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房卫生管理制度》是酒店、宾馆等住宿业保障服务品质、维护品牌形象和确保宾客健康安全的核心规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关系到顾客满意度与回头率。制定并严格执行此制度,是提升管理水平、规避卫生风险的必然要求。这亦符合以客为尊、保障住客权益的社区服务计划宗旨。本文将呈现几篇不同侧重与结构的《客房卫生管理制度》范文,供参考应用。
篇一:《客房卫生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与依据
为规范酒店客房卫生管理工作,确保客房清洁、整齐、舒适、安全,达到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及酒店服务品质要求,为宾客提供优质的住宿环境,维护酒店声誉,保障宾客及员工健康,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住宿业卫生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结合本酒店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酒店所有客房、楼层公共区域、工作间、布巾房以及参与客房卫生清洁、检查、管理的所有部门及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客房服务员、楼层领班、客房部主管、客房部经理及相关质量检查人员。
第三条 基本原则
客房卫生管理工作遵循“预防为主、清洁到位、消毒有效、标准统一、责任明确、持续改进”的原则。确保所有操作符合卫生要求,杜绝交叉污染,为宾客提供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组织领导
酒店设立客房卫生管理领导小组,由酒店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担任组长,客房部经理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工程部、采购部、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审定、监督本制度的执行,协调解决重大卫生问题。
第五条 客房部职责
1. 客房部经理:全面负责客房部的卫生管理工作,组织制定、修订、培训、实施本制度及相关操作规程;监督检查客房卫生质量;处理重大卫生投诉;定期组织卫生工作会议,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客房部主管/楼层领班:负责本楼层或区域的客房卫生日常管理、监督、检查与指导;安排客房清扫任务;检查客房服务员的工作质量;培训新员工;记录并上报卫生状况及问题;确保清洁用品、工具的正确使用与保管。
3. 客房服务员:严格按照本制度及操作规程完成客房的日常清洁、整理、消毒工作;正确使用和保养清洁设备、工具及清洁剂;及时报告客房设施设备的损坏情况;负责所辖区域内工作间、布巾的整洁与管理;遵守个人卫生要求。
第六条 相关部门职责
1. 工程部:负责客房内各项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且符合卫生要求(如空调系统清洗、水质检测等);配合进行虫害防治工作。
2. 采购部:负责采购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酒店要求的清洁剂、消毒剂、清洁工具、客用物品、布草等;索取并保管相关产品的合格证明、检验报告。
3. 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制度规程的培训与考核;将卫生工作表现纳入员工绩效评估;监督员工健康证的办理与有效性。
第三章 客房卫生操作规程
第七条 清洁前准备
1. 仪容仪表:员工上岗前必须按规定着装,保持服装整洁,仪容仪表符合酒店要求,佩戴工牌。
2. 健康要求:员工上岗前检查个人健康状况,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时,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
3. 工作车准备:根据任务单准备充足、清洁的布草、客用品、清洁工具、清洁剂、消毒剂等,分类摆放整齐,不得将私人物品带入工作车。清洁工具保持干净、完好。
第八条 进入客房程序
1. 敲门示意:无论“请勿打扰”或“请即清理”房,均需按规定敲门(或按门铃)并表明身份,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若无人应答,稍等片刻再次敲门,仍无人应答,可用钥匙开门,开门时需再次表明身份。
2. “请勿打扰”房处理:除非有紧急情况或超过规定服务时间,否则不得打扰。如需服务,应先联系前台或主管确认。
第九条 客房清洁流程(以走客房为例)
1. 开窗通风:进入客房后,首先打开窗户通风换气(天气允许情况下)。
2. 清理垃圾:收集客房内所有垃圾,包括卫生间垃圾桶、客房垃圾桶、烟灰缸等,将垃圾分类装入垃圾袋并扎口,带出客房。
