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幸福锻炼心得体会范文 心脏康复训练感悟合集

心脏康复锻炼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还可以降低心脏病复发风险,促进体重管理,并提供社交支持。因此,定期参与心脏康复锻炼对于保护心脏健康至关重要。以下是心脏康复幸福锻炼心得体会范文,和心脏康复训练感悟合集的具体内容,可供大家参考。

心脏康复幸福锻炼心得体会范文 心脏康复训练感悟合集

心脏康复幸福锻炼心得体会1

10月26日至27日,我参加了都匀供电局“心肺复苏及现场急救”的培训学习。以前让我认为简单和不重要的救护能力变得如此重要,如获至宝。

  作为电力系统的一名员工,必须学会心肺复苏及现场急救这一课,防止在工作中出现任何伤害时能得到及时自救或救助他人。虽然以前我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但我还是通过书籍了解一些,总觉得是那么简单,仅仅是对人“吹吹气、压压胸”而以;但在通过培训才知道救护知识的重要。

  26日早晨七点,我们贵定供电局13名员工被安排乘坐局里的车子赶往都匀供电局六楼会议室。在那里有上百名员工一同坐在宽大的会议室里。来自贵州省红十字会的金老师一上台,宣闹的局面立即变得如此的安静,只听到老师讲话的声音。她讲课风趣而幽默,很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把授课的知识讲得很精彩。她的讲课方式和其他人不一样,她在讲每一个知识点之前,她都会先讲一个因为急救不及时或抢救错误的事故范例,使我聚精会神地听着。

  在培训过程中,讲师简单概述了人体结构,肝、肺、胃等器官的具体位置,也便于在做心肺复苏时能及时找到按压的地方。讲师着重讲了现场心肺复苏的操作程序和创伤救护这两章。在讲到重要知识点时,她就会叫学员上去模拟示范,使所有学员都听懂,并且能够正确地运用。比如在进行人工呼吸时,应将受伤者平躺且脸朝上,然后探测其动脉是否跳动;若没有则须进行人工呼吸,先用两指将其下颌向后仰,使在吹气时能无阻地进入其肺部;在找对胸部按压的位置时一定得小心,否则会压断肋骨,先用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双侧肋弓的汇合点处,用左手掌根部贴在汇合点上一段就是按压位置;按压胸部时不宜过快或慢,要稳稳地有节奏地按压,并且要以吹2口气按30下的比例进行,若30分钟后心跳还没有复跳,才能放弃救护。讲完现场心肺复苏的操作后,我们就开始对创伤救护知识的学习,这一章我们学习了现场急救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的知识。

  刚开始我从字面看上去都觉得很轻松、很简单,但学习了后才知道在搬运、固定等救护时需要很多细节,若不小心就会导致伤者至残或死去。比如在颈部损伤时,不能立即将其送到医院,必须用有一点硬度材料将伤者的颈部固定下来,不能摇动;做好临时处理后就将其慢慢送到医院或打120救助电话。

  总之,在这次培训中我学习了很多临时处理的救护知识,尽管2天的时间没有全部学懂,但下去后我会认真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学习。在以后的工作及生活中,我会用我所学的救护知识帮助自己及他人,让他人尽量少受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心脏康复幸福锻炼心得体会2

我怀着对知识的渴求,来到北京小汤山医院,参加了为期2周的心肺康复培训,使我对心肺康复有一些感悟体会。

心肺康复是其他康复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心脏和肺出现问题,其他的康复就很难完成。对于患者来说,不管是肢体残疾还是内科疾病,好的心肺功能可以为其进一步康复治疗与训练创造基本的身体条件,对疾病的恢复及预防二次发作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北京小汤山医院学习期间,除了心肺康复技术以外,我着重学习了呼吸肌的松解技术以及早期重症心肺康复技术,这些早期的心肺康复训练对于CCU的重症患者来说,既能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康复时机,又可以保证心脏病患者获得最佳的体力、精神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学习期间,我接触到一位61岁的女性患者,她有些吐字不清,但可以正常沟通,她非常健谈,性格开朗,虽然今年除夕在医院过,没吃上初一的饺子,但也非常庆幸能在医院接受早期的康复治疗,她说:“你看我现在能与你正常的沟通,那可都是治疗师一个字一个字教我的,我现在还会说绕口令呢!”我被这位患者的乐观情绪感染,交流过程中也了解到她从最初的鼻饲饮食恢复到自主进食,目前虽然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但是她自己说:“我现在努力锻炼,总有一天能自己走路,我儿子还答应带我出国旅游呢。”我也告诉她训练得循序渐进,不能着急,要在专业的康复人员指导下进行,而且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要配合医生做好早期干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康复训练当中。

