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进行教案的编写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教案的编写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实现教程以及课程课标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那么我们该如何撰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接下来请和小编一起看看半屏山音乐教案合集吧。

半屏山音乐教案合集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为祖国统一而努力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用较深的气息支持的发声方法演唱抒情歌曲的能力。
2.通过讲解及学唱歌曲,使学生初步掌握切分音的唱法。
重点难点:
1.以情带声演唱歌曲,用较深的气息支持演唱歌曲。
2.掌握切分音、G大调和e小调、F大调和d小调等音乐知识。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弹琴,学生伴着音乐进入教室
二、导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歌曲,在学习之前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然后告诉我你们看完录像后的思想感情和录像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是什么?(欣赏小品《一张邮票》片断,内容:一个台湾姑娘为自己在台湾生活50年不能回家见亡母的爷爷寻找风筝邮票的故事) 学生回答。
2.讲述半屏山一山两分的民间传说。
师: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是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共同的心愿,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台湾同胞们是如何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的!(听歌曲)
三、新授课:
1.切分节奏学习:
教师讲解、教授节奏时值,打法。
2.学习歌曲:
a 请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中所表达的深刻意义。
b 听录音,熟悉旋律。
c 学生跟琴视唱旋律,错处老师指导改正;在熟悉 乐谱的基础上,跟琴演唱歌词。
d 分析歌曲及其演唱风格(略) 在分析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完美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歌曲意味深长,感人至深。台湾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同的心愿,我们这节是音乐课,但是请不要把它看作一堂普通的音乐唱歌课,在歌曲中同学们一定学会了很多,懂得了很多,那么我们就在这首带着无数中国人民心声的歌曲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吧!(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体会最深的是在教学中必须抓住教材的特点,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情景,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悦中学到知识、增强学生的自学、创新、合作能力。
半屏山音乐教案合集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半屏山》
【教材分析】
歌曲为2/4拍,徵调式,单乐段,借一山两分、山水相连的自然景观,寄托了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情感。歌曲的节奏在平稳中略有顿挫,旋律则婉转起伏,优美流畅。共有四个乐句。第一、二乐句是叙述性的,清淡而细腻;第三乐句的旋律略有起伏,先上行后下行的旋律走向犹如半屏山的外,情绪显得内在、深沉;第四乐句一开始即向上大跳,随后基本保持平稳,感情真挚而激动,乐句结束在调式的宫音上,直到结束句时调式的主音才呈现,使歌曲稳定中结束。
【教学目标】
(一)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半屏山》
(二)通过欣赏、聆听、感受乐曲情绪,并和同学合作,用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 (三)通过聆听,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半屏山》。
【教学难点】
用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课本、音乐光盘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中国的东南部,有一座山有一座山被削成两半,叫做半屏山,你知道它们分别坐落在哪儿吗?
生举手回答
师:在我们的台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孕育出许多美丽的传,也孕育了这首动人的歌曲《半屏山》。
二、学唱歌曲
(一)节奏练习
师:在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先来进行一个节奏练习。
1.师示范
2.生集体模仿
3.师生一起练习
(二)初次聆听感受乐曲情绪
师: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乐曲有几个乐段?
(三)为乐曲伴奏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乐曲,用刚才的节奏为乐曲伴奏。
(四)再次聆听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乐曲,找出旋律中的“X X X、X X X、X X X等节奏
师:你们在找的过程中,还有没有发现还有一种节奏用的比较多,就是X X X,这个节奏我们叫它切分节奏。
(五)学唱歌曲
1.词谱接龙学唱歌曲的主旋律
(1)随音乐默唱歌曲
(2)用“la”旋律
(3)词谱接龙学唱歌曲
A.教师演唱歌词,学生演唱曲谱
B.教师演唱曲谱,学生演唱歌词
2.代词随琴演唱歌曲,师适时纠正
3.难点解决
4.完整演唱
5.情感处理
师:这首动听的应该带着怎样情感区演唱呢?
6.完整演唱歌曲
三、拓展延伸
(一)学唱闽方言《半屏山》
1.师:老师觉得民歌用当地的方言的来唱那时别有一方味道,我们的《半屏山》也有闽方版本的《半屏山》,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完后说说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成闽方言版的《半屏山》的第1段
(二)多种形式来演唱
师:不同的演唱方式往往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接下来请同学们设计自己的演唱方式,并把它展现给我们同学
生讨论展现
(三)拓展延伸
师:台湾有很多很深的文化,同学们在课后去收集台湾当地的风俗文化资料,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的课堂你有什么收获?
