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范文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文件内容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高温天气日益频繁,严重威胁着户外及高温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在此背景下,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中暑事件的发生,制定并实施《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必然要求。本办法旨在明确责任,规范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本文将呈现三篇不同侧重点的管理办法范文,以供各单位参考应用。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范文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文件内容

篇一:《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单位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广大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进行,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在夏季从事户外露天作业、高温作业以及其他可能受高温天气影响的部门、项目部及全体员工。

第三条 防暑降温工作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分级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单位负责、部门落实、员工参与、监督有效”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社会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达到三十五摄氏度以上的天气。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 单位成立防暑降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单位防暑降温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
组长:单位主要负责人
副组长: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
成员:安全管理部、生产运营部、人力资源部、综合办公室、工会等部门负责人及各项目部经理。

第六条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防暑降温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审定并发布本单位年度防暑降温工作方案及本管理办法;
(三)统筹调配防暑降温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四)组织开展防暑降温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问题整改;
(五)决策和指挥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第七条 各职能部门职责:
(一)安全管理部:负责监督、检查全单位防暑降温措施的落实情况;组织防暑降温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参与中暑事件的调查处理。
(二)生产运营部:负责根据天气预报和生产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和调整高温天气下的作业计划和作息时间;负责生产现场防暑降温设施的配置与维护。
(三)人力资源部:负责高温津贴的发放标准的核定与监督发放;负责组织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
(四)综合办公室:负责防暑降温所需物资(如清凉饮料、药品等)的采购、仓储和发放管理。
(五)工会: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关心员工身心健康,了解员工诉求,协助单位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慰问一线员工。

第八条 各项目部及基层单位职责:
(一)成立相应的防暑降温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单位防暑降温工作的落实;
(二)制定本单位详细的防暑降温实施细则和应急预案;
(三)严格执行调整后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劳动强度;
(四)确保防暑降温物资发放到每一位相关员工手中;
(五)设置现场休息区,并保证通风、降温、饮水等设施有效;
(六)每日开展班前会,进行高温危害和防护知识提醒;
(七)密切关注员工身体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上报。

第三章 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九条 作业时间调整。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气象预报,对高温天气作业时间进行调整:
(一)日最高气温达到三十五摄氏度以上、三十七摄氏度以下时,应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员工连续作业时间,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员工加班。
(二)日最高气温达到三十七摄氏度以上、四十摄氏度以下时,给予室外露天作业员工的日间工作时间累计不得超过六小时,且在气温最高时段(通常为十二时至十五时)暂停室外露天作业。
(三)日最高气温达到四十摄氏度以上时,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四)因生产工艺或特殊需要,确实不能停止作业或调整时间的,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隔热、降温措施,并按规定向员工发放高温津贴。

第十条 作业环境改善。
(一)对于室内高温作业场所,应积极采取技术手段进行隔热、通风、降温。优先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安装使用机械通风设备、空调、电风扇、喷雾降温系统等。
(二)对于室外露天作业场所,应尽量利用永久或临时性建筑物、遮阳棚、遮阳伞等,为员工创造休息和免受阳光直射的区域。
(三)在作业现场附近设置工间休息室或清凉驿站,配备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供员工轮换休息。

第十一条 物资与饮品保障。
(一)各单位应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员工提供足量、符合卫生标准的清凉饮料,包括但不限于绿豆汤、酸梅汤、含盐汽水、矿泉水等。严禁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品。
(二)饮品供应点应设置在方便员工取用的地方,并确保全天候供应。
(三)在作业现场应配备必要的应急药品,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或胶囊、口服液)、风油精、清凉油以及处理中暑所需的冰袋、毛巾等。

第十二条 健康监护与特殊人群保护。
(一)组织对高温作业员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员工。对于检查发现有不适宜从事高温作业的员工,应及时调离岗位。
(二)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三十五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在温度高于三十三摄氏度的工作场所作业。
(三)加强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宜高温作业的员工的健康管理,必要时调整其工作岗位。

第四章 应急处置

第十三条 各单位应制定详细的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应急预案应包括预警分级、响应程序、处置措施、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内容。

第十四条 现场管理人员和员工应掌握中暑的基本识别方法和初步处理措施。中暑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先兆中暑症状,以及体温升高、皮肤干热、意识障碍等重症中暑表现。

