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行星基本知识大全 月亮的特征和形状变化是什么

八大行星是指太阳系中绕太阳公转的八颗主要天体,按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大行星基本知识大全,月亮的特征和形状变化是什么的相关内容,拉至文末查看完整资源的领取方式可下载!

资源展示如下

八大行星基本知识大全 月亮的特征和形状变化是什么

文章目录

八大行星基本知识

八大行星分为哪三类

八大行星的详细介绍

月亮的特征和形状变化是什么

地球和金星有什么区别和相似之处

八大行星基本知识

八大行星,是指太阳系的八个主要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水星: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小的行星,其公转速度最快。水星几乎没有大气层,昼夜温差极大,白天温度可高达摄氏427度,夜间可降至摄氏-173度。

2.金星: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唯一自东向西自转的行星,同时它也是地球的邻居。金星被一层浓厚的大气层覆盖,表面温度高达摄氏462度,仅次于水星。

3.地球:地球是太阳系中第三颗行星,是我们所居住的家园。地球的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其自转和公转的轨道都呈椭圆形。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火星:火星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地球的第二小的行星。火星表面覆盖着大量的氧化铁(俗称铁锈),因此呈现出红色。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气候寒冷,表面有众多的峡谷、火山和沙丘。

5.木星: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的318倍。木星的表面由红、褐、白等颜色组成,气候以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为主。木星的磁场强度是地球的14倍,对太阳系内的小行星和彗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6.土星:土星是太阳系中第二大的行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土星的表面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覆盖,其最著名的特征是环状结构,由冰块和岩石构成。土星的自转速度极快,大约需要10小时就能完成一次自转。

7.天王星:天王星是太阳系中第三大的行星,也是唯一一个躺在轨道上运行的行星。天王星的自转轴几乎与公转轨道平行,因此它的四季变化非常缓慢,每个季节持续数十年。天王星的磁场强度很弱,表面有众多的小卫星。

8.海王星:海王星是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其表面由蓝色的氢气和氦气组成。海王星的自转速度很快,大约需要20小时才能完成一次自转。海王星的磁场强度与地球相当,表面有大量的风暴和旋涡。

八大行星分为哪三类

1、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被称为类地行星,因为它们与地球在大小、成分和结构上最为相似。类地行星都具有固体表面、稀薄的大气层和少量或没有天然卫星。

2、巨行星

木星和土星被称为巨行星,因为它们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巨行星主要由氢气和氦气组成,具有厚厚的大气层和许多天然卫星。

3、冰巨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被称为冰巨星,因为它们比巨行星小,但比类地行星大。冰巨星主要由氢气、氦气和甲烷组成,具有厚厚的大气层和许多天然卫星。

八大行星的详细介绍

1、水星简介

水星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它与太阳的角距从不超过28°,中国古代称水星为辰星。古时候西方人以为水星是两颗行星,他们在暮色中见到它时,称它为墨丘利(Mercury),在晨曦中见到它时,称它为阿波罗。后来人们知道了墨丘利和阿波罗就是同一颗星,就称水星为墨丘利。墨丘利是罗马神话中专为众神传递信息的使者,他头戴插有双翅的帽子,脚蹬飞行鞋,手握魔杖,行走如飞。他神通广大,令人难以捉摸。水星确实像墨丘利那样,行动迅速,神出鬼没,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它会沿着一段奇特的曲线,从太阳的最东边跑到最西边,平均速度为每秒47.89千米,是太阳系中运动最快的行星。

水星风光

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个较扁的椭圆,当它在近日点和远日点时,所看到的太阳大小可差一倍多。太阳在水星天空中移动得慢极了,如果在水星上看日出,要耐着性子花上十几个小时。在水星上可以长时间地仔细观察日冕和色球,而不必像在地球上那样去追逐日食的瞬间,这一点令天文学家十分羡慕。然而要想到水星上去是不可能的。水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地球到太阳的1/3左右,再加上没有大气遮挡,水星上的阳光比地球赤道的阳光还强6倍,不要说人,就是一些熔点较低的金属也会熔化。另外,水星上既无空气又无水,昼夜温差非常悬殊,最热时达到427℃,最冷时则有-173℃。温度最高的区域是中心位于北纬30°、西经195°的盆地,它是诸行星中温度最高的地方,由此给它取名为”卡路里盆地”,即热盆地的意思。又因它和月球上”雨海”(月球上一个盆地的名称)极为相像,所以它也被人们称为水星上的”雨海”。

