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器具管理制度范本 工器具管理制度完整版

工器具管理是企业生产运营的基础环节,完善的《工器具管理制度》是保障生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良好的工器具管理能够避免因工具缺失、损坏带来的安全隐患和生产延误,提升资源利用率。本文旨在提供几份详尽的《工器具管理制度》范文,以供参考,助力构建高效、规范的管理体系。

篇一:《工器具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工器具管理制度范本 工器具管理制度完整版

1.目的

为加强公司工器具管理,保证工器具的完好、安全、有效使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及员工对工器具的领用、使用、维护、保养、报废等管理。

3.管理原则

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谁使用、谁负责;谁损坏、谁赔偿。

定期检查、及时维护。

账物相符、保障安全。

4.管理职责

工器具管理部门(如设备部、仓储部等)职责:

负责建立健全工器具管理制度。

负责工器具的采购、验收、入库、建账、发放、回收、报废等工作。

负责组织对工器具的定期检查、维护、保养。

负责对员工进行工器具使用、维护知识的培训。

负责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理。

各使用部门职责:

负责本部门工器具的日常使用、维护、保养。

负责对本部门员工进行工器具使用、维护知识的教育。

负责配合工器具管理部门做好工器具的清查、盘点工作。

负责对本部门工器具的损坏、丢失情况及时上报。

员工职责:

严格遵守本制度及相关操作规程。

爱护工器具,正确使用、妥善保管。

发现工器具损坏、丢失,及时上报。

不得擅自将工器具转借、赠送他人或挪作他用。

第二章 工器具的分类与编码

1.分类

通用工器具:如扳手、钳子、螺丝刀、锤子等。

专用工器具:针对特定设备或工艺的专用工具。

电动工器具:如电钻、电锯、角磨机等。

气动工器具:如气动扳手、气动打磨机等。

量具:如卡尺、千分尺、水平仪等。

易耗工器具:如钻头、锯条、砂轮片等。

2.编码

工器具管理部门应对所有工器具进行统一编码,编码应具有唯一性、可追溯性。

编码可采用分类码+序号的方式,如:扳手(BS)-001。

第三章 工器具的采购与验收

1.采购

各部门根据生产需要,提出工器具采购申请,报工器具管理部门审批。

工器具管理部门根据审批后的采购申请,组织采购。

采购应选择质量可靠、信誉良好的供应商。

2.验收

工器具到货后,工器具管理部门应会同使用部门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数量、规格、型号、外观质量、技术资料等。

验收合格的工器具,办理入库手续,建立台账。

验收不合格的工器具,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退换或索赔。

第四章 工器具的领用与归还

1.领用

员工领用工器具,应填写《工器具领用单》,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到工器具管理部门办理领用手续。

领用贵重、精密工器具,需经工器具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

领用人应对领用的工器具负责,不得转借、赠送他人或挪作他用。

2.归还

工器具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洗、擦拭干净,归还到工器具管理部门。

工器具管理部门应对归还的工器具进行检查,确认无损坏、丢失后,办理入库手续。

如发现工器具损坏、丢失,应查明原因,按本制度相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 工器具的使用与维护

1.使用

员工应严格按照工器具的操作规程使用工器具。

不得超负荷使用工器具。

不得使用有缺陷、损坏的工器具。

电动、气动工器具使用前,应检查电源、气源是否正常,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

2.维护

员工应定期对使用的工器具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维护工作。

工器具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对工器具进行检查、维护、保养。

对易损、易耗工器具,应及时更换。

第六章 工器具的报废

1.报废条件

工器具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或修复费用过高。

工器具技术落后,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工器具达到使用年限,且存在安全隐患。

2.报废程序

使用部门提出工器具报废申请,填写《工器具报废申请单》,报工器具管理部门审批。

工器具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报废工器具进行鉴定。

经鉴定符合报废条件的工器具,由工器具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办理报废手续。

报废工器具应统一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第七章 工器具的盘点

1.盘点时间

工器具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对工器具进行盘点,一般每年至少一次。

特殊情况下,可随时进行盘点。

2.盘点方法

盘点应做到账、物、卡相符。

盘点过程中,如发现账物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盘点结束后,应形成书面盘点报告。

第八章 奖惩

1.奖励

对爱护工器具、节约使用、维护保养好的员工,给予表扬或奖励。

对提出合理化建议,改进工器具管理,取得显著成效的员工,给予奖励。

2.处罚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工器具损坏、丢失的员工,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经济赔偿或行政处分。

