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警示教育片《家风》观后感 观看廉洁警示教育片《家风》的心得体会(10篇)

观后感,即观赏过后的感触。观后感可以是观看电影、电视剧、演出、展览等作品之后的感想、感悟、启发。观后感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记录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那么,廉洁警示教育片《家风》观后感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廉洁警示教育片《家风》观后感 观看廉洁警示教育片《家风》的心得体会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廉洁警示教育片《家风》观后感篇1

最近,在家中看了一部家风警示教育片,对我产生了很大的震撼和启发。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一些家庭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揭示出了不良家风带来的危害和负面影响。在看完这部教育片后,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家庭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家风在一个家庭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它是非常深刻的家族文化,体现了家族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一个良好的家风可以帮助家庭成员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团结。相反,不良的家风则会对家庭成员造成深刻的负面影响,甚至会波及到整个社会。

在这部家风警示教育片中,许多故事都是关于孝顺和爱的。例如,有一个故事是讲述一个拥有湖南省文明单位的家庭。这个家庭的孩子都很优秀,但是因为家庭关系不好,导致父母互相指责和争吵,影响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而在另一家庭中,虽然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是因为父母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关心,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努力、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给家人带来了很大的荣誉。

通过这些故事,我认识到家庭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家庭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家庭教育,注重家庭的建设和家风的培养。

在这部家风警示教育片中,还有一些关于遵守法律、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故事。例如,有一个故事是讲述一个商人因为违纪被惩罚,但是他坚持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最终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而在另一家庭中,因为缺乏法律意识和诚信精神,家庭成员涉嫌犯罪,影响到他们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

通过这些故事,我认识到诚实守信和遵守法律是一个家庭的基本素质,也是社会的基本要求。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诚实守信和法律意识,让他们懂得在行为上要遵守规矩,让他们懂得在与人交往中要诚实守信。

总之,这部家风警示教育片让我真切地认识到了家庭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家庭是培养一个良好公民的基础,而不良家风则可能会导致社会问题的产生。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家庭教育,注重家风建设,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谐、温馨、美满。

廉洁警示教育片《家风》观后感篇2

夷陵区物价局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安排,扎实开展以践行“《准则》、《条例》,做遵规守矩党员”为主题的第十七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为推进价格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纪律保证。

在第十七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中重点围绕“五个一”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开展了一次《准则》、《条例》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将宣教月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联系起来,通过集中学习、廉政党课、知识测试、专题讨论等形式让《准则》、《条例》入脑入心。邀请第四纪工委邹昌发同志为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学习准则条例、争做合格党员”专题讲座,我局牵头组织区发改局、区统计局、区文体局、区工商联、区残联、区调查大队等7家单位共计100余人参加学习。

二是开展了一次清廉家风专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立家规、晒家训、严家教、传家风”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家庭成员洁身自好、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共同培育和建设清廉家风。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了 “最美家规家训”征集活动,并制作展板将家规家训集中展示,同时会同区统计局、区文体局等单位联合开展家风道德讲堂活动。

三是打造了一条党风廉政建设“教育链”。将党章和《准则》、《条例》纳入党员活动日、单位集中学习日必学内容,组织新进人员、中层干部系统研学,强化纪律意识。邀请市委党校教授就《党章》作专题辅导。局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各科室负责人开展廉政谈话,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四是开展了一次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观看教育警示片《不变的步伐》,并进行深入讨论,组织参观宜昌监狱警示教育基地,通过视频系统听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及阅读其“忏悔录”等方式,促使党员干部知戒惧、明止行,达到拒腐防变,警钟长鸣的目的。

五是制作了一幅《准则》、《条例》漫画宣传栏。将《准则》、《条例》相关内容制作成漫画宣传板展出,让机关党员干部易学易记、入脑入心。

通过宣教月各项活动的开展,使每名党员干部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自律意识,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勤政为民的工作作风,确保廉政教育入情入理、入心入脑。

廉洁警示教育片《家风》观后感篇3

相比于现在,似乎古人更看重家族这样的一个概念,我们在看电视剧时会看到这样一句话“家法侍候”,这就是规矩。对于古人而言,一个家族的品行教育,离不开家风,这是一种教养,也是很多家族得以延续的根源,就像陈年的老酒,越来越香。一般来说,什么才能延续至今?想必大多数是对人们有益的思想和物件。物件是有形的,有实实在在的价值的,但是思想是无价的,它通过日常的教化深入到人们的骨髓,成为了家族之间人与人的精神纽带。