貌似月球

在地面上观测水星,几乎看不到它的细节。1973年11月3日,美国发射了水手10号宇宙飞船,对水星进行近距探测。它是迄今唯一”访问”过水星的宇宙飞船。在它与水星三次相会的过程中,向地面发回了5000多张照片。在最后一次,它距水星表面仅372公里,拍摄了非常清晰的水星电视图像。天文学家惊奇地发现,水星表面和月球表面极为相似。水星表面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星罗棋布,既有高山,也有平原,还有令人胆寒的悬岸峭壁。据统计,水星上的环形山有上千个,这些环形山比月亮上的环形山的坡度平缓些。1976年,国际天文学会聘请一些专家、学者为环形山命名,1987年正式公布了第一批环形山的名字,其中有15个环形山用了中国人的名字。除了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外,其他14位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和艺术家。

2、金星简介

金星,中国古代称之为太白或太白金星。它有时是晨星,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是昏星,黄昏后出现在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金星是全天中除太阳和月亮外最亮的星,犹如一颗耀眼的钻石,于是古希腊人称它为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爱与美的女神,而罗马人则称它为维纳斯(Venus)—美神。天文上金星符号,即美神梳装打扮时用的宝镜。

金星像月亮一样有圆缺朔望的变化,这一点曾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金星与地球十分相似:半径为6050千米,只比地球略小;平均密度约为地球的95%;质量为地球的81.5%;另外,金星周围也有大气和云层。它和水星一样,是太阳系中仅有的两个没有天然卫星的大行星。金星的公转轨道很接近于正圆,且与黄道面接近重合。其公转周期约为224.7日,但其自转周期却为243日,也就是说,金星的“一天”比“一年”还长。金星是太阳系内唯一逆向自转的大行星。金星的大气层厚重浓密而奇特,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约占97%以上。因此导致金星上的“温室效应”极其强烈。金星的大气密度是地球的100倍,其大气活动剧烈,大气层中有频繁的闪电和雷暴。金星基本上没有磁场。它的地势比较平坦,但地貌复杂,其内部结构从理论上可推出应与地球类似,但还有待观测证实。金星有凌日现象与“金星蚀”现象,它们都是百年难遇的。

“太阳从西边出来”

人们常把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比喻成”太阳从西边出”,这句话在金星上却是绝对真理。金星是个“蒙面逆子”,“蒙面”是指它有浓厚的云层,“逆子”是指它是太阳系中唯一逆向自转的行星。因此从金星上看太阳自然是西升东落的,“太阳从西边出来”也就不奇怪了。

浓厚的金星云层使金星上的白昼朦胧不清,这里没有我们熟悉的蓝天、白云,天空是橙黄色的。十分有趣的是,金星上空会像地球上空一样,出现闪电和雷暴。金星自转周期是243天,比公转周期(224.7天)还长。金星上的一昼夜相当于地球上的117天。在一个金星年中,金星上只能看到两次太阳西升东落。

美国和前苏联发射的金星探测器上都装有影像雷达传感器。雷达测绘表明金星与地球一样,也是一颗地貌非常复杂的行星。

由于浓密大气的保护,金星的地势比较平坦。金星上70%是起伏不大的平原,20%是低洼地,还有10%左右的高地。其面积最大的高原比青藏高原还大两倍,最高的山峰达10590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一条从南向北穿过赤道的长达1200千米的大峡谷,是九大行星中最大的的峡谷。金星的地质构造曾经很活跃,很可能还有活动火山。从金星13号和14号的考察结果可以看出,金星内部的岩浆里含有水分,从而动摇了以前认为金星上“先天缺水”的看法。

目前,人类太空探测史上第一个由航天飞机携带升空的行星探测器–“麦哲伦”号宇宙飞船正以前所未有的透视力,测绘90%以上的金星地貌,将金星的版图,清清楚楚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金星的位相变化

金星与月球一样本身并不发光,金星的光辉来自金星表面反射的太阳光。金星也像月球一样会出现周期性的圆缺变化,这是由于金星、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变化,从地球上看到的金星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有时多些有时少些,这就叫位相变化。事实上,凡是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以内的行星(如水星)都有这种变化。17世纪初,伽利略发现了金星的位相变化,从而为哥白尼的日心体系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3、地球简介

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约短21千米。

阿波罗飞船看到的地球 阿波罗飞船看到的地球 地球升起在月球的地平线上地球可以看作由一系列的同心层组成。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和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外套。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4、火星简介

在静静的夜晚,当你仰望璀璨的星空,你可知道哪一颗是火星?

