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详细规划所教授的知识点和技能,并设置合理的时间框架,确保教学进程按照计划进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第一场雨》故事教案,仅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第一场雨》故事教案 《第一场雨》绘本故事教学设计](https://wimg.puchedu.cn/uploads/2023/08/image-636.png)
幼儿园《第一场雨》故事教案1
教学目标:
1、获得有关雨的形成及生动的关系的经验
2、对雨的形成产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教学准备:
此活动最好选择在雨天这后进行
教学过程:
1、 第一场雨
(1) 云是怎么样的?
(2) 有一天云发现了一个什么现象?小草、花朵需要什么?
(3) 云想下去帮忙,成功了吗?
(4) 后来谁来帮助云?
(5) 云变成了雨,动物、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 神奇的雨
(1) 引导幼儿海绵注满了水后水滴自然下落的现象。
(2) 引导幼儿发现海绵吸水与雨形成之间的关系。
(3) 请幼儿总结雨是如何形成的。。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云里面聚焦了许多小水珠,当去云里的小水珠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形成了雨)
3、我们欢迎你,雨。
(1)完整倾听故事,了解雨的重要性。
(2)雨从空中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像风筝线、像飞机冲下来)
(3) 雨水有什么用?(可以让树喝水、给花浇水、给滑梯洗澡、冲洗楼房)
活动反思
将用各种容器收集到的雨水进行量的比较,讨论如何比较水量的多少,收集来的雨水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等问题,并在以后下雨的日子里继续实践探究。
幼儿园《第一场雨》故事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获得有关雨的形成及其与生物的关系的经验。
2.对雨的形成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海绵人手一块、装有水的大盆每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借助故事,初步感知雨的形成过程及其与生物的关系。
1.师:小朋友,你们见过的云是什么样子的?
2.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云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幼儿倾听故事。
4.提问:
(1)刚开始在没有雨的时候,云是怎样的?
(2)云在天上飘的时候看见了什么?它们都需要什么?(看见太阳很猛很猛,地球上的草和花都枯了,大*、小河池塘里的水也都要干了。小鱼游上来,一个劲儿地喘气。)
(3)云想下去帮助,可它一开始成功了吗?为什么?(云轻飘飘地浮在空中,怎么也下不去)
(4)后来,谁来帮助了云?它们是怎么做的?
(5)有了风和雷的帮助,云发生了什么变化?(许多云聚在一起,变成了黑黑的乌云,乌云变成了大雨,泼到底上来)
(6)云变成了雨,小花、小草发生了什么变化?还有谁也发生了变化?它们会说些什么?
(7)下过雨后,云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二、通过实验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1.师:听了刚才云的故事,你们知道雨是怎么形成的吗?
2.师介绍材料:这里有海绵和装水的盆子,如果把海绵当做是云,你能变出下雨的情景、让水滴自然下落吗?
3.幼儿探索:怎样让水滴自然下落?
4.交流:
(1)个别幼儿介绍:你的云下雨了吗?你怎样让水滴自然下落的?(引导幼儿观察海绵注满水后水滴自然下落的现象。)
(2)请两个幼儿一起*作,比较观察并讨论:什么时侯水滴容易下落?为什么?
5.幼儿再次探索:什么时侯水滴更容易下落。
6.再次交流,引导幼儿发现海绵吸水与雨的形成之间的关系。
7.总结雨的形成:往海绵里注水,当海绵里注满了水后,水就会变成小水滴自然地滴落下来。雨的形成也是这样,云里面聚集了许多小水珠,当云里的小水珠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形成了雨落下来。
三、增加幼儿对雨的认识。
1.师:前几天一直下雨,你看到雨从空中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像面条、像风筝线、像飞机冲下来)
2.师:你知道雨水有什么用?(可以让树喝水、给花草浇水、给滑梯洗澡、冲洗楼房等,教师应让幼儿充分讲述,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雨与人们及生物之间的关系。)
3.了解雨对我们人类有很多益处,但有时也会带来害处。
幼儿园《第一场雨》故事教案3
教学目标:
1、获得有关雨的形成及生动的关系的经验
2、对雨的形成产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
此活动最好选择在雨天这后进行
教学过程:
1、 第一场雨
(1) 云是怎么样的?
