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绿化养护管理制度》是确保绿化植物健康生长、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保障。完善的制度和精细化的养护,是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的关键。本文将呈现多篇《绿化养护管理制度》范文,以供参考。
篇一:《绿化养护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为加强绿化养护管理,确保绿化植物生长良好,创造优美、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本社区内所有公共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各类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1.绿化养护管理部门:社区物业管理处(或专门的绿化养护部门)负责本社区绿化养护的日常管理工作。
2.绿化养护单位:由物业管理处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绿化养护单位,或由物业管理处直接组织养护队伍进行绿化养护。
3.绿化养护人员:绿化养护单位或物业管理处直接管理的从事绿化养护工作的人员。
4.职责分工:
物业管理处(或绿化养护部门):负责制定绿化养护计划、标准和考核办法;监督绿化养护单位的工作;组织绿化养护技术培训;处理绿化养护相关的投诉和纠纷。
绿化养护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和养护标准,具体实施绿化养护工作;定期向物业管理处汇报养护情况;配合物业管理处进行检查和考核。
绿化养护人员:严格执行养护操作规程,保证养护质量;及时发现并处理绿化植物病虫害、缺水、缺肥等问题;爱护绿化设施,维护绿化环境整洁。
第三章 养护内容与标准
1.浇水: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季节变化,合理确定浇水次数和浇水量。夏季高温时段应增加浇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冬季休眠期应减少浇水,防止冻害。浇水时应注意浇透、浇匀,避免积水。
2.施肥: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春季和秋季是施肥的重要时期,可施用基肥和追肥。施肥时应注意适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肥害。
3.修剪: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和观赏要求,定期进行修剪。修剪内容包括:
整形修剪:保持树木、灌木的优美树形,促进枝条生长。
枯枝修剪:剪除枯死枝、病虫枝、徒长枝等,保持树木健康。
花后修剪:花后及时剪除残花、残枝,促进下次开花。
4.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检查绿化植物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化学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
5.除草:定期清除绿地内的杂草,保持绿地整洁。除草可采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的方法。化学除草应选用选择性除草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
6.松土:定期对绿地进行松土,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生长。松土时应注意不要损伤植物根系。
7.补植:对死亡、缺株的绿化植物进行及时补植。补植时应选择与原植物相同或相近的品种,并保证苗木质量。
8.防寒、防风:
防寒:根据天气预报,对不耐寒的植物采取覆盖、缠绕保温材料等措施。
防风:对新栽植的树木或易倒伏的植物采取支撑、加固措施。
9.绿化设施维护:定期检查绿化设施(如围栏、灌溉系统等)的完好情况,发现损坏及时修复。
第四章 监督与考核
1.日常巡查:物业管理处(或绿化养护部门)应定期对绿化养护情况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绿化养护单位整改。
2.定期考核:物业管理处(或绿化养护部门)应定期对绿化养护单位的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支付养护费用的依据。
3.居民监督: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绿化养护的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物业管理处反映。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1.奖励:对绿化养护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处罚:对绿化养护工作不力,造成绿化植物死亡、损坏或绿化环境脏乱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整改、扣减养护费用等处罚。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关责任。
第六章 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制度由物业管理处(或绿化养护部门)负责解释。
篇二:《绿化养护管理制度》
一、 目的与适用范围
为规范本社区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提升绿化景观效果,营造宜居环境,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社区内所有乔木、灌木、草坪、地被植物、花卉等绿化植物及相关设施的养护管理。
二、 养护原则
1.适地适树:根据本社区的土壤、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植物种类。
2.科学养护:遵循植物生长规律,采用科学的养护方法。
3.预防为主:加强日常管理,预防病虫害、干旱、水涝等问题的发生。
4.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养护技术,提高养护水平。
三、 养护内容及要求
(一)浇水
浇水原则:见干见湿,浇则浇透。根据天气情况、植物种类、土壤湿度等因素灵活调整浇水频率。
