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参观平型关的心得体会合集  参观平型关纪念馆的观后感

平型关是中国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的一个重要关隘,位于河西走廊的西北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型关历史上曾多次成为军事要塞和战争的重要战场,尤以抗日战争时期著名。1937年,中国军队在平型关进行了英勇的抗日战斗,虽然最终失败,但取得了抵御日军的重大成果,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里程碑。平型关现已建成为一座纪念馆,保存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成为重要的革命遗址,吸引了大批党员和革命历史爱好者前来参观和学习。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区参观平型关的心得体会合集,欢迎大家阅读!

社区参观平型关的心得体会合集  参观平型关纪念馆的观后感

社区参观平型关的心得体会合集1

  今天,妈妈带我去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平型关大捷是一场惨烈空前的血与火的作战,在平型关下,十里乔沟,老爷庙前,小寨村前,驿马龄上,八路军将士前仆后继,视死如归,涌现出许多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战斗中,六百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或光荣负伤,用鲜血和生命赢得全国抗战开始后的第一个大胜利。

   我国虽然经济较落后,和日本比起来还相前一大截,武器、人力等都没有日本的发达,但我们是靠什么来取得胜利的呢?是靠团结一心、勇赴困难的民族意识,不畏强敌,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牺牲精神。

   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捷中体现出来的威武不屈,敢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学习他们坚持不懈,团结一心的精神,这样,我们的国家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社区参观平型关的心得体会合集2

为了响应“235主题教育实践活动”,5月5日我们营销中心全体员工参加了“平型关红色革命教育活动”,参观了平型关纪念馆。在这里我们了解的不仅是地理知识和历史故事,更了解了中国的社会,中国人的灵魂、气质和精神。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置身此间,眼前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幅照片、每一行文字,永远定格着那些艰难曲折的岁月,那场如火如荼的战斗,那段开创辉煌的历史。作为一名烟草人,我抓住这个重温历史的机会,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认真地参观了整个展馆。馆内大量翔实的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在1937年“芦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大背景下,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光辉旗帜,点燃了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的熊熊烈火。

中国军队抗日首场大捷,就在这个地方。1937年9月上旬,根据作战计划,八路军115师开赴平型关附近。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在关前,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2日,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一部,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并占领东跑池地区。23日,115师决心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

点,利用平型关东北的有利地形,以伏击手段歼敌,并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深入的战斗动员。24日深夜,115师利用暗夜和暴雨,秘密进入白崖台等预置好的战斗阵地。25日拂晓,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沿灵丘——平型关公路由东向西开进。7时许,该部全部进入第115师预伏阵地。第115师抓住战机,立即命令全线开火,并乘敌陷于混乱之际,适时发起冲击。115师一部歼敌先头,阻其沿公路南窜之路;一部分割包围日军后尾部队,断其退路;一部冲过公路迅速抢占老爷庙及其以北高地;一部阻断先期占领东跑池的日军回援;一部阻断日军第五师团派出的增援部队。经过激烈战斗,八路军115师共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一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通过参观学习我明白了:许多伟大的事件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他们有什么意义。我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我们将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坚韧不拔的前行。我们感激前人,学习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我们也将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为后人留下我们的脚印。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前的将帅广场上,矗立着9尊铜像。他们是平型关大捷主要参战将领——林彪、聂荣臻、陈光、徐海东、肖华、杨得志、李天佑、陈锦秀、杨成武。他们傲然挺立,正是在他们的运筹帷幄中,千余日军霎时灰飞烟灭,在这里已经成为

一种永恒的记忆。在这里曾经出现英雄的军队,英雄的人物,英雄的壮举,如今已浓缩成了文字、纪念碑或纪念馆,并牢牢地铭记在每个中国人心中,其事迹和精神感动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社区参观平型关的心得体会合集3

敢于胜利,在新征程上攻坚克难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平型关下响起的枪声,激起了中华民族抵抗日寇侵略的信心和决心;平型关下的精神,历经八十余载,仍在持续弘扬。

曾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灵丘,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然而,灵丘人不畏困难,敢于牺牲,不等不靠,攻坚克难,终于在20xx年实现全面脱贫。现在,灵丘县依托作为全国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的平型关红色景区,正在吸引更多游客来这里“吃、住、行、游、购、娱”。