师:台湾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地方,在这里蕴含着很多宝藏,同学们课后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去慢慢收集,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
教学反思
回顾课堂情境,细细总结与反思了一番,可以说是有喜有忧。以下是我对自己《美丽的集邮册》这堂课的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存在的优点
1、以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到以趣激趣,即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①在导入环节,我首先利用学生不太常见的精致邮票的集邮册来吸引他们,适时播放邮票中出现的有纪念意义的画面,并用这种吸引引领学生一直认真学习到最后。②让他们自己猜测节课学习的课题,让他们感觉新奇有趣。③利用课文的写作特点——句子成对,采用灵活的男女互读,师生互读等形式指导朗读,学生兴趣盎然,感情自然流露。
2、以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
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中以课题入手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然后,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自读、自悟,最后通过交流,点拨,领悟文本的内涵。
3、以激励入手,挖掘学生的潜能。
恰当的激励与评价,犹如课堂中的润滑济,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挖掘他们最大的潜能,而且也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在本节课中,我以激励性的’语言,引导他们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评价方面,我也注意了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给予及时、具针对性的评价,是他们在评价中能够了解自己的优点,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4、以文本入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本节课中,我力求做到新的课堂中要教给孩子终身受用,促其终身发展的学习方法这一要求。如,①有一定的依据进行猜测邮票的来源、意义。②自己提出问题。③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④自己寻找与总结诗歌的写作特点等。
二、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1、对教材挖掘与拓展深度不够。
本课是借助邮票这个小小的方寸世界,来折射祖国山河的壮丽与历史文化的灿烂。对此,学生很容易理解大致。如果能在某些具体的内容中让学生再次质疑,让学生进一步更深层次的理解文体,会更能有助于理解和文本内涵,激发爱国情感。如,为什么日月潭、半屏山在做思乡的梦?为什么黄帝陵、轩辕柏在唱古老的歌?
2、对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不够。
在本节课中,尽管注重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但根据文本,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诵读指导方面还有许多遗憾,没有让学生把握诵读的方法,以及利用课文中提到的名胜古迹提高学生的收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等。
总之,反思课堂让我以旁观者的身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发扬优点,弥补遗憾。
半屏山音乐教案合集3
课题:
《半屏山》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初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为祖国统一而努力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用较深的气息支持的发声方法演唱抒情歌曲的能力。
2、通过讲解及学唱歌曲,使学生初步掌握切分音、G大调和e小调、F大调和d小调等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
重点难点:
1、以情带声演唱歌曲,用较深的气息支持演唱歌曲。
2、掌握切分音、G大调和e小调、F大调和d小调等音乐知识。
教具准备:
课件、电视机、VCD、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弹琴,学生伴着音乐进入教室;上课礼仪
二、导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歌曲,在学习之前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然后告诉我你们看完录像后的思想感情和录像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是什么?(欣赏小品《一张邮票》片断,内容:一个台湾姑娘为自己在台湾生活50年不能回家见亡母的爷爷寻找风筝邮票的故事)学生回答。
2、讲述半屏山一山两分的民间传说。
师: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是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共同的`心愿,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
聆听台湾同胞们是如何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的!(听歌曲)
三、新授课:
1、音乐知识:
复习调式、音阶;学习G大调和e小调、F大调和d小调。
2、切分节奏学习:
×××|×××|
×××|×××|
教师讲解、教授节奏时值,打法。
3、学习歌曲:
a、请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中所表达的深刻意义。
b、听录音,熟悉旋律。
c、学生跟琴视唱旋律,错处老师指导改正;在熟悉乐谱的基础上,跟琴演唱歌词。
d、分析歌曲及其演唱风格(略)在分析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歌曲意味深长,感人至深。台湾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同的心愿,我们这节是音乐课,但是请不要把它看作一堂普通的音乐唱歌课,在歌曲中同学们一定学会了很多,懂得了很多,那么我们就在这首带着无数中国人民心声的歌曲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吧!(演唱歌曲)
半屏山音乐教案合集4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在学唱歌曲<<半屏山>>中,培养学生为祖国统一而努力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学生用较深的气息支持的发声方法演唱抒情曲。
知识目标:正确掌握切分音唱法。
教学重点
视唱旋律,习唱歌曲。
教学难点
休止方法,较深气息的支持。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视唱法,歌唱法。
教学准备
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初听歌曲。板书课题。
2把握主题。
初听歌曲,边听边看词曲,思考主题。
3简短讨论
以-山两分,山水相连的自然景观
寄托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思,
或分节讨论歌词:
(1)叙述-山两分的民间传说。
(2)表达山水相连,骨肉难分的感情。
(3)讲述宝岛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学习歌曲
1视唱旋律:
(1)355|565|532321|1-
①模唱、听音
②竖笛练习曲、难点二八拍练习
③切分音使平稳的旋律有了新的动力,婉转细腻中显出顿搓起伏。
(2)151|356|33531|2-
(3)513|55653|20332|1716
三句中声断气连的休止符:
(4)55165|3521|123216|151|3235|1-
①先大跳、随后保持平稳。
②结束后来在宫音上,有稳定感
但无终止感。
(5)55165|3521|33565|15.