心脏康复幸福锻炼心得体会3

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生病或者遇到什么生命危险的事,那么在送往医院之前应该做好一些准备,这就需要我们对院前急救的一些知识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一个工人来说不认真操作机器很可能带来一些危险。通过给我们培训关于院前急救知识有一些心得体会:关于这急救培训,我感受到了培训的重要性,原本以为很容易的事情在实际操作起来就会乱七八糟,拿学习人工呼吸来说,上面写得很详细,但是需要注意的很多,要呼吸频率、按压。总之要记得东西比较多,但总体来说不算难,但是当我们进行实际操作时,总会忘记很多东西,手忙脚乱的,所以一旦遇见紧急情况,一定要学会冷静。还有就是要多练习,多实践。学会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的头脑,这很重要,我们以后会面临很多突况,而每一次的冷静分析都有可能拯救自己和他人的性命。

  总之,这一次的培训有很多收获,虽然现在可能不会用上,但总有一天我们可以用现在学的只是去救助生命,这将会是很值得骄傲的事。为自己为他人的生命,我觉得这次培训让我提前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医学,了解了面对紧急情况我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会做一个帮倒忙的人,而是实实在在帮助别人的人。虽然我还有很多东西都没记住,但是,一旦发生该类事件,我一定会知道应该怎么做,不会对伤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这就是我的培训心得。

心脏康复幸福锻炼心得体会4

心脏康复是指为改善因为心脏病引起的心脏和全身的功能低下,预防心脏病的再发改善生活质量(QOL)而进行的系统性治疗。这个治疗方案,是根据每个患者心脏病的不同状态,以尽量减轻每个患者的身体和精神的影响,降低突然死亡和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调整症状,抑制或者逆转动脉硬化的进程,改善社会心理及职业状态为目的的治疗方案。

一般的康复医疗是以“Adding Life to Years(改善QOL与生活功能)”为目的发展而来,但是心脏康复还有“改善生命预后(Adding Years to Life)”的效果,可以达到“Adding Life to Years and Adding Years to Life”终极医疗目的。

心脏康复的核心是教育、运动、转变有害的生活方式;完整的心脏康复包括了体能康复、心理康复、职业康复、适应社会及二级预防等。

心脏康复的目的

心脏康复的目的不仅仅是出院回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自理及恢复工作,而且以防止疾病复发和延长寿命为目的。这点和脑卒中康复有很得得区别。完成出院回家和恢复工作就完成了心脏康复是非常大的误解。

心脏康复幸福锻炼心得体会5

从前,大家普遍认为心脏病人就应该静养,尽量避免各种运动。随着心脏康复知识的普及,持这种认识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但是矫枉过正,又出现了另外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心脏康复就是简单的做运动,回家自己锻炼就行了,误把普通民间健身简单等同于心脏运动康复。

心脏康复有这么简单吗?株洲市二医院心脏康复中心许轶副主任医师介绍:“心脏康复其实是临床医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心理学和营养学的综合应用,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设备。心脏康复运动是经过精准评估后的适宜强度运动,既能避免过度运动带来的伤害和意外,又能防止运动量不够带来的无效性。”由此可见,正确的心脏康复必须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利用专业的设备进行的。

什么情况下需要心脏康复?哪类人群适合心脏康复?

心血管内科主任谭玉文介绍,“心脏康复”的适宜人群十分广泛。一是重症患者:如心肌梗塞、心脏术后患者、冠心病、稳定期心衰患者,根据不同患者的心脏功能、储备能力,然后作出客观评估、开出针对性的运动处方;二是慢性病患者,如早期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者,运动疗法可以起到改善血压、血糖、血脂,有效减重的作用;三是身心压力大、运动过少的亚健康人群,心脏康复可以提高机体机能,改善焦虑抑郁,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四是专业运动员,根据其心肺功能、体能来制定运动训练方案,有利于开发其竞技潜能。

心肺运动测试系统——心脏康复的精准评估利器

因为心血管疾病的特殊性、突发性以及严重后果。为保证心脏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在准备康复锻炼之前进行专业、精准的检测评估,心肺运动测试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检测内容。

心脏康复中心的许轶医师告诉我们:心肺运动试验不但能用于评估有氧运动能力,为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还能用于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冠心病严重程度评估、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运动性高血压的诊断及预后评估、良恶性心律失常的鉴别,以及手术前风险评估。用于那些从事危害公共安全职业人员的体检,能更早的发现心血管疾病,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株洲市二医院新引进株洲市首台心肺运动测试系统,以前要跑到长沙才能做的检查,现在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完成!

