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不在教室乱跑》教案及反思精选合集

《不在教室乱跑》是一份针对安全教育的教案。这份教案通过引导幼儿了解教室乱跑的危险和后果,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教案中可能包括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幼儿在学校和家庭中的安全意识。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全教育《不在教室乱跑》教案及反思精选合集,欢迎大家阅读!

安全教育《不在教室乱跑》教案及反思精选合集

安全教育《不在教室乱跑》教案及反思精选合集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

2.了解不在教室乱跑的危害;

3.学习正确的行为方式,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

1.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导入:教师会发生一些儿童爱看的故事,比如灰太狼抓小羊,小红帽走进森林等。然后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听到这些故事里有哪些危险了吗?如果你们碰到这种情况,应该怎样做?”

通过这样的导入,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危险并不少见,需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

2.不在教室乱跑的危害:

教师会请一些学生来模拟在教室里乱跑的场景,然后问他们会带来哪些危害,为什么不能乱跑。

引导学生说出可能造成摔倒,碰撞等意外的危险。同时,让学生注意到在教室里乱跑还会影响他人学习。

3.正确认识身边的环境和安全危险:

教师会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些可能危险的地方,比如热水壶、电线插座等。

提醒学生一些家里可能存在的安全危险之后,再引导学生找出身边的危险因素,提高他们的警惕性。

4.学习正确的行为方式:

通过教师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明白正确的行为习惯:不能随意奔跑,要看清楚路面,并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磕碰。

五、教学方法:

1.引导教学法

2.示范教学法

3.情境教学法

4.启发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1.预习阶段:

通过带家长的方式,提前传达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共同为孩子的安全保驾护航。

2.上课阶段:

引入话题:教师先发一个小折纸,然后在课堂里玩捉迷藏的游戏,引导学生爱护公物并保证自身安全。然后讲述热水壶等家庭危险。最后说到在教室不要随地乱跑,避免意外伤害。

3.实践阶段:

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场所,用情景模式让学生活学活用。

4.巩固阶段:

教师讲解正确的行为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模拟场景,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老师让学生们搜寻学校或家中安全隐患,家长也可以把孩子的发现情况告诉教师。

六、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的发言,举手发言的频率,以及事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有意义的安全教育课,把安全教育融入生活中,帮学生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增强安全意识,预防意外事故。特别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在不经意间增加了一些小节目,便于孩子更愉快地接受学习。

安全教育《不在教室乱跑》教案及反思精选合集2

活动目标:

一、认识到在教室乱跑很危险,会使自己身体受伤。

二、知道在教室应该慢慢走,小心磕碰。

三、学习几种安全自护的方法。

活动重难点:

一、重点:知道乱跑的危险,学会在教室及走廊慢慢走。

二、难点:学习几种安全自护的方法,如碰到怎么办?流血怎么办。

活动准备:

一、知识准备:幼儿在玩滑梯和日常活动中已经渗通过不乱跑常识。

二、材料准备:大象头饰,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境导入

教师:(一位教师扮演大象)哎呦哎呦,好疼呀(捂住膝盖)

幼儿:大象你怎么啦?

教师:(大象口吻)今天我在教室里面跑来跑去,跑的太快了,膝盖碰到了桌子上面,好疼呀!

幼儿:教室里面不可以乱跑。

二、学习在教室里面玩的正确方法。

教师:小朋友们,大象在教室里面乱跑,碰伤了膝盖,他做的对不对?

幼儿:不对,要慢慢走。

教师:你们知道哪些在教室里面玩的正确的方法呢?

幼儿:不推不挤,不乱跑,要慢慢走。

教师:你们说的、真对!那老师问你们小猪在教室里面追着小朋友跑,对不对?

幼儿:不对,不能追小朋友。

教师:小猴子爬到了桌子上面跳一跳可以吗?

幼儿:不可以,很危险。

教师:那你们还知道哪些教室里面不能做的事情?

幼儿:打小朋友和小朋友抢玩具,在教室里面跑来跑去,爬到桌子底下,摸电插孔。

三、学习自护方法。

教师:你们知道很多危险的事情不能做,那你们如果遇到了小朋友做危险的事情受伤了怎么办?

幼儿:告诉老师。

教师:如果不小心流血了怎么办?

幼儿:告诉老师,贴创可贴。

教师:如果不小心碰到了头或者腿呢?

幼儿:揉一揉,告诉老师。

教师:对!有事情要及时告诉老师,还要保护受伤的地方。

四、比一比谁做的最好,如果发现有小朋友乱跑,要告诉他慢点走不要跑。

活动反思:

优点:

1、运用生活中幼儿的表现来告诫幼儿要注意安全,不在教室和走廊乱跑。

2、课程结束后以幼儿表现好就会得到小点点奖励来激励幼儿想成走路的习惯,改掉奔跑的习惯。

3、幼儿已经学会自检与反思了,而且会帮助老师监督其他有幼儿。

不足:

1、幼儿的自护常识少,需要继续帮助幼儿改正。

2、幼儿的奔跑习惯还要继续纠正。

安全教育《不在教室乱跑》教案及反思精选合集3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

  1.了解乱跑的危险性,认识到保持课堂安全的重要性。

  2.掌握安全自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时间:10分钟)

  通过观看一段有关乱跑事故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为什么不允许在教室乱跑?