③调式主音呈现后,才真有终止感
整体联句成段:
反聩矫正。小结:一,二句清淡而细腻,三句情绪内在深沉。四句感情真知而激动。
2复听歌曲:
3习唱歌曲:注重:
1用较深的气息支持发声。
2休止的艺术效果能否处理好声断气连是很重要的。
3唱歌中要以连音为主,装饰音要唱得自然
三、升华歌曲
祖*亲亲的怀抱是**与大陆*共同的心愿,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同胞们是如何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的!
1.聆听
2.齐唱
3.分组演唱
四、评价*小结
半屏山音乐教案合集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半屏山》
【教材分析】
歌曲为2/4拍,徵调式,单乐段,借一山两分、山水相连的自然景观,寄托了海峡两岸*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情感。歌曲的节奏在平稳中略有顿挫,旋律则婉转起伏,优美流畅。共有四个乐句。第一、二乐句是叙述*的,清淡而细腻;第三乐句的旋律略有起伏,先上行后下行的旋律走向犹如半屏山的外,情绪显得内在、深沉;第四乐句一开始即向上大跳,随后基本保持平稳,感情真挚而激动,乐句结束在调式的宫音上,直到结束句时调式的主音才呈现,使歌曲稳定中结束。
【教学目标】
(一)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半屏山》
(二)通过欣赏、聆听、感受乐曲情绪,并和同学合作,用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三)通过聆听,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半屏山》。
【教学难点】
用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课本、音乐光盘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的东南部,有一座山有一座山被削成两半,叫做半屏山,你知道它们分别坐落在哪儿吗?
生举手回答
师:在我们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孕育出许多美丽的传,也孕育了这首动人的歌曲《半屏山》。
二、学唱歌曲
(一)节奏练习
师:在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先来进行一个节奏练习。xxxxx|xxxxx||
1.师示范
2.生集体模仿
3.师生一起练习
(二)初次聆听感受乐曲情绪
师: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乐曲有几个乐段?
(三)为乐曲伴奏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乐曲,用刚才的节奏为乐曲伴奏。
(四)再次聆听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乐曲,找出旋律中的“xxx、xxx、xxx等节奏
师:你们在找的过程中,还有没有发现还有一种节奏用的比较多,就是xxx,这个节奏我们叫它切分节奏。
(五)学唱歌曲
1.词谱接龙学唱歌曲的主旋律
(1)随音乐默唱歌曲
(2)用“la”旋律
(3)词谱接龙学唱歌曲
a.教师演唱歌词,学生演唱曲谱
b.教师演唱曲谱,学生演唱歌词
2.代词随琴演唱歌曲,师适时纠正
3.难点解决
4.完整演唱
5.情感处理
师:这首动听的应该带着怎样情感区演唱呢?
6.完整演唱歌曲
三、拓展延伸
(一)学唱闽方言《半屏山》
1.师:老师觉得民歌用当地的方言的来唱那时别有一方味道,我们的《半屏山》也有闽方版本的《半屏山》,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完后说说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成闽方言版的《半屏山》的第1段
(二)多种形式来演唱
师:不同的演唱方式往往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接下来请同学们设计自己的演唱方式,并把它展现给我们同学
生讨论展现
(三)拓展延伸
师:*有很多很深的文化,同学们在课后去收集*当地的风俗文化资料,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的课堂你有什么收获?
