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材库管理制度是指一套规范焊材库运作的规则和准则。它通常包括对焊材的采购、存储、使用、保养、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焊材库的秩序、安全和高效运行。以下是有关于焊材库管理制度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焊材库管理制度1
为规范对焊接材料的管理,保证产品的焊接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1(焊接材料一级库的管理:
1)采购回来的焊接材料,牌号、规格、批号和有效期应完好、齐全,并经验收合格后才能入库,保管员应根据牌号、规格和批号分类存放,并做好标识。
2)焊材一级库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至少检查两次,保证焊材存放环境的相对湿度不大于60%。
3)保管中要随时注意观察,若发现焊接材料有受潮、药皮脱落、霉变和锈蚀等现象,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汇报,视其严重程度作出报废或降级使用的处理,并予以隔离。
4)一级库应凭领料单向二级库发放合格的焊接材料。
2(焊接材料二级库和管理:
1)二级库管理员应根据生产需要,填写领料单向一级库领取焊接材料,一次领用不得超过当天焊条的用量。
2)按焊接工艺的要求,做好焊材的烘焙和焊条筒的预热工作。
3)做好焊条的回收工作。
3(焊接检验员应经常对一级库的.温度、湿度和焊接材料的烘焙发放进行巡检。
4(常用焊接材料的烘焙规范:
1)常用焊条的烘干温度、烘干时间和保温时间见下表:类别牌号烘干温度烘干时间(小时)J4221501J4263001碳钢和低合金钢焊条J4273501J506、J5073501A1021501A1072501铬镍不锈钢焊条A1321501A1372501HJ4312502熔炼焊剂HJ350、HJ260300,4002HJ250300,3502
2)当焊条放入高温烘箱时,入炉温度不宜超过100度。
5(焊工凭领料单到库房领取焊接材料,领焊条必须带保温筒,一次领用不得超过30根,对超过4小时未用完的焊条,应退进二级库房重新烘焙,焊条重复烘焙次数一般不得超过两次。
焊材库管理制度2
为了节省焊材,保证焊接工程质量,保持安全、清洁、文明的施工环境,特制定焊材回收制度。
1、每个焊工只允许领用、退回自己本人使用的焊材,不允许几个焊工所需的焊材由一个焊工领用、退回,并要求当天退回剩余焊材及焊材头。
2、焊工在焊接施工过程中,不得乱抛乱丢焊材头及剩余焊材,必须放回焊条保温筒内,下班后交回焊材库,由焊材管理人员点收,并填好《焊材回收记录单》。
3、焊接时,焊条头焊后余留长度不得超过50mm,焊丝头焊后余留长度不得超过60mm,特殊位置焊接时,允许部分焊材头剩余长度超过这个限度。
4、焊条回收率:要求地面组装阶段达到97%,安装阶段不得低于95%。达到这个要求的,按实际回收数给予适当奖励;焊丝回收,一根焊丝回收带色标的两根焊丝头,回收要求同焊条头。奖励金额按实际回收数给予适当奖励。焊材回收率低于90%的焊工,给予扣款处理,扣款数额为:领用数与实际回收差额部分×0。5元/根。
5、焊条烘焙员每月把每个焊工当月的焊材领用数及焊材头回收数进行统计,把统计结果上交给物资部和工艺部,由两部门审核后报主管经理批准,依照规定奖惩。
6、焊材回收若出现异常情况(如当天退回焊材数超过当天领用数等),该焊工当月不予建奖,并每次扣罚50元。
7、焊工领用出去没使用完的焊条当天下班前退回焊材库,并重新焊干,此批焊材应做好识别标记,第二天发放焊材时,此批焊材应优先发放。焊条重新烘干次数不得超过三次。
焊材库管理制度3
建筑工程公司材料供应质量管理制度
1.目的
为更好地满足施工生产对材料质量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加强材料供应质量的管理,完善材料供应质量的保证体系,制订本制度。
2.材料供应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1)加工订货的质量把关
1)正确选择进货渠道,对生产厂家及供货单位要进行资格审查,内容如下:
a.要有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生产产品允许等级标准、产品鉴定证书、产品获奖情况;
b.应有完善的检测手段、手续和试验机构,可提供产品合格证和材质证明;
c.应对其产品质量和生产历史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了解其他用户使用情况与意见,生产厂方(或供货单位)的经济实力、赔偿能力、有无担保及包装储运能力等。
2)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
a.计划人员和技术人员要严格把关认真审核各类计划:
b.对材料、构配件、设备等加工订货计划中的品名、规格、型号、材质要求等要进行逐项审核;