心脏康复幸福锻炼心得体会6

受援疆指挥部及拜城县人民医院委派,怀着对知识的渴求,我于20xx年12月07日至12月16日参加了在浙医二院举办的《20xx 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培训学习,这次培训不但使自己熟知并规范了抢救流程;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及团队协作精神。细数这短暂的时光,我倍感珍惜。因为我知道,这次医院选派我参加浙医二院《心肺复苏》培训学习,除了因为医院业务发展需要外,还包含了院部对我的充分信任和殷切希望,我也把这次培训学习当做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我自身的业务技术水,还使我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思路,让我终身受益匪浅,同时也明确感觉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下面就我这次学习机会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本次培训学习内容主要有基础生命和高级生命及基础生命导师课程,这次培训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拓展了自己的思维,突破自己;二是学习到了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及抢救流程,提高了自己抢救病人的理论水及抢救技能;三是懂得了团队协作及技能在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性;四是在导师及组长、组员的相互配合及鼓励下,使自己克服了团队抢救病人时慌乱、紧张、不自信的缺点。

  九天的时间,这个过程让我体会很深、感触很深的是贵院严谨的教学态度及娴熟的教学技能,使用“边看边练”视频演示与参加长期的传统讲师课程学习,使用当场书面测试评估,使教与学完美结合,浑然一体,能使学员当场掌握所学内容。本次所学高级生命和儿童高级生命课程包括团队协作和技能的培训。在高级生命和儿童高级生命培训中,使用具有真实功能的’人体模型,有助于综合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操作培养。复苏课程中包括正式评估,作为评估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以及课程有效性的方法。使用心肺复苏提示和反馈装置培训施救者,体现了复苏抢救的模拟真实性,能为实际发生的心脏骤停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口头总结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且不存在威胁的方法,能帮助个人施救者和团队进行总结并改善表现。高级生命课程中口头总结提高了学习效果。通过采用基于系统的方法,如快速响应系统或医疗急救团队,降低心脏骤停存活率的波动性,这些教学方式、方法更能有秩有序、能真实的体现模拟操作的真实性。

  本次培训内容详细,培训成果卓有成效,这九天的培训将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感谢援疆指挥部及医院,感谢援疆姜文兵院长能给我提供这次培训机会,使我在经过自身努力、导师鼓励及帮助下顺利通过层层考核,并最终获得bls及acls学员证书及bls导师证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次培训已经结束,但要想将培训技能发挥娴熟,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与团队协作培训能力。当前,在温州援疆的大好形势下,勤学苦练,努力钻研,力争上游,不断提高疾病的救治能力。最后引用一句话:认真做事可以把事做成,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用心做事,努力工作,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鼓足干劲,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培训学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积极开展医疗工作,为拜城县人民的健康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量。

心脏康复幸福锻炼心得体会7

20xx年5月24日班后,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主治医生到建行开发区支行讲解急救——心肺复苏的意义、适用范围和具体操作步骤,并现场演示和指导员工操作。

  开发区支行全员认真学习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张冬冬行长带领员工进行实际操作,每位员工都深刻感受到正确急救的紧张和重要性。

  学会心肺复苏能帮到很多人。也许某一天在马路上,或者在某个公共场所,有人倒在地上,大多数人想到的是打120,但更重要的是在急救车来之前,在黄金时间6分钟内给患者急救,做心肺复苏。生命很脆弱,黄金抢救时间等不起。或许由于你的有效急救,患者能保住性命,救人性命是莫大的功德。

 建行打造的“劳动者港湾”,把城市劳动者请进银行网点大厅,让劳动者的心能有一个短暂却温暖的停靠,给予他们“再出发”的力量。其实“劳动者港湾”不仅仅局限于此。如果劳动者在网点大厅或者网点附近晕倒,在生命垂危之时,我们建行员工可以及时进行急救,从而挽回生命,这便是“劳动者港湾”更高层次的意义。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学会急救,不仅能救家人、朋友,更能救助社会上这些辛勤的劳动者们,让他们能够“再出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让我们用爱和专业急救知识建设更加美丽的“劳动者港湾”!