(2) 有一天云发现了一个什么现象?小草、花朵需要什么?
(3) 云想下去帮忙,成功了吗?
(4) 后来谁来帮助云?
(5) 云变成了雨,动物、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 神奇的雨
(1) 引导幼儿海绵注满了水后水滴自然下落的现象。
(2) 引导幼儿发现海绵吸水与雨形成之间的关系。
(3) 请幼儿总结雨是如何形成的。。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云里面聚焦了许多小水珠,当去云里的小水珠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形成了雨)
3、我们欢迎你,雨。
(1)完整倾听故事,了解雨的重要性。
(2)雨从空中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像风筝线、像飞机冲下来)
(3) 雨水有什么用?(可以让树喝水、给花浇水、给滑梯洗澡、冲洗楼房)
幼儿园《第一场雨》故事教案4
活动目标:
1、能有兴趣地观察下雨的情景,知道夏天会下雷雨。
2、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图谱“x”“x”“X”小花、小窗、小门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打招呼
二、基本部分
1、让幼儿观察大屏幕,看到了什么?
幼儿:下雨了
师:听到了什么?
幼儿:下雨的声音
2、继续欣赏,让幼儿听一听下雨天鼹鼠发生了哪些故事?
附故事:
雨天的声音
晚上,小鼹鼠正想睡觉呢,可是,它听到大门外有声音。它就走出门,打开门一看,谁也没有,不过,它看见“夏雨”了,那是夏天的雨。小鼹鼠就关上门,回到屋里想睡觉。可是,外面还是有声音,小鼹鼠知道,那是朋友们在雨天里发出的声音,可是,到底是谁呢?
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小鼹鼠听到:“沙沙沙,小草,是你吗?”
小鼹鼠有竖起耳朵仔细听:“叮叮叮,小窗,是你吗?”
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咚咚咚,小门,是你吗?”
3、提问:雨天里,小鼹鼠的哪些朋友发出了声音?
幼儿:小门、小草、小窗户(老师把图片粘贴到黑板上)
师:还记得鼹鼠朋友小草、小门、小窗,发出的什么声音吗?(把“沙沙沙”“叮叮叮”“咚咚咚”粘贴到相应的图片上)
幼儿:小草发出的是“沙沙沙”的声音
小门发出的是“咚咚咚”的声音
小窗发出的是“叮叮叮”的声音
师:它们发出声音的时候发了几下?
幼儿:3下
师:仔细听一听这3下声音中,哪一下声音是最长的?(老师示范)
幼儿:第三声是最长的
三、1、展示图谱
(1)出示“x”“x”“X”
师:用这三个“x”来表示小草“沙沙沙”的声音,哪一下是大“X”发出的声音?
幼儿:第三下,最长的声音
(2)”X”“x”“x”让幼儿看一看怎么发声音?
幼儿:小草:沙——沙沙
小窗:叮——叮叮
小门:咚——咚咚
(3)“xxx”让幼儿观察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三个“x”是一样的,但是多了一条横线,代表快的意思。
师:让幼儿用手打打节奏(啪啪——啪)
(4)“xxx”让幼儿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用手打打节奏?
幼儿:啪——啪啪
2、这些都是鼹鼠朋友声音打出的节奏,你还知道和它们不一样的节奏吗?
师:谁还能打出不一样的节奏?
幼儿:“xx”“xxxx”“xxxxx”
四、让幼儿观察大屏幕,提问:
(1)师:看到了什么?
幼儿:高楼、路灯、小桥、树、椅子、垃圾桶、草地、小路
师:我们看到的这些东西在雨天里会发出声音吗?
