鳟鱼教案是指针对初中音乐学科的教学内容之一——鳟鱼的演奏技巧和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通过学习和欣赏鳟鱼这首音乐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同时培养其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鳟鱼教案及反思,欢迎大家阅读!
![鳟鱼教案及反思 鳟鱼教案通用合集](https://wimg.puchedu.cn/uploads/2023/09/20230919092829605.jpeg)
鳟鱼教案及反思1
、了解舒伯特概况。
二、能哼唱鳟鱼主题、了解变奏的基本手法。
三、激发学生对室内乐这种艺术形式的兴趣。
1、观察图片《鳟鱼》由图片导入课题。请看图片,有没有同学知道是什么鱼?是鳟鱼
我们今天欣赏的音乐与这种鱼有关,
是一首以鳟鱼来命名的音乐。有同学可能会说:“谁会去描写这种看起来并不漂亮甚至还有些凶的鱼呢?”优秀的艺术家,任何素材都可以来来创作,我们现在开始认识写《鳟鱼》的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认识舒伯特
1、舒伯特是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被称为“歌曲之王”。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
2、代表作:《小夜曲》《军队进行曲》《魔王》、《鳟鱼》、《菩提树》、《野玫瑰》、等,主要曲汇有3部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
认识五重奏
1、五重奏的概念:由五件乐器分奏五个声部的室内乐;
2、构成:弦乐五重奏:由两把小提琴、两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演奏的室内乐。钢琴五重奏:由四件弦乐器与钢琴演奏的室内乐。
五重奏《鳟鱼》赏析
1、完整播放《鳟鱼》,让学生有初步的印象
2、引导学生找出主题。
3、引导学生找出四段变奏
4、再次完整的欣赏乐曲,提醒学生注意全曲的结构。
对比欣赏声乐作品《鳟鱼》
为什么这样一首乐曲要叫《鳟鱼》这个名字呢?
作为器乐作品,它本来是没有具体的名字的。但是在这部室内乐五重奏中,第四乐章,
也就是前面我们欣赏的作品,主题来自于舒伯特创作的一首非常有名的歌曲《鳟鱼》,所以后来人们也就把这一乐章叫做《鳟鱼》。还原原作,我们来听听舒伯特创作的歌曲《鳟鱼》
,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和风格。
完整播放
分析歌词
歌曲可以分为几段?注意三段不同的内容
第一段叙述天真活泼的小鳟于在清亮的水中嬉戏
第二段叙述渔夫要向小鳟鱼下毒手,作者期望河水清澈以免小鱼遭殃;
第三段转到小调性上,情绪有些暗淡,叙述渔夫把水搅浑,并且钓起了小鳟鱼;
最后有回到大调上,表现作者对鳟鱼的同情及激动的心情)。
分析歌词和旋律是如何结合来表达情境的
前半段的曲调活泼、欢快、跳跃。钢琴伴奏采用了流水般的伴奏音型,既很好地衬托出歌曲的活跃气氛,又生动地描写出波光闪烁、鱼跃水中的生动情景。歌曲的后半段用接近朗诵的音调,表现了作者对丑恶的欺骗行为的愤慨。当唱到冷酷的渔夫把河水搅浑时,钢琴伴奏音型突然变得短促、紧凑,既很好地烘托出那紧张的气氛,
又使人联想到小河里浊浪翻滚的情景。特别是唱到渔夫举起钓钩,鱼儿在钩上挣扎时,钢琴伴奏连续出现了快速、紧凑的和弦,表现出作者内心的不平静。
鳟鱼教案及反思2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生能听出音乐的段落之间情绪,力度,音色等音乐元素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感受音乐描述的情绪和内容,辅以简单动作表现。
2、通过欣赏,学生知道了钢琴五重奏这种演奏形式,对其组成乐器有一定认识。
3、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兴趣,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听出音乐的段落之间情绪,力度,音色等音乐元素的变化,对音乐内容有大体了解。
难点:通过演唱,动作等形式,加强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准备:
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ppt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给同学播放三段音乐,请同学说一说听过这几段音乐的感受,并且他们都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小提琴)
1、播放《鳟鱼》主题音乐,请你听一听它的情绪是怎样的,并且你听到它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欢乐的,悠闲的,。。。。。。;小提琴)
2、老师为这段音乐加上主人公和环境,(鳟鱼。流动的河水,阳光)请结合着这些人物环境,和你刚刚听到的音乐的情绪,再次听音乐,你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你最优美的语言告诉老师。
3、再次欣赏主题。
三、哼唱主题
1、出示主题旋律,带同学们用lu简单哼唱。
2、用欢快好听的声音哼唱。
四、欣赏第二段
1、播放第二乐段(第一变奏),请问这个时候,音乐的情绪和刚刚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音符更多还是更少了(情绪更加的欢乐活泼。音符更加密集,此处出示谱例)