师:*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地方,在这里蕴含着很多宝藏,同学们课后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去慢慢收集,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
半屏山音乐教案合集6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情感这一主题,通过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历史、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相关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历史事实和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坚定祖国一定要统一的信念与决心,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中,学生从“听,赏,唱,演”中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感和风格,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分析比较,达到了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即准确掌握歌曲的典型节奏、歌曲演唱,表现歌曲的情绪。以多形式创作、练习进行歌曲表现,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与合作意识,进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艺术表演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观看图片,由情感作为主线贯穿,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历史、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相关知识,并了解半屏山的民间传说以及歌曲歌词所表达的情感,由而引发出祖国大陆与台湾不可分割的历史事实和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和爱国之情,引导学生用歌声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在歌唱方法教学中,教导学生做好歌唱的状态,用较深的气息支持发声,唱歌中要以连音为主,装饰音要唱得自然,歌词咬字要清楚,把握好歌唱的情感。
在创编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在体验歌曲的情绪意境中,运用多种形式积极创编表演,从而使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力。通过“比一比,演一演”这种创作形式,更好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容,锻炼了学生的自学、创新、合作能力,同学们非常积极勇跃参与。
这节课我体会最深的是在教学中必须抓住教材的特点,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情景,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悦中学到知识、增强学生的自学、创新、合作能力。
半屏山音乐教案合集7
《半屏山》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十一册第6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对音乐书上的歌曲能基本唱出。这学期需要注重听音、创编练习。欣赏时重点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特点,通过各种乐器的音*、力度的表现来感受音乐的内容、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达到感*欣赏和理*欣赏的统一。二、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的主题是两岸情深,半屏山作为单元中的第一课,这是一首单乐段歌曲,结构方整,优美抒情,具有民族音调特点。歌唱了骨肉亲情,盼望*回归的歌曲。歌曲用半屏山来抒发人们深切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怀,歌颂了祖国大好河山不能分割,海峡两岸人们企图团聚的美好愿望。
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有以下几点:
1.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为祖国统一而努力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用气息支持的发声方法演唱抒情歌曲的能力。
三、说教学法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集体讨论法: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
欣赏导入——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创编活动——拓展延伸。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1.播放歌曲范唱,直接导入
2.歌曲学唱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分句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新歌。
(1)在初听歌曲的同时,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会同时播放多媒体。让同学在听歌,欣赏图片的同时思考问题:这首歌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2)学唱曲谱。装饰音要唱得自然。
(3)学唱歌词。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师唱谱,生填词。
(4)有感情的演唱。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在学唱歌词时,要注意启发学生以情带声,控制气息:
a:装饰音要唱得自然。
b:休止符的地方,要提示学生此处不是换气的地方,要注意休止时声断而气息不可断。
采用领唱与齐唱的演唱形式,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4)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请学生找出刚才为歌曲伴奏的两种节奏,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旋律中还有一种节奏用得较多的切分节奏。准确的打出这三个节奏。
(5)以上面三种节奏为主,编创4小节的节奏谱,尝试为歌曲伴奏。
五、拓展延伸
1.初听乐曲《丢丢铜仔》,听听这首乐曲的旋律与哪一首歌相似?
2.简单介绍*民歌《丢丢铜仔》的背景及意思。
《丢丢铜仔》是流行在*和福建闽南一带的民歌,两百多年前,顺水路运送木材的工作在返回宜兰的路上常常唱着这首歌走过山洞。丢丢铜仔的意思是模仿山洞里的滴水声。
3.再听乐曲,听出乐曲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听后请学生说一说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可引导学生从主奏乐器二胡所表现的形象谈起。
4.完整聆听全曲,比较乐曲1、2段在旋律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让学生通过唱一唱1段的旋律,用竖笛吹奏2段旋律来比较。
半屏山音乐教案合集8
半屏山,位于*高雄市境内,左营、楠梓两区交界之处,莲池潭之东北边,与龟山隔潭对峙,是一座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小山,海拔曾经高约二百三十三米。以下是半屏山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半屏山》
【教材分析】
歌曲为2/4拍,徵调式,单乐段,借一山两分、山水相连的自然景观,寄托了海峡两岸*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情感。歌曲的节奏在平稳中略有顿挫,旋律则婉转起伏,优美流畅。共有四个乐句。第一、二乐句是叙述*的,清淡而细腻;第三乐句的旋律略有起伏,先上行后下行的旋律走向犹如半屏山的外,情绪显得内在、深沉;第四乐句一开始即向上大跳,随后基本保持平稳,感情真挚而激动,乐句结束在调式的宫音上,直到结束句时调式的主音才呈现,使歌曲稳定中结束。
【教学目标】
(一)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半屏山》
(二)通过欣赏、聆听、感受乐曲情绪,并和同学合作,用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三)通过聆听,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半屏山》。
【教学难点】
用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课本、音乐光盘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的东南部,有一座山有一座山被削成两半,叫做半屏山,你知道它们分别坐落在哪儿吗?
