的悲剧。 即便如此,残存的石块上仍能看到精美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
这次圆明园之行,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英法联军侵略的暴行。他们掠夺了园中所有能带走的值钱物品,并将剩下的建筑全部毁坏,其行径令人发指。 观看圆明园纪录片后,我对英法联军的憎恨之情更是油然而生。
关于圆明园作文11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让我怒火中烧。金秋十月,我与舅舅舅妈游览了北京圆明园。
圆明园,曾经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如今却只剩下残垣断壁,令人扼腕叹息。始建于1709年的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
首先,我们参观了西洋楼遗址。大水法、蓄水池等遗址,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驻足拍照留念。据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设计就参考了圆明园的蓄水池。遗址中还保留着清代帝王消遣的迷宫遗迹。
在十二生肖铜兽博物馆,舅舅告诉我,香港拍卖会上曾拍卖过圆明园十二生肖喷水池中的铜牛、铜猴、铜虎,中国政府耗资数千万元将其高价购回。
雨果曾赞叹圆明园是“一座精美绝伦的建筑,宛如月宫”。看到圆明园旧址照片,我深深震撼于它昔日的辉煌,而如今,只剩残破的柱子和地基,令人痛心。英法联军当年为何疯狂掠夺中国的国宝和珍宝?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贫弱落后。而如今他们再也不敢如此肆无忌惮,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我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强大贡献力量!
关于圆明园作文12
说到圆明园,人们总会想起那令人痛恨的英法联军等侵略者,他们用大火将这座辉煌的皇家园林烧成灰烬,使我们永远失去了目睹它昔日盛景的机会。
进入园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残垣断壁。 许多建筑只剩下残缺的构件,昔日无数的清代名胜古迹早已不复存在,仅留下零散的柱子,默默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然而,园中却有一处建筑奇迹般地保存完好——黄花阵。 这是一个迷宫式的建筑,中央设有亭子,据说皇帝和皇后曾在此赏月,并举行宫女寻路比赛,获胜者将获得赏赐。
我们走进了黄花阵,曲折蜿蜒的小路令人难以辨别方向,即使脚步飞快,也至少需要五分钟才能走完全程,行动缓慢者甚至需要十几分钟。 我们出来时不慎迷路,最后不得不翻墙而出。
关于英法联军为何要毁掉圆明园,导游解释说,这与他们国家曾被中国征服的历史有关。 在拥有先进武器后,他们便伺机侵略中国,报复当年之仇。
离开圆明园,导游又解释了政府为何不重建这些建筑: 这并非单纯的惋惜,而是为了警示后人,铭记侵略者的暴行,同时也警醒我们,当时的清政府是多么的腐朽落后。
圆明园之行让我深刻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大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关于圆明园作文13
圆明三园,万园之园
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一段令人扼腕叹息的历史。
它位于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故称“圆明三园”。 总占地约350公顷,其中水面约140公顷。 其建筑面积超过故宫,水域面积相当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更是紫禁城的8.5倍。 其规模之宏大,令人叹为观止。
圆明园巧妙地融合了各种建筑风格,整体布局堪称完美,正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所形容的那样。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
1860年10月6日清晨,圆明园依旧平静祥和。 珍宝们安然沉睡,阳光洒落在洁白的建筑上,水面波光粼粼。 然而,这宁静被法国侵略军的入侵打破。 他们惊叹于园林的壮丽,却怀着贪婪之心,洗劫园中珍宝,将绸缎、文物、珍玩等一扫而空。 还不满足,他们又对无法搬运的瓷器、瓶瓶罐罐肆意破坏。 随后而至的英军同样疯狂掠夺,将自己的口袋塞满珍宝。 10月18日至19日,他们放火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三天三夜,妄图掩盖罪行。 园中宫人只能眼睁睁看着这辉煌的园林被吞噬,大火甚至映红了半个北京城。 讽刺的是,意大利设计师曾在宝座后屏风上刻画了洋枪洋炮,百年后,圆明园却毁于这些洋枪洋炮之下。 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巨大损失,更是世界文明史上的惨痛浩劫!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的教训。 但我坚信,中国终将崛起,成为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不朽巨龙!
关于圆明园作文14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北京圆明园。 此前,我对圆明园的了解仅限于电视和书本,这次终于能亲眼目睹,我无比期待。
圆明园由绮春园、长春园和圆明园三园组成。 我们从绮春园进入,这里绿树环绕,鸟语蝉鸣,池塘里的荷叶碧绿连片,荷花盛开,景色如诗如画,宛如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沿着小路,我们来到长春园。“西洋楼”遗址位于长春园最北端,如今这里早已面目全非,仅剩一些残缺的石柱和石门。 然而,仔细观察,仍能看到石柱上精美的雕刻,仿佛在诉说着它昔日的雄伟壮观。
最后,我们到达圆明园。 这里曾经拥有闻名遐迩的“圆明园四十景”,如今却已荡然无存,只能通过图片来想象它昔日的繁华景象。
当天,我还观看了一部名为《圆明园》的纪录片,它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辉煌成就,同时也让我明白了闭关锁国的最终结局。
作为中国人,谁不想亲眼目睹那充满传奇色彩、精美绝伦、举世无双的圆明园? 然而,如今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仅留下几根残缺的石柱,孤零零地诉说着当年的屈辱与痛苦。 数百年前,野蛮的英法联军践踏中国国土,肆意掠夺圆明园的珍宝,焚毁亭台楼阁,摧残奇花异草,最终放火焚烧了这座辉煌的园林,大火持续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民在哭泣。
圆明园的建筑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和平安逸生活的追求。 然而,这种闭关自守的策略,最终却成为国家走向衰败的催命符。
看到西方将中国古典建筑风格作为时尚元素,我感到无比自豪。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为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而骄傲。 但当看到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
历史证明,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是不争的事实。 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能安居乐业。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更加努力!
本内容由文库大巴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96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