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观后感 《平语近人》心得体会

观后感是指观看或阅读某个作品(如电影、书籍、戏剧等)后,个人产生的感受和思考。它反映了观看者对作品内容、主题、情节、角色以及所传递的信息的理解和评价。观后感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和表达,可以包括对作品中的情感、意义、道德、哲学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平语近人》观后感,仅供大家参考。

《平语近人》观后感1

《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特别节目共分为十二期,于20xx年10月8日至19日在央视《百家讲坛》依次播出。节目用生动的形式展现了总书记治国为民的思想及在各个国家方针大事上的创作性工作。

该节目从***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百家讲坛》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让我们认真思考,聆听精彩生动的党课,警示自己、启迪自身,更好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无论自己从事哪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要善用受众语言,善接受众“地气”,更加聚焦问题意识,更加注重契合群众需求。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这样才能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实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一个人、不是少数人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参与。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要善解民心之忧,要善谋民生之利。只有不断地改善民生,才能够赢得民心。这就是说,要用真情的付出、切实的行动来赢得民心。人民群众的认可是最高褒奖,人民群众的信任是最大支持。 

《平语近人》观后感2

决胜脱贫攻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社会建设的一个缩影。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对保障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党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以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推进社会建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进入新时代,不仅要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在新征程中更好地维护公平正义,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三年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稳重部署并切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领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新常态下经济健康永续发展,收入分配改革稳步推进,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简政放权巨大成效正在展现,社会保障扩面提质,教育、医疗、居住等领域持续扩容提质。治国理政结出累累硕果,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这份沉甸甸的治国理政答卷,凝聚着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的浓厚情怀;而作为“班长”的***总书记,更是从大至国际场合的一觞一咏,小到对偏远乡村乡亲们的嘘寒问暖,将自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怀展露得淋漓尽致。

***总书记对治国理政的独到见解、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怀,体现在他对中国古诗词的娴熟运用上。诗言志,歌咏言。无论在世界政要云集的国际场合,还是对于一名“小小”的县委书记的真情怀念,***总书记的情怀透过凝聚中国传统文化菁华的诗词、古语,让人们一览无余。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中美关系,引用“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诗句昭示了政治家的博大胸襟和对国际风云的举重若轻;在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时,引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深刻把握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抗争奋斗的光辉历史,彰显出对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雄壮信心。

古语有云:郡县制,天下安。从这个意义上说,县委书记可谓是县域公共治理的“定海神针”,对基层公共治理质量有着关键作用。众所周知,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是为国为民县委书记的优秀代表,是公职人员学习的楷模。***总书记在福州任职时,曾填词《念奴娇》纪念这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优秀县委书记:“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表达了焦裕禄同志深得人民群众爱戴的情感;“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对焦裕禄同志矢志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果毅精神充满敬佩;“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则赞扬焦裕禄同志一生甘守清贫的优秀品质。

我们都知道,***总书记在青年时代曾经“上山下乡”来到陕北农村插队。在延川梁家河这个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小村庄里,他跟乡亲们一起劳动,带领乡亲们修大坝、挖水井、建沼气池、种蔬菜,并带领乡亲们发展副业,大大改善了乡亲们的生活质量,与乡亲们结下深厚的感情。他曾在建沼气池捅导气管时被喷满脸粪,他曾与后来以《平凡的世界》蜚声文坛的作家路遥彻夜长谈,正是在跟乡亲们一同劳作、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对土地、对人民的情怀有了更加质朴的体悟,和更加醇厚的积淀。

与路遥的彻夜长谈,与贾大山的君子之交,与梁家河父老的亲情守望,对“夙夜为公”县委书记焦裕禄的真情嘉许,无不透露出***总书记浓郁的人文情怀和“人民利益大如天”的民生关怀。参透了黄土地的民生密码,积淀了醇厚的为民情怀,在诗词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渐染下,将传统中国社会“修齐治平”理念菁华和现代治国理政思想有机融合,浓郁的情怀归结到一点就是:人民利益大如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三年前的庄严承诺,投射到“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的治国理政实践中,坚守初心,必能行稳致远。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

《平语近人》观后感3

近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引起全国观众的热烈反响。***总书记用典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接与交融,是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风范的当代体现。广大人民群众重温***总书记重要讲话,再读经典篇章,深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鼓舞,为***总书记的语言魅力所折服,也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感染。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等***总书记用典,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更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职责担当和深厚的人民情怀。平语,就是***总书记的语言,是武装全党、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根本遵循。平语,是平实晓畅的语言,是党的领导核心与普通百姓的贴心话、连心语,是引领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谆谆教导和悉心嘱托。通过诵读,广大人民群众更能真切地体会到***总书记许党许国的爱民情怀和夙夜在公的不懈奋斗。