幼儿:会
小草——滴答滴答
小木桥——咚咚咚
路灯——当当当
(2)我们就像鼹鼠一样的来问问它们,是不是它们发出的声音?(老师出示几个不同的图谱,让幼儿根据图谱的节奏回答)
幼儿:滴答滴答,小花,是你吗?
咚咚咚,小桥,是你吗?
咚咚咚咚,小椅子,是你吗?
(3)出示更多的图片
五、继续故事
(1)小鼹鼠就这样听着雨天里的声音“呼呼呼……”的睡着了。
师:看了那么多雨天的声音,听了那么多雨天的声音,想了那么多雨天的声音,你们是不是像小鼹鼠一样想睡着呢?
(2)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小女孩在雨天里玩水
师:她的样子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小女孩穿着雨鞋、雨衣、戴着雨帽
六、活动结束
幼儿园《第一场雨》故事教案5
活动目标:
1、受诗歌中小动物在雨天的活动,理解动词”躲、藏、钻”,学会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2、借助小图片记忆诗歌,学习按照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活动。
3、体验诗歌结尾的愉悦情绪。
活动准备:
大图片一张;小图卡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播放雨声导入。
二、观察图片,学习诗歌。
1、学习诗歌第一句,理解动词”躲”,朗读并表演。
2、学习诗歌第二句,理解动词”藏”,朗读并表演。
3、学习诗歌第三句,理解动词”钻”,用着急的声音朗读。
4、反复朗读。
三、迁移经验,仿编诗歌。
第一次创编”下雨啦,下雨啦,还有谁躲在树叶下?”朗诵创编诗歌–第二次创编”森林里还有许多小动物,他们会在那里躲雨呢?”
四、体验诗歌结尾的愉悦情绪。
幼儿园《第一场雨》故事教案6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乐意听听 、说说、想想小白兔和小袋鼠避雨的好办法。
2、感受小白兔和小袋鼠互相帮助想办法避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故事课件
2、经验准备:幼儿有生活中在雨中行走和避雨的个体经验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语:今天天气真好,草地上来了一位朋友,看看它是谁呀?
重点提问:小白兔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表达)
儿歌: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香又香,小草绿又绿,提着我的篮子,采蘑菇回家。
二、想想说说——寻找避雨的好办法
1、说说找找避雨的办法——迁移生活经验想办法
重点提问:滴滴答、滴滴答,下雨了,小兔该怎么办呀?
小结:你们真能干,帮小兔想了那么多能避雨的办法!
过渡语:小白兔撑着树叶伞继续往前走,哗啦啦、哗啦啦,下起了大雨,就在这时,谁着急地跳来了?
2、想想避雨的办法——拓展经验
重点提问:小袋鼠怎么了?(播放录音)
小白兔会对小袋鼠说什么呢?
设疑:叶子太小,袋鼠的身体太大,叶子下躲不了他们俩,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小袋鼠避避雨?
【视幼儿实际,师鼓励幼儿用语言说出帮助小袋鼠的办法;或引导用肢体动作表现帮助小袋鼠的办法】
3、听录音
重点提问:它们想了什么办法呀?(小兔到那里去了)
小结:原来他们两个合撑一把伞。小白兔和小袋鼠真聪敏,想到了一个这么简单的办法,就让大家都淋不到雨。看来,遇到困难一起动动脑筋,还是有办法可以解决的。
三、唱唱跳跳 ——体验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1、引导孩子一起和小兔、小袋鼠快乐唱歌“找朋友”。
小结:瞧,小白兔和小袋鼠的脸上多么幸福的笑容呀,和朋友在一起互相帮助,一起游戏,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呀!
