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管理制度内容 卫生清洁的管理制度

清洁管理是物业管理、环境卫生、公共场所运营等领域的基础性工作。完善的《清洁管理制度》不仅能提升环境品质、保障公众健康,更能体现管理水平、树立良好形象。《社区服务计划》旨在提升社区整体环境,而《清洁管理制度》是其核心组成部分。本文将提供多篇《清洁管理制度》范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篇一:《清洁管理制度》

总则

清洁管理制度内容 卫生清洁的管理制度

1.目的:为规范清洁管理工作,确保环境卫生、整洁、美观,为业主/用户提供舒适、健康的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物业名称/场所名称/社区名称]内的所有公共区域、设施设备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补充适用范围]。

3.基本原则

责任到人:明确各区域、各岗位的清洁责任,确保清洁工作无死角、无遗漏。

定时定点:根据区域特点、人流量等因素,合理安排清洁频次和时间,确保清洁效果。

标准规范:制定明确的清洁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清洁质量符合要求。

监督检查: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清洁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持续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和业主/用户反馈,不断优化清洁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升清洁服务水平。

清洁责任划分

1.管理处/部门职责

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清洁管理制度》。

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清洁工作,确保清洁工作按计划进行。

负责采购、保管清洁用品和工具,确保清洁物资充足、质量合格。

负责处理清洁相关的投诉和建议,及时解决清洁问题。

负责对清洁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提升清洁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2.清洁主管/领班职责

负责制定具体的清洁计划和任务分配,确保清洁工作有序进行。

负责指导、监督清洁人员的日常工作,确保清洁质量符合标准。

负责检查清洁用品和工具的使用情况,及时补充、更换。

负责记录清洁工作情况,定期向上级汇报。

负责处理清洁人员之间的工作协调问题。

3.清洁人员职责

严格按照清洁计划和操作规范进行清洁工作,确保清洁质量。

爱护清洁用品和工具,节约使用清洁剂。

及时报告清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设施损坏、垃圾堆积等。

服从工作安排,积极配合清洁主管/领班的工作。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仪容仪表,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

清洁标准与操作规范

1.地面清洁

日常清扫:每日[具体次数]次清扫地面,保持地面无垃圾、无杂物、无积水、无污渍。

定期清洗:每周[具体次数]次清洗地面,去除顽固污渍,保持地面光洁。

特殊污渍处理:对于油污、口香糖等特殊污渍,应采用专用清洁剂和方法及时处理。

2.墙面清洁

日常擦拭:每日[具体次数]次擦拭墙面,保持墙面无灰尘、无污渍、无蛛网。

定期清洗:每月[具体次数]次清洗墙面,去除顽固污渍,保持墙面整洁。

涂鸦处理:对于墙面涂鸦,应及时清除,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3.玻璃清洁

日常擦拭:每日[具体次数]次擦拭玻璃,保持玻璃透明、光亮、无污渍。

定期清洗:每月[具体次数]次清洗玻璃,去除顽固污渍,保持玻璃清洁。

安全措施:高空清洁玻璃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清洁人员安全。

4.卫生间清洁

日常清洁:每日[具体次数]次清洁卫生间,包括地面、墙面、便器、洗手台等。

消毒处理:每日[具体次数]次对卫生间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细菌,防止疾病传播。

除臭处理:保持卫生间通风良好,及时清理垃圾,使用除臭剂等措施,消除异味。

补充用品:及时补充卫生纸、洗手液等用品,方便业主/用户使用。

5.垃圾处理

分类收集:设置分类垃圾桶,引导业主/用户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定时清运:每日[具体次数]次清运垃圾,保持垃圾桶清洁、无异味。

垃圾房管理:保持垃圾房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防止蚊蝇滋生。

6.其他区域清洁

根据实际情况,对电梯、楼梯、走廊、绿化带等其他区域制定相应的清洁标准和操作规范。

清洁用品与工具管理

1.采购:根据清洁需求,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洁用品和工具。

2.储存:清洁用品和工具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防止变质、损坏。

3.使用:清洁人员应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清洁用品和工具,节约使用,避免浪费。