2、结合着这些变化,你觉得小鳟鱼这个时候在干嘛?(玩的更加开心了;和同伴们在嬉戏)
3、那么你们觉得小鳟鱼在玩得开心的时候,他们会干嘛呢?(追逐打闹;会跳出水面),那下面我们听一听,在这段音乐当中你能不能听到小鳟鱼跳出水面的声音,它一共跳出了几次。
4、同学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动作,表现小鳟鱼跳出水面的情景。
5、简单介绍一下,钢琴和中提琴。
1、播放第三乐段(第二变奏),请问这个时候,音乐的情绪与刚刚相比,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觉得小鳟鱼这个时候在干嘛?(情绪更欢乐,音符比第二段还要密集,小鳟鱼们玩得更加的欢乐了)
2、再次播放音乐,同学们有没有听到刚刚我们所哼唱的主题旋律,这个旋律的音色是怎么样的(很低沉),那这个旋律又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呢?
3、简单介绍一下大提琴,低音提琴。
4,、师:在小鳟鱼玩得如此开心的时候,出现了这样一个低沉的声音,你觉得这预示着什么?(小鳟鱼面临了危险;有渔夫要来捉小鳟鱼了)
六、欣赏第四段
1、播放第四乐段(第三变奏),请问这个时候,发生了哪些变化?渔夫来了你觉得小鳟鱼此刻正经历着什么?(小鳟鱼在和渔夫挣扎)
2、再次听,你觉得这一段,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忽强忽弱)在强的时候,小鳟鱼在干吗,在弱的时候,小鳟鱼在干什么?
3、用拍手表示小鳟鱼音乐强弱的变化。
七、欣赏第五段
1、播放第五段音乐,从这段音乐当中,你觉得小鳟鱼和渔夫挣扎后,最后的命运如何?(没有逃脱)
2、带同学画相关的旋律线,,看看这个旋律线有什么特点(生:往上往上再往上,随后又落下去了)那么你觉得这样的旋律线表达了一种样的情绪?(小鳟鱼对于世间的留恋和无奈)
八、完整欣赏
完整分段欣赏,请同学说出每段的内容,老师在课件上完整呈现。
九、介绍音乐家及相关背景
1、介绍舒伯特
2、引入主题与变奏的概念。
3、介绍钢琴五重奏
十、欣赏歌曲
为同学们演唱舒伯特歌曲《鳟鱼》,请同学欣赏,同时对整个故事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
鳟鱼教案及反思3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生能听出音乐的段落之间情绪,力度,音色等音乐元素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感受音乐描述的情绪和内容,辅以简单动作表现。
2、通过欣赏,学生知道了钢琴五重奏这种演奏形式,对其组成乐器有一定认识。
3、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兴趣,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听出音乐的段落之间情绪,力度,音色等音乐元素的变化,对音乐内容有大体了解。
难点:通过演唱,动作等形式,加强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准备:
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ppt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给同学播放三段音乐,请同学说一说听过这几段音乐的感受,并且他们都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小提琴)
1、播放《鳟鱼》主题音乐,请你听一听它的情绪
是怎样的,并且你听到它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欢乐的,悠闲的,。。。。。。;小提琴)
2、老师为这段音乐加上主人公和环境,(鳟鱼。流动的河水,阳光)请结合着这些人物环境,和你刚刚听到的音乐的情绪,再次听音乐,你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你最优美的语言告诉老师。
3、再次欣赏主题。
三、哼唱主题
1、出示主题旋律,带同学们用lu简单哼唱。
2、用欢快好听的声音哼唱。
四、欣赏第二段
1、播放第二乐段(第一变奏),请问这个时候,音乐的情绪和刚刚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音符更多还是更少了(情绪更加的欢乐活泼。音符更加密集,此处出示谱例)
2、结合着这些变化,你觉得小鳟鱼这个时候在干嘛?(玩的更加开心了;和同伴们在嬉戏)
3、那么你们觉得小鳟鱼在玩得开心的时候,他们会干嘛呢?(追逐打闹;会跳出水面),那下面我们听一听,在这段音乐当中你能不能听到小鳟鱼跳出水面的声音,它一共跳出了几次。
4、同学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动作,表现小鳟鱼跳出水面的情景。
5、简单介绍一下,钢琴和中提琴。
1、播放第三乐段(第二变奏),请问这个时候,音乐的情绪与刚刚相比,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觉得小鳟鱼这个时候在干嘛?(情绪更欢乐,音符比第二段还要密集,小鳟鱼们玩得更加的欢乐了)
2、再次播放音乐,同学们有没有听到刚刚我们所哼唱的主题旋律,这个旋律的音色是怎么样的(很低沉),那这个旋律又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呢?