3. 撤布草:将用过的布草(床单、被套、枕套、毛巾、浴巾、地巾等)撤下,检查有无客人遗留物品,按规定分类放入布草袋,避免接触地面和干净物品。严禁在楼层抖动布草。
4. 清扫与除尘:
遵循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原则。
天花板、墙角、灯具、空调风口、窗框、窗台、门、家具(床头柜、书桌、椅子、沙发、衣柜内外)、电视、电话、镜面、装饰品等所有表面进行除尘。
注意细节部位的清洁,如开关面板、门把手、遥控器、电话按键等。
5. 卫生间清洁与消毒:
清洁顺序:墙面 -> 淋浴区/浴缸 -> 坐便器 -> 洗漱台面/面盆 -> 地面。
使用专用清洁工具和清洁剂,严格区分洁具(如抹布分色使用)。
坐便器内外彻底刷洗,使用消毒剂消毒,冲水后盖上盖子。
淋浴区/浴缸内外壁、水龙头、花洒彻底清洁,去除水垢、皂垢,擦拭光亮。玻璃隔断或浴帘保持清洁。
洗漱台面、面盆清洁,镜面擦拭光亮无水渍。
恭桶、面盆、浴缸等接触皮肤的洁具表面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剂按规定比例配制,作用足够时间后清水冲净(如适用)。
地面彻底清洁,墙角无污渍、毛发。
6. 铺床:按照酒店标准铺设干净、平整的床铺,床单、被套、枕套无褶皱、无污渍、无破损。
7. 补充客用品:按标准补充足够数量、质量合格的客用品,如洗漱用品、卫生纸、茶包、咖啡、饮用水等,摆放整齐。检查有效期。
8. 擦拭与整理:
擦拭所有家具表面,确保无尘、无手印。
整理客房内物品,如宣传品、便签、笔等,使其归位、整齐。
检查所有电器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关闭不必要的电源。
9. 地面清洁:根据地面材质(地毯或硬地面)进行吸尘或拖拭。地毯应无污渍、无杂物。硬地面应清洁光亮,无水渍、无毛发。
10. 气味管理:确保客房内空气清新,无异味。必要时使用空气清新剂(按规定使用)。
11. 最终检查:退出客房前,环视整个房间,检查是否有遗漏项目,卫生是否达标,物品摆放是否规范,设施设备是否完好。确认窗户关闭(或按客人要求/酒店规定状态),关闭房门。
第十条 住客房清洁流程
住客房清洁需更加注意尊重客人隐私和物品。除不清扫客人明确表示不需打扫的区域外,基本流程与走客房类似,但需特别注意:
1. 客人物品:不得随意移动或处理客人物品。如需移动以便清洁,清洁完毕后必须放回原位。发现贵重物品应及时上报。
2. 布草更换:根据酒店规定和客人意愿更换布草(如环保卡提示)。
3. 沟通:如客人在房,应先征询客人意见是否方便打扫,并按客人要求进行。
第四章 公共区域及工作间卫生
第十一条 楼层走廊及公共区域
每日定时清洁走廊地面、墙面、地脚线、安全出口指示牌、消防设备、装饰物等。保持光线充足,无杂物堆放,无异味。
第十二条 工作间与布巾房
1. 保持整洁、通风、干燥。物品堆放有序,标识清晰。
2. 清洁工具、清洁剂、消毒剂等分类存放,标识明确,不得混用。清洁剂、消毒剂容器密闭,防止泄漏。
3. 布草分类存放,干净布草与污布草严格隔离,防止交叉污染。污布草日产日清。
4. 工作车使用完毕后应清洁干净,物品补充齐全,停放整齐。
第五章 清洁消毒与病媒生物防治
第十三条 清洁消毒要求
1. 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清洁工具必须严格区分区域使用(如客房、卫生间、杯具等),建议采用颜色管理。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晾干,保持清洁。
2. 杯具消毒:客用饮水杯必须每客更换,并按照《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进行清洗、消毒、保洁。建议使用符合标准的热力消毒或化学消毒方法,设有专门的杯具洗消间。消毒后的杯具应存放在保洁柜内。
3. 消毒剂使用: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配比和使用,确保消毒效果。注意有效期和储存条件。操作时做好个人防护。
4. 重点消毒部位:门把手、电话话筒、遥控器、电灯开关、坐便器按钮/坐圈、水龙头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应加强日常消毒。
第十四条 病媒生物防治
1.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
2. 保持环境整洁,清除孳生条件。垃圾密闭存放,日产日清。
3. 安装纱窗、纱门、风幕、灭蝇灯等防虫设施,并保持完好。
4. 定期检查,发现虫情及时报告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谨慎使用杀虫剂,避免污染客房环境和食品。
第六章 卫生检查与监督
第十五条 日常检查
楼层领班/主管每日对客房服务员的清洁工作进行检查,包括空房、住客房和走客房,填写检查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改进。
第十六条 定期检查
客房部经理每周/每月组织对客房、公共区域、工作间、布巾房、杯具消毒等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卫生状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第十七条 质量抽查
