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管理制度是指针对急诊科的管理和工作规定,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急诊流程、急诊抢救制度、急诊值班制度、急诊会诊制度等内容,旨在确保急诊科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急诊效率和服务质量。以下是有关于急诊科管理制度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急诊科管理制度范文 急诊科管理制度内容 (3篇)](http://wimg.puchedu.cn/uploads/2024/02/20240205042805841.jpg)
急诊科管理制度1
1、急诊科应与曾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入口。
2.、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和各项制度,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和流程。
3.急诊科主任为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成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各级各类人员明确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染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并切实履行职责。
4、成立感染管理小组,定期对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进行检查,每季度召开会议,进行医感相关知识学习一次。
5、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已被污染的区城及时消毒。
6、工作人员上班时着装规范,严格执行手卫生,给病人检查及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液消毒
7.保持各诊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地面物表每日清洁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及时消毒。
8、严格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
9.使用中的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并有记录;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符合要求。注射用小包装皮肤消毒液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10、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应分类放置。
11、不同区域等使用的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标识明显,实行颜色标记,定点放置,分别清洗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2、
1)各种急诊监护仪器的表面根据耐受情况选择合适消毒液,每日清洁消毒1次,遇污染后及时清洁和消毒。
2)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物体表面如电脑键盘、鼠标等应每日清洁,必要时用50gL含氯消毒剂擦拭。
3)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或其他可疑污染时,对于含少量血体液(<10n1)等物质溅污,可先用吸湿材料将其清除,如污渍已干涸,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去,然后使用含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污染表面,作用30min。对于被血体液(>10m1)等污染的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20xx-5000g/L消毒液的抹布覆盖。
4)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应保持清洁,每日使用后用75%乙醇或5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洗消毒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立即清洁消毒晾干备用。
13,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有关规定,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等交接登记工作,实行双签名,交接登记保存三年以上。
急诊科管理制度2
一、目的
通过对急诊患者接诊过程进行控制,使急诊患者及时、准确得到诊治,危重患者及时得到抢救,避免多科转诊,延误救治时机。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患者的接诊服务。
三、职责
(一)急诊护士负责急诊患者接诊、分诊工作,按医嘱及时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服务。
(二)急诊科护士长负责指导接诊、分诊工作,协调解决急诊患者接诊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意外。
(三)护理部主任、急诊科主任负责协调解决特大意外、灾难事件及大的纠纷。
四、工作程序
(一)急诊科专门设立一急诊班护士,负责接待来诊急诊患者,24小时值班。
(二)接诊护士应按急诊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分别处理。
(1)对接受治疗的患者,当班护士根据需要安排坐姿或卧位,并介绍环境,交待注意事项及患者须知。
(2)对外伤的患者,接诊护士应做相应的初步处理,如止血包扎、固定制动等。
(3)高热患者按医嘱予以测量体温、物理降温,并安排床位、保暖等。在病历上做相应的记录,并按医嘱给予治疗及护理。
(4)急诊护士接到危重患者直接送入抢救室,通知相关医生抢救,并参加抢救工作,开通各种抢救通道,准备各种抢救仪器。遇到因科内条件限制不能处理的急诊患者(如心脏破裂、股动脉破裂等)应立即送往手术室,争取抢救时间,在护送途中做好相应救治工作(如开通静脉通道等)。
(5)遇到由路人送来的无名氏,做好接诊救治工作的同时,护士应向患者询问他的地址、姓名、电话,根据患者提供的资料,联系其家人或朋友。
(6)对神志不清而无人照看者,在做好救治工作的同时,接诊护士和医生同时检查、清点患者的物品并登记、签名后暂时保管。根据患者随身物品所提供的资料,设法通知其家人或朋友。
急诊科管理制度3
一、目的
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设施配置,规范操作程序,利于急救患者及时得到救治,提高院内急救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对院内急救接诊、诊疗的过程控制。
三、职责
(一)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急诊科人员日常工作安排。
(二)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领用急诊科急救所需设施及器材。
(三)由护士长、质控护士负责对急诊科设施及器材的管理、维护和使用记录进行控制。
(四)急诊科各级医护人员实施院内急救接诊、诊疗工作。
四、工作程序
(一)急诊科设施策划及配置:
按国家对急诊科设施的规定要求配置所需的设施及器材。(详见《急诊科设施配置及管理制度》
(二)日常工作安排: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急诊科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安排,制定一定时间内的医、护人员值班表,并对医护人员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以保证急诊科24小时开诊。
(三)急诊就诊范围:
为了急诊患者方便就医,及时得到救治,故制定急诊就诊范围:
1、急性外伤;
2、急性腹痛;
3、突发性高热;
4、各类休克;
5、各类大出血;
6、心、肺、脑、肝、肾功能衰竭或多脏器功能衰竭;
7、昏迷、抽搐、呕吐;
8、耳道、鼻道、咽部、眼内、气管、食管内异物或疼痛、出血;
9、中毒、中暑、自缢、淹溺、触电;
10、急性过敏;
11、其他急性病症。
急诊患者往往比较复杂,表现千差万别,因而不要死卡条文贻误病情。
(四)院内急救患者的接诊:
1、急诊值班人员坚守岗位,要严肃、认真、迅速、敏捷地救护患者,对患者态度和蔼、热情负责。
2、当遇有急、危、重患者时,分诊护士应立即将其送往急诊专科诊室进行救治,后补挂号手续。
(五)院内急救患者的诊断、治疗:
1、首诊医师对就诊患者认真负责,仔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作必要的辅助检查,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救治。具体工作程序参照《常见疾病基本诊疗规范》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中各种急诊疾病的诊疗常规。
2、如果首诊医师发现就诊患者的病情涉及其他专科或确系他科诊治范围时,在完成各项检查并作了必要的处置、写好病历后,再请有关专科会诊。危重患者应由首诊医师陪送。
3、病情较重的患者,当值医师应决定是否收急诊留观或收住院,经抢救后的患者,如病情稳定或允许移动时,应迅速送入病房或手术室。
4、值班医师对急救留观患者负责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写好留观病历及观察记录,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5、对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做好登记及报告工作,遇有交通事故、吸毒、自杀或有伤情异议等患者及涉及公安、司法情况时,由值班人员报告总值班,通知有关单位。
6、护士认真执行医嘱,及时配合医生抢救工作,要对急诊抢救设备、药品保证完好、充足,并做好护理观察记录。(详见《急诊医嘱执行管理制度》)
7、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要主持各种抢救工作及死亡病例讨论、会诊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8、当遇有特殊情况时,当值医师要及时、如实向上级领导报告,白天应向急诊科主任及医务科主任报告,夜间报告医院总值班,请求处理意见,避免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
本内容由xiaomao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172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