3、简单介绍一下大提琴,低音提琴。
4,、师:在小鳟鱼玩得如此开心的时候,出现了这样一个低沉的声音,你觉得这预示着什么?(小鳟鱼面临了危险;有渔夫要来捉小鳟鱼了)
六、欣赏第四段
1、播放第四乐段(第三变奏),请问这个时候,发生了哪些变化?渔夫来了你觉得小鳟鱼此刻正经历着什么?(小鳟鱼在和渔夫挣扎)
2、再次听,你觉得这一段,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忽强忽弱)在强的时候,小鳟鱼在干吗,在弱的时候,小鳟鱼在干什么?
3、用拍手表示小鳟鱼音乐强弱的变化。
七、欣赏第五段
1、播放第五段音乐,从这段音乐当中,你觉得小鳟鱼和渔夫挣扎后,最后的命运如何?(没有逃脱)
2、带同学画相关的旋律线,,看看这个旋律线有什么特点(生:往上往上再往上,随后又落下去了)那么你觉得这样的旋律线表达了一种样的情绪?(小鳟鱼对于世间的留恋和无奈)
八、完整欣赏
完整分段欣赏,请同学说出每段的内容,老师在课件上完整呈现。
九、介绍音乐家及相关背景
1、介绍舒伯特
鳟鱼教案及反思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唱歌曲《鳟鱼》,能够从歌词、旋律中感悟人世间的单纯、善良与欺诈、邪恶并存的事实,明白正义必须与邪恶进行斗争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2通过聆听、感受、对比、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了解音乐故事,感受歌曲音乐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舒伯特、格里格的简要生平及其主要代表作品;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鳟鱼》。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鳟鱼》。
2、了解音乐故事,感受歌曲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学法指导:情景体验法、律动教学法、音乐欣赏法等
教学过程:
1、聆听歌曲《鳟鱼》(完整版)。教师提问:
(1)这首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钢琴伴奏塑造了什么形象?
2、教师总结:
(1)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歌词描写狡猾的渔夫搅浑了河水,使小鳟鱼迷失了方向而受骗上当的故事。作者用渔夫代表当时的统治者,用小鳟鱼比作群众,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2)钢琴伴奏塑造了什么形象?
3、简介舒伯特
(1)教师或学生简介舒伯特及其代表作品。
(2)教师补充
4、音程练习:
(1)用“搭桥构唱”的方法练习带有变化音“﹟4”的音程。
1 ﹟4 → 1 5 ﹟4 5 →1 ﹟4 5
(2)用柯尔文手势练习减五度音程。
4 → 2 → 7 → 4 7
5、发声练习
1=F 2/4
5 ∣ 1 1 3 3 ∣ 1 5 5 ∣ 5 .5 2 1 7 6 ∣ 5. ∣
Lu lulu lulu lu lulu lu lu lu lu lu
(1)教师提出练声要求:积极的歌唱态度,打开口腔,声音圆润。
(2)学生跟随教师的钢琴伴奏做发声练习。
6、学唱歌曲
(1)学生随琴跟唱歌谱。教师应提示学生注意“7 6 7 1 ﹟4 ∣ 5”和“7 7 7 4 27 ∣ 1. ”的音准。
(2)学生市场歌谱。
(3)学生填词演唱。教师提出要求:注意歌唱时的咬字,音色圆润。
(4)教师伴奏,学生以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
(5)教师提问:
①两段歌词在演唱时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②哪些音乐要素造成了前后两段情绪上的对比?
(6)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①第一段情绪活泼欢快,第二段在情绪上略显不安,表达了一种伤感和惆怅的情绪。
②力度和音色的变化造成了前后两段情绪上的对比。
(7)教师启发学生表现歌曲
①教师提问:前后两段在力度和音色上怎样设计?
