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使者周维忠》是陈笋编剧,陈峰执导,王广滨主演的电影。该影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影片主要讲述的时周维忠这个人物一生为他人做好事的事件,引发广大观众朋友思考。对此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关于光明使者周维忠观后感范文!
光明使者周维忠观后感1
影片通过朴实无华的镜头语言,刻画了周维忠心系百姓、乐善好施、忠于初心的高尚品德和伟大人格,生动展现了当代电力人不忘初心,积极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以实际行动诠释“你用电·我用心”服务理念的感人故事。
周维忠是一名普通的农村供电服务工,从事电力服务30多年,连续23年为沿江村15户困难家庭垫付电费超12万元,带领党员服务队义务为村里修整危桥、装设路灯,常年照顾孤寡老人,群众满意率达100%,被乡亲们誉为最可信赖的贴心人。
光明使者周维忠观后感2
成为电影的主人公,周维忠表示既非常光荣又忐忑不安,心里有千言万语,最想说的两个字就是“感谢”。周维忠说:“‘光明使者’不是周维忠一个人,也不仅是我们供电系统的一个集体,而是党和政府赋予我们供电人的使命,是人民群众对我们共产党员的热切期待。当生活变成电影,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角,只要想做事,多做事,做好事,做成事,都能活成自己最美的模样。”
据悉,电影从剧本备案、拍摄到后期制作完成历时8个月,由中共仪征市委宣传部牵头,邀请江苏天联影视进行摄制。国网江苏电力作为联合摄制单位,为电影的制作与拍摄提供了支持,并就电影台词脚本涉及专业规范方面和拍摄场景提供专业指导,使电影最大程度还原了周维忠同志的先进事迹。
电影出品人兼总制片人陈笋向观众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感悟,他说:“周维忠同志是扬州的先进人物,是扬州的骄傲,能够摄制电影《光明使者周维忠》是一份荣幸,作为扬州人,我有责任把家乡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用电影的形式进行宣传推广,也希望大家喜欢和支持。”导演陈峰坦言,得知自己将要导演这部戏的时候非常高兴,因为这既是电影创作,也是一件传播正能量的事情,同时对他和剧组所有人员来说,拍摄这部戏的过程,也是向模范学习的过程,这是其他电影所没有的,很有收获。
现场还设置了书籍展区,推介并赠阅以周维忠事迹为蓝本创作的短篇小说集《点灯》,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本书由曾获得紫金山文学奖、百花文学奖、梁晓声青年文学奖等的扬州籍著名作家汤成难担纲书写,以温暖人心的故事、清新细腻的笔触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周维忠的善行义举进行情景式呈现。许多观众观看电影后纷纷来到展区,希望通过阅读《点灯》了解周维忠事迹的更多细节,不少人在拿到书籍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翻阅。
“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我感觉周维忠伯伯是一个为民服务的人,一个能为别人带去温暖与光亮的人,也是一个让我们感动的人,希望周维忠伯伯的故事能感动你、感动我,在感动中学习,在感动中做人。”仪征市实验中学七年级学生钱雨乐激动地表示,将以周维忠为榜样,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进步。
光明使者周维忠观后感3
影片讲述了周维忠牢记孩童和少年时期乡亲们对他的恩情,在工作后个人出资为户困难家庭垫付电费、成为村里五保老人的“电儿子”、残疾青年的“电爸爸”的故事。
电影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大爱无疆的感人故事,通过光影艺术传递出一名普通农电工的善意可以释放出多么大的能量。
“我的父亲也是一名农电工”
为什么选择周维忠这个人物作为拍摄题材来制作一部电影?总制片人陈笋表示:“我就是仪征人,我的父亲也是一名农电工。”
陈笋在仪征马集镇长大,小时候每逢假期都跟着电工父亲村前村后跑,修电表、标电杆的号牌……他动情地表示,他的父亲也是兢兢业业地为村里服务了一辈子的电力工作者,拍摄周维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拍摄他的父亲。
“周维忠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的事迹我十几年前就听父亲提过。作为周代表的同事,我的父亲内心十分敬佩他,茶余饭后和我聊过不少他的事迹,那些温暖的故事听得我常常心潮澎湃。” 陈笋回忆道。
陈笋心想,这样的题材如果能搬上大荧幕,让更多人的知道他的光辉事迹,不正是当今时代需要传递的正能量吗?