说一个比较热门的剧《延禧攻略》,其中尔晴的儿子福康安,这个孩子在长大以后就如同他的母亲一般蛮横无理。当然,这是个玩笑,或许是编剧特意这么设计的,但是,这也是有现实意义的。吝啬爱贪小便宜的家长在无形中或多或少也会有一些影响自己孩子,使之成为一个吝啬的人。言传身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致孩子性格的形成和父母的教化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在纪录片中提到的颜氏一族,有着一本《颜氏家训》,这是由颜之推在北隋时期完成的,包含了修身,治家,处世,为学几方面的哲理,这是颜之推一生都在追求的至理,也是他所希望的后代家族应该有的模样。不得不说,颜氏一族确实出了许多大有作为的名人,这些其实都离不开先人的谆谆教导。

谈到今人,或许很少有像颜氏这样保留着一本书作为家训,但是作为父母,在很大程度上是最大影响孩子的。父不慈则子不孝,这样的`一句千古名言流传至今。见过温文尔雅的人,不卑不亢,溢出身的一身才华却完全不遭人嫉妒,总之就是相处不厌,是你想成为的人,她的家境很不错,但是一点也不高高在上,这和她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我们无论是贫穷也好、富裕也罢,总有一天会身归尘土,想要留下点什么?那就留下一点家风吧。孩子的教养绝大多是家庭的原因,不要让你的孩子毁在自己手上,来看看这个纪录片,相信收获更多。

廉洁警示教育片《家风》观后感篇4

最近,纪录片《家风》上下集在央视播出之后,引发了人们广泛关注。这部纪录片夹叙夹议,巧妙地将名物典故、风土人情和现代教育融为一体,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新时代的公民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有益的借鉴。观众假设悉心品味?家风?的文化内涵,逐步感受从“孕育〞到“传承〞的生命气息,反求诸己,躬身践行,自可提升人生境界。

儒家讲求修身之道,是活泼泼的富有生活色彩的“百姓日用之道〞,而不是虚无缥缈、莫可名状的谈玄说妙。家风上集以“孕育〞作为题目,向观众讲述?曾国藩家书?中的平实道理,采用类似山水画中的“平远〞透视法,突出儒家圣贤终身坚持不懈的“自得〞工夫。士人君子修身力行,务求平实,切忌好高骛远。无论富足安康,还是颠沛流离,士人君子都要尊道而行。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那么居之安;居之安,那么资之深:资之深,那么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诚如片中陈述的那样,曾国藩教育子侄家人,从不诱以功名利禄,而是告诫大家掌握生存技能,磨砺意志,学以明理,报效国家。传统社会孕育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曾国藩在耕读传家的文化气氛里洞察到“万物并育而不害〞的勃勃生机,在乡野村夫的生产活动中体会到“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深刻涵义。从孔子“多能鄙事〞到汉儒躬耕自养,从吴与弼“手自簸谷〞到颜元“甘艰苦劳动〞,再到曾国藩写信敦促家人种蔬养鱼养猪,儒家文化一直在“平实〞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诚信经营,铸就高尚情操。宋明以来,“尊德性〞与百姓日用紧密结合,产生了能够满足当时社会需求的民间儒学。民间儒者一方面能够信守儒学的真精神和真价值,另一方面能够密切关注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不失时机地阐发儒家的道义进而满足普通民众的精神需求。民间儒学构成了增进民族心理认同和公共生活规则的根底。由此产生了一大批身份普通、德行卓越的平民儒者。良知当下呈现,自利利他,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圣人。时至今日,许多普通人依然记得“君子以成德为行〞、“圣人可学可至〞、“人无信不立〞等古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成就圣贤品格。?家风?下集中讲述了重庆市江津区中山古镇“方家药铺九龄堂〞的职业操守,扶危济困,施药救人,诚信经营,惠及邻里。方联海是方家药铺第十二代传人,身上担荷着悬壶济世、童叟无欺的家业。纵览古今,无论是大宅门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还是川黔交界的禁售发水米的碑文,无不展示诚信经营的恒久魅力。