②教师补充:两种不同的情绪和力度表现,使人感受到鳟鱼命运的戏剧性。
(8)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力度、音色、情绪演唱歌曲。
(9)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并相互评价。
7、欣赏童声合唱《鳟鱼》
教师提问:同样一首歌曲,它们在表现手段上有什么不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及知识要点,教师小结下课。
鳟鱼教案及反思5
教学目的
一、聆听《魔王》、《鳟鱼》及《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
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二、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础知识,初步认
识、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艺术歌曲。
教学重点:《魔王》的欣赏。包括其角色的划分、人物的形象;音乐
所表现出的气氛与情感。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归纳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唱一首同学们熟悉的乐曲,《摇篮曲》引出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舒伯特。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
二、舒伯特是歌曲之王
歌曲之王
舒伯特是十八、九世纪以来第一个以优秀的歌曲创作闻名于世的音乐家。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六百多首歌曲。作品大多侧重个人感情的表现,被誉为“歌曲之王”。
我们今天就欣赏他的三首歌曲。首先欣赏《魔王》)
三、欣赏歌曲
欣赏1、《魔王》
(一)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1、伴奏乐器是什么?
2、怎样的演唱形式?
3、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乐曲中有几个角色?他们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二)、分角色朗读诗词。
(三)、讲述歌德与舒伯特。
欣赏2、《鳟鱼》
(一)听音乐阅读歌词,并回答问题
1、伴奏乐器是什么?
2、乐曲什么什么演唱形式?
3、三段歌词表达的情绪是否一致?
4、鳟鱼在游玩是的河水是怎样的?
(二)、简单介绍歌词作者。
四、是艺术歌曲。
五、舒伯特的生平。
欣赏3、《菩提树》(课件16)
(一)选自声乐套曲《冬之旅》
(二)声乐套曲相关知识
(三)、听音乐,默读歌词,回答下列问题
1、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2、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五)、小结:
今天学习的这些歌曲,都侧重个人感情的表现,这就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希望同学课下多搜集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
鳟鱼教案及反思6
一、双基目标:
1)基本知识: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生平简历及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说明: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多的了解国外著名作曲家的生平介绍,以及对音乐的贡献)
2)基本技能:感受歌曲中因调式的转换而造成的情绪与气氛的变化,以及初步认识伴奏在塑造音乐形象上所起的作用。(说明:高年级的学生应该不仅仅只限于听歌曲,而且应该更多的从整体上理解音乐作品,比如说伴奏)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音乐时要有良好的习惯,学会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更多的了解外国音乐家的作品以及贡献。(最后一条是作为常识了解)
4)德育目标: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义,并能明确本课所揭示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被狡诈与邪恶所害。
二、教学重点的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包括调式在内的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的作用。(说明)
2)教学难点:在解决重点的基础上深化调式变化对音乐情绪的影响及重大作用。(由于教学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有些困难,所以教学难点由教师讲解,学生了解掌握)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分教材分析、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教授新课五个方面来讲。
1)教材分析:《鳟鱼》这首作品是1817年夏天舒伯特20岁时写的一首颇受人们喜欢的活泼的抒情歌曲。(简要介绍一下作品,让学生先简单了解作品)
2)组织教学:
①师生问好歌。(12 34 5 — 15 63 54 32 1—,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②听音模唱训练。(再同一个大小调式中,弹奏同根音的大小三和弦,听辩并分别模唱。这是针对基本技能方面来说的)。
③基本节奏训练。(针对在曲谱中出现的节奏)。
3)复习旧课:
根据老师的钢琴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回顾所学的有关舒伯特的内容。
(复习要求:因为本课是第二课时的内容,所以要对第一课时所学的舒伯特《摇篮曲》进行简单复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要有连续性。
4)导入新课(从这一环节开始我将使用教学课件)
①这时在屏幕上出现几张关于鳟鱼的图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在音乐课中学习歌曲中的小动物——鳟鱼。大屏幕出现本课课题《鳟鱼》以及作曲家舒伯特的名字。
②教师开始提问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这首作品以及作曲家的资料,随后在屏幕上出现舒伯特的肖像画以及介绍。
(目的: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作品内容)
5)讲授新课:
①由老师介绍总结一下舒伯特更多的优秀作品。(屏幕上出现三首视听作品)
②首先来听一遍歌曲,听完后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一下三段歌词。(先从歌词来了解作品内容。屏幕上出现歌词)
③听第二遍时,要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一下3个问题:
这首乐曲分为几个乐段?
