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画像教案大班活动  大班美术我的自画像教案

我的自画像教案是指针对小学生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的课程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等方面。通过学习绘画技巧和自我认知的引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并培养其自我表达和展示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和自我认知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自画像教案大班活动,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自画像教案大班活动  大班美术我的自画像教案

我的自画像教案大班活动1

活动目标:

1.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朵拉.玛尔的画像》,感受抽象和扭曲的绘画风格.

2,尽量使用变形,装饰技巧来表达自画像,感受乐趣.

3.培养幼儿观察,操纵,表达,提高审美品味和创新意识的能力.

4.引导幼儿用辅料充实工作,培养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能和艺术气质.

活动要点:

活动重点:

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朵拉.玛尔的画像》,感受抽象和扭曲的绘画风格.

活动困难:

尽量以变形,装饰的方式表达自己,感受乐趣.

活动准备:

1.绘图纸,水粉颜料,刷子,水,抹布等.

2.儿童书籍,第1卷,第15-16页.

3,挂图《朵拉.玛尔的画像》(毕加索).

活动程序:

首先,老师介绍对话,引起孩子对工作的兴趣.

1.引导幼儿结合他们现有的经验来谈论人物肖像

问题:什么是肖像?孩子们通常会看到什么样的肖像?让我们今天享受一幅特别的肖像.

第二,欣赏作品.

1.介绍毕加索的《朵拉.玛尔的画像》,并初步感受到作品的夸张和扭曲的表达风格:这幅画与你通常看到的画有什么区别?一个人脸部的面部特征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分析作品的线条和颜色,感受作品的主题:你觉得这幅画对你最具吸引力在哪里?

3.专注于引导幼儿感受画面,特别是人物脸部线条的装饰特征:画家如何表达它们?

4.感受图片大温暖柔和线条的整体乐趣:图片中人物的心情是什么?你觉得在哪里?

5.简要介绍作品的名称和画家的情况.

6.继续引导孩子们欣赏Van Gosau和Miro的自画像(参见儿童书)

第三,创造一幅自画像.

1.鼓励年幼的孩子用夸张和扭曲的方法为自己画一幅肖像:你想如何为自己画一幅画?你会用什么颜色的?你认为你脸上最具特色的是什么?你想如何表达它们?

2.展示孩子们的工作,引导孩子们谈论他们最喜欢的人.

活动反映:

成功:

1.从所有幼儿的绘画中,今天参加活动的孩子们可以通过绘画尽力表达自己的外在特征,这表明活动过程的设计对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此外,与过去相比,儿童作品的构成和背景的表现也有所改善,这表明欣赏环节在拓宽视野,提高幼儿绘画技能方面发挥了作用.

不足之处:

在活动开始时开始的谈话太长了.分析的原因主要是鉴于鉴赏会议有些不合适.这个环节对于幼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我认为这个环节可以在活动开始之前进行一次欣赏活动,以增强儿童绘画表现的体验,并了解自画像的作用.

2.由于时间的拖延,我觉得指导儿童观察他们的面部特征并帮助他们梳理他们的外表有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有些孩子在绘画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提醒要注意自己的特点.有些孩子也有偏离主题的想法.

我的自画像教案大班活动2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向同伴介绍自己五官特别的地方,如:我有一双大大的双眼皮眼睛。

2、通过欣赏大师的自画像,幼儿尝试用自己的绘画技巧进行创作作品。

3、体验绘画过程的快乐。

活动准备:

事先让孩子回家照照镜子,观察自己的五官长相;并进行自画像。

课件、各色图画纸、油画棒、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题,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世界上能找到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吗?

小结: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地方,就是双胞胎也会有长得不一样的地方。

二、 幼儿介绍自己的长相特别之处。

1、幼儿学习用:“我的**长得很特别,**样的”句型说。

2、出示在家的自画像,给同伴欣赏。

三、观看幻灯:大师的自画像。请幼儿看看、说说大师自画像中有特色的地方。

梵高:深邃的眼睛、浓密的胡子

毕加索:大眼睛、大鼻子、富有特色的鼻子

色彩的运用:梵高自画像中用色大胆。胡子和头发橙色的运用,和背景的蓝色形成对比,突出浓密的胡子。

线条的运用:毕加索的自画像线条有力。

四、明确绘画要求:画出自己面部有特点之处:如:大大的双眼皮眼睛、童花头、有山峰的嘴唇等;最后用单色构线。

五、幼儿绘画创作。

六、作品展示:我的大家庭

我的自画像教案大班活动3

从全体幼儿的绘画作品上看,今天参加活动的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都能够尽力的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外部特征,说明活动过程的设计对于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另外从孩子们作品的构图、背景的表现形式也较以往有了进步,这说明欣赏环节对于幼儿来说起到了开拓视野、提升绘画技能的作用。