忠孝传家久。家风,下集以“传承〞作为题目,通过采访社会贤达、收集名人轶事、探求社会治理的古老智慧,引导人们传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片中的亮点之一就是京剧谭门第七代人物谭正岩的讲述,他提到祖上以“百行孝为先〞作为训诫后人的格言警句,培养儿孙的规矩意识,从生活细节入手,做一个有“家德〞的人。长辈抚养晚辈,晚辈回报长辈。人伦情怀萦绕其间,无法割舍。孝道,不仅要求奉养长辈,而且强调尊敬长辈。从个体的心灵感受而言,孝道要求道德主体的反省与自觉,为孝行提供真切的心理支撑,而不能将孝行流于形式,即所谓“忠者,其孝之本与!〞(?大戴礼记·曾子本孝?)古人将这里的“忠〞解释为“敬〞。敬是孝的根本。真正的孝应当是孝敬。片中,谭孝曾带着谭正岩等人去看望谭元寿,接受家族传统的熏陶——“孝和义,于家表现为相亲相爱,尊老爱幼,于国那就是报效祖国,国比天大〞。两千多年来,士人君子“移孝为忠〞,使得家庭家族这个“小家〞与国家兴亡这个“大家〞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开明的统治者“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将家庭伦理延伸到国家治理技艺,早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共识。今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我们应当继承其中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有益成分,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促进文化综合创新。

廉洁奉公,警示后人。古人遵行孝道,旨在维系家庭伦理。在家国同构的格局中,“熟人社会〞势必要求广阔成员廉洁奉公,更好地维护家族和国家的利益。毋庸讳言,古人遵循“学而优那么仕〞的教诲,认为跻身仕途可以光耀门楣。然而古人更看到贪污腐化的巨大危害,主张“临财毋苟得〞,反对唯利是图;主张“以义制利〞,反对见利忘义;“以财发身〞,反对为富不仁,贿赂营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士人君子信奉“富润屋,德润身〞的准则,当面对个体之利与个体之义发生冲突时,理应成全后者。正如孔子所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清末名臣曾国藩为教育后代,将其在双峰荷叶堂所建的住宅命名为“八本堂〞,教导子女“居官以不要钱为本〞。

传承家风,挺立道德主体,求名当求万世名,计利当计天下利。片中列举了吴越王钱镠的后人如何在?钱氏家训?的感召下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仅在宋朝就出现了三百五十名进士,近代以来在五十多个国家有将近两百位院士。家训犹如祖宅珍宝,亘古弥珍。在传统社会中,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传承延续的美好风气。它潜移默化,深入人心,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基因。在探寻中国历史和社会治理的演进轨迹时,我们不难发现,家风的孕育和传承,不仅可以为个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切实保障,更能促成一个家庭、家族甚至地区的持续繁荣。家风不同于宗教诫命和国家法律。它不必借助强力手段,就能到达善世化俗的效果。

今天,我们更应正视理解“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的时代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制度保证。“家风〞是“人文化成〞的重要组成局部。古人云:“上所化曰风,下所习为俗〞。“风俗〞不是强制灌输,而是引领时尚,开启风气。曾国藩有言:“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这也正是?家风?这部纪录片引发强烈反响的根源所在。

有家就有家风。

家风,影响着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

从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规、家教形式不同,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而那些至今闪耀光芒的家风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依然有着很多启示。

廉洁警示教育片《家风》观后感篇5

在您和妈妈的辛勤养育之下,女儿己近知天命之年,我要感谢你们给了我生命和关爱,悉心教导我,让我感受到这世界的美好,找到了正确的人生方向。你们文化不高,但拥有中华民族勤劳朴实、诚实善良的传统美德;你们不善言辞,但身教重于言传,让我从你们的身体力行中感受到做人的基木道德。这些是你们给予我最好的财富。

记得小的时候,您早出晚归、辛動劳作,日子过得虽然清贫,却充满温馨和幸福。那时您是电气工程师,常有人对您说,厂里的破铜烂铁完全可以自己卖掉贴补家用啊,您总是一笑置之说:“破铜烂铁也是公家的,哪怕一个铁钉都不是自己的,怎么能拿得心安理得。”您是那样的朴实,这质朴的品质也一直影响着我。那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早点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