火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第四颗行星。肉眼看去是一颗引人注目的火红色的亮星。它缓慢的穿行于众恒星之中,从地球上看火星时而顺行,时而逆行。火星最暗视星等约为+1.5等,最亮时比最亮的恒星天狼星还亮,达-2.9等,这是由于地球和火星分别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它们之间的距离总在不断变化。火星荧荧如火,亮度常变,位置不定,令人迷惑,所以,中国古代称火星为“荧惑”。而在西方古罗马的神话中,把它想象为身披盔甲浑身是血的战神“马尔斯”(Mars),即希腊神话中的战神阿瑞斯(Ares)。阿瑞斯身世高贵,其父是神王宙斯,其母是天后赫拉。天文学中火星的符号是马尔斯的长枪和盾牌的组合。

火星有很多特征与地球相似。它距离太阳2279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5倍;自转轴与轨道平面的夹角为24°,和地球一样有着一年四季的变化;它自转一周比地球多半个多小时,为24小时37分22.6秒。所以火星和地球的昼夜长短基本差不多,但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火星的一年几乎等于地球的两年。因为火星离太阳较远,公转一周为687日。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体积还不到地球的1/6;质量仅是地球的1/10;火星大气远比地球的稀薄,它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占95%,氮占3%,还有数量极少的氧与水份。

火星上的平均温度为-23℃,由于火星大气稀薄而干燥,所以它的昼夜温差很大,远远大于地球上的昼夜温差。因火星表面温度低、压力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大致都呈饱和状态,只要气温稍一降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就会凝结。火星大气中的水份极少,科学家估计,倘若把火星上的水冰全部融化成水,也只能在火星表面形成一个10米深的大海。与我们地球表面的波涛茫茫的海洋相比,火星上的水量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火星的表面

在干燥的火星表面上遍地都是红色的土壤和岩石。由于风沙的作用,火星表面到处是沙丘,还有类似河床的地形。这种河床地形在南半球及赤道附近分布,表明距今大约30亿年前的火星上曾像现在的地球上一样有河流,有“水”流动。

火星表面满目荒凉,一片赤红。大气中微尘的散射使天空呈现橙红色。

通过对火星表土成分的分析,我们知道火星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铁,由于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铁就生成了一层红色和黄色的氧化物。整个火星就是一个生了锈的世界。火星表面的特征大同小异。荒凉的沙漠、连续不断的丘陵和洼地一直延伸向远方;乱石嶙峋点缀着火星表面,既有小小的鹅卵石,也有巨大无比的漂砾;这些与大峡谷、大火山及坑洞交织而成一个红色的大地。

火星的尘暴

火星上另一个奇异特征便是每年都要刮起一次让人难以想象的特大风暴,风速之大是无法形容的。地球上的大台风,风速是每秒60多米,而火星上的风速竟高达每秒180多米。大风暴有时可以席卷整个星球。火星表面的尘暴,是火星大气中独有的现象,整个火星一年中有1/4的时间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狂沙之中。由于火星土壤含铁量甚高,导致火星尘暴染上了桔红的色彩,空气中充斥着红色尘埃,从地球上看去,犹如一片桔红色的云。