活动开始的谈话后有一个猜猜的游戏,我没有给幼儿画一个示范画,采用了孩子的一张画,有些和标题背道而驰,我觉得这个环节对于幼儿来说又是不可或缺的,以此来达到提升幼儿绘画表现经验、理解自画像的作用。我感觉作画时间有些拖拉,我感觉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五官特点、帮助幼儿梳理自己外貌特点的环节有些不充分,因此在绘画过程中有的孩子还需要老师的提醒才会留意自己的特点,也有的孩子有偏离主题的想象。我想以后在进行类似的美术活动时会做的更好。

我的自画像教案大班活动4

一、活动名称:大班美术活动《我的自画像》

二、设计意图:幼儿画自己有着明显的分期,从用简单的圆表示自己,到单线条的自己、双线条的自己,再到意象中的自己,显示着幼儿绘画能力的不断发展。大班下学期,幼儿可以尝试用真实的形式画自己。

为了吸引幼儿的创作兴趣,教师在区角中投放了毕加索、洛克威尔的自画像以及幼儿的写真照片,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各位美术大师不同的画像,了解夸张表现的特性。这些都帮助幼儿开阔了眼界,发展了丰富的联想能力,为创作打下了基础。

三、活动目标:

1.欣赏著名画家的自画像,初步了解自画像的特点;

2.尝试用夸张的手法画出自己的自画像;

3.大胆用色,感受色彩所表达的心情。

四、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用水粉大胆地绘画,并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自己的特征。

五、活动准备:

活动室中将幼儿带来的照片布展;世界著名画家的自画像图片,如毕加索、洛克威尔等,8开素描纸、立式镜子、水粉颜料、涮笔筒、棉签、调色盘。

六、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请幼儿欣赏自己的照片展,并说说感受。

师:“你对哪张照片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说说自己的长相有什么特点?”

2.请幼儿根据老师描述的特征玩“找朋友”的游戏。

小结:小朋友中,有点皮肤白,有的眼睛大,有的有酒窝等,我们每个人的长相都不一样。

(二)引导幼儿欣赏画家的自画像,了解夸张的表现手法和自画像的概念

1.运用多媒体呈现毕加索的自画像,帮助幼儿初步感知自画像的特点。

师:“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他是谁?他的哪些特点让你印象特别深?你觉得他的心情怎么样?”

小结:这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画家,叫毕加索。毕加索用了夸张的手法把他原来就大的眼睛和鼻子画得更大了,让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他的特点。

2.运用多媒体呈现洛克威尔的子画想,引导幼儿深入分析。

师:“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洛克威尔是怎么画自画像的?他画出来的画像和镜子里的自己一样吗?他为什么要这样画?”

小结:洛克威尔在对着镜子画自己,自画像上的他没有戴眼镜,看起来很年轻。他把希望自己永远年轻的愿望画了出来。原来,自画像还可以画愿望呢!

(三)迁移创作,引导幼儿运用水粉表现自画像

1.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作画的要点。

师:“如果你来当画家,怎样才能画出自画像呢?怎样画能表现自己的特点、心情、愿望?”

小结:你们画的时候也要像画家一样,仔细观察自己的特点,还可以加上背景和愿望。

2.幼儿进行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指导要点:

(1)画像要画大画满,让自己的画像在画纸中占大部分。

(2)一根棉签用到底,不要怕多种颜色混到一起,很多种颜色调和在一起也很好看。

(3)一定要把自己最好看的地方画出来。

(4)要给自己的画像画上漂亮的背景,也可以把大画家一样把自己的愿望画上去。

(四)引导幼儿欣赏和交流自画像

1.请先画好的幼儿互相欣赏,猜猜自画像上的朋友是谁。

2.教师评价与幼儿互评、自评相结合。

七、活动延伸:

在展示区开展“各种各样的我”画展。

我的自画像教案大班活动5

教材简析

  本次习作是让学生给自己画一张像,画好以后,结合画像介绍自己。要求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介绍自己。

  教学目标

  1.通过《我的自画像》习作训练,从而获得一个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

  2.初步掌握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

  3.在自我观察和老师指导下,写一段介绍自己外貌特点的.话,说一说自己的性格特点,记得举一个典型事例来说明。

  教学重点

  抓住自己独特的外貌特征,反映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能较准确而生动地写出自己的外貌特点。

  教学方法

  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习作7——我的自画像,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指导外貌描写

  1.猜人物

  师:我们先来猜个谜语。请你猜猜他是谁?出示:

  我,个子不高也不矮,身体不胖也不瘦,脸色不黑也不白,眼睛

  不大也不小,鼻子不高也不低,嘴巴不宽也不窄,耳朵不圆也不长。——我是谁?

  学生猜一猜:人。

  师:但是具体是哪个人看得出来吗?生:看不出来。

  师:是的,因为没有抓住人物的具体特点,所以猜不出是谁。我们继续猜。

  出示:我是谁?

  我,全身灰色,脸上有一条长长的伤疤,眼睛时常滴溜溜地转,左耳缺了一块,大嘴巴里也缺了一颗牙齿。我是新一任狼族族长,是草原上最聪明却又最倒霉的一只狼。

  生:灰太狼。

  师:你是根据什么特征猜出来的?

  出示:我,长长的鼻子经常呼哧呼哧响,一双蒲扇耳呼呼地拍个不停,一张大嘴巴吃起东西来没完没了,结果身材粗短,肚子肥大,外貌丑陋极了。我常提着一把九齿钉耙,唐僧西天取经少不了我。(猪八戒)

  生:猪八戒。

  师:你是根据什么特征猜出来的?生:交流。

  2.小结概括人物外貌描写方法

  孩子们,我们为什么能一下子猜出灰太狼、猪八戒呢?是因为这两段文字都能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

  3.请各位同学想想杜小虎是怎样给自己画像的呢?他又是怎样描写自己的外貌的?

我的自画像教案大班活动6

教学要求:

  1.对照插图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

  2.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

  3.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外貌特征,通过神态的描写反映一个人的性情。难点:写出个性特征。

  课前准备

  1.课本插图。

  2.用来画自画像的卡纸和小镜子。

  3.好词好句。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张名片,它是干什么用的呀?对,向一个新认识的朋友介绍自己,需要名片。有个叫杜小虎的同学,就有一张特别的名片,不仅有他自己的介绍,还有自画像呢,你想去看看吗?想去认识杜小虎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己读例文,并结合图说说你对杜小虎的印象。

  2.你是从图或例文的哪些地方产生这样的印象的?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3.请生全班交流。

  小结:

  图画中的小虎的外貌笑眯眯的眼睛??告诉大家他是一个爱笑的孩子。介绍中告诉大家他的爱好,知道他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三、学习例文

  1.图文对照,说说,杜小虎给自己画的自画像,哪些地方特别像?

  2.杜小虎除了介绍自己的外貌还告诉大家什么啦?小结:介绍自己我们要向别人讲清自己的长相、年龄最重要的是要向大家讲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是特点。

  3.学生自己对着镜子画自画像,画出自己最有特点的样子。

  4.同桌互相欣赏,提出修改意见。

  5.全班玩“猜猜看”的游戏。贴出自画像,猜猜他是谁?

  6.学生自己练说后,拿着自己的`画像,找到你最想介绍的伙伴,介绍给他听。

  7.老师提供一些可用词句。

  第二课时

  学生练写。

  (评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作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篇好的作文的标准是什么,并会运用标准对照和衡量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会运用标准对照和衡量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

  教学难点:

  运用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评议他人作文。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上一次老师要求大家给自己画画像,写一写自己,这节课我们就来讲评我写我这篇作文(板课题)。

  1.讲评重点:

  本次习作我们要抓住这样两个重点来讲评:

  1.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

  2.是否运用最典型的事例表现特点,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把事例写具体。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这样的文章我们首先要抓住人物的什么来写?(板书:特点)那怎样才能突出人物的特点呢?(只有通过具体的事例,板:事例,并且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例,板有代表性、具体)那么,怎样才能把事例写具体呢?(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来写,板书)

  3.佳作放送:

  本次习作,许多同学都运用了具体典型的事例写出了自己的特点。总的来讲,大家写得都不错,老师很高兴。

  ①在这么多好的作文中,燕静静同学的作文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真不愧为我们班的小作家。现在我们就请她本人来读一读这篇文章。同学们边听边想,她写出了自己哪些特点?是运用哪些事例来突出这些特点的?