毕业以后,我有幸成为了一名教师。很清晰地记得在我参加工作前,您曾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这句话作为我人生的风向标一直陪伴我左右,也成为我为人处世的压舱石。如果问我在工作中收获了什么,我会自豪地告诉您,我收获了朋友、同事、学生的信任和认可。良好的家风,不仅是有形的模仿,更是无形的塑造,您就是我最好的榜样,造就了我严谨谦和的为人处世作风和廉洁自律的修养品格。我也始终秉承好的家风融入好的教学理念,言传身教培育践行谦虚好学、廉洁自律和知足常乐的’学习成长环境。

如今,我的儿子桐桐也己长大成人,我也越发懂得传承家风的重要意义,而您,依然坚持不懈地向家人灌输淳朴的家风家教。对桐桐,您依旧以自己的方式教育他:教育他要文明礼让,在公交车上,他会自觉地给老弱病残让座位;让他有仁爱之心,而对大街上的乞讨者,他会将自己的零花钱放进乞讨者的碗里;“百善孝为先”,告诉他孝道即人道,我工作累了,他会给我捶背;引导他做事情要有条理,上大学的桐桐会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在您的熏陶下,桐桐彬彬有礼,学业有成,淳朴的家风如春风化雨,滋养他茁壮成长。

播下了一种行为,收获了一种习惯;播下了一种习惯,收获了一种性格;播下了一种性格,收获了一种命运。您勤劳简朴的生活之风,循循善诱的谆谆教导,就是我们的家风,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也要像您一样,给我的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好家风的传承。

廉洁警示教育片《家风》观后感篇6

央视纪录片《家风》,对中国人来说,有家就有家风。

从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规、家教形式不同,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红灯记》里的这些唱词,也是在告诉我们人的成长与家庭环境、家风、家规等密切相关。

央视纪录片《家风》,以古代著名家训为切入口,讲述中国著名家族的家风历史脉络,以及一个个家族对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体现中国人超越时代的家族凝聚力与责任感,小美在此推荐给你,值得一看!

曾国藩的家风,其家风文化的核心是勤与俭,曾国藩家书中出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勤”与”俭”,他留下的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成为曾家突出的家风文化。

颜氏家族中,除了颜之推,主要通过讲述观众熟悉的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事,阐释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的《颜氏家训》。

钱氏家族中,讲述了人们熟知的钱穆、钱伟长的故事,回答了钱氏家族为什么会出那么多院士的.疑问。

通过聚焦谭氏家族中谭正岩的敬业,我们看到了从谭鑫培到谭正岩这个七代京剧世家德艺兼优的家风。

当镜头把观众带到重庆的新叶村时,原来在纵横交错的街巷中,许多路面是由一块块石板连接而成,是为了读书人”足不涉泥,雨不湿靴”而着意铺设的。

纪录片自古至今,从城市到乡村,令观众感受到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廉洁警示教育片《家风》观后感篇7

人之初,性本善,基于家风,起于家风。

吾幼家贫,兄妹众多,父母虽辛劳,仍有捉襟见肘时,但不失诚实之本分。七十年代中期,家乡旱灾,粮食减产,肚子闹荒。生产队秋收分粮,父母回家复称,多出五六斤,连夜送回。吾不解,父母教导“不是自己的不能拿。恶念一生,恶贯一生!”八十年代初之寒假,随父母、大哥到几十公里外修公路,寒冬腊月,风削手裂,有人如厕实躲借宿民家烤火,吾亦学之,被父母擒出:劳之诚,民之本;耍奸滑,万人喷!

踏实做事,本分做人,是父母打小时的教导,时刻拴挂在心。后参军、入警,一直当做座右铭,也遇诱惑、惶恐,却未放弃。吾感才疏学浅,智力低下,唯负组织培养、领导希望、同事信任,唯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别让自己砸了锅。与人初识,让人高冷难处,久之,忠厚诚实之人。吾非圣人,也抱怨牢骚,也叹时事不济,但不偏执不轻狂,份里份外,只要领导交办、只要受领任务,便百分百应对,哪怕八分能耐,也要尽十二分努力,心方安。工作如饭碗,吾曾放言:能力再强,离开单位啥也不是!