心脏康复幸福锻炼心得体会8

我是一名两次接受心脏支架介入手术的患者,我以自己做心脏康复的经历谈谈科学指导开展适宜的心脏康复运动的感受和体会。

我先后于2012年3月和20xx年10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做了心脏支架介入手术,总共置入了3枚支架。两次手术都很成功,效果十分明显。在第二次手术后,主治医生安排了一次心肺功能测试,并制定了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和营养处方。这时,才开始对心脏康复运动有所了解,并开始了心脏康复运动的历程。出院以后,一方面按照营养处方对自己的饮食进行调理,坚持少盐、低脂,另一方面,按照运动处方标定的靶心率坚持训练,购置了可以监测心率的智能手表,几乎每天都进行游泳或走步的训练。平时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按时按量服用降压、降脂药物,头两年的感觉挺好,冠心病控制的不错。

20xx年入秋以后,感觉身体状况不如以前,运动能力和精神状态都不理想,心中有些纳闷。为什么在坚持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坚持服药几个方面都挺注意的情况下,冠心病症状有加重趋势呢?我考虑尽量不再进行介入手术和心脏搭桥手术,而是采取中医或其他方式来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这样就去沈阳市中医院找省内中医名师号脉吃中药,吃了一阵中药,症状也有所改善,但时有反复。

今年5月22日周六晚间,无意中看央视新闻台的节目,介绍我国著名心血管病学家、中国预防与康复事业的奠基者和领路人胡大一教授讲授、指导开展心脏康复的事情。我上网搜查一下,终于找到辽宁省金秋医院刘培良教授领军的心脏康复中心(心血管内科三病房)。这里是胡大一教授的专家工作站,辽宁省唯一的国家心脏康复中心示范培训基地(全国仅十三家)。周一一早,我就来辽宁省金秋医院心脏康复中心找刘培良主任就医。住院后通过系统评估、诊断、康复和医护技人员的专业指导,开启了全面、正确认识心脏康复运动的历程,使我对心脏康复运动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住院初期,苗磊主任医师和主管医生王媛主治医师安排了一系列的专项检查,诸如血管内皮功能测试、动脉血管硬化程度的测试都是未曾做过的检查;每当检查结果出来后,都会向我介绍分析检查报告,使我们患者心里踏实。检查结果表明,我的心血管术后保持的情况还是不错的,但由于一些远端血管不通畅和侧支循环不够发达,导致有时发生心脏缺血症状,比较适合监护下的运动康复和采用体外反搏来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在做运动康复时,他们亲临现场,观察我在踏车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反应指标,制定训练方案。苗磊主任医师经常主动到病房查房,详细介绍心脏康复过程注意事项,帮助分析身体状况的变化原因,解除了我的心理忧虑。王媛大夫不仅精心治疗我的冠心病,还根据我的前列腺增生症状,提出检查,并请其他科室医生进行会诊,体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体外反搏治疗师张惠欣经验丰富、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精心做好每一次的治疗。康复治疗师刘丹详细介绍并示范了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拉伸活动,以及在运动中如何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还认真写下康复运动的注意事项。心脏康复中心的医护技人员,都表现出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职业道德。

心脏康复幸福锻炼心得体会9

根据我科医师技能培训计划,我科于20xx年1月开展了心肺复苏技能学习及考核,现将学习考核结果总结如下:

  我科全体医务人员对于学习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及训练,最终参加考核,体现我科医生的综合急救处理能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同志对于20xx年心肺复苏最新指南—美国心脏协会修订未能完全掌握,如以下几点:

  1、在检查患者反应时应做到快速、准确,快递检查患者有无呼吸及或是否能正常呼吸,检查脉搏时间不能超过10秒。

  2、在心脏按压环节,应做到成人胸骨压下深度5cm,每分钟频率100次/分,抢救者双肘关节伸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肩手保持垂直用力向下按压。

  3、打开气道环节,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仰头拉颌法。

  根据上次考核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操作演练及业务学习,再次组织考核,我科医务人员已做到人人过关。

心脏康复幸福锻炼心得体会10

 今天的急救知识培训,让我深刻的意识到懂得如何急救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急救知识的必要性。由急救中心的贾大成一生给我们讲授如何急救,他的精彩讲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通过看那些有关于急救不及时导致和那些因不会急救而站在一旁束手无策的群众的图片,深深地感到叹息,原本可能救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无数的悲剧一件件的重演,如此可见,懂得急救那是很有必要的。多少次血的教训,唤醒大家参与急救知识中来,救人不仅是医院的事情,也可以是我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由此便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场的各位都积极投入到医生的讲授中来。接下来的就是教予我们不同情况下的急救方法,并且当场用假人给我们做做实验,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到如何实施正确的急救方法,我们根据医生的操作在台下也开始学着使用上午发给我们的工具,跟着他的步子学习如何急救,大家的参与热情都很高,通过医生热情洋溢又幽默的讲解,我们很快的就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急救方法。

