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作答时,一份好的答题技巧有利于不扣分,可想而知想要写好内容一定离不开答题技巧。对此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关于答题技巧应该注意什么,以及如何应答,一起来看看吧!
一、对比
答题格式:①运用了对比手法,②把“XX”和“XX”进行对比,③鲜明地突出强调了“XX”事物的……特征或“XX”人物的……性格。
二、细节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外貌、语言、心理活动等)
答题格式:运用 ☆☆☆ 细节描写,生动地描写了……,形象地体现了……(特点、思想、性格、心理、精神),表达了……(中心),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3)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好了铺垫。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5)深化作品主题。
四、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比喻成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之情。
•拟人: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___以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排比: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语调铿锵,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表现力。
•设问:
引出/强调_______,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反问: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____(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语气更强烈,发人深省,激发读者思考。
•夸张: 强调/突出_______,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达效果突出。
五、说明方法及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⑥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六、说明文词语的作用
1.问加点字词有什么作用?
答:直观、准确、具体(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
2.问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
答:(1)不能。(2)原词是何意。所换的词是何意。换了以后意思有何变化。(3)与实际不符合。(或:效果不一样。)(4)这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严谨性。
3.问某个或某些词语能否删掉?(比如::比较、几乎、相当、大约、可能、左右、多、有余、主要、一般等限制性词语)
答:不能。(1)“××”是…的意思。(2)文中说……(3)去掉后句子的意思,与原文不符。(4)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严谨性。
七、段落(开头段、中间段或结尾段)的作用(从两个方面作答)
(一)内容上
1.点明中心 。
2.深化主题,抒发作者…….感悟或者……情感 。
3.写出了人物……的品质……的精神……的性格等。
4.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5.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
(二)结构上:
开头段:1.开篇点题2.设置悬念 3.引起下文4.统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
中间段:1.承上启下。2.做铺垫(埋伏笔)。3.对比。4.引出下文。
结尾段:1.照应题目。2.首尾呼应。3.总结全文。
八、标题(题目)的作用
1.以—为线索贯穿全文——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表明写作对象—–
4.揭示主旨(点明中心)—–
5.交代环境背景,渲染气氛——
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1.课题扩充法。如《草船借箭》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再补上借箭的起因、结果,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句子摘录法。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3.六要素概括法。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
4.段意串联法。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综合起来并不等于各段大意的简单相加,而是要用自己的语言连贯的表达出来。
十、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说明理由。
文中说…… 生活中……
本内容由jinli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60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