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是确保实验室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它规定了实验人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行为准则和注意事项。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不仅是对自己的人身安全负责,更是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实验结果负责。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1

[—]酸蚀

1.工作前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

2.酸蚀前必须打开通风设备。用具要良好。

3.酸蚀前要仔细检查电源、开关、电路是否良好。如发现有损坏及不正常处,应找修理人员修理。

4.配酸时只能将酸慢慢地倒入水中,不得将水倒入酸中。

5.试样应轻轻放入酸槽中,以避免酸液溅出伤。

6.研磨用的平台,工具应搁置平稳。

7.工作完毕必须把一切用具用水冲洗干净,擦净工作地面的酸液,并关好通风设备。

[二]微观检验

1.进入显微镜室,必须在门外换上拖鞋才能进入。

2.工作前要详细检查所用的工具、设备、仪器、电源、开关及线路是否安全可靠。

3.操作显微镜时,手和试样必须清洁。调节焦距时,禁止试样和镜头相碰。

4.工作中如发现仪器、设备、电器故障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报告有关领导,不得自行乱动。

5.工作完毕,切断电源。

6.调换镜头或工作完毕,应将镜头放入盒内。

7.配制使用电解液必须做到:

(1)配制溶液时药物应按顺序加入。硫酸、高氯酸应缓慢滴入溶剂,并应搅拌;

(2)电解液不能用得过久,电解抛光温度不能过高,以防发生爆炸危险,

(3)使用氰盐溶液电解腐蚀时,操作人员工作完毕必须认真洗手漱口。用完的工具均应用5%feso4水溶液中和。工作服不准穿出室外。

[三]照相

1.在暗室工作前,必须预先检查电源线及开关是否安全,禁止有电气裸露点。

2.开上光机后,不能离开工作岗位。若要离开,必须有代理人照看。

3.操作室应保持通风换气。

4.工作完毕必须切断电源,取下镜头放入盒内,清理工作地点。

——摘自《机械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2

一、实验室守则

1、进入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离开实验室时应脱下。工作服应经常保持整洁,禁止穿工作服进入公共场所。在进行任何有可能碰伤、刺激或烧伤眼睛的工作时,必须戴防护眼镜。经常接触浓酸、浓碱的工作人员,应戴胶布手套及工作帽。试样加工操作时不得戴手套。

2、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及吃东西。不准使用试验器皿作茶杯或餐具,不得用嘴巴品尝味道的方法来鉴别未知物。

3、工作完毕后离开实验室时应用肥皂洗手。

4、实验室停止供电、供水时应将水源、电源开关全部关上,以防恢复供电、供水时由于开关未关而发生事故。离开实验室时应检查门、窗、水、电、气是否安全及关闭。

5、实验室内的每瓶试剂必须贴有明显的与试剂相符的标签、并标明试剂名称、浓度及配制日期或标定日期。

6、开启易挥发的试剂瓶(如乙醚、丙酮、浓硝酸、浓盐酸、浓氨水)时,尤其是在夏季或室温较高时,应先用流水冷却后后盖上湿布再打开,切不可将瓶口对着自己或他人,以防气液冲出发生事故。

7、取下正在加热至近沸的水或溶夜时,应用玻璃棒进行搅拌,驱除气泡,或用烧杯夹将其轻轻摇动后方可取下,防止突然产生大气泡并飞溅伤人。煮沸有大量沉淀的液体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免发生爆沸。