四、延伸活动:
1、班级图书角投放《下雨啦》的故事录音和故事书,幼儿可以听听讲讲。
2、在班级小剧场创设“下雨啦”的情境,引发幼儿自主表演兴趣。
3、捕捉生活中幼儿互相帮助的照片,创设“朋友记录墙”,引导幼儿间能够互相帮助。
幼儿园《第一场雨》故事教案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下雨天里小动物的表现产生好奇,萌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
3、 帮助幼儿记住故事主要情节,简单了解几种小动物在下雨天里的变化。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小兔、小燕子、青蛙、小鱼、蚂蚁的活动图片,幼儿表演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背景图与小兔图片,以谈话方式导入活动。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他要去干什么?天气怎么样?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教师有感情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1、小兔要去干什么?,妈妈说了什么?
2、小兔在草地上看见了谁?它们都说了些什么?
三、教师出示图片在讲述一边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对话部分。
1小兔走到草地上,看见了谁?小燕子在干什么?让幼儿学说并模仿。
2、青蛙在干什么?小鱼在干什么?让幼儿捏住鼻孔感受闷得难受。
3、小兔看见蚂蚁说了什么?蚂蚁怎么回答的?
4、小兔跑回家,她对妈妈说:“我知道了”小兔知道什么了?
5、你有知道什么了?
四、染幼儿分组来表演故事情节,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
五、下雨天我们会有什么感受?那你们还知道下雨天其他的小秘密吗?我们怎样才会知道呢?
教师小结:
我们要在日常多看、多问、多想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知道得更多。
六、现在让我们把知道的小秘密去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好吗?
幼儿园《第一场雨》故事教案8
设计意图
在“美丽的伞”的主题活动中,幼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下雨,联想到下雨的季节。众所周知每个季节的特征。而“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及江淮地区初夏季节的一个明显的气候特征。本活动以引导幼儿了解雨是怎样产生的开始,逐步迁移到对我国气候中“梅雨季节”来历的探究。活动中力求变枯燥的灌输、被动的接受为幼儿主动实验、大胆推测、迁移地学习,从而自己得出结论。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己做小实验,了解“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科学现象。
2、通过探索“雨”的形成,理解“梅雨季节”的来历。
3、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火柴等实验工具。
2、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
1、幼儿边看情景表演边思考: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允许幼儿充分想像和猜测。
2、幼儿做实验。但要注意安全。
(1)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幼儿仔细观察并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总结:水热了就会有蒸汽,许多水蒸汽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3)讨论:你平时看过“蒸发”的现象吗?
3、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1)幼儿观察:热水倒在杯里,用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发现什么?
(2)幼儿思考:玻璃片上为什么会有水珠?
4、幼儿看幻灯听故事,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
教师提问: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又像一个奇怪的炉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到哪里去了?
5、引导幼儿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知道雨对人的好处与危害。
6、启发幼儿用所掌握的经验解释“梅雨季节”。幼儿思考:为什么在每年的四五月份总是下雨?引导幼儿知道梅雨季节是海洋空气与海洋冷空气相遇形成了一段时间里雨水十分多的现象。
活动延伸
梅雨季节时,请家长与幼儿一同观察和记录雨水、潮湿、物体发霉的情况。
幼儿园《第一场雨》故事教案9
活动分析:
“雨”是自然界中幼儿最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特别是夏天,绵绵不断的“雷雨”更给幼儿的生活增添了一份乐趣。然而,我们发现许多的幼儿都不知道或说不出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以及雨是怎么形成的。针对此状况,为了让幼儿知道雨的形成的奥秘,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内容:
奇妙的自然“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雨的自然现象,通过故事及实验探索雨的形成的奥秘,引起幼儿对自然界的关心与注意。
2、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观察雨的自然现象,通过故事及实验知道雨的形成的奥秘。
2、难点:能和同伴一起去探索雨的形成的奥秘。
活动准备:
挂图、雨形成的图书资料、小实验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游戏:说相反。
教师带领幼儿于户外玩“说相反”的游戏。
二、幼儿亲身体验:“下雨啦”
“下雨啦”,“下雨啦”。幼儿与教师共同进入活动室。
讨论:雨是哪里来的?从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三、探索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谈话、试验操作、观察图片、书籍、探索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2、幼儿进行经验交流。
3、教师讲述故事《水滴的旅行》。
4、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实验,发现水受
热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它们升到天空中,遇冷变成小水滴,无数这样的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变成云。这些水滴在云中互相碰撞,合并变大。当水滴重到空气的浮力再也托不住时,它们便会从云中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雨。
四、活动延伸:
去寻找为什么向日葵会下雨的答案。
幼儿园《第一场雨》故事教案10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及对话。
2、能用连贯语言讲出角色间的对话。学习词语:蹦蹦跳跳、摘、顶着。
3、教育幼儿同伴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角色头饰、雨伞
2.观察过荷叶
活动过程:
(一)出示雨伞,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把什么?(雨伞)
那我们什么时候要用到这把雨伞呢?(引导幼儿说:下雨的时候)小朋友真聪明,都知道下雨的时候我们要用到雨伞、雨衣,这样我们身上就淋不到雨了,就不会湿
(二)学习故事
可是,有一天突然下雨了,小白兔在草地上玩耍没带雨伞,那它是怎么办的呢?下面听老师给你们讲这个故事。
1、交待故事名称后,直接提问: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2、逐一出示故事图片,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提问:
刚才,老师讲到谁在草地上玩?(小白兔)小白兔是怎样来到草地上的?(学习词语:蹦蹦跳跳)跟幼儿一起用动作表示。小白兔玩着玩着天怎么样了?(下雨了)小白兔有没有淋到雨,那它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来避雨的?(学习词:摘、顶)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这些动词。
3、教师继续讲述故事,然后提问:
小白兔走呀走,前面遇到了谁?(小鸡)小白兔看见小鸡被雨淋到了,它连忙说了一句什么话?(引导幼儿说出:小鸡,小鸡,快到叶子底下来吧!)请个别幼儿回答,集练习。这时候,小鸡有礼貌的说了什么?(让幼儿学说:谢谢你,小白兔)请个别幼儿上来扮演角色,练习动物间的对话。
方法同上,让幼儿练习小白兔、小鸡和小猫之间的对话。
4、幼儿与教师一起边表演边讲述故事。
5、启发幼儿说一说:“如果下雨,手中没有雨具,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避雨?”
6、利用角色头饰,请部分幼儿表演,启发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引导幼儿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育幼儿相互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听了这个故事后,你喜欢谁,为什么?
幼儿园《第一场雨》故事教案1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了解雨是如何形成的,雨的特性,下雨前有什么征兆,以及下雨后周围的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幼儿能在享受雨水带来的欢乐,能爱小伙伴,乐于帮助小伙伴。
3、幼儿能在下雨时学会怎样正确避雨,怎样减轻或者避免雨水带来的不便。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雨水的形成原因对幼儿来说过于深奥。因为被家长保护的太好,很多幼儿对雨的类型,大小等特性了解甚少。