近年来,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的接待量不断攀高,毗邻主战场的灵丘县东河南镇小寨村含水人家,也随着纪念馆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而红火起来。

记者看到,如今的小寨村,不仅建设了易地扶贫搬迁点,还同步建成沿街商铺,办起了“红色留念”“荞这一家子”等独具地方特色的风味一条街,打造集红色教育、民俗旅游、非遗传承、农耕文化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走进含水人家,阳光照耀下的水面波光粼粼;半圆形的拱门和转角的石砌、古色古香的窑洞式楼房,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这里不仅还原了旧时生活场景,还为游客打开了了解历史的一扇窗。大幅三维立体画面展示了1937年平型关战斗打响前八路军115师干部动员会的场景,并用部分雕塑再现了军民鱼水情。

纪念馆内,毛春桃和她的同事们仍旧忙碌。除了继续挖掘历史,如何将过去的革命先辈精神跟现在的教育活动相结合,如何将红色文化送入乡村、校园、军营,都是他们工作的内容。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84年前,革命先辈在平型关下亮剑,用鲜血与生命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在今天,伟大抗战精神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怕艰险、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在新征程上始终为我们指引着方向。”毛春桃说。

社区参观平型关的心得体会合集4

为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公司党支部于4月13日组织部分党员及干部前往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灵丘县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参观学习,实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党的光辉历史。

在纪念馆内,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聆听着讲解员讲述平型关战役在抗战时期的背景和历史,现场感受先烈们当年抗击日军的英勇壮举和保卫祖国的热血忠魂。一张张生动的图片,一件件珍贵文物,大家阅读着历史资料,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岁月,思想与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憾与洗礼。

参观学习束后,大家纷纷撰写心得体会,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平型关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自己的行动向身边人传播正能量,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为公司的转型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社区参观平型关的心得体会合集5

1937年9月11日,日军最精锐的第五师团进至河北蔚县,其一部西向山西广灵、灵丘进犯。广灵、灵丘一线的汤恩伯部十七军及七十三师与敌军鏖战8个日夜后,撤至平型关一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在长城一线布防御敌,以杨爱源为右路总司令,接替汤恩伯指挥;傅作义为左路司令,七十一师集结繁峙,七十二师集结代县,作为预备队。新编第二师至繁峙沙河待命,第十五军至凌云口一带策应。平型关一线布防完成。

这时红军刚改编为第八路军,归入第二战区序列,也在向山西前线开进。林彪、聂荣臻所部一一五师于9月14日抵达平型关南大营镇待命。八路军不进行正面阵地防御,主要在敌军侧后进行游击战,击破敌后方交通线和兵站据点。

9月22日,日军二十一旅团在战车配合下向平型关阵地进攻,被我七十三师击退。23日,日军再次向平型关、团城口进攻,我军与敌展开血战。

23日,阎锡山令傅作义部投入战斗,与杨爱源联合指挥作战,金宪章新编第二师、郭宗汾七十一师、傅作义三十五军,向前线开进,令八路军一一五师自阵地右翼向北攻击平型关敌军侧背。此时,一一五师已经进至平型关东的冉庄、东长城村一线。由于我军力量增强,25日,我军将进占团城口的日军二十一旅团主力包围。

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个团及骑兵营向灵丘方向前进牵制敌人。24日夜,一一五师三个团冒雨在平型关东北山区设伏,以两个团截击和分割行进中的敌人,以一个团断敌退路,以一个独立团和骑兵营阻击敌人增援部队,以一个团为预备队。

25日晨,敌二十一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向前线西进。7时许,全部进入我八路军一一五师伏击地域,经过约6个小时的浴血奋战,至13时许战斗结束,一一五师取得首战大捷,这就是著名的“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战斗结束后,八路军一一五师参战部队将日军包围在东跑池一带的盆地。但是国民党军队却没有按照计划出击,使该地的日军未能被歼,平型关战斗的战果未能得到扩大。

八路军平型关伏击成功的同时,傅作义、杨爱源等部,加紧收缩围攻团城口敌军二十一旅团主力。

双方在平型关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相持不下,死伤累累。由于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到达,我军茹越口、铁角岭阵地失守,平型关正面阵地腹背受敌。9月30日夜,前线各部队奉命撤离,平型关战役结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不想让人欺辱,你就必须强盛。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强盛,需要这个国家和民族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中国走向复兴的时代,我们肩负着中华复兴的使命和未来,我们要努力,要智慧,要强健,为了中华复兴的中国梦。