歌词描写是什么样的故事?
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表现的?
(这时我会播放已经做好的flash动画。本环节要求学生自己分析乐曲,来培养学生视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最后由老师总结以上问题。)
④最后一遍歌曲。
要求学生听乐曲时,在乐段发生变化的时候举手示意老师。(这时本课的重点,因此在老师的帮助提示下完成)
根据伴奏音型的不同变化,说出情绪情感的变化。(这时本课的难点,这由老师总结)
歌曲的最后两句于第一、二段的两句相同,但表达的内心心情有什么不同吗?(歌词:我满怀激动的心情看鳟鱼上了当)
6)学生表演故事内容
分别请两组学生上来,根据故事的情节来编排表演《鳟鱼》。(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一共有三个角色:渔夫、我、小鳟鱼。表演完毕后由学生自己讨论这首歌曲的寓意,最后由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由教师提问这节课所学习的有关于舒伯特以及这首作品的常识问题。(目的: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五、课堂小结
①教师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要求学生了解即可)
②这首歌曲所揭示的寓意。
③让学生了解歌曲表现的不同,可以通过伴奏和音乐来表现。
六、布置作业
虽然本课是作为欣赏课来学习,但希望学生回家后能自己学习演唱这首歌曲,记住作曲家。
鳟鱼教案及反思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鳟鱼》,了解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认识并热爱世界音乐。
2.通过聆听、赏析及对比探究选段作品感受音乐情绪,并了解声音形态与情感表现的对应关系。
3.学生能够了解《鳟鱼》不同乐段的音乐情绪,体验浪漫主义音乐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鳟鱼》不同乐段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意境。
【难点】
体验浪漫主义音乐的美。
三、教学过程
(一)语言导入
教师通过语言创设情境。
教师设问:今天老师将跟同学们一起开启一次浪漫的欧洲音乐之旅。观赏视频聆听歌曲《小夜曲》,并设问曲作者是谁?是一种什么体裁的歌曲?它把我们带入怎样的意境中?
学生们自由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曲目《小夜曲》,舒伯特作曲,体裁是艺术歌曲。在美丽的夜色下,年轻人向心爱的人倾诉衷肠,是一首甜蜜而温馨的爱情歌曲。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舒伯特和他的艺术歌曲,来领悟舒伯特艺术歌曲独特的艺术魅力。
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教师提问:说到《鳟鱼》,同学们有没有人了解?歌曲分为几个部分?歌曲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鳟鱼》是由德国诗人舒伯特所作的一首诗。舒伯特因政治因素而遭囚禁,在牢狱生活中对自由的渴望,而作了鳟鱼这首诗。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是浪漫主义时期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保留了诗人原作的意思,又加入了音乐家对诗歌内容的想象以及来自内心世界的理解而进行的二度创作。很多歌曲内容上并不涉及到社会内容,但是它确实又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看法,浪漫主义时期的很多作品都蕴含着深层次的内容。是舒伯特一生唯一的一首钢琴五重奏乐曲。歌曲总共分为三个部分。
(三)探究学习
教师提问:说一说你听到的这些选段中音乐表达的情绪是一样的吗?有怎样不同的感受?对比一下,每一个选段都在表现怎样的音乐情绪呢?
