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是一部记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传承的纪录片。它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和采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到发展壮大的历程。其中,最为感动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以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船观后感精选合集,欢迎大家阅读!
![红船观后感精选合集 观影片红船心得体会](https://wimg.puchedu.cn/uploads/2023/10/20231028060946815.jpeg)
红船观后感精选合集1
《红船》是一部向建党百年献礼的重磅电影,电影以时代“横截面”的视角切入,内核聚焦在从五四运动结束到嘉兴南湖红船上一大顺利落幕的时期,故事视角以xxx为代表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求索中国向何处去铺展,准确呈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与历史必然性。“全景式”重现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建党时刻,“全过程”演绎风云激荡的时代和影响国家民族命运走向的大事,“全方位”解读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逻辑与发展脉络。
观看完整部电影,带给我的最强烈感受就是通过“点线面体”的勾勒,于光影中礼赞建党百年。
布“点”埋设。红船是影片剧情推动的终点,更是现实中百年大党的起点。
多“线”推进。影片的明线暗线很多,有钟表代表的时间线,有伟人还是年青人的思想启蒙线,有思考如何救国兴国的理论研究线,也有通向最终红船起航的剧情线。
全“面”铺展。在情节把控上,有轻重缓急,也有高低起伏,剧本的台词和景色更结合得颇有寓意,也有颇多细节。
立“体”感受。影片充实着大量的史料和人物感人细节,采取“以人带史”的创作新方式,以青年xxx的视角和思想成长为主线,通过全新的影像风格和镜头语言,青春化的叙事手法,艺术化地展现建党的历史过程。以情动人,生动、细腻、有温度,带来全新“立体”感受。
感受一个“新”字。为关照当今主流观众的欣赏口味,相对于30年前的经典电影《开天辟地》和10年前建党大片《建党伟业》,电影《红船》定位于更年轻化的叙事风格,以青年xxx的视角与思想成长为主线,通过全新的影像风格和镜头语言,还原这段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让身为新时代年轻观众的我也能够快速找到共情与共鸣。整体来说,影片在故事呈现上更加精彩,人物与国家命运的交织更加紧密,影像风格与摄影技术更加新颖。
感知一个“细”字。值得一提的是,《红船》在宏大的历史上遵照了现实,在细节的处理上也尽可能贴近现实,在细节处理上可见作品制作之用心。“躲,往哪里躲,我可以躲,我身后的人往哪里躲,中国往哪里躲。”听到这句话时,瞬即激发起我心中的共鸣,整个人都“燃爆”!比如,法租界头子打了四枪都没中靶心,隐喻了有四个时机没抓住共产党人;再比如,看完共产党宣言,工人与xxx谈了六个“天亮了”讲出了“不要做白日梦”“中国有希望了”“要切实际”“要立即行动起来”等暗含多重意思。在片尾,润之感叹“百年之后,我还想看看世界,看看中国。”而在我的心底也多想让先驱们看看,让xxx看看,这盛世正如您所愿,未来也将变得更好。
感悟一个“美”字。影片也有较为写意的段落,百年前,寂静的南湖之上烟波浩渺,在烟雨楼的东南一隅,停泊着一艘游船,船随水动,摇晃着激起层层涟漪,船上一行人,从上海一路辗转至此。漫长的舟车劳顿被难以言表的激动所代替,在这里,进行了长达七个多小时的会议。会议闭幕,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中国共产党!每个人轻呼:“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在此刻,每个人都热泪盈眶,先前做的所有努力和牺牲终于得到了回报。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无论是宏观上从历史性角度,还是微观上从个人视角叙事,都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在人类历史,可能没有任何一个故事有“红船”这样伟大而令人激动。“红船”就是大IP,讲好“红船”故事,这就是最好的中国故事。
巧合的是,就在前不久,我被党组织正式接收为预备党员,在建党百年的特殊节点,成为了中国共产党这个伟大先进阵营里的一名新成员,我在心底也发出了如何讲好“红船”故事,如何传承“红船精神”的历史性叩问,面对这些“新课题”该如何作答?