***总书记在理论上鲜明提出、在实践上明确要求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把人民群众关心的事从细处抓起,从小事落实。在***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我们总能看到他引用经典,阐释“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发展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建设和具体实践中不忘初心的根本特征。正是由于平“语”,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顶层设计的内在逻辑、作为新时代衡量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广大人民群众自愿地走近平语,接受平语,也就有了平语近人。

***总书记的语言风格是“亲近”,是“贴近”。亲近就有亲和力。***总书记无论用典还是讲道理,都善于说百姓话、家常话、大白话,语言朴实自然,让人感觉亲切亲和,也把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易于人民群众接受。***总书记不仅说到,而且知行合一,让人既能明白道理,又能知道怎样去做。比如,***总书记引用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经典名句,就很好地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广大人民群众就很容易理解与运用,并努力争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总之,***总书记的语言平易近人,很接地气,易于大家接受,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

《平语近人》观后感4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连续几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通过观看节目,深感自己学习的不足,尤其是在写文章时更总是搜肠刮肚 ,言尽词穷,更坚定了自己学习经典,加强学习的决心,深知只有博学才能做到“平语近人”。

在节目中通过专家的讲解,让我们了解更多经典,名人故事,也感受到习总书记的博学、引经用典能力不是一般人科比拟的。笔者认为,《平“语”近人》之所以火遍大江南北,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从《平“语”近人》中,我们体会到了***总书记的深沉情怀,更深知了“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这句经典含义,也更贴近我们的工作生活,激励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多做有利于人民的好事实事,不能搞政绩工程,如此贴切的“平语”,怎能不“近人”,岂有不火之理。

在节目中的字里行间,***总书记的每句话都没有给人留下高高在上的感觉,没有把自己凌驾于党和人民之上,没有一点“官话”“套话”,而是比我们的一些地方官员的讲话更平实,更能体现出习总书记平等、亲民的作风,流露的是他与群众心心相印的感情。比如“真扶贫,扶真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再比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人一看就能理解明白,感受他很接地气的为民情怀。

记得第一集中主题是“一枝一叶总关情”。俗话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在我们看来的小事也许在老百姓眼里就是天大的大事,因此我们做基层工作,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开始,从做好接待解释开始,从回复群众的咨询电话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解决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上,这就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习总书记总是最最忙的,他的时间每天都打的满满的,他的出访安排可谓分秒计算,就连每年元旦、春节这样全家团圆的日子,他从不在家过,因为他心里装的更多的是老百姓能不能过好年,过的幸福不幸福,他把走基层、访民生当成“必修课”,困难群众永远是他最牵挂的人。每每深入基层与群众交流,总是盘坐炕头,用聊天般、谈心式的语言娓娓道来。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过冬的棉被有没有?一年的粮食够不够吃?取暖的煤炭够不够用?小孩上学远不远、看病难不难?这些最细微、最朴实、最贴心的民生关怀,总能直触人心。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的人包括一些小官总以没时间为由放弃学习,以日常事务多为由说没有时间调研,没有时间到基层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去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那我不禁要问难到你比总书记还要忙吗?笔者认为,学习不学习,到不到基层都是思想的问题,希望广大党员干部以习总书记为榜样,加强学习,提升党性修养,增强为民情怀,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百姓喜爱的好干部!

《平语近人》观后感5

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认真的看完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感触良多。***主席进入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思想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善于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里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与经验,纪录片中***主席热爱的传统文化典籍诗句静穆而朴素,让我不知不觉在平和的思索中得到了丝丝教育与成长。

这一期节目围绕着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主题,由什么是为民、为什么为民和怎样为民三个观点而展开。在第一章节的主题为什么为民中,引用了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为切入点,讲述总书记上世纪70年代在梁家河修建第一口沼气池的故事,为当地的百姓解决了照明、做饭等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为百姓排忧解难。***主席说陕北的老乡对他的帮助最大,而片中梁家河的老乡回顾当年对主席依依不舍深切的情感也印证了主席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在第二章节中谈到为什么为民,主席引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为切入点,重点谈到了政权的兴废在于民心,做好民生工作,以造福人民为最大幸福。作为一名社区的基层者,工作处在一线,直接面对广大的人民群众,如何为群众做把事情办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仅要密切联系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为群众干实事、谋实利,还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实事说话,以理服人,依法依章办事。

