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大全 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等等。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国学曾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培养了无数的人才。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学的地位逐渐降低,但它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介绍国学知识大全,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国学知识大全 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

国学知识大全1

1、一鼓作气(曹刿)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4、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6、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7、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8、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9、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0、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国学知识大全2

百家思想

1、孔子

儒家创始人,被称为“至圣先师”,修订六经,其言行被弟子整理为《论语》

2、老子

道家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

3、孟子

儒家代表人物,尊称“亚圣”,著作《孟子》

4、孙武

春秋时期人,被称为“兵圣”,著作《孙子兵法》是世界最早的军事著作

5、孙膑

战国时期人,著作《孙膑兵法》

6、庄子

道家代表人物,被尊为南华真人,作品《庄子》也被称为《南华经》,其中名篇《逍遥游》《齐物论》

7、墨子

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节俭,提出光学八条,小孔成像等

8、荀子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性恶论”,著作《荀子》

9、商鞅

法家代表人物,作品《商君书》,重农抑商,严刑苛法

10、韩非

法家代表人物,法、术、势结合,以法为本

国学知识大全3

1、投笔从戎(班超)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2、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3、暗渡陈仓(韩信)

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4、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5、手不释卷(吕蒙)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6、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7、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8、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9、口蜜腹剑(李林甫)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10、风声鹤唳(苻坚)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释义: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国学知识大全4

1、董仲舒

西汉思想家,代表作《春秋繁露》,代表观点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2、范缜

代表作《神灭论》,反对佛教,坚持物质第一性,系统阐述无神论的思想

3、朱熹

南宋思想家,理学代表人物,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4、陆九渊

南宋思想家,心学始祖,与王阳明并称“陆王心学”

5、王阳明

明代思想家,心学,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

文史常识56条

6、《春秋》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7、《春秋》三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8、《晏子春秋》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

9、《国语》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10、《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国学知识大全5

1、破釜沉舟(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2、东窗事发(秦桧)

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释义:比喻阴谋已败露。 

3、程门立雪(程颐、杨时)

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释义: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4、司空见惯(刘禹锡)

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5、梦笔生花(李白)

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6、成竹在胸(文与可)

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释义: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7、马革裹尸(马援)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8、洛阳纸贵(左思)

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释义: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9、背水一战(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释义: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10、闻鸡起舞(祖逖)

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国学知识大全6

1、《汉书》

班固撰写,第一部断代史

2、前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3、《资治通鉴》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与《史记》并称“史学双璧”

4、《诗经》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5、《楚辞》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6、《尔雅》

第一部词典

7、《说文解字》

第一部字典

8、文章西汉两司马

司马迁、司马相如

9、《燕歌行》

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作者曹丕

10、《搜神记》

古代志怪小说最高成就,东晋干宝,搜集整理

国学知识大全7

1.李白,字太白,世称“诗仙”“千古一诗人”。杜甫,字子美,世称“诗圣”(“诗史”)。韩愈的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杜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

2.宋词一般分为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词人是李清照、柳永等。

3.王国维认为在特定时期代表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楚辞、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4.清、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有两个典故:项羽破釜沉舟,勾践卧薪尝胆。蒲松龄代表作《聊斋志异》。

5.诗仙李白,诗圣(诗史)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囚孟郊和贾岛,诗豪刘禹锡。

6.至圣:孔子(圣人);亚圣:孟子;书圣:王羲之(晋);画圣:吴道子(唐);诗仙:李白(唐)诗圣:杜甫(唐);词圣:苏轼;文圣:欧阳修;茶圣:陆羽(唐);药圣:李时珍;医圣:张仲景(东汉);草圣:张旭(唐);药王:孙思邈(唐);田园诗人:陶渊明(晋);诗歌之父:屈原(战国);历史之父:司马迁(西汉)

7.古诗名句中点字成金的事例: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

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即推敲典故的来历。

8.《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修编。共收入诗歌305首,古称“诗三百”。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楚辞》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第二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收集而成。主要有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端午节吃粽子,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9.《汉书》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

《论语》是中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编辑而成,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司马迁《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史界誉为“实录、信史”巨著。

孙武《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字典。

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代表作有《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郭沫若《女神》中国第一部新诗集。