浇水方式:可采用喷灌、滴灌、人工浇灌等方式。避免大水漫灌,防止土壤板结。
浇水时间:夏季宜在早晚进行,冬季宜在中午进行。
特殊情况:干旱季节、高温天气应增加浇水次数;雨季应注意排水,防止积水烂根。
(二)施肥
施肥原则:薄肥勤施,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施肥种类:
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在种植前或休眠期施用。
追肥: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在生长期施用速效肥料。
叶面肥:在生长旺盛期或缺乏微量元素时,可喷施叶面肥。
施肥方法:可采用穴施、沟施、撒施、喷施等方法。施肥后应及时浇水。
注意事项:避免过量施肥,防止烧苗;避免在雨天或高温时段施肥。
(三)修剪
修剪目的:保持树形美观,促进植物生长,调节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
修剪时间:一般在植物休眠期或生长缓慢期进行。
修剪方法:
短截:剪去枝条的一部分,促进分枝。
疏枝:从基部剪除过密枝、病虫枝、枯死枝等。
回缩:将多年生枝条剪短,促使更新复壮。
注意事项:修剪工具应锋利,剪口应平滑;修剪后应及时涂抹伤口保护剂。
(四)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预防措施:
加强植物检疫,防止病虫害传入。
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保持环境清洁,清除病残体。
合理施肥浇水,增强植物抗性。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人工捕捉、灯光诱杀、设置粘虫板等。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生物农药等控制病虫害。
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按照安全间隔期和使用浓度进行喷洒。
(五)除草
除草原则:除早、除小、除了。
除草方法:
人工除草:使用锄头、铲子等工具进行除草。
化学除草:选用选择性除草剂,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喷洒。
注意事项:化学除草应避免对绿化植物造成药害。
(六)松土
松土目的: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生长。
松土时间: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进行。
松土方法:使用锄头、耙子等工具进行松土。
注意事项:松土深度不宜过深,避免损伤根系。
(七)补植
补植原则:及时补植,保持绿化完整。
补植时间: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
补植要求:选择与原植物相同或相近的品种,保证苗木质量。
四、 绿化设施维护
定期检查绿化设施(如围栏、座椅、灯具、灌溉系统等)的完好情况,发现损坏及时维修或更换。
保持绿化设施清洁,定期清洗、擦拭。
五、 档案管理
建立绿化养护管理档案,记录养护时间、内容、负责人等信息。
对绿化植物进行编号,建立植物档案,记录植物种类、种植时间、生长情况等信息。
定期对档案进行整理、归档。
六、 监督考核
社区物业管理处(或绿化养护部门)负责对绿化养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定期对绿化养护单位或养护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养护费用挂钩。
设立绿化养护投诉电话,接受居民监督。
七、 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制度由社区物业管理处(或绿化养护部门)负责解释。未尽事宜,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执行。
篇三:《绿化养护管理制度》
一、总述
为提升社区绿化品质,创造优美宜人的生活环境,特制定本绿化养护管理制度。本制度旨在规范社区内所有公共绿地、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及其他附属绿地的养护管理工作,确保绿化植物健康生长,充分发挥其生态、景观和休闲功能。
二、管理机构与职责
1.管理机构:社区物业管理处下设绿化养护管理小组,负责日常绿化养护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
2.职责划分:
绿化养护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年度绿化养护计划、技术标准和考核办法;组织绿化养护队伍的培训和管理;监督绿化养护工作的实施;协调处理绿化养护相关的投诉和建议。
绿化养护队伍:由专业园林绿化公司或物业公司内部组建的绿化养护队伍,具体负责绿化植物的日常养护工作,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除草、补植等。
社区居民:有义务爱护绿化,遵守绿化管理规定,积极参与绿化监督,对破坏绿化行为有权制止和举报。
三、养护标准与技术规范
1.浇水:
根据植物种类、生长季节、天气状况和土壤湿度等因素,合理确定浇水频率和浇水量。
浇水应浇透,避免积水或浇半截水。
夏季高温时段应早晚浇水,避免中午高温时浇水。
冬季休眠期应控制浇水,防止冻害。
2.施肥: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合理搭配氮、磷、钾肥。
根据植物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确定施肥时间和施肥量。
施肥应适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肥害。
生长期可适当追施叶面肥,补充微量元素。
3.修剪:
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和观赏要求,定期进行修剪。
修剪内容包括:整形修剪、枯枝修剪、病虫枝修剪、徒长枝修剪、花后修剪等。
修剪应保持树形美观,促进植物生长。
修剪工具应锋利,剪口应平滑,大剪口应涂抹伤口保护剂。
4.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定期检查绿化植物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
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化学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