酒店管理层或质检部门不定期对客房卫生进行抽查,验证制度执行效果。
第十八条 记录与报告
所有检查结果均应有书面记录,对于发现的问题要追踪整改情况。定期汇总卫生检查报告,向管理层汇报。
第七章 培训与考核
第十九条 卫生知识培训
定期对所有相关员工进行卫生法律法规、酒店卫生制度、操作规程、消毒知识、病媒生物防治、个人卫生、职业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培训。新员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二十条 技能考核
对客房服务员的清洁操作技能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其掌握正确的清洁方法和标准。
第二十一条 绩效关联
将客房卫生工作质量和制度遵守情况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与奖惩挂钩。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制度修订
本制度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的变化以及酒店实际情况,由客房部提议,经酒店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审议批准后,进行适时修订。
第二十三条 解释权
本制度由酒店客房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生效日期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篇二:《客房卫生管理制度》
引言:卓越服务,始于洁净
客房是宾客在酒店停留时间最长的私人空间,其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宾客的舒适度、健康安全以及对酒店的整体评价。一个一尘不染、空气清新、细节完美的客房,是体现酒店专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承诺的基础。本《客房卫生管理制度》旨在设定清晰、严格的卫生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每一间客房都能达到甚至超越宾客的期望,成为宾客旅途中安心、惬意的港湾。我们坚信,对洁净的极致追求,是构成卓越服务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一部分:核心卫生标准
本部分定义了客房各区域应达到的最终卫生状态,是所有清洁工作的目标和衡量依据。
1.1 整体环境标准
视觉清洁:客房内所有区域、物品表面无灰尘、无污渍、无毛发、无指印、无水渍、无锈迹、无霉斑。光洁表面(如镜面、金属件)光亮无痕。
空气质量:客房内空气清新,无烟味、霉味、下水道异味、消毒水味或其他刺激性气味。通风良好。
物品完好:所有设施设备功能正常,无破损、无松动。布草、客用品等无污损、无异味,符合质量标准。
1.2 卧室区域标准
床铺:床单、被套、枕套洁净、干燥、平整无皱,无毛发、污渍。床垫、保护垫干净无污渍。床头板、床架无尘。
家具:书桌、座椅、沙发、床头柜、衣柜内外、行李架等所有家具表面干净无尘,抽屉内清洁。
地面:地毯干净,无可见垃圾、污渍、毛发,吸尘彻底。硬质地面清洁光亮,无尘土、毛发、水渍。
墙面与天花板:墙面、墙纸无污迹、蛛网。天花板、灯具、空调风口无积尘、无霉点。
门窗:门、门框、门把手干净无手印。窗户玻璃洁净透明,无水痕、污迹。窗框、窗台无尘土。窗帘干净、悬挂整齐。
电器与设备:电视屏幕、遥控器、电话机、台灯、落地灯、电水壶内外、开关面板等干净无尘,功能正常。
1.3 卫生间区域标准
面盆与台面:面盆内外光洁,无水垢、皂垢。水龙头擦亮无水渍。台面干净、干燥,无积水、杂物。镜面光亮无水痕、污渍。
坐便器:内外壁洁净无污垢、尿碱。水箱表面干净。坐圈、盖板内外干净,经有效消毒。冲水功能正常,无漏水。卫生纸架干净,卫生纸按标准折叠或放置。
淋浴区/浴缸:内外壁、地漏干净,无皂垢、水垢、毛发、霉斑。玻璃门/浴帘干净,无水渍。花洒、水龙头光亮无水垢。防滑垫(如有)清洁。
地面与墙面:地面干净、干燥,无毛发、水渍。墙面瓷砖光洁,缝隙无霉斑。
毛巾与浴袍:按标准配备干净、干燥、折叠整齐的毛巾、浴巾、地巾、浴袍,无污渍、异味、破损。
排风系统:排风口无积尘,排风通畅。
1.4 客用品与布草标准
布草:所有布草(床单、被套、枕套、毛巾、浴巾、地巾、浴袍)必须符合酒店质量标准,洁净、熨烫平整、无异味、无破损、无污渍。
客用品:洗发水、沐浴露、护发素、润肤露、香皂、牙具、梳子、浴帽、剃须刀、棉签、化妆棉、卫生袋、拖鞋、饮用水、茶包、咖啡、糖包等,必须按标准种类和数量配备齐全,包装完好,在有效期内,摆放整齐美观。
杯具:饮水杯、漱口杯必须每客更换,经严格清洗、消毒、保洁,达到光洁、无水渍、无污渍、无异味的标准。
第二部分:操作规范与流程要点
本部分强调关键操作环节的规范性,确保达到第一部分设定的卫生标准。
2.1 清洁顺序与原则
严格遵循“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的清洁顺序。
干湿分离:先除尘后湿擦,卫生间湿区操作与客房干燥区分开。