  实物投影出示文章。

  ②学生读作文。

  ③她写出了自己哪些特点?(爱看书、爱哭)

  ④她运用了哪些事例表现这些特点?你们觉得她举的事例怎么样?她为什么能把第一个事例写得这么具体生动的呢?(她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来描写)

  ⑤下面请大家默读文章,圈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在边上写一写它好在哪儿?(学生写体会)

  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圈画好词佳句。

  4 .教师总评:

  刚才同学们找得很仔细,谈得有道理,读得也很动情。这篇文章的确是一篇佳作,值得大家学习。

  5.指点江山。

  师:不过,老师还碰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他虽然跟以前比较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来帮忙修改。出示文章。

  6.轻声读《这就是我》这篇文章,对照讲评重点谈谈自己的读后的感受。 交流。

  那么如何修改呢?请同学们同桌讨论,一起修改。

  7.学生讨论后再来讲评,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修改成果,学生上讲台讲评修改理由。

  8.教师总评。

  三.课堂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修改这篇文章很到位,相信大家一定有不小的收获,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就是这样被改出来的。希望大家能养成修改的好习惯。

我的自画像教案大班活动7

设计意图

  世界上找不到相同的一片树叶,同样是斑点狗但它们身上的斑点却大不相同,作为一个主体,自己与他人有着许许多多的不同之处,就外貌特征上就出现了许多差异,有的大眼睛、有的小眼睛,有的圆脸、有的方脸……进入大班下学期,幼儿会发现自己与别人长得不一样,对自己和同伴的五官特征非常感兴趣。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学习书上的素材点,设计《自画像》活动,我们知道大班的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多种绘画材料用绘画的形式将五官特征表现出来。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观察与表现人物表情,我运用了欣赏。在此基础上与幼儿共同探讨,启发幼儿进行观察画面脸部特征、背景、色彩、线条、装饰等多个要求,比较自然的揉进一个内容中,使幼儿通过一个活动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帮助幼儿积累更多的绘画经验。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自画像的训练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人物五官和脸形的不同,会用绘画的形式将它表现出来。

  2、能大胆作画,能画出自己的主要特点。

  2、体验绘画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大胆画出自己的相貌,抓住五官特点,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

  难点:能找出自己五官与同伴的不同,了解五官的差异才有了每个人不同的面貌。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说说自己的长相。

  物质准备:镜子、个人的照片。

  教具准备:勾线笔、彩色打印纸、ppt课件、油画棒、水粉、炭笔、粉笔、毛笔、水桶、八开画纸 每人一张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一猜、想一想

  1、找出画像中的那个小朋友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小朋友的画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猜一猜这是谁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二)照镜子说一说,观察自己的样子。

  师:今天老师还帮小朋友准备了镜子,我们一起看一看,镜子里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一说自己长的是什么样子的?

  总结:

  我们知道每个人长的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脸圆、有的人脸尖、还有的人脸是长的;有的人眼睛大、有的人眼睛小;有的人头发长、有的人头发短……

  (三)画一画

  1.幼儿作画,尝试运用多种绘画工具来画自己;

  ——你们想怎样画自己?可以是什么样的表情或自己最美的时候。(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2.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边照镜子,边画出自己的轮廓和五官。注意画的时候,要画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脸要画大、五官特征表达明显。在自己勾勒出的轮廓上,添加头发、衣物等装饰品。

  3.教师巡回指导。

  进行个别针对性辅导,鼓励好的,指出不足,帮助有困难幼儿。

  1)以头部为主,主要表现面部特征。自由作色,大胆表现。

  2)及时表扬落笔肯定、表现大胆、画出自己特点和个性的作品。

  3)对表现拘谨的孩子作鼓励性指导。

  (四)欣赏与评价。

  (1)这是谁?为什么你们说是他?说说是怎样猜来的。(分析个别孩子画的人物的头发、眼睛、脸型。)