前年底受命参与某舆情处置,时感身体不适,低烧头晕,仍全力赴之。连续夜战,甚至夜赶两稿,通宿未眠,质虽不高,幸未遗漏。后为终审报告反复修改,几宿未安,唯恐能力不济,有负使命。日继复年,加班加点,习以为常,然家属不解,初有抱怨,后也习惯,进而理解支持,实仍大幸。

工作三十年,最大的感悟是:幸运总会光临勤奋儿。无论是部队还是警队,从未送过一分钱、一份礼,也未认过一家领导门,更未为个人前途担忧过,但组织和领导却给予许多,有的甚至超出自身付出。譬如竞争正科职位,能力强吾者多不胜数,但幸运之神光临,是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爱、同事的支持。尤为吾查出肿瘤治疗以来,市局党委和杨局、何局等领导,指挥中心支部和所有同事、战友,对吾关爱有加,不仅到医院看望,还时时电话问候鼓励,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在心灵上给予安慰,让吾勇气倍增,此时家属也欣慰“你人缘真好!”吾知自已不善言辞,更不善表达,歌功颂德、言不由衷的事做不来,有的只是一份真心。

吾当保留真心,继续前进,战胜病魔,不负组织、领导和同事们的厚爱,早日归岗,本分工作。

廉洁警示教育片《家风》观后感篇8

在记忆里,我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同学家的客厅中央都是摆放着漂亮的装饰品,而我家客厅中央却一直摆放着一张英俊潇洒穿警服的相片,妈妈告诉我这就是我的父亲,他到很远很远地方出差去了,等我长大了父亲就会回来。

小时候,每当我看到同伴们在爸爸怀里撒娇时,我羡慕、沮丧、泪流不止,盼望着自己也有那么开心、快乐的一天。在读小学时,我一直不理解,总觉得爸爸虽然是烈士,受人尊重,但他在冲进瓦斯爆炸现场时,为什么没有想到过妈妈和仅仅2岁的我。随着我慢慢长大,我逐渐明白父亲为大家、舍小家,在生死面前选择了大爱,是个大英雄。当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是从小就埋在我心里的一颗种子。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关心关爱下,现在我如愿以偿,成为一名新警,我终于可以骄傲地向父亲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观看了央视《家风》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忍不住要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一是要广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母亲经常教导我说:你父亲就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人,你一定要多读书,从书本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母亲自己也常说要利用空闲时间广读书,书里有很多快乐,很多精神食粮,要做一个有素质的知性女性。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经常看见母亲在饭后休息时总是拿着一本书、一支笔,一边看书、一边把好的’句子和文章记在笔记本上,并经常在省厅、市局发表文章。父亲母亲读书的良好习惯深深影响着我,我也热爱读书,喜欢写点小文章。二是要勤与俭。父母的勤奋与节俭在我的老家是出了名的,听爷爷讲:父亲在高考的那一年,一件军大衣,一把竹躺椅就是他的床,为了考出好成绩,他每天都学到凌晨1。2点,正是由于他的勤奋才脱颖而出考上警校,跳出农村,吃上公粮。母亲的节俭在姊妹中也是出了名,因父亲的离去,一直是母亲独自带我,经济上的捉襟和精神上的无依无靠并没有击垮母亲,她刻薄自己,精打细算,给了我一个宽松、舒适的成长环境,和我接触过的同学、朋友、老师都说看不出我是一个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了勤奋、节俭、上进的道理。三是要宽待人。母亲总是告诉我: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要埋怨别人。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当别人有困难找她帮忙时,她总是尽力提供帮助,甚至有时候委屈自己帮助他人,我一直认为母亲犯傻。现在我终于理解,正如母亲所讲: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来都不容易,不要计较别人的过失和自己得失,吃亏是福,对待他人要宽宏大量。四是要懂感恩。