4.维护:清洁工具应定期清洁、保养,保持良好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5.报废:对于损坏、无法使用的清洁用品和工具,应及时报废,并进行登记。

监督检查与考核

1.日常检查:清洁主管/领班应每日对清洁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定期检查:管理处/部门应每周/每月对清洁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评估清洁质量。

3.不定期抽查:管理处/部门应不定期对清洁工作进行抽查,确保清洁工作持续符合标准。

4.业主/用户满意度调查:定期进行业主/用户满意度调查,了解业主/用户对清洁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5.考核与奖惩:根据检查结果和业主/用户反馈,对清洁人员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 本制度由[管理处/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3. 未尽事宜,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执行。

篇二:《清洁管理制度》

前言

为了给[小区名称/单位名称]的居民/员工营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提升整体形象,特制定本清洁管理制度。本制度旨在明确清洁工作的各项标准、流程、责任,确保清洁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一、 清洁范围

本制度涵盖以下区域的清洁工作:

1.楼宇内部

大堂、电梯厅、走廊、楼梯间

电梯轿厢内部

公共卫生间

地下车库(如有)

设备间(如配电房、水泵房等)

其他公共区域

2.楼宇外部

楼宇外墙(低层部分)

道路、广场、停车场

绿化带、花坛

垃圾收集点

其他公共设施(如健身器材、休闲座椅等)