第十五条 员工发生中暑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一)脱离: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领,脱去或松开外套。
(二)降温:采用物理降温,如用凉水或稀释的酒精擦拭全身,或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
(三)补水:在中暑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少量多次补充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切忌大量饮用白水或一次性快速饮用。
(四)送医:对于出现重症中暑症状(如高热、昏迷、抽搐等)的员工,在进行初步处理的同时,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安排专人护送至医院救治。

第十六条 中暑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应立即向单位防暑降温工作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根据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并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五章 监督与考核

第十七条 单位防暑降温工作领导小组及安全管理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单位防暑降温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作息时间执行情况、现场降温设施、饮品药品供应、员工健康状况、应急预案及演练等。

第十八条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十九条 防暑降温工作将纳入年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对于因防暑降温措施不力导致发生中暑事件或安全事故的单位,将取消其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并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中涉及的高温津贴发放标准及周期,按照国家及所在省市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单位防暑降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管理部)负责解释。

篇二:《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引言:构筑清凉防线,守护生命安全

炎炎夏日,酷暑当头。高温不仅考验着我们的意志,更直接威胁着每一位奋战在一线的作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为有效应对高温天气挑战,确保所有项目现场“零中暑、零事故”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操作性、实战性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本办法强调现场评估、分级预警、动态管理和全员参与,旨在将防暑降温工作细化到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每一位员工。

第一部分:现场环境与作业风险评估

在夏季高温期来临前,各项目部必须组织安全、技术、生产等相关人员,对作业环境进行一次全面的防暑降温专项风险评估。

  1. 环境因素评估:
    • 气象条件分析: 持续关注本地长期和短期气象预报,特别是最高气温、湿度、风速等关键指标。
    • 作业场所热源识别: 识别并评估现场的直接热源(如阳光暴晒的金属结构、沥青路面、发热设备)和间接热源(如不通风的密闭空间、热反射强的墙面)。
    • 通风条件评估: 评估作业区域的自然通风状况,确定需要增设机械通风或降温设备的具体位置。
  2. 作业强度与人员评估:
    • 劳动强度分级: 将现场各项作业按劳动强度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明确不同强度作业在高温下的风险差异。
    • 人员健康排查: 建立“一人一档”的员工健康档案,重点排查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员工,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其工作岗位或限制其从事高温作业。
    • 新员工与特殊群体关注: 对新入职员工、返岗员工以及年龄偏大的员工进行重点关注,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适应高温环境。

第二部分:三级预警与动态响应机制

根据每日天气预报和现场实测温湿度,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响应机制。现场应设置醒目的温湿度计和预警信号板(可用不同颜色的旗帜或灯光表示)。

  • 黄色预警(日最高气温≥35℃,或体感温度≥38℃)
    • 启动标准: 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或现场实测温度达到标准。
    • 响应措施:
      1. 信息发布: 通过班前会、微信群、现场广播等方式,向所有员工发布黄色预警信息,提醒注意防暑。
      2. 物资保障升级: 增加清凉饮品和药品的供应频次,确保供应点水量充足。
      3. 作业调整: 适当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和时间,高强度作业岗位实施轮换制度,缩短单次连续作业时间。
      4. 监督巡查: 管理人员加强现场巡查,重点观察员工身体状况,提醒员工及时补充水分。
  • 橙色预警(日最高气温≥37℃,或体感温度≥42℃)
    • 启动标准: 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或现场实测温度达到标准。
    • 响应措施:
      1. 全面告知: 强制性要求所有员工知晓橙色预警状态。
      2. 强制性休息: 严格执行“做一休一”或更灵活的轮换模式。在每日气温最高的时段(十二时至十五时),原则上停止所有室外露天作业。
      3. 降温设施全开: 启动所有可用的降温设备,如喷淋系统、雾炮机、大功率风扇等,对作业区域进行强制降温。
      4. 专人监控: 安排专职安全员或卫生员携带急救用品在现场待命,进行流动健康监测。
  • 红色预警(日最高气G温≥40℃,或体感温度≥45℃)
    • 启动标准: 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或现场实测温度达到标准。
    • 响应措施:
      1. 停止作业: 除抢险救灾等特殊紧急情况外,立即停止所有室大外露天作业。
      2. 人员撤离: 组织所有室外作业人员撤离至阴凉的休息区或室内。
      3. 健康检查: 对当日已进行作业的员工进行一次简易的健康状况询问和观察。
      4. 应急待命: 应急救援小组全体成员保持待命状态,应急车辆和物资准备就绪。