1971年,当美国的“水手9号”火星探测器刚刚走了一半的路程时,整个火星正被一场大尘暴所包围。火星表面70~80千米的高空被尘埃笼罩,白茫茫的一片,根本无法观测;除了赤道附近隐约见到4个坑洞外,其它地方模糊一片,什么也看不清。这场特大尘暴竟连续不断地刮了半年时间才渐渐平息下来。这在地球上是从未有过的。原来大风沙时看到的4个坑洞,竟是4个高达25千米以上的大火山。最大的火山被命名为奥林匹斯火山,高26千米,直径600千米,大约形成于近10亿年内。位于赤道下方的是一个庞大的峡谷,也就是火星上最壮观的特征之一 —“水手谷”大峡谷。著名的水手谷长4000千米,宽约300千米,最深处达7千米。火星上南北半球地质结构很不一样,大火山、大峡谷等都在北半球。

火星的极冠

在望远镜中,火星的两极呈白色,气温都在冰点以下。这些冰域称为极冠。近来科学家确认,极冠不是由水冰,而是由固态二氧化碳凝结形成的干冰。它的范围随季节有亮区和暗区的变化。火星极区一到冬季,由于气温下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开始凝结,使得极冠加大,颜色逐渐变淡,北极冠可扩大到北纬65°,南极冠可扩大至南纬57°。一到夏季冰雪融化,极冠的范围也就缩小了,暗区就逐渐扩大和变暗。两极的极冠分别延伸到北纬80°和南纬84°。

5、木星简介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惹人注目的一颗行星,它是行星九兄弟中的老大—个儿最大。它的亮度仅次于金星。中国古代把它叫做“岁星”,用它来纪年,因为已经知道它的公转周期近于12年。西方则称木星为“朱庇特(Jupiter)”,即罗马神话中的主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王者—天神宙斯。

木星直径约为14.3万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1.25倍,体积为地球的1316倍,而质量为所有其他行星的2.5倍。木星的平均密度相当低,仅1.33克/立方厘米。其绕太阳公转一周约12年,而自转一周仅要近10小时。由于它自转太快,致使星体变扁,其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5000千米之多。木星没有固体外壳,它是一颗由液态氢组成的液态星球。

木星内部是由铁和硅组成的固体核,称为木星核,温度高达30000℃。木星核的外部绝大部分是氢,液态的氢分子 层与液态的金属层合称为木星幔。木星幔的外面是木星的大气层,其大气厚度有1000千米,几乎全由氢和氦构成,只有微量的甲烷、氨和水汽。木星大气中的甲烷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木星大气中还有十分强烈和频繁的闪电现象,平均每年约有250次。木星大气浓密,有一系列与赤道平行的明暗交替分布的云带,亮的叫带,暗的叫带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木星南热带内的大红斑,它呈蛋形,长20000千米,宽11000千米。

木星表面的磁场强度大约是地球的10倍,且其方向与地球的正好相反。木星具有极光现象,它是除地球以外第二个发现有极光现象的天体。

1979年3月4日“旅行者1号”空间探测器飞过木星附近时发现木星像土星一样有光环,其宽度有6500千米,厚30千米,是由很多黑色石块组成。木星是太阳系中除天王星和土星外拥有卫星最多的大行星,至今已发现16颗,其中最亮的4颗是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分辨出来的,故叫做伽利略卫星。其实早在春秋时代我国的甘德和石申就已经发现了其中之一,称之为同盟。

总之,木星的魅力是巨大的,它将使越来越多的人为它所着迷。

6、土星简介

土星是离太阳第六远的一颗美丽的行星,凡是用望远镜看过土星的人,无不惊叹不已。土星公转轨道半径为14亿千米,冲日时最大亮度为0.4星等。土星那橘色的表面,漂浮着明暗相间的彩云,配以赤道面上那发出柔和光辉的光环,远远望去真像个戴着顶大沿遮阳帽的女郎。要比两极半径大6000多千米。土星公转周期为29.5年,约合二十八宿之数,每年镇一宿,故古时我国又称其为“镇星”。土星长期被当作太阳系的边界,直到1781年发现天王星以后,太阳系才得以扩大。土星运动迟缓,人们便将它看作时间和命运之神的象征。罗马神话中称其为萨图努斯神,即希腊神话中的克洛诺斯,他是神王宙斯之父,是在推翻父亲之后登上天神宝座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把土星与农业联系在一起。在天文学中的符号,像是一把主宰农业的大镰刀。

土星大小仅次于木星,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其直径约12万千米,是地球的9.5倍;体积是地球的730倍。但它的平均密度却比水还要小,仅有0.7克/立方厘米。假如将土星放入水中,它会浮在水面上。

