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与喂养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儿童营养与喂养》

欢迎阅读小儿营养与喂养实训报告,还在因为不知道怎么写实习报告而犯难吗?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提供详细的实践操作指南,帮助您了解婴幼儿喂养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保证您的宝宝得到充分的营养和照顾。

小儿营养与喂养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儿童营养与喂养》

小儿营养与喂养实训报告1

一、专科计划

1. 第一周,强化基础知识和基础护理学习,培训能独立完成内容,包括:药物剂量的计算,皮试,肌肉注射,小量保留灌肠、吸氧及高热病人的护理,在这些基本的操作中养成养成学生独立及严谨的作风,并在此阶段使学生了解儿科护理常规。

2. 第二周,组织学生学学习儿科常规护理的理论知识,这周的时间里,由带教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专科护理,如:高热惊厥的护理、急性喉炎、喘息型支气管炎、过敏性紫癜等专科护理。出科前进行一次操作考试,严格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评分并记录。

3. 在两周实习中,了解责任制护理,掌握分级护理制度,熟悉新生儿室的设备,了解使用方法及治疗意义,了解设备清洁消毒方法及管理制度。

4. 安排一个独立带教日,针对以往一对一带教制,使学生了解的内容比较单一,难以接触到的本科室的所有疾病,这样难免会影响学生实践多病种的机会,通过带教日,让同学可以全面系统的了解儿科各种疾病的护理。

二、入科教育

内容:

1、对新到科室的学院,统一进行科室人员疾病区环境的介绍。

2、讲解各班的工作职责及上下班时间,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3、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4、以“病人为中心,时刻为病人着想”,热情、周到、耐心地,为病人服务,树立高度的责任心。

5、组织护生学习《医疗差错事故的处理条例》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强化法制观念和自我防范意识,在工作中,要严格、谨慎、认真、耐心、细致、反复核对确保医疗安全。

6、加强理论知识的巩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加强基本功能训练。

7、掌握儿科常用药物的规格剂量,学会剂量的计算。

8、实习护生的护理操作定期考评和随机抽查。

9、实习学员有一对一的带教老师,任何护理操作都要在带教老师监督指导下进行,做到放手不放眼。

10、实习学员可以监督带教老师,是否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

小儿营养与喂养实训报告2

[目的要求]

1.学会婴儿奶品的配制方法。

2.学会乳瓶哺喂法和鼻饲法喂养。

3.了解现在常用的不同年龄组的配方奶。

4.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同情、关爱患儿的基本素质。

[实训准备]

1.教师准备:在儿科实训室实训,教师先复习有关小儿喂养与奶品配制的方法。

教师先示教,然后学生每8-10一组进行操作练习。

2.护生准备:按照护理学生的素质要求:服装鞋帽整洁,态度和蔼可亲,言语温和恰当,操作时动作轻柔、准确、富有爱心。

3.用物准备  配乳卡、天平、广口容器、大量杯1个、量勺1个、无菌开水壶1个、无菌奶瓶若干、温开水适量、奶锅、搅拌勺、白糖、配方奶粉、鲜牛奶、全脂奶粉。镊子、胃管(5F或6F)、10ml注射器、纱布、治疗巾、治疗盘、石蜡棉球、适量温开水(38~40℃)、听诊器、透明敷贴。

[实训方法及流程]