社区参观平型关的心得体会合集6

20xx年的党日活动,公司组织红色旅游,参观了平型关战役的战场遗址及纪念馆。这里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前的将帅广场上,矗立着9尊铜像。他们是平型关大捷主要参战将领——林彪、聂荣臻、陈光、徐海东、肖华、杨得志、李天佑、陈锦秀、杨成武。他们傲然挺立、挥斥方遒,正是在他们的运筹帷幄中,千余日军霎时灰飞烟灭。

在阳光中,我们跟随公司领导,面对革命先贤,举起右手,背诵着誓言,声音回荡在山谷间,思绪早已踏上旅程,带我们回到硝烟弥漫,壮怀激烈的那个年代,那里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雕刻着红色的印迹。

1937年9月25日早晨,侵华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个步兵大队乘100余辆汽车,浩浩荡荡地开进乔沟,进入了早已等候在此的八路军115师的伏击圈。

  清晨7点整,当日军全部钻进“口袋”,师长林彪下达了攻击命令。685团迎头打响第一枪,随着几辆汽车中弹起火,大摇大摆的日军乱了套,好一阵才清醒过来,开始利用车辆、坡坎做掩护,以优势武器进行疯狂反击。冲锋开始,按照“拦头”“斩腰”“断尾”任务要求,685团、686团、687团将敌人分割包围,用刺刀和大刀,与来犯者展开肉搏战。

  “刹那间,公路上满是我们的人了。遥看东面的公路,一直到老爷庙一带,战士们把日军拦腰斩成几段,乃至几十段。鬼子们一片慌乱,四下乱窜,战士们端起刺刀,到处追杀,被刺死、打死的敌人满地都是。”这是时任685团团长的杨得志将军在回忆录《横戈马上》中对当时情景的描述。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一豪气冲天的绝唱正是从此响起。

  置身此间,眼前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树木,永远映托着那场如火如荼的战斗,那些艰苦卓绝的岁月,那段开创辉煌的历史。纪念馆里的陈列中,有两样让人震撼的东西:大刀和机关枪,它们曾经分属不同的主人进行过较量。而历史,正是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昭示着正义和邪恶。

红色旅游使我们既感受了祖国美好河山的壮丽多姿,更对我们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让我们时刻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我们将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坚韧不拔的前行。我们满怀感恩之情,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无愧于先贤,也为后人留下我们的脚印。

      本次红色之旅结束了,这些革命纪念地、革命圣地,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纪录着光辉的革命事迹,弘扬着灿烂的革命精神。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那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为了我们的中国梦,不忘初心,再立新功。

社区参观平型关的心得体会合集7

敢于胜利,在新征程上攻坚克难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平型关下响起的枪声,激起了中华民族抵抗日寇侵略的信心和决心;平型关下的精神,历经八十余载,仍在持续弘扬。

曾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灵丘,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然而,灵丘人不畏困难,敢于牺牲,不等不靠,攻坚克难,终于在20xx年实现全面脱贫。现在,灵丘县依托作为全国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的平型关红色景区,正在吸引更多游客来这里“吃、住、行、游、购、娱”。

近年来,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的接待量不断攀高,毗邻主战场的灵丘县东河南镇小寨村含水人家,也随着纪念馆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而红火起来。

记者看到,如今的小寨村,不仅建设了易地扶贫搬迁点,还同步建成沿街商铺,办起了“红色留念”“荞这一家子”等独具地方特色的风味一条街,打造集红色教育、民俗旅游、非遗传承、农耕文化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走进含水人家,阳光照耀下的水面波光粼粼;半圆形的拱门和转角的石砌、古色古香的窑洞式楼房,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这里不仅还原了旧时生活场景,还为游客打开了了解历史的一扇窗。大幅三维立体画面展示了1937年平型关战斗打响前八路军115师干部动员会的场景,并用部分雕塑再现了军民鱼水情。

纪念馆内,毛春桃和她的同事们仍旧忙碌。除了继续挖掘历史,如何将过去的革命先辈精神跟现在的教育活动相结合,如何将红色文化送入乡村、校园、军营,都是他们工作的内容。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84年前,革命先辈在平型关下亮剑,用鲜血与生命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在今天,伟大抗战精神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怕艰险、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在新征程上始终为我们指引着方向。”毛春桃说。