二、 清洁标准

1.地面:无垃圾、无积水、无污渍、无明显灰尘,保持干燥、清洁。

2.墙面:无灰尘、无污渍、无蛛网、无乱张贴、无涂鸦。

3.玻璃:透明、光亮、无水痕、无污渍。

4.卫生间

地面、墙面、天花板无污渍、无积水、无异味。

便器、洗手台清洁、无污垢、无堵塞。

镜面光亮、无水渍。

通风良好,无异味。

卫生纸、洗手液等用品充足。

5.垃圾桶

垃圾及时清理,不满溢。

垃圾桶内外清洁,无污渍、无异味。

垃圾分类投放。

6.绿化带

无垃圾、无杂物、无枯枝败叶。

植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

定期修剪、浇水、施肥。

7.其他设施:保持清洁、完好、可用。

三、 清洁频次

1.每日清洁

地面清扫、拖洗

垃圾桶清理

卫生间清洁、消毒

电梯轿厢内部清洁

公共区域灰尘擦拭

2.每周清洁

墙面、玻璃擦拭

绿化带垃圾清理

公共设施清洁

3.每月清洁

楼宇外墙(低层部分)清洗

地下车库清洁

设备间清洁

绿化带全面整理

4.特殊情况

遇有重大活动、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应增加清洁频次。

发现污染、损坏等情况,应立即进行清洁、修复。

四、 清洁流程

1.准备

清洁人员穿戴整洁的工作服、佩戴工作牌。

准备好所需的清洁工具和清洁剂。

检查清洁工具是否完好、清洁剂是否充足。

2.清洁

按照规定的清洁路线和清洁标准进行清洁。

先清扫、后拖洗,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注意安全,避免滑倒、碰伤等意外情况。

使用正确的清洁剂和清洁方法,避免损坏设施。

及时清理清洁过程中产生的垃圾。

3.检查

清洁完成后,清洁人员进行自检。

清洁主管/领班进行复检。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记录

清洁人员填写清洁记录表,记录清洁时间、清洁内容、清洁人员等信息。

清洁主管/领班审核清洁记录表。

五、 清洁责任

1.管理处/部门

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清洁管理制度。

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清洁工作。

负责采购、管理清洁用品和工具。

负责处理清洁相关的投诉和建议。

负责对清洁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2.清洁主管/领班

负责制定具体的清洁计划和任务分配。

负责指导、监督清洁人员的日常工作。

负责检查清洁用品和工具的使用情况。

负责处理清洁人员之间的工作协调问题。

负责向上级汇报清洁工作情况。

3.清洁人员

按照规定的清洁标准、清洁频次和清洁流程进行清洁工作。

爱护清洁用品和工具,节约使用清洁剂。

服从工作安排,积极配合清洁主管/领班的工作。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仪容仪表。

及时报告清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六、 清洁用品和工具管理

1.采购: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洁用品和工具。

2.储存:清洁用品和工具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

3.使用: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清洁用品和工具。

4.维护:定期清洁、保养清洁工具。

5.报废:损坏、无法使用的清洁用品和工具及时报废。

七、 监督与考核

1.日常检查:清洁主管/领班每日进行检查。

2.定期检查:管理处/部门每周/每月进行定期检查。

3.不定期抽查:管理处/部门进行不定期抽查。

4.业主/员工满意度调查: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

5.考核与奖惩:根据检查结果和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清洁人员进行考核,并进行奖惩。

八、 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 本制度由[管理处/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3. 未尽事宜,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执行。

篇三:《清洁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规范[公司名称/机构名称]的清洁管理工作,营造整洁、卫生、舒适的办公/运营环境,提升整体形象,保障员工/客户的健康与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名称/机构名称]内部所有区域,包括办公室、会议室、走廊、卫生间、茶水间、仓库、停车场等,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补充适用范围]。

第三条 基本原则

清洁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预防为主:通过日常清洁维护,减少污垢积累,延长设施使用寿命。