(一)配乳法

1. 全脂奶粉配制法

(1)核对配乳卡,计算婴儿全日所需的牛奶量和水量。

(2)洗手,戴口罩。

(3)用天平称出所需奶粉克数,按比例1:8配制;或用量杯量出温开水(40~60℃)按1:4置于广口容器中调成乳汁。

(4)按婴儿一天的哺乳次数分别将配好的牛奶倒入消毒好的奶瓶内,盖好盖子,待凉后置冰箱内备用。

(5)整理用物,初步清洁后送消毒,洗手。

2.配方奶粉配制法

(1)核对配乳卡,计算婴儿全日所需的牛奶量和水量。

(2)洗手,戴口罩。

(3)跟据配方奶包装盒要求的水量与奶粉的比例,用量勺取适量奶粉倒入量杯,轻轻摇匀,使其完全溶解。

(5).整理用物,初步清洁后送消毒,洗手。

3.鲜牛奶配制方法

(1)核对配乳卡,计算婴儿全日所需的牛奶量、糖及水量。

(2)洗手,戴口罩。

(3)将计算好的鲜牛奶量用量杯准确量取,放入奶锅内加热煮沸3-4分钟,关火静置,去除奶皮,加入计算好的白糖,搅拌均匀。

(4 )按婴儿一天的哺乳次数分别将配好的牛奶倒入消毒好的奶瓶内,盖好盖子,待凉后置冰箱内备用。

(5).整理用物,初步清洁后送消毒,洗手。

(二)喂乳法

1.乳瓶喂乳法

(1)核对床号、姓名乳液种类和乳量。

(2)抱起婴儿,围好垫巾,喂哺者坐在凳子上,使婴儿头部枕于其左臂上呈半卧位。

(3)喂哺者右手将乳瓶倒转,先试乳温,滴1-2滴乳液于左手臂内侧,以不烫手为宜。轻触婴儿一面颊部,刺激其吸吮反射,倾斜乳瓶,使其含住乳头吸吮,使乳液充满整个乳头,哺喂过程中要注意观察。

(4)喂毕将婴儿竖抱伏于肩上,轻拍其背部,使咽下的空气排出,然后将婴儿放回床上,取右侧卧位。

(5)整理用物,初步清洁后送消毒,洗手、记录哺乳情况及奶量。

2. 鼻饲法喂养

(1) 备齐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乳液种类和乳量。 

(2) 新生儿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将治疗巾铺于其颌下,清洁口腔。 

(3) 测量预置入胃管长度:插入长度相当于患儿鼻尖到耳垂的距离加上耳垂到剑突下的长度,并做好标记。 

( 4)用石蜡棉球润滑胃管前段,左手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段口腔缓慢插入,在咽喉部会略遇阻力,应放慢速度,轻托患儿头部使下颌尽量靠近胸骨,将胃管送入,插管至预定长度时用透明服帖固定至一侧面部。 

(5)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的方法: 

1 用注射器抽吸胃内容物,如有胃液抽出,即证明管已至胃中。 

2 如未抽出胃液可将听诊器放剑突下,用注射器向胃管内注入5ml空气,如能听到气过水声,表示管在胃中。 

3 将胃管外端浸入一碗水中,没有气泡溢出,则表示管在胃中。

[实训评价]

评价方式为自评、他评、师评。评价内容如下:

1. 是否明确实训目的,并能准确描述。

2. 实训准备是否完整,患儿是否准备好配合护理评估,实训者是否已经完成准备工作。

3. 在护理评估过程中是否对患儿具备人文关怀,富于同情和爱心。

4. 操作过程是否认真、全员参与、小组合作,讨论结果是否准确,是否有价值、具有创新性与开拓性。

5.操作过程中患儿能够配合护理、正确配合操作者进行操作护理。

6.操作前已将注意事项告知家长。

[注意事项]

1.护士配奶前必须洗手、戴口罩。 

2.配奶时,先准备好适量的温水,再加入奶粉搅拌,集中配奶。现配现喂。 

3.配奶的量杯、搅拌勺、奶瓶和奶头一用一消毒。 

4.配方奶粉注明开盖起始时间。配方的量勺用后不能放在奶粉罐内,防止奶粉污染。

5.插胃管前应先检查口、鼻腔有无阻塞。 

6.插管动作应轻稳,特别是在通过食管时,以免损伤食管黏膜。 

7.每次鼻饲前应判定胃管的确在胃内及无胃液贮留时,方可注食。 

8.插管过程中如发现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

小儿营养与喂养实训报告3

假如我没坐到这里,也许我还不知道“育婴师”这个职业,更谈不上它对孩子又多重要的价值。在此,我真诚的谢谢XXXX职业学校给了我这个学习的平台,也谢谢参与此活动中的各位老师精彩的讲座,让我学到了许多。

0-3岁是人生中身体和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特别需要在生理、心里、营养、保健几行为培养诸方面给予科学的指导,而父母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及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婴儿的生理健康、行为模式、智力发展、人格结构和未来成就。而育婴师的出现就是为了进一步传播科学育婴的理念,传授育婴的科学知识,指导父母和婴儿在充满亲情的氛围中开展游戏活动。