社区参观平型关的心得体会合集8

  25日,“游山西·读历史”第二届全国主流媒体山西行长城线的20余家媒体记者走进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的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了解平型关大捷的战斗过程,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 吴琼 摄

    9月25日,“游山西·读历史”第二届全国主流媒体山西行长城线的20余家媒体记者走进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的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了解平型关大捷的战斗过程,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

    1937年9月25日,初上华北抗日前线的八路军第115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部署,为配合第二战区国民党军队防守晋东北内长城要隘平型关,阻止日军南犯太原,在乔沟一线伏击日军第21旅团后续部队及辎重车队,歼灭日军一千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取得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正逢平型关大捷83周年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建馆50周年,来自各地的游客走进馆内,重温平型关大捷的抗战路线。 吴琼 摄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位于主战场乔沟东南侧约1公里处的半山坡上,是详细记述平型关战斗的专题纪念馆。该馆于1969年修建,1970年9月25日开馆。2005年,平型关战役遗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一批建设工程,有关政府部门投资,从2006年开始对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进行改扩建。

    正逢平型关大捷83周年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建馆50周年,来自各地的游客走进馆内,重温平型关大捷的抗战路线。

    纪念馆门前,映入眼帘的是10位参加平型关大捷主要将领的雕塑像,进入纪念馆还要走115级台阶,115级台阶标志着八路军第115师这一番号。

    纪念馆门前,映入眼帘的是10位参加平型关大捷主要将领的雕塑像,进入纪念馆还要走115级台阶,115级台阶标志着八路军第115师这一番号。 吴琼 摄

    刘华思是纪念馆的一名年轻讲解员,也是灵丘人,她告诉记者,儿时,她就常听周围人讲述平型关大捷的故事。当天,刘华思为大家讲述了当时第115师战略部署等情况,馆内,有很多平型关大捷时缴获的武器、装备等。

    走进半景画馆,通过大型油画、声光电投影等方式,展现了平型关大捷的战斗过程,带给大家更直观的视觉效果。

    “虽然是大同人,但这是我第一次来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来自山西大同的游客王海英告诉记者,能感受到当时抗战的艰难,很有教育意义,下次还要带孩子也来参观感受,要记住历史,才能珍惜现在。

社区参观平型关的心得体会合集9

无畏生死,夺取抗战首次大捷

20xx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碧空如洗。

当天,身着八路军军装、佩戴抗战胜利纪念章的97岁抗战老兵梁斌,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盛大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走过来了!”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作为10个英模部队方队之一,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伴随着“咔咔”的脚步声,老人仿佛回到了78年前的那个潇潇秋雨夜。

那天,也是一个秋日。

“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

1986年8月,聂荣臻元帅写下这首《忆平型关大捷》时,仍对那场“潇潇秋雨”记忆犹新。

1937年9月24日,驻扎在山西大同灵丘县冉庄村的八路军115师接到命令,连夜赶往西北16公里外的平型关乔沟设伏。

平型关,明朝内长城的一个重要关隘。乔沟位于其东北方,是一条长约5公里的狭窄古道,蜿蜒曲折,两侧壁立,难以攀爬,是灵丘通往平型关公路上最险要的一段,也是日军从平型关前线到灵丘县城的必经之地。

“战士们没有雨具,身上的灰布单军装被浇得湿淋淋的,冷得发抖。”那时的梁斌,只有十八九岁,是八路军115师685团的一名司号员。

天快亮时,雨停了。115师终于在9月25日拂晓前到达平型关乔沟伏击阵地。

7时许,山沟里传来了马达轰鸣。100余辆汽车载着日本兵和军用物资在前面开路,200多辆大车和骡马炮队随后跟进,接着开过来的是骑兵。

此时,全身湿透的八路军战士们,趴在冰冷的地上,等待着敌人。

“打!”