每当我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不顺心向母亲吐槽时,母亲总会对我说:女儿,你要珍惜我俩现在拥有的一切,当初你父亲离开我们时,你不足3岁,我才24岁,组织上为了让你爸爸安息,尽最大能力给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把我从教育战线改行到公安战线,并总是尽力帮助我们这个家庭,这么多年我能安心生活工作,你能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进入宜昌公安都离不开组织的照顾和关爱。我们一定要懂得感恩,要感恩组织、感恩社会。在母亲的教育下,我一直也知足感恩,现在我已正式踏入工作岗位,我将以努力的工作来回报组织、社会和需要我帮助的人。五是要尽职责。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这一点父亲永远是我的楷模和榜样。记得在父亲牺牲后,母亲带我到父亲墓前哭诉:魁魁,我知道你很爱你的工作,也知道你一直以来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甚至高于你的生命,我一直害怕有一天你会因工作而离开我和女儿,但没有想到这一天真的来了,而且来的这么快、这么突然,你丢下年幼的女儿和我,叫我今后怎么办?。从母亲的哭诉中我看到了父亲对工作的挚爱和奉献,虽然他很平凡,但是他在我心目中很伟岸。而我的母亲虽然是位普通的社区民警,从事着公安最基层、最琐碎的工作,但她十分爱岗敬业,像父亲一样视工作为生命,常挂在她嘴边的一句话是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父母对工作的挚爱让我深受鼓舞,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和他们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人民警察,无愧于藏蓝色的警服和头顶上神圣的国徽。

廉洁警示教育片《家风》观后感篇9

前几天,我在街上看见到处都有“和睦、尊师、节俭……”等标语,我疑惑不解。今天,学校正好观看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的视频,我终于懂了:家风是融在血脉中的骄傲,是先人从一代又一代的的生活中总结出的家族风气。街道上贴的宣传语原来都是祖国的传统文化精髓。

我迫切地想知道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急忙返身往回跑。我一进家门,正好撞上爸爸,爸爸看我跑得满头大汗,就问我:“儿子,你跑这么急有什么事吗?”我结结巴巴地说:“爸-爸,我们的家风和家训是什么?”爸爸眨了一下眼睛,问:“你为什么要问我们家的家风和家训?”我对爸爸说:“我今天在街上看到写有和睦、尊师、节俭……的标语后,就想到了我们应该也有家风和家训吧。”“哈哈!”爸爸笑了起来,接着爸爸把家里人都叫了出来。

正当大家疑惑不解的时候,爸爸从书房里拿出一幅字出来,用手轻轻地摸了摸,郑重其事地交给我,然后严肃地说道:“儿子,请你和姐姐把这幅字打开看看。”我小心地与姐姐一起将这幅字慢慢的展开,只见上面写着四个苍劲有力的.书法字:厚德载物。我和姐姐看着这微微泛黄的书法字,陷入了沉思。爸爸说:“他的意思是大地袒露的气势和顺厚实,君子要像此一样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这就是我们的家训!你们可要好好琢磨琢磨。”

我想,我们家的家训应该是让我们谢家人不断学习,提高修养,以宽容、良好的品德对待人和事。想到这里,我豁然开朗,和姐姐相对一笑。我在心里暗暗对子说:“从今往后,我要更加努力,不断进步,争当美德少年,发扬我们家厚德载物的家风。”

廉洁警示教育片《家风》观后感篇10

亘古中华,滔滔黄河,在这热土上奔腾千年。数千年前,中华文明之血,加入了它的怒涛,在其中翻腾、绽放,那华夏之血脉,与此河一样,千年不断。

文明之开端,便有宗法。它奠定了中华人对血脉、血缘的重视,家,传之为族。所以,家有了风骨,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了家传的精神链条家风。于是,一些精神上的.巨人无以安坐,为了保传家风不断,着手起草家训。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家训出自五百年来两大完人之一的曾国藩。曾文正一生清廉,纵后有家财万贯,亦活得清贫,曾国藩有一名联曰: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前者有主敬之韵,后者有清苦之味。

他这一生不断自省,不断提高,品行高洁,端正而傲岸,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之形象,真正撑起了两根穷骨头。而且其后代亦在其谆谆教诲之下,几乎个个为人刚正不阿,后人仿佛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千百年前的曾氏,这便是家风的力量。家风不仅在家族中传播,亦可播撒大地,再绿江南。其弟子李鸿章自青年时拜在曾国藩门下,深受其家风之熏陶。后来,成了洋务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晚晴一代名臣。家之风骨,凌霜傲雪,露出祖辈对子子孙孙似火的热忱,它使人懂得脊梁要正,芒寒色正,铮铮有声;它裹挟千古的涤荡,猛若疾风,一掠千秋,铸熔于黄河,随滔滔流水飞越时间的桎梏,在亘古的中华,回响。

本内容由jiewei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62640.html

(0)
jieweijiewei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