  下午的讲授就专攻于包扎那一块的讲解,不同部位受伤有不同的包扎方式,而且教了一些紧急情况下的包扎,并让我们在台下学着包扎,也叫了几位同学表演,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包扎的知识,场内氛围很热烈,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在掌声中结束了本次急救知识培训。我个人觉得应该感谢本次急救知识培训,让我了解到这么多急救知识,让我意识到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们更有必要懂得急救,在身边一切都来不及预料,也许某天你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病人延长寿命,给他们的生命再创一次机会,这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懂的急救知识教给身边的人,让急救知识得到传播、普及,给每个人多一次再生的机会。

心脏康复幸福锻炼心得体会11

心脏康复一般有三大部分构成,即:“运动疗法” 、“饮食疗法”以及为了患者正确地理解自身的疾病状态而进行的“患者教育”。

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心力衰竭、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脏瓣膜修补术或置换术后、心脏移植或心肺联合移植后以及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癌术后、肺减容术前后、肺移植前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康复评估与治疗。

第一阶段:急性期心脏康复的目的是使患者可以安全地自力完成进食、排泄、洗澡等基本生活动作,同时开始二级预防的宣教工作。反复心肌梗死、重症心力衰竭和重症心律失常等合并症患者除外,安静卧床时间应该控制在12~24小时。此外,急性期要注意不要做屏气发力增加腹压等动作。

第二阶段:这个期间一般是指从离床开始到回归社会,这期间可以使用恢复期心脏康复方案。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六日以后,没有运动禁忌症的情况下,就可以进入恢复期心脏康复流程。首先要制定运动处方,根据心肌梗死后状态的评估,梗死面积的大小,有无左心室功能和心力衰竭,有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运动能力等影响因素的危险情况制定治疗和康复方案。在此期间,心脏康复团队会提供一些可以在家中安全进行的运动方式给病人,比如走路、柔体体操,并提供生活方式教育,注意健康饮食,以降低胆固醇,戒烟等。通过心理咨询树立信心,减少焦虑和压抑,恢复性生活。正确服药来延长寿命也是重要一环。

第三阶段:维持期心脏康复是回归社会后终身进行的,主要是维持通过心脏康复获得的运动能力、矫正生活习惯、纠正危险因素等自我健康管理对策,考虑年龄、职业、日常生活水平等个人背景,进行符合个人情况的计划。

心脏康复幸福锻炼心得体会12

心肺,作为人体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今天,我们便在学校一节生动有趣的心肺复苏课。

  课上,老是显示给我们讲了关于心肺复苏术的几个关键时间,让我们明白了抢救时间的紧迫性。然后告诉了我们与在对于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当我们看到全世界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也只有百分之四时,苍白的数据实在是令我们触目惊心。

  接下来便是教授我们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校医老师显示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以便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然后再请同学进行尝试。在同学们的踊跃参与中,以及可过得很快。

  这次的心肺复苏术课其实对于我们意义非凡:让我们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更注重于自身身体的保护,而且在一些必要的时候也方便进行对他人的救治。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意外也是不可回避的。学会一些抢救技术也是十分必要的,以免耽误最佳的抢救时间。

  当然,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相信医疗水也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到时候一切疑难杂症肯定会被彻底医治的。

心脏康复幸福锻炼心得体会13

参加完两期的急救知识培训,我受益匪浅。

  20xx年5月19日,在同学那里得知有急救知识大讲堂这样一个公益活动,毫不犹豫跟同学一起参加了第三期的培训,在会上学到了很多急救知识,更加清楚了急救的意义,三个小时的时间过得很快,会后我积极自愿加入了急救志愿者协会。

  5月26日第四期培训,我提前报名作为会场志愿者参加,这次学到的更多,对这个协会和急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学到了更加规范的动作,还结交了很多朋友。

  会场上急救医护人员给我们深度剖析各种急救失败和成功的案例,让我感触很多,缺乏急救知识,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我们显得多么无奈,一个小小的不经意的’动作有可能就会造成一个生命的流逝。

  古人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生活中,医生的数量是有限的,救护车的速度是交通决定的,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会让一个生命稍纵即逝。因此,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实际行动起来,掌握急救知识,为了每一条神圣的生命。起码让我们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做的不再是无奈和等待。

  如果人人都行动起来,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加入,会和所有的志愿者医护人员们一起努力,让1%的概率不断朝着100%迈进!