8、高温物体(例如刚由高温炉中取出的坩锅和瓷舟要放在干净的耐火石棉板)上或瓷盘中附近不得有易燃物。需称量的坩埚待稍冷后方可移至干燥器中冷却。

9、从橡皮塞上装拆玻璃管或折断玻璃管时,必须包上毛巾,并着力于靠近橡皮塞或拆断处。

10、操作时会产生有害气体、烟雾或粉尘时,必须在良好的通风柜内进行。

11、实验室的仪器在未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前不得随意动用。

二、电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试剂

1、电器安全操作规程

1.1 实验室内不得有裸露的电线、闸刀开关应完全合上或断开,以防止接触不好产生火花进而引起易燃物的爆炸,拔下插头时应用手捏住插头再拔,不得只拉电线。

1.2 各种电器设备及电线应始终保持干燥,不得浸湿,以防短路引起火灾或烧坏电器设备。

1.3 各类电器设备发生异常或故障时,应及时断电,由专业人员检修。

1.4 保险丝熔断时,应查清原因,不得任意增加或加粗保险丝,更不得以铜丝代替。

2、氧气瓶的安全使用规程

2.1 氧气是强烈的助燃气体,氧气瓶一定要严防与油脂接触。开启氧气瓶的扳手不得沾有油脂。

2.2搬运氧气瓶时,应先装上安全帽,不可使气体受到震动或撞击,以防止爆炸。

2.3当氧气瓶为竖直放置时,必顽固定拴牢。

2.4氧气瓶不得与电线接触,也不得放在靠近加热器、明火或暖气附近,以及阳光直射的地方,以防止气体受热膨胀引起爆炸。

2.5开启压力表阀门时要缓慢,气流不可太快,以防冲坏仪器或引起着火,爆炸。

2.6当氧气瓶使用到最后时,其剩余压力不得小于0.05Mpa。

3、化学药品的安全操作规程

3.1浓硫酸与水混合时,必须边搅拌边将硫酸徐徐注入存有冷却水的耐热玻璃杯中,不得将水倒入硫酸中。否则将引起爆炸与烧伤事故。凡是在稀释能放出大量热的酸、碱时都应按此规定操作。

3.2 氢氟酸烧伤较其他酸碱烧伤更危险,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引起骨骼组织坏死。使用氢氟酸时需要特别小心,最好戴上医用手套,操作后必须立即洗手,以防意外烧伤。

3.3热的高氯酸是强氧化剂,与有机物或还原剂接触时会产生剧烈爆炸,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3.3.1浓高氯酸应存放在远离有机物及还原物质(如乙醇、甘油、次磷酸盐等)的地方,以防止高氯酸与有机物或还原物质接触的可能,使用高氯酸时,不能戴手套。

3.3.2 高氯酸烟与木材长期接触容易引起木材着火或爆炸,因而应对经常冒高氯酸烟的木质通风柜定期用水冲洗。在使用高氯酸的通风柜中不得同时蒸烧有机试剂或灼烧有机物。

3.3.3 破坏试液中的滤纸和有机试剂时,必须先加入足够量的浓硝酸加热,使绝大部分滤纸及有机试剂破坏。稍冷却后再加入浓硝酸和高氯酸冒烟破坏残余的碳化物。过早加入高氯酸或硝酸量不够,在冒高氯酸烟时即有发生剧烈爆炸的危险。

3.3.4 热的浓高氯酸与某些粉状金属作用时,因产生氢可能引起剧烈爆炸。因而溶样时应先用其他酸溶解或同时加入其他酸低温加热直到试样全部溶解,防止高氯酸单独与金属粉末作用。

3.4 搬运大瓶(或坛装)酸、碱或腐蚀性液体时,应特别小心,注意容器有无裂纹,外包装是否牢固,搬运时最好用手推车。从大容器中分装时应用虹吸管移取,不得将10公斤以上的玻璃器皿用手来倾倒。

3.5 实验室不得存放大量易燃药品和废液,例如:汽油、乙醇(包括甲醇)、乙醚、苯类、丙酮、及其他易燃有机溶剂等,对少量易燃药品应放在远离热源的地方。注意其盛装容器的密封性,以防挥发后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使用易燃药品时,附近不得有明火、电炉及电源开关,更不得在明火或炉上直接加热。