5.除草:
定期清除绿地内的杂草,保持绿地整洁。
除草可采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的方法。
化学除草应选用选择性除草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避免对绿化植物造成伤害。
6.松土:
定期对绿地进行松土,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生长。
松土时应注意不要损伤植物根系。
7.补植:
对死亡、缺株的绿化植物进行及时补植。
补植时应选择与原植物相同或相近的品种,并保证苗木质量。
8.防寒、防风、防涝:
防寒:冬季来临前,对不耐寒的植物采取覆盖、缠绕保温材料等措施。
防风:对新栽植的树木或易倒伏的植物采取支撑、加固措施。
防涝:雨季加强排水,防止绿地积水。
四、养护管理制度
1.巡查制度:绿化养护队伍应每日对责任区域内的绿化植物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2.记录制度:绿化养护队伍应详细记录每日的养护工作内容,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并定期上报绿化养护管理小组。
3.考核制度:绿化养护管理小组应定期对绿化养护队伍的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支付养护费用的依据。
4.培训制度:绿化养护管理小组应定期组织绿化养护队伍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养护水平。
5.应急制度:绿化养护管理小组应制定绿化养护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如严重干旱、洪涝、病虫害爆发等。
五、奖惩措施
1.奖励:对绿化养护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2.处罚:对绿化养护工作不力,造成绿化植物死亡、损坏或绿化环境脏乱差的个人或团队,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整改、扣减养护费用等处罚。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关责任。
六、其他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社区物业管理处绿化养护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未尽事宜,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执行。
篇四:《绿化养护管理制度》
(一) 序言
为构建和谐、优美、宜居的社区环境,提升社区绿化品质,规范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特制订本制度。本制度旨在明确绿化养护的责任、标准、流程及奖惩措施,确保社区绿化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二)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社区范围内所有公共绿地、道路绿化、宅旁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各类绿化植物和绿化设施的养护管理。
(三) 职责分工
1.社区管理委员会(或业主委员会):
负责审议绿化养护管理方案和年度预算。
监督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实施。
协调处理重大绿化养护问题。
2.物业服务中心:
负责制定具体的绿化养护管理计划和实施方案。
组织、协调、监督绿化养护单位或绿化养护人员的工作。
负责绿化养护费用的收支管理。
处理绿化养护相关的投诉和建议。
3.绿化养护单位(或绿化养护人员):
按照合同约定和养护标准,具体实施绿化养护工作。
定期向物业服务中心汇报养护情况。
接受物业服务中心和业主的监督。
4.社区居民:
爱护绿化,遵守绿化管理规定。
对破坏绿化行为有权制止和举报。
积极参与社区绿化建设和管理。
(四) 养护管理内容及标准
1.日常养护:
浇水:根据季节、天气、植物种类和土壤湿度等情况,合理确定浇水频率和浇水量。做到“见干见湿,浇则浇透”,避免积水。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和土壤肥力状况,适时适量施肥。
修剪: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和观赏要求,定期进行整形修剪、枯枝修剪、病虫枝修剪等。
除草:及时清除绿地内的杂草,保持绿地整洁。
松土:定期对绿地进行松土,改善土壤通气性。
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清洁:保持绿地及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垃圾、落叶等杂物。
2.专项养护:
补植:对死亡、缺株的植物及时进行补植,保持绿化完整性。
防寒:对不耐寒的植物采取防寒措施,确保其安全越冬。
防风:对新栽植的树木或易倒伏的植物采取支撑、加固措施。
抗旱排涝:根据天气情况,做好抗旱排涝工作。
3.绿化设施维护:
定期检查、维修绿化设施,如围栏、护栏、座椅、灯具、灌溉系统等,确保其完好、安全、可用。
(五) 养护管理流程
1.制定计划:物业服务中心根据社区绿化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季度、月度绿化养护计划。
2.组织实施:绿化养护单位(或绿化养护人员)按照计划和标准进行养护工作。
3.监督检查:物业服务中心定期对绿化养护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4.记录存档:建立绿化养护管理档案,详细记录养护工作内容、时间、责任人等信息。
5.考核评估:物业服务中心定期对绿化养护单位(或绿化养护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估,考核结果作为支付养护费用的依据。
(六) 奖惩措施
1.奖励:
对绿化养护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积极参与社区绿化建设和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居民,给予表扬和鼓励。
2.处罚:
对绿化养护工作不力,造成绿化植物死亡、损坏或绿化环境脏乱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整改、扣减养护费用等处罚。