土星的内部结构与木星相似,也有岩石构成的核。核的外面是5000千米厚的冰层和金属氢组成的壳层。再外面也像木星一样被色彩斑斓的云带包围着。这些彩色的云带主要由氢、氦以及甲烷等组成。如果说木星大气运动多变,那么土星大气运动就显得平静、单纯而快速。土星表面的喷射流,速度最快时可高达400米/秒以上。可真正的土星表面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只是云顶,其温度低于-200℃。

旅行者号探测器发现土星也有一个大红斑,长8000千米,宽6000千米,比木星的小许多。它可能是由于土星大气中上升气流重新落入云层时引起扰动和旋转而形成的。

土星最让人着迷的便是美丽的土星环

伽利略在1610年用自制望远镜观察土星时,发现土星有两个“耳朵”。他误认为土星可能是由一大二小三个天体组成,怀疑这两耳朵是两颗卫星。但他一直不敢将观察结果发表,其原因是“卫星”并没有绕土星公转,似乎永远停留不动。而更令他惊奇的是那两颗“卫星” 两年后竟然失踪,三年后又重新出现。

土星环的结构在17~19世纪被陆续发现。到20世纪80年代初,至少3个探测器对土星“走马观花”,发现环的结构极为复杂。

人们根据地面观测和空间探测,把土星环划分为7层。距土星最近的是D环,亮度最暗;其次是C环,透明度最高;B环最亮;最后是A环。在A 环和B环之间就是著名的卡西尼环缝,缝宽约5000千米。在A环之外有E、F、G三个环,最外层的是E环,十分稀薄和宽广。

“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把土星环的近距离照片送回后,科学家们非常吃惊:原来每一层又可细分成上千条大大小小的小环,即使被认为空无一物的卡西尼缝也存在几条小环。在照片中可见到F环有5条小环相互缠绕在一起。土星环的整体形状类似一张巨大的密纹唱片,从土星的云顶一直延伸到32万千米远的地方。 光环的颜色远看是红棕色,其实每层都稍有不同,C环是蓝色,B环内层为橙色,外层为绿色,A环为紫色,卡西尼缝是蓝色的。

7、天王星简介

在睛朗的夜晚要想观看天王星,并不是很难。它的星等是5.7等。它的公转周期相当长,每84年绕太阳一周,平均每天只移动46″,不容易与恒星区分,历史上曾多次被误认为是恒星而被载入星图。

天王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排行第七,距太阳约29亿千米。它的体积很大,是地球的65倍,仅次于木星和土星,在太阳系位居第三;它的直径为5万多千米,是地球的4倍,质量约为地球的14.5倍。

在古老的希腊神话中,天王星被看作是第一位统治整个宇宙的天神—乌拉诺斯(Uranus)。他与地母该亚结合,生下了后来的天神。是他费尽心机将混沌的宇宙规划得和谐有序。他地位显赫,译成中文便是天王星。

偶然发现的行星

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1781年3月13日夜晚在院子里与他的妹妹卡洛琳·赫歇耳(Caroline Lucretia herschel) 用自制的反射式望远镜观察星空时,偶然间在双子座发现了一颗与众不同的淡绿色的星星,心中不免惊颤,这是一颗什么星呢?他让妹妹卡洛琳将观察内容记录了下来,连续几天的跟踪观测使他认定,所发现的一定是太阳系的天体,可能是彗星。于是他把一篇题为《一颗彗星的报告》的论文递交给英国皇家学会。

两年以后,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Laplace) 证认并公布了威廉·赫歇耳发现了太阳系的新行星。天文学家们计算出这颗星的轨道,位置是在土星的外侧,从此,太阳系内的第七颗行星—天王星就这样被发现了。新行星的发现轰动了整个欧洲,英国皇家学会授予威廉·赫歇耳以柯普莱勋章。至此,他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由业余爱好天文的乐师变成了专业天文学家。他的一生为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功绩名垂史册。

8、海王星简介

命名原因:海王星是继天王星之后以罗马神话命名的第二颗行星,因为Neptune是海神,所以中文译为海王星。

主要特征:距离太阳最远的一颗行星;体积最小,赤道半径最小,密度最大的类木行星;是唯一利用数学预测而非有计划的观测发现的行星;