2.责任明确:划分清洁区域,明确责任人,确保清洁工作无死角。

3.标准统一:制定统一的清洁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清洁质量。

4.持续改进:定期评估清洁效果,不断优化清洁管理制度和流程。

第二章 清洁责任

第四条 部门职责

1.行政部/后勤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清洁管理制度。

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清洁工作。

负责清洁用品和工具的采购、管理和分配。

负责清洁人员的招聘、培训和考核。

负责处理清洁相关的投诉和建议。

2.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区域内的日常清洁维护。

配合清洁人员的清洁工作。

监督本部门员工遵守清洁管理制度。

第五条 人员职责

1.清洁主管/领班

负责制定具体的清洁计划和任务分配。

负责指导、监督清洁人员的日常工作。

负责检查清洁用品和工具的使用情况。

负责处理清洁人员之间的工作协调问题。

负责向上级汇报清洁工作情况。

2.清洁人员

按照规定的清洁标准、清洁频次和清洁流程进行清洁工作。

爱护清洁用品和工具,节约使用清洁剂。

服从工作安排,积极配合清洁主管/领班的工作。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仪容仪表。

及时报告清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3.员工/使用者

保持个人工位/使用区域的整洁。

遵守垃圾分类规定,不乱扔垃圾。

爱护公共设施,不随意涂鸦、损坏。

发现清洁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

第三章 清洁标准

第六条 区域清洁标准

1.办公室

地面:无垃圾、无污渍、无积水、无明显灰尘。

桌面:无灰尘、无污渍、物品摆放整齐。

墙面:无灰尘、无污渍、无蛛网。

玻璃:透明、光亮、无水痕、无污渍。

垃圾桶:垃圾及时清理,不满溢,内外清洁。

2.会议室

地面:无垃圾、无污渍、无积水、无明显灰尘。

桌面:无灰尘、无污渍、物品摆放整齐。

墙面:无灰尘、无污渍、无蛛网。

玻璃:透明、光亮、无水痕、无污渍。

白板:无字迹、无污渍。

设备:无灰尘、无污渍、摆放整齐。

垃圾桶:垃圾及时清理,不满溢,内外清洁。

3.走廊

地面:无垃圾、无污渍、无积水、无明显灰尘。

墙面:无灰尘、无污渍、无蛛网。

玻璃:透明、光亮、无水痕、无污渍。

消防设施:无灰尘、无遮挡。

垃圾桶:垃圾及时清理,不满溢,内外清洁。

4.卫生间

地面:无垃圾、无污渍、无积水、无异味。

墙面:无污渍、无积水、无异味。

便器:清洁、无污垢、无堵塞。

洗手台:清洁、无污垢、无积水。

镜面:光亮、无水渍。

通风良好,无异味。

卫生纸、洗手液等用品充足。

5.茶水间

地面:无垃圾、无污渍、无积水、无异味。

台面:清洁、无污渍、无积水。

水槽:清洁、无污垢、无堵塞。

微波炉、冰箱等设备:内外清洁、无异味。

垃圾桶:垃圾及时清理,不满溢,内外清洁。

6.仓库

地面:无垃圾、无污渍、无积水、无明显灰尘。

货架:无灰尘、无污渍、物品摆放整齐。

通风良好,无异味。

7.停车场

地面:无垃圾、无污渍、无积油、无明显灰尘。

停车线:清晰、无破损。

照明:充足、无损坏。

排水:畅通、无堵塞。

第七条 特殊区域清洁标准

根据实际情况,对特殊区域(如实验室、机房、餐厅等)制定相应的清洁标准。

第四章 清洁频次与时间

第八条 清洁频次

1.每日清洁

办公室、会议室、走廊、卫生间、茶水间地面清扫、拖洗。

垃圾桶清理。

卫生间消毒。

茶水间台面、水槽清洁。

2.每周清洁

办公室、会议室、走廊、卫生间、茶水间墙面、玻璃擦拭。

仓库地面清洁。

3.每月清洁

停车场地面清洁。

仓库货架清洁。

4.特殊情况

遇有重大活动、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应增加清洁频次。

发现污染、损坏等情况,应立即进行清洁、修复。

第九条 清洁时间

清洁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尽量避开工作/运营高峰期,减少对正常工作/运营的影响。