活动准备
脸盆一个废旧注射器两只水杯一个小浇水喷壶教学挂图(下雨前动物带来的征兆)雨伞一把雨衣一个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谜语引出话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基本环节:
1、出示道具,注射器,小喷壶,水杯以及脸盆,请几名幼儿上来分别利用他们制造小雨,中雨暴雨的状态及效果,让幼儿感受其大小,形状,声音以及触感的不同。
2、幼儿在感受到雨水的神奇时,提问让幼儿思考雨是从哪儿来的,怎么来的?(教师详解,利用图花花的方式具体讲解)
3、让幼儿思考雨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之处,哪些益处。(幼儿本办法大胆发散思维,提出种种可能)
4、幼儿在了解雨水带来的不便之后,继续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受雨淋,怎样尽自己的力量减少雨水带来的不便,利用雨水的便利。怎样看出小动物带给我们下雨的警示。
5、引导幼儿学会如何正确打伞以及穿雨衣。
结束环节:教师总结整节课的教学重点,与幼儿进行互动共同回忆重点。
延伸环节:引导幼儿在图画纸上画出小雨,中雨大雨以及被封吹的雨,或者画出自己打伞,爸爸妈妈穿雨衣等等与雨相关的事物,进一步巩固幼儿对雨水的认知。
活动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万物都少不了雨。
2、了解水形态的不断变化。
3、知道雨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4、懂得雨水形成的奥秘。
活动准备:
1、透明杯子1个、玻璃板1个、玻璃纸1张、50-60℃热水(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吸水布、温度计1个、A3纸及展示板1个、油性笔1支、篮子1个、实验方桌1个。
2、故事《小雨点旅行记》动画片。
3、雨点、浪花、冰雹、雪花、雾、雷、露珠、太阳和风等图片投影片。
活动过程:
一、谈论:雨中出门的感受(5’)
1、说一说:各自喜欢或不喜欢下雨天的理由。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下雨天吗?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3-4位幼儿回答)
(喜欢:天气变得凉爽、空气清新;不喜欢:出行不方便、空气潮湿阴冷。)
追问:雨天可以做哪些事情?(1-2位幼儿回答)(室内活动、观赏雨景、阵雨后看彩虹。)
2、思考:雨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3-4位幼儿回答)
追问:为什么人们会说春雨贵如油(就是春天下的雨就像油一样宝贵)?(1-2位幼儿回答)
(春天种子要发芽需要雨水,小树长大、开花也需要雨水。另外,春雨下得少。)
小结:雨天虽然会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但小树在雨水中长大,种子在雨水中发芽,小动物要靠着雨水来解渴;雨水使空气清新,连马路也会被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自然界万物都不能缺少了雨水。
二、实验:雨从哪里来(15’)
1、猜测(2’)(1-2位幼儿回答)
师:既然雨水是这么重要,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雨水是从哪里来的吗?(幼:水蒸气升到空中后变成云,云在空中遇到冷空气后会变成雨点掉下来。)
2、实验验证(10’)
师:我们来做个小实验来发现雨水形成的奥秘吧!
教师操作:(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全部过程由教师操作。)
第一步:教师将热水倒进杯子里,让幼儿观察上升的水蒸气。并拿出玻璃纸和玻璃板,让幼儿先看,再触摸,感受两个都是透明的,并且玻璃板比玻璃纸的温度低。
第二步:先用玻璃纸盖住杯口1分钟,让幼儿观察玻璃纸上发生的现象(水雾,实际是很多微小的水珠形成的,在显微镜下就看得清楚)。
师:你们看这一块不透明的地方是不是很像云彩啊!
第三步:再改用玻璃板盖住杯口2分钟,让幼儿观察玻璃板上发生的现象(小水珠,并且慢慢变大,如果时间够长会看到水珠最后会掉下去)。
提问:为什么玻璃纸上只形成一层很微小的水珠,而玻璃板上会形成大水珠?
(水蒸气在玻璃纸和玻璃板上都凝结成小水珠。但由于玻璃纸上的温度高,玻璃板上的温度低,小水珠只有遇到冷的东西时才会凝结成大水珠。)
3、解释实验,思考雨的形成过程(3’)
实验记录:教师边解释边在展示板上画图。我们开始把热水倒进杯子就是模拟太阳光照射海水,使海水经过太阳光加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会往上升,碰到玻璃纸后就变成很小的水珠,这些水珠就像云朵一样。因为玻璃纸的温度也是比较高的,杯子里面的水珠就不会再变大了。只有当我们换成玻璃板后,玻璃板的温度很低,小水珠就会变成大水珠,最后就变成雨点落下来了。
小结:雨水形成的过程是地面上的水经过阳光照射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温度降低就变成云朵,云朵遇到冷空气又凝结成雨点落下来。
三、欣赏故事《小雨点旅行记》(10’)
1、欣赏多媒体故亊《小雨点旅行记》(7’)
导语:小朋友们,你们在看的过程中要注意,小雨点在旅行途中都遇到了哪些“亲戚”?