正是抱着这样的初心,陈笋在最初进行影片题材选择时,才毅然抛开商业角度上的考量,选择投资400多万,拍摄一部关于周维忠的电影。陈笋父亲得知筹备计划后,不善言辞的他只是郑重嘱咐了儿子一句:“要拍就要拍好。”
而当陈笋正真见到周维忠之后,所有传闻都在眼前变为现实生动鲜活起来,这个憨厚面带笑容的人就是那个谎称“上面有减免电费政策”,以微薄的工资接济村里的孤困家庭二十余年的人;就是那个带领党员服务队为村里修危桥、装路灯、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的人;就是那个村里老百姓都信任他,连存折都放心交给他保管的人。
周维忠总是在为别人着想,对陈笋的拍摄团队全力配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还担心起电影拍摄成本回收的问题。最让陈笋团队动容的是,周维忠对他们说:“你们说我感动你们,其实你们现在做的事情也感动我。”
“真实的故事已经足够动人”
“周代表是个有人格魅力的人,他身上闪光点很多,可创造的空间也大,如何塑造才能给观众带来触动?”在首映礼现场,导演陈峰坦言,“最终在拍摄时,我们没有选择刻意去拔高和煽情,也没有过于戏剧化的‘加工’,而是通过平实的镜头还原,呈现出周维忠最原本的面貌,我们相信他真实的故事已经足够动人。”
影片用正叙和倒叙交叉的叙事手法,以周维忠乘坐火车前往北京参加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为开场,带领观众回顾周维忠从儿时到中年重要时间点所发生的感人故事。全片时长95分钟,催人泪下的情节很多。
“俊琴啊,这些年辛苦你了。”这一幕发生在周维忠妻子苏俊琴得知丈夫一直悄悄拿钱资助村民百姓,原本心里的些许埋怨在通过电视采访里周维忠说这句话后,心结得到了化解。在首映礼现场,这句话也让周维忠本人落泪,他心疼妻子为了帮家里还债在外打工13年,他十分感谢妻子对他的理解和支持。
周维忠有个女儿,还有一个认他做“电爸爸”的儿子唐久亮,这个孩子家庭困难且有智力障碍,周维忠对他格外上心,一度让年幼的女儿不解,怎么爸爸对别人家的孩子比对自己还要好。多年后,女儿无意翻出的150多本存折,捧着村民们对父亲沉甸甸的信任,她泪如雨下,她说这是一位让她自豪的父亲。
“简单的场景和对话,展现出周维忠一家人的相互付出和支持,为周维忠的形象塑造赋予了血肉,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他的热度。”陈峰说,像这样的细节,在电影中随处可见,制作团队希望用朴实的镜头语言,让观众嗅到周代表身上的群众味道,在感动中收获一些启发与思考。
“人人都能成为主角”
当银幕里的“他”,与现实中的周维忠相遇,主人公扮演者、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王广滨感慨万分。“很荣幸能够出演全国道德模范周维忠,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心灵洗礼。”
他回忆起在拍摄雨中周维忠带领党员服务队过河抢修电路的那场戏时,剧组所有工作人员在狂风暴雨里拍了一个通宵。“我从河里游上岸的每一步都很艰难,可想而知现实生活中周维忠在恶劣环境下,争分夺秒为老百姓抢修送电的危险和不易,那一刻,我被周维忠的人格深深震撼了!”