顿时,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彻山谷。

“战士们勇猛地向公路冲去,鬼子东奔西窜,战马惊鸣。然而敌人终究是凶狠的,而且枪法很准,利用汽车和沟坎顽抗……我们的火力压不住敌人的火力,冲上去的战士一个又一个地倒下来。那一刻,战士们无畏生死,前赴后继地向前挺进。”时任115师686团团长的李天佑回忆道。

在争夺老爷庙高地时,686团副团长杨勇带领战士们,向四五百名日军猛烈进攻。日军拼命反击,数架飞机在空中助战,战斗十分惨烈,140余人的3营9连官兵大部分牺牲,老爷庙高地终于被八路军牢牢控制。

在平型关战役中,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军,排长牺牲了班长顶替,班长牺牲了战士接替指挥。仅梁斌所在的685团,战后报告伤亡人员就达223人。

最终,八路军将进入乔沟一线1000余人的日军全部歼灭,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一批辎重和武器。

“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雄壮豪迈的《八路军军歌》,记录下这“第一个胜利”和“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这一仗,中国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古长城上,用血肉筑起中华民族新的长城。

社区参观平型关的心得体会合集10

走进历史,在传承中服务当下事业

“1937年,一场战役让我的家乡扬名中外,那场战役就是平型关大捷。”去年夏天,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李歆伊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的小小讲解员。

每年暑假,纪念馆里都会有一群特殊的讲解员实力圈粉。他们是来自灵丘县的小学生,经过为期1个多月的筛选、培训后,这群特殊的小学生讲解员们正式上岗。

从课本走进历史、从校园走进纪念馆,李歆伊对平型关大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去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李歆伊说。

“小小讲解员们十分活跃,从他们的视角讲故事,观众都十分喜欢,跟随的参观者越来越多。”毛春桃告诉记者,这个活动让学生们参与到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过程中来,通过自己近距离的感受,从小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纪念馆内循环播放着《义勇军进行曲》,参观者络绎不绝。在这些参观者中经常会有一些特殊的客人,王克西就是其中之一。

王克西的父亲名叫王志臻,曾任八路军115师685团营部书记,写有一本《从陕北到东北》日记,共计1205篇,完整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其所在部队的行程及战斗历程。

从2012年开始,退休后的王克西夫妇按照父亲日记的行走路线,重访抗战路。他们先后三次来到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父亲生前多次给我们讲述平型关大捷的战争过程,那时候单纯地听和现在亲身到现场来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大环境下,依托平型关大捷的红色资源,来这里的游客逐年递增。”谈到纪念馆最大的变化,毛春桃对记者说,纪念馆的接待量不断攀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工作人员也从2012年的二三十人增加到了现在的近百人。

“学习历史,不只是学习过去的,重要的是让这些历史为现在的事业服务。”毛春桃说。

社区参观平型关的心得体会合集11

“太行苍翠插秋雯,迭岭重关自昔闻”。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同时也为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核心行为规范、核心胜任力”创建活动,在县纪委组织下,我们来到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纪念馆参观学习,追忆和缅怀那段“血雨腥风满山峦”、“猛士如云唱大风”的峥嵘岁月,经历一次既生动又深刻的革命历史教育,思想受到强烈的洗礼和震撼。

汽车在新开的柏油路上往乔沟开去,进入平型关大捷遗址,这是一段峡谷古道。遗址上建立一座“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从广场沿115级石阶上去,进入纪念馆大厅,迎面是一座平型关大捷雕塑屏。大厅内设置了大量的平型关战斗文物及各种战争图表,还有指挥官的光辉事迹。右侧墙上悬挂《平型关大捷抒怀》,介绍了当年平型关战斗的基本情况。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的指挥下,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了伏击战,一举击败了日军王牌劲旅坂垣师团,共歼敌1000余人。八路军首战告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平型关大捷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和士气,使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民族壮歌。平型关这一千年古隘,因此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爱国精神的象征。

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旧物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抗日精神。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我,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不仅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更要坚定自己理想信念。结合我县纪检监察工作“三个核心”建设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积极作为,善作善为,培树以“忠诚为魂”的核心价值观,打造以“法纪为纲”的核心行为规范,提升“担当为要”的核心胜任力,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等观念。

在今后的工作中,继承革命先烈遗志,牢记党的宗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立足岗位,忠于职守,以实际行动兑现自己庄严的承诺,坚持为民执纪、秉公执纪、廉洁执纪,以饱满的热情、必胜的信心、良好的作风,练就过硬本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三个核心”建设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忠诚为魂、担当为要、公正为本、清廉为先,聚焦主业不发散,坚守职责不动摇,不断攥紧拳头打出去,有力维护党纪权威,全面履行好执纪监督责任,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