生举手回答
师:在我们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孕育出许多美丽的传,也孕育了这首动人的歌曲《半屏山》。
二、学唱歌曲
(一)节奏练习
师:在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先来进行一个节奏练习。xxxxx|xxxxx||
1.师示范
2.生集体模仿
3.师生一起练习
(二)初次聆听感受乐曲情绪
师: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乐曲有几个乐段?
(三)为乐曲伴奏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乐曲,用刚才的节奏为乐曲伴奏。
(四)再次聆听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乐曲,找出旋律中的“xxx、xxx、xxx等节奏
师:你们在找的过程中,还有没有发现还有一种节奏用的比较多,就是xxx,这个节奏我们叫它切分节奏。
(五)学唱歌曲
1.词谱接龙学唱歌曲的主旋律
(1)随音乐默唱歌曲
(2)用“la”旋律
(3)词谱接龙学唱歌曲
a.教师演唱歌词,学生演唱曲谱
b.教师演唱曲谱,学生演唱歌词
2.代词随琴演唱歌曲,师适时纠正
3.难点解决
4.完整演唱
5.情感处理
师:这首动听的应该带着怎样情感区演唱呢?
6.完整演唱歌曲
三、拓展延伸
(一)学唱闽方言《半屏山》
1.师:老师觉得民歌用当地的方言的来唱那时别有一方味道,我们的《半屏山》也有闽方版本的《半屏山》,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完后说说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成闽方言版的《半屏山》的第1段
(二)多种形式来演唱
师:不同的演唱方式往往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接下来请同学们设计自己的演唱方式,并把它展现给我们同学
生讨论展现
(三)拓展延伸
师:*有很多很深的文化,同学们在课后去收集*当地的风俗文化资料,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的课堂你有什么收获?
师:*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地方,在这里蕴含着很多宝藏,同学们课后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去慢慢收集,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
教学反思
回顾课堂情境,细细总结与反思了一番,可以说是有喜有忧。以下是我对自己《美丽的集邮册》这堂课的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存在的优点
1、以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到以趣激趣,即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①在导入环节,我首先利用学生不太常见的精致邮票的集邮册来吸引他们,适时播放邮票中出现的有纪念意义的画面,并用这种吸引引领学生一直认真学习到最后。②让他们自己猜测节课学习的课题,让他们感觉新奇有趣。③利用课文的写作特点——句子成对,采用灵活的男女互读,师生互读等形式指导朗读,学生兴趣盎然,感情自然流露。
2、以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
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中以课题入手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然后,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自读、自悟,最后通过交流,点拨,领悟文本的内涵。
3、以激励入手,挖掘学生的潜能。
恰当的激励与评价,犹如课堂中的润滑济,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挖掘他们最大的潜能,而且也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在本节课中,我以激励*的语言,引导他们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评价方面,我也注意了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给予及时、具针对*的评价,是他们在评价中能够了解自己的优点,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4、以文本入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本节课中,我力求做到新的课堂中要教给孩子终身受用,促其终身发展的学习方法这一要求。如,①有一定的依据进行猜测邮票的来源、意义。②自己提出问题。③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④自己寻找与总结诗歌的写作特点等。
二、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1、对教材挖掘与拓展深度不够。
本课是借助邮票这个小小的方寸世界,来折*祖国山河的壮丽与历史文化的灿烂。对此,学生很容易理解大致。如果能在某些具体的内容中让学生再次质疑,让学生进一步更深层次的理解文体,会更能有助于理解和文本内涵,激发爱国情感。如,为什么日月潭、半屏山在做思乡的梦?为什么黄帝陵、轩辕柏在唱古老的歌?