第五章 清洁流程与方法

第十条 清洁流程

1.准备

清洁人员穿戴整洁的工作服、佩戴工作牌。

准备好所需的清洁工具和清洁剂。

检查清洁工具是否完好、清洁剂是否充足。

2.清洁

按照规定的清洁路线和清洁标准进行清洁。

先清扫、后拖洗,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注意安全,避免滑倒、碰伤等意外情况。

使用正确的清洁剂和清洁方法,避免损坏设施。

及时清理清洁过程中产生的垃圾。

3.检查

清洁完成后,清洁人员进行自检。

清洁主管/领班进行复检。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记录

清洁人员填写清洁记录表,记录清洁时间、清洁内容、清洁人员等信息。

清洁主管/领班审核清洁记录表。

第十一条 清洁方法

1.地面清洁

清扫:使用扫帚、吸尘器等工具清除地面垃圾、灰尘。

拖洗:使用拖把、清洁剂等工具清洗地面污渍。

干燥:使用干拖把或自然通风等方式使地面干燥。

2.墙面清洁

除尘:使用掸子、吸尘器等工具清除墙面灰尘。

擦拭:使用抹布、清洁剂等工具擦拭墙面污渍。

3.玻璃清洁

喷洒:使用玻璃清洁剂喷洒玻璃表面。

擦拭:使用玻璃刮、抹布等工具擦拭玻璃。

干燥:使用干抹布或自然通风等方式使玻璃干燥。

4.卫生间清洁

清洁便器:使用洁厕剂、刷子等工具清洁便器。

清洁洗手台:使用清洁剂、抹布等工具清洁洗手台。

消毒:使用消毒液对卫生间进行消毒。

5.垃圾处理

收集:将垃圾收集到垃圾桶中。

分类:按照垃圾分类规定进行分类。

清运:将垃圾清运到指定地点。

第六章 清洁用品与工具管理

第十二条 采购与储存

1.采购: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洁用品和工具。

2.储存:清洁用品和工具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并分类存放,标识清晰。

第十三条 使用与维护

1.使用: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清洁用品和工具。

2.维护:定期清洁、保养清洁工具,保持良好状态。

3.报废:损坏、无法使用的清洁用品和工具及时报废,并进行登记。

第七章 监督与考核

第十四条 监督检查

1.日常检查:清洁主管/领班每日对清洁工作进行检查。

2.定期检查:行政部/后勤部每周/每月对清洁工作进行定期检查。

3.不定期抽查:行政部/后勤部进行不定期抽查。

4.员工/客户反馈:建立清洁问题反馈渠道,及时处理员工/客户的反馈意见。

第十五条 考核与奖惩

1.考核:根据检查结果和员工/客户反馈,对清洁人员进行考核。

2.奖惩:根据考核结果,对清洁人员进行奖惩,对表现优秀的清洁人员进行奖励,对不合格的清洁人员进行处罚或辞退。

第八章 附则

第十六条 解释权

本制度由[行政部/后勤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修订权

本制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第十八条 生效日期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篇四:《清洁管理制度》

(本篇采用章节式,并细化部分内容)

第一章 总则

1.1 目的:为规范[单位名称/项目名称]的清洁管理工作,创造整洁、卫生、健康、舒适的环境,提升整体形象,保障员工/业主/访客的健康与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名称/项目名称]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公共区域、办公区域、设备设施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补充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建筑物内外公共区域(大堂、走廊、楼梯间、电梯厅等)

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等办公区域

卫生间、茶水间、餐厅等配套区域

停车场、道路、绿化带等室外区域

[其他需要清洁的区域]

1.3 基本原则

1.3.1 预防为主:通过日常清洁维护,减少污垢积累,延长设施使用寿命,降低清洁成本。

1.3.2 责任明确:划分清洁责任区域,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清洁工作无死角、无遗漏。

1.3.3 标准统一:制定统一的清洁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清洁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一致性。

1.3.4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清洁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清洁管理制度、流程和方法。

1.3.5 环保节约:选用环保型清洁剂和清洁工具,节约用水、用电,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1.3.6安全作业:所有清洁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管理部门:[指定具体部门,如:行政部、物业管理部、后勤保障部等]

2.1.1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执行《清洁管理制度》。

2.1.2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清洁服务工作,确保清洁服务质量。

2.1.3负责清洁服务商的选聘、考核和管理(如适用)。

2.1.4负责清洁预算的编制和控制。

2.1.5负责清洁用品和工具的采购、验收、储存、发放和管理。

2.1.6负责组织清洁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2.1.7负责处理清洁服务相关的投诉和建议,并及时解决问题。

2.1.8定期组织清洁服务质量检查和评估,并提出改进措施。

2.2 清洁主管/领班(如适用):

2.2.1负责制定具体的清洁计划和任务分配。

2.2.2负责现场指导、监督清洁人员的日常工作,确保清洁质量符合标准。

2.2.3负责检查清洁用品和工具的使用情况,及时补充、更换。

2.2.4负责协调清洁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

2.2.5负责记录清洁工作情况,定期向管理部门汇报。

2.2.6负责处理清洁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

2.3 清洁人员

2.3.1严格按照清洁计划、标准和操作规范进行清洁工作。

2.3.2爱护清洁用品和工具,节约使用清洁剂。

2.3.3服从工作安排,积极配合清洁主管/领班的工作。

2.3.4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仪容仪表,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

2.3.5及时报告清洁过程中发现的设施设备损坏、安全隐患等问题。

2.3.6积极参加清洁服务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2.4 各部门/区域负责人

2.4.1负责监督本部门/区域内的清洁工作。

2.4.2配合清洁人员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

2.4.3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清洁服务相关的问题和建议。

第三章 清洁标准与规范

(本章内容非常重要,根据不同区域详细罗列,并可单独成册)