  -乱跑可能带来哪些安全隐患?

  2.知识点讲解:(时间:10分钟)

  向学生讲解不在教室乱跑的危害:

  -可能造成家具、其他学生及自身受伤。

  -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效果。

  -学生被他人追赶时可能发生摔倒等意外。

  3.案例分析:(时间:15分钟)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针对乱跑事故的案例,并在一定时间后,进行分享和解答疑问。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乱跑事故的具体情况和影响。

  4.小组游戏:(时间:20分钟)

  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安全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乱跑的危险,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例如:

  -模拟课堂环境,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指定路线快速行走,不允许乱跑。

  -使用绳子标出一个安全区域,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到达安全区域,体验追逐的紧张感。

  5.角色扮演:(时间:20分钟)

  进行角色扮演,使用情景对话的方式,让学生扮演老师和学生,通过模拟课堂场景,来演绎不在教室乱跑的后果和教师的批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乱跑,保持课堂秩序。

  6.总结与讨论:(时间: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讨论以下问题:

  -你们学到了什么关于不在教室乱跑的知识?

  -这些知识对你们有什么帮助?

  三、教学资源:

  1.乱跑事故的视频

  2.安全游戏道具:绳子等。

  3.角色扮演道具:班级牌、批评卡等。

  四、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以了解他们对安全教育的理解情况。

  2.分析学生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评估他们对乱跑危害的认知程度。

  通过本次安全教育的教案,学生们将了解到不在教室乱跑的危害,并培养了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愉快学习,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避免这样的事故发生,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安全教育《不在教室乱跑》教案及反思精选合集4

活动目标:

  1.知道追逐奔跑容易使自己身体受伤。

  2.知道走路时要慢慢走,不追逐奔跑打闹。

  3.学习避免与他人碰撞及简单的自护方法。

  活动重点:

  知道如何正确走路。

  活动难点:

  有在教室不乱跑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请1名大班幼儿装扮成受伤的小猴,额头和四肢某关节处包裹上纱布。

  2.小猫头饰。

  3.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扮演小猴的大班幼儿走进活动室,额头和膝盖上包着纱布。

  教师:小猴,你头上和膝盖上为什么包着纱布?疼不疼啊? 小猴不好意思地对大家说:我在楼道里和小朋友追跑,摔倒了,膝盖破了。下楼时,和小朋友一边挤一边跑,结果从楼梯上摔下来,把头也磕破了。哎呦,疼死我了。

  二、引导幼儿结合实际生活讨论。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摔倒过吗?为什么会摔倒?摔倒后疼不啊?怎样走路才不会容易摔倒呢?

  2.教师出示挂图并引导幼儿讲述画面中所发生的事情,并判断这样做对不对?

  3.教师小结:在教室里追跑打闹容易摔倒,下楼时不小心或往下跑也容易摔跟头。平时走路要看着路慢慢走,下楼时要一个跟着一个慢慢走。

  三、游戏“我会轻轻走”。

  1.教师出示小猫头饰,请小朋友说一说小猫怎样走路并学一学。

  2.请幼儿带上头饰模仿小猫轻轻走路。教师用语言提示幼儿学习小猫“眼睛看着路,脚下慢慢走,高高兴兴做游戏,保护自己不摔跤。

  3.自然结束活动。

安全教育《不在教室乱跑》教案及反思精选合集5

 教学目标:

  1.了解在教室乱跑的危险性。

  2.掌握正确的教室行为规范。

  3.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在教室乱跑的危险性。

  2.掌握正确的教室行为规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1.PPT或黑板。

  2.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不当行为的后果。

  3.教室布置,准备模拟教室环境。

  教学过程:

  Step1: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或播放一个视频,展示在教室乱跑的场景,并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在教室乱跑有什么危险?

  Step2:知识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讲解在教室乱跑的危险性,包括:

  1.可能会撞到其他同学,造成伤害。

  2.可能会撞到桌椅、黑板等物品,造成物品损坏。

  3.可能会打扰到其他同学的学习。

  Step3:展示案例(10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或展示一组图片,展示在教室乱跑的后果,如受伤、物品损坏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后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教训?

  Step4:规范讲解(15分钟)

  教师向学生讲解正确的教室行为规范,包括:

  1.在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

  2.不要在教室内乱跑,要保持整齐的队列。

  3.不要随意碰触他人的物品,要尊重他人的财产。

  Step5:模拟练习(15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模拟教室环境,要求学生按照规范行为进行排队、走动等活动,并进行互动评价。

  Step6:总结(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在教室乱跑的危险性以及正确的教室行为规范,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规则。

  Step7: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在教室乱跑的危害以及如何遵守教室规则的短文。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安全教育《不在教室乱跑》教案及反思精选合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本站信息推送。

本内容由zhenzhe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74659.html

(0)
zhenzhenzhenzhen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