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 基于理解的教案及反思范文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并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应当注意教案的灵活性,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出相应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仅供大家参考。

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 基于理解的教案及反思范文

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1

一、说教材

“人际关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对中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让他们学会如何理解他人就极为重要了。

要使人际关系协调融洽,理解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理解是沟通的基础。在人际交往中,高中学生的独立性日益增强,经常会碰到沟通不良的情况,容易导致隔阂与误解,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如他们有时候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亲子关系紧张,同学之间发生矛盾,这往往是由于交往中一方或者双方不能做到相互理解坦诚交流所造成的。所以本节课重点教授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如何理解他人。告诉他们理解的重要性;告诉他们交往中任何一方不能做到真诚,不能真正做到理解他人,都会妨碍交往的顺利进行。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理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以及学会理解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掌握如何理解他人的方法。

(2)培养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换位思考的习惯。

3、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要多关心他人,学会从别人的立场来看问题,多理解他人;用别人期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善解人意;为对方着想,赢得良好人缘,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向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互相很好地沟通。

三、说学情

当代学生,独生子女多,个性强,到了高中,他们独立性又日益增强,经常会碰到沟通不良的情况,容易导致隔阂与误解,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如他们有时候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亲子关系紧张,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他们在生活中以自己为中心,很少从父母、老师、同学的立场考虑出发,很少关心他人的利益和需要。

四、说教法:

教无定法。不过要完成本节课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我采用了游戏引导法、比较法、知识迁移法、探究法、讲授法、分析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主有次,综合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现代教学法认为,学会学习比掌握专业知识更重要,而学会学习最主要的方法是寓教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去分析问题,去解决问题。本节课,我用游戏、案例、故事、情景辩论等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学会理解他人。

五、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学会理解他人”的重要性和方法。

难点:掌握“理解他人”的最朴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是换位思考。

六、说学法

游戏导入(直观)→实践活动(掌握重点)→师生互动,主动参与(突破难点)→训练提高(巩固“换位思考”的能力)

七、说教学过程

(一)撕纸游戏导入,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分析原因

3、小结:对指导语的理解不同————生活中需要学会理解他人。

(二)师生互动,掌握“学会理解他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理解”的能力

1、学生在游戏中实践:传话不走样

2、学生思考并讨论: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出现了游戏中的缺乏理解或者理解偏差的现象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3、教师总结,引出名言:

产生误解,妨碍人际沟通,人际关系恶化紧张等等。

“如果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那么每个人都会固执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别人永远是错的。”

(三)、师生互动,学会理解他人的方法(老师课件展示)

第一种方法:换位思考

导入——小活动: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手表,手表正面朝向学生,背面朝向自己,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猜。

引出: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真正的理解别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也就是换位思考。

(一):你是否站在对方的角度,替对方思考了?

情景分析:

小明课余对电脑很有兴趣,单元测验成绩不好,跟妈妈顶嘴了。

小辩论:甲方观点:小明是对的

乙方观点:妈妈是对的

(二):你是否以对方期待的方式对待他呢?

1、讲故事:一个小姑娘每天早上都给仙人球浇水,有时候还偷偷的把牛奶倒给它“喝”。结果仙人球烂了。

讨论:小姑娘的一番辛苦怎么就得不到回报呢?生活中是不是经常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呢?

2、让学生看幻灯片对比:

(a)你这个笨蛋,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还能做什么事?——→别急,不要紧,我来告

诉你怎么做。

(b)、你完了,上次四十几分,这次五十几分,怎么总不及格呀?你究竟长脑子没有?——→虽然这次成绩不理想,但是比上次还是有进步的。我相信通过努力你是有进步的。

(C)、我什么地方惹着你拉,一天到晚摆脸色给我看,你当你是谁?——→你好像不太高兴,是不是我又什么地方做的不好呀?

C、教师总结,得出结论:

用自认为好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自作多情;用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是将心比心;用别人期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善解人意;;为对方着想,是最朴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

D、打出案例幻灯片,训练学生的换位思考:――检验和巩固

案例(1):最近,王同学因班里换座位不如意,觉得班主任是有意针对她,对她不公平。

案例(2):谢同学因为妈妈特别爱唠叨,和妈妈的关系很紧张,也很不愉快。

让学生自由讨论上述案例,下节课再讨论。

(四)教师总结:

在人际交往中,能做到很好地理解他人,是为我们赢得良好人缘,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要做到理解他人,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这样,我们的人际交往就会向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就能很好地互相沟通。

附:板书设计:

学会理解他人

1、重要性

2、换位思考

a、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

b、以对方期待的方式对待

备课:课程导入:

剪纸游戏:在开始今天的讲课之前,让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闭眼撕纸。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⑴—大家闭上眼睛

—全过程不许问问题

—把纸对折

—再对折

—再对折

—把右上角撕下来,转180度,把左上角也撕下来

—争开眼睛,把纸打开

⑵在活动过程中,老师不对活动进行指导与相关问题的回答,同学们独立完成,同学之间不能互相交流与询问。

学生完成后,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所撕的图形。结果会发现撕出来的图形是形状不一各种各样的。教师进行解释,引出主题——理解他人。(同学们是否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指导语一样撕出来的图案却是如此迥异不同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每个人对指导语的理解不同。如我叫你上下对折,有人理解为上下对折后是长方形,有人理解为对折后是个三角形。你看,一起步,大家就出现了差异。在游戏中需要理解,那么在生活中呢?也是需要的,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会理解他人)

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2

引言:

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是一种以学生理解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等方面介绍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步骤。

一、教学目标

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深入的知识理解,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背景知识和能力水平,并将目标具体化,以便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通过学习数学概念,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选择。在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设置一些拓展性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

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实验教学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四、评估方法

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的评估方法应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评估方法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进行选择,例如,可以采用课堂测试、小组讨论、作业评价等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过程

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应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并逐步深入理解。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

结语:

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是一种注重学生理解和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深入的知识理解,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教师在实施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

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通过理解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任意一个学科的某个概念或知识点(例如数学中的分数和小数的概念)。

教学步骤:

1.引入概念: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概念或知识点。可以通过提问、展示实物或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概念解释: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给出简明扼要的概念解释。以数学中的分数和小数为例,可以通过比较常见的实例来阐释概念,并用简单的语言对概念进行解释。

3.示范操作:以概念的具体应用为线索,展示一些实际操作或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教师的思路和方法,更好地理解概念,并初步掌握操作技巧。

4.反思探究: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提出一系列问题或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5.练习巩固:通过一些练习题目或问题,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分为逐步深入的练习,保证学生在各个层次都能进行合适的练习。

6.讨论和总结: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收获。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促进思维的活跃和交流。

7.拓展应用: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应用的机会和资源,让他们深入学习和应用概念。

8.评价反馈:通过作业、个别辅导或小组合作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根据反馈结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教学评价:对于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评价应注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通过观察、问答、练习、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另外,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依据。

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4

确定理解目标:教师首先需要确定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需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衡量和可达成。

激活背景知识:教师需要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以便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这可以通过组织头脑风暴、讨论或问题解决活动来实现。

营造学习环境:教师需要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这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案例研究来实现。

促进行动与反思: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行动并反思所学内容。这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或引导反思来实现。

评估理解程度: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测试或项目评估来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评估应该与理解目标相对应,以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理解水平。

例如,在设计一个基于理解的历史课程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确定理解目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有深入的理解。

激活背景知识:通过组织讨论或问题解决活动,激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背景知识。

营造学习环境: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案例研究,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应用。

促进行动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所学内容,例如通过写作或口头报告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评估理解程度:通过观察、测试或项目评估来评估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的理解程度。

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5

1. 目标确定

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某一主题或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具体而言,学生将能够:

* 理解和掌握课程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

*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创新思维;

* 培养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主题: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或实际应用场景;

* 知识点: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或方法;

* 能力要求:学生需要具备的技能和能力,例如分析、综合、评价等。

3. 学情分析

对学生进行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前知识: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 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方法,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 兴趣爱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4. 教学策略制定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制定以下教学策略:

* 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或每个教学单元的目标;

* 教学任务: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讨论、演示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 教学材料: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参考书籍、软件等。

5.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学习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 学习内容: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课件、案例、习题等;

* 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如阅读、讨论、实践等。

6.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评价方法: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考试、作业、小组讨论、个人陈述等;

* 评价指标: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包括知识掌握、技能应用、学习态度等方面;

* 反馈机制:及时向学生和教师提供评价结果,以便进行调整和改进。

7. 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资源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教学设备:确保教室、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并提供必要的教学软件和工具;

* 教学资料: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料,如课件、参考书籍、习题等;

* 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8. 教学过程组织

教学过程组织应遵循以下原则:

* 任务分配: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和角色,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协作和学习;

* 时间安排: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以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总之,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某一主题或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了解学生情况、制定教学策略、设计学习活动、评价教学效果、准备教学资源以及组织教学过程,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是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本内容由xiaoy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71169.html

(0)
xiaoyanxiaoyan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