我想,应当有“初心”不“变心”,注入思想“清醒剂”。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根植于心中。
我想,应当留“动力”克“阻力”,助推发展“加速度”。从红船建党至今百年,在一次次大考中练就“过硬本领”,彰显“鲜明底色”。
我想,应当扬“正气”弃“邪气”,共绘时代“同心圆”。奋斗在这样一个新时代,人民是最大的资本,才能稳步前行。
电影《红船》就是“红船精神”的延续,“红船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如今在这艘“红船”之上要继续承载这种精神,与“红船”一同前行的已经是“你、我、他”,我们只有驶向更广阔的明天才能不负先辈用血泪为我们开创的今天。
回眸
嘉兴南湖的红船
一叶扁舟
承载一个民族崛起的重担
从那里启航
驶向未来的光明和辉煌
回想
南昌起义的呐喊
一声枪响
打响武装起义的第一枪
从那里反抗
坚定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力量
回望
井冈山根据地的星火
一颗火种
点燃武装割据的燎原之势
从那里燃烧
收获农村包围城市的法宝
回看
延安窑洞的油灯
一盏微光
痛斥速胜亦或亡国的论调
在存亡之际
拨开犬牙交错的迷雾彷徨
回忆
1949年的开国大典
一声宣告
天安门城楼开辟的历史纪元
在血泪之中
沉睡的巨人苏醒并挺直腰杆
回瞰
大漠戈壁的黄沙漫漫
一生交付
两弹一星元勋的彻夜未眠
隐姓埋名的岁月
马兰花开绽放的青春礼赞
百年·回响
盐碱地里挽起的裤脚
一往情深的高原荒山
千万人的异地安置搬迁
脱贫攻坚战里伟大的平凡
缔造东方神话的沧海桑田
百年·回响
一大串数字的夺目耀眼
一幅幅画卷的宏伟波澜
一滴滴奉献的细流涓涓
古老大地上演天翻地覆的历史巨变
华夏神州激荡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前有28年的征途
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后有72年的奋斗
跋山涉水,滚石上山
历经整整百年
回响,一叶扁舟破巨浪
而今,东方巨轮逐远方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
红船观后感精选合集2
“天快亮了,现在有了《共产党宣言》中国的天也快亮了!”长达近两个小时的震撼中最令人难忘的便是这句话。《红船》这部影片带领我们回望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全过程。里面的内容使我的内心久不能平静,不仅是对当时革命者们在种种困境下建立了共产组织的敬佩,更是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
他们经历重重困难,辗转多地,逐步从共产组织的建立坚持到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他们面对的是军阀的血腥压迫,却坚信xxxxx信仰。即使层层受阻,但是他们毫畏惧,勇敢地,顽强地去突破黑暗,奔向光明与希望。将深深陷入淤摊中的,双眼被蒙蔽的中国人民拉出来,开辟了中国革命的一条红色道路。
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学生罢学,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空中不断回荡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废除二十一条”这些希望救国于危难之中的口号。喊出它们的是先进革命青年,他们中将会有领导革命的中坚力量。即使面对的是枪械与殴打,他们仍在扛住一面旗帜,一面承托了他们的目标,他们的信仰,他们值得去奋斗的旗帜。
《共产党宣言》从外国传到中国,曾经遭到了无数人的质疑。认为洋人的东西中国不适用,但是那时候学生们的皮鞋同样也是洋鞋。我们不能只看到自身,我们要将视野扩大,不断地扩大。看向远方,向外界学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才是为新中国成立与发展奠定的一个良好基础。
南湖的那艘红船上,革命者们用麻将躲过了军阀。在那里,他们实现了中共“一大”的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纲领》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那时候,一抹夕阳透过了船舱内,希望的光照在每个人的脸上。从那时起,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东方都吐白了,无产阶级翻身的日子已经到了。我们无产者失去的只是铁链,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自信人生二百年,愧当水击三千里。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再过二十八年是1949年,那时的中国不再沉在黑暗与束缚中,东方那头沉睡的雄狮已然苏醒;一百年后是20xx年,建党百年之际,中国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泱泱大国,浩浩中华,济济人才……回望峥嵘岁月,展望生机未来。
愿中国更加繁荣昌盛,党不会辜负人民的希望,人民更不会辜负祖国的培养!
红船观后感精选合集3
《红船》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艰辛而又伟大的光辉创建历程,讲述了以xxx、xxx、xxx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特殊环境下是如何坚定理想、排除万难创建一个伟大的政党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从红船启航,开辟了前仆后继、救国图存的革命运动,带领全国人民从受压迫走向当家做主、从贫穷走向富裕,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并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力前行。
通过影片,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创立的艰难历程,更是从中读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伟大精神特质,这是一种开天劈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这是一种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是一种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这就是“红船精神”。
作为一名从事国防科技工作的共产党人,要时刻回顾历史,要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正如xxxxxx所说的“走的再远,也不要忘记来时的路”。
红船观后感精选合集4
电影《红船》以“红船精神”为纲,以xxx为代表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求索中国向何处去的故事视角,通过60多位历史人物准确演绎、全方位呈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与历史必然性,从原点解读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逻辑,再现壮阔的建党史。
整部电影以青年xxx的视角与思想成长为主线,展现了第一代共产党人,怀揣无限的希望、无限的憧憬,面对无比恶劣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冲破阻挠,在嘉兴的红船上,正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整部影片有理想、有温度、有力量,通过全新的视角,还原这段观众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使观众产生了共鸣。
