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是教育工作者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和评价后所撰写的书面反馈。它详细记录了课堂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等方面的情况,并深入分析其优劣得失,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旨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月光曲评课稿记录精选,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月光曲评课稿记录精选1
今天听李老师的课,我一边记录,一边思考,四十分钟转眼就过去了。首先对李老师为我们奉献了这么一堂精彩的课堂表示感谢。从她今天的课堂中的表现可以看出她的准备非常充分,教学设计很好的体现了自己的思路及教学理念。从整堂课来看,她的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目标明确,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课文挖掘特别到位。尤其是她的板书令人耳目一新,设计鲜明独特,体现了文章的重难点,让人一目了然。
可是我们每个人不一样,所承载的思想也不一样,我这里有一点不同的教学思路,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我用三个关键词来表达:已知、未知、须知。在本堂课中,字词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上节课已经学过的,是已知的内容,我们不必在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复习巩固,我大概记录了一下时间,你的复习一共用了八分钟。我想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这个已知的部分时间可以省一些出来,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字词的复习在这里不是说不要,是可以作为一个简单的复习就可以了。
其次,《月光曲》创作过程是未知的,而这个过程以及课文内容分为实在事物描写与事物引起联想的部分是须知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突出这个重难点。在这个部分中我有一个自己小小的想法,在课文从字词的复习到主要内容的复习下,我们顺理成章的过渡到《月光曲》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呢?于是就有了第一部分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欣赏李老师教学分析穷兄妹俩与贝多芬交流的这个部分,在这里过程中,她把贝多芬与他们的相遇的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分解为三个部分:听见琴声,心里触动;听到谈话,心里感到;遇到知音,心里激动。我想正是这里的心情变化,刚好与后面的琴声旋律变化想切合,在这里指导到位后,再来学习第九自然段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话就比你刚开始学习第九段再来学习创作过程要好一些。在这里学习后,学习联想的部分我觉得指导朗读不是非常到位。当你单独抽一个学生来朗读的时候,感情的变化始终不是很到位。在这里我想是不是可以抓住关键词语来帮助一下呢?第一个旋律是平缓,我们就抓住词语“水天相接’来指导;第二个旋律是明快,我们就抓住“波光粼粼”来指导;第三个旋律是“高亢”,我们就抓住“霎时、一缕一缕、波涛汹涌”来进行理解指导。我想抓住了关键词语,再来体会旋律的变化以及联想的部分就容易的多了。理解过后,再来要求孩子们背诵,这样本课的难点突破就容易多了,也完成了本课要求的积累优美语句的任务。在理解背诵的基础上,再去完成拓展的写话过程显得整节课就完整了许多。
当然上面的仅仅是个人的意见。有人说过自己在台下觉得思路清晰,但是真正上台过后就显得思绪混乱。在这里说得有不恰当的地方还请大家见谅!
六年级月光曲评课稿记录精选2
《月光曲》一课记叙了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意境优雅,适宜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阅读训练的好材料,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关键在于让学生正确的回答课后的问题,能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突破难点,想象第九自然段中描绘《月光曲》的内容,感受其意境的美;理解贝多芬的两次说话,体会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听了胜利大街小学徐聪聪老师所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的阅读教学,感受颇深,教师在课堂上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特点,体现了年段教学特点,深刻领悟编者的意图,进行了恰当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些许感受:
一、徐老师注意了引领学生静心默读、动情诵读,体现了语文课的“读”味。
学生读的形式较多,有自读、试读、抽读、评读、齐读等。如为了让学生感受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爱,老师设问:“听了穷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会怎么想?”,并且让学生“用心读,看能否走进他们的内心?”品读时注意了不断地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人物的情感世界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
二、本节课教学重点突出。
教者紧紧抓住二至六自然段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乐曲,第九自然段贝多芬记性创作《月光曲》两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通过自读自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等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充分感受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爱,理解《月光曲子》的内容。紧扣文章的主题,编者的意图,流传的是贝多芬的精神。加强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促进了情感交流,思维碰撞,文本对话。
三、 注意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在教学中,教者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自读自悟、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的设问注重了珍重学生的感受,如“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等。
