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是小学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这个阶段,孩子的数学学习从基础的加减法过渡到更复杂的乘除法、分数等概念。掌握好三年级数学,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三年级数学公式大全必背及几何知识点总结最新版详解的相关内容,拉至文末查看完整资源的领取方式可下载!
资源展示如下

文章目录
三年级数学公式大全必背
长度单位: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一米=100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千米=10000分米 1千米=100000厘米 1千米=1000000毫米
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减法:1.被减数—减数=差 2.减数=被减数—差 3.被减数=差+减数
加法:1.加数+加数=和 2.加数=和—加数
加减法的验算:
加法的验算:1.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1.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
2.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
四边形:
四边形的特点:1.四条直的边 2.四个角 3.封闭图形
平行四边形特点:1对边相等 2.对角相等 3.容易变形
周长:
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总比除数小
时分秒: 1分=60秒 1时=60分
0乘任何数都得0
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就是。
分母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分子的意义:其中的几份。
分数比较大小: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三年级数学计算知识点归纳
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
1、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2、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
(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3、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通过平均分一些物体,有时有剩余,就出现了余数。
如: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23÷5=4(组)……3(盆)
其中,被除数23,除数5,商4,余数3
4、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余数<除数)
如:23÷5=4……3,其中(余数3<除数4)
5、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或被除数=商×除数
可能性知识点: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①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②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③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
三年级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
1.几何图形的认识:
-点:没有大小和形状的位置。
-线段:由两个端点和之间的所有点组成,没有曲线。
-直线:在平面上的无限延伸得两个方向上的点组成。
-尖角:小于90度的角。
-钝角:大于90度但小于180度的角。
-直角:等于90度的角。
-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的线。
-垂直线:相交的角度为90度的线。
2.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三角形:有三条边的图形。
-矩形:有四个直角的四边形。
-正方形:四个边相等且四个直角的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圆形:由一个圆心和一条半径相等的弧线组成。
-弧:圆形的一部分。
-曲线:线条在不同点上的变向。
3.几何图形的特征:
-边:图形的边缘。
-角:两条线相交所形成的区域。
-顶点:两条边或多条边的交点。
-对称性:图形左右或上下对折后完全相同。
-线对称:通过中心线对折后完全一样。
-中心对称:图形可通过其中一点为中心旋转180度后重合。
4.几何图形的关系和组合:
-图形的包含和相交关系:一个图形是否被另一个图形包围或相交。
-集合:一个或多个物体的组合。
-二维几何体:平面上的图形。
-三维几何体: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立体图形。
-分解和组合:将复杂的图形分解成简单的图形,并将简单的图形组合成复杂的图形。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数学几何初步认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随着学习的深入,孩子们还将学习到更多有关几何的概念和技能,如相似、等边、等腰三角形等。这些基础知识为孩子打下了坚实的几何基础,为将来更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年级数学数据的知识点总结
1. 数据的概念
– 数据是指经过观察、实验或者调查所获得的信息。
– 数据可以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 定量数据是可以用数字来表示的,如身高、体重等。
– 定性数据是描述性质、特征等的,如颜色、形状等。
2. 数据的收集
– 数据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途径来收集。
– 收集数据时需要注意准确性和全面性。
–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问卷等方式来记录和整理数据。
3. 数据的整理和表达
–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 数据可以通过绘制柱状图、折线图等图表形式来表达。
4. 数据的分析
–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和推断。
–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 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5. 数据的应用
– 数学数据分析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经济学、生态学等。
–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做出决策、预测趋势等。
三年级数学的应试方法和技巧
一、理清题意
首先,解题的第一步是理清题意。在解题过程中,小学生经常会因为没有仔细阅读题目而产生错误。因此,孩子们应该养成仔细阅读题目的好习惯,确保理解题目的意思。他们可以用手指指着题目逐字阅读,或者将问题用自己的话重述一遍,以确保对题意的准确理解。
二、画图辅助
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时,画图是非常有帮助的解题工具。小学三年级的几何问题相对简单,可以用简单直观的图形来表示。例如,当解决长方形面积问题时,可以画出一个长方形,并用格子表示单位面积,这样可以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计算。
三、分析题目
解题时,应该先分析题目,确定所给数据和要求,并将其写下来,这样更有助于策略的制定和解题的方向。例如,当解决问题时,可以在纸上列出所有已知信息,并想一想可以通过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知识相对较少,但是掌握好基本的四则运算、数字的认识、几何形状等知识点对于解题至关重要。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时,应该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且要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五、多实践、多练习
在数学学习中,多实践、多练习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反复训练,孩子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解题的效率。家长和老师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练习题,让孩子们多做题目,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互帮互助
孩子们可以组成小组,相互之间提出问题,互帮互助。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可以激发思维,提高解题的能力。
七、善于总结
在学习解题技巧过程中,孩子们应该学会总结。每次完成一道题目后,应该回顾整个解题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解题思路的不足和改进之处。通过反思和总结,可以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效率,不断进步。
本内容由jiewei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91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