第三章节的主题为怎么样为民,以***总书记引用的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为切入点,讲述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故事。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片中阐释如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如何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为一名社区基层基层工作者,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必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社区群众做好服务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本次的学习,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做好社区的工作就是响应主席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基本观点,让我再次梳理了往后如何做好的本职工作的思路,今后我还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但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我将伴随着社区的成长更好的服务社区群众。

《平语近人》观后感6

近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了《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系列节目,第一期的主题:一枝一叶总关情,讲述了___有关为民的深切体悟。从基层工作到学习榜样;从引经据典到恳切教诲;从人生方向到理想信念,为民就是时刻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落实点滴为民,时刻将人民冷暖挂心间。作为基层工作者,与千万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是百姓生活中最亲密的办事员,坚定民无小事、事无小事的工作信念,不妄言、不轻视、不推脱,把关乎民生的最小事做好了,万丈高楼才能平地起;树立百姓不先言,问题先解决的工作作风,要主动、要细心、要实干,不做稳如泰山、虚与委蛇的形式官僚派;把握牢记使命,为民服务的先进方向,讲情怀、讲党性、讲担当,抵制住纷繁诱惑,永葆对人民群众的一颗赤子之心。___难忘在陕北梁家河插队的日子,那是一段培育出为民思想雏形的日子,朝夕相处中生出了一股实实在在想为陕北老乡办好事的信念。1974年,***同志在梁家河修建了当时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后来又陆续地修建了42个沼气池,为当地老百姓的照明做饭排忧解难,解决了大问题。___的为民思想从信念到落实深刻启发基层工作者,要在点滴中坚定并持久地为人民服务。红色物业工作在党建引领下,扎根基层,服务人民,便要将为民思想落到实处,从一件件小事中切实解决居民居住环境问题,用耐心与细心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通道,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感、获得感。

坚持服务为民,以造福百姓为最大政绩。古有一钱太守刘宠造福一方受民爱戴,今有焦裕禄扎根兰考,献身为人民谋福祉的治沙事业。___在初中的一堂语文课上认识了焦裕禄,深受焦裕禄精神感召,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以他为榜样与标杆。焦裕禄亲民爱民所以想要为兰考县人民改变艰苦的生活环境,带领他们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他身体力行,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他艰苦创业,有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他科学求实,迎难而上………焦裕禄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红色物业工作时时刻刻围绕为民服务开展,吴家山红色物业在做好小区环境建设、居民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社区、政府开展了一系列为民、利民的活动:开展节日文艺汇演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为中考高考学子助考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慰问困难群众、配合城市管理等等。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指导下,红色物业为民服务需要更加精细化,充分发挥年轻人的创新与智慧,打通居民反映问题的渠道、创建高效便捷地办事流程,富有朝气与活力地干事创业,将服务为民进行到底。

培育为民情怀,为人民谋幸福就是要多做利民之事。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凡有利于人民的每一件小事都要做好,凡有害于人民的每一件小事都要摒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这是___对人民一诺千金的承诺,到20xx年,几千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每一位基层工作者都应培育为民情怀,不遗余力地、坚持不懈地为民、利民。红色物业扎根基层,为民服务不怕难,传递党的声音,彰显红色特色,将政府的惠民政策传到千家万户,让党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以红色物业为平台深入到群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社区基层干部平语近人观后心得体会10篇社区基层干部平语近人观后心得体会10篇。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当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青年要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担当起我们强国一代应该肩负的历史责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国家才能安定;多做利民的事,为人民谋幸福,国家才能富强。基层工作者要为人民做好每一件小事,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庄重诺言,永葆公仆精神,为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

《平语近人》观后感7

《平语近人》这本书是以***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让我们从其中学习思想、领悟经典,并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到生动阐释、广泛传播的一本书。

就我看来,这本书可分为三部分。那就是“修身”“齐家”和“治国”。第一部分“治国”,***总书记引用了“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阐述了他对民生的关切,以“恶竹应须斩万竿”告诫干部须“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天下之治在人才”强调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以“天下为公兴大道”阐述了中国广交国际朋友以及“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构想。

在“齐家”方面,他强调“国之本在家”,要我们重视家庭、家教与家风。他也在讲话中提到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诗,从孝道的角度展示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在“修身”方面,习总书记说道:“国无德不兴”,说要“只留清气满乾坤”“腹有诗书气自华”,要求我们要注重修身与学习,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绝知此事要躬行”,树立理想信念,尚行、敏行、力行。

引用《礼记》里的一句话:“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实整本书都在向我们阐释着这样一个道理。对于我们个人而言,修身立德是人生中的一堂必修课。习总书记鼓励我们,“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要锤炼品德修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一个人的德行、品性就好比木之根、水之源,只有不断修身立德,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实现海纳百川。