通过培训,让我感悟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育婴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具备“四心”

爱心: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有热情去工作,去指导家长从科学、适度的角度去爱孩子,既不能溺爱,又不能任其发展。

耐心:这是与孩子相处的必备条件。孩子还小,很多心理活动不能表达,要有耐心,通过相应的锻炼,帮助孩子表达。

细心:在与孩子相处中,通过观察孩子的表现来发现问题,比如:进入同一个环境,有的孩子表现自然,而有的孩子则比较敏感,甚至大喊大叫吵着要走。我们要细心地发现并分析原因。

恒心:在研究孩子的培育工作中,吃喝拉撒都要考虑,甚至孩子的大小便就分成十几种,需要望、闻、问,不怕脏、不怕累,找出原因并解决,没有恒心是不行的。

2、学会尊重

这是与人交往的前提。作为育婴师要尊重家长和孩子,还要引导家长尊重孩子。作为育婴师要注意自身形象,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家长放心。再疲劳也要在孩子和家长面前,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

培训过程中,每一位授课老师都很敬业,他们认真仔细地教学、规范的演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蒋一方医师,他让我学到了很多书上没提及但又真正实用的知识,如:怎样判断宝宝过敏了? 哪些食物是补铁的?哪些水果、蔬菜富含维C;如何自制水果酸奶、素罗宋汤;面条怎样煮更美味等,最重要的是他教会了我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享受生活。

而季老师不但用自己看过的病例来讲授,还充分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为大家一一解答疑难问题。她说的一句朴实的话,让人回味:我希望你们在我这里多问一点、多学一点,那是对我讲课最大的奖励,我想这也是我人生旅途中宝贵的财富。

培训临近尾声,我要更努力、认真地复习准备,争取以比较优异的成绩通过资格考试,成为一名优秀的育婴师,为更多的家庭服务,我相信我的工作会为他们提供重要的帮助——克服孩子成长中的所有问题和困难。

小儿营养与喂养实训报告4

以前,有些妈妈会采用豆浆和牛奶替代母乳。那么,让我们来比较一下,看看哪种更适合: 1、豆浆虽然取材方便,营养也不错,但豆类蛋白质是属于植物性蛋白质,其吸收利用率差,其中还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皂角甙,植物红细胞凝聚素和α- 抗胰蛋白酶。 2、鲜牛奶以前是最为常用的母乳替代品,但最适合它毕竟是小牛犊,而对婴儿就不那么“对口”了,而从分析母乳和牛奶的成分,我们也可以发现牛奶的成分与人乳的分成的确有着不小的差异。而且有些差异会直接影响婴儿的消化和吸收。 牛乳和母乳的比较 1)牛乳中的酪蛋白多,进入婴儿胃后,在胃酸作用下产生的凝块较大,不容易消化,有时还会堵住胃的出口,造成溢乳;母乳则以乳白蛋白为主,在胃中的凝块小,容易消化,而且乳白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更符合宝宝生长的需要,两种奶所含的脂肪数量相似,但人乳中长链不饱和脂肪酸较多,脂肪颗粒小,还含有脂肪酶,故易于消化,并可以在体内转变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及二十二碳六烯酸。牛乳含糖量较低故牛奶中档要适当加糖,人乳是以乙型乳糖为主,能促进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的生长,从而抑制大肠杆菌,故母乳喂养的孩子腹泻比较少见。 2)牛乳所含的矿物质是人乳的3倍半,增加了宝宝肾脏的负担。但其钙,铁,锌,铜的吸收率都低于人乳,因此用牛奶代替母乳,也是一种不得已的方法。 近年来,由于营养学和食品工艺学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以母乳为“金标准”,把牛奶成分尽量改变得和母乳相似的“配方奶粉”。孩子吃后,生长发育速度明显优于用鲜牛奶喂养的小儿

小儿营养与喂养实训报告5

1、能量需要

(1)基础代谢所需:婴儿基础代谢需要的能量占总需能量的50%~60%。以后随年龄而递减。

(2)生长发育所需:此项为小儿所特有,所需能量与生长速度呈正比。1岁以内的婴儿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占总需能量的25%~30%。以后逐年减少,至青春期需要量又增多。