王广滨说,周维忠虽然没有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一心一意扎根农村,为老百姓做了一箩筐的好事实事,用爱心赢得了口碑,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形象。“我打心里佩服他,作为一名党员,出演他的过程,也是一次向模范学习的过程。”
对于自己的故事登上电影大银幕,周维忠表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当我的生活突然变成了电影,真是感到光荣,又忐忑不安。我走过的每一步,离不开各级政府、公司、父老乡亲和家人的关爱、支持和信任。”
周维忠说,自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乡亲们推选他做村电工,还凑钱给他盖房子,这些恩情,他一辈子感谢在心。现在看到大家有困难,总想帮一把。在这部电影里,他看到了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情景回放,看到了共产党员、供电职工、志愿者携手奋进的样子,更看到了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的种子。
“我很佩服出品方、制作方和主创人员,他们不计得失,选择将我送上荧幕,我深深感受到,每个平凡人都有独特的光芒,只要想做事,多做事,做好事,做成事,人人都能成为主角。”周维忠说,作为“光明使者”中的一份子,他会继续用爱“发电”,为孤寡残弱播撒光明,用务实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光明使者周维忠观后感4
“周维忠是扬州先进人物,他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的感人事迹家喻户晓,我父亲就时常在茶余饭后跟我聊起。”谈到为何拍摄《光明使者周维忠》,电影总制片人陈笋坦言,这个题材显然无法拍成商业大片,“我父亲也是一名农电工,从他身上我读懂了周维忠,电影不仅看票房,更要看能否走进观众心房。”
陈笋的父亲今年64岁,和周维忠曾是同事。通过父亲的深情讲述,他知道了周维忠“电爸爸”“电儿子”“电队长”的故事。
1998年,因为村民唐永富欠缴电费多月,周维忠第一次走进他的家。破裂的墙壁、漏光的屋顶、空荡荡的房子、臭烘烘的环境和蹲在角落里的孩子,让周维忠震惊了。唐永富向他诉说了生活的艰难:自己患有眼疾,右眼已失明,左眼视力也不好,儿子唐久亮和妻子刘秀兰分别属二、三级智障,毫无劳动能力,一家人就靠他种点田糊口。
走出唐永富的家,周维忠久久难以平复心情。如何让唐永富家正常用上电?他决定垫付电费,并编了一个“国家为困难家庭补贴电费”的善意谎言。
此后,从1家帮到了15个贫困家庭,从事农电工20多年来,周维忠用“上面有电费减免政策”的爱心谎言,个人出资累计为残障、困难家庭垫付电费12万余元;常年帮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维修房屋、收割庄稼,为他们养老送终;带领党员服务队修危桥、装路灯、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每每听父亲说起,我都会被深深感动,拍好周维忠,就是讲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故事。”为此,陈笋毅然抛开商业角度的考量,扑下身来拍好一名农电工的故事。其父闻讯后,立马做起了影片的第一“检验人”,一句“要拍就要拍好”,让陈笋备感责任和压力。
光明使者周维忠观后感5
电影《光明使者周维忠》以国网仪征市供电公司滨江供电所运维采集班副班长、仪征市沿江村驻村第一书记周维忠真实事迹为原型创作。周维忠是一名普通的农村供电服务工,从事电力服务30多年,多年为沿江村15户困难家庭垫付电费超12万元,带领党员服务队为村里修整危桥、装设路灯,常年照顾孤寡老人,被乡亲们誉为最可信赖的贴心人。影片通过朴实无华的镜头语言,刻画了周维忠心系百姓、乐善好施、忠于初心的高尚品德和伟大人格,生动展现了当代电力人不忘初心,积极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以实际行动诠释“你用电·我用心”服务理念的感人故事。
光明使者周维忠观后感6
《光明使者周维忠》用一个个感人故事带领观众回顾了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电网农电员工周维忠同志的模范人生。影片中,周维忠是五保老人的“电儿子”,是残疾青年的“电爸爸”,是老百姓心中的“光明使者”。
周维忠表示,以自己为题材的电影正式上线,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自己一步步走来,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离不开单位的支持,更离不开乡亲的信任和家人的理解。如今,他正在担任仪征市沿江村“驻村第一书记”,希望影片的上映能进一步鞭策自己把党的政策更好地传递到基层,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周维忠说:“只要我们大家对这个社会发光发热,多做事,想做事,做好事,做成事,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主角,每个人都能活成自己最好的模样。”
首映仪式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们表示,这部电影既有故事性,更具教育意义,值得一看。
本内容由jinli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97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