对破坏绿化、损坏绿化设施的行为,责令其赔偿损失,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七) 附则
1. 本制度由社区管理委员会(或业主委员会)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3. 未尽事宜,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执行。
篇五:《绿化养护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依据
为规范社区绿化养护管理,提高绿化养护水平,营造优美、舒适、宜居的社区环境,根据《城市绿化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体制和职责
1.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专业养护、公众参与的管理体制。
2.职责划分:
(1)社区居委会(或业主委员会):
负责本社区绿化养护管理的组织领导。
审定绿化养护管理年度计划和预算。
监督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实施。
协调解决绿化养护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2)物业管理公司:
负责本社区绿化养护管理的具体实施。
制定绿化养护管理实施细则。
选聘专业绿化养护单位或组建绿化养护队伍。
监督绿化养护工作的质量。
受理业主(居民)关于绿化养护的投诉和建议。
(3)绿化养护单位或绿化养护队伍:
按照合同约定和养护标准,具体实施绿化养护工作。
接受物业管理公司的监督和指导。
定期向物业管理公司报告绿化养护情况。
(4)业主(居民):
爱护社区绿化,遵守绿化管理规定。
对破坏绿化的行为有权制止和举报。
积极参与社区绿化建设和管理。
三、养护管理内容和标准
1.浇水:
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季节变化和土壤湿度,合理确定浇水次数和浇水量。
夏季高温干旱季节应增加浇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
冬季休眠期应减少浇水,防止冻害。
浇水应浇透,避免积水和浇“半截水”。
2.施肥:
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肥。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提倡使用缓释肥料。
春季和秋季是施肥的重要时期,可施用基肥和追肥。
施肥应适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肥害。
3.修剪:
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和观赏要求,定期进行修剪。
修剪内容包括:整形修剪、枯枝修剪、病虫枝修剪、徒长枝修剪、花后修剪等。
修剪应保持树形美观,促进植物生长,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修剪工具应锋利,剪口应平滑,大剪口应涂抹伤口保护剂。
4.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植物检疫,防止病虫害传入。
定期检查绿化植物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
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化学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注意安全防护。
5.除草:
定期清除绿地内的杂草,保持绿地整洁美观。
除草可采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的方法。
化学除草应选用选择性除草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避免对绿化植物造成药害。
6.松土:
定期对绿地进行松土,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生长。
松土时应注意不要损伤植物根系。
7.补植:
对死亡、缺株的绿化植物及时进行补植。
补植时应选择与原植物相同或相近的品种,并保证苗木质量。
补植后应加强养护管理,确保成活。
8.防寒、防风、防涝:
防寒:冬季来临前,对不耐寒的植物采取覆盖、包裹、搭设风障等防寒措施。
防风:对新栽植的树木或易倒伏的植物采取支撑、加固等防风措施。
防涝:雨季加强排水,防止绿地积水,避免植物烂根。
9.其他:
保持绿地及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
定期检查和维护绿化设施(如围栏、座椅、灯具、灌溉系统等)。
对古树名木应加强保护和管理。
四、监督检查和考核
1. 物业管理公司应建立绿化养护管理巡查制度,定期对绿化养护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物业管理公司应定期对绿化养护单位或绿化养护队伍的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支付养护费用的依据。
3. 社区居委会(或业主委员会)应对物业管理公司的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并组织业主(居民)代表对绿化养护工作进行评议。
4. 设立绿化养护管理投诉电话和意见箱,接受业主(居民)的监督和建议。
五、奖惩
1. 对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不力,造成绿化植物生长不良、死亡或绿化环境脏乱差的,责令限期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破坏绿化或损坏绿化设施的,责令停止侵害、赔偿损失,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六、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社区居委会(或业主委员会)负责解释。
3. 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
本内容由shasha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97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