对玩忽职守,造成工器具管理混乱,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九章 附则

1. 本制度由工器具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二:《工器具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目的与宗旨

为规范工器具的采购、存储、领用、维护、报废等环节,保障生产安全,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类型工器具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手动工具、电动工具、气动工具、测量仪器、专用工具等。

3.管理原则

集中管理,责任到人。

预防为主,维护结合。

账实相符,定期盘点。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1.工器具管理部门

负责制定和修订工器具管理制度。

负责工器具的采购计划、预算编制与执行。

负责工器具的验收、入库、建档、标识。

负责工器具的日常保管、维护、保养。

负责工器具的报废审批与处置。

负责工器具的定期盘点与账务核对。

负责组织工器具使用与维护的培训。

2.使用部门

负责提出工器具的需求申请。

负责工器具的领用、使用、日常维护。

负责工器具的归还与报损。

协助工器具管理部门进行盘点。

3.员工个人

遵守工器具管理制度,正确使用和爱护工器具。

及时报告工器具的故障或损坏情况。

不得私自转借或挪用工器具。

三、工器具的采购

1.需求申报

各使用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和实际需求,提前向工器具管理部门提交工器具采购申请。

申请单应详细列明工器具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用途、预计使用时间等。

2.采购审批

工器具管理部门对采购申请进行审核,根据库存情况、预算额度、使用频率等因素,决定是否批准采购。

重大或批量采购,需报上级领导审批。

3.采购实施

工器具管理部门根据批准的采购申请,选择合格供应商进行采购。

采购过程中,应注重工器具的质量、性能、价格、售后服务等因素。

四、工器具的验收与入库

1.验收标准

核对工器具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与采购申请单是否一致。

检查工器具的外观是否完好,有无损伤、锈蚀等缺陷。

检查工器具的附件、配件是否齐全。

对需要进行性能测试的工器具,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测试。

2.入库登记

验收合格的工器具,由工器具管理部门办理入库手续,填写工器具入库单。

建立工器具台账,详细记录工器具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厂家、购买日期、存放地点、责任人等信息。

对工器具进行统一编号,并在工器具上粘贴或刻印相应的标识。

五、工器具的领用与归还

1.领用手续

员工领用工器具,需填写工器具领用单,经部门负责人签字批准。

工器具管理员根据领用单发放工器具,并做好登记。

领用人应仔细检查工器具的完好情况,如有问题,应及时向管理员反映。

2.归还手续

工器具使用完毕后,领用人应及时清理、擦拭干净,并归还至工器具管理部门。

工器具管理员应对归还的工器具进行检查,确认无损坏、丢失后,办理归还手续,并在领用单上签字确认。

如发现工器具损坏或丢失,应查明原因,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工器具的使用与维护

1.使用规范

员工应严格按照工器具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使用工器具。

不得超负荷或违规使用工器具。

使用前,应检查工器具是否完好,有无安全隐患。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维护保养

员工应定期对使用的工器具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日常维护。

工器具管理部门应制定工器具的定期维护保养计划,并组织实施。

对需要进行专业维修的工器具,应及时送修。

七、工器具的报废

1.报废条件

工器具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或修复成本过高。

工器具技术落后,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工器具达到使用年限,存在安全隐患。

2.报废流程

使用部门提出工器具报废申请,填写工器具报废单,详细说明报废原因。

工器具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报废工器具进行鉴定。

鉴定符合报废条件的,报上级领导审批。

审批通过后,由工器具管理部门办理报废手续,并对报废工器具进行统一处置。

八、工器具的盘点

1.盘点周期

工器具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工器具盘点,一般每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

特殊情况下,可随时进行盘点。

2.盘点方法

盘点前,应制定详细的盘点计划,明确盘点范围、时间、人员、方法等。

盘点过程中,应逐一核对工器具的实物与账目是否相符,并做好记录。

对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

盘点结束后,应形成书面盘点报告,报上级领导。

九、奖惩

1.奖励

对爱护工器具、节约使用、维护保养好的员工,给予表扬或奖励。

对提出合理化建议,改进工器具管理,取得显著成效的员工,给予奖励。

2.处罚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工器具损坏、丢失或浪费的员工,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经济赔偿或行政处分。

对玩忽职守,造成工器具管理混乱,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十、附则

1. 本制度由工器具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三:《工器具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纲

