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仪器设备是开展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体现实验室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是保障其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利用率的必要措施,也是确保实验数据准确可靠、实验结果科学有效的重要前提。本文旨在提供几份详尽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以供参考。
篇一:《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和正常运行,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属各实验室的所有仪器设备(包括自制设备)。
第三条 仪器设备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
第二章 仪器设备管理体制
第四条 实验室主管部门负责全单位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 各实验室负责人是本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保养和安全使用。
第六条 各实验室应指定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具体管理工作,包括建账、登记、维护、报修等。
第三章 仪器设备的购置
第七条 购置仪器设备应根据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需要,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厉行节约、讲求实效的原则。
第八条 购置仪器设备应进行充分的论证,提出可行性报告,经实验室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购置。
第九条 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的购置,应由实验室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报单位主管领导审批。
第十条 仪器设备购置后,应及时办理验收、入库、建账手续。
第四章 仪器设备的使用
第十一条 使用仪器设备前,应认真阅读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第十二条 使用仪器设备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
第十三条 使用仪器设备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或仪器设备管理员。
第十四条 使用完毕后,应按规定对仪器设备进行清洁、整理,并切断电源、水源、气源等。
第十五条 仪器设备的使用应进行登记,记录使用人、使用时间、仪器设备状况等信息。
第五章 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第十六条 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持仪器设备的良好状态。
第十七条 维护保养工作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第十八条 维护保养工作应有记录,记录维护保养的时间、内容、结果等。
第十九条 对于长期不使用的仪器设备,应进行防尘、防潮、防锈等处理。
第六章 仪器设备的报废
第二十条 仪器设备因损坏严重、无法修复或技术落后、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时,应及时办理报废手续。
第二十一条 仪器设备的报废,应由实验室负责人提出申请,经实验室主管部门组织专家鉴定,并报单位主管领导审批。
第二十二条 报废的仪器设备应按规定进行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第七章 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
第二十三条 实验室应加强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火灾、爆炸、触电等事故。
第二十四条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仪器设备应存放在专门的场所,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二十五条 使用电器设备时,应遵守安全用电规程,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第二十六条 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八章 责任与奖惩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的,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分。
第二十八条 对爱护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得力、使用效益显著的,应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条 本制度由实验室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篇二:《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一、总则
1. 为规范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确保其高效、安全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包括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自制设备等。
3. 仪器设备管理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
二、管理机构与职责
1. 实验室主任:全面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审批购置计划,监督制度执行。
2. 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建账、报修等工作,确保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 使用人员:负责所使用仪器设备的规范操作、日常维护和安全使用。
三、仪器设备购置
1. 购置计划:根据教学、科研需求,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经实验室主任审核后,报相关部门审批。
2. 购置流程:严格按照国家、单位相关规定执行,确保购置过程公开、透明、合规。
3. 验收:仪器设备到货后,由仪器设备管理员组织验收,核对规格型号、数量、外观等,确保与合同一致。
四、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
1. 操作规程:所有仪器设备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严禁违规操作。
2. 使用登记:每次使用仪器设备前,必须进行登记,记录使用人、使用时间、实验内容、仪器状态等信息。
3. 日常维护:使用人员负责所使用仪器设备的日常清洁、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4. 定期维护: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组织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检修,确保仪器设备性能良好。
5. 故障报修: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修,不得擅自拆卸、修理。
五、仪器设备报废与处置
1. 报废条件:仪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损坏严重无法修复或技术落后、无使用价值的,可申请报废。
2. 报废流程: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经仪器设备管理员、实验室主任审核后,报相关部门审批。
3. 处置:报废仪器设备按照国家、单位相关规定进行处置,不得随意丢弃。
六、安全管理
1. 安全教育:定期对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2. 安全检查: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实验室安全。
3. 特殊设备:对于涉及高温、高压、强电、强磁、辐射、有毒有害物质的仪器设备,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七、责任追究
1. 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仪器设备损坏、丢失或发生安全事故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 对于玩忽职守、不负责任的仪器设备管理员,将给予相应处分。
八、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 本制度由实验室负责解释。
篇三:《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前言
本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部分:仪器设备分类与编号
1.分类:根据仪器设备的用途、性质和价值,将其分为A类(贵重精密仪器)、B类(常用仪器)、C类(低值易耗品)。
2.编号:对每台仪器设备进行唯一编号,编号规则为:单位代码-实验室代码-类别代码-序号。
第二部分:仪器设备购置与验收
1.购置申请:各部门根据需求提出购置申请,详细说明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预算等。
2.审批流程:购置申请需经实验室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批,重大购置项目需报单位领导审批。
3.采购:按照国家和单位相关规定进行采购,确保采购过程公开、透明、合规。
4.验收:仪器设备到货后,由仪器设备管理员组织验收,核对配置清单、检查外观、进行性能测试,并填写验收报告。
第三部分: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
1.使用权限:
A类仪器:需经实验室主任授权,由指定人员操作。
B类仪器:需经实验室管理员授权,由熟悉操作规程的人员操作。
C类仪器:由实验室人员自行取用,但需注意节约。
2.预约制度: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实行预约使用制度,确保合理安排使用时间。
3.使用记录:每次使用仪器设备,必须填写使用记录,包括使用人、使用时间、实验内容、仪器状态等。
4.操作规程:所有仪器设备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严禁违规操作。
5.日常维护:使用人员负责所使用仪器设备的日常清洁、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第四部分:仪器设备维护与维修
1.定期维护: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制定仪器设备定期维护计划,并组织实施。