心脏康复幸福锻炼心得体会14

社会急救资源紧张,道路交通拥堵的背景下,专业救护人员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达现场,而抢救的黄金时间却只有4-6分钟。时间是如此短暂,此时能够帮助病患的就只有身边的人了。如果普通群众能在专业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实行简单的心肺复苏术(CPR),对挽救患者生命及后期康复都有较好的效果。

  2月18日至19日,我参加了中心医教培训科的心肺复苏课程培训。培训课程中有大量针对模拟人的实际操作,浅显易懂。虽然我不是医护人员,但参加了培训课程后,也能掌握相应要领,进行标准的心肺复苏操作。培训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AED进行电击除颤。AED听起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设备,实际上操作非常简便,也非常安全,不会比操作一台洗衣机更加麻烦。只需贴上电极片,按下1-2个按钮就可以了。通过培训,我还增强了自信心,将来如果遇到有人需要急救,我将会勇敢地上前施救,而不是焦急等待。

  在我国,只有不到1%的人会心肺复苏,而且来由于社会的影响,使得一部分人即使学会CPR,也怕惹上麻烦“不敢”施救。CPR中有人口通气的环节,很多人并不愿意对陌生人进行人工呼吸。解决以上问题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呼唤社会正能量。鼓励人们使用心肺复苏术来抢救他人,报道好人好事,发掘更多的“最美”,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所有救治他人的行为和个人都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3、在民众中普及心肺复苏术,企业和单位中都要有一定数量的人群掌握CPR。学习CPR不仅能帮助别人,也能帮助自己。

  4、加大公共急救设施投入,公众场合除了也当有AED等急救设备。

  5、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开发新型随身携带型呼吸器等先进设备。

心脏康复幸福锻炼心得体会15

《医师法》明确医师在公共场所因自愿实施急救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是医师职业精神的内涵,但这一职业精神需要一系列予以保障,否则医师们的救治热情会受到影响。

  20xx年,沈阳一位具有从医资质的药店店主孙向波,对店内昏厥的老人实施心肺复苏,压断对方12根肋骨被告上法庭。尽管一审、二审,孙向波都赢了,但他说:“这四年多的时间里,被这件事折磨得挺狠。”

  心肺复苏术是挽救心梗猝死患者时的关键抢救,然而,到位、有效的心肺复苏基本上都会造成患者外伤,甚至导致肋骨骨折。而且,急救还有可能不成功,患者最终还是了。既往,确实发生过医师主动实施急救却被索赔乃至告上法庭的案例。

  《医师法》明确医师在公共场所自愿实施急救免责,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立法为民的法律原则,否则,突发疾病的人可能会丧失受助的机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是关于对善意救助者责任豁免的法律规定,俗称“好人法”,其用意在于鼓励善意救助者积极勇敢、无后顾之忧地实施见义勇为的善举,降低善意救助人好心施救的`法律风险,充分保护善意救助人的权益。

  善意救助人的责任豁免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第一,行为人为善意救助者,就是具有救助他人的善意;第二,行为人实施了救助行为,在他人处于危难或困境中时,采取了紧急救助措施;第三,善意救助者的救助行为不当,造成了被救助者的损害。具有上述三个条件,就可以依据本条规定,善意救助者的民事责任。

  这一法条的规定,有利于在全社会弘扬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激发社会良知和人性良善,鼓励人们对处于危难和困境中的他人予以救助,具有重大的道德意义和社会价值。但该条文仍然存在一定的社会风险:当被救助者处于困境或者危难中,特别是在病情危重中,如果救助人不懂医学抢救常识盲目施救,采取不当救助措施,就会对被救助者造成严重后果。那么此时就会产生救助人善意免责和受助人人身损害两种利益之间的冲突。因此,如何界定不当救助的范围,规范救助的方法,避免因重大过失引起的不当损害,衡救助人和受助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都还需进一步地深入研究,需要在鼓励善意救助者的基础上,提出更好的防范措施,防范不当危险的发生。

以上是心脏康复幸福锻炼心得体会范文的内容,这些精选的优质范文可以在大家需要时提供一些帮助或是灵感上的启发,希望大家都能从上述模板中摘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果对大家有用,也请多关注本站。

本内容由qingf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52337.html

(0)
qingfanqingfan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