3.6废液、废物的处理

3.6.1一切不溶固体或衣酸、浓碱溶液严禁到入水池,以防堵塞和腐蚀水管,浓酸、浓碱应经稀释后才能放入水池。

3.6.2大量有机溶剂废液不得放入下水道,应尽可能回收或集中处理。

3.6.3含有六价铬的废液应先将铬还原成三价后(加放铁屑)再稀释排放。

3.6.4含有氰化物的废液不得直接倒入实验室池内,应在加入氢氧化钠强碱(pH>12)后再加入硫酸亚铁溶液生成无毒的亚铁氰化钠后再排放。

三、灭火与急救

1、灭火

1.1实验室失火后,一定要沉着、不要惊慌,要根据起火原因与火势大小,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1.1.1立即关掉电源、气源及通风机

1.1.2将室内易燃、易爆物(例如压缩气瓶)小心搬离火源,注意搬动时切不可碰撞,以免引起更大火灾。

1.1.3迅速选用适当的灭火器,将刚起的火扑灭。注意不要用水来扑灭不溶于水的油类以及其他有机溶剂等可燃物。

1.1.4及时报警:火警电话119。

1.2身上衣服着火时,切不可任意跑动。应用石棉毯裹在身,以隔绝空气而灭火。如无石棉毯或薄毯时,可就地躺下打滚以灭火。

1.3实验室应装备必要的灭火设备。

2、急救

2.1实验室应备有急救箱,并经常检查,保证齐备无缺。

2.2当眼睛里溅入腐蚀性药品时: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但应注意水压不可太大,以免眼球受伤,待药物被充分洗净后,再到医务室就医。

2.3当眼睛里进入碎玻璃或其他异物时,应闭上眼睛。不要转动,立即到医务室就医,切记不可用手揉眼睛,以免引起更严重的擦伤。

2.4使用氢氟酸后,如果感到接触部位开始疼痛,应立即用饱和硼砂溶液,或水与乙醇的混合液浸泡,并去医务室进一步处理。

2.5 浓酸或碱洒在衣服上,或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随后分别用碳酸氢钠溶液(2%)或乙酸溶液(3-4%)轻轻擦洗,必要时去医务室就医。

2.6人员触电后,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非导电体将电线从触电者身上移开。如果触电者已经休克,应迅速将其移到新鲜空气处,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请医务人员到现场抢救。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3

1、 本设备为电加热高温干燥设备,操作不当将会产生爆炸、高温烫伤等安全事故。

2、 每次拿取样品时严禁直接用手拿取,应采用镊子等辅助工具拿取,以防高温烫伤。

3、 干燥箱温度设置时应根据试验样品所需的试验温度进行设置,过高的温度将会使试验样品燃烧、爆炸。

4、 每次实验烘烤的样板数量为大烘箱≤20张板或6个测固含的盖,小烘箱≤10张板或3个测固含的盖。

5、 易燃易爆的物品严禁放入干燥箱内烘烤。

6、 严禁用湿手直接操作电源开关,以免触电。

7、 干燥箱周围不得放置易燃易爆品。

8、 干燥箱内、外应及时清扫,保持清洁。

9、 每天下班前应切断设备的电源,以免设备长时间通电而造成事故。

10、 设备维护,维修时应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11、 设备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前来处理,严禁私自拆启。

12、 做稳定性测试用的干燥箱,统一使用玻璃瓶装样品,进行储存稳定性试验。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4

一、 所有新进实验室做实验的人员,均须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经考核合格者实验室管理中心发放安全进入实验室准入证,方能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

二、 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按规定穿戴必要的工作服,并将长发及松散衣服妥善固定;进行危害物质、挥发性有机溶剂、特定化学物质或其它毒性化学物质等化学药品操作实验或研究,必须要穿戴防护工具(如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三、禁止在实验室吸烟、进餐、会客、喧哗、娱乐,不得在实验室存放个人用品、电器等。严禁在实验室冰箱、温箱、烘箱、微波炉内存放和加工私人食品。