(3)消化吸收食物所需:指用于摄人和消化吸收食物时所需的能量。婴儿用于此项需能量占总需能量的7%~8%,年长儿约占5%。

(4)活动所需:不同小儿活动强度、时间及类型不同,所需能量相差很大,婴儿约需63~84kJ/kg(15~20kcal/kg)。

(5)排泄损失能量:未消化吸收的食物排泄损失占总能量的l0%。

以上5个方面需能量的总和即为机体所需的总能量。婴儿期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能量460kJ(110kcal),以后每增长3岁,减去42kJ(10kcal),到l5岁时约为250kJ/kg(60kcal)。

2、营养素

(1)蛋白质:母乳喂养每日需2g/kg,牛乳喂养每日需3.5g/kg,蛋白质供能占每日总能量l5%。

(2)脂肪:婴幼儿每日约需4~6g/kg,占总能量的35%~50%。

(3)碳水化合物:婴儿每日需10~12g/kg,占总能量的50%~60%。

(4)水:婴儿每日需水量约为l50ml/kg.以后每增长3岁,减去25ml/kg。

(5)维生素和矿物质:为非供能物质,对调节体内各种代谢过程和生理活动、维持正常生长发育起极重要作用,必须每日补充。钙、磷、铜、铁、锌、钠、钾、氯、碘、镁等矿物质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6)食物纤维素:食物纤维素无营养功能。但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排泄。人体每日必须摄入定量的纤维素。

3、婴儿喂养

婴儿喂养的方式有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3种。

小儿营养与喂养实训报告6

一、实习要求:

1.实习生应遵守科室一切规章制度,服从带教教师的安排。

2.因故不能上班应履行请假手续,须提前向科教科及科主任请假,办理完请假手续才能休假。

3.尊敬老师,认真执行各种操作常规,不可私自违反操作规程进行各种操作,否则取消实习资格。

4.必须服从科室安排,按时参加科室组织的讲课及各种活动。

5.要求带教老师在各种诊疗操作中做到放手不放眼,因带教老师不认真带教而出现的差错事故均由带教老师负责,并取消带教资格。

二、具体安排:分为儿科普通病区及儿科ICU病区

1.对每一批学生进行入科教育,了解本科规章制度及本科工作的基本特点。ICU病区应学习并严格掌握无菌观念,严格执行ICU病区规章制度。

2.规范儿科病历书写,各级医师严格把关,教学秘书定期抽查,对不合格病历应及时修正或重写。

3.熟悉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疗常规,对儿科急重病有初步的了解。

4.在实习期间带教老师应教会学生心脏、肺脏、腹部查体、及对三大常规、胸片的基本分析。

5.每周三安排一次主治医师及高级医师进行教学查房。每周四安排由高年资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对儿科常见病的教学。

4.出科考试以对儿科常见病的诊治掌握情况进行考查:包括询问病史、体检、书写病历及基本诊疗计划。

三、理论学习:

1.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2.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主要疾病临床表现及诊疗常规:疱疹性咽峡炎、鹅口疮、口腔炎、消化道溃疡、肠套叠、小儿腹泻病及补液。

3.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主要疾病临床表现及诊疗常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4.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主要疾病临床表现及诊疗常规: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病毒性心肌炎。

5.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主要疾病临床表现及诊疗常规: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

6.造血系统疾病: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营养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

7.神经系统疾病: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

8.小儿常见为重症:小儿心肺复苏、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中毒。

四、临床实践:

1.小儿病史询问及病历书写。

2.了解骨髓穿刺检查的基本方法。

3.了解腰椎穿刺检查的基本方法。

4.了解ICU心电监护及吸氧的适应症及操作规范。

5.了解呼吸机的基本参数及意义。

五、儿科教学组成员:

带教组长:耿建梅主任

成员:

小儿营养与喂养实训报告7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的营养相对较多些,而消化功能尚未成熟,因此小儿营养与喂养的基本原则是既要满足生长的需要,又要适应消化能力,尤其在婴儿时期更为重要。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对营养的要求相对越多。