  (2)每个同学是否抓住了自己主要的面部特征,衣物饰品的搭配是否有创意。

  总结:

  你们画的真棒,每个人抓住了自己的面部特征。现在我们一起进行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让孩子们根据绘画的特征与幼儿的特征来进行猜测。同时帮助某些孩子进一步认识自己脸部的象征性特征。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进行自画像时非常认真仔细,而且积极性很高。从全体绘画作品看,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都能够尽力的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外部特征,说明活动过程的设计对于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另外从孩子们作品的构图、背景的表现形式也较以往有了进步,这说明欣赏环节对于幼儿来说起到了开拓视野、提升绘画技能的作用。

  不足:

  1、活动开始的谈话时间过长,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欣赏环节有些不太适宜。这个环节对于幼儿来说又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考虑这个环节可以放在活动之前,开展一个欣赏活动,来达到提升幼儿绘画表现经验、理解自画像的作用。

  2、由于欣赏时间的拖拉,因此我感觉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五官特点、帮助幼儿梳理自己外貌特点的环节有些不充分,因此在绘画过程中有的孩子还需要老师的提醒才会留意自己的特点,也有的孩子有偏离主题的想象。

我的自画像教案大班活动8

活动目标

1、能够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外部特征。

2、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说说自己的长相。

材料准备:大班幼儿自画像的作品

八开画纸 彩色水笔、、蜡笔

活动过程:

1、欣赏大班哥哥姐姐的自画像作品,感受作品的美感、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1) 今天老师请你们欣赏大班哥哥姐姐们的画,你们看一看,这些画美不美,哪里美。

(重点引导幼儿从作品的构图、色彩、背景的表现上来欣赏。)

(2) 请幼儿猜一猜小朋友手中的画画的是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理解自画像就是给自己画像,符合自己的特征。)

2、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外部特征

(1) 发给每个幼儿一面小镜子,看一看镜中的自己的特征。(引导幼儿从面部五官他特点、衣着等来观察。)

(2) 说一说自己的特点,帮助幼儿梳理绘画经验。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重点观察幼儿是否能够大胆进行表现以及是否有意识的表现自己的外部特点。多有困难的幼儿给予帮助。

4、展示评价

(1)请幼儿猜一猜作品中画的是哪一个小朋友?说说是怎样猜来的。

(2)针对幼儿作品中表现突出的地方给予评价,提升全体的绘画水平。

活动反思:

成功之处:

1、从全体幼儿的绘画作品上看,今天参加活动的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都能够尽力的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外部特征,说明活动过程的设计对于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另外从孩子们作品的构图、背景的表现形式也较以往有了进步,这说明欣赏环节对于幼儿来说起到了开拓视野、提升绘画技能的作用。

我的自画像教案大班活动9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向同伴介绍自己五官中特别的地方。

  2、通过欣赏大师的自画像,尝试用绘画、粘贴等方式表现出自己五官的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大师自画像图片、镜子、各色彩纸、油画棒、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图片里是谁,你认识吗?

  师:这是绘画大师的自画像,说一说你认为大师的自画像中哪里最有特色。

  (幼儿同伴讨论,教师请个别幼儿发言后小结)

  梵高:深邃的眼睛、浓密的胡子,用色大胆。胡子和头发橙色的运用,和背景的蓝色形成对比,突出浓密的胡子。

  毕加索:大眼睛、大鼻子、富有特色的鼻子,线条有力。

  二、观察、发现自己的“不一样”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观察自己的五官特征

  师:刚才欣赏了大师的自画像,现在来看看我们自己吧。

  教师引导幼儿依序观察自己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牙齿等部位。

  2、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长相中最有特点的地方

  师:现在请小朋友给大家说一说,自己认为长得最有特点的地方。

  三、创作自画像“特别的我”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大师的自画像,也认真的观察了自己,现在将自己画下来吧。

  1、教师介绍材料、工具及作画要求。

  2、幼儿自选材料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创作时突出自己明显的五官特征。

  四、幼儿作品展示

  1、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2、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的作品粘贴在展示栏上进行展示。

我的自画像教案大班活动10

设计意图:

自画像作为一种绘画的形式经常被画家们用来表现自我,大班幼儿面临步入小学,需要把目光从观察外部世界引领到关注自身,而一个人的面部特点是最重要的外在表现。本次活动的设计,就旨在让幼儿从认识自我、发现特点入手,逐步启发幼儿对自我加以理性的认识,进行积极的自我形象的塑造,并学会自信地看待自己,微笑着面对世界。