四、 进行危险性实验(如剧毒、易燃、易爆的实验)时,房间内不应少于2人,做好个人防护;危害性特别大的实验不可在教学楼内进行。

六、 实验进行过程中,操作者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室,得到允许离开时必须有人代管。否则,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七、 非工作需要严禁在实验室过夜。学生因工作需要过夜时,必须由指导老师向使用实验室提出申请,实验室负责人按照实验室要求,明确责任,批准并签字后将申请报送实验室管理中心备案后方可进行夜间实验,指导老师对其安全全权负责。

八、实验室内严禁乱拉电线,不得超负荷用电;实验室避免使用明火电炉,尽量使用密封电炉。

九、 实验结束和下班前,实验人员要清理好现场,切断电源、气源、水源,消除火种,关好门窗。寒、暑假期间实验室管理中心要安排专人定期检查实验室的安全。

十、 对于违反实验室操作规程的行为,学院根据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按实际危害程度参照有关规定处理。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5

1 目的

规范员工行为,实现作业标准化 ,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2 范围

适用于实验 室混凝土搅拌机的操作与 维护

3 风险辨识

机械伤害、触电

4 防护用品

劳保服、安全鞋防护手套

5 操作流程

5.1 开机前

5.1.1 操作人员上岗前需接受专项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

5.1.2 检查设备电源、接地线是否完好,所有紧固件牢投料前需对搅拌机进行 检查设备电源、接地线是否完好,所有紧固件牢投料前需对搅拌机进行 检查设备电源、接地线是否完好,所有紧固件牢投料前需对搅拌机进行 检查设备电源、接地线是否完好,所有紧固件牢投料前需对搅拌机进行 试机,如出现异常立即关闭电源及时进行维修。

5.1.3 按规范要求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劳保鞋、安全帽手套尘口罩)。 按规范要求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劳保鞋、安全帽手套尘口罩)。

5.2 运行中

5.2.1 锁紧搅拌机固定销,防止投料时斗翻转伤人;

5.2.2 缓慢投料,防止混凝土喷溅伤人;

5.2.3 盖好搅拌机投料口板,检查器设备确 认安全后方可启动电源。

5.2.4 停机观察搅拌情况,

5.2.5 取料、清理时,必须关闭设备总电源严禁将手器具伸入带的搅拌机内。

139 / 186

5.2.6 卸料操作时,应先锁紧搅拌机固定销如需启动完成确认人间距、 设备安全再次启动电源。

5.3 停机与维护 停机与维护

5.3.1 使用完毕后,切断电源及时清理卫生。

5.3.2 严格按照保养计划,定期进行设备。

6 应急措施

6.1 发生机械伤害时,应先切断危险源防止二次根据情况进行处置。

6.2 发生触电时,切断源使人尽快摆脱。

6.3发生物体打击时,应停止工作,进行包扎,严重送医院治疗。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6

化学实验中,使用各种贵重仪器设备、危险化学药品,以及水、电、煤气等等经常遇有危险出现,还会遇到高温、低温、高压、真空、高电压、高频和带有辐射源等的实验条件和仪器,若实验者不明确操作规程、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为了顺利做好化学实验,保护贵重财产,确保师生生命安全,特做以下重要规定,提升保护措施。

一、实验室门口标注有清晰的标志牌(上有:实验室名称,主要危险特征,责任人,联系电话等信息)

二、未进实验室时,就应对本次实验进行预习,掌握操作过程及原理,弄清所有药品的性质。估计可能发生危险的实验,在操作时注意防范。

三、实验开始前,检查仪器是否完整无损,装置是否正确稳妥。

四、实验进行时,应该经常注意仪器有无漏气、碎裂,反应进行是否正常等情况。

五、穿着规定

 1. 进入实验室,必须按规定穿戴必要的工作服,不准穿拖鞋、凉鞋。需将长发及松散衣服妥善固定。

 2. 进行危害物质、挥发性有机溶剂、特定化学物质或其它环保署列管毒性化学物质等化学药品操作实验或研究,必须要穿戴防护具(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

 3. 操作高温之实验,必须戴高温防护手套。

六、饮食规定

  1. 避免带食物进入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吃喝食物。使用化学药品后需先洗净双手方能进食。