3.1 总体要求

3.1.1目视无垃圾、无污渍、无积水、无灰尘、无异味。

3.1.2设施设备表面光洁、无污垢、无损坏。

3.1.3空气清新、无异味。

3.1.4垃圾分类收集、及时清运。

3.2 区域清洁标准(详细列出每个区域的具体标准):

3.2.1 办公室/会议室

地面:…

墙面:…

桌面/台面:…

门窗玻璃:…

办公设备:…

垃圾桶:…

其他:…

3.2.2 走廊/楼梯间/电梯厅

地面:…

墙面:…

扶手/栏杆:…

消防设施:…

灯具:…

指示牌/标识:…

垃圾桶:…

其他:…

3.2.3 卫生间

地面:…

墙面:…

天花板:…

便器/小便器:…

洗手台/镜面:…

隔断:…

通风设施:…

垃圾桶:…

卫生用品:…

其他:…

3.2.4 茶水间/餐厅

地面:…

墙面:…

台面/水槽:…

餐桌椅:…

厨具/餐具:…

电器设备:…

垃圾桶:…

其他:…

3.2.5 室外区域(停车场、道路、绿化带)

地面:…

绿化植物:…

垃圾桶/垃圾收集点:…

公共设施:…

其他:…

3.2.6 其他特定区域: 针对特定区域(如图书馆,档案室等)制定具体清洁标准。

3.3 清洁操作规范

3.3.1 清洁剂使用规范

根据不同材质和污渍类型选择合适的清洁剂。

严格按照清洁剂说明书的要求稀释和使用。

禁止混合使用不同类型的清洁剂,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使用清洁剂时,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3.3.2 清洁工具使用规范

根据不同清洁任务选择合适的清洁工具。

使用前检查清洁工具是否完好、清洁。

使用后及时清洁、消毒清洁工具,并妥善存放。

定期更换清洁工具,避免交叉污染。

3.3.3 清洁操作流程规范

按照“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先湿后干”的原则进行清洁。

清洁过程中,注意避免扬尘和二次污染。

清洁完成后,及时清理现场,恢复原状。

对于特殊污渍,应采用专业的清洁方法进行处理。

3.3.4清洁作业安全规范

清洁高处设施时做好安全防护。

清洁过程注意用电安全,避免触电。

清洁湿滑区域时放置防滑警示牌。

第四章 清洁计划与频次

4.1 清洁计划

4.1.1管理部门应根据清洁标准和区域特点,制定年度、月度、每周清洁计划。

4.1.2清洁计划应明确清洁区域、清洁内容、清洁频次、清洁时间、责任人等。

4.1.3清洁计划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4.2 清洁频次

4.2.1 日常清洁:每日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清洁,保持环境整洁。

4.2.2 定期清洁:根据区域特点和使用频率,每周、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深度清洁。

4.2.3 临时清洁: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清洁,如遇突发污染事件、重大活动等。

4.2.4具体清洁频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在清洁计划中明确。

第五章 清洁用品与工具管理

5.1 采购

5.1.1清洁用品和工具应由管理部门统一采购。

5.1.2采购的清洁用品和工具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环保要求。

5.1.3采购时应考虑清洁效果、使用寿命、安全性、经济性等因素。

5.2 验收

5.2.1对采购的清洁用品和工具进行验收,确保质量合格、数量准确。

5.2.2建立清洁用品和工具验收记录。

5.3 储存

5.3.1清洁用品和工具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阴凉的地方。

5.3.2不同类型的清洁用品应分类存放,并标识清晰。

5.3.3易燃、易爆、有毒的清洁用品应单独存放,并采取安全措施。

5.4 发放

5.4.1清洁用品和工具的发放应遵循“按需领用

本内容由xiaoli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98069.html

(0)
xiaolixiaoli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