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意识形态管理制度是指学校为维护其意识形态的稳定和秩序而制定的相关管理规定和制度。它通常包括对学校师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管理和规范,以确保学校意识形态的正确方向和健康发展。以下是有关于学校意识形态管理制度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学校意识形态管理制度内容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细则 (3篇)](http://wimg.puchedu.cn/uploads/2024/01/20240116022002452.jpg)
学校意识形态管理制度1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也关乎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全局。根据《静安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意见》(静教委[20xx]91号),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健全管理体系
1、成立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党支部书记、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中层部门分工负责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同时班子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
2、学校党组织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二、建立常态机制
1、学习教育制度。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纳入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安排,党支部书记年内至少做一次形势任务辅导报告,支委会年内至少两次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
2、工作通报制度。学校党支部每学期在党员中通报学校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并及时向区教育党工委汇报学校意识形态工作。
3、风险评估制度。在酝酿涉及教职工利益的重大政策、项目、工作举措时,要通过论证会、座谈会、公开征求意见等多方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方案发布前,进行必要的舆情风险评估,制定工作预案。
三、推进阵地
1、加强对学校意识形态阵地的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严格管理。对学校校园网、公共微信号、校报、宣传栏、校园宣传屏里面发布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加大对学校组织的各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的监管力度。
2、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课堂上决不允许出现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决不允许公开发表违背党中央决定的言论,决不允许制造传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确保学校教育方向的正确性。
3、加强对学生海外夏令营、师生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教师学术交流合作的管理,及时掌握个人或团体参加由境外非政府组织和基金会举办或资助的学术文化活动情况,及时妥善处理涉及敏感议题、敏感人员的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
4、加强对学校其他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管理,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努力优化校园的育人环境,引导全体师生进一步坚定党的理想信念。
四、定期分析研判
1、制订舆情日常监测评估和应对处置方案,加强舆情分析和研判工作。对热点、敏感问题和苗头性问题,提前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提前做好预警处置。
2、对于重大事件、重要情况,必须迅速分析研判,第一时间妥善处理,遇到不能准确把握的事项,及时向上级党组织请示、报告。
五、加强监督和责任追究
1、对学校教职员工发表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宣传纪律的言论,及时进行提醒和警示,并根据情节按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2、学校党组织班子成员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接受监督和评议。
学校意识形态管理制度2
学校意识形态责任落实制度严格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工作原则,牢固树立抓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到是渎职的理念,做到知责明责、守责履责、担责尽责,健全工作机制,严格制度执行,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党支部和行政班子对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
二、党支部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协助党支部书记抓好协调指导落实工作,做到知责履责尽责。
三、党支部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和“一岗双责”要求,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
四、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与教育教学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五、全体教职员工要切实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遵守“十要十不准”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本领,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六、学校办公室扎实抓好干部理论学习,每年集中学习不少于14次,其中对意识形态工作相关内容的学习每年不少于一次。
七、加强反邪教工作,防范邪教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
八、切实有效的抓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传播正能量,大力宣传时代楷模、优秀共产党员事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增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
学校意识形态管理制度3
一、总则
学校意识形态管理制度是依据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管理制度。
二、宗旨
学校意识形态管理制度的宗旨是加强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组织机构
1. 学校意识形态管理委员会
学校意识形态管理委员会是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由校长担任主任,教务处、团委、宣传部、学工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学校中共党员教师代表组成。该委员会负责制定学校意识形态管理的总体部署和政策,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
2. 意识形态教育中心
意识形态教育中心是学校意识形态管理的具体执行机构,由教务处领导,负责制定具体的意识形态教育方案和计划,组织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活动,监督和评估教育效果。
四、主要内容
1. 总体理念
学校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价值观引导
学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科学文化观、劳动观、家庭观、道德观,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课程设置
学校注重在各门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增强政治意识、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较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4. 课外活动
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如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和国家命运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 互联网管理
学校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严格监督学生上网行为,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防止学生接触不良信息,防止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6. 师德建设
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师的崇高职业形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思想指导者和榜样。
7. 领导干部教育
学校注重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培养行政骨干,提高领导干部的修养和能力,加强党性锻炼,确保领导干部正确履行职责,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发展。
五、实施措施
1. 定期组织意识形态教育活动,如德育讲座、主题班会、班会心得交流等,不断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配置专门的意识形态教育教材和辅助教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意识形态教育的兴趣和理解。
3. 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实践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4. 强化家校合作,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5. 加强对互联网教育资源的监管和评估,配置安全可靠的网络平台,提供对学生的网络管理和引导。
六、监督机制
1. 学校意识形态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学校的意识形态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问责。
2. 学校意识形态教育中心负责对意识形态教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监督教育效果,接受学校意识形态管理委员会的监督。
七、法律保障
学校意识形态管理制度的实施必须依法进行,遵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对不遵守制度规定和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及时处理和追究。
八、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领导干部、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必须遵守和执行,学校意识形态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如有需要本制度的修改和完善,必须由学校意识形态管理委员会进行批准和追加修订。
本内容由xiaoxiao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144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