书中讲到的是“国无德不兴”,而从个人角度来说,是“人无德不立”。修身立德强调的从来不只是在私人领域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做到“独善其身”,更是要立志报效祖国、用实际行动服务人民、追求“宽仁大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古今中外,种种案例启示我们,一个人失去正确价值观锚定的“德”,就会陷入精神的虚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念,莫衷一是、行无依归,就不可能进步。所以我们要不断锤炼品德修为,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精神层面获得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坚定地前行,为家与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平语近人》观后感8

10月15日晚观看了中央综合频道播放的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几位专家对***总书记的经典用语进行了解读后,中国新时代总书记的领导形象、学识渊博的才子形象在我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腹有诗书气自华”。***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雄才伟略、丰厚的学识功底都是来自于他坚持不懈的学习。习总书记不但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读书学习的榜样,还为我们指引“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

为何学?***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领导干部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其中把“增强学习本领”摆在党的八项执政本领的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前,依靠学习,一批掌握马克思主义“真火”的先进分子登上历史舞台;60多年前,进京“赶考”的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建立了新中国;40年前,也是依靠学习,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启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学问的根基如弓,人的才能如箭,真知灼见(学识)引导箭头射出,才能命中目标。比喻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发挥,没有学识指导人生,就没有正确的方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为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教师就要带头学习,要教给学习一滴水,我们就要有一桶水。教师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国强。

学什么和怎么学?学习是文明之途,是人生成长之梯。“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作为教师就要广学中外文明,博览群书。既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著作,也要学习古今中外名著。要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知识。独学则无友,则孤陋而寡闻。3月1日,***主席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里,谈到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时说: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脑子里装着问题了,想解决问题了,想把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去学习,就会自觉去学习。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就是说: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有时候人们在价值冲击中会东倒西歪人云亦云、在社会染缸中会左摇右晃随波逐流,就是因为所学不真、所问不清、所思不深、所辩不明,所以才所行不笃、所为不定,一受波动就迷乱、一受蛊惑就昏聩。而“学问思辨”透彻明晰的人,“身体力行”才会笃定有力,才会坚定成熟,才会持之以恒。

总之,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腹有诗书气自华》第八集解读之后,更加坚定我担当重任的勇气,把坚持学习的这种理性精神化为一种自觉,学以修身,施以“传道,授业,解惑”

《平语近人》观后感9

近期,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连续几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此后,平“语”近人立刻刷爆了朋友圈,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在基层党员群众中更是引发了收视狂潮,掀起了学习的热潮,***总书记的许多金句也成为党员干部的热搜词和话题榜。

《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之所以火遍大江南北,刷爆朋友圈,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从平“语”近人中,可以感受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可以领悟到***总书记关于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的深沉情怀,所以如此平“语”近人,如何不动人。

***总书记的话语不是高高在上,没有官活连篇,生动平实的语言背后,是他平等、亲民的作风,是他与群众心心相印的感情。比如“真扶贫、扶真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再比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字一句,总是那么朗朗上口、合辙押韵,***总书记用简单明了的大白读、大实话和群众语言深入浅出、释疑解惑。

一枝一时总关情,一举一动系民生。几十年来,***总书记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民生问题。每年元旦、春节前后,走基层、访民生几乎是他的“必修课”,困难群众永远是他最牵挂的人。每每深入基层与群众交流,总是盘坐炕头,用聊天般、谈心式的语言娓娓道来。一年收入能有多少,粮食够不够吃,看病难不难?这些最细微、最朴实、最贴心的民生关怀,总能直触人心,如此动人。

***总书记的讲话,充满正能量,充满自信,他常常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内心汹涌澎湃的家国情怀。他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教导党员干部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明大德就应立志报国,守公德就应为民服务,严私德就应克己奉公。他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告诫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有家国情怀,要向道德模范学习,要向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修德就要落到实处,从小做起。平“语”近人中释放出来的无数正能量,恰如智者般教诲、长者般鼓舞,让人慷慨激昂、热血沸腾。

《平语近人》观后感10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于10月8日至10月19日晚8点,播出《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系列短片,引起巨大轰动,全民响应。

自古以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情怀和文采注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五千年耀耀文明,使得中国文化、中国积淀成为了世界最有厚重感的一颗明星。