2、从投影片“小雨点的亲戚”里,为小雨点找“亲戚”。(3’)
提问:请你们去图片中找找谁是小雨点的“亲戚”?(集体回答)
追问:说说你们的理由。为什么浪花(表哥)、冰雹(表弟)、雪花(表姐)和小雨点是“亲戚”?(因为它们都是水变的)
小结:水有不同的形态:气体、液体和固体,还有不同的样子:水珠、雪花、冰雹。
思考:小雨点的其他“亲戚”(云、雾、霜、露珠等)(1-2位幼儿回答)
(结束前可以把玻璃板拿起来,让幼儿观看上面的水珠掉下来的过程,就像下雨一样。)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以后跟爸爸妈妈一起寻找小雨点的其他“亲戚”。然后写在记录本上明天带给老师看。
幼儿园《第一场雨》故事教案12
活动目标
1.感受下雨带来的优美意境,体验想象的美好。
2.能关注画面细节,并用连贯、清晰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内容。
3.自主阅读画面,尝试用“如果下起XX的雨,……”来讲述绘本内容。
活动准备
《七彩下雨天》20本、PPT图片。
活动重点
关注画面细节,能用连贯、清晰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内容。
活动难点
能用“如果下起XX的雨,……”的句型来讲述画面内容。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图片,描述自己对雨的感觉
师:1.你见过的雨是怎么样的?下雨会发出什么声音?摸摸雨滴是什么样的感觉?雨是什么颜色的?你有没有见过彩虹色的雨?如果下起彩虹色的雨,你觉得会怎么样?
2.有一个小姑娘认为雨是彩虹色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本书,名字叫《七彩下雨天》。
(二)观察封面,尝试用“如果下起XX的雨,……”来进行猜想
师:仔细观察封面,说一说封面上有什么?你数一数彩虹色的雨有几种颜色?我们一起来猜一下,如果下起红色的雨,你觉得人们会怎么想?动物们会怎么样?(分别猜想其他颜色的雨)
师:书中的小女孩和你们想得是不是一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自主阅读,尝试用连贯、清晰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师:说一说你最喜欢书中什么颜色的雨?小女孩把这个颜色的雨想象成了什么?人们在做什么?动物又在做什么?(分享三个幼儿最喜欢的画面)
(四)集体阅读,感受书中的优美意境
师: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这本优美的图画书《七彩下雨天》吧!
师:小女孩真的见到彩虹色的雨了吗?(没有)她是怎么见到的?(幻想)其实彩虹色的雨就是什么?你知道彩虹什么时候才会出来吗?
小结:当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就会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常见的彩虹会在下雨后出现。形状弯曲,通常为半圆状,而且色彩艳丽。
活动延伸:
户外活动:制造彩虹。
幼儿园《第一场雨》故事教案13
一、活动目标:
1、能通过自己的想像画出下雨时的情景。
2、培养幼儿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
散文:下雨啦、蜡笔,轻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儿歌,引出课题。
1、师:“你听到散文里有谁?”
2、“他们都让小雨干了些什么事?”
3、“下雨的时候,小朋友去干什么了?”
(二)、激发幼儿把散文里的情景画下来。
1、师:“你们想不想把他们画下来?”
2、“请你想一想,下雨的时候还有谁也会来?”