2.维修流程: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填写维修申请单,报实验室管理员。
3.维修记录:对每次维修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故障原因、维修内容、更换部件、维修费用等。
第五部分:仪器设备报废与处置
1.报废条件:仪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损坏严重无法修复或技术落后、无使用价值的,可申请报废。
2.报废审批:报废申请需经实验室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批,重大报废项目需报单位领导审批。
3.处置:报废仪器设备按照国家和单位相关规定进行处置,不得随意丢弃。
第六部分:安全管理
1.安全责任:实验室主任是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2.安全教育: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3.安全检查: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实验室安全。
4.特殊设备管理:对于涉及高温、高压、强电、强磁、辐射、有毒有害物质的仪器设备,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第七部分:责任追究
1. 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仪器设备损坏、丢失或发生安全事故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 对于玩忽职守、不负责任的仪器设备管理员,将给予相应处分。
第八部分: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 本制度由实验室负责解释。
篇四:《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目的:为规范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保障其安全、有效运行,提高使用效率,服务于教学科研。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分析测试仪器等。
3.管理原则: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
二、管理职责
1.实验室主任:
全面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审批仪器设备购置计划。
监督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执行。
协调解决仪器设备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2.仪器设备管理员:
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保养。
建立仪器设备台账,记录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使用情况、维护记录等。
组织仪器设备的验收、入库、出库。
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盘点、检查。
组织仪器设备的报修、报废。
3.使用人员:
遵守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爱护仪器设备,保持仪器设备的清洁、整齐。
发现仪器设备故障,及时报告仪器设备管理员。
不得擅自拆卸、改装仪器设备。
三、仪器设备购置
1.需求申报:各部门根据教学科研需要,提出仪器设备购置需求,填写购置申请表。
2.可行性论证:实验室组织专家对购置需求进行可行性论证,包括必要性、适用性、经济性等。
3.审批:购置申请经实验室主任审核、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列入采购计划。
4.采购:按照国家和单位相关规定进行采购,确保采购过程公开、公正、公平。
5.验收:仪器设备到货后,由仪器设备管理员组织验收,核对规格型号、数量、外观、性能等,并填写验收报告。
四、仪器设备使用
1.培训: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对使用人员进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培训,确保使用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2.预约: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实行预约使用制度,合理安排使用时间。
3.登记:使用仪器设备前,必须填写使用登记表,记录使用人、使用时间、实验内容、仪器状态等信息。
4.操作:严格按照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规操作。
5.维护:使用完毕后,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清洁、整理,并关闭电源、水源、气源等。
五、仪器设备维护保养
1.日常维护:使用人员负责所使用仪器设备的日常清洁、维护。
2.定期保养: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制定仪器设备定期保养计划,并组织实施。
3.检修: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修。
4.维修记录:对每次维修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故障原因、维修内容、更换部件、维修费用等。
六、仪器设备报废处置
1.报废条件:仪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损坏严重无法修复或技术落后、无使用价值的,可申请报废。
2.报废流程: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经仪器设备管理员、实验室主任审核后,报相关部门审批。
3.处置:报废仪器设备按照国家和单位相关规定进行处置,不得随意丢弃。
七、安全管理
1.安全教育: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2.安全检查: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3.特殊设备管理:对于涉及高温、高压、强电、强磁、辐射、有毒有害物质的仪器设备,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八、责任追究
1. 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仪器设备损坏、丢失或发生安全事故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 对于玩忽职守、不负责任的仪器设备管理员,将给予相应处分。
九、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 本制度由实验室负责解释。
篇五:《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1.目的:规范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保障其完好性、安全性、有效性,提高利用率,为教学科研提供支持。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包括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自制设备及相关配件。
3.管理原则:集中管理、分级负责、专人保管、合理使用。
第二章 管理职责
1.实验室主任:
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总体规划和协调。
审批仪器设备购置、报废等重大事项。
监督检查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2.仪器设备管理小组:
由实验室主任指定,负责仪器设备的具体管理工作。
制定仪器设备管理细则。
组织仪器设备的验收、建账、维护、维修、报废等工作。
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盘点、检查。
3.仪器设备保管人:
由仪器设备管理小组指定,负责具体仪器设备的保管和维护。
建立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监督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
及时发现并报告仪器设备故障。
4.使用人:
遵守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爱护仪器设备,保持仪器设备清洁。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第三章 仪器设备购置
1.计划:根据教学科研需要,由使用部门提出购置计划,报实验室主任审批。
2.论证:对于贵重、精密仪器设备,应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
3.采购:按照国家和单位相关规定进行采购,确保采购过程合规、透明。
4.验收:仪器设备到货后,由仪器设备管理小组组织验收,并填写验收报告。
第四章 仪器设备建账
1.建账内容: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出厂日期、购置日期、价格、数量、存放地点、保管人、使用状况等。
2.账目管理:仪器设备账目应清晰、准确、完整,并定期更新。
第五章 仪器设备使用
1.培训:使用人必须经过仪器设备操作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2.登记:使用仪器设备前,必须填写使用登记表。
3.操作:严格按照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维护: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洁、整理仪器设备。
第六章 仪器设备维护保养
1.日常维护:由保管人负责。
2.定期保养:由仪器设备管理小组组织。
3.维修: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报修。
第七章 仪器设备报废
1.报废条件:仪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损坏严重无法修复或技术落后、无使用价值的。
2.报废程序:由保管人提出申请,经仪器设备管理小组鉴定、实验室主任审批后,报相关部门批准。
第八章 安全管理
1.安全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2.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3.特殊设备:对特殊设备,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安全规定。
第九章 责任追究
1. 违反本制度,造成损失的,追究相关责任。
2. 管理不善,造成仪器设备损坏、丢失的,追究保管人责任。
第十章 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 本制度由实验室负责解释。
本内容由dash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97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