“无政府主义,他们不懂中国;基尔特主义,他们也不懂中国。我们需要一个根本解决问题的方式,那就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xxxxx万岁”“这个时刻,预示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无产者失去的只是锁链,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天快亮了,中国的天也快亮了”…… 100年前的生死存亡之际,国人上下求索,整个中国面临着何去何从。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在上海和嘉兴的红船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成就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便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它所象征的“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它不仅记载了党的光辉历史,还蕴含着早期共产党人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理想、英雄顽强、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等精神,是我们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精神源泉。
中国革命的航船从“红船”扬帆起航,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体现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体现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三种精神,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作出全面完整的概括。
随着电影的结束,我也在遥想自己幼时听爷爷、叔叔、伯伯们讲党史,联想自己第一次以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身份戴上红领巾,梦回当年毅然携笔从戎,高中毕业直接进入军队院校学习,不就是怀揣着对中国共产党的向往,渴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
新时代,我们每一位党员都应该不忘初心,把“红船精神”运用到日常工作中,作为一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总是觉得日常的文件、会议过多,事务性工作繁重,工作压力大。通过学习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中央指定学习材料和xxxxxx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等一系列的文稿、著作,我深刻意识到,不应该把这些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践行“红船精神”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注重把精神追求转化成工作要求,以新的使命激荡出全新的奋斗热情,以最好的面貌和状态不断服务和回馈社会。
红船观后感精选合集5
说全景再现了1919年到1928年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的历史进程,深刻展现了其披荆斩棘的艰难与辉煌,由弱小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脉络。《红船》称得上是近年来兼具历史厚重感和文学感染力,又富有深厚思想内涵的长篇佳作。
小说在谋篇布局中,始终紧扣时代激越的音符,为我们明白晓畅地诠释了“红船精神”。当巴黎和会出卖中国的消息传来,是共产党人肩负起民族的担当,带领全国人民发出了正义的呐喊,敲响了“自由、平等”的警世钟声。“红船精神”在那一刻,照亮了全体国人砥砺前行的征途。当朱毛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时,是共产党人扛起了民族解放的大旗,与一切反动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红船精神”在那一刻,点燃了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的革命理想信念。
时光悠悠,岁月走远,时至今日,“红船精神”依然历久弥新。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每一名党员来说,都需要时时回望党诞生的最初历史。“红船精神”源于建党历史,“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中共产党人的忧患、奋斗、责任、担当,通过一场场历史巨幕、一个个鲜活形象,让我们不断地感受、领悟和铭记,思想境界也不断得到拓展和提升。
《红船》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正衣冠,也给了我们很多感悟和思考。面对新的历史,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惟有铭记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继承伟人、先烈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才能不忘初心,永葆党性,为党的事业增光添彩。
红船观后感精选合集6
不得不说,近几年像《红船》这样类似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主旋律电影越来越多,特别是正值建党一百周年的20xx年,这样的作品已经成为我们中国的一种特色的“类型”电影,与《红船》在同一时间在院线上映的就有《1921》和《革命者》这两部片子。相比下而言,我更喜欢叙事视角和口吻更加客观的《红船》,比如说另一部《革命者》就太过于表现xxx个人色彩。而我认为《红船》这一部更为打动我的,是它自身所表达的价值观的宣传性,以及它所带来的社会作用。
首先,历史题材的电影,特别是《红船》这种影片,它几乎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让我们重新回看一遍历史,对于和我同龄的20几岁的年轻人就是复习历史知识,对年长的人是回忆过去,但最重要的是对青少年以及孩子来说就是对历史的预习。
我认为,电影作为一种媒介,它不仅是一种文化消费品,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承担着传承社会价值与输出意识形态的使命。我觉得《红船》就很好的做到了。
但是,几乎所有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主旋律电影都有个共同的问题就在于影片生硬、教化感强,口号式的传输观念。而在《红船》中,导演刻意注重这个问题,没让我在观影时感觉到被强制灌输概念,或者强行渲染气氛煽情等。
首先,人物塑造的生动性,不再用过于宏大的叙事方式去表现这些历史人物的伟大,反而通过一些细节去展示人物的多面性和更接地气的特点。比如,毛润之这个角色,他去上海开会时,嘴馋想吃菠萝,或者是当读到第一本中译版的《共产党的宣言》,激动地捶桌子跺脚,喊着“这个大胡子老马讲的真精辟”,把我们伟大的毛爷爷塑造成了一个可爱的、幽默的、嘴馋的形象,更接地气,也更能让青少年们对xxx这个人物减少距离感。
接着,就是在整体的叙事事件的选择上,避免通篇使用很庄重又沉闷的事件去展示伟大历程,而是加入一些生活气息更足的事件。比如说,xxx和xxx两人正式决定要成立中国自己的共产党时,就是在xxx逃往上海的马车上,轮子陷进泥里,两人一前一后拖着马车走向正规,两人达成一致的同时,车子也正好好了,其中象征意义不言而喻,xxx和xxx共同把中国共产党代入正轨。
最后,从叙事结构来说,没有像以往的主旋律电影那样浓墨重彩地大肆宣传,去强调他们的伟大,反而是展现了很多他们的脆弱和无力。比如,毛润之进京领导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时,看着“战友”们一个个离去,他们躲在庙子里盖着单薄的棉絮不知道何去何从等等。反而是这样更加真实的方式,让《红船》在众多主旋律片子中脱颖而出,实现了它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
总结来说,我觉得《红船》是一部较为成功的主旋律电影。希望咱们的主旋律电影在保持民族文化认同的同时,也保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色,不仅能得到国人的认可,更能走出国门,走出世界!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观影片红船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本站信息推送。
本内容由zhenzhe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83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