(三)、幼儿作画,鼓励幼儿画的和别人不一样。
(四)、作品展示:
教师讲评幼儿作品,并进行展示。
四、活动反思:本次美术活动中,我利用了一段生动有趣的散文来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给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在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合作者,让孩子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
幼儿园《第一场雨》故事教案14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下雨天时伞成为了孩子的宝贝,捉到这个兴趣后,我们开始中有目的的观察孩子们的反映,在后来的活动中孩子对于伞的用途显得比较的局限,但是兴趣依旧浓厚。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考者,而非被动授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的目标区发展。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声音、动作、节奏表达出自己的想象。
(2) 用歌声、动作表现出下雨的乐趣。
(3) 体验与同伴共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歌曲及掌握雨伞的更多有趣的玩法。
难度: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探索尝试能力。
活动准备
(1) 音乐DO RE MI:《下雨歌》
(2) CD《下雨歌》
(3) 打击乐器:小玲、沙球、鼓及雨伞。
教学反思
活动前就让孩子感受了一下,下雨时:所听到的一些声音,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声音后,我也留了些悬念让孩子课后去大胆联想,并思考想象如何用自己的形体动作来表现这些声音,也就是让孩子尝试用声音、动作、节奏表达出自己的想象力,感受下雨时的不同乐趣。
在本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音乐活动中的唱歌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唱歌曲,使幼儿在玩玩唱唱、不知不觉中学会唱歌曲。所以整个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高,同时,幼儿不仅认识了伞的各种特征及尝试伞的其他用途,也能够模仿雨打在伞面上的声音,从而得到了快乐,孩子的表现欲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当然,整节课下来,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有些孩子尝试伞的其他用途的时候,表现的不是那么的大胆、自信心不够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加培养孩子探索大胆尝试的能力这一块的想象力,找到了改善不足的方向,相信今后孩子们的探索能力会有更深的进步的。
幼儿园《第一场雨》故事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着用适量的浆糊把泡沫条粘到画纸上。
2、感受粘粘贴贴的快乐,体验视听享受的别样心情。
重点:幼儿操作用泡沫条来装饰的下雨的天空
难点:能用泡沫条表现出各种形态的“雨滴”。
教学准备:
1、教师示范画(事先用蓝灰色调的水彩涂满整个画纸)
2、每人一份泡沫条(包装水果的外泡沫套剪碎),每组一份浆糊。
3、一段有雷声、雨声的音乐。
4、下雨场景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好大的雨
1、 教师出示有下雨场景的图片
2、 师:你们在图画上看到人们手里都拿着什么啊?
3、 师:什么样的天气我们要带伞啊?
4、 师:你们能学学下雨时雨滴的样子吗?(教师用动作引导幼儿学下雨的样子)。
二、 纸上下雨
1、 教师出示蓝灰色底的画纸。师:今天我们要在这张纸上下雨。
2、 教师播放录有雷声的音乐。师:哇!打雷了。快要下雨了,零星的小雨下下来了。
3、 教师示范在纸上用小泡沫条贴出“零星小雨”。
4、 教师播放有下雨声的音乐。师:哇,雨开始下的了哦!这个时候雨是什么样子的啊?(很多,很快,很密)
5、 师:那我现在请一个小朋友来我的纸上下雨。
6、 教师继续播放有倾盆大雨的音乐声。师:哗啦啦!雨又更大了。那这个时候雨下下来是什么样子的了啊?(雨点更大、更密、更快了)
7、 教师再请一个小朋友来下雨,其他幼儿观察仔细。
8、 教师播放伴有风的声音的雷雨场景音乐。师:呼呼呼!刮风了,雨点被吹来吹去了。
9、 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现刮风时的雨点。
三、 幼儿实际操作。
1、教师请幼儿在自己的画纸上实际操作
2、注意提醒幼儿要一根一根的拿,浆糊涂的少一点。
3、师:现在我请小朋友在这灰蒙蒙的天空上下雨喽。(教师一边播放音乐)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四、 结束部分
1、 幼儿完成化作后,教师将幼儿的作品悬挂起来。
请幼儿相互欣赏作品,看看别人和自己下的雨有什么不一样。
以上是幼儿园《第一场雨》故事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本内容由xiaoy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48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