生熟分开:清洁用具严格区分,处理垃圾、污物的工具不得用于清洁干净区域或直接接触客用品、布草。抹布按颜色或标识区分用途(如红色擦马桶,蓝色擦客房表面,黄色擦洗手池等)。
2.2 重点环节操作
垃圾处理:及时、彻底清理所有垃圾,垃圾袋封口带离,垃圾桶内外清洁。
布草撤换:污布草轻拿轻放,避免抖动扬尘,直接放入专用布草袋,不接触地面和洁净物品。检查有无客人遗留物。
除尘:使用干净尘推或抹布,对所有表面进行细致除尘,包括高处、角落、缝隙等易忽略处。
卫生间清洁:使用专用工具和有效清洁剂、消毒剂。重点清洁消毒坐便器、面盆、浴缸/淋浴区等直接接触部位。确保无异味、无污垢、无水渍。
铺床:严格按照标准程序操作,确保床铺平整、美观、舒适。
杯具洗消:必须在指定区域,使用专用设备和程序进行清洗消毒,记录备查。严禁在客房卫生间内清洗杯具。
消毒程序:对高频接触点(门把手、开关、遥控器、电话、水龙头、坐便器按钮等)和卫生洁具进行常规消毒。消毒剂配比、作用时间需符合要求。
2.3 工具与物料管理
清洁工具:保持清洁、完好。分类存放、使用、清洁、消毒、晾干。破损工具及时报修更换。
清洁剂/消毒剂:使用酒店统一采购、符合标准的正规产品。按规定比例稀释,正确使用。标识清晰,妥善存放,注意安全。
工作车:保持整洁、有序。物品补充及时,摆放规范。不得存放私人物品。
第三部分:管理与监督机制
本部分明确卫生管理的责任体系和保障措施。
3.1 责任分工
客房服务员:是客房卫生的直接执行者,对所负责客房的清洁质量负首要责任。
楼层领班/主管:负责日常检查、指导、培训,确保本区域卫生达标,对检查结果负责。
客房部经理:负责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修订,以及员工培训、质量控制和问题处理,对部门整体卫生水平负责。
酒店管理层/质检部门:负责最终的监督抽查和效果评估。
3.2 检查制度
自查:服务员完成清洁后,按照标准进行自检。
互查:可安排服务员之间进行交叉检查。
领班/主管检查:每日对所辖区域客房进行全面或抽样检查,记录存档。
经理检查:定期对客房及公共区域进行深入检查。
酒店抽查:管理层或质检部门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
3.3 培训与持续改进
入职培训:新员工必须接受全面的卫生制度和操作技能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在职培训:定期组织卫生知识、新标准、新技能的复训和提升培训。
问题反馈与改进: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客人投诉的卫生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追踪落实。持续优化清洁流程和标准。
3.4 个人卫生与健康
员工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按规定着装上岗,保持工服整洁。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持有效健康证上岗。发现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时,必须暂停直接对客服务工作。
结语:承诺于心,践诺于行
本制度所载明的标准与规范,是每一位客房部员工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准则。我们要求全体员工深刻理解卫生工作的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的技能,将每一项标准落实到每一个操作细节中。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共同维护酒店的声誉,赢得宾客的信赖,实现提供卓越住宿体验的承诺。
篇三:《客房卫生管理制度》
主题:构建全员参与、流程优化、科技赋能的现代化客房卫生管理体系
一、 前瞻理念:卫生管理是核心竞争力
在当今住宿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客房卫生已不再仅仅是基础要求,而是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客户体验、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本制度旨在超越传统的清洁模式,引入全员参与的文化、流程优化的思维和科技赋能的手段,构建一个高效、精准、可持续的现代化客房卫生管理体系。我们追求的不仅是表面的洁净,更是深层次的健康保障和宾客感知的全面提升。
二、 体系架构:责任、流程、标准、技术、文化五位一体
2.1 明确的责任矩阵 (Responsibility Matrix)
高层承诺:酒店管理层公开承诺对卫生管理的高度重视,提供资源保障,并将卫生绩效纳入酒店整体战略目标。
部门协同:打破部门壁垒,建立客房部为主导,工程部(设施维护、空气/水质)、采购部(物料标准)、人力资源部(培训与健康管理)、IT部(技术支持)等多部门联动的卫生管理协调机制。
岗位职责细化:不仅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基本职责,更要通过职责说明书,将卫生相关的具体任务、标准、检查点量化到每个岗位,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