小儿营养

主要营养物质的正常需要量:

1.蛋白质:母乳喂养儿2-2.5g/kg/日,牛奶喂养儿3-4g/kg/日,混合喂养3.0g/kg /日食物中以奶、蛋、瘦肉、鱼、豆类等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所含必需氨基酸比较完全,故营养价值较高。

2.脂肪:婴儿每日约4g/kg 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有保护脏器及保温作用

3.碳水化合物:婴儿每日约需12g/kg; >2岁10g/kg 是热量的主要来源

4.维生素:Vit A.B.C.D……(见下表)

5.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钾、钠、氯、钙、磷等

6.水100-150ml

小儿喂养

婴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营养物质较多,但消化功能不成熟,故合理喂养更为重要。婴儿喂养分为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

1.母乳喂养的优点:

a)母乳中蛋白主要为乳白蛋白,遇胃酸形成凝块小,容易消化

b)含不饱和脂肪酸多,脂肪球较小,易消化吸收。

c)含乙型乳糖较多,可促使双歧杆菌生长,从而抑制大肠杆菌,避免腹泻。

d)钙磷比例较适宜,利于吸收。

e)含部分抗体,增强婴儿的免疫力。

f)母乳喂养方便、卫生、经济。

g)增进母子感情

2.人工喂养

牛奶的成分与特点:

1)蛋白质中含酪蛋白较多,在胃中形成凝块较大,不易吸收。

纠正方法:用开水、米汤稀释,煮沸改变蛋白质性质

2)脂肪球大,缺乏脂酶,不易消化。

3)含乳糖低,且为甲型乳糖,有利大肠杆菌生长,易腹泻

纠正方法:可加5-8%蔗糖或葡萄糖

4)矿物质含量多,中和胃酸,降低胃液酸度,不利消化

需要量:每天每公斤牛奶100ml、蔗糖8g、水50ml

3.辅助食品的添加:

a)目的:

i.补充营养成分的不足

ii.补充乳量的不足

iii.为断奶做准备

b)原则:

i.从少到多,从一口开始逐渐增加

ii.从细到粗,细泥——碎末

iii.从稀到稠,流汁——半流汁——糊状——固体

iv.从单一品种到多种

c)顺序:

<3个月鱼肝油从1-2滴逐渐增加至4-5滴,水果汁,菜汤

4-6个月米糊、稀粥、蛋黄、菜泥、苹果泥、鱼泥

7-9个月烂面、粥、饼干、烤馒头片、全蛋、肉末、碎菜

10-12个月粥、软饭、面条、豆制品、碎菜、碎肉等

1岁以上婴儿消化能力逐渐增强,饮食应以奶类为主逐步向成人食过度,食品应多样化。

d)注意事项:

i.6个月内不加盐,1岁内不加味精

ii.先添加一个品种无不良反应,消化正常再加第二种

iii.先喂辅食再喂奶

iv.用小勺喂

v.患病时暂缓

vi.注意食品感官性状,促进食欲

小儿营养与喂养实训报告8

一、目的要求:

1、培养全新全意为病儿服务的思想,树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好医德医风。

2、掌握小儿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的特点和方法、熟悉儿童常用检查正常值和常用药物剂量。

3、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

二、业务要求达到的标准:

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通过临床实践并结合教科书及参考书,学习和初步掌握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培养独立分析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临床实践,熟练掌握儿科疾病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诊断方案的制定,以及儿童基本护理。

3、学习和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4、了解和初步掌握儿科常用药物剂型和剂量。

5、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掌握儿科常见急症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三、培养方法:

1、主要通过临床实践进行学习,上级医师适当介绍儿科学新理论和新进展,指导阅读有关教材和参考书,重点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正确的临床思维。应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强化实践和操作能力训练。

2、参加科室业务学术活动及全科和专业组病案讨论。

3、要求每两周给实习学生进行小讲课一次,每日查房。实习学生应充分利用上级医师查房时进行学习。

四、转科

结束科室实习时,应主动征求带教教师的意见,办妥离科。

上面就是小儿营养与喂养实训报告相关内容,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更多内容清关注本站。

本内容由yuying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19308.html

(0)
yuyingyuying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