  2. 食物禁止储藏在储有化学药品之冰箱或储藏柜。

七、药品领用、存储及操作相关规定

  1. 操作危险性化学药品请务必遵守操作守则或遵照老师操作流程进行实验;勿自行更换实验流程。

  2. 领取药品时,要确认容器上标示中文名称是否为需要的实验用药品。

  3. 领取药品时,要看清楚药品危害标示和图样,确认是否有危害。

  4. 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强酸强碱性、高腐蚀性、有毒性等药品,必须在特殊排烟柜及桌上型抽烟管下进行操作。

  5. 有机溶剂,固体化学药品,酸、碱化合物均需分开存放,挥发性化学药品必须放置于具抽气装置的药品柜中。

  6. 高挥发性或易于氧化的化学药品必须存放于冰箱或冰柜之中。

  7. 避免独自一人在实验室做危险实验。

  8. 进行实验绝对不能出现无人监督状态,并且做好实验装置的防火、防爆、防水措施。

  9. 做危险性实验务必至少有两人以上在场方可进行。特危实验须经系主任批准。

 10. 节假日和夜间实验须填写有关管理规定表格,并经系主任批准。

 11. 做放射性、剧毒等对人体危害较重的实验,应制定严格安全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做有危害性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里进行。

 12. 必须将废弃药液或过期药液或废弃物依照分类标示清楚,交回废液废渣处理室,严禁将废(液)弃物倒入下水道或垃圾桶中。

八、安全用电规定

 1. 实验室内电气设备安装和使用管理,必须符合安全用电管理规定,大功率实验设备用电必须使用专线,严禁与照明线共用,不得超负荷使用电源和器件(配电箱、插座、插销板、电源线等),谨防因超负荷用电着火。

 2. 实验室用电容量的确定要兼顾事业发展的增容需要,留有一定余量。但不准乱拉乱接电线。空调机等大功率耗电设备要及时关闭。

 3. 实验室内的用电线路和配电盘、板、箱、柜等装置及线路系统中的各种开关、插座、插头等均应经常保持完好可用状态,熔断装置所用的熔丝必须与线路允许的容量相匹配,严禁用其他导线替代。不得使用老化或裸露的电线,不得擅自改接电源线,室内照明器具都要经常保持稳固可用状态。

 4. 所用电器线路和用电装置均应按相关规定使用防爆电气线路和装置。不得遮挡实验室的电闸箱。

 5. 实验室内所用的高压、高频设备要定期检修,要有可靠的防护措施。凡设备本身要求安全接地的,必须接地;定期检查线路,测量接地电阻。自行设计、制做对已有电气装置进行自动控制的设备,在使用前必须经实验室与设备处技术安全办公室组织的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自行设计、制做的设备或装置,其中的电气线路部分,也应请专业人员查验无误后再投入使用。

 6.实验室内不得使用明火取暖,严禁抽烟。必须使用明火实验的场所,必须做好防护措施。

 7. 手上有水或潮湿请勿接触电器用品或电器设备;严禁使用水槽旁的电器插座(防止漏电或感电)。

 8. 实验室内的专业人员必须掌握本室的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9. 电器插座请勿接太多插头,以免电荷负荷不了,引起电器火灾。

九、压力容器安全规定

 1. 气瓶应专瓶专用,不能随意改装其它种类的气体。

 2. 气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的地方,易燃气体气瓶与明火距离不小于 5 米;氢气瓶必须要隔离存放。氢气瓶、乙炔瓶等危险钢瓶尽量放在室外指定地点(钢瓶间或阳台),放在室内的钢瓶必须采用适当方式进行固定,应经常检查是否漏气,严格遵守使用钢瓶的操作规程。