1.1 制度目的

为强化公司工器具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工器具的安全、有效使用,延长其使用寿命,防止丢失和损坏,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1.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及员工对各类工器具(包括通用工具、专用工具、电动工具、气动工具、测量仪器等)的领用、保管、使用、维护、报废等全过程管理。

1.3 基本原则

统一管理:所有工器具均由公司指定部门统一管理,其他部门及个人不得擅自采购、处置。

分级负责:公司、部门、班组、个人分级负责工器具的管理,责任到人。

账物相符:工器具的账目与实物必须保持一致,做到有账可查,有物可对。

定期盘点:定期对工器具进行盘点,确保账物相符,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安全第一:工器具的使用必须符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第二章:管理职责

2.1 工器具管理部门(如设备部、资产管理部等)

负责制定和完善公司工器具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负责工器具的采购、验收、入库、建账、编号、发放、回收、报废等工作。

负责组织对工器具的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校准。

负责对员工进行工器具使用、维护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负责对工器具的损坏、丢失情况进行调查和处理。

2.2 使用部门

负责本部门工器具的需求计划申报。

负责本部门工器具的领用、使用、日常维护和保管。

负责对本部门员工进行工器具使用、维护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负责配合工器具管理部门做好工器具的清查、盘点工作。

负责对本部门工器具的损坏、丢失情况及时上报。

2.3 员工个人

严格遵守公司工器具管理制度和相关操作规程。

爱护工器具,正确使用、妥善保管,防止损坏和丢失。

发现工器具损坏或丢失,应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

不得擅自将工器具转借、赠送他人或挪作他用。

第三章:工器具的分类与编号

3.1 分类

按用途分类:通用工器具、专用工器具。

按动力源分类:手动工器具、电动工器具、气动工器具。

按精度分类:普通工器具、精密工器具。

按价值分类:低值工器具、高值工器具。

按损耗分类:易耗工器具、非易耗工器具。

3.2 编号

工器具管理部门应对所有工器具进行统一编号,编号应具有唯一性、可追溯性。

编号可采用分类码+部门码+序号的方式,例如:扳手(BS)-设备部(SB)-001。

第四章:工器具的采购与验收

4.1 采购

各使用部门根据生产需要,提出工器具采购申请,填写《工器具采购申请单》,详细说明工器具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用途、技术要求等。

工器具管理部门根据采购申请单,结合库存情况和预算,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后,由工器具管理部门按照公司采购管理规定,组织采购。

采购应选择质量可靠、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并签订采购合同。

4.2 验收

工器具到货后,工器具管理部门应会同使用部门、质检部门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数量、规格型号、外观质量、技术资料、合格证等。

对需要进行性能测试的工器具,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测试。

验收合格的工器具,办理入库手续,建立台账,并粘贴或刻印编号。

验收不合格的工器具,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退换或索赔。

第五章:工器具的领用、归还与保管

5.1 领用

员工领用工器具,应填写《工器具领用单》,经部门负责人签字批准后,到工器具管理部门办理领用手续。

领用人应对领用的工器具负责,不得转借、赠送他人或挪作他用。

领用贵重、精密工器具,需经工器具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办理特殊领用手续。

领用人应仔细检查工器具的完好情况,如有问题,应及时向管理员反映。

5.2 归还

工器具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洗、擦拭干净,归还到工器具管理部门。

工器具管理部门应对归还的工器具进行检查,确认无损坏、丢失后,办理入库手续,并在领用单上签字确认。

如发现工器具损坏或丢失,应查明原因,按照本制度相关规定处理。

长期不使用的工器具,应及时归还。

5.3 保管

工器具应存放在干燥、通风、安全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雨淋、潮湿、腐蚀。

不同类型的工器具应分类存放,便于查找和管理。

贵重、精密工器具应存放在专用柜或保险柜中,并加锁保管。

易燃、易爆工器具应单独存放,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六章:工器具的使用与维护

6.1 使用

员工应严格按照工器具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使用工器具。

使用前,应检查工器具是否完好,有无安全隐患。

不得超负荷或违规使用工器具。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电动、气动工器具使用前,应检查电源、气源是否正常,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

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理、擦拭干净,并放回指定位置。

6.2 维护

员工应定期对使用的工器具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日常维护。

工器具管理部门应制定工器具的定期维护保养计划,并组织实施。

定期维护保养计划应包括:检查、清洁、润滑、紧固、校准、更换易损件等内容。

对需要进行专业维修的工器具,应及时送修。

维修后的工器具,应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第七章:工器具的报废与处置

7.1 报废

工器具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应予以报废:

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或修复成本过高。

技术落后,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达到使用年限,存在安全隐患。

因其他原因,无法继续使用。

工器具报废,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填写《工器具报废申请单》,详细说明报废原因。

工器具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报废工器具进行鉴定。

鉴定符合报废条件的,报公司领导审批。

审批通过后,由工器具管理部门办理报废手续,并注销台账。

7.2 处置

报废工器具应统一处置,不得随意丢弃。

可回收利用的工器具,应进行回收利用。

无法回收利用的工器具,应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理。

第八章:工器具的盘点

8.1 盘点周期

工器具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工器具盘点,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盘点。

特殊情况下,可随时进行盘点。

8.2 盘点方法

盘点前,应制定详细的盘点计划,明确盘点范围、时间、人员、方法等。

盘点过程中,应逐一核对工器具的实物与账目是否相符,并做好记录。

盘点应做到账、物、卡相符。

对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如账物不符、损坏、丢失等,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

盘点结束后,应形成书面盘点报告,报公司领导。

第九章:奖惩

9.1 奖励

对爱护工器具、节约使用、维护保养好的员工,给予表扬或奖励。

对提出合理化建议,改进工器具管理,取得显著成效的员工,给予奖励。

对及时发现并避免工器具重大事故发生的员工,给予奖励。

9.2 处罚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工器具损坏、丢失或浪费的员工,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经济赔偿或行政处分。

对玩忽职守,造成工器具管理混乱,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对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造成安全事故的,按照公司安全管理规定处理。

第十章:附则

10.1本制度由工器具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10.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四:《工器具管理制度》

前言

为了加强工器具的科学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和寿命,确保生产安全和工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 管理体制与职责

1.管理体制:公司实行工器具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2.职责划分

公司工器具管理部门(如设备管理部):

负责建立健全公司工器具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负责工器具的采购、验收、登记、建账、发放、回收、报废等工作。

负责组织工器具的定期检查、维护、保养。

负责组织工器具的盘点工作,确保账实相符。

负责对员工进行工器具管理知识的培训。

负责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各使用部门

负责本部门工器具的领用、使用、日常维护和保管。

负责向工器具管理部门申报工器具需求计划。

负责对本部门员工进行工器具使用和维护知识的培训。

负责配合工器具管理部门进行工器具的清查和盘点。

员工个人

严格遵守公司工器具管理制度及相关操作规程。

爱护工器具,正确使用,妥善保管。

发现工器具损坏或丢失,及时报告。

不得擅自将工器具转借、赠送他人或挪作他用。

第二章 工器具分类与编号管理

1.分类

通用工器具:适用于多种作业的通用性工具,如扳手、钳子、螺丝刀等。

专用工器具:专用于特定设备或工序的工具,如模具、夹具、专用扳手等。

电动工器具:以电力驱动的工具,如电钻、电锯、电焊机等。

气动工器具:以压缩空气驱动的工具,如气动扳手、气动打磨机等。

测量工器具:用于测量长度、角度、压力、温度等的工具,如卡尺、千分尺、压力表等。

易耗工器具:在使用过程中易于损耗的工具,如钻头、锯条、砂轮等。

2.编号

公司所有工器具均应由工器具管理部门统一编号。

编号应具有唯一性,并能反映工器具的类别、规格、所属部门等信息。

编号可采用字母和数字组合的方式,如:

通用工器具:TY + 两位部门代码 + 三位流水号

专用工器具:ZY + 两位部门代码 + 三位流水号

电动工器具:DD + 两位部门代码 + 三位流水号

气动工器具:QD + 两位部门代码 + 三位流水号

测量工器具:CL + 两位部门代码 + 三位流水号

易耗工器具:YH + 两位部门代码 + 三位流水号

第三章 工器具的采购

1.采购计划

各使用部门根据生产需要,于每年末或每季度初向工器具管理部门提交下一年度或季度的工器具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应包括工器具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用途、预算等。

工器具管理部门对各部门提交的采购计划进行汇总、审核,并编制公司年度或季度工器具采购计划。

2.采购审批

公司年度或季度工器具采购计划经公司领导审批后执行。

临时性、紧急性的工器具采购,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经工器具管理部门审核,报公司领导审批。