晋文公重耳的故事诉说着身处绝境却坚信柳暗花明的憧憬;屈原纵身一跃留下的是人们漫漫的思念和他的爱国之情;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他深深的同情之心;范仲淹现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无限的黎民百姓;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不向世俗谄媚同流合污的决心和志气;鲁迅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是坚决的抵抗精神。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来不缺乏鲜活的充满正义的英雄,时代需要他们的精神,这可以引领我们 走向更好的未来。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注定是祖国的旗帜,是祖国发展的血液,是时代前进的箭头。肩负使命,担当重任,责无旁贷!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奉献祖国事业是我们的责任和梦想,夯实自己,脚踏实地是我们前进的基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唯有提升自己的能力,历炼自己的品格,捶打自己的意志,才能在伟大事业中成就伟大梦想,书写美好人生篇章。

作为立志扎根基层、奉献人民的青年,让我们与圣贤为伍,与人民站队。我们要有担当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一心为民。向漂泊北海十几个春秋的苏武致敬,向人民的好干部杨善洲、好书记沈浩学习,把人民、把百姓的利益扛在肩上、放在心尖。

《平语近人》观后感11

最近热播的平语近人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习总书记对于“人”的高度关注和精准论述。从一枝一叶总关情,到治国有常民为本,每一集都内蕴丰富,充分表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表达了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重民生、兴民德、得民心的大智慧。

“人”是我们党任何一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经常要面对各类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但归根到底还是做“人”的工作。笔者认为基层干部做好“人”的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本字入手,修身明德正人心。平语近人第三集中讲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基层干部要做好“人” 的工作首先要从本人入手,修身明德,使自己成为一根不锈钢针。基层干部工作的场地在居村第一线,工作的对象是百姓群众,如果自身不注意言行,经常出现一些所谓的“不拘小节”,就会影响群众对党的干部乃至对党和政府的“嗤之以鼻”。同时,基层干部在基层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物,必须学会辨认和分析,牢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古训,不为周遭的不良风气所影响,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工作,踏踏实实从政,以正气之身练就不锈钢针。

情字入手,枝枝叶叶全在心。人是最有感情的动物,做人的工作离不开“情”字。正如平语近人第一集中郑板桥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叶总关情”。这正是展现了一名基层干部的爱民心声。基层干部要对群众有感情,首先要尊重人,学会用群众的语言和方式与群众交流沟通,从群众熟悉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关心融入群众。习总书记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他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时,善用聊天式、谈心式的语气打开群众心扉,让群众说出心里话。“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将心比心,换取真心,基层干部对群众投入持续热烈的感情,必定能换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实字入手,利民为本赢民心。做“人”的工作不是空虚的,抽象的,而是体现在每一件具体的做”实事“中。平语近人第二集中讲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说的是治理国家的原则,最根本的就是要利民,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情到深处必有为,一名对百姓饱含深情的基层干部,就要确保每一项利民政策的有效落实,亲身解决群众的切身难题,实实在在让老百姓得实惠,以切实的行动赢得民心。***总书记说,“我们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基层干部最贴近人民,更要发挥好这一优势,以己之力为民服务。

《平语近人》观后感12

近日,由中宣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之《百家讲坛》特别节目精彩亮相,万人空巷,令人振奋。自10月8日20:00首播以来,和全国亿万观众一起,我们被“平语近人”深深吸引,***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恰如其分的经典用语,由主持人和思想解读人娓娓而谈,让我们耳目一新。更深深折服和敬佩于***总书记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朴实的文风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从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到10月11日播出的《国之本在家》,内容博大精深,气势恢弘磅礴。不论是已播出的《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国无德不兴》、《国之本在家》,还是待播的《报得三春晖》、《只留清气满乾坤》、《绝知此事要躬行》、《腹有诗书气自华》、《恶竹应须斩万竿》、《天下之治在人才》、《咬定青山不放松》、《天下为公行大道》,习总书记的家国情怀,为国为民的赤诚红心,正熠熠生辉。从梁家河到中南海,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我们敬爱的***总书记怀着一颗“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以“诚意真心”一路走来,真正与民同苦、为民分忧。

秉性而谋,率性而为。坚守“政治所兴在顺民心”的执政理念,抱着“功成不必在我”的态度,孜孜以求于民之福祉、国之富强。40多年来,***总书记以扎实苦干、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把一切回馈给了养育、成就他的中国人民。这些都缘于***总书记的一颗初心,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凭心而行,顺心而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为广大人民谋福祉。***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响亮号召。正如***总书记所说的:“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自信,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只要心连心,劲促劲,伟大的中国梦指日可待。

你,我,他,我们携起手来,新时代再出发 ,一路凭心而行,同心筑牢中国梦!

本内容由xiaoy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92853.html

(1)
xiaoyanxiaoyan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