 3. 气瓶搬运时要确知护盖锁紧后才进行,要轻要稳,务求安稳直立,不可卧倒滚运。

 4. 各种气压表一般不得混用;确认容器的用途无误时方得使用。

 5. 氧气瓶严禁油污,注意手、扳手或衣服上的油污。

 6. 气瓶内气体不可用尽,以防倒灌。

 7. 开启气门时应站在气压表的一侧,不准将头或身体对准气瓶总阀,以防万一阀门或气压表冲出伤人。

 8. 用时应加固定,容器外表颜色应保持显明容易辨认。

 9. 每月检查管路是否漏气,压力表是否正常。  

十、环境卫生

  1. 各实验室应保持室内整洁卫生,保持安静的工作秩序,严禁占用走廊通道堆放杂物。

  2. 垃圾清除及处理,必须合乎卫生要求应按指定处所倾倒,不得任意倾倒堆积,影响环境卫生。

  3. 凡有毒性或易燃之垃圾废物,均应特别处理,以防火灾或有害人体健康。有盖垃圾桶应常清除、消毒,保持环境清洁。

  4. 油类或化学物溢满地面或工作台时应立即擦拭冲洗干净。

  5. 仪器设备和器材要经常擦拭,保持干净无尘;

  6. 养成使用人员有随时拾捡地上杂物的良好习惯,以确保实习场所清洁。

十一、安全防护

(一)防毒

 1.有毒有害气体(如H2S、Br2、NO2、HCL、HF等)操作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2.有特殊气味的有毒气体(如苯、CCL4乙醚等蒸气)长时间吸入后,会使人嗅觉减弱,须提高警惕。

 3.有些药品:(如有机溶剂、汞)能透过皮肤进入体内,所以使用时应避免与皮肤接触。

 4.高汞(HgCl2、Hg(NO2)2等)、可溶性钡盐(BaCl2、Ba(NO2)2)、重金属(镉、铅等)盐以及氧化物、三氧化二砷等剧毒物品应妥善保管,小心使用,所弃废液必须经处理后方可埋掉,绝不乱倒。

 5.移液管移取液体时,应用洗耳球,严禁嘴吸。

 6.不准在实验室内喝水、抽烟、吃东西,离开实验室时应洗净双手。

 7.嗅物质的气味时,扇动一些物质的蒸气到你的鼻孔,不要把鼻子靠近容器的敞口。

(二)防爆

  1.尽量防止可燃性气体或蒸气(如苯、乙醇、乙醚、丙酮、醋酸、乙酸乙酯、氨等)散发到室内空气中。

  2.要保证室内通风良好,不使它们形成爆鸣混合气。

  3.操作大量可燃气体时,应严禁有明火。

  4.防止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放在一起。

  5.有些药品如高氯酸和高氯酸盐、硝酸盐过氧化物受热受振和撞容易引起爆炸,故使用时应特别注意。

 6. 未经许可,绝对不允许任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7. 使用氢气时,要严禁烟火,点燃氢气前必须检查氢气的纯度。使用易燃、易爆试剂一定要远离火源。

(三)防灼伤

 1.严防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冰乙酸等对皮肤的腐蚀,尤其是对眼睛的伤害。

 2.万一灼伤时应迅速清理皮肤上的化学药品,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适合的溶剂处理伤处或及时送医护处理。

 3. 一但化学药品溅洒到你的皮肤或衣物上,应用大量的水冲洗溅洒部位。如果溅到眼睛上必须立刻用水冲洗并持续10到15分钟。情况严重时,立即送医院治疗。

  4. 不要直视试管进行观察,应从侧面观察试管中的物质。不要把试管的开口端朝向自己和你周围的同学。

(四)防火

 1.使用可燃物时,严防室内有明火。

 2.可燃物在室内不可存放过多,用后及时回收处理,切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聚积引起火灾。

 3. 每层楼道配有足够量灭火器材,特殊实验室要配有灭火器材。

 4. 严格控制电炉的使用,对电源用完拉闸,并每学期检查一次。

 5. 熄灭可燃物(如火柴)后,严禁直接扔掉或扔垃圾桶中。务必扔在实验台自己的带水的废物回收容器中。

 万一着火,应冷静判断情况,采取适当措施灭火;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水、沙、泡沫、CO2 或 CCl4 灭火器灭火。