c.对构配件和设备计划的标准图集编号及非标准件加工图要详细核对,确认无误后,向业务人员做技术交底(或会同与厂方交底),计划落实执行后,与订货合同一并归档。
3)严格履行合同手续与程序。
a.材料业务人员在加工订货时,必须与生产厂方(或供货单位)签订加工订货合同(或购货合同)。
b.合同除了按标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酬金、履行的期限、交货地点与方式、违约的责任等主要必备条款签订外,还应严格按照《加工承揽合同条例》的条款签订。特别对供货质量、验收标准和验收办法,对出现质量问题的处理及经济责任(索赔违约金、赔偿金)等要详细明确地列出。
c.双方应严格履行合同的各项条款,不得擅自通融、变更和解除。
4)加强供货渠道及各种计划、合同的管理。
a.供货渠道要相时稳定;
b.加工订货应本着’先内后外,以国营厂方为主,其他为辅’的原则;
c.业务人员对下达执行的各类计划和签订的合同,应分类编号存档管理,建立计划及合同管理台账。
(2)市场采购材料的质量把关
1)材料采购人员应做好市场调查和预测工作,采购应坚持’比质、比价、比运距,以集中批发为主,就近零星采购为辅’的原则。
2)采购时必须向供销单位索取产品合格证及有关检测试验等资料,对无合格证的材料及产品一律不得采购。
3)采购批量产品时,一律签订合同。
(3)纪律与要求
1)负责加工订货和市场采购的业务人员,应模范遵守物资政策及物资工作纪律,廉洁奉公,不得搞不正之风;认真学习合同法和有关工矿产品购销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材料基本知识,掌握材料性能、用途与质量标准;要以科学有效的工作质量,保证材料供应质量。
2)要坚持先看货后订货的原则,不得盲目采购与订货。必要时,应与技术质量人员事先进行产品质量考察工作。
3)集团总公司、公司两级配套供应单位要配置质量技术人员,指导、监督材料供应质量工作。
4)做好售后服务工作。业务人员应及时和定期了解供应到现场的材料及产品质量情况,发现验收不合格的材料及产品,要按合同要求和法律、法规的时效及有关规定去办,及时找厂家或供货单位洽谈,做到包退、包换、包损失。
3.材料验收的质量管理
(1)双控把关:为了避免因质量问题造成拒收,确保进场材料合格,对预制构件、钢木门窗、各种制品及机电设备等大型产品,在组织送料前,由两级供应部门业务人员会同技术质量人员先行看货验收,无质量问题再送料。现场收料人员接料时再行验收签证
(2)联合验收把关:对直接送到现场的材料及构配件,收料人员可会同现场的技术质量人员联合验收;进库物资由保管员和材料业务人员一起组织验收。
(3)收料员验收把关:收料员对地材、建材及有包装的材料及产品,应认真进行外观检验;查看规格、品种、型号是否与来料相符,宏观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包装、商标是否齐全完好。
(4)提料验收把关:总公司、分公司两级供应部门的业务人员到外单位及集团三个专业公司提送料时,要认真检查验收提料的质量,索取产品合格证和材质证明书。送到现场(或仓库)后,应与现场(仓库)的收料员(保管员)进行交接验收。
(5)验收结果的处理
1)验收质量合格,技术资料齐全,可及时登人进料台账,发料使用。
2)验收质量不合格,不能点收时,可做拒收,并及时通知上级供应部门(或供货单位)。如与供货单位协商作代保管处理时,应有书面协议,并应单独存放,在来料凭证上写明质量情况和暂行处理意见。
3)已进场(进库)的材料,发现质量问题或技术资料不齐时,收料员应在3日内上报《材料质量验收报告单》(或电话报告)给上级供应部门,以便及时处理。暂不发料、不使用,原封妥善保管。
4.质量资料的管理
(1)资料内容:包括产品合格证、材质证明书及其他有关资料(资格审查资料、产品认证评价资料、试验资料、市场调查资料、产品广告说明、产品使用情况、用户使用意见等);
(2)材料及产品范围:
1)钢材、水泥、油毡、沥青、焊条、橡塑及化工制品、水暖、电气配件;
2)预制混凝土构件及其他制品、门窗及机电设备产品;
3)地材及新型建筑材料、新型防火材料;
4)技术质量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及产品。
(3)管理要求:
1)签发与索取:两级供应部门负责产品合格证和材质证明书(抄件或复印件)的索取和签发,各公司试验室负责对材料的复验工作;
2)整理存档:各级供应部门及使用单位都要建立材料质量证明的管理台账和严格的交接签发手续,并分类整理存档;竣工资料需用时应及时转交技术部门;
3)材料人员要学习、了解、掌握材料质量标准及有关规范,逐步完善材料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工作,为现代化管理创造条件。
5.附则
(1)本制度由总公司物资供应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20xx年10月20日起执行。
本内容由xiaozhe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05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