综上所述,一堂好的语文课:要咬文嚼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发情感;联系实际体验,沟通情感;拓展想象,加深理解,深化情感;有感情朗读,内化并升华情咸。只有这样才能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六年级月光曲评课稿记录精选3
教学中,叶老师以贝多芬和盲姑娘的两次对话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感受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这两次对话在课文的内容上,正是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一曲的关键处,把这两个片段读好,就能感受贝多芬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指导阅读把人物的感情线和音乐的乐曲线有机地交织起来,巧妙地化难为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既理解了乐曲的发展层次,又弄清了贝多芬感情波澜的推进,完成了学习语文与欣赏艺术的完美结合。
叶老师让同学们在听《月光曲》的过程中感受到明月从海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的奇丽景象,划分成三个画面,充分发挥学生想象,把画面画出来,再一次感受乐曲旋律与人物感情变化:
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整节课,叶老师有收有放,使学生入其境而通其情,真正感受到了乐曲之美,文字之美。
课后,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评课,大家就怎样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和教师预言的简洁、有效性进行了交流。
六年级月光曲评课稿记录精选4
每次听王老师的课,心里总涌现一个词——“大气”,富有激情的语言,自如的课堂驾驭技巧,张弛有度的课堂节奏调控,是我一直追求但未果的教学境界。在《月光曲》这一课堂中,再次让我领略的王老师的执教魅力。贝多芬的在弹奏时由平静到感动再到激动,月光曲的曲调变化由舒缓柔和到渐渐有力再到高昂激越,而我们听课的老师心情也在课堂中波涛起伏,步调一致。
王老师特别注重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的积极性,由文字到音乐、由音乐到画面,从语言文字中发挥想象,体会《月光曲》的旋律,又从想象中入境理解语言,体会感情,从而拉近了与作者情感的距离,同时语言与思维的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课文之后,播放钢琴曲《月光曲》,再配以师生的合作朗读,美妙的旋律,优美的语句仿佛把学生带到了大海边,他们仿佛也看到了明月和明月照耀下的大海。这里教师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获得整体的感知,形成“通感”,获得的印象较为深刻,收到解读课文之利,使学生对《月光曲》的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意境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对贝多芬当时的激动心情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达到了突破难点的作用。再次借助媒体(《月光曲》旋律的伴奏)背诵课文,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且再一次体会了《月光曲》的优雅意境。
六年级月光曲评课稿记录精选5
王老师继《再见了,亲人》之后,又给我们呈现了一篇饱含着激情的范课,每一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的教学,也带来了极大的触动,让我更多地反思自己的课堂。
下面就本堂课的几点成功,几处商榷,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成功之一:王老师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朗读指导。读的形式比较多样,有范读、试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等,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如:老师在听到学生读描写月光的语句时,不是很动情,教师告诉学生,要朗读出感情来,老师有诀窍,即:节奏上要有快有慢,力度上要有轻有重,音调上要有高有低,然后老师展示了范读,这个范读很有必要,不但给学生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也为整个教学铺下了坚实的感情基调。
整堂课,老师的范读及学生的朗读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这也正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成功之二:教学设计新颖
王老师不是按照惯常的顺序从第一段一直讲到文末,牵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把课文的重点段提溜出来,深入理解。学生感悟了意蕴深远的月光曲,从而为进一步探讨月光曲创作的原因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成功之三:让学生板书
上一节公开课,王老师也让学生下来板书,既节省了老师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学生把自己的见解美滋滋地板书在黑板上,也使他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商榷一:让朗读更深入,让板书更完满
王老师那种直接奔第九自然段,直接朗读,有没有架空的感觉?即学生还没有体会到月亮升起,音乐舒缓,正表现了贝多芬听到茅屋传出来的钢琴声弹的是他的曲子时,内心受到了触动,而月亮升高,音乐刚健,表现的是他听到兄妹俩的谈话,为妹妹的善解人意而感动,而风卷云涌,音乐激昂,表现的是他遇到知音,为穷苦人感到愤懑的心情。在这里是不是说,直接奔第九自然段不妥,并不是,可以这样处理:
讲授第九自然段,欣赏月光曲时教师可简单板书:徐缓——刚健——激昂。当学完前面几个自然段后,老师的板书可以是:触动——感动——激动。这样上下一一对应,让学生明白贝多芬创作《月光曲》不是凭空想象,于是课文的难点便随之突破:他正是在与兄妹俩的接触中深受感动,又凭借当时清幽的月光的联想,才即兴创作出《月光曲》,来表达这种情感的。如果再回过头朗读第九自然段学生是不是对《月光曲》的深邃含义,理解得更透彻,这样景美,人美,音乐美让整堂课更充满了和谐之美。
商榷二:文中的关键词,如:“纯熟”“清幽”“陶醉”等,教师是否需要让学生探讨一下它们的意思,我觉得这些词语都能加深对文章主题和人物情感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落实了语文的工具性。
商榷三:当老师范读完了之后,可以不必马上让学生读,是否可以让学生起来评价老师,学生如果能评价到位,也正说明了他对文本解读得好。
总之,透过王老师的课,我看到了课下老师钻研的韧劲,精益求精的态度,这都是我所欠缺的,向王老师学习!