(五)防水

  1.水源有专人负责。

  2.离开实验室前应检查水龙头是否关好。

  3.遇水可发生燃烧、爆炸的药品如金属钾、钠、金属氧化氢、电石等,应避免存在可能被水泡或水淋的地方。

(六)防辐射

  1.化学实验室的辐射,主要是指 X-ray, 部分其它电磁附属,长期反复接受X-ray照射等辐射,会导致疲倦,记忆力减退,头痛,白血球降低等。

  2.防护的方法就是避免身体各部位(尤其是头部)直接受到X-ray照射,操作时需要屏蔽和缩时,屏蔽物常用铅、铅玻璃等。

(七)防盗

  1.岗位到人,各负其责。加强门卫管理。

  2.严格管理,做帐、物、卡相符。每学年清点、核实一次固定资产及材料。

  3. 建立节假日值班制度。

十二、“三废”处理

  1. 废气:产生少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通过排风设备将少量毒气排到室外;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具备吸收或处理装置。

  2. 废渣:实验室产生的所有废渣应交回废液废渣处理室,统一交由专业处置实验废物单位处理。

  3. 废液:对无剧毒、重金属污染物酸、碱、盐水溶液废酸液,可先用耐酸塑料网纱或玻璃纤维过滤,中和至pH值至6-8后可排入下水道;对于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剧毒废液,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后,交回废液废渣处理室,统一交由专业处置实验废物单位处理。有机废液回收于有机污桶内,采用蒸馏、精馏等分离办法回收。最后不能处理的统一交由专业处置实验废物单位处理。

十三、实验室伤害的预处理

  1. 普通伤口:以生理食盐水清洗伤口,以胶布固定。

  2. 烧烫(灼)伤:以冷水冲洗15至30分钟至散热止痛→以生理食盐水擦拭(勿以药膏、牙膏、酱油涂抹或以纱布盖住)→紧急送至医院。(注意事项:水泡不可自行刺破)

  3. 化学药物灼伤:以大量清水冲洗→以消毒纱布或消毒过布块覆盖伤口→紧急送至医院处理。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7

1. 进入实验室时,应穿着有绝缘底的鞋子,不得佩戴手链等金属饰品。

2.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禁止喧哗、嬉闹,行走时应注意周边物品,避免滑到摔伤或碰到实验设备,注意安全,不摆弄与实验无关的仪表。

3. 禁止携带食物、饮品等进入实验室,实验室内禁止使用手机等通讯设备。

4. 课前必须认真、充分预习,没有预习或预习报告不合格者不允许做实验。

5. 按照老师分配的位置对号入座,实验中不得随意走动、讲话。

6. 连接线路前检查元器件、导线绝缘是否完好,发现有缺陷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更换。

7. 严格遵守“先接线、后通电”和“先断电、后拆线”的操作顺序,连接、拆卸线路前都应检查并确保电源处于关闭状态。

8. 强电实验中,未经指导教师允许,严禁通电运行。

9. 通电运行时,手不能离开电源开关。若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切断电源,待找出原因并排除故障后,经指导教师同意方可继续进行实验。严禁人身接触电路中不绝缘的金属导线或连接点等带电部分。

10. 必须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正确操作仪器。

11. 做电机实验时,注意身体、导线、头发、围巾、袖子等不要碰到电机的旋转部分。

12. 抢救触电人员时,首先要断开电源或用木板、绝缘杆挑开电源线,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拖拉触电人员,以免连环触电。

13. 实验结束后关闭电源、整理实验物品,清洁实验台卫生。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8

一、上课前五分钟内,学生必须由实验教师带领,才能进入实验室。学生实验期间,实验教师不得离开实验室。

二、实验室不允许带食品和饮料。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将随身携带的书包和水杯等物品放在指定存放处。课本、讲义、实验指导书、便携式存储设备和必要文具可以随身携带或放在实验桌上。