小组讨论探究回答问题,随后,各小组派出代表依次发言。
教师总结:
第一段的曲调活泼、欢快、跳跃。钢琴伴奏采用了流水般的伴奏音型,既很好地衬托出歌曲的活跃气氛,又生动地描写出波光闪烁、鱼跃水中的生动情景。(这些情景的描写刻画出人民在充满祥和自由的环境中愉快生活的浪漫景象)
第二段的曲调给我们震惊的感受,延续了第一段的伴奏,渔夫这个新角色的出现使剧情有了新的发展。叙述渔夫要向小鳟鱼下毒手,作者期望河水清澈能方便鱼儿逃脱,以免小鱼遭殃。
第三段用接近朗诵的音调,情绪有些暗淡,叙述渔夫把水搅浑,并且钓起了小鳟鱼。表现作者对鳟鱼同情的心情,对丑恶的欺骗行为的愤慨。
当唱到冷酷的渔夫把河水搅浑时,钢琴伴奏音型突然变得短促、紧凑,不协和的音响既很好地烘托出紧张的气氛,又使人联想到小河里浊浪翻滚的情景。特别是唱到渔夫举起钓钩,鱼儿在钩上挣扎时,钢琴伴奏连续出现了快速、紧凑的和弦,表现出作者内心的不平静。歌曲很快又回到开头时的流畅、活跃的旋律中去,并在力度渐弱的钢琴尾奏中结束全曲。仿佛表现了作者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可奈何,只得强压下心头的愤慨;也仿佛是描写被渔夫搅浑了的水面,又逐渐恢复了平静。
教师继续发问:歌曲当中用了什么节拍?给我们什么感受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除了旋律外节奏采用了2/4拍的节奏,摇摆跳跃的感觉。
我们了解了内容之后,为了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现在我们一起来跟着伴奏哼唱这首作品。
(四)拓展延伸
以前后4个人为小组,组内分享舒伯特的其他作品,教师在过程中进行巡视查看。时间到了之后,请小组代表总结发言。
(五)小结作业
1.小结:分享本堂课的收获,了解到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鳟鱼》的情感表达,并能够演唱本首作品的主题旋律。
2.作业:课后搜集更多关于艺术歌曲的作品,下节课一起分享。
四、板书设计
鳟鱼教案及反思8
教学目的:
1、能积极的参与聆听活动,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2、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重奏乐、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并试着运用有关知识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教学重点:
1、赏析音乐作品《鳟鱼五重奏》
2、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
教学难点:
运用知识进行创作
教具备置:
多媒体、钢琴
教学方法:
赏听、示范、启发式教学
教材分析:
1、作品分析:《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2、作者介绍: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生活贫困又不愿依附于权贵,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年仅31岁就离开了人世。舒伯特的创作体裁非常广泛,包括歌剧、交响乐、重奏乐、奏鸣曲等,其中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创作领域,被誉为“歌曲之王”。
3、作品结构图(略)
4、重奏乐:又称之为室内乐,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近代室内乐指每一声部都由一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按声部人数的多少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等,也可按演奏的乐器分为“铜管重奏”、“木管重奏”等,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弦乐四重奏,分别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
5、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变奏中最初的呈现并作为以后变奏所依据的原型部分,称为变奏的主题,其后的各次变奏依次称为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结构图式为A+A+A+A……
6、常见变奏手法:改变演奏、演唱方式:加入各种装饰音;改变音色、速度、力度、节奏、调号等。
教学环节及过程:引入以讲述故事方式引入新课《鳟鱼五重奏》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激发对作品《鳟鱼五重奏》赏听的兴趣
感受体验
1、教唱作品的主题旋律。
2、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并根据音乐设想故事的结局。
3、揭示作品的背景、介绍作者。
鳟鱼教案及反思9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唱歌曲,体会歌曲中鳟鱼悠然自得在小溪游动的形象。拓宽音乐文化事业,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法、讲授法以及小组和做法,学生能够完整表现歌曲。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完整,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注意速度、力度随情景的转换,准确唱出变化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完整演唱歌曲,准确唱出乐曲中速度、力度的转换和变化音。
【难点】
准确掌握歌曲中各节奏的时值演唱。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采用故事导入法。请同学听音乐之前感受《鳟鱼》这首歌曲的故事发展和情感转换。并提问:
大家听到渔夫在钓小鳟鱼的时候心里紧张、激动么。小鳟鱼被钓上来的时候呢?