2、对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不够。
在本节课中,尽管注重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但根据文本,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诵读指导方面还有许多遗憾,没有让学生把握诵读的方法,以及利用课文中提到的名胜古迹提高学生的收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等。
总之,反思课堂让我以旁观者的身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发扬优点,弥补遗憾。
半屏山音乐教案合集9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半屏山》
【教材分析】
歌曲为2/4拍,徵调式,单乐段,借一山两分、山水相连的自然景观,寄托了海峡两岸*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情感。歌曲的节奏在平稳中略有顿挫,旋律则婉转起伏,优美流畅。共有四个乐句。第一、二乐句是叙述*的,清淡而细腻;第三乐句的旋律略有起伏,先上行后下行的旋律走向犹如半屏山的外,情绪显得内在、深沉;第四乐句一开始即向上大跳,随后基本保持平稳,感情真挚而激动,乐句结束在调式的宫音上,直到结束句时调式的主音才呈现,使歌曲稳定中结束。
【教学目标】
(一)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半屏山》
(二)通过欣赏、聆听、感受乐曲情绪,并和同学合作,用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三)通过聆听,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半屏山》。
【教学难点】
用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课本、音乐光盘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的东南部,有一座山有一座山被削成两半,叫做半屏山,你知道它们分别坐落在哪儿吗?
生举手回答
师:在我们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孕育出许多美丽的传,也孕育了这首动人的歌曲《半屏山》。
二、学唱歌曲
(一)节奏练习
师:在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先来进行一个节奏练习。xxxxx|xxxxx||
1.师示范
2.生集体模仿
3.师生一起练习
(二)初次聆听感受乐曲情绪
师: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乐曲有几个乐段?
(三)为乐曲伴奏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乐曲,用刚才的节奏为乐曲伴奏。
(四)再次聆听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乐曲,找出旋律中的“xxx、xxx、xxx等节奏
师:你们在找的过程中,还有没有发现还有一种节奏用的比较多,就是xxx,这个节奏我们叫它切分节奏。
(五)学唱歌曲
1.词谱接龙学唱歌曲的主旋律
(1)随音乐默唱歌曲
(2)用“la”旋律
(3)词谱接龙学唱歌曲
a.教师演唱歌词,学生演唱曲谱
b.教师演唱曲谱,学生演唱歌词
2.代词随琴演唱歌曲,师适时纠正
3.难点解决
4.完整演唱
5.情感处理
师:这首动听的应该带着怎样情感区演唱呢?
6.完整演唱歌曲
三、拓展延伸
(一)学唱闽方言《半屏山》
1.师:老师觉得民歌用当地的方言的来唱那时别有一方味道,我们的《半屏山》也有闽方版本的《半屏山》,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完后说说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成闽方言版的《半屏山》的第1段
(二)多种形式来演唱
师:不同的演唱方式往往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接下来请同学们设计自己的演唱方式,并把它展现给我们同学
生讨论展现
(三)拓展延伸
师:*有很多很深的文化,同学们在课后去收集*当地的风俗文化资料,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的课堂你有什么收获?
师:*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地方,在这里蕴含着很多宝藏,同学们课后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去慢慢收集,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
半屏山音乐教案合集10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在学唱歌曲<<半屏山>>中,培养学生为祖国统一而努力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学生用较深的气息支持的发声方法演唱抒情曲。
知识目标:正确掌握切分音唱法。
教学重点
视唱旋律,习唱歌曲。
教学难点
休止方法,较深气息的支持。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视唱法,歌唱法。
教学准备
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初听歌曲。板书课题。
2把握主题。
初听歌曲,边听边看词曲,思考主题。
3简短讨论
以-山两分,山水相连的自然景观
寄托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思,
或分节讨论歌词:
(1)叙述-山两分的民间传说。
(2)表达山水相连,骨肉难分的感情。
(3)讲述宝岛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学习歌曲
1视唱旋律:
(1)355|565|532321|1-
①模唱、听音
②竖笛练习曲、难点二八拍练习
③切分音使平稳的旋律有了新的动力,婉转细腻中显出顿搓起伏。
(2)151|356|33531|2-
(3)513|55653|20332|1716
三句中声断气连的休止符:
(4)55165|3521|123216|151|3235|1-
①先大跳、随后保持平稳。
②结束后来在宫音上,有稳定感
但无终止感。
(5)55165|3521|33565|15.
③调式主音呈现后,才真有终止感
整体联句成段:
反聩矫正。小结:一,二句清淡而细腻,三句情绪内在深沉。四句感情真知而激动。
2复听歌曲:
3习唱歌曲:注重:
1用较深的气息支持发声。
2休止的艺术效果能否处理好声断气连是很重要的。
3唱歌中要以连音为主,装饰音要唱得自然
三、升华歌曲
祖*亲亲的怀抱是**与大陆*共同的心愿,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同胞们是如何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的!
1.聆听
2.齐唱
3.分组演唱
四、评价*小结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半屏山音乐教案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本站信息推送。
本内容由zhenzhe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16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