六年级月光曲评课稿记录精选6
这节课教师的主导地位很强。
1. 复习巩固进行串问,这里充满中学色彩。这时的串问是为了复习巩固,我觉得也要板书,如听(触动)——看(感动)——弹(激动)——为下文学习理解贝多芬弹了一曲又弹一曲原因和贝多芬创作《月光曲》*做铺垫,也为了板书的完整性。
2. 学习要求:读一读,说一说:听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兄妹还想看到了什么?这里应该要求学生用笔画出了,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3. 抓住三个画面来体会,从这个切入点来理解课文重点方法不错,但缺少情景再现化,没有用语言的描述,用简笔画勾勒,促进体会感悟,以及让学生从画面美转换成声音旋律的美,如果这时让学生听音乐,感受旋律变化美三者结合是否更好?今天我们就做关于《月光曲》。至于《欢乐颂》我觉得作为加深了解贝多芬是可以,但是放在课前或者课后是否更为妥当……
六年级月光曲评课稿记录精选7
听了浦老师的《月光曲》一课,感受颇深。教师在课堂上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特点,体现了年段教学特点,深刻领悟编者的意图,进行了恰当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下面就这节课的过程,谈几点看法:
一字词扎实,训练到位。
教师检查预习中,结合预习单,有目的的解决生字新词和重点词语的理解,十分巧妙。提别是“幽静”一词的理解,教师结合图片,让学生结合情境,很快了解词语的意思。训练扎实到位。
二、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教师结合学习任务单,紧紧抓住二至六自然段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乐曲,第九自然段贝多芬记性创作《月光曲》两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通过自读自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等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充分感受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爱,理解《月光曲子》的内容。
三、教学引导,促进了文本对话。
浦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重点句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语文味来。老师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细细地品,慢慢地悟,循序渐进地过程清晰可见。学生在问题中对话,在词句中品味,找出其中的情感把人物的语气、心理等等一一展现出来,从而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
四、动情诵读,体现了语文课的“读”味。
教学中,学生读的形式较多,有自读、试读、抽读、评读、齐读等。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体会感悟,使学生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在了解盲姑娘热爱音乐与善解人意的基础上也感受到贝多芬“让自己的音乐为穷人造福”的志向,和对盲姑娘深深地敬意。贝多芬此时的敬意与感动正是他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奏一曲的真正原因,同时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养成起到了关键性的引导作用。从而做到了以情体会情,以心感受心,
五、注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在教学中,教教师的设问注重了珍重学生的感受,如“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等问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浦老师的教学留给我感受是:简简单单中有方法,扎扎实实中有提升,平平淡淡中有激情。
六年级月光曲评课稿记录精选8
《月光曲》是著名钢琴家贝多芬的作品,是他的钢琴奏鸣曲第14号。这首曲子常被称为《月光曲》是因为它的音乐氛围给人一种幽静、神秘的感觉,就像是深夜中月光下的景象一样。
《月光曲》以一个平静而沉思的开头开始,由低音部的单调的音符构成,仿佛是一种呢喃的声音。然后,曲子逐渐转向了变奏,并且通过不同的音乐技法,如和声的变化、音符的断奏等,创造了一种回旋律的效果,让人感觉仿佛在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
除了音乐结构的巧妙之外,《月光曲》的曲调也非常特别。它使用了降C小调,这是一种带有寂寥和忧伤的音调。整个曲子非常柔和,并且有着浑厚的音色,给人一种安静而温暖的感受。同时,它的音乐旋律也非常简洁明了,使听众更容易被这首曲子所感动。
事实上,《月光曲》是贝多芬在经历了一段艰难的生活后创作的。当时,贝多芬身患重病,失去了许多亲朋好友的支持,生活也异常困苦。这样的背景下,《月光曲》可以说是贝多芬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和感悟的表达,也是他在孤独和痛苦中寻找力量和希望的过程。因此,当我们聆听这首曲子时,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坚强和勇气,同时也能感悟到贝多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总之,《月光曲》是一首非常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它通过独特的音乐结构和富有表现力的旋律,带领人们进入一个安静而神秘的世界。它不仅展示了贝多芬作为音乐家的才华,同时也传递了他作为人的情感和心境。无论是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还是一个普通的听众,我们都可以从《月光曲》中感受到美和力量,也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内心的共鸣。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六年级月光曲评课优点与不足,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本站信息推送。
本内容由zhenzhe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02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