3.采购实施

工器具管理部门按照批准的采购计划,组织实施采购。

采购应遵循“货比三家、择优采购”的原则,选择质量可靠、价格合理、售后服务好的供应商。

采购合同应明确工器具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标准、交货期限、付款方式、售后服务等条款。

第四章 工器具的验收与入库

1.验收

工器具到货后,工器具管理部门应会同使用部门、质检部门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

核对工器具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与采购合同是否一致。

检查工器具的外观质量,有无损伤、锈蚀等缺陷。

检查工器具的附件、配件是否齐全。

对需要进行性能测试的工器具,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测试。

查验工器具的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

2.入库

验收合格的工器具,由工器具管理部门办理入库手续。

填写《工器具入库单》,详细记录工器具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厂家、购买日期、存放地点、编号等信息。

建立工器具台账,并及时更新。

在工器具上粘贴或刻印编号。

第五章 工器具的领用与归还

1.领用

员工领用工器具,应填写《工器具领用单》,经部门负责人签字批准后,到工器具管理部门办理领用手续。

《工器具领用单》应一式两份,一份由领用人保管,一份由工器具管理部门存档。

领用人应对领用的工器具负责,妥善保管,不得转借、赠送他人或挪作他用。

领用贵重、精密工器具,需经工器具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

2.归还

工器具使用完毕后,领用人应及时清理、擦拭干净,并归还至工器具管理部门。

工器具管理部门应对归还的工器具进行检查,确认无损坏、丢失后,办理归还手续,并在《工器具领用单》上签字确认。

如发现工器具损坏或丢失,应查明原因,按照本制度相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 工器具的使用与维护

1.使用

员工应严格按照工器具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使用工器具。

使用前,应检查工器具是否完好,有无安全隐患。

不得超负荷或违规使用工器具。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电动、气动工器具使用前,应检查电源、气源是否正常,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

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理、擦拭干净,并放回指定位置。

2.维护

员工应定期对使用的工器具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日常维护。

工器具管理部门应制定工器具的定期维护保养计划,并组织实施。

定期维护保养计划应包括:检查、清洁、润滑、紧固、校准、更换易损件等内容。

对需要进行专业维修的工器具,应及时送修。

维修后的工器具,应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维护保养记录应详细填写,并存档。

第七章 工器具的报废与处置

1.报废

工器具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应予以报废:

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或修复成本过高。

技术落后,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达到使用年限,存在安全隐患。

因其他原因,无法继续使用。

工器具报废,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填写《工器具报废申请单》,详细说明报废原因。

工器具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报废工器具进行鉴定。

鉴定符合报废条件的,报公司领导审批。

审批通过后,由工器具管理部门办理报废手续,并注销台账。

2.处置

报废工器具应统一处置,不得随意丢弃。

可回收利用的工器具,应进行回收利用。

无法回收利用的工器具,应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理。

第八章 工器具的盘点

1.盘点周期

工器具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工器具盘点,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盘点。

特殊情况下,可随时进行盘点。

2.盘点方法

盘点前,应制定详细的盘点计划,明确盘点范围、时间、人员、方法等。

盘点过程中,应逐一核对工器具的实物与账目是否相符,并做好记录。

盘点应做到账、物、卡相符。

对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如账物不符、损坏、丢失等,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

盘点结束后,应形成书面盘点报告,报公司领导。

第九章 奖惩

1.奖励

对爱护工器具、节约使用、维护保养好的员工,给予表扬或奖励。

对提出合理化建议,改进工器具管理,取得显著成效的员工,给予奖励。

对及时发现并避免工器具重大事故发生的员工,给予奖励。

2.处罚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工器具损坏、丢失或浪费的员工,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经济赔偿或行政处分。

对玩忽职守,造成工器具管理混乱,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对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造成安全事故的,按照公司安全管理规定处理。

第十章 附则

1. 本制度由公司工器具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五:《工器具管理制度》

总则

1.1 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工器具的管理,确保工器具的完好、安全、有效使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1.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涵盖所有类型的工器具,包括但不限于:

通用工具(扳手、钳子、螺丝刀、锤子等)

专用工具(模具、夹具、特殊扳手等)

电动工具(电钻、电锯、砂轮机等)

气动工具(气动扳手、气动打磨机等)

测量仪器(卡尺、千分尺、水平仪等)

易耗品(钻头、锯条、砂轮片等

本内容由shasha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97616.html

(0)
shashashasha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