社区参观平型关的心得体会合集12

1931年9月18日,日军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成立了伪满洲国。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军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全面爆发。在敌强我弱和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形势下,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天津失守、北平失守、河北失守、黄河告急!日本侵略军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就在日本鬼子趾高气扬、狂妄自大、不可一世之际,1937年9月25日拂晓,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八路军在山西灵丘县平型关向日本军队射出了保卫祖国的复仇子弹。在这次战斗中,歼灭日军1000余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汽车等装备。平型关大捷,震惊中外,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它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大灭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威风。

平型关大捷,这场标志性的战斗是日本侵略军噩梦的开始。八年之后,日本军国主义终于在战争中彻底失败,日本政府于1945年8月15日正式向全世界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从平型关大捷开始的.中国抗战历史,是艰难的曲折的,是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一步步走向胜利的历史。这历史向全人类宣示了光明必将战胜黑暗,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看完《平型关大捷》这部影片,我感触很深。

中国为什么会遭到日本鬼子的攻打呢?因为当时的中国贫困落后,而日本是世界强国。这是还没有中国一个省大的日本胆敢攻打中国的根本原因。由此,我们应该意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不想让人欺辱,你就必须强盛。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强盛,需要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少年是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中国走向复兴的时代。我们是祖国走向复兴时代的少年,我们肩负着中华复兴的使命和未来。我们要努力,要智慧,要强健。为了华夏复兴的中国梦。

社区参观平型关的心得体会合集13

 1937年9月25日,初上华北抗日前线的八路军第115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部署,为配合第二战区国民党军队防守晋东北内长城要隘平型关,阻止日军南犯太原,在乔沟一线伏击日军第21旅团后续部队及辎重车队,歼灭日军一千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取得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位于主战场乔沟东南侧约1公里处的半山坡上,是详细记述平型关战斗的专题纪念馆。该馆于1969年修建,1970年9月25日开馆。2005年,平型关战役遗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一批建设工程,有关政府部门投资,从2006年开始对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进行改扩建。

  正逢平型关大捷83周年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建馆50周年,来自各地的游客走进馆内,重温平型关大捷的抗战路线。

  纪念馆门前,映入眼帘的是10位参加平型关大捷主要将领的雕塑像,进入纪念馆还要走115级台阶,115级台阶标志着八路军第115师这一番号。

  刘华思是纪念馆的一名年轻讲解员,也是灵丘人,她告诉记者,儿时,她就常听周围人讲述平型关大捷的故事。当天,刘华思为大家讲述了当时第115师战略部署等情况,馆内,有很多平型关大捷时缴获的武器、装备等。

  走进半景画馆,通过大型油画、声光电投影等方式,展现了平型关大捷的战斗过程,带给大家更直观的视觉效果。

  “虽然是大同人,但这是我第一次来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来自山西大同的游客王海英说,能感受到当时抗战的艰难,很有教育意义,下次还要带孩子也来参观感受,要记住历史,才能珍惜现在。

社区参观平型关的心得体会合集14

平型关是一个重要的地点,同时,平型关战役也是中国抗日的光辉一战,它的胜利给当时的中国军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而我观看了这部影片,也为战士们的不畏生死、聪明机智而感动和骄傲。

平型关大捷是我最喜欢的战役之一,因为他运用了很多智慧的战术让本来敌强我弱的劣势,通过利用地形扭转战局,反败为胜,最终取得了胜利。包剿、游击和伏击是二战中国军队最常用的招式,而我认为当时在平型关指挥的115师长林彪巧妙利用地形的决定,是打赢这场重要战役的关键。平型关位于我国的山西,它的地势很特别,像瓶子形状,绵延十余里,是从涞源、灵丘方向前往太原的必经之路。当战役开始时,日本士兵趾高气昂、满不在乎的样子走进了乔沟,殊不知,我们的士兵们正在静静的等待着他们走进我们精心设计的埋伏圈。日本士兵来到了埋伏圈的正中心,顿时,喊杀声、射击声连绵不绝,无数的战士从旁边的高地上冲下来去与日本士兵近战格斗、拼杀在一起,这样的行为不仅节省了弹药,还有效地阻止了日军敌机的空中投弹和扫射支援。我们的林彪指挥官也早已预知日军会进攻老爷庙高地——如果被攻占,那么不仅他们的围剿会失败,而且他们的师部指挥所也会暴露在日军射击范围之内,所以他早已在那布置了火力点来防守高地,并且当时正在下雨,湿滑的泥地让日本士兵爬不上山脚,而我们的战士们穿着草鞋却能行动自如,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的情况下,我军最终守住了老爷庙高地,阻止了日军向外的突破。同时,战士们激情高亢的情绪,也是打赢这场战争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最后一战中,军中将士士气高昂,将敌军死死地压在山脊之下,最后将日本士兵全部歼灭。