2.2 优化的作业流程 (Optimized Workflow)
标准化操作程序(SOP):针对不同房型(标准间、套房、特殊需求房)、不同状态(住客房、走客房、空置房、维修房)制定详细、图文并茂的标准化清洁作业流程。流程设计需考虑效率、人体工学和防止交叉污染。
动态任务调度:利用酒店管理系统(PMS)或专用客房管理软件,实现清洁任务的智能分配、实时追踪和状态更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缩短客房准备时间。
特殊情况预案:制定应对突发卫生事件(如客人呕吐、传染病疑虑、严重污损等)的应急处理流程,明确报告路径、处理步骤、消毒标准和个人防护要求。
布草与废弃物管理流程:设计从客房收集、楼层暂存、垂直运输到后台处理(洗涤或处置)的闭环管理流程,严格区分洁净与污染流线,确保布草洗涤质量和废弃物合规处理。
2.3 精准的量化标准 (Quantifiable Standards)
分级卫生标准:除基础卫生标准外,可设立更高等级的“深度清洁”或“过敏友好房”等特殊标准,满足不同客群需求。
可视化检查表:将卫生标准转化为具体的、可观察、可测量的检查项,形成标准化检查表。鼓励使用包含图片示例的电子检查表。
引入客观检测指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引入ATP荧光检测等快速微生物检测方法,对高风险表面(如遥控器、门把手、水杯等)进行清洁效果的量化评估。定期进行空气质量和水质检测。
2.4 科技赋能的应用 (Technology Empowerment)
移动管理工具:为楼层主管和客房服务员配备移动设备(手机或平板电脑),安装客房管理APP,实现任务接收、SOP查阅、清洁确认、问题上报(拍照/录像)、电子检查表填写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透明度。
智能化清洁设备:探索使用高效能吸尘器、蒸汽清洁机、自动擦窗机器人、紫外线消毒设备等先进清洁工具,提升清洁效率和效果,减轻员工劳动强度。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后台系统收集整理客房清洁时间、检查结果、客诉反馈等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常见问题点、效率瓶颈,为管理决策(如调整流程、优化培训、更新标准)提供数据支持。
物联网(IoT)应用:探索应用传感器监测客房空气质量、温湿度,或在布草中植入RFID芯片追踪洗涤次数和流向,提升管理精度。
2.5 培育卫生文化 (Hygiene Culture)
常态化培训与沟通:不仅进行技能培训,更要加强卫生意识、职业道德和客户导向的教育。通过班前会、内部通讯、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持续强调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激励与认可:设立卫生相关的奖励机制(如“卫生标兵”、“零投诉团队”等),公开表彰表现优秀的员工和团队,营造“以卫生为荣”的氛围。
员工关怀与赋能:关注员工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和舒适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参与卫生标准的修订和流程优化。
透明化与客户互动:向客人适度展示酒店在卫生方面的努力(如在客房放置清洁安心卡、公示消毒记录等),增强客人信心。重视并及时响应客人关于卫生的反馈。
三、 实施保障与持续改进
资源投入:确保充足的预算用于人员配备、培训、设备更新、优质清洁物料采购和技术系统维护。
监督审计:建立内部(自我检查、逐级检查)和外部(第三方神秘访客、专业卫生审计)相结合的监督机制,确保制度有效执行。
定期评审与修订:管理层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本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全面评审,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如新的法规标准、技术发展、客户需求变化、疫情等)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建立知识库:将优秀的清洁方法、案例、标准、培训资料等整理成知识库,方便员工学习和传承。
结论:追求卓越,永无止境
构建现代化的客房卫生管理体系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本制度提供了一个框架和方向,旨在通过全员的努力、流程的精进和科技的助力,将客房卫生管理提升到新的高度,使其成为酒店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石。我们致力于为每一位宾客提供超越期待的洁净、健康、舒适的住宿体验。
本内容由xiaoli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300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