活动目标:

1.欣赏世界著名画家的自画像,初步了解自画像的特点。

2.尝试用夸张的手法画出自己的自画像。

3.大胆用色,感受色彩所表达的心情。

重、难点:幼儿能用水粉大胆的绘画,用夸张的方法表现出自己的特征。

活动准备:

1.世界著名画家的自画像图片,如毕加索、洛克威尔等。

2.8开正方形素描纸,立式镜子、水粉颜料、涮笔筒、棉签、调色盘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1.出示孩子们的头像,引发孩子们的兴趣。

请两名幼儿站到前面,请幼儿说说他们的长相,哪里不同?

请幼儿说说自己长得有什么特点?

2.出示毕加索照片,引导幼儿找出特点。

引导幼儿找准特点,如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棱角分明的脸等。

二、欣赏画家自画像,了解夸张的表现手法和自画像的概念

(一)欣赏画家自画像,总结特点

1.欣赏毕加索的自画像

出示、欣赏毕加索自画像,说出毕加索的表现方法。

2.欣赏洛克威尔的自画像。

提问:自画像是怎么画出来的?

3.讨论自画像的特点

小结:自画像画的一般是头部, 不用画的一模一样,你可以用夸张的方法表现自己的特点,让别人知道你画的是自己。

(二)总结作画步骤

我们也要像画家一样,一边看一 边画自己,观察突出自己的特点。最后还不要忘记加上背景,画背景的时候请小朋友们注意选用对比色,那会让你的画更漂亮。

三、幼儿进行操作,教师指导

幼儿根据老师的示范讲解步骤进行作画,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指导要点:

1.轮廓要画大,突出自己的特点。

2.用色尽量注意冷暖色调。

3.涂背景时,尽量使用对比色,显出脸部和身体。

四、欣赏、讲评作品

请小朋友把画笔放回去,把自画像粘贴到黑板上来!坐下来好好欣赏欣赏吧!

我的自画像教案大班活动11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美术活动,体验绘画的乐趣。

  2、了解在哈哈镜中人不同的面部状态,学习用恰当的颜色表现。

  3、能通过观察哈哈镜中的自己,用夸张的形式大胆作画。

  活动准备:

  1、哈哈镜一面;勺子若干。

  2、相关范画;水彩笔、油画棒、图画本。

  活动过程:

  1、范画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范画与平时的自画像的区别。

  教师:老师给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请你们看看和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

  (2)幼儿相互讨论,并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

  (3)师幼共同总结。

  2、出示勺子,引导幼儿观察、欣赏自己夸张的样子。

  (1)引导幼儿观察勺子(凸面)中的自己,鼓励幼儿对着勺子做出不同的表情,并适当的移动勺子。

  (2)幼儿互相讨论,并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

  (3)讨论:镜中的自己和平时的自己有什么不同。

  (4)师幼共同小结。(脸变长;脸的某一个部分变大,如眼睛、嘴巴;适当的移动会有不同的样子出现)

  3、出示哈哈镜,师幼共同观察,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1)出示一面大的哈哈镜,请个别幼儿上台照一照。

  (2)幼儿互相讨论,并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说说会怎样画哈哈镜中的自画像。

  (3)教师小结。引导幼儿将哈哈镜中夸张的部分描绘出来。作画时,可一边拿着勺子观察镜中的自己,一边作画;也可仔细观察哈哈镜中的自己后,再作画。

  4、幼儿分组作画。

  (1)教师讲述作画要求,引导幼儿对画面进行合理布局;用恰当的颜色表现。

  (2)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适当引导其添加简单的背景。

  (3)幼儿分组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作品展示,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和交流。

  (1)给自己的哈哈镜自画像取个名字,并请个别幼儿上台说说自己的作品。

  (2)同伴之间互相交流、讲述自己喜欢的作品。

  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投放材料,如褶皱纸、报纸、毛线、双面胶、胶棒、水彩笔等,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制作哈哈镜自画像。

以上是大班美术我的自画像教案的所有内容,希望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启示。谢谢阅读!

本内容由zhenzhe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66984.html

(0)
zhenzhenzhenzhen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