三、指导教师在上课开始时要告知学生严格遵照试验安全规程操作,并细化到每一个操作步骤,在实验指导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一旦发现违规操作要及时制止,若违规严重要严肃批评。

四、实验结束后,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关闭实验设备,并将设备摆放整齐;要求学生清理实验设置附近的垃圾方可离开实验室。实验结束后,指导教师应做好实验室的相关登记工作,将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详细记录。

五、实验室内接线板和地插是为实验设备提供电力保障的,学生不允许擅自作为它用。

六、如实验过程中,实验设备、连接线、接线板或地插等设备出线打火、漏电、异味等现象因立刻远离相关设备,迅速实验向教师汇报。指导教师因立即切断电源,根据异常程度决定是否需要疏散学生。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9

本规程适用于hk-218型实验室硅表,操作前应仔细阅读操作手册。仪器使用温度不超过40℃;仪器应安放在无振动和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

待测水样温度不低于15℃,水中不容许有胶状物存在,水中颗粒物应小于5um。

试验所用水质应为高纯水,二氧化硅的含量要小于5ppb;试验用和待测水样用的取样瓶和烧杯的材质应为塑料制品,严禁使用玻璃仪器,以免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影响测量的准确。

正常测量时加显色剂的顺序是:酸性钼酸铵+草酸(或者酒石酸)+1,2,4酸;制作校正曲线时,要采用倒加药顺序,即1,2,4酸+草酸(或者酒石酸)+酸性钼酸铵,倒加药溶液配置好后应在2分钟内使用,以免产生微小的漂移。

每次测量最好分两次注入水样,以第二次显示数据为准。

每次测量完成后应注入高纯水,不排掉。

仪器长期使用后应清洗,将仪器盖打开,去除比色皿,用5%的盐酸溶液泡洗干净,再使用。

仪器通电开机,不要经常开关机器,经常开关机器会产生漂移。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10

1、实验室内,应保持设备、器材的安全、整齐、清洁。

2、实验室内应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3、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的安装、布局,必须符合有关标准,必须便于实验人员的安全使用和操作。

4、实验室应有良好的通风、除尘及空气调节净化设施。

5、易燃、易爆、自然、强氧化剂等类药品,一定要妥善保存。

6、剧毒药品应由专人进行保管,使用者应严格执行领用登记手续。

7、实验室所用电器设备的线路绝缘必须合乎规定并完好无损,走线合理整齐。

8、实验室的电器设备必须装有可熔保险或自动开关设施。

9、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如因绝缘损坏而带电时,必须采取接地或接零的保护措施。

10、电器设备和线路的安装要符合规定要求,设备开关和配电装置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和定期维修。

11、实验过程中必须使用电炉、电热器时,将电炉、电热器设置在固定位置,设专人负责保管。

12、禁止用烘箱烘烤易燃品、爆炸品。

13、使用易挥发可燃性试剂时,要尽量防止其挥发,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绝对不可靠近明火。

14、取用腐蚀性药品时,尽可能戴上橡皮手套。搬用较大瓶子时,必须一手托住底部一手拿住瓶颈。

15、身上或受上粘有易燃物或氧化剂液漏时,不得靠近火源,要立即清洗干净。

16、不得用身体的任何部位接触转动部件和高温设备。

17、开启易挥发性药品时,不要将瓶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在夏天气温较高时,开启前应事先设法冷却。

18、发现起火,要立即切断电源,扑灭着火源,移走可燃物

19、毒性药品撒落时,应立即全部收拾起来,并把落过毒物的桌子和地面洗净。

20、严紧试剂入口或以鼻子接近试剂瓶口鉴别试剂。若必须以鼻子鉴别试剂,应将试剂瓶远离鼻子,开盖后以手轻轻煽动,稍闻其味即可。

总之,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是每个实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定。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才能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实验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内容由学无止ji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125957.html

(0)
学无止jin的头像学无止jin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