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战役中的一次重要的辉煌胜利,它不仅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我们也在从中可以学到:当遇到比我们强大的敌人时,我们要根据现有的资源来最大化的减少损失,从而达到扭转战局的目的。正是因为这些英勇战士的流血牺牲,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应该珍惜它。

社区参观平型关的心得体会合集15

 80多年过去了,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城西南白崖台乡的平型关大捷旧址,硝烟散去,环境幽美,气候宜人,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文史研究部副主任毛春桃告诉记者,每天上午9点开馆前,就会有很多游客早早等候在门外,期待感受平型关战役的烽火时刻。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浴血奋战,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场大胜利。

  毛春桃介绍,“卢沟桥事变”之后,北京、天津、张家口相继陷落,侵华日军第5师团以及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继续向西进犯,长驱直入。1937年9月中旬,日军占领阳原、蔚县、广灵、浑源、灵丘,攻取阳高、天镇、大同、怀仁,直逼内长城一线,叫嚣着“三月亡华”,十分猖狂。9月22日夜,日军向平型关关口、杏洼梁、团城口等各点同时展开攻击,平型关战役正式展开。连续3日,日军的进攻一波接着一波。飞机、大炮轮番轰炸,坦克、步兵持续冲击。在日军火力优势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八路军将士冲到沟底,和日军混战。

  毛春桃说:“在敌我武器装备悬殊的情况下,如何打赢这场仗?依靠的就是八路军战士不畏强敌,敢于牺牲,敢于亮剑,保家卫国的决心。”

  1937年9月25日晨7时许,日军第五师团21旅团第21联队一个步兵大队,乘百余辆汽车在前,随后是载满军用物资的200余辆马车,由一个骑兵小队殿后,浩浩荡荡地进入乔沟一线峡谷公路。早已隐蔽埋伏的八路军115师685团、686团、687团,分别按照作战方案中规定的“拦头”“斩腰”“断尾”的任务要求,于9月24日午夜冒雨进入设伏阵地。装备落后的八路军,凭借乔沟地形优势居高临下,向沟底公路上的日军猛烈开火,随后冲下公路将敌人分割包围,展开肉搏战,经过6个多小时的激战,终将进入乔沟一线的日军1000余人全部歼灭。

  谈及平型关大捷的影响力,毛春桃说,“卢沟桥事变”后,整个中国军事局势是:节节抵抗,接连败退,全国战局十分不利。在国土大片沦丧的背景下,八路军主动出击,不仅敢打,还打了胜仗。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与此同时,有力地声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平型关大捷的政治意义远远超越了其军事意义。

  从事讲解工作7年的毛春桃,每次做讲解时,都希望给前来参观的人们传递一种精神——国难当前,匹夫有责,国家至上,民族为重,不畏强敌,万众一心,一致抗日,敢于牺牲。“一场战斗中所传达出来的精神需要不断传承。不管处于什么历史时期,都应当铭记:当年战士们在平型关抛头颅洒热血,为今天和平美好的幸福生活所作出的牺牲。他们留给我们的平型关精神,永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希望每一位参观过平型关大捷遗址的人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以大局为重,团结协作。遇到困难,有攻坚克难的决心和信心。”毛春桃说。

  据了解,从2008年至今,前来平型关大捷遗址参观的人数每年都在60万以上,并逐年增加。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毛春桃和她的同事们,也将继续采访战争经历者的后代,不断丰富馆藏档案,不断对历史事件进行考证,不断将平型关大捷所展现出来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参观平型关纪念馆的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本站信息推送。

本内容由zhenzhe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38939.html

(0)
zhenzhenzhenzhen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