质量和组成

以其1.0243×10E26 kg的质量,海王星是介于地球和巨行星(指木星和土星)之间的的中等大小行星:她的质量既是地球质量的17倍,也是木星质量的1/18。因为她们质量较典型类木行星小,而且密度、组成成份、内部结构也与类木行星有显著差别,海王星和天王星一起常常被归为类木行星的一个子类:远日行星。在寻找太阳系外行星领域,海王星被用作一个通用代号,指所发现的有着类似海王星质量的系外行星, 就如同天文学家们常常说的那些系外“木星”。

海王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和着较小比例的氦,此外还含有痕量的甲烷。甲烷分子光谱的主吸收带位于可见光谱红色端的600 纳米波长,大气中甲烷对红色端光的吸收使得海王星呈现蓝色色调。

天气现象

海王星的大气有太阳系中的最高风速,据推测源于其内部热流的推动,它的天气特征是极为剧烈的风暴系统,其风速达到超音速速度直至大约 2,100km/h。在赤道带区域,更加典型的风速能达到大约1,200km/h。

磁场

同天王星类似,海王星的磁轴相对于自转轴有较大偏移,达47°倾角,而且偏离行星物理中心至少0.55 个半径(约 13,500 千米)。比较两颗行星的都存在的磁场取向异常,科学家认为海王星和天王星极端的磁轴取向也许都是行星内部的流体运动所造成的,而不是天王星因其平躺的自转轴而形成的特例。

行星环

这颗蓝色行星有着暗淡的天蓝色圆环,但与土星比起来相去甚远。

海王星环是海王星的行星环系统,暗弱得令天文学家在1980年代才发现到。当中最独特的环是最外的亚当斯环。亚当斯环的环粒子是黑色且有大量细尘,十分罕有。

月亮的特征和形状变化是什么

月球是地球的近邻天体之一,下面是月球的几个基本特点:

1. 大小和质量

月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之一,其直径约为3474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四分之一。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0,使得月球对地球的引力非常小。

2. 表面特征

月球的表面被称为月面,有许多特征和地貌。其中最明显的是月海,它们是暗色的平原,形成了月球的“面孔”。除此之外,还有高山、山脉、陨石坑等众多特征。

3. 天文现象

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对地球的潮汐产生影响。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地球上形成了引力潮汐,这导致了潮汐现象的发生。

4. 温度变化

月球的温度变化非常剧烈。由于没有大气层保护,月球的表面受到来自太阳的强烈辐射,白昼时温度可以达到摄氏130度左右,而夜晚则会降至摄氏负180度左右。

5. 探测与探索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始于20世纪,最著名的就是阿波罗登月计划。自那之后,还有其他国家和组织进行了多次探月任务,包括月球车和着陆器的发射。

地球和金星有什么区别和相似之处

一、相似之处

1、大小和质量

地球和金星的大小和质量都很接近。地球的直径为12,742公里,质量为5.97 × 10^24公斤;金星的直径为12,104公里,质量为4.87 × 10^24公斤。

2、成分

 地球和金星都由岩石和金属组成。地球的核心由铁和镍组成,地幔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地壳由花岗岩和玄武岩组成。金星的核心也由铁和镍组成,地幔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地壳由玄武岩组成。

3、结构

地球和金星都具有固体地核、地幔和地壳。地球的地核是液态的,而金星的地核是固态的。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而金星的大气层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

二、区别

1、表面温度

 地球的表面温度平均为15摄氏度,而金星的表面温度平均为462摄氏度。金星的高表面温度是由于其浓厚的大气层导致的温室效应。

2、大气层

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而金星的大气层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金星的大气层比地球大气层厚得多,压力也高得多。

3、天然卫星

地球有一颗天然卫星,即月球。金星没有天然卫星。

4、生命

地球上存在生命,而金星上没有生命迹象。金星的高表面温度、浓厚的大气层和高压环境使得生命难以存在。

八大行星基本知识大全 月亮的特征和形状变化是什么

八大行星基本知识¥9.90

月会员¥1.98
季会员免费
已付费?登录刷新

本内容由jiewei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26850.html

(0)
jieweijiewei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