学生通过故事对《鳟鱼》的歌词和故事的发展有初步认知。顺势引出新课内容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鳟鱼》,并介绍舒伯特。
(二)初步感知
教师初次播放歌曲《鳟鱼》,并提问:歌曲的速度、情绪分别是怎样的。并请同学回答。学生通过仔细聆听和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后得出,速度是快的,情绪开始是开心的,后来转换为紧张的。
(三)学唱歌曲
(1)发声练习
进入学唱环节之前,先请学生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发声练习时要注意气息的连贯。
12 34 54 32丨1- – -‖
Mi
Mo
视唱曲谱
再次聆听歌曲第一段。
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曲谱,学生首先跟旋律识谱哼唱(使用em的声音),其次找出曲谱中的变化音重点练习,最后教师弹奏钢琴学生演唱并加入歌词,演唱时纠正演唱错误。
(2)分段演唱
在学生可以演唱歌曲之后,教师再次播放整首歌曲,并提问:歌曲分为几段,他们的旋律和情绪分别是相同还是不同的。
学生聆听后经过思考和互相讨论给出答案,老师给出鼓励性的评价后进行总结。歌曲分为两个部分,旋律是不同的,情绪是不同的。第一个部分是重复的,第一遍情绪先是快乐、无忧无虑的,第二遍情绪是紧张的。第二个部分和第一个部分形成了对比,情绪是激动的。接着将同学分成两组,对第一段进行不同情绪的对唱,注重情绪对力度以及速度的影响。
(3)完整演唱
学生带感情完整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情绪的变化,在第二段的时候跟随音乐拍击节奏。
(四)巩固提高
在拓展延伸环节,教师使用教学活动中强调比较的方式,采用不同表演个性方面的比较方法,为学生播放舒伯特钢琴五重奏《鳟鱼》第四乐章,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发,这样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并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两首乐曲的演奏形式,并且谈论钢琴五重奏中都听到了哪些乐器。
学生讨论结束后由教师总结,第一首《鳟鱼》是艺术歌曲形式,第二首《鳟鱼》是钢琴五重奏,分别是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五)小结作业
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同学自己总结歌曲的特点并对学生进行鼓励。
留下一个开放式的作业,请同学们回去搜集舒伯特其他的作品欣赏。
四、板书设计
鳟鱼教案及反思10
【教学目标】
1、通过唱《鳟鱼》熟悉其主题旋律,从而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2、结合欣赏音乐作品――《鳟鱼五重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并试着运用相关知识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教材分析】
《鳟鱼五重奏》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恨,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这部作品运用了钢琴五重奏及多种变奏手法,将歌曲内容深入的刻画和描述。
【教学重点】
欣赏《鳟鱼五重奏》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鳟鱼》的曲谱
【教学设想】
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和启发式教学老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表情的讲解、反常,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讨论、归纳、欣赏、观看、演唱、律动、创作等,充分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表现、体验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学中乐、乐中学”的教学目的。
【教学程序】
一、学生听任贤齐《我是一只鱼》进教师,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听到的一首歌曲是什么?
生:任贤齐的《我是一只鱼》。
师:这首歌曲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向往自由自在。
师:不管是鱼也好、人也好都是向往自由,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歌,讲述了一条不幸的小鱼。
(幻灯片)展出《鳟鱼》曲谱,用录音机欣赏。
三、新课
1、唱唱《鳟鱼》
2、生指出主题旋律,用“la”唱主题旋律:
3、作者简介: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从小随父亲学音乐,很早便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特殊才能。年仅31岁就在贫困中离开了人事,在短短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遍了不同体裁的大量音乐作品,其中包括600多首、18部歌剧、9部交响乐、19首弦乐四重奏和22首钢琴奏鸣曲等。
4、运用多媒体播放《鳟鱼五重奏》
师设疑:运用了哪些乐器?生聆听,回答:有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
师:看书本上图片,大家看到的就是由这些乐器的不同组合演奏出的这首曲子。
这种搭配法,叫钢琴五重奏。(让学生不要误解,钢琴五重奏不是五架钢琴。)
5、分片段聆听,并把各段的情绪填入表中。(如:明快轻柔、清澈透明、活泼愉快、令人震惊、压抑哀痛、悲伤凄凉、充满希望……)
主题
第一、二变奏
第三变奏
第四、五变奏
结束段
①分小组讨论,并编故事,由小组负责人来讲故事。
②大家一起交流
③分小组思考:各个片段的音乐有什么异同?
④交流,统一意见:后面的几个片段的音乐基本上是从主题上变化而来的。
⑤导出变奏、变奏曲式。
⑥聆听音乐,分小组设计编排音乐短剧。
四、创作变奏
1、师出示节奏:xxxxx| xxxx——|
2、师打一遍节奏、生跟打,并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来个变奏节奏。
(师生互动),把不同的节奏展示,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
例:xxxxxx| xxxxx——|
xxxxxxxx|xxxxxxx——| ……
3、师出示旋律:
1=C 4/4 134 5 5 |5 3 1 ——|
师唱,生喝
师唱:134 56 5 |5 32 1 ——|
生变唱……
4、生设计两小变奏:
(P26 ――四)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说说,通过本课的学习收获了什么?
以上是关于鳟鱼教案通用合集的相关内容分享,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感谢您的阅读!
本内容由zhenzhe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67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