第三部分:具体实施方案与保障措施

  1. 现场设施配置清单:
    • 清凉休息区: 每个主要作业区至少设立一个。要求:面积充足,有遮阳顶棚,配备桌椅,保证通风。
    • 降温设备: 根据场地条件,配置工业大风扇、移动式冷风机、雾炮机、喷淋软管等。
    • 饮水供应站: 至少每五十米或每个班组设置一个。供应桶装水、保温桶装绿豆汤/酸梅汤,并配备一次性水杯。
    • 应急药箱: 至少每个项目部办公室和清凉休息区各设一个。药品清单应包括:藿香正气水/丸、人丹、十滴水、风油精、创可贴、纱布、绷带、消毒酒精、体温计、速效降温冰袋等。药箱需指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补充。
  2. 宣传教育与技能培训:
    • “防暑降温宣传周”活动: 在入夏前组织一次。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营造全员防暑的氛围。
    • 班前五分钟讲话: 每日班前会,班组长必须用五分钟时间,讲解当日天气情况、防暑注意事项和中暑识别方法。
    • 中暑急救实操演练: 每个月至少组织一次全员参与的中暑急救演练,确保人人会识别、会报告、会初步处置。
  3. 后勤与生活关怀:
    • 调整食堂菜单: 夏季食堂应增加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菜品,如冬瓜、苦瓜、黄瓜等,并提供绿豆汤、西瓜等解暑食品。
    • 改善住宿条件: 确保员工宿舍通风良好,有正常运转的空调或风扇,为员工提供一个凉爽的休息环境。
    • 发放防暑用品: 在入夏前,统一为一线员工发放草帽/安全帽遮阳板、吸汗毛巾、清凉油、太阳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第四部分:应急预案与责任追究

  1. 应急处置流程:
    • 发现者: 任何发现他人有中暑迹象的员工,均为第一响应人。
    • 立即行动: 参照“移、降、补、送”四字口诀进行初步处置(移至阴凉处、物理降温、补充盐水、立即送医)。
    • 报告路径: 第一响应人立即向班组长报告 -> 班组长向项目安全员/负责人报告 -> 项目负责人向单位领导小组报告。报告需清晰说明事发地点、人员状况、已采取措施。
    • 医疗联动: 项目部必须在办公室醒目位置张贴就近医院的急救电话和地址,并与医院建立联系,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
  2. 责任追究:
    • 对未按本办法要求落实防暑降温措施,导致发生员工中暑事件的,将对项目负责人、安全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 对于瞒报、迟报中暑事件的,将从重处罚。
    • 防暑降温工作的执行情况,将作为项目部及个人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本办法旨在构建一个 proactive(主动预防)、dynamic(动态调整)、comprehensive(全面覆盖)的防暑降温管理体系,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度过酷暑,为单位的持续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篇三:《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前言:一份来自公司的关怀——清凉一夏,与安全同行

亲爱的同事们:
当夏日的骄阳炙烤着大地,我们深知,每一滴汗水都凝聚着您对工作的执着与奉献。您的健康与安全,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心中最深的牵挂。为了让大家能够在一个更安全、更舒心的环境中工作,有效预防中暑等职业健康损害,公司特别制定了这份充满关怀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它不仅是一份管理规定,更是一份我们共同守护健康的行动指南。让我们携手,共筑一道坚实的清凉防线。

第一章:知己知彼——科学认识高温与中暑

  • 什么是高温作业?
    您可能会问,什么才算高温作业?简单来说,当您工作的地点平均气温高于特定标准时(通常是三十三摄氏度),就属于高温作业环境了。室外的建筑、环卫、电力巡线,室内的炼钢、锅炉、厨房等,都可能面临高温的挑战。
  • 中暑的“信号灯”,您能识别吗?
    中暑不是突然发生的,它会提前给我们亮起“信号灯”。请务必留意:
    • 绿灯(先兆中暑): 感觉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口渴、浑身无力、大量出汗。这时,您需要立刻停下工作,到阴凉处休息、补水。
    • 黄灯(轻症中暑): 除了上述症状,您的体温开始升高(超过三十八点五摄氏度),面色潮红或苍白,脉搏加快。这是身体发出的严重警告,需要立即处置并寻求同事帮助。
    • 红灯(重症中暑): 这是最危险的情况,可能表现为高烧不退、皮肤干热无汗、意识模糊、胡言乱语甚至昏迷、抽搐。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因为每一秒钟都至关重要!