10.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

俄国–克里姆林宫;中国–故宫

国学知识大全8

1、《世说新语》

刘义庆著,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2、《文心雕龙》

刘勰著,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

3、陶渊明

号五柳先生,尤爱菊花,作品《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

4、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李白

“诗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作品《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

6、杜甫

“诗圣”,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其诗被称为“诗史”

7、白居易

“诗魔”“诗王”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8、王维

“诗佛”,字摩诘,称王右丞,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孟浩然

世称“孟襄阳”,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10、岑参

边塞诗派代表之一,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国学知识大全9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3.“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5.“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8.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9.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0.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国学知识大全10

1、王昌龄

边塞诗派代表之一,代表作《出塞》

2、刘禹锡

字梦得,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

3、杜牧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代表作《泊秦淮》《阿房宫赋》《过华清宫》

4、李商隐

字义山,号玉溪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无题》《锦瑟》

5、唐宋散文八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6、韩愈

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苏轼称其为“文起八代之衰”代表作《师说》《马说》

7、柳宗元

字子厚,人称“柳河东”,代表作《永州八记》《黔之驴》《小石潭记》《捕蛇者说》

8、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词豪放派代表,代表作《赤壁赋》《江城子》《念奴娇》《水调歌头》

9、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世人又称王荆公、临川先生,代表作《元日》《桂枝香》,被列宁成为“中国11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10、范仲淹

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岳阳楼记》,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国学知识大全11

1.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2.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3.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5.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6.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7.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8.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9.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10.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庄子·让王》

国学知识大全12

1、辛弃疾

字幼安,别号稼轩,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永遇乐》《青玉案》

2、李煜

“千古词帝”,字重光,初名从嘉,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虞美人》《浪淘沙》

3、柳永

原名三变,“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

4、秦观

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鹊桥仙》

5、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千古第一才女”,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

6、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7、关汉卿

代表作《窦娥冤》(窦娥)、《救风尘》(赵盼儿)、《望江亭》(谭记儿)

8、马致远

代表作《汉宫秋》(王昭君、汉元帝),《青衫泪》(白居易)

9、元曲四大悲剧

《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纪君祥)

10、汤显祖

明代剧作家,代表作“玉茗堂四梦”:《牡丹亭》(杜丽娘)、《紫钗记》(霍小玉、李益)、《邯郸记》(卢生)、《南柯记》(淳于棼)

国学知识大全13

1.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2.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为《四书五经》,是古代儒家经典,成为中国历代读书人的必读书。“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3.《唐诗三百首》编著蘅塘退士,清代人,原名孙洙,与夫人徐兰英一起编选,共选入310首诗。民谚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4.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和孟子,道家的老子和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5.我国国歌歌名《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作曲聂耳。

6.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立(三十)不惑(四十)知天命(五十)花甲(六十)古稀(七十)耄耋(八 九十)期颐(一百)

7.“唐宋八大家”指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的说法缘自明代茅坤编定的一本书《唐宋八大家文钞》。

8.三国时期“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

北宋时期“三苏”指苏洵、苏轼和苏辙三父子。

三班:汉朝史学家、政治家班固、班超、班昭兄妹。其中班昭是我国第一位女史学家。

书法史上“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9.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流传于世仅八十回,后四十回由高鄂补写。《红楼梦》,堪称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

20.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

国学知识大全14

1、明代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2、《三国演义》

罗贯中著,以陈寿《三国志》为蓝本

3、《水浒传》

施耐庵著,中国第一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单八将,取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

4、《西游记》

吴承恩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

5、《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著,“四大奇书”之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名著,对《红楼梦》影响甚深

6、《红楼梦》

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7、《长生殿》

清代剧作家洪升代表作,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

8、《桃花扇》

清代剧作家孔尚任创作,主人公为李香君与侯方域,“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9、《四库全书》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清乾隆皇帝组织编写,分为经、史、子、集四目

10、《聊斋志异》

蒲松龄著,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国学知识大全15

1.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秋水》

2.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3.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5.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7.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8.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9.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1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通过了解国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特点,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希望本文的国学知识大全内容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让我们一起努力,传承并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本内容由学无止ji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4140.html

(0)
学无止jin的头像学无止jin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