第二章:公司的“清凉套餐”——我们为您准备了什么?

为了对抗酷暑,公司为您精心准备了一套“清凉套餐”,全方位保障您的工作与生活。

  • 灵活的“时间魔法”:
    • 错峰上班: 在极端高温天气,我们会灵活调整您的工作时间,避开“毒日头”,让您“早上班、早下班”。
    • “强制”午休: 气温最高的中午时段,我们会安排您强制性休息,养精蓄锐,下午再战。
    • 增加“充电”时间: 您的工间休息时间会延长,休息次数会增加,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冷却”下来。
  • 触手可及的“清凉驿站”:
    • 休息区升级: 我们将在您的工作区域附近搭建清凉休息棚,配备风扇、空调和舒适的座椅,让您在休息时能真正得到放松。
    • “无限畅饮”供应: 公司将无限量供应纯净水、绿豆汤、酸梅汤等解暑饮品。请记住,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要养成定时补水的习惯。
    • “急救小药箱”守护: 每个休息区和办公室都配备了应急药箱,里面有藿香正气水、人丹、风油精等防暑药品,供您不时之需。
  • 贴心的“健康守护神”:
    • 年度健康体检: 公司会定期组织您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特别是针对心血管等方面的检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 高温津贴,法定福利: 我们会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准时足额地为您发放高温津贴,这是您应得的法定权益。
    • 专属关怀: 对于孕期和身体不适的同事,我们会给予特别照顾,及时为您调整到更舒适的工作岗位。

第三章:您的“个人防护秘籍”——为自己负责

公司的保障是外因,您自身的防护才是内因。请收好这份“个人防护秘籍”:

  • 饮食篇:会吃才会赢
    • 补水是王道: 少量多次饮水,最好是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以补充随汗水流失的电解质。
    • 饮食要清淡: 多吃蔬菜水果,如西瓜、黄瓜、番茄等;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增加身体负担。
    • 保证蛋白质: 适当补充鱼、肉、蛋、奶等优质蛋白质,增强身体抵抗力。
  • 穿着篇:轻松上阵
    • 颜色选浅色: 浅色衣物能反射阳光,减少热量吸收。
    • 材质选棉麻: 棉、麻等天然材质的衣物吸汗、透气性好。
    • 款式要宽松: 宽松的衣物有助于空气流通,利于散热。
  • 作息篇:休息好,精神才好
    • 保证充足睡眠: 高温天气体力消耗大,保证充足的睡眠是恢复体力的关键。
    • 利用好午休: 即使不睡,闭目养神也能让身心得到放松。
    • 避免疲劳作业: 感觉身体疲劳时,要及时休息,不要硬撑。
  • 心态篇:心静自然凉
    • 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急躁、发怒,因为不良情绪也会导致体温升高。

第四章:互助与应急——我们是彼此的守护者

在工作中,我们不仅是同事,更是战友。当身边有人出现中暑迹象时,请伸出您的援手:

  1. 快扶: 立即扶他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坐下或躺下。
  2. 快解: 迅速解开他的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通畅。
  3. 快扇: 用扇子或任何可用的东西为他扇风,加速散热。
  4. 快擦: 用凉水或湿毛巾擦拭他的额头、脖子、腋下等部位。
  5. 快喂: 如果他意识清醒,喂他喝一些清凉的盐水或饮料。
  6. 快拨: 如果情况严重,毫不犹豫地拨打急救电话,并立即向您的主管报告。

结语:

安全无小事,健康大于天。这份管理办法的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公司对您深深的关爱与责任。希望每一位同事都能认真阅读,牢记于心,并付诸行动。让我们在这个夏天,不仅创造优异的工作业绩,更能收获满满的健康与平安。愿清凉与您常伴,愿安全为您护航!

本内